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分析五篇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篇一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活動目的:在此班會的目的是豐富本班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教授同學人際交往的技巧。促使本班學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價值和意義,讓本班學生充分認識到接受心理咨詢不等于心理疾病,讓本班同學自我調節(jié),采取有效途徑解決心理問題的意識,解答一些同學生活和學習中的實際問題,增強班級凝聚力,本次班會對于破除同學對心理問題及心理咨詢的誤解,讓同學們能正確對待心理問題及心理咨詢,幫助同學們樹立維護心理健康的意識,預防心理疾病,增強班級凝聚力,有重大意義。
活動內容:
1.全體同學鼓掌表示班會開始
2.主持人開始介紹班會主要內容
3.介紹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標準,并請同學討論生活學習中心理不健康的表現(xiàn)及注意事項
4.介紹人際關系概念及大學生人際關系特點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意義,在意義部分,總結人際關系對身心健康的意義。
5.介紹大學生人際交往影響因素,并展開其中第一印象進行互相描述及對人際交往認識錯覺進行深入分析
6.探討人際交往障礙及如何調試的方法,請班中參與活動較少的同學,借班會機會抽簽請另一個同學與其進行溝通,增加交流的機會。用實力告訴大家集中調試交往障礙的方法。
7.將大學生人際關系在大學中的應用推及至上班后的社會,人際關系是關系心理健康的關鍵因素,進而會影響人一生的幸福。
8、觀看提高人際交往能力的視頻。
活動總結:班長對本次活動做總結。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分析五篇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篇二
人際交往案例分析
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
(一)良好的人際交往能讓大學生內心變得寬容、理解和信任,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條件 大量事實表明,心胸是否寬廣、包容與大學生人際交往是否和諧直接相關,只有良好的人際交往,才能讓大學生的心里對人對事變得寬容、理解和信任。在多年的心理咨詢實踐中,接觸了許多因人際交往不協(xié)調而產生心胸狹窄的實例,而且有的大學生為此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讓人很痛心。
小李從北方來到南方一所省城大學讀書,臨行前在一家企業(yè)做人事主管的父親反復告戒兒子,在大學里首先要和寢室的同學搞好關系,這樣你的生活環(huán)境才會愉快,大學四年心理才有歸屬感。進校后,小李時刻告訴自己父親的話肯定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由于和同寢室的一名南方同學在對愛情的看法上相差甚遠,經常斗嘴,導致彼此不服氣,互相看不起,矛盾時有發(fā)生,而那位南方同學用小李的話說比自己更會處理人際關系,到最后同寢室的其他同學都站到了自己的對立面,自己的寢室同學關系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其他人都不理解他、信任他,少數同學甚至奚落他。自己對他們也充滿怨恨和不信任,進而猜疑和反感,只要有兩位同學當著自己的面嘀咕幾句,自己就認為他們是在說自己的壞話,心理十分苦悶;而那位南方同學卻好像整天都過得很開心、很快樂,看到這一切,小李感到無能為力的同時又十分傷心,心胸開始變得狹窄,一度產生了退學的念頭。
從小李和南方同學的對比來看,可見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小李因人際交往的緊張,使自己的心里充滿了猜忌、嫉妒和對他人的不信任。經過對小李人際交往技巧和藝術的輔導,小李對南方同學開始變得更加寬容,并試著改變和寢室其他同學的關系,慢慢在小李的臉上又看到了燦爛的笑容。
(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讓大學生學會分享、接受和給予 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心理條件 不會分享與分擔是這一帶大學生特殊的成長背景中極易形成的負性品質,也是造成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受挫的重要原因,盡管本次心理健康水平測量結果表明獨生子女的健康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但在各學段的教育中,我們都能明確地感受到這一代青少年存在的分享與分擔的問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夠讓大學生在良性的人際氛圍中,充分體驗與享受交往對象帶來的快樂,并樂意將自己的快樂與對象分享,進而學會分擔與體驗交往對象的痛苦,并產生同感與共情,積極幫助交往對象解決問題,重新找回失去的快樂。分享是一個很重要的品質,尤其對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樊富岷教授的團體咨詢中,分享是首當其沖的訓練項目,其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參與團體活動的人體驗到分享的心理感受,學會分享。從而達成人與人的心理相容,在互相幫助下解決心理健康問題。
接受與給予是矛盾統(tǒng)一于人際交往中的一對交互影響的心理品質與行為。由于每個人都生活在某個群體中,必然會與群體中的人發(fā)生各種形式的聯(lián)系,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無法離開他人的給予,也正是在這種接受與給予的過程中,體驗幫助與被幫助的快樂,感受做事與做人的真正涵義。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更多的是在接受中成長,不懂或很少給予,體會不到給予的愉悅,在人際交往中表現(xiàn)出明顯的“自我中心”,而使人際關系遭到破壞,心理健康也倍受影響。因此,學會接受與給予,有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相反,良好的人際交往,更能使大學生體驗到接受與給予的樂趣,養(yǎng)成接受與給予的良好心理品質。
藍風是大三的學生,是學生干部,學習成績優(yōu)秀,但人際關系較緊張,不僅與寢室同學相處不好,就連班上的許多同學也無法正常交往,在同學們心目中,他是一個清高、傲慢的人,實在不好接近,雖然優(yōu)秀,但對他的其他方面則不敢恭維。藍風也為此很頭疼,只要是他主持的活動項目,同學們似乎都有意不參加,好象故意和他做對,而他本人長期堅持的做人準則就是:我行我素,萬事不求人。他幾乎不接受別人的幫助,也認為自己沒有幫助別人的義務,他成績好,可每當班上同學向他求教時,他要么說不知道,要么就在給別人講完之后,將別人奚落一頓,有時還要加上一句“拜托你上課時認真聽講,下次不要再來問我這么簡單的問題?!睍r間一長,同學們都不愿意與他交往,人際關系越來越差。藍風也對自己的人際關系狀況十分不滿意,感到孤獨、沒有歸屬感,有時孤獨感令他窒息,他焦慮甚至恐懼,但不知如何入手改善現(xiàn)狀。因為他自己也納悶:我究竟有什么問題?
藍風的人際關系不佳的重要原因就在于他是一個不懂得接受,更不知道給予的人,在他的觀念里,每個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足夠了,沒有給予與接受的意識,最終將失去支持,生活在自己孤獨的世界里,痛苦不堪。不懂接受與給予,不僅影響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而且影響了心理健康的水平。
拒絕交往讓他嘗盡了苦頭
小張是大一新生,性格較內向,從來沒有住過校,從小都住在屬于自己的房間里,進大學后與 7 名同學同住,在條件優(yōu)裕的環(huán)境中成長的他,看不慣的是同寢室同學“不良”的衛(wèi)生習慣,更不喜歡他們隨便的作息制度,尤其不喜歡他們的高談闊論,總之,看誰都不順眼。由于內向的他本來就不擅長與人溝通,再加之看不起那些同學,于是,就以獨來獨往來減少與同學們的交往,時間一長,他發(fā)現(xiàn)寢室同學說說笑笑,進進出出都結伴而行,似乎視他不存在,他開始感到失落了,孤獨感油然而升,曾經多次萌發(fā)過主動與他們交往的念頭,可都事與愿違。他回寢室時總覺得同學們都在議論他,對他評頭品足,還竊竊私語,一副嘲笑、鄙視的模樣,他覺得受不了了,想過換寢室,但沒有得到批準。為了不和他們交往,他很少回寢室,只有睡覺時才回去,即使這樣避開他們,似乎還是沒有減少他們對自己的議論與不滿,他開始失眠,食欲下降,精神狀態(tài)越來越差,身體急劇消瘦,在寢室,話越來越少,甚至連笑聲都很少聽見,他感覺到聽課的效率也越來越差,最后終于病倒了。在住院期間,寢室同學輪流守護在病床旁,看到那些平時讓自己反感透頂的同學都忙著照顧他,送水喂飯,就象自己的家人生病了似的,他的心被震撼了。他把內心的苦悶與孤獨告訴了他們,才知道原來一切都是自己“想”出來的,同學們只是覺得他不愿與他們交往,并不知道由此引發(fā)了他內心如此大的震蕩。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分析五篇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篇三
大學生人際交往分析
摘要:
同學之間的交往最普遍,頻率最高,同時也最復雜。在大學,師生關系較為松散但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之一。大學生和家人的關系影響著大學生在學校的校園生活。大學生的戀愛觀既浪漫又或多或少地帶著現(xiàn)實性。
關鍵詞 同學 老師 異性 家庭
作為一名大學生,反觀自我和同學,我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有一些看法和分析?,F(xiàn)在的大學生都是“80”后、“90”后,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成長于社會的轉型時期,信息化的時代,接受新興多元的思潮和人事的沖擊,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我們的父輩、長輩相比有著很大不同。
參加完競爭激勵的高考,進入大學學習,大學新生開始了一段不同尋常的人生體驗,特別是有些大學新生遠離親人,遠離家鄉(xiāng),在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環(huán)境,獨立生活。當來到一個人也不認識的大學,要生活不可避免的就是人際交往。
同學關系
同學之間的交往最普遍,頻率最高,同時也是最復雜。大學生在校期間依靠和幫助的對象主要是同學,交往對象也主要是同學。大學生對同學之誼是非常珍視,由于大學生性格、氣質、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都已基本成形,相對較為獨立,對事對人有了自己獨特的看法和觀點,人際交往也很有“個性”。首先和室友的關系,他們將在一起朝夕相處度過美好的四年,和室友的關系非常重要。大學生和室友的關系是很復雜而微妙的,主要在于雙方的人際交往心理,結果也不是好朋友還是敵人那么簡單。因為是在一個較為狹小的空間,朝夕相處,大家的地域文化、民族風俗、生活方式、學習習慣、性格差異充分暴露,其中以性格差異為主,不同的同學會有不同的人際交往需求和特點。從某種角度而言,宿舍生活對獨生子女而言接近于多子女家庭生活,但又因為其自身的特點又具有其特殊性。有的同學和同宿舍同學的關系非常親密,有的關系就很緊張,矛盾尖銳,有的同學同室友關系不溫不火,有的較為僵持。有的同學同別的寢室的同學關系非常好經常串門,有的同學喜歡呆在自己的寢室足不出戶,有的完全把宿舍當作旅館。從同學在其寢室呆的時間可以從側面,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他和室友的關系親疏。當然,室友之間關系并不是單方面努力的結果,和室友的關系并不能完全說明一個同學的人際關系和社交能力。
其次是和同班同學,由于選課制度,大學的班級不是固定的,同班同學的意識肯定不如中小學強烈,但無論如何是一個集體,同窗之誼仍然單純而較為強烈。有的同學人際交往范圍較小主要局限在同宿舍的室友,和同班同學也較少往來,甚至有的同學本身生活自我封閉和同宿舍室友也缺少交流。但有的同學交往廣泛,在大學各種活動中認識了很多校友??傮w而言,大學生同學中交往最為頻繁的還是其室友。
師生關系
在大學,師生關系較為松散,但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中最主要的人際關系之一。輔導員類似班主任,但見面的時間肯定是少于班主任。各個課程的老師,由于一個班通常有一兩百的學生,一個星期一門課開課時間很短。盡管如此,但和輔導員、課程老師的人際交往主動權掌握在大學生的手上。高校老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與任課老師的關系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情況。當然,除了和任課老師輔導員的關系外,大學生和學校其他教職員工的人際交往關系也較重要。
家庭關系
無論從年齡和未來角色定位還是大學生的心理想法看,大學生是走在獨立的路上。盡管大學生離開家人,追求學業(yè),和親人在空間上有著很大的距離,但大學生和家庭仍然緊緊聯(lián)系。同時,大學生雖然走在獨立的路上,但其心理并沒有到完全獨立的程度,需要父母等家庭成員給予理解、尊重、關心、支持和引導。大學生和家人的關系影響著大學生在學校的校園生活。
異性關系
大學生的年齡多處在17~23歲之間,生理發(fā)育完善,具有愛情產生的生物學基礎,兩性關系印象加深,男女之間有了彼此接近相互吸引的心理。一方面,大學生缺乏人生經驗(只是校園和校園),但另一方面由于資訊傳播,大眾傳媒特別是網絡又讓我們大學生和社會緊密聯(lián)系。大學生的戀愛觀既浪漫又或多或少地帶著現(xiàn)實性。按照愛情三角理論分析,很大部分的大學生戀愛以浪漫之愛為主。雖然,法律已允許大學生結婚,但大部分的大學生情侶較少承諾。有調查顯示:有50%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畢業(yè)后可能不在一起,25%的大學生從未想過畢業(yè)后是否在一起。對未來的不確定,使得不少大學情侶的眼光都放在當下。談戀愛一般不考慮經濟、地位、職業(yè)、家庭、婚姻等問題,浪漫色彩濃烈。更偏重情感,較少理智。最后能過走進婚姻殿堂的非常少。大學生為什么要談戀愛?46%的大學生是因為正常的身心需要。16%的大學生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戀人。16%的大學生認為可以促進積累經驗、體驗人生。4%的同學認為可以促進學習。大學生的戀愛觀也較傳統(tǒng)有所不同。對多角戀愛你怎么看呢?46.7%的大學生認為腳踏兩只船不應該。38%的大學生認為只要合法對方可以接受不應受到干涉。9.5%的大學生認為多角戀愛很正常無可厚非。大學生在選擇對象上首先考慮在某方面和自己相似(志趣、年齡、學歷、職業(yè)方向等)的人,其次是“志同道合”(人生理想、奮斗目標、對愛情認識和根本態(tài)度一致),希望雙方在個性品質方面能過互補。有調查顯示男女大學生的戀愛對象的選擇標準。男生的選擇順序為:待人和藹可親,舉止優(yōu)雅;關心體貼自己;愛好、志向一致;有漂亮的容貌;有錢;事業(yè)有成;有權有勢。女生的選擇順序為:事業(yè)有成;愛好、志向一致;關心體貼自己;待人和藹可親,舉止優(yōu)雅;有權有勢??梢姶髮W生在選擇戀人是較金錢和權勢、容貌更注重對方的修養(yǎng)、人格、品德等素質。而大學生戀愛目的呈現(xiàn)多樣化:單純因感情問題而戀愛的只占49.6%,其他因素諸如“孤獨”、“空虛”、“尋求刺激”、“體現(xiàn)自我”等占了半邊天下。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分析五篇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篇四
淺析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
計信學院
顏夢
(11教技1115060148)
[摘 要]:大學生在大學里要學什么?除了專業(yè)知識外,最關鍵的是培養(yǎng)各種能力,其中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會建立起各種人際關系。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主要有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從心理健康的角度分析,大學生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有認知障礙、情感障礙和人格障礙,要解決這些障礙,就要加強人際關系的理論學習,轉變觀念;注重人際交往的技能培養(yǎng),重塑個性。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不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其今后事業(yè)發(fā)展與人生幸福的基石。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交往 ;人際關系;心理健康
一、人際交往概述
人際交往是人類社會特有社會現(xiàn)象,即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通過行為、語言、思想、和感情等彼此影響對方,同時也受到對方影響的雙向信息交流過程。人際交往問題是大學生最常見的心理問題,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曾說過:“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系?!奔訌姶髮W生人際交往,有助于大學生提高自我認識和完善自我,有助于大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大學生身心發(fā)展和日后步入社會的發(fā)展。
二、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
(一)客觀因素
1.時空接近,是大學生彼此了解和認識的前提,也是人際吸引或人際互斥的基礎。只要大學生日常生活的時空充分接近,他們之間就必然產生人際關系,那些時空接近而素無往來的大學生之間并非沒有人際關系,只是人際關系較為疏遠;少有交往卻相安無事,說明他們之間的人際相處很好。
2.態(tài)度相似,是個體內部心理方面的,但個體之間的態(tài)度相似與否則是客觀的。個體之間有更多的共同觀念和意趣,容易相處和交流;態(tài)度迥異,個體之間難以找到共同的話題,相處、交往多有沖撞,如不注意調整自己的行為,往往使人際關系失諧。
3.個性吸引,有的大學生給人的感覺很愉快,其相貌不一定出眾,但親合能力很強,有的大學生具有使人生厭的個性特征,如自私、勢利、古怪、無聊等。4.其他客觀因素還有感情相悅性、儀表吸引力、交往的頻率等。
(二)主觀因素
1.人際安全,所謂人際安全是指個體在人際相處和交往中對自身狀況保持有利地位的肯定性體驗。訴說人際關系不好的大學生往往人際安全得不到保證,感到自己被別人欺負、愚弄或嘲笑,也可能是擔心自己的弱點或劣勢會暴露出來。因此,在特定的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中條件性地局促不安,擔心別人詢問自己,也不敢主動與別人交往。大學生在感受不到人際安全的情境中,將會自我防御性地退縮或回避。
2.人際期望就是個體對人際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心理、行為的預期和愿望。這些預期純粹是個體的主觀意愿,實際上是一種投射心理。人際距離決定人際期望的價值,人際距離越近,個體的人際期望價值越高。大學生在不同的人際關系中有不同內容、不同價值的期望,雖然人際期望常常是自發(fā)的、內在的和無意識的。人際期望與個體的人際關系狀況密切相關,幾乎所有人際關系不良都是個體人際期望造成的。
3.人際張力是指個體在特定人際關系中所體驗到的一種心理緊張狀態(tài)。只要處于這種人際情境之中,個體就強迫性地感受到緊張、壓抑、無奈、無能為力或表現(xiàn)為沖動、偏激、難以克制。人際張力越大,個體越難適應這種人際關系。一旦脫離某種人際情境,相應的人際張力就自行解除。然而,大學生的同學關系、師生關系不是隨便就能擺脫的,所以有些大學生深受人際張力之苦。人際安全、人際期望、人際張力都是個體對特定人際情境的主觀體驗,三者是互相關聯(lián)的。人際張力和人際安全是相對的,人際安全是個體人際適應的條件,人際張力是個體
人際障礙的誘因,而人際期望是人際安全、人際張力的基礎,或者說是內在過程。
(三)心理因素
人際交往的心理因素包括認知、動機、情感、態(tài)度與行為等。認知是個體對人際關系的知覺狀態(tài),是人際關系的前提。認知包括個體對自己與他人、他人與自己關系的了解與把握,它使個體能夠在交往中更好地、有針對性的調節(jié)與他人的關系。動機在人際關系中有著引發(fā)、指向和強化功能。人與人的交往總是緣于某種需要,愿望與誘因。情感是人際關系的重要調節(jié)因素,人們在交往過程中,總是伴隨著一定的情感體驗,如滿意與不滿意、喜愛與厭惡等,人們正是根據自身情感體驗不斷調整人際關系。情感直接關涉著交往雙方在情感需要方面的滿足程度,即心理距離。可以說,情感是人際關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被當作判斷人際關系狀態(tài)的決定性指標。態(tài)度是人際交往的重要變量,每時每刻都在表現(xiàn)某種態(tài)度,態(tài)度直接影響著人際關系的建立、形成與發(fā)展,例如態(tài)度與偏見、歧視的相關直接影響著人們的人際交往。
三、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效應
(一)首因效應
首因效應即我們常說的第一印象。人們在初次交往接觸時對交往對象進行直覺觀察和歸因觀察,注重開始接觸到的信息,如表情、體態(tài)、儀表、服裝、禮節(jié)等,這種心理稱之為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啟迪我們一方面要給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又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糾正對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認識。
(二)近因效應
交往過程中對他人最近、最新的認識占主體地位,掩蓋了以往形成的對他人的評價和印象,這稱為近因效應。一般而言,熟人之間的交往近因效應會發(fā)揮較大的作用,因此我們平時應該注意給人留下良好的最近印象。
(三)暈輪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光環(huán)效應或月暈效應。光環(huán)效應是指在交往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從對方的某個優(yōu)點而泛化到其他有關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光環(huán)效應往往對戀愛的雙方起更明顯的作用,正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
(四)定勢效應
人們在認識事物或者與人交往過程中,容易形成定勢思維,通常用已有的經驗來看待當前的人或事。但“士別一日,當刮目相看”,定勢效應這種心理反應傾向是不科學的。
(五)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是社會上對于某一類事物或人物的一種比較固定、概括而籠統(tǒng)的看法。在人際交往中,我們有時會把對某一類人的整體看法強加到該類的每一個個體上而忽視了個體特征??贪逍欣诳傮w評價,但對個體評價會產生偏差。
(六)投射效應
人民在生活中通常會犯“以己度人”的錯誤,在與人交往時,我們有時會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從而形成對他人的印象,這就是投射效應。
四、大學生常見的人際交往障礙
人際交往障礙是指大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與別人進行必要的交流與溝通,個體為此感到苦惱,明顯影響個體正常生活的一類現(xiàn)象。大學生常見的交往障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自我中心和心理不相容(認知障礙)
人際交往的目的在于滿足交往雙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諒互讓,以誠相見的基礎上得以實現(xiàn)的。而有的大學生卻常常忽視平等、互助這樣的基本交往原則,常以自我為中心,盛氣凌人、自私自利。心理不相容是指因為自己的觀點不與他人一致且不被他人認同而苦惱焦慮的心理。
(二)多疑、嫉妒和自卑(情感障礙)
情感的好惡決定著交往者今后彼此間的行為。由于每個人的外在條件、性格能力和家庭經濟等存在差異,使得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帶有不同的情感色彩。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感情色彩濃重,其表現(xiàn)主要有:敏感多疑、嫉妒敵視、自卑自傲、羞怯或孤僻等。
(三)性格沖突(人格障礙)
性格的差異容易帶來交往中的誤解、矛盾與沖突,如性情急躁的人,言談舉止不太講究方式,這會使抑郁質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雙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滿。
五、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心理調適
(一)自我意識策略
自我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注重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有意識地改變自己,促使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系。
(二)自我檢查策略
在人際交往中出現(xiàn)交往危機時,首先要詢問自己到底哪些方面沒有做好,采取主動評定的原則與對方進行溝通,可以潤滑彼此緊張的關系。
(三)求同存異策略
交往過程中與交往對象的觀點和意見不一致時,要用理解和寬容的眼光看待,秉持求同存異的原則,使交往雙方在心理和行為上能夠相互悅納、補充。
(四)情感聯(lián)絡策略
與人交往必須以誠相待、熱情大方,要培養(yǎng)自己的情感表達能力,注意言談舉止自然、得體。
(五)藝術對話策略
在與人溝通時,要注意溝通對話的技巧,話語婉轉有力,使交往對象感到自然而且信服,切忌強詞奪理或者得理不讓人。
(六)遵循六項交往原則
在人際交往中,想要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與他人相處時必須遵循以下六項原則:尊重原則、真誠原則、寬容原則、互利合作原則、理解原則、平等原則。
結束語: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各種社會關系的總和,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如何理順好這些關系、如何提高生活質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問題。大學生進入學校的那一刻就已決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際關系是生存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日益強大的社會心理壓力,如何認識和正確處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人際交往障礙會給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情緒、健康等各個方面帶來一系列不良影響。在大學校園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同時形成一種團結友愛、朝氣蓬勃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將有利于大學生形成和發(fā)展健康的個性品質,也有利于大學生進入社會后的生存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邵妍,秦鵬.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探析[j].科技信息.2010(03)
[2] 梁勝.大學生人際交往障礙分析與對策[j].警官文苑.2008(03)
[3] 張梅英.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學分析[j].太原大學學報.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