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校共育的案例篇一
班級:五一班
姓名:周金萍
一天早上,我上完操后進教室。一清點人數(shù),查少了3個學生。正準備清查是那幾個學生時,聽見下面有學生在小聲說“他們被寢室老師留下了?!薄坝质菛|二樓??這幾個家伙??哼??,”我心里有點氣了,要知道這個寢室的男生表現(xiàn)最差,做清潔不徹底呀、床鋪不整理呀、熄燈后說話吃零食呀等等,像這樣被寢室老師留下來批評教育已經(jīng)有好幾次了?!安恢址噶耸裁词拢俊蔽倚南?。
東二樓5室共有14個男生,說話的正是 那一間寢室的李某某。我叫出他來問是怎么回事,他說熄燈后他們幾個沒有按時就寢,還大聲唱歌,結果今天早上就被留下來了。
“怎么教育這幾個學生呢?他們幾個可是頑固不化的釘子戶了?!蔽依潇o下來,“難道又語重心長地給他們講寢室紀律,給他們分析熄燈后唱歌的不良影響,讓他們主動承認自己的錯誤,再寫份保證書?或者讓他做點懲罰性勞動?”不行,這些招數(shù)在他們以前犯了事時我都用過,現(xiàn)在還用是收不到什么教育效果的?!暗昧硗庀雮€辦法,”我想。
于是,我找出家長通訊錄,撥打起家長的電話來,我告訴家長,上早讀已經(jīng)十來分鐘了,您的孩子某某還沒到教室來,不知到哪里去了,您務必來一下。家長們急匆匆地來到學校后,我告訴他們您的孩子有可能在寢室沒有過來,先去看看吧。過了一會兒,幾位家長帶著各自的孩子來到了我辦公室,他們氣咻咻地呵斥著自己的孩子。那幾個學生怯怯地低著頭聽著家長的數(shù)落。
我心平氣和地故意問家長是怎么回事,家長們就把那幾個學生昨晚唱歌違反紀律被寢室老師留下來教育的事一一說了。而且他們還從寢室老師那里了解到,他們這幾個孩子多次違反紀律,屢教不改,又是還不服從管理,希望家長好好教育教育。我聽著家長們各自批評數(shù)落著自家的孩子,一言不發(fā),那幾個學生仍是低著頭聽著,大氣也不敢出,有兩個還在偷偷抹眼淚。
估計家長們的教育數(shù)落已觸動了那幾個冥頑不化之心了,我才開口說:“今天麻煩各位家長到學校跑了一趟,真對不起呀,都怪我這個班主任沒教育好他們!現(xiàn)在孩子都已找來了,你們都回去吧!”那幾位家長趕忙說:“這怎么怪你老師呢,為了我們的孩子你操了那么多心??是他們不聽話??要怪也怪我們家長呀??周末回去我們再好好教育教育他們??”我說:“要多給他們講道理,一定不要打,孩子嘛,哪能不犯點事,知道錯改正就行了。”“老師,我們錯了,我們沒給班級爭光,影響了五一班的榮譽,我保證
以后再也不犯錯了!”那個姓岳的學生說話了,其他幾個學生也跟著認錯、保證?!昂昧?,知錯了就好,老師相信你們會改的,去上課吧。你們家長也要回去上班了,別耽誤了他們。”那幾個學生感激地看了我一眼,跑向了教室。
從那以后,寢室老師說5室的紀律比以前好多了。
有一天,5室的寢室長興沖沖地跑來告訴我,他們寢室被評為文明寢室了。聽后,我笑了!那天早上他們犯了錯誤,我一句也沒批評他們,卻收到了這樣好的效果,能不樂嗎?
學生犯了錯,有時不需要告知家長,但有時,也需要家長與老師配合行動才行。像那些小事常犯,屢教不改的學生,單靠老師教育,已不能觸動他們心靈的時候,就要請家長到學校來個突然襲擊,打一針強心劑,以敲山震虎、起到威懾的作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家校共育的案例篇二
家校共育案例
我們都清楚,在社會環(huán)境日益復雜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單純的學校教育遠遠不能滿足眾多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需要,必須與家庭、社會攜起手來,構架學校、家庭和社會的育人網(wǎng)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教師,社會是育人的大環(huán)境。
我利用家訪、電話、校訊通與家長保持聯(lián)系,及時反映學生在校情況,了解學生校外動態(tài),共同幫助學生改正不良習慣和錯誤,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共同做好問題學生的轉化工作
任耐旭的爸爸媽媽希望他性格活潑,熱情大方的和同學們相處。在校他很愛運動,操場是他最愛的地方。開放性器材欄上的每件東西他都可以一一的玩?zhèn)€遍,但是常常是哪里玩了哪里扔。他愛調皮,比如在排隊集合的時候,大家喊著號子1、2、1一起往前走時,他會一蹦一跳往前走。站旁邊的孩子就主動遠離他。多數(shù)孩子和家長對他有意見,常常有孩子和家長向我反映他對其他小朋友動手。他的爸爸媽媽也常收到其他家長和小朋友的投訴,甚至有些家長要求他調班或轉校。
然而,任耐旭也有另外一面。有一次,任耐旭玩石頭砸了隔壁班上一名同學的頭。當他看到聞訊趕來的媽媽一邊忙著張羅送同學去醫(yī)院、一邊掉著眼淚跟同學家長道歉賠不是。任耐旭的眼淚也止不住的掉了下來,一會兒去拉下媽媽的手,一會兒去幫同學擦下臉,既悔恨交加又手足無措。還有一次,班上組織體檢活動,任耐旭一會兒幫助同學填表,一會兒幫助維持隊伍秩序。
通過家訪,了解到任耐旭家庭條件比較好,但父母工作很忙,任耐旭的日常生活主要由奶奶照顧。一遇節(jié)假日,父母出于“補償”考慮,都會帶他外出旅游、參觀展覽或是參加活動,以為只要他“開心就好”。所以,任耐旭思維活躍、性格外向,善良有愛心,但不注重生活細節(jié)、不太會與他人相處。
掌握了這些信息,為家校共育提供了針對性。一是幫助父母調整家庭教育方式。收集一些育兒注意、幼兒成長特點規(guī)律等知識,利用家校聯(lián)系平臺、校訊通等渠道,分享給家長,幫助家長糾正日常教育中的一些誤區(qū),并每周與家長進行一次電話聯(lián)系,共同商討引導教育的方法。二是幫助大家調整對任耐旭的視角。利用家長會、節(jié)日活動等時機,及時向全班同學和家長介紹任耐旭的“另一面”,讓大家認識一個“全面”的任耐旭,在任耐旭生日那天,組織全班同學在放學時,為他唱生日歌。三是加強日常培養(yǎng)鍛煉。采取代表全班參加體育比賽,當班級旗手、維護活動秩序等辦法,啟發(fā)任耐旭的自我教育,增強他的自信心。一段時間下來,任耐旭只要發(fā)現(xiàn)班級共用書架亂了后,都會主動地把它收拾得非常整齊,時常在放學后主動留下來幫助值日生打掃教室衛(wèi)生。四是加強文化熏陶。把《感恩教育主題班會》作為演講的主要人物之一,征集《家風家訓》重點讓他來宣讀自己的家風家訓,并且做詳細的講解。培養(yǎng)班級互相關愛、團結向上的班風。
一個學期下來,任耐旭再也不是那個不受歡迎的小野馬,被全票推選為“美言美行”優(yōu)秀學生。這個例子說明,父母的關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教育對青少年個性的健康發(fā)展起著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這些兒童們由于其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家庭的“缺陷”使留守子女無法享受到正常的親情關愛,生活中的煩惱無法向親人傾訴,成長中的困惑無法得到父母的正確引導和鼓勵......久而久之,無助感,失落感和被遺棄感逐漸形成,嚴重影響著留守子女心理的健康成長。逐漸形成了性格內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與人交流;性格脆弱、脾氣暴躁、沖動易怒。家庭教育是人生所需全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方面,家庭教育最早最直接地影響著青少年的成長健康與否。
總之,教育問題學生必須家校聯(lián)系,積極配合,才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當然,我在問題學生教育方面經(jīng)驗還不夠豐富,工作中難免會有一些缺點和不足。但我堅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與時俱進,不斷努力,不斷嘗試,勇于實踐,繼續(xù)做好家校工作,與家長們共同為二十一世紀祖國的騰飛培育新苗。
家校共育的案例篇三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肖健萍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重視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們教育質量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包靠的班里有一個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在學校很聽話,也特別懂事,還是班干部,工作認真負責,威信也很高,我特別喜歡和信任她??墒怯幸惶?,她的媽媽告訴說:“我家那佳佳,在家里都有些不服管了,和家里人頂嘴,每天一放學回家就是要錢買東西吃,不給有時候還會自己去拿或者偷;作業(yè)一攤開就是叫姐姐告訴她做等等。我一聽,都目瞪口呆,我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家長做過詳細的交流后,我就開始反思,我想應該是這樣幾個問題,作為孩子的導師沒有及時處理好。
一、家校聯(lián)系工作沒有做好。如果經(jīng)常保持家校聯(lián)系,多了解學生在家生活的情況,就不會導致學生在學校和家里兩個截然不同的表現(xiàn)。
二、優(yōu)生的心理問題同樣需要我們的關注?,F(xiàn)在的孩子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特別需要別人關注他們,如果稍微讓他們有被疏忽的感覺,他們就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贏得老師和家長的關注,對的或者不正當?shù)姆绞椒椒ā?/p>
三、正確的引導生活消費觀念?;蛘咴谖覀冄劾铮趯W校成績好,表現(xiàn)優(yōu)秀,懂事乖巧,那就是有一個不用費心管的好孩子。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他們作為孩子的共同屬性,他們好奇貪吃,羨慕別人的好東西,他們有著同樣的需要,而只是對一個懂事成績好懂道理的孩子來說,需要的是我們的正確引導,然后他們就可以很快的改正并樹立正確意識和觀念。
四、我們應該和家長建立共同引導孩子的共識。我們雖然不能說作為老師或者孩子的導師我們的管教有多好,但是我們與家長達成共識,并予以互相的指導,那是很有必要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有些家長的教育觀念和我們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差別,我們需要探討,需要共同的改進。
作為導師,家校聯(lián)系是教育學生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對學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這樣一方面可以把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隨時說給家長知道,讓家長隨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xiàn)和學習情況,也可以把學校的一些決定跟家長溝通,爭取得到家長支持,老師也可以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這樣一方面也可以隨時監(jiān)督學生在家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家長感覺得我們老師很關心他的孩子,那么這樣起來我們老師在開展一些工作也可以得到家長和學生的支持,讓學生感覺得老師所做的工作是在為他們好,從他們的方面去考慮和開展工作。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在學校已經(jīng)為加強家校溝通,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諸于成立家長委員會、開辦家長學校、發(fā)放征求意見書,召開家長座談會等準備。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為了孩子,讓我們攜手家校合作共建孩子美好的明天。
家校共育的案例篇四
【篇一】
【案例概述】
一天課間,我如往常一般剛踏進教室,就見幾個小朋友七嘴八舌地跑過來:“老師,xx的水杯摔壞了”“老師,地上都是水,走廊根本沒法走”“老師,xx柜子里的書全掉在地上弄濕了”……而生活柜前,xx則一臉害怕,忙亂地不知所措。我走上前去,立刻把泡在水里的書本迅速撿起并且轉移了摔壞的水杯。一陣打掃過后,我開始尋找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原來,xx的生活柜里除了書包,還有書本、報紙、美術工具和小椅子,塞得滿滿當當,這才導致當她拉開柜門,水杯便不堪重負掉落的慘狀。順勢地,我又隨機檢查了另外幾個生活柜,情況雖好于xx,但也是雜亂無章??磥?,我要想些好辦法讓這些生活柜變得井井有條。
【目標與內容】
1.分析事件原因,培養(yǎng)學生自理意識。就今天的突發(fā)事件,利用午會時間進行指導教育。結合早上“水壺慘劇”讓小朋友們幫助xx一起分析事情發(fā)生的原因。小朋友都能說出是由于柜子不整潔,里面的物品沒有放置妥當才會導致之后的諸多不便。接著,老師打開所有的生活柜,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生活柜中的不足之處和改進方法,制定生活柜最佳擺放方案。
2.聯(lián)系家庭生活,促使家長放心放手。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生活柜是學校生活中重要的部分,回到家,孩子們是否也能自己整理家中的柜子呢?許多孩子往往在校的表現(xiàn)優(yōu)于在家的表現(xiàn),雖然在校整理得整整齊齊,在家可能兩手一攤,等著家長動手去做。通過該項活動,讓家長了解學校對孩子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方法與措施,學會放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良好環(huán)境,使學生獨立觀察,自行設計書柜合理的擺放方法和位置,將學校的好習慣進行家庭生活中的延續(xù)。
3.制作自理短片,家校共享學生成果。經(jīng)過孩子的建議過后,家長已經(jīng)可以完全放手讓孩子用自己的思路整理自己的書柜。與此同時,家長將孩子整理的過程和結果進行拍攝,不僅通過相機記錄下孩子的點滴成長,并且增進家長與學生間的互動,使家長在分享喜悅的同時更加關注孩子在其他方面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視頻記錄,孩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家長的滿足感與欣慰感將真正促使學生爭做自理達人,在家庭生活中學會整理,加強自理能力。
【過程與方法】
1.了解原因,制定方案,樹立學生正確自理意識。“水壺事件”后,我發(fā)現(xiàn)剛剛搬入低教區(qū)的二年級孩子還不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空間,往往是隨心所欲地往柜子里一扔了事,不僅僅是柜子,課桌的整潔度也是大不如從前。于是,我利用午會課進行一次短暫的班會,主題是:如何整理自己的空間。班會上,我先問了孩子這樣一個問題:“孩子們,你們認為剛在xx的水壺為什么會摔碎?”小朋友們紛紛說是因為柜子里的東西太多了,所以柜子門一打開,里面的東西就全掉出來了。于是,我打開了所有小朋友的柜子,讓孩子用自己的雙眼去觀察哪些小朋友做得好,哪些小朋友在這一方面差強人意。有些孩子看到自己雜亂的柜子時,頓時沒了聲音,低下頭來。接著,我讓那些柜子干凈的小朋友來介紹自己柜子的擺放方式和原因,其他孩子也可以適當提出自己的想法。幾輪下來,很快我們就制定出一個最好的方法:水壺靠右邊,因為我們通常是右手拿水杯,很順手;
小椅子豎起來,放在柜子的左邊,這樣中午走廊閱讀時,抽出椅子又方便又不會弄亂別的東西;
書包放中間,并且往里放,每天只有放學時才需要拿書包,往里放可以避免包帶掉出來。孩子們制定好生活柜整理方案后可興奮了,一會兒就把柜子整理得井井有條。
整理不僅僅是生活柜,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整理。于是,我讓孩子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整理,整理后又有哪些好處。孩子們思維活躍,一口氣說了不少,也表示只有整潔的環(huán)境才會給生活帶來便利。
2.走進家庭,提出建議,引導家長創(chuàng)設自理氛圍。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長期的過程。對于多為獨生子女的家庭,很多家長已經(jīng)習慣為孩子打理好一切,卻不知這恰恰剝奪了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班會過后,我給孩子布置了一個小任務,讓孩子回家自己觀察家里書柜的樣子。通過這項任務,讓學生重新樹立小主人意識,觀察在父母管理下的書柜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孩子的言行好比一面鏡子,家長通過這面鏡子可以知道學校是如何對學生進行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果然,不少家長當天就發(fā)來微信,表示孩子從前從未有過整理書柜的想法,今天竟然站在書柜前有模有樣的針對書本的使用頻率等要素說起整改方案來。在此過程中,家長雖然作為一個旁觀者,但也不斷感受到了孩子的進步與成長。通過學生的言行,讓家長逐漸學會放手,為學生創(chuàng)設獨立成長的空間,也是孩子自我提高中重要的一步。
3.實施建議,分享成長,激勵家長關注自理能力。制定好了方案,下一步便是實施。通過家長群,我鼓勵家長將孩子整理書柜的過程和孩子對自己書柜擺放位置的方案說明錄下來,制作成視頻,在班級群中進行分享展示。提到“展示”兩個字,不僅是孩子,家長的興致也明顯高昂起來,紛紛記錄下孩子的整理過程。自那天后,班級群中便不斷看到家長曬出孩子的整理視頻,字里行間滿滿都是欣慰與自豪。漸漸地,家長不僅開始曬孩子整理書柜,更出現(xiàn)了孩子整理床鋪、整理書桌等視頻。群里的家長們一邊點贊,一邊形成了良性的群體,對于學生生活自理方面開始逐漸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主,既滿足了孩子的真正需求,也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時間慢慢過去,教室里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因柜子雜亂導致雜物掉落的事故,孩子們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去安排、整理,并養(yǎng)成了習慣。在家,也不再是一個兩手一攤的小寶貝,對自己的空間有了責任意識和整理意識,自理能力不斷提高。
【成效與展望】
1.及時教育,切合學生實際。生活柜擺放不整齊導致東西掉出來,是學校日常生活中十分平常的一件小事。無論是當事人,還是旁觀的小朋友都切實感受到了由于不整齊環(huán)境對生活帶來的不便。教師的及時教育可以把握住學生在事件發(fā)生時的心態(tài)和狀態(tài),及時了解孩子的想法,針對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法,更有效地將教育點與學生內心產(chǎn)生共鳴,不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切實地幫助孩子建立自理意識。
2.形式新穎,培養(yǎng)學生及家長積極性。真正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校園內,而是要融于學生家庭生活,滲透到學生日常的點滴之中。通過整理家中的書柜,將學校自理教育進一步延伸,將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家校合力。曬出整理視頻,家長不僅收獲了自己孩子的成長,更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了解其他家長的做法,激勵家長在日常中不斷放手,關注孩子自理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每一個成長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獨立成長的空間。
3.家校共育,提高學生自理能力。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長手心里的寶,雖然教師在學生的一些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培養(yǎng)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有時也會遇到一些問題,即學校重視,家庭忽視。此次培養(yǎng)學生自理能力教育,一步步循序漸進,使家長首先了解學校的教育方法,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可以做到真正放心放手,讓孩子自己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在與孩子制作視頻同時,也是家庭教育滲透的開始。良好的習慣受多方面的影響,“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則,只有把家庭和學校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共識,整體培養(yǎng),齊抓共管,才能固化學生的好習慣、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
【篇二】
剛吃過飯,準備外出開會。xx跑過來著急地對我說:“吳老師,xx和xx打架了?!边@兩位是班級中一直比較活躍的學生,xx是班級中出名的調皮鬼,xx學習成績不錯,是班級里的體育委員,但是平時心胸比較小,不能吃一點虧的。開學到現(xiàn)在,學生的狀態(tài)一直挺不錯的,現(xiàn)在突然兩個人打架,不知是怎么回事。
這時,正好看見他扶著xx要去衛(wèi)生室。我及時的叫了停,查看了他的傷勢。只見他后腦勺有個包,手臂上有一個烏青的牙齒印??磥恚缘奶澾€是挺大的。要了解兩人之間發(fā)生了什么事,必須要讓他們兩個人來了解清楚。通過詢問,我了解到,xx今天是值日,看到xx的桌子底下有一張紙,就把它當作廢紙撕了扔進了垃圾桶。xx聽說后就去質問,這是他的手工折紙,于是就開始罵他。xx不讓,就推了他一下,xx就開始抱住xx猛打。這頭上的包和手臂上的烏青都是xx留下的。我還同時詢問了幾位在場的同學。了解了情況之后,我同時教育了兩個人?!皒x掃地時看到垃圾丟到垃圾桶是應該的,并沒有做錯,撕掉就沒有必要了,遇到后來xx的質問,你也可以理直氣壯,假如沒有撕掉,后面就不會出現(xiàn)問題了。如果xx無理取鬧,你可以直接告訴老師或請同學評理?!薄皒x,這幾天經(jīng)常把在家里折的手工拿到學校里來,老師已經(jīng)在昨天提醒過了,建議你不要拿到學校來,可你今天還是拿來,又沒有保管好,掉在地上,說明這個對你來說并不是很重要。有什么事大家可以心平氣和地說,火爆脾氣只能使事情變得更糟糕?!币驗榧敝ラ_會,我請來了雙方的家長,并請數(shù)學楊老師做了處理。
第二天,我得到的結果是雙方和平解決,孩子之間的事原本就沒有什么大事,大人們不介意,也就這樣過去了。但楊老師告訴我,在相互道歉時,xx很誠懇,而xx卻顯露出十分不愿意的樣子。其實在我看來,xx倒是那個更需要教育的孩子。
xx的媽媽很要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比較粗暴,經(jīng)常是一有錯誤就要打,而且一旦在學校發(fā)生了什么事和她交流后,她必定會在事后問過xx后又另外的說辭,她會為孩子開脫。這樣也造成了孩子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看事情,只要是自己有理由,就不會考慮他人的感受。而且這孩子下手太重,以前也發(fā)生過打架的事情,他會不計后果。雖然我沒有看到這次他們的大家過程,但從xx的傷勢和同學們日記中的描述,可以看出習xx真的是有點過分了。這樣的孩子不僅要對他進行正確地引導,還要對她的家長進行分析利弊。
一、對孩子曉之以理,動用集體力量。對xx來說如何正確地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正視自己暴躁的脾氣是首要的。通過講文明小故事,開展文明禮貌用語大比拼在班級中開展文明禮貌的教育。開展發(fā)生事情不激動,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和正確處理事情的能力。開展班級值日班長輪換制,讓班級每天都有一位中心人物可以解決班級中出現(xiàn)的各類狀況,讓小事化無。定期進行班級現(xiàn)狀分析,讓大家來討論班級中的事和人,讓學生學會正確判斷對錯的能力。通過這些集體活動,潛移默化地教育孩子善待身邊的每一位同學,同學之間的矛盾可以用更文明的方式來解決。
二、對家長預測未來,改變教育方式。
對xx的家長來說,改變教育方式,才能使孩子有所改變。于是我進行了家訪。交流中,我明確指出遇到事情不能再以打一頓完事,這樣的教育方式只能是孩子也學會用暴力來解決他遇到的問題。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一旦養(yǎng)成了這樣的價值觀,等到長大后也是動不動就要動手打人,到那時可不是小事了,希望家長能引起關注。不妨嘗試用其他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不要計較孩子在學校生活中的得失,有時吃虧并不是壞事,不要抓住了尾巴就不饒人,讓孩子試著用另一種角度去看事物。建議在家里時經(jīng)常和孩子聊聊同學的優(yōu)點,對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分析,多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為別人思考,并做出正面的引導。對xx喜歡用打架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這一習慣家長要進行有意識的糾正。當然,首先從自身開始,媽媽在教育xx到的時候先不能用打罵的方式,這樣潛移默化中孩子也會有所改變。其次,平時對他的打人行為要進行嚴肅地教育,讓他知道,不管是誰的錯,文明人不能以打架來解決問題。
希望通過家校的合理,能使孩子在人格形成的過程中不斷改變,向著大家期望的方向發(fā)展,成為一位心胸寬闊,友善待人的男子漢。
【篇三】
案例背景
“我的爸爸不要我了!”
這從喉嚨深處發(fā)出的伴著些許無助、帶有一絲顫抖的吶喊,來自于我班上的一位孩子——xx。這個孩子來自于單親家庭,自小與爸爸、爺爺、奶奶一同生活,雖然自小缺乏母親的關愛,但家中老人與爸爸的陪伴也讓孩子逐漸長成為一個大大咧咧,有些調皮的陽光小男孩。在過去三年的小學生活中,他經(jīng)常與同學們嬉嬉笑笑,看似與其他孩子無二。
可是,自四年級初始,我卻慢慢發(fā)現(xiàn)xx臉上的笑容正在逐漸減少,相比過往,更多的時間他總是一個人坐在位子上,即便是在他原本最喜愛的陽光體育課上也只是一個人默默地呆在一邊,看著別的孩子嬉笑玩耍,而與他相伴的更多的則是沉默。更有甚者,xx頻繁地出現(xiàn)不完成作業(yè)、撒謊等現(xiàn)象。作為任課老師的我每每發(fā)現(xiàn)xx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便批評起xx來,而這時候他有別于過往的急于為自己辯解,只是默默地站在我的面前,低頭接受著批評。我原以為對xx的批評似乎見到了一些成效,畢竟他已不再執(zhí)念于自己的想法,已經(jīng)能夠接受批評了,可不曾想,我逐漸發(fā)現(xiàn)我的這種常規(guī)式的批評難以改變xx的作業(yè)情況,反之,xx一日日地愈加顯得沉默了,臉上的笑容也漸行漸遠。
終于在一個周四的早晨,xx又一次出現(xiàn)了不完成作業(yè)的情況,當我耐下性子來詢問他為什么幾天來都不完成作業(yè)的原因時,他先是保持沉默,一言不發(fā),可當我不斷追問他“爸爸最近有沒有檢查過你的作業(yè)?”時,xx不再沉默,而是近乎歇斯底里地哭訴,“我的爸爸不要我了!”
當我回顧xx這一階段的表現(xiàn),加之他那一聲哭訴,我逐漸開始發(fā)現(xiàn),xx異樣的表現(xiàn)顯然是受到了家庭的影響,而我自認為慣常的批評方式自然在他的身上是無法起到較大的成效的,反而只是讓他把更多的心事愈發(fā)地壓抑在心中,把自己閉鎖起來。而與此同時,我也逐步了解到,在xx爸爸的家庭教育中,打罵即是教育,每每xx犯錯或者作業(yè)沒有及時完成的時候,xx的爸爸通常會以“棍棒”的形式展開教育。因而,當這個孩子后續(xù)又出現(xiàn)各種情況,諸如不完成作業(yè)的時候,我嘗試著改變“批評”的方式,試圖走進xx為自己營造的“閉鎖圈”,把xx逐漸擺脫他內心的陰霾,讓這微弱的光逐步重放光彩。同時,我也嘗試著走近xx爸爸,讓他也能夠走出教育的誤區(qū),嘗試放下“棍棒”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
問題描述
其實,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難免遇到孩子犯錯的時候,絕大部分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批評孩子,甚至是嚴厲地批評,這其中老師往往會強烈地指責孩子身上的問題,而部分家長會選擇體罰孩子。誠然,批評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常見的一種手段,可以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而慣常可見的批評無非是把孩子出現(xiàn)的錯誤數(shù)落一番,或者幫助孩子一起分析問題出現(xiàn)的原因,然后孩子默默接受這些批評后嘗試改正自身的錯誤。但是,我們是否忽略了孩子出現(xiàn)問題背后的心理因素呢?是否通過嚴肅的批評甚至是家中的體罰真的可以把問題根治呢?恰如在xx的身上,我看到了家庭因素讓一個原本陽光、大大咧咧的男孩的性格在短時間內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時候作為教師與家長,面對由于家庭的情況發(fā)生行為變化的孩子,如果我們繼續(xù)采用慣常的“批評”方式,可能只會把孩子繼續(xù)推到深淵中,讓孩子不斷地用一些外在的方式,例如沉默來掩蓋內心的真正想法。因此,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的時候,也許嚴肅的批評可以掩蓋問題的表面,但終究只是問題的一個遮罩,那么如何走入孩子的心中,從問題的根本出發(fā),讓“批評”成為一味良藥而非手段,讓慢慢變弱的光芒重新綻放光彩,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過程指導
走近家庭,了解問題的背后
伴隨著xx一天天變得沉默,我已然發(fā)現(xiàn)他的問題早已不是學習的單方面問題,但我并不明確究竟是什么導致了他的變化。顯然,這時候擺在我面前的是兩種選擇,或把xx嚴肅地批評一通,嚴厲指出他作業(yè)中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的改正措施;
或者選擇和xx平心靜氣地交流,了解問題背后的原因,再試圖結合原因幫助小楊。面對著xx的變化,我反復思考,擔心批評只會讓xx愈發(fā)沉默,不若嘗試著了解xx問題背后的原因。最終,我選擇了后者,選擇走近xx和他的家庭。
面對xx的這種情況,我放下了作為學科老師對于學習所設置的第一地位,更多的是撇開了學習,與xx話起了家常,從衣食住行,到周末的娛樂活動,從每日上學路上的見聞到夜間所做的夢,事無巨細幾乎都囊括其中,尤其是當我們聊到美食的時候,交談的氣氛愈加濃厚,xx的臉上也在這種溫馨和諧的氛圍中偶有淡淡的笑容。
雖然回過頭來看,我與xx每一次交流的內容似乎都與學習無關,“批評”的味道似乎完全沒有體現(xiàn),但恰是在這樣輕松的對話中,xx逐漸放松下來,不再保持沉默。我也在這若干個課間的交談中逐漸了解到,以前xx爸爸還是很關心他的,只是每次只要xx犯錯,亦或是作業(yè)完成不好,爸爸就會抄起手邊的木棍對xx痛打。可如今xx爸爸已經(jīng)有一個多月沒有回家,并且也正在重新組織家庭,加之爸爸新家庭中小弟弟的誕生,爸爸更是無暇顧及xx,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只能由家中的老人一手包辦。雖然生活得到了保障,衣食無憂,但是原本就無法獲得圓滿的父母之愛的xx,在這個月似乎也漸漸與唯一的愛之稻草——父愛漸行漸遠了。
在若干次的交談后,xx也終于開口告訴我他心底的秘密,“我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走了,她一個人去了外地,我很想媽媽,可是她每年最多只來看我一次……”、“爸爸已經(jīng)一個多月沒回家了,他根本不管我的作業(yè),我只想爸爸陪我一起寫作業(yè),就算回來打我一頓也好!”、“爺爺奶奶經(jīng)常為了我和爸爸吵架,我不想看到他們不開心!”“我爸爸只關心他的新家和小弟弟!”……
當xx訴說這些秘密的時候,他的眼神是充滿憂傷的,自小失去母愛的xx,早已把父親作為唯一的稻草,而現(xiàn)如今,這根唯一的稻草也似乎若即若離,而這種搖搖欲墜的不安的感覺讓這個孩子內心產(chǎn)生了極大的不安,甚至恐懼。這也許就是xx發(fā)生變化的原因,他試圖通過各種不正常的表現(xiàn)換取父親的注意,希望父親可以多關注自己??墒?,伴隨著時間的推移,xx逐漸發(fā)現(xiàn)父親的身影離自己越來越遠,而他渴求的愛也始終無法獲得,他的內心愈發(fā)不安,原本開朗的性格也慢慢被隱藏起來,仿若一根原本燃燒正旺的蠟燭的燭光一點點減弱。
雖然我已經(jīng)了xx的問題,但在走近這個家庭的時候,我還發(fā)現(xiàn)了孩子父親身上的許多問題。作為單親家庭,xx的爸爸負擔起了xx的生活以及全部,無論是金錢的重擔還是對孩子的關愛,都壓抑著這個父親。而每每遇到孩子在校出現(xiàn)問題,這個父親往往會選擇痛罵或者痛打xx,而面對父親的責備,xx往往選擇沉默??扇缃?,父親就連往日的責罵、痛打都不再給予xx,孩子表現(xiàn)出了極為強烈的對愛的缺失,這才是問題的癥結。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下一步選擇了走近xx的爸爸。在幾番溝通后得知,xx的爸爸目前是一位清潔工人,每天早晨3點多便起床了,工作辛苦但也并非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在經(jīng)過一番溝通后,xx爸爸也在溝通中的字里行間透露著對兒子的關愛:
“老師,我一個人帶兒子,有時候真的是忙不過來,謝謝你告訴我兒子的這些情況?!?/p>
“老師,我的兒子什么脾氣性格我知道,有時候我就是太氣了才會那么打兒子的!”
“我以為小孩子不懂,現(xiàn)在我知道了,我會盡量改改我的脾氣?!?/p>
“我最近是關心的比較少,一直是爺爺奶奶帶著,我會注意的?!?/p>
諸如此類的對話仍有很多,從xx爸爸的話里話外都透露著對兒子的歉意和無奈,與此同時我也愈發(fā)地發(fā)現(xiàn),xx的問題一方面來自于父親的暴力教育,一方面也來自于近期無法感受到父愛,內心產(chǎn)生了較大的變化。而在xx爸爸一方面,其依然對孩子是充滿了愛的,只是這位爸爸一貫不善于表達愛以及表達愛的方式有些偏激,加之家庭的變化,就更加讓xx缺失了父愛。
攜手家長,解開心靈的鎖扣
自我了解到了xx出現(xiàn)問題的本因,xx的話語一直縈繞在我的耳邊,讓我深刻感受到了孩子的父親之于xx的重要性。因此我與xx爸爸進行了一次較為深入的面對面交談,不再把交談僅僅停留在微信上,告知他孩子近期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后的成因。在這次交談的末尾,xx的爸爸沉思了許久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發(fā)出這一聲感嘆,“我還是關心地太少了,太少了……”,從他的言語中,我深切地感受到這并不是一個對孩子無愛的爸爸,也感受到他在得知孩子表現(xiàn)后的愧疚,而這也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因為這對父子之間的情感依然存在。
在與xx爸爸的溝通后,我把xx的爸爸邀請到了學校,與過往的“請家長”不同,我沒有在xx爸爸面前數(shù)落孩子的過錯,而是告訴xx爸爸孩子近期有進步的地方,在那一刻,xx的眼中閃過了一絲驚訝。而與此同時,xx爸爸的眼中也掠過了一絲欣慰。隨后,我給予了父子倆近30分鐘接觸的時候,起初xx爸爸雖然沒有過多的語言,只是輕輕撫摸著孩子的頭,但是我能夠感受到這對父子之間的情感依然是濃厚的。在此之后,我請xx直接表述想要對爸爸說的話,許久沒有見到爸爸的xx起初一言不發(fā),只是一味地看著地面,而當一陣風刮來,xx爸爸下意識地為孩子扣上了衣扣,詢問他“冷不冷?”的時候,xx才低聲說了一句,“爸爸,我就想你多陪陪我。”xx爸爸看著孩子,發(fā)出了長長的嗟嘆聲,點頭表示同意。當xx爸爸點頭表示同意的時候,我看到了xx的臉上露出了羞澀、久違而又真實的笑容。
與此同時,我私下與xx爸爸進行了數(shù)次的交流,當談及過往的教育方法的時候,xx爸爸顯然表現(xiàn)得有些羞愧:“我也不想打兒子,就是恨鐵不成鋼。我對我的兒子還是抱有很大的期望的……”xx爸爸的回答其實是在我意料之內的,誠然,每個家長教育的孩子的初衷無非都是為了孩子的將來,但是xx爸爸的做法讓xx不敢在家人面前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故而即便xx的爸爸近期頻頻不回家,xx也不敢把真實的想法告訴爸爸。
在xx與爸爸進行了幾次深入交談之后,xx爸爸也多次發(fā)給了我這樣的信息:
“老師,我家xx最近怎么樣?”
“老師,今天xx校內的作業(yè)沒完成,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沒做好的原因,xx也知道自己時間浪費了很多,你看我這樣和孩子溝通行嗎?”
“老師,我家xx今天和同學好像有點矛盾,我想讓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你看怎么樣?”
之后的幾天,xx竟然完成了全部的作業(yè),并且自豪地告訴我,他的爸爸昨天檢查了他的作業(yè),并且還和他一起看了動畫片,今晚還打算一起出去吃火鍋呢!在xx的眼神中,我似乎看到了一種幸福,這份幸福來自于父親的關愛,而在這一個月中幸福感的瞬間降低也恰是xx在學習中出現(xiàn)問題的本因,亦或者說,這就是xx心靈的鎖扣。
走進孩子,叩開問題的大門
xx自小生活在單親家庭,爸爸的關心本就不多,雖然xx爸爸的承諾暫時打開了孩子的心門,但伴隨著爸爸重組家庭的建立,xx的學習情況始終不甚穩(wěn)定,這種不穩(wěn)定也許就是由于孩子無法持續(xù)地從爸爸的身上感受到父母的愛,而這種愛恰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與xx的接觸過程中,我逐漸改變與孩子相處的方法,因為我發(fā)現(xiàn),自小對父母之愛缺乏的他,每每在課堂上遇到親情話題的時候,xx總是選擇一言不發(fā),換言之,xx其實是非??释麗鄣暮⒆?。因此,在課間的時間,我經(jīng)常與xx進行交流,詢問他近期有沒有遇到有趣兒的事情、有沒有和爸爸一起外出吃飯、有沒有和哪位同學一起讀了書……;
在課堂上經(jīng)常表揚xx的爸爸,例如xx爸爸每天凌晨3、4點便起床工作,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爸爸,為了孩子的生活付出巨大的努力。通過這樣的方式,xx爸爸的形象被不斷放大,在xx的心中樹立起了高大的形象。而xx在這樣的接觸過程中,能夠更多地體會到父親對自己無形的關愛。
通過這樣的方式,爸爸的形象在xx的心中變得逐漸美好,在與xx的交流過程中,xx不再對爸爸充滿失望,而是逐步能夠關注到爸爸對自己關心的一面。在這對父與子的接觸中,雖然爸爸依然難以做到每天回家,但孩子已然能夠從平時的每一個細節(jié)中體會父親的愛,例如當爸爸給他帶回了某個小玩具,xx會得意帶來學校,并告訴我“這是爸爸送我的禮物!”又如當爸爸在xx寫作業(yè)的時候提醒他坐端正,xx第二天起便會非常注意書寫的態(tài)度。
此外,xx的日常生活經(jīng)常與爺爺奶奶為伴,雖然老人的嘮叨時常讓xx感到厭煩,但不得不否認的是,老人的關愛也可以讓孩子慢慢地找回被關愛的感覺。
因此,面對xx的爺爺奶奶,相比過往對孩子的控訴,我更多的是在老人面前表揚xx,讓老人知道孩子并非是一個一無是處的孩子,面對這種情況,老人慢慢地對孩子有了些許的肯定,在家中也更樂于表揚孩子。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在xx的身上似乎也慢慢地發(fā)生了一些轉變,作業(yè)更認真了,也逐步回到了那個曾經(jīng)的xx。也許,孩子的世界就是如此純凈,他們的行為背后往往隱藏著內心的殤,一些外在的行為僅僅是一種遮罩,如果作為教師的我們只看到這層遮罩,就會忽視了孩子內在的真正想法。
指導結果
在這一階段,我并沒有因為xx的各種錯誤而嚴厲地批評他,而是從孩子本身的想法入手、從家長的角度入手,去深入挖掘xx問題背后的成因。當我發(fā)現(xiàn)xx是因為父母之愛一個個接連缺失所導致的問題后,我選擇了先走近xx以及他的家庭,再走進xx,用愛和疏導來讓xx走出內心的陰霾。
如今,xx的學習發(fā)生了明顯的轉變,能夠每天按時、按量地完成作業(yè),更有甚者,xx的眼中不再只有父親對自己的無愛,更多的是能夠體會到父親工作的辛苦和對自己的陪伴的愛。而xx與我的相處也逐漸發(fā)生了轉變,xx逐漸愿意把原本壓抑在心中的話和老師分享,我與他的對話不再僅僅是任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更像是一對好朋友的對話。
xx每天的變化也許是微弱的,作業(yè)質量的提升也是緩慢的,但孩子能夠慢慢擺脫內心的“結”,而不是把這個原本的小結變成一團亂麻,而這遠不是單純的批評可以達到的,這應就是關愛的力量了。
案例反思
作為班主任與任課老師亦或是家長,我們經(jīng)常因為孩子的某些缺點、過錯而批評孩子,無疑,這種批評的出發(fā)點自然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但是從另一種角度思考,當我們振振有詞地數(shù)落孩子身上的不足的時候,當我們嚴厲要求孩子想出辦法來解決問題的時候,當我們向家長們一次次敘述孩子所犯的錯誤的時候,又是否真正地深入思考過孩子這些錯誤、缺點背后的故事呢?
恰如我班上的xx,他出生于一個破碎的家庭,這并不是他可以選擇的,而家庭的因素卻導致了他經(jīng)常在無意識中用一些手段來包裝自己,或者說,是用一些方法來喚起別人的注意,例如用不完成作業(yè)的方式來喚起父親的關注,又如用動手打別人的方式來換取其他同學的注意。如果這時候作為老師的我們不嘗試了解問題的背后,而是直接“就事論事”地對孩子進行一通“批評”,也許,在短時間內我們可以把這些問題掩蓋起來,孩子在老師的批評下完成了作業(yè),看似改掉了壞習慣,但內心的問題依然存在,更有甚者,我們的批評也許會讓孩子用更多的方式來遮蓋住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因此,我們是否可以在“批評”孩子之前先等一等,緩一緩,再緩一緩?是否可以先深入地了解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內在原因?是否可以多加思考,用更切實的方法來批評孩子呢?
記得曾聽到過一個故事:一個寺廟中的小和尚因為家中母親病重,但礙于寺規(guī),不敢在半夜出寺回家探望母親,就在墻角搬了一把椅子偷偷翻墻外出。老禪師還是發(fā)現(xiàn)了小和尚的這個“不守規(guī)矩”的行為,但他并沒有聲張,而是先詢問了其他小和尚,然后把椅子搬開,自己蹲在墻角。第二天凌晨,小和尚果然回來了,當他原路返回的時候,發(fā)現(xiàn)踩到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父,一瞬間他非常驚恐。老禪師只說了一句話,“椅子太矮了,別摔著。老母親的病好些了嗎?”
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又何嘗不可以是這個故事中的老禪師呢?同樣的場景,也許有的老師會不由分說地批評小和尚半夜私自翻墻出寺的行為,更會在早會的時候進行“殺雞儆猴”的教育,而有的老師則會像老禪師一樣,先了解孩子問題背后的原因,再用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來幫助孩子,那么兩類老師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而我想要成為的,則是第二類的老師,希望用最真切的批評方式引導學生從內心深處真正改變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很久前就聽聞這樣一句話,“凡是學生,誰沒有挨過批評?凡是老師,誰沒有批評過學生?”是呀,批評只是教育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我們都可以抱以一切為了孩子的信念,相信我們對待不同孩子的批評也會是不同的,因為每個孩子背后的問題都是不盡相同的。
如果我們可以由心出發(fā),即便再微弱的光也可以重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