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好玩的氣球說課稿篇一
石橋鎮(zhèn)中心小學 梅立峰 邢玉安
設計理念:本課《玩氣球》,旨在讓學生在玩氣球的過程中感受空氣的存在,并通過學生活動和實驗,引導學生知道到空氣無處不在,初步認識空氣的一些性質(zhì)。充分發(fā)揮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讓學生體會“像科學家一樣做實驗”的成功喜悅,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
摘 要:本課以“玩”開課,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吹氣球時,氣從口中出,但最初來自于空氣;學生通過用塑料袋“逮空氣”,觀察放入水中的磚塊冒氣泡,知道了空氣就在我們身邊,且沒有形狀、無色無味、透明;學生通過用有蓋或無蓋的空瓶做實驗,證明了空氣的存在;學生通過將一只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將氣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緊后用力吹氣球,發(fā)現(xiàn)氣球吹不起來,悟出了空氣占據(jù)空間;繼而扎破塑料瓶后再吹氣球,一方面發(fā)現(xiàn)氣球被吹大了,另一方面發(fā)現(xiàn)瓶內(nèi)的空氣從有孔處流出,學生又知道了空氣會流動。
關 鍵 詞:玩 吹 逮 放入 按入 裝入 扎緊 扎孔 流動 學習內(nèi)容:鄂教版四年級《科學》下冊第13課“玩氣球”。
課 型:分組實驗課
內(nèi)容分析:通過玩氣球,引導學生認識到空氣的存在,再通過實驗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空氣的一些性質(zhì)。就是本課的主要學習內(nèi)容。
學情分析: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學生通過玩氣球,可以認識到大自然中處處都有空氣;學生通過動手實驗,可以認識到空氣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不僅占據(jù)空間,還可以流動。學生一定會非常感興趣,“身邊處處有科學”。
學習目標:探究:
1、引導學生運用感官感覺空氣。
2、能用一定的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知識:
1、能設計實驗,并借助實驗來觀察空氣,從而學習一種新的科學觀察方法。
2、使學生認識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占據(jù)空間的氣體。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初步的綜合分析能力。
4、能對研究過程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合作學習。情感:對學生進行衛(wèi)生、安全和嘗試成功的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
學習重點:認識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占據(jù)空間的氣體。
學習難點:能設計和借助實驗,觀察和認識空氣的一些性質(zhì)。課前預習:
1、小組討論:我們周圍有沒有空氣?空氣是什么樣的?
2、每人準備一個氣球,一個飲料瓶,一段細繩。
教法學法: 實驗法、觀察法、探究法。
教具學具:氣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水、磚塊、空塑料瓶子、剪刀、錐子、細線。
學習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愛玩嗎?”“玩過氣球嗎?”,“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玩的?”回答后,學生活動,開始游戲“吹氣球”,比一比看誰吹的大。教師此時板書課題:“
13、玩氣球”。
2、游戲?qū)耄?/p>
“吹大的氣球中,有沒有東西呢?如果有的話,氣球中裝的是什么呢?”先讓學生進行猜測,再引導學生想辦法進行證明。(評:開課新穎,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學生活動:
1、我們可以用嘴把氣球吹起來,也可以用打氣筒把氣球“吹”起來。學生討論:“把氣球吹起來的這些氣是從哪里來的呢?”。
2、學生匯報:從口中吹出,最初來自于空氣。“哪里還有空氣呢?并想辦法尋找空氣”。
3、小組活動:各個組長匯報研究計劃,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制訂的方案中的不足之處,引導學生先自己設計收集空氣的方法并試一試,然后,教師可用課件展示:用塑料袋 “逮住”空氣的方法,之后學生用這種方法動手“逮空氣”。(評:用多媒體展示“逮空氣”,畫龍點睛,空氣就在我們身邊。)
4、學生討論:“空氣是什么樣子的?”這個知識點比較抽象,有難度,教師可引導學生先用感官來觀察,如:看一看空氣是什么形狀?什么顏色?聞一聞空氣是什么氣味?嘗一嘗空氣是什么味道?
5、學生匯報:經(jīng)過梳理后板書:空氣沒有具體的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
6、教師演示向水中放磚塊的實驗。磚塊越干燥越好,把磚塊放入水中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有什么現(xiàn)象?冒氣泡。讓學生感知到空氣存在于我們的身邊。(評:一個簡單的實驗,點明了只要留心生活,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學生實驗:
1、帶領學生進一步研究空氣存在于什么地方??掌孔又杏锌諝鈫幔恳龑W生利用教材給出的材料設計實驗,進行研究。
(1)、學生分組實驗:帶蓋的空玻璃瓶,旋緊瓶蓋,放入水中,會看到空玻璃瓶漂浮在水中。先讓學生討論,然后匯報,引導學生明確是因為瓶內(nèi)有空氣的緣故。
(2)、學生分組實驗:把無瓶蓋的空塑料瓶按入水中,會看到有氣泡冒出。先讓學生討論,然后匯報,引導學生明確充分說明空瓶內(nèi)有空氣。
2、空氣占據(jù)空間,會流動。
(1)、學生猜測:將一只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將氣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緊,用力吹氣球,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學生進行猜測,教師聽取學生匯報,并詢問學生猜測的依據(jù)。
(2)、學生分組實驗:各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匯報實驗現(xiàn)象:氣球吹不起來。(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為什么氣球吹不起來呢?”小組討論并匯報。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不想辦法排除瓶內(nèi)的空氣,氣球是吹不起來的。從而得出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結論。板書:空氣占據(jù)空間。(4)、實驗驗證。瓶子中已裝滿了空氣,怎樣可以把瓶中的氣球吹大呢?學生在發(fā)現(xiàn)了空氣占據(jù)空間后就會想到:如果想把氣球吹大就必須要將瓶中的空氣排出,只要將瓶子扎破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安全,不能扎到手了?!捌孔釉埔院?,瓶中的空氣是怎樣跑掉的?”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產(chǎn)生新的探索欲望,可以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討論。
接著,教師引導學生用錐子在瓶子上扎孔后,一邊吹氣球,一邊將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氣流,體會空氣可以像水一樣流動,進而引導學生知道:空氣不僅占據(jù)空間而且還會流動。板書:空氣會流動。
(評:學生充分動手實驗,動腦討論,動口匯報,體現(xiàn)了教學以學生發(fā)展為本。)
四、歸納總結:
1、啟發(fā)。我們運用了許多方法觀察了空氣,大家肯定有許多發(fā)現(xiàn),我們來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看誰的發(fā)現(xiàn)最多?合作學習會使我們每個人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分組討論。引導學生與同學交流、分析,并歸納空氣的性質(zhì)。先聽學生匯報,再師生共同小結。教師板書:空氣是一種無處不在、沒有固定的形狀、無色無味、透明、能占據(jù)空間、會流動的氣體。板書設計:
13、玩氣球
吹氣球 空氣
無處不在
口中 無色無味、透明
沒有固定形狀
空氣 能占據(jù)空間、會流動的氣體
教學反思:
愛玩是兒童的天性,在玩中求知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事情??諝獯嬖谟谖覀冎車拿恳粋€地方,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看不見,摸不著,無色無味,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和設計實驗,讓學生感知空氣的存在以及存在的方式,學生會很樂于在課堂上參與探究。
教學時,我以“同學們,愛玩嗎?”“玩過氣球嗎?”“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玩的?”開課,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直接點出課題。學生通過討論知道:吹出的氣體,出自于口中,來自于空氣;學生通過活動,用塑料袋可以“逮住”空氣,又通過觀察水中的磚塊會冒氣泡,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學生通過感官感知:空氣沒有具體的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之后,學生通過三次分組實驗,知道:空氣無處不在;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會流動。
期間,學生經(jīng)歷了猜測2次;學生活動2次;學生討論7次;學生實驗3次;學生匯報10次;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能力。
最后,通過學生小組討論與師生共同梳理,得知:空氣是一種沒有具體的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無處不在、能占據(jù)空間、會流動的氣體。突破了重難點。學生經(jīng)歷了方法與過程、知識與技能的形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得到了質(zhì)的升華,提高了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敢于質(zhì)疑的創(chuàng)新精神。
好玩的氣球說課稿篇二
(鄂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
《玩氣球》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玩氣球》是鄂教版新課標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第13課,也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zhì)的開門課,課中教師通過提出疑問、分派科學探究任務,引領學生對空氣形成一個科學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空氣的認識是非常膚淺的,尤其是對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存在,并且占據(jù)空間的事實缺乏認識,學生并沒有真正嘗試去揭開空氣的神秘面紗。
課堂上,我重點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動手”的能力,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空氣,與人協(xié)作深入探究空氣的能力。
三、教學方針: 探究:
1、引領學生運用感官感覺空氣。
2、能用一定的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知識:
1、使學生認識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占據(jù)空間的氣體。
2、能設計實驗,借助其他介質(zhì)來觀察空氣,從而學習一種新的科學觀察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
4、能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和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
5、能對研究過程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情感: 使學生產(chǎn)生研究空氣的強烈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欲望;愿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知與同學之間交流分享。培養(yǎng)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四、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了解空氣能占據(jù)空間。
難點確定為: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正確的解釋。
五、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探究法,它經(jīng)過讓學生對自然物質(zhì)的觀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對空氣的認識。鍛煉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又把比較法、發(fā)現(xiàn)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態(tài)度。
2、說學法:在指導學生的學法時,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此我提倡學生“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尋找答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六、教具學具準備:
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易準備。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qū)?1、教師:“許多同學都玩過氣球,說一說是怎樣玩的?”
2、學生回答后教師安排小游戲“吹氣球”,比一比看誰吹的大。
3、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吹大的氣球中有沒有東西呢?如果有的話,氣球中裝的是什么呢?”
4、學生進行猜測,再想辦法進行證明。(如學生松開吹大氣球,空氣冒出氣球“飛跑了。)
二、通過感知,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初步認識空氣的性質(zhì).1、討論并制訂研究計劃方案。學生討論“把氣球吹起來的這些氣是從哪里來的呢?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思考哪里還有空氣,并想辦法尋找空氣。
2、各個組長匯報研究計劃,教師可以就學生制訂方案中的不足問題。先讓學生自己設計收集空氣的方法并試一試,教師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氣的圖例(教材第44頁下圖)展示“逮住”空氣的方法,鼓勵學生用種方法“逮住空氣。
3、空氣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先用感官來觀察。你準備用那些感官來進行觀察?教師在此可提學怎樣運用感官進行觀察。這一活動的時間要充分,要讓學生盡可能地充分地感知。
4、教師演示磚快放水中冒氣泡的實驗(實驗中的磚塊越干燥越好),讓學生感知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
5、帶領學生進一步研究空氣存在于什么地方??账芰掀恐杏锌諝鈫??指導學生利用教材給出的材料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在此,材料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所給出的,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增減。
三、實驗探究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能流動.1、學生猜測:將一只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將氣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緊。用力吹氣球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學生進行猜測,教師聽取匯報并詢問學生猜測的依據(jù)。
2、實驗觀察,記錄現(xiàn)象。
各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匯報實驗現(xiàn)象:氣球吹不起來。
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教師提問“為什么氣球吹不起來呢?”
小組討論并匯報。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不想辦法排除瓶內(nèi)的空氣氣球是吹不起來的。從而得出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結論。
4、實驗驗證。
怎樣可以把氣球吹大呢?學生在發(fā)現(xiàn)了空氣占據(jù)空間后就會想到:如果想把氣球吹大就必須要將瓶中的空氣排出,只要將瓶子扎破就可以了。“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氣是怎樣跑掉的?”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產(chǎn)生新的探索欲望。
教師引導學生用針或錐在瓶上扎孔后,一邊吹氣球一邊將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氣流,體會空氣可以像水一樣流動,進而知道空氣不僅占據(jù)空間而且還會流動。
四、歸納空氣具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1、我們運用了許多方法觀察了空氣,大家肯定有許多發(fā)現(xiàn),我們來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看誰的發(fā)現(xiàn)多?交流會使我們每個人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2、學生分組討論,與同學交流、分析,并歸納空氣的性質(zhì)。
(如:空氣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能占空間等。)
八.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可的縮影,我的板書教簡單:把空氣的三大特性列舉了出來。正好體現(xiàn)整節(jié)課的知識探究目標,學生最終一目明了。
好玩的氣球說課稿篇三
大班體育《玩氣球》
五星中心幼兒園 吳敏峰
活動目標:
嘗試用肢體各部位玩氣球,鍛煉肢體的協(xié)調(diào)性和靈活性,樂于自我挑戰(zhàn),在游戲中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顒訙蕚洌?/p>
熱身音樂、一個大點的袋子、氣球若干?;顒舆^程:
一、開始部分:熱身運動。
在音樂伴隨下活動身體各部位(特別是上肢)
二、基本部分:探索氣球的多種玩法。
1、出示黑袋子,讓孩子們猜猜帶來了什么?引起孩子們的興趣。
2、教師提出要求:請你試著用手將氣球拍上去,孩子們自由玩氣球。
3、探索手玩氣球的其他方法(教師提問:剛才用手掌拍氣球玩,受害能變出什么花樣?孩子答:拳頭、手指??)。
4、嘗試用肢體各部位玩球(教師提問:身體哪些部位還可以讓球蹦起來?孩子答:腳、肚子、屁股、胳膊、膝蓋、肩膀??)。
5、孩子們利用剛才探索的身體部位自由嘗試玩氣球。
6、玩用頭頂氣球比賽。教師交代游戲規(guī)則后孩子們游戲,為了提高孩子們玩的積極性,教師將獲勝的孩子抱起來轉圈圈,增進了師幼感情。
7、孩子們用胳膊頂球比賽。
8、添加音樂“頭發(fā)、肩膀、膝蓋、腳”教師示范在音樂聲中用不同的身體部位頂氣球。
9、用手往前推氣球玩。
10、玩氣球大戰(zhàn)的游戲:孩子們分兩隊站攔網(wǎng)的兩側,游戲結束時那邊剩下的氣球少者為勝。
三、結束部分:特別的放松活動中結束。(讓孩子們把所有的氣球放到墊子下,讓一個孩子躺在墊子上,其他孩子搖晃,進行全身放松)
好玩的氣球說課稿篇四
《玩氣球》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共分五個層次: 1.玩氣球。
許多同學都玩過氣球,教材一開始就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玩的?”學生的說法可能多種多樣,教師應該允許和肯定學生的不同表述。有條件的學??梢宰寣W生在課堂上動手玩一玩氣球,教師此時再向?qū)W生提出問題“氣球是怎樣變大的?”“氣球里到底有沒有東西?”“氣球里面是什么?”將學生帶入到對氣球里面的東西——空氣的研究中來。
2.感知空氣就在身邊。
空氣是什么樣子的?要研究空氣就要先想辦法“逮住”它,怎樣才能逮住它呢?教材要求找找周圍哪些地方有空氣,也就是要用一定的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教材第44頁下方圖,對學生收集空氣的方法進行了指導。在此,教材只是給學生和教師一種思路的指引,收集空氣的方法還可以有多種多樣,并不是一定要局限于教材。在學生收集了空氣后,教師可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去看、去聞、去聽、去摸,使學生對空氣形成一定的感性認識。教材在第44頁下方右圖中出示了一塊放在水中的磚塊,我們可以借助可見媒介——水,觀察到非常明顯的現(xiàn)象:氣泡從水中冒出。指導學生了解磚的縫隙中存在空氣,進一步可知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
3.實驗研究空氣的存在。
教材先提出問題“空瓶子里也有空氣嗎?”,讓學生推測,再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研究。教材中只出示了幾種實驗材料,如墨水瓶、礦泉水瓶、裝有水的水槽,沒有提示任何實驗方法,教師可結合實際情況及學生的設計方案,有選擇地進行引導。(將裝有空氣的塑料瓶放入水中,會看見有氣泡冒出,從而證明空瓶子里也有空氣。)4.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感知空氣占據(jù)空間,會流動。
這一部分教材安排的實驗其意圖在于通過引領學生借助可視的媒介——氣球、塑料瓶,使學生更加清楚地觀察和認識空氣能占據(jù)空間,會流動。同時使學
1/5
生感受一種新的科學研究方法,即借助可見物質(zhì)研究不可見的物質(zhì)。教學編排上按照提出問題——學生猜測——實驗觀察——記錄現(xiàn)象、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的過程進行教學。將一只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將氣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緊。(注意實驗中使用的塑料瓶不能有破損,氣球口一定要和瓶口結合緊湊。)用力吹氣球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實驗在大多數(shù)學生的猜測(氣球能吹起來)下得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氣球吹不起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不想辦法排除瓶內(nèi)的空氣,氣球是吹不起來的,從而得出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結論。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知識變得非常具體形象,學生易于了解掌握。空氣會流動卻比較抽象,學生難于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空氣排出的方法和過程理解空氣具有能流動的性質(zhì)。學生用針或錐在瓶上扎孔后,讓學生在吹氣球的同時將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氣流,體會空氣的流動。教師可提問如“瓶中的空氣是怎樣跑掉的?”通過問題的解決可以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空氣可以流動的事實。
在實驗過程中教材以小鴨子的卡通形象提示學生要講究衛(wèi)生,教師在這里要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教育。
5.歸納空氣具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
要求學生分組討論,把大家共同的看法寫在課本第45頁下方的空白處。(如:空氣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能占據(jù)空間等。)學情分析
空氣是我們維持生命的必要條件,我們每時每刻都在呼吸,可很少有學生對我們周圍的空氣進行研究,本課作為今后相關內(nèi)容(如打籃球等)的基礎知識,雖然難度不大,但重要性卻顯而易見?!翱諝狻边@個名詞對學生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然而,空氣既看不見又摸不著,它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物質(zhì)?它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本課正是基于上述問題,從課外活動中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和體驗切入,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空氣,探究空氣的性質(zhì)。本課在教學中安排了尋找空氣和空氣占據(jù)空間的實驗,教師應指導學生選取不同的實驗材料觀察驗證科學規(guī)律。
學習目標
1.引領學生運用感官感覺空氣。2.能用一定的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3.使學生認識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每一個地方,它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
2/5
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占據(jù)空間的氣體。
4.能設計實驗,借助其他介質(zhì)來觀察空氣,從而學習一種新的科學觀察方法。5.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以及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6.能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7.能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表述研究的過程和結果。8.能對研究過程結果進行評議,并與他人交換意見。9.對學生進行衛(wèi)生教育,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教學重難點
重點:證明空氣的存在。難點:認識空氣的特點。評價任務
1.能用一定的辦法證明空氣的存在。
2.知道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會流動的、能占據(jù)空間的氣體。
教學準備
氣球、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水槽、磚塊、空塑料瓶子(礦泉水瓶)、剪刀、針或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游戲?qū)?/p>
1.教師:“許多同學都玩過氣球,說一說是怎樣玩的?” 2.學生回答,教師安排小游戲“吹氣球”,比一比看誰吹的大。
3.教師引導學生回答“吹大的氣球中有沒有東西呢?如果有的話,氣球中裝的是什么呢?”
4.學生進行猜測,再想辦法進行證明。(如:學生松開吹大的氣球,空氣冒出氣球“飛”跑了。)
二、通過感知,知道空氣就在我們身邊,初步認識空氣的性質(zhì) 1.討論并制訂研究計劃和方案。
學生討論“把氣球吹起來的這些氣是從哪里來的呢?”教師組織學生分組思考哪里還有空氣,并想辦法尋找空氣。
3/5
2.各個小組匯報研究計劃,教師可以就學生制訂方案中的不足提出問題。先讓學生自己設計收集空氣的方法并試一試,教師可出示用塑料袋收集空氣的圖例(教材第44頁下圖)展示“逮住”空氣的方法,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逮住”空氣。
3.空氣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學生先用感官來觀察。
你準備用哪些感官來進行觀察?教師在此可提示學生怎樣運用感官進行觀察。這一活動的時間要充分,要讓學生盡可能地充分地感知。
4.教師演示磚快放在水中冒氣泡的實驗(實驗中的磚塊越干燥越好),讓學生感知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
3.帶領學生進一步研究空氣存在于什么地方。
空塑料瓶中有空氣嗎?指導學生利用教材給出的材料設計實驗,進行研究。在此,材料可以不局限于教材所給出的,可以結合學校實際情況進行增減。
三、實驗探究空氣占據(jù)空間,空氣能流動
1.學生猜測:將一只氣球放入塑料瓶中將氣球口反套在瓶口上,扎緊。用力吹氣球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學生進行猜測,教師聽取匯報并詢問學生猜測的依據(jù)。2.實驗觀察,記錄現(xiàn)象。
各小組進行實驗操作,匯報實驗現(xiàn)象:氣球吹不起來。3.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教師提問“為什么氣球吹不起來呢?”
小組討論并匯報。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不想辦法排除瓶內(nèi)的空氣氣球是吹不起來的。從而得出空氣占據(jù)空間的結論。
4.實驗驗證。
怎樣可以把氣球吹大呢?學生在發(fā)現(xiàn)了空氣占據(jù)空間后就會想到:如果想把氣球吹大就必須要將瓶中的空氣排出,只要將瓶子扎破就可以了。
“瓶子扎破以后,瓶中的空氣是怎樣跑掉的?”這個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產(chǎn)生新的探索欲望。
教師引導學生用針或錐在瓶上扎孔后,一邊吹氣球一邊將手放在孔的上方感受氣流,體會空氣可以像水一樣流動,進而知道空氣不僅占據(jù)空間而且還會流動。
4/5
四、歸納空氣具有什么樣的性質(zhì)
我們運用了許多方法觀察了空氣,大家肯定有許多發(fā)現(xiàn),我們來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看誰的發(fā)現(xiàn)多?交流會使我們每個人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學生分組討論,與同學交流、分析,并歸納空氣的性質(zhì)。
(如:空氣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沒有固定的形狀、能占據(jù)空間等。)教學反思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中,穿插多個實驗,讓學生人人參與實驗,并在實驗中細心點撥,最后很自然地得出結論。教學設計力求在學生學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探究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主要采用“實驗法”讓學生通過實驗操作,親身感受空氣存在,并占據(jù)一定空間。本課教學既需要學生之間團結合作,進行探究實驗,也需要學生多感觀參與學習,發(fā)揮每個學生手、腦、耳、眼、嘴等功能,讓他們動手做做、動腦想一想、動耳聽一聽、動眼看一看、動嘴說一說,讓他們在五動中掌握知識,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
5/5
好玩的氣球說課稿篇五
一、說教材:
這是小學美術第一冊的內(nèi)容,本學期教學內(nèi)容主要圍繞畫圖展開,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審美能力。本課是教材關于畫圖的初步教學,為后面畫圖教學奠定基礎,課文內(nèi)容精簡,在畫圖的過程中,可給予學生極大的發(fā)揮空間。學生剛接觸色彩畫圖工具,興趣很高,在教師語言的嘗試鼓勵下,他們對這個知識點就會主動要學,而非被動地學習,因此在課堂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學生通過學習交流大家一起討論解決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幫助解決。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習表現(xiàn)圓形物體,進一步了解大小物體的對比表現(xiàn)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chuàng)新、團體協(xié)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中激發(fā)求知欲,激發(fā)興趣,并變興趣為動力,在不斷的實踐中體驗成功。
三、重點難點:
重點:學習用圓形觀察、表現(xiàn)圓形物體。
難點:畫出大氣球的“大”和“飛得高”的感覺。
四、說教法:
教必有法,而教無定法,只要方法恰當,才會有效。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 啟發(fā)引導法”、“ 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法”等教學方法。
利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 引出“創(chuàng)作表現(xiàn)法”,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通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xiàn)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和生動豐富的教學方式(看、聽、做、說),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情感上樂于參與,產(chǎn)生樂學、愛學、主動去學的愿望,使單調(diào)的學習內(nèi)容變得豐富生動。接下來賞識學生的作品,肯定學生的作品,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最后把所學內(nèi)容系統(tǒng)性地構建起來。
我在教學方法中滲透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使課堂教學成為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達到課堂教學素質(zhì)化。
五、說學法:
我這節(jié)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操練”。
授人魚,不如授人以魚,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識。首先,我創(chuàng)造一種美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生動、直觀的環(huán)境中學習新知識,在學會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實踐操作,從而達到發(fā)展思維能力,培養(yǎng)自學和動手能力的目的。積極營造信息技術課堂“無為而治”的教學境界。
六、教學環(huán)境
一年紀教室。
七、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我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以及小學美術學科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設計了以下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二、啟發(fā)引導
三、作品欣賞
四、創(chuàng)作表現(xiàn)
五、賞識總結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展示熱氣球比賽場景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感受。
2.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設問:想一想,這么大的氣球是怎樣飛上天空的?你還知道大氣球的哪些知識?了解學生課前查閱資料研究學習的情況,讓同學交流課前研究學習成果。
設計意圖:利用觀看五顏六色的氣球,通過鮮艷色彩氣球比賽情景使學生對氣球有更大的吸引,調(diào)動他們積極參加學習的主動性,對接下去的課有激性作用。
二、假設情境,啟發(fā)想象。
1.設問:你想不想乘坐大氣球飛上藍天?如果你坐著大氣球飛上天空,會做些什么事情?
2.獨立想象思考后,同桌或?qū)W習小組內(nèi)相互交流、啟發(fā)。
3.請幾位同學介紹自己的想法,同學間進一步相互啟發(fā)
設計意圖:利用氣球的大小對比和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讓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提示,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三、作欣賞,探究表現(xiàn)。
1.展示范作,了解、感受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和大氣球的花樣設計。
2.展示兩幅有對比的學生作品,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開展學習探究:怎樣畫出大氣球的“大”和“飛得高”?
3.學習小組匯報、交流小組探究成果。
4.教師小結,補充講解、板演。(提示:滲透圓形物的畫法。)
設計意圖:利用范作欣賞,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并通過欣賞學生的作品來探究如何表現(xiàn)氣球的“大”和“飛得高”,這為下面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很好鋪墊。
四、學生練習,表現(xiàn)體驗。
1.明確練習主題:畫一張乘坐大氣球飛上天空的想象畫。
2.提示:大膽想象、設計大氣球的花樣,盡可能把大氣球的“大”和“飛 得高”的感覺表現(xiàn)出來,畫出自己坐上大氣球高興的樣子。
3.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布置學生練習任務,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的能力,鞏固以上所學。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作品展示,交流評價。
1.將學生作品展示在電視屏幕上,在學生展示時,我給學生揚長性地表揚,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學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評價提示:大氣球的花紋和色彩表現(xiàn)是否大膽、漂亮;是否畫出了大氣球的“大”和“飛得高”的感覺。)
2.教師小結,進行課外延伸。引導學生課外進一步了解與表現(xiàn)大氣球,并畫一畫其他的圓形物。
設計意圖: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幫助學生梳理思路,歸納總結,系統(tǒng)性地把本課知識構建起來。
八、設計理念
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注重體現(xiàn)以下幾個思想: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并且通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自我創(chuàng)新、等),獲取信息,掌握操作。
2、學科整合的問題。本課在注意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習外,同時注重語文素養(yǎng)、美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形成語文、美術等學科的整合,如觀察、傾聽、述說、演示等。
3、情景與任務驅(qū)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拋出的時候,都創(chuàng)設了許多適當?shù)那榫?,以此讓學生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4、美術學科特點:“立足基本創(chuàng)作操作,滲透基礎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