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青年教師是教師人才隊伍中潛力巨大的重要力量,是有效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有力抓手。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2024青年教師大比武總結表彰會上的發(fā)言稿,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2025青年教師大比武總結表彰會上的發(fā)言稿1
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是春山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晚上好!
剛才聽了兩位獲獎教師的發(fā)言,我深深感到,備課不易,上課不易,上公開課更不易。這個世界沒有容易,沒有速成,沒有平白無故的橫空出世,也沒有毫無緣由的脫穎而出,所有的閃亮登場都是苦心孤詣后的厚積薄發(fā),都是功夫到家后的水到渠成。新竹高于舊枝,后生可畏。
著名語文教育專家于漪說過:一輩子做教師,一輩子學做教師?;谶@兩點,我才惴惴不安地站在這里。
說到教師這個職業(yè),讓我想到新任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5月7日下午,普京總統(tǒng)在就職典禮結束后,第一件事,就是會見年近91歲的自己讀中學時的班主任古列維奇,獻花、親吻并溫情問候。誰能贏得此等榮耀,唯有付出汗水與智慧的老師。這是對知識的尊重,對教育的尊重,對老師的感恩。任你位高權重,任你滿腹經綸,任你富甲天下,在老師面前,你還是學生。由此說來,我們的不易,值。你的教學在課堂,成就卻在祖國的四面八方。你的兩鬢會有一天斑白,你的青春卻百年不衰。
教師的崗位是光榮的,教師的職業(yè)卻是清貧的。生活在社會上的人,物質基礎是一個必選項。幸福來源于物質,但幸福感往往是相比較而存在的。我們的薪酬雖不算豐厚,但基本生活還是有保障的?;蛟S,在農村鄉(xiāng)鎮(zhèn),我們還有那么一點點優(yōu)越感哩!在經濟困難,就業(yè)困難的今天,我們的這份職業(yè)值得擁有,值得珍惜。一念清凈,烈焰成池。一念警覺,航登彼岸。
柳絮因風起,葵花向日傾。既已選擇,心之所向,無問西東。夢在遠方,我必風雨兼程。
團陂高中,一所普通的農村高中,我們的孩子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卻又是每一個家庭的希望和未來,更是父母的天使。正是他們的不足,才是我們今天工作意義所在,職責所在。星辰之流轉正如人世的滄桑,未必盡是賞心樂事。當你在課堂上激情滿懷而學生卻平靜如水時,當你百十遍催交作業(yè)而收取卻寥寥無幾時,當你諄諄教導而學生卻屢教不改時,當你把欄桿拍遍卻無人會意時,我們要告誡自己,一定要沉住氣,更不能生氣,因為這才是他們的常態(tài)。我們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且以喜樂,且以永日。我們因他們而豐盈了人生的厚度,他們因我們而拓寬了生命的維度。
巧匠調木,智者調身。這里有一個小故事分享給大家,或許對我們有所啟發(fā)。
三個工人在建筑工地砌墻,有人問他們在做什么。第一個工人悻悻地說,沒看到嗎?我在砌墻。第二個人認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樓,第三個人快樂地回應,我在建一座美麗的城市。十年后,第一個工人還在砌墻,第二個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個成了這個城市的領導者。
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態(tài)度決定一切,用美好的心情感觸生活,你手頭的小工作其實正是大事業(yè)的開始。
沒有工作的生活是不幸福的生活,沒有生活的工作是不完美的工作。上班為了下班,下班為了上班,淡然無味。年輕的老師們,趁著陽光不燥,寒風未起,享受生活的快樂甜美吧!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青年教師大比武,比武,有點血腥,但我們的目的是展示,是切磋,是借鑒。盡管我們個個身懷絕技,但畢竟十八般武藝不可能樣樣精通。好在我們還年輕,還有足夠的時間來成長成熟。年輕人在荊棘叢中留下一點羽毛,是有益健康的。
各位同仁,讓我們?yōu)槲覀兊穆殬I(yè)選擇而自豪!
讓我們?yōu)槲覀兊墓ぷ鞫弑M全力!
讓我們相信我們的未來必將碩果累累!
只要我們追風趕月莫停留,平蕪盡處必春山!
我的發(fā)言完畢,謝謝大家!
2025青年教師大比武總結表彰會上的發(fā)言稿2
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課程,營造勇于試錯的學習氛圍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各位同仁們:
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謝學校的信任給我這個平臺和機會,讓我能和各位優(yōu)秀的同仁一起交流,共同進步。作為一名教齡尚短的青年教師,我對教育工作的感悟和認識遠不如各位前輩、名師們深刻,在這里懷著真誠之心與大家交流,也希望大家能對不到之處多多包容指正。接下來我從兩個方面和大家分享我工作以來的一點點心得體會。
一、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站在聽者的角度表達
在教學時,我常常想,我曾經也是一名學生,就必須要站在學生的立場上進行思考:學生對學習的疑惑在哪里?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出現(xiàn)理解困難的點在什么地方?這些都需要我們在教學設計中進行考慮,并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和解決。隨著教齡的增長,我們難免會對學生在一些基礎的問題上反復疑惑、需要重復解釋的情況感到疲憊。每到此時,我就立刻警醒自己,學生的學習本來就是一個反復理解、遺忘又鞏固的過程,自己必須沉下心來鼓勵學生反復提問,耐心地聽取學生的問題,這樣才能有效解決他們學習中的困惑點。學習中的困難解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提升起來了。
在課堂設計的時候,我特別注意給學生"搭梯子"。剛開始設計教學中的互動討論環(huán)節(jié)的時候,我經常會面對學生討論不熱烈、不主動的問題。經過仔細的觀察和反思我發(fā)現(xiàn),這往往源于我們設計的問題太籠統(tǒng)或問題難度過大,學生不知道如何著手。但是難度低、沒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又沒有必要設計成課堂討論,不值得花費大量課堂時間。為此,我一方面向有經驗的老師們討教解決方法,一方面又尋找相關書籍閱讀,之后開始嘗試以將一個復雜問題拆分成問題組的形式,給學生們"搭梯子",讓他們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課堂討論的方向,逐步培養(yǎng)他們建立起科學的思維方式。
在各位前輩老師們來聽課,并對我提出誠懇的建議的時候,我時常提醒自己,我們的教學反思中要有"沒有聽到就是沒有設計"這個理念。這個感悟其實源于自己學生時代打辯論賽的經歷。賽場上雙方爭鋒相對語速又快,比賽結束復盤的時候評委或者教練會點評,哪些論點沒有講到。剛開始自己總是習慣解釋,說自己在立論的哪個地方講了,或者自由辯論時誰講過了,這時候教練就會強調:觀眾沒聽到就等于是沒講。
工作以后,我也常常提醒自己這句話:學生沒聽到就等于是沒講。當聽課老師建議增加某個設計的時候,如果我原本設計就有這個內容,我會反思:這里是什么地方設計存在不足,所以讓聽課的人沒有印象,讓他們沒有接收到應該接收到的內容,還可以怎么改進?當班級學生反復對一個教學點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我也常常提醒自己,不把"上課已經講過"掛嘴邊,而是在教學反思:為什么我講過,學生還會有困惑,哪里還應該做得更到位?并記錄下該點,在下一輪教學時尋求設計上的優(yōu)化。
二、鼓勵學生在試錯中成長。
雖然在民高任教時間還不長,但作為班主任,我在和學生們交流溝通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們的學生情況比較復雜:部分學生從縣里面上來讀書,處處和縣中的同學比較;部分學生作為民族生,基礎本身比較薄弱,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沒有信心;有的孩子家里條件比較好,但父母并沒有系統(tǒng)地學習過教育,對孩子有著過高的期望和不太恰當?shù)莫剟罘绞?.....但是總體而言,我們的學生有一個特點:心理上壓力過大,行動上又不夠主動勤奮。
我認為我們的學生心理上的巨大壓力和行動上的不夠主動勤奮,都有一部分原因是來自于不敢主動試錯。
現(xiàn)在的教育體系下,學生們面臨著各種考試和評價,學業(yè)上的考試和行為習慣上的評價都有。這讓他們常常在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遭遇挫折乃至出錯的時候有強烈的挫敗感。這種包含挫敗感的經歷對他們的成長有著深遠的影響。學生們究竟是在挫折和錯誤里逐漸喪失信心、不敢嘗試、羞于努力,還是在挫折和錯誤中汲取養(yǎng)分,快速成長,都取決于我們家長和老師對學生遭遇挫折、出現(xiàn)錯誤時的態(tài)度和引導。我們不能因為學生出現(xiàn)錯誤就對他們進行懲罰或者貶低,而是應該鼓勵他們在錯誤中反思,形成經驗,從而提升自我。
青春本就是在嘗試中摸索著成長的,但凡有嘗試,就不可能永遠正確。我們應該教導學生把出錯和遭遇挫折看作是一種機會--一種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只有通過不斷嘗試和試錯,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自己的弱點,找到改進的方法。我們需要告訴學生的是,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面對挫折的恐懼??謶謺璧K我們嘗試新的事物、探索未知的領域,而這正是我們需要做的。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維。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創(chuàng)造一個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和敢于試錯的良好學習氛圍,讓他們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xiàn)非原則性的錯誤是可以被接受和理解的。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勇氣去嘗試,有動力去學習。
最后我想說,雖然我們作為青年教師面臨著種種挑戰(zhàn),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懷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學生的關懷,勇敢地迎接每一個挑戰(zhàn),我們就一定能在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為培養(yǎng)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貢獻自己更多的力量。謝謝各位老師們的耐心聆聽,我的發(fā)言結束!
2025青年教師大比武總結表彰會上的發(fā)言稿3
讓吃虧奉獻成為駐村工作的鮮明底色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叫X,是學校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按照學校黨委的統(tǒng)一安排,2023年5月23日被選派到X縣X鄉(xiāng)X村開展為期兩年的駐村鍛煉。從州直單位到村級駐村工作隊員,不僅是身份崗位的轉變,也時刻面臨著許多未知的挑戰(zhàn)與考驗。一年多來,經歷了"沒有方向"的迷茫焦慮,克服了"人少事多"的束手無策,完成了"角色轉變"的充實喜悅,"三個階段"不僅承載著駐村生活的豐碩成果,也見證了自己鑄魂、修心、塑形的成長與蛻變。
階段一:要耐得住,這是一場鑄魂之旅。
在擔當奉獻中完成蛻變、實現(xiàn)成長。去年的5月23日,X校長和辦公室X主任親自送我到X鄉(xiāng)X村報到,說實話,我的第一感覺是離X好遠,盡管以前有過駐村的工作經歷,但相比而言,條件還是艱苦很多。到了村工作一段時間以后,我發(fā)現(xiàn)岑鞏的駐村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和我在鎮(zhèn)遠駐村的工作模式和方法完全不同,一種"不適感"油然而生,深感困惑迷茫,"如何做好動態(tài)監(jiān)測、網(wǎng)格員和幫扶干部各自的工作需要注意哪些細節(jié)、如何開展脫貧攻堅后評估......"等等一系列問題迎面而來,讓我手足無措,深刻體會到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真正含義和基層工作"紛繁復雜"的艱辛。懊惱之際,全縣駐村工作座談會的召開以及州委黨校的培訓讓我結識了更多在岑鞏駐村的州直單位的同仁們,在與他們的經驗交流中,一位經驗豐富的工作隊長告訴我:"剛來碰釘子、撞梁子是正常的,但千萬不能畏難,要安頓好自己的心"。這句話讓我瞬間警醒,我們面對未知領域時,總是習慣于把"困難"在想象中放大,不斷消耗自己。但其實,要緊的是心態(tài),是主觀能動性,是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于是,我把省、州下發(fā)的駐村理論學習資料結合在黨校培訓的內容,再次認真學習了幾遍,再加上堅持讀解放軍報,經過大半年的自我理論淬煉,我的理想信念進一步強化,政治站位進一步提升,核心意識進一步筑牢,大局觀念進一步增強。(給大家解釋一下我為什么讀解放軍報而非人民日報,我認為軍隊是要打仗的,打仗是要聽從指揮的,是要無條件絕對服從的,不能因為你有困難就不去了,我作為學校辦公室的一名黨員同志,就必須發(fā)揮好辦公室講政治,顧大局,聽指揮的優(yōu)良品格,做到絕對忠誠、絕對可靠)
階段二:要蹲得下,這是一場修心之旅。
在打破桎梏中魚水交融、得到認可。根據(jù)駐村工作要求,駐村隊員到村之后必須吃住在村,到村交接完畢之后,就剩我一個人每天孤零零的在村委會,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工作,真正過上了"孤家寡人"的生活,不久之后,村里的自來水也慢慢變小,直到后來的徹底歇菜。我逐漸意識到,這種工作方式方法肯定不行,向黃牛那樣只埋頭干活,不抬頭看路,遲早會像這自來水一樣慢慢變小、直至枯竭,于是在與村支書坦誠的溝通下,村委會重新接了管子,終于又過上了有自來水的生活。駐村工作的日子也在日復一日中發(fā)生悄然變化,從我剛到村時飯桌上只有我一個人,到3個人,再到5個人,我慢慢的把村干部和駐村干部"聚攏"在一起,大家一起吃、一起干,彼此的話也逐漸增多,大家也相互更加的了解,工作開展也順暢起來,逐漸形成了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的良好氛圍。在后續(xù)的入戶走訪中,村干部會認真向村民介紹我,并言傳身教一些解決矛盾糾紛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閑暇時我還會到鄉(xiāng)里和政府干部參加一些他們的活動,逐漸的融入他們的"圈子",在不斷地"雙向互動中",與村干部、鄉(xiāng)干部、群眾打成了一片,收獲了村干部和群眾認可的"大拇指"。農村一線很多政策落地和工作開展都要建立在良好的溝通技巧和方法上,多走農家路、多說農家話、多做農家事,是融入群眾、消除芥蒂、贏得信任的金鑰匙。不斷增強與群眾溝通的本領,把"群眾語言"掛在嘴上,做一個"有心人"、"有情人",摸透、摸清群眾的所思、所慮、所求,才能更好地貼近群眾、走進群眾、服務群眾。經過這一年的鍛煉,我的心態(tài)平和了,格局打開了,眼界提升了。
階段三:要靠得住,這是一場塑形之旅。
在為民服務中繪就底色、收獲溫暖。駐村,最讓人感到幸福的莫過于辛苦過后群眾臉上洋溢的那一抹"甜"。由于現(xiàn)在農村絕大部分青年外出務工就業(yè),留在村里的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居多,她們當中大多文化素質都偏低甚至是文盲,村里有一位老大娘,由于微信緩存過多不會清理而導致無法使用,有一天天剛黑,就來村委會使勁敲我的門,我聽著急促的敲門聲,還以為是什么人命關天的大事,一開門詢問才得知,是因為發(fā)送給在外務工的兒子銀行卡信息失敗而憂心忡忡,在我耐心的勸導和幫助下,大娘最終順利的和他兒子取得聯(lián)系,看到大娘和他兒子通話時臉上知足的表情時我也樂了。除此之外,我們村另一個支部的老支書,每次有黨建材料不會的地方都會打電話給我,我都會細致耐心的給他解答,他每次都感嘆,"要是你走了,我怎么搞哦",每次季度監(jiān)測,我都會跟著工作隊深入各組進行逐戶走訪,用筆記下家庭信息、群眾關切的事情,"生活上有什么困難""今年是否有大的經濟開支"用心分析發(fā)展堵點,增收難處。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排群眾之所憂,是駐村生活的生動寫照,更是幫扶工作的應有之義。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小到為群眾更換燈泡;為戚梅先戶優(yōu)秀老黨員、特困供養(yǎng)家庭發(fā)放日常生活用品;銜接幫扶單位為18名大學生發(fā)放助學激勵金......大到黨建資料管理、惠民政策宣傳、"兩險"收繳、森林防滅火宣傳......"一小一大"的背后,檢驗著為民服務的"一言一行",關聯(lián)著群眾生活的"一點一滴",我也在不斷地駐村"考驗"中明白了,群眾需要的從來都是質樸的、是可感可及的,只有將一件件小事辦妥,一個個實事辦實,一樁樁好事辦好,終究會換來群眾臉上洋溢的那"一抹笑"、心里回蕩的那"一抹甜",才能真正成為那個群眾信得過、靠得住的人。經過一年的鍛煉,我把我們學校的良好形象樹起來了,招牌立起來了,口碑攢起來了。
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將充分發(fā)揮吃虧奉獻的精神,用自己的"一顆真心"回應群眾的"千言萬語",用自己的"一片赤誠"疏導群眾的"千頭萬緒",用自己的"一份真情"解決群眾的"千辛萬難",努力在服務基層發(fā)展中貢獻才智、實現(xiàn)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