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上海高三化學教案篇一
1.了解化學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性及常見化肥的種類和作用;
2.了解化肥、農藥對環(huán)境的影響;
3.能鑒別地氮肥。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初步區(qū)分氮肥、磷肥、鉀肥。
【教學難點】
歸納初步區(qū)分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過程
學習指導一:化肥的簡介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79-81頁的有關內容,完成下列問題:
1.農作物所需的營養(yǎng)元素很多,其中氮、磷、鉀需要量較大,因此氮肥、磷肥和鉀肥是最主要的化學肥料。
2.拿出常見的氮、磷、鉀肥讓學生觀察,然后填寫下表:
(1)氮肥中一定含有氮元素,磷肥中一定含有磷元素,鉀肥中一定含有鉀元素。給出2分鐘的時間,二人一組,一個同學說 出化肥名稱,另一個同學寫出化學式并說出這種化肥屬于哪種肥料。
(2)氮肥中氨水是液態(tài);碳酸氫銨有強烈的氨味,應密封保存。
(3)把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個小組算出一種氮肥的含氮量,讓學生說出每種氮肥的含氮量,記住。
(4)給出2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說出農作物的癥狀,由其他學生說出這種作物需要施用哪種肥料。
3.有些化肥中同時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營養(yǎng)元素,這樣的化肥叫復合肥料。如nh4h2po4、(nh4)2hpo4、和kno3等。
4.淺談使用化肥和農藥的利和弊。
【教師點撥】
總結歸納化肥的作用時,盡量簡潔。氮肥長葉;磷肥長根;鉀肥長莖。農作物哪一部分出了毛病,就施哪種肥料。
【跟蹤練習】
1.為了防止枇杷裂果,果農要適時適量地施用鉀肥,下列物質中屬于鉀肥的是(a)
a.k2so4 (nh2)2
(h2po4)2 4no3
2.下列化肥中,能使農作物生長茂盛、葉色濃綠的是(b)
4no3
3 (h2po4)2
3.小明家的小麥出現(xiàn)大面積倒伏現(xiàn)象,你認為應增施的化肥是(a)a.氯化鉀 b.碳酸氫銨
c.尿素 d.磷礦粉有效成分
學習指導二:初步學會區(qū)分常用氮肥、磷肥和鉀肥的方法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82-83頁的有關內容,同學們自己動手作演示實驗完成下列問題:
1.比較氮肥(氯化銨、碳酸氫銨)、磷肥(磷礦粉、過磷酸鈣)和鉀肥(硫酸鉀、氯化鉀)的外觀、氣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歸納它們的性質。
2.取下列化肥各少量,分別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否嗅到氣味?
【小組討論】
1.上述實驗中,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什么?它們反應的實質是哪幾種粒子在一起發(fā)生了反應?
2.如何檢驗某種物質里是否含有銨根離子?
先取少量的待測物質于研缽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把潤濕的ph試紙放在容器口的正上方,潤濕的ph試紙變藍色,證明該物質里含有銨根離子。
學習指導三:氮肥的簡易鑒別
【自主練習】
閱讀書本83頁的有關內容,如何鑒別氨水、碳酸氫銨、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和尿素?
(1)氮肥中氨水是液態(tài);碳酸氨銨有強烈的氨味,據此可直接將它們與其他氮肥相區(qū)別。
(2)取剩余的氮肥各少許于研缽中,加入熟石灰研磨,有氨味的是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無氨味的是尿素。
(3)取硫酸銨、氯化銨、硝酸銨的溶液各少許于試管中,加入硝酸鋇,產生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銨,化學反應方程式(nh4)2so4+ba(no3)2 2nh4no3+baso4↓;無沉淀的兩種溶液中再滴加硝酸銀溶液,有沉淀的是氯化銨,白色沉淀是氯化銀,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nh4cl+agno3 nh4no3+agcl↓;無沉淀的是硝酸銨。
【跟蹤練習】
1.下列化肥從外觀即可與其他化肥相區(qū)別的是(c)
a.硫酸鉀 b.硝酸銨 c.過磷酸鈣 d.氯化鉀
2.區(qū)別下列相關化肥的方法可行的是(d)
4cl與kcl:看顏色
4hco3與kcl:加水
c.k2so4與ca3(po4)2:聞氣味
d.(nh4)2so4與k2so4:加熟石灰研磨后聞氣味
3.下列化肥能與堿性物質混放或混用的是(d)
a.碳銨 b.硝銨 c.硫銨 d.硫酸鉀
4.下列說法錯誤的是(d)
a.硫酸氨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氨味
b.含cl-的鹽溶液能與agno3溶液反應,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含so42-的鹽溶液能與ba(no3)2溶液反應,產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d.某鹽能與鹽酸反應放出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該鹽一定是只含有co32-的鹽
【當堂訓練】
教學至此,敬請使用學案當堂訓練部分。
上海高三化學教案篇二
元素元素符號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元素。2.元素符號。3.單質和化合物。4.氧化物。
(二)能力訓練點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核電荷數(shù)相同則元素種類相同;核電荷數(shù)不同則元素種類也不同,即質子數(shù)的變化,引起了元素的種類變化的事實,滲透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難點原子與元素,單質與化合物,氧化物與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3.疑點
(1)如何理解元素概念中“同一類原子”?
(2)怎樣正確區(qū)分和運用原子與元素,單質與化合物,氧化物與化合物及含氧化合物?
4.解決方法
講練結合,教給學生必要的方法和技巧,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的思維鋪墊臺階,引導學生得出結論。
三、課時安排 2課時。
四、教具準備
教材圖示2—8的放大圖或幻燈片,寫有常見的24種元素序號、符號、漢字名稱相對應的小黑板,寫有元素符號和名稱相對應的卡片,寫有習題的幻燈片。
五、學生活動設計
1.教師以氧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為例指出在這三種物質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這些氧原子的核電荷數(shù)都是8,凡是核電荷數(shù)為8的原子都歸為一類,稱為氧元素。
學生根據教師引導,歸納出元素的定義。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能力。]
2.通過回憶相對原子質量的比較標準時教材上的小注及教師講解,理解元素概念中“一類”二字的含義。
[目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使用化學用語的能力,樹立嚴謹?shù)摹⒖茖W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
3.學生觀看圖片,了解、討論、認識地殼中含量較多的幾種元素。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興趣。]
4.教師展示寫有常見24種元素的元素序號、元素符號、漢字名稱相對應的小黑板。以其中兩種元素為例,講解讀法、寫法及用法。
學生根據教師講解閱讀教材第38頁小注,分別讀出元素名稱并將元素進行分類,總結出元素符號表示的意義。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推理的能力。]
5.將元素符號和元素名稱制成卡片,學生在課堂上練習記憶,注意符號和名稱的對應。
[目的:通過游戲,變枯燥記憶為有趣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6.課堂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
[目的:使學生在練習中能較為熟練地運用所學知識,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學生討論并填寫“原子和元素的比較表”。
8.學生把已學過的純凈物做實例進行分類,并在練習的基礎上,在教師的引導下,自行歸納出物質的分類。
[目的: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上海高三化學教案篇三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認識一種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能進行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簡單計算。
過程與方法
初步學會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溶液。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引導學生查看商品的標簽,認識化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難點
理解溶液組成的含義及有關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
教學工具
投影儀及相關圖片、實驗用品(燒杯、試管、藥匙、玻璃棒、量筒、水、食鹽、硫酸銅固體、雞蛋)。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上一節(jié)我們學習了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對平時我們認為的“飽和溶液就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就是稀溶液”的錯誤觀點有了明確的認識。那么判斷溶液的濃或稀的依據又是什么呢?這就是這節(jié)課要討論的問題。(板書: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
二、新課教學
師:同學們,你們在夏天喜歡游泳嗎?
生:喜歡。
師:那你們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面上,還是沉在水下呀?
(生紛紛議論,有的說沉入水里,有的說漂在水面上,但大多數(shù)人認為會沉到水下)
師:請同學們看下面兩幅圖片:(死海圖片)
師: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釋一下,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嗎?
生:鹽份多,濃度大。
師:說得好!下面我們來做實驗,來具體說明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奇景。
【活動與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區(qū)別兩杯糖水的濃度大小?如何區(qū)別兩杯食鹽水的濃度大小?
生:通過品嘗它們的甜味和咸味大小鑒別,更甜或更咸的為濃度大的糖水或鹽水,反之濃度小。
師:但是在實驗室,由于很多試劑有毒,根本不能通過品嘗來判斷濃度大小。那如何判斷它們的濃度大小呢?
[實驗]在三只試管中各加入10ml水,然后分別加入約0.5g、1.0g、1.5g固體硫酸銅。比較三種硫酸銅溶液的顏色。
分析:在這三支試管中,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小結]①對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據顏色來粗略地區(qū)分溶液是濃還是?。阂话銇碚f,顏色越深,溶液越濃。
師:對于食鹽溶液的濃度大小,也可以通過下列實驗判斷。
【探究實驗】雞蛋在水中漂浮
取一個燒杯,加入250ml水后放入一只雞蛋。按下面的步驟進行實驗并如實填寫下表。
[分析]在此過程中所得的幾種溶液的組成是否相同,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小結]溶液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與死海的漂浮原理相同)
師:其實,表示溶液濃度大小的方法有很多,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什么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呢?請同學們看教材第42-43頁,找出溶質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
生: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l00%。
師:同學們歸納得不錯,這正是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的概念。剛才在實驗中出現(xiàn)了多組數(shù)據,請你在表中任選1~2組數(shù)據來計算對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
討論:已知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0克。有人說:“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36%。”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1)在20℃時,100克水中溶解36.0克氯化鈉正好達到飽和狀態(tài)。
(2)在20℃時,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6.0克氯化鈉。
我們從中可得到的信息就是:溶劑的質量為100克,溶質的質量為36克。
那么,該溶液的質量分數(shù)就為:36.0g/(100g+36.0g)×100%=26.47%。
(3)錯,它把溶液與溶劑混淆了。
師:其實,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這個概念,在生活中應用是非常廣泛的。同學們可以先嘗試著做一做:冬天,人們常給皮膚抹上一點甘油溶液,使皮膚保持濕潤。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該甘油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是多少?
(板書講解解答過程)
解:甘油的質量是400克,水的質量是100克。
所得溶液的質量為:400g+100g=500g
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100%=80%。
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為80%。
[教師小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用到了另一個等式: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如果我們能將這兩個等式熟練運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以及“溶質的質量分數(shù)”四個量中的任何兩個,我們就可以求出另外兩個。
師:下面同學們再做這樣一個練習:
在一次探究活動中,小江同學收集到如下標簽:
請你利用標簽中的數(shù)據設計一個簡單的關于溶質質量分數(shù)計算的題目,設計好后與同桌交換練習。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
(學生進行設計并交換完成)
課后小結
師(在教室巡回指導后):剛才我看到同學們設計的題目以及同桌互相的批改后,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想象力真是超出了我的預期,看來,同學們這節(jié)課還是挺有收獲的。現(xiàn)在我們好好回憶一下,這節(jié)課我們都學了哪些知識?
(生思考、回憶)
師(布置練習):生活中你們都見到過哪些溶液,請你們找到溶液標簽、記錄的內容并計算其中各種溶質的含量。
上海高三化學教案篇四
專題3 物質結構 元素周期律
【專題目標】
1.掌握原子序數(shù)、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質量數(shù)之間的相互關系。
2.掌握元素周期表(長式)中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和電子排布。
3.以第3周期為例,掌握同一周期內元素性質(如: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及化合物性質)的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以ⅰa族和ⅶa族為例,掌握同一主族內元素性質遞變規(guī)律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經典題型】
題型一:幾個量的關系( x)
例1 已知某元素的陽離子r2+的核內中子數(shù)為n,質量數(shù)為a,則mg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質子的物質的量是 ( a )
a. b.
c. (a-n+2)mol d.
點撥: 由a→m→n→n
規(guī)律總結:
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
質子數(shù)=核電荷數(shù)=原子序數(shù)=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
離子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鞏固:1 以na表示阿佛加德羅常數(sh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b )
a 53g碳酸鈉中含na個co32- b 0.1moloh-含na個電子
c 1.8g重水(d2o)中含na個中子
d 標準狀況下11.2l臭氧中含na個氧原子
題型二: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和電子排布及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運用
例2 寫出10電子的微粒的化學式
指出53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點撥:10電子的穩(wěn)定結構→ne→以ne為中心→左右移動
54號元素是第5號0族元素→回答的是53號→前推一位
規(guī)律總結:
0族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和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很強:2、10、18、36、54、86、118相隔二個8、二個18、二個32;8、18、32就是該周期容納的元素種類。陰、陽離子的穩(wěn)定結構就是向最近的0族靠。
例3 r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所具有的電子層數(shù)為最外層電子數(shù)的1/2。它可能形成的含氧酸根離子有①r2o42-、②ro4-、③r2o32-、④ro3-。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bc )
a. 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④ b. 當它形成②時,不可能形成③、④
c. 當它形成①時,不可能形成②、③ d. 當它形成②時,可以形成①
點撥:易漏解應全面思考
規(guī)律總結:
⑴核外電子是由里向外,分層排布的。
⑵各電子層最多容納的電子數(shù)為2n2個;最外層電子數(shù)不得超過8個,次外層電子數(shù)不得超過18個,倒數(shù)第三層電子數(shù)不得超過32個。
⑶以上幾點互相聯(lián)系。
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是書寫結構示意圖的主要依據。
鞏固:2 具有下列結構的原子一定屬于堿金屬的是 ( cd )
a. 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 b. 最外層電子數(shù)為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
c. m層電子數(shù)為k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 d. k、l層電子數(shù)之和比m、n層電子數(shù)之和大1
3 分別處于第二、三周期的主族元素a和b,它們的離子的電子層相差2層。已知a處于第m族;b處于第n族;a只有正化合價。則a、b原子核外電子總數(shù)分別為 ( d )
a. m、n b. 3、7 c. m-2、10n d. m+2、n+10
題型三:推斷元素原子序數(shù)差
例4 若短周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形成原子個數(shù)比為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之差不可能是 (d)
a. 1 b. 2 c. 5 d. 6
點撥:設兩種元素的符號分別為x和y,則化合物的化學式為x2y3,即x為+3價,y為-2價,在短周期元素中滿足此要求的x元素有5b、7n、13al,y元素有8o和16s。
規(guī)律總結:
從化合價入手或從直覺----代表物入手都可以。
鞏固:4 周期表前20號元素中,某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相差3,周期數(shù)相差1,它們形成化合物時原子個數(shù)之比為1︰2。寫出這些化合物的化學式 。
題型四:位、構、性三者關系
例5 下表是x、y、z三種元素的氫化物的某些性質: ( b )
元素熔點/℃沸點/℃與水的反應導電性(純液體)
x-283-162不反應不導電
y-10219放熱反應,形成酸性溶液不導電
z680/劇烈反應,生成h2,并形成堿性溶液導電
若x、y、z這三種元素屬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則它們的原子序數(shù)遞增的順序是
a. x、y、z b. z、x、y c. y、x、z d. z、y、x
點撥:導電性→化合物類型;與水反應→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
例6 砹(at)是原子序數(shù)的鹵族元素,推測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質是(a)
a. hat很穩(wěn)定 b. 易溶于某些有機溶劑
c. agat不溶于水 d. 是有色固體
點撥:位近性近
例7 在一定條件下,ro3n-中和氟氣可發(fā)生如下反應:
ro3n- + f2 +2oh-=ro4- +2f-- +h2o 已知r為短周期元素,則可知在ro3n--中,元素r的化合價是 ;元素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點撥:離子方程式的電荷守恒和氟無正價
規(guī)律總結:結構決定位置,結構決定性質,位置體現(xiàn)性質。
周期數(shù)=電子層數(shù)
主族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正價數(shù)
|正價|+|負價|=8
鞏固:5 x、y、z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種常見氧化物。x跟水反應后可生成一種具有還原性的不穩(wěn)定的二元酸,該酸的化學式是 ;y和x的組成元素相同,y的化學式是 ;1mol z在加熱時跟水反應的產物需要用6mol的氫氧化鈉才能完全中和,在一定條件下,y可以跟非金屬單質a反應生成x和z,單質a是 。
6 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含氧酸的酸性:h3zo4>h2yo4>h3xo4 b. 非金屬性:x>y>z
c. 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 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7 周期表中相鄰的a、b、c三元素中,a、b同周期,a、c同主族。已知三種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之和為19,三種元素的原子核中質子數(shù)之和為41。則這三種元素是a___s__、b__cl___、c___o___(填元素符號)。
隨堂作業(yè):
1 設某元素某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為m,中子數(shù)為n,則下述論斷中正確的是
a. 不能由此確定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b. 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m+n
c. 若碳原子質量為wg,此原子的質量為(m+n)wg
d. 核內中子的總質量小于質子的質量
2 x和y兩元素的陽離子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x元素的陽離子半徑大于y元素的陽離子半徑,z和y兩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徑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徑。x、y、z三種元素原子序數(shù)的關系是 (d)
a. x>y>z b. y>x>z c. z>x>y d. z>y>x
3.同主族元素所形成的同一類型的化合物,其結構和性質往往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種無色晶體,下列對它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它是一種共價化合物 b. 在加熱時此化合物可以分解
c. 這種化合物不能跟堿發(fā)生反應 d. 該化合物可以由ph3跟hi化合而成
4在兩種短周期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它們的原子個數(shù)比為1:2,設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分別為a和b,則下列對a和b可能的關系概括得最完全的是 ( )
①a+b=15 ②a=b+15 ③a=b-5 ④a+b=22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5根據中學化學教材所附元素周期表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 k層電子為奇數(shù)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shù)與該元素原子的k層電子數(shù)相等
b l層電子為奇數(shù)的所有元素所在族的序數(shù)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shù)相等
c l層電子為偶數(shù)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shù)與該元素原子的l層電子數(shù)相等
d m層電子為奇數(shù)的所有主族元素所在族的序數(shù)與該元素原子的m層電子數(shù)相等
6重水a與普通水b分別跟足量的金屬鈉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b. a、b的質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c.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體積在同溫、同壓下相等
d. a、b的物質的量相等時,產生氣體的質量相等
7短周期元素x、y,x的原子序數(shù)小于y的原子序數(shù),二者可以形成兩種氣態(tài)化合物a和b。已知在相同條件下,a、b的密度之比為15:22,且當a、b以體積比1:3混合后,對h2的相對密度為20.25。試寫出x、y的元素符號及a、b的化學式。
8 a、b、c、d、e五種元素,它們的核電荷數(shù)按c、a、b、d、e順序增大,c、d都能分別與a按原子個數(shù)比為1:1或1:2形成化合物,cb可與ea2反應生成c2a與氣體物質eb4,e的m層電子數(shù)是k層電子數(shù)的2倍。請回答:
⑴寫出這五種元素的名稱: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
⑵畫出e原子結構示意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寫出d2a2和eb4的電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寫出d單質與銅鹽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設想你去某外星球做了一次科學考察,采集了該星球上十種元素單質的樣品,為了確定這些元素的相對位置以便系統(tǒng)地進行研究,你設計了一些實驗并得到下列結果:
單質abcdefghij
熔點(℃)-150550160210-50370450300260250
與水反應√√√√
與酸反應√√√√√√
與氧氣反應√√√√√√√√
不發(fā)生化學反應√√
相對于a元素的
原子質量1.08.015.617.123.831.820.029.63.918.0
按照元素性質的周期遞變規(guī)律,試確定以上十種元素的相對位置,并填入下表:
a
b
h
10 已知1個n2o3分子的質量為akg,1個n2o5分子的質量為bkg,若以1個氧原子(16o)質量的1/16作為相對原子質量的標準,則no2的式量為_______________。
1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別代表某一化學元素。
(1)下列 (填寫編號)組元素的單質可能都是電的良導體。
①a、c、h ②b、g、k ③c、h、1 ④d、e、f
(2)如果給核外電子足夠的能量,這些電子便會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而離去。核外電子離開該原子或離子所需要的能量主要受兩大因素的影響:
1.原子核對核外電子的吸引力 2.形成穩(wěn)定結構的傾向
下表是一些氣態(tài)原子失去核外不同電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鋰xy
失去第一個電子519502580
失去第二個電子729645701820
失去第三個電子1179969202750
失去第四個電子955011600
①通過上述信息和表中的數(shù)據分析為什么鋰原子失去核外第二個電子時所需的能量要遠遠大于失去第一個電子所需的能量。 。
②表中x可能為以上13種元素中的 (填寫字母)元素。用元素符號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③y是周期表中 族元素。
④以上13種元素中, (填寫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個電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上海高三化學教案篇五
第一節(jié)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1、2課時)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氧化劑和還原劑是性質相反的一對物質。
2.使學生掌握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3.對學生進行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等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教學重點】
氧化劑、還原劑與元素化合價的關系,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學難點】
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具準備】
試管、膠頭滴管、濾紙。
飽和氯水、飽和nabr溶液、飽和ki溶液、鐵粉、濃硫酸、稀硫酸、溪水、kscn溶液、濃硝酸。
【教學方法】
復習、歸納法及實驗、分析、總結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第二課時 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同學們,你們還記得氧化還原反應、氧化劑和還原劑等有關知識是在什么時候開始學習的嗎?通過高一的學習,大家對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好基礎,今天我們將進一步學習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板書】第一節(jié)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提問】氧化還原反應中物質變化的特征是什么?實質是什么?什么物質是氧化劑?什么物質是還原劑?
【投影】(師生共同完成)
【練習】在 3cu+8hno3(稀)= 3cu(no3)2+2no↑+4h2o的反應中,還原劑是 ,氧化劑是 ,還原產物是 ,氧化產物是 ,4 mol hno3參加反應,其中被還原的是 mol。用“雙線橋”表示該反應。
【過渡】在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里,除了用箭頭表明反應前后同一元素原子的電子轉移外,還可以用箭頭表示不同元素原子的電子轉移,即“單線橋”。
【板書】一、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1)雙線橋法:
(2)單線橋法:
【講述】單線橋表示反應過程中,電子由還原劑轉移給氧化劑的情況,從失電子的原子出發(fā),箭頭指向得電子的原子,箭頭上標出電子轉移總數(shù),不需標明“失去”或“得到”字樣。
【練習】用單線橋表示下列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并指出氧化劑和還原劑。
(1)2kclo3 2kcl+3o2
(2)cl2+2naoh=nacl+naclo+h2o
(3)4nh3+6no=5n2+6h2o
【投影】展示學生上述練習,并進行講評。
【討論】物質在反應中是作為氧化劑還是作為還原劑,與元素的化合價有什么關系?
【小結】元素處于價態(tài),反應中該物質只能得電子作氧化劑;處于態(tài),只能失電子作還原劑;元素處于中間價態(tài),它的原子隨反應條件不同,既能得電子,又能失去電子,因此,物質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如硫元素。
【投影】
-2 0 +4 +6
s s s s
只能作還原劑 既能作氧化劑又能作還原劑 只能作氧化劑
【過渡】為了更好地了解氧化還原反應規(guī)律,根據我們已有知識把常見的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進行歸納總結。
【板書】二、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投影】(由學生寫出化學式)
【練習】1.對于反應nah+nh3=nanh2+h2的說法正確的是()。
3是還原劑
b.h2既是氧化產物又是還原產物
c.電子轉移數(shù)為2
是還原劑
2.高錳酸鉀溶液與氫澳酸可發(fā)生反應:kmno4+hbr = br2+mnbr2+kbr+h2o,其中還原劑是 。若消耗0.1 mol氧化劑,則被氧化的還原劑的物質的量是 mol。
3.在一定條件下,no與nh3可發(fā)生反應生成n2和h2o?,F(xiàn)有no和nh3的混合物 lmol,充分反應后,所得產物中,若經還原得到的n2比經氧化得到的n2多1.4 g。
(1)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標明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
(2)若以上反應進行完全,試計算原反應混合物中 no與 nh3的物質的量可能各是多少?
【點評】正確分析化合價的升降情況,確定氧化劑和還原劑,利用得失電子數(shù)相等,解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計算題。
【小結】1.氧化劑和還原劑是性質相反的一對物質,在反應戶是作氧化劑還是作還原劑主要取決于元素的化合價。
2.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shù)目的表示。
【思考】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有哪些?
【作業(yè)】教材習題一、二,2;二、三。
【板書設計】
第一節(jié) 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一、電子轉移的表示方法
二、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第二課時
【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總結了一些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了解了它們與元素化合價之間的關系。這節(jié)課我們將進一步總結這些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板書】三、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學生實驗】【實驗3-l】
【提問】請同學敘述上述實驗現(xiàn)象,解釋原因并寫出反應的方程式。
【投影】2nabr+cl2 = 2naci+br2 2ki+cl2 = 2kcl+i2 2ki+br2 = 2kbr+i2
【設疑】通過以上反應說明了什么問題?
【講述】通過鹵素單質間的置換反應,說明單質的氧化性不同,按f2、cl2、br2、i2順序逐漸減弱。
【板書】1.對于氧化劑,同主族的非金屬原子隨原子半徑增大,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設疑】若是金屬間的置換反應呢?
【板書】2.對于還原劑,金屬單質的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還原性逐漸減弱
【說明】一般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單質的還原性越強,對應形成金屬陽離子的氧化性越弱。
【設疑】高價物質具有氧化性,低價物質具有還原性,通過實驗如何驗證呢?
【演示】【實驗3—2】
引導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分析,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提問】產生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寫出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投影】fe+h2so4(稀)=feso4+h2↑
6feso4+3br2 = 2fe2(so4)3+2febr3
2feso4+2hno3(濃)+h2so4 = fe2(so4)3+2no2+2h2o
fe3++3scn- = fe(scn)3
【補充對比實驗】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fecl3溶液中先加足量fe粉后,再加kscn溶液。
【提問】通過上述實驗進一步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回答后歸納)
【板書】3.元素處于高價態(tài)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處于低價態(tài)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種可變價態(tài)的金屬元素,一般高價態(tài)時氧化性強,隨著化合價的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fe3+ fe2+ fe
氧化性較強 氧化性較弱 無氧化性,還原性較強
【練習】書寫下列反應的方程式。
1.c+co2 3+fe 2+cl2 2+hcl +cuo
【提問】回憶fe與濃硫酸、稀硫酸反應現(xiàn)象;cu與濃硫酸反應現(xiàn)象;cu與濃硝酸、稀硝酸反應現(xiàn)象,寫出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并分析起氧化作用的元素。
+6
【板書】6.濃硫酸是強氧化劑,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應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濃硝酸、稀硝酸均是強氧化劑,反應時主要是n得電子,被還原成no2、no等。
【說明】氧化性酸和酸的氧化性不同,氧化性酸是指酸根部分的某元素易于得電子的酸,如濃硫酸、硝酸等;而酸的氧化性是指h+得電子形成h2,酸都有氧化性是指h+的氧化性。
【小結】通過以上重要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可歸納出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
【板書】四、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
強氧化劑十強還原劑 = 弱還原劑十弱氧化劑
【講述】在適當?shù)臈l件下,可用氧化性強的物質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質;也可用還原性強的物質制取還原性弱的物質。如:cl2 + 2ki = zkcl+i2
2al + 3cucl2 = 2alcl3 + 3cu
【討論】已知在常溫時能發(fā)生下列反應:
fe + cu2+ = fe2+ + cu
2fe2+ + br2 = 2fe3+ + 2br-
2fe3+ + cu = 2fe2+ + cu2+
根據上述實驗事實,分析fe3+、fe2+、cu2+、br2作為氧化劑時,其氧化能力的強弱順序。
【板書】根據方程式判斷氧化和還原能力的相對強弱: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強調】根據氧化劑和還原劑的相對強弱,我們不但可判斷某些氧化還原反應能否發(fā)生和反應的難易,而且還能判斷反應進行的程度以及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練習】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還原性,它們在酸性溶液中還原性的強弱順序為:cl-
a.2fe3+ + so2 + 2h2o = so42- + 4h+ + 2fe2+
b.i2 + so2 + 2h2o = h2so4 + 2hi
c.h2o2 + 2h+ + so42- = so2↑ + o2↑ + 2h2o
d.2fe3+ + 2i- = 2fe2+ + i2
【小結】本節(jié)重點要掌握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并能分析判斷氧化性、還原性的強弱。
【作業(yè)】教材習題一、3;四。
【板書設計】
三、重要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常見反應
1.對于氧化劑,同主族的非金屬原子隨原子半徑增大,單質的氧化性逐漸減弱。
2.對于還原劑,金屬單質的還原性強弱一般與金屬活動性順序一致。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還原性逐漸減弱
3.元素處于高價態(tài)的物質具有氧化性。如:co2、fecl3、mno2。
4.元素處于低價態(tài)的物質具有還原性。如:co、feso4。
5.具有多種可變價態(tài)的金屬元素,一般高價態(tài)時氧化性強,隨著化合價的降低,氧化性減弱,還原性增強。
fe3+ fe2+ fe
氧化性較強 氧化性較弱 無氧化性,還原性較強
+6
6.濃硫酸是強氧化劑,起氧化作用的是 s,反應后一般生成so2。
稀硫酸與活潑金屬反應放出h2,起氧化作用的是h+。
+5
7.濃硝酸、稀硝酸均是強氧化劑,反應時主要是n得電子,被還原成no2、no等。 四、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
強氧化劑十強還原列二弱還原劑十弱氧化劑
根據方程式判斷氧化和還原能力的相對強弱: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