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緣分的最經典的一句話篇一
無論你研究禪,或是其它宗派的論典,甚至任何法門的修持,仍然以凈土法門最為殊勝。
頻婆娑羅王和韋提希夫人聽佛陀這樣的開示,在他們稱念佛號時,眼前果然顯現出一個光明的凈土,這就是被稱為彌陀凈土的極樂世界,也就是凈土思想的起源。
凈土思想并不僅僅屬于凈土宗,也并不局限于三經一論的寶典──《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凈土論》;其實很多大乘經論里在在皆有凈土法門的提出,到處都在說明凈土思想的信仰。
(一)自佛陀的圣言量中知有凈土的存在
一件事物的有或沒有,不能憑著我們說有就有,說沒有就沒有,一定要有一個正確標準來作客觀的認定。比方說,我說這里有一講桌,絕對沒有人說沒有,因為這桌子是現量。如我說,那邊有人,何以知道呢?雖沒看到,但可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所以知道有人。
又如我們要知道一件東西的長度,需用尺量;要知重量,需用磅秤。這樣一來,東西的有無、尺寸、大小、輕重就出來了,這叫比量。還有一種判斷事情的有沒有,須靠圣言量。圣者必有大智,圣人所說的話是不會錯的,我們要相信他。根據圣人所說來判斷事情的有無,這就是圣言量。
佛陀是圣人,他所講的話一定不會錯。在他三十二相當中,有一相名廣長舌相,舌頭伸出來可以蓋住鼻子和臉。他能有此殊勝,因為他從不說謊話。所以佛陀告訴我們在這大宇宙中有一極樂凈土,這話是絕對可以信賴的。
(二)從歷史上往生凈土事跡知有凈土的存在
清朝乾隆年間,彭際清居士命他的堂弟彭希涑編的《凈土圣賢錄》,共有上中下三冊,記載歷代高僧大德修持凈土法門,稱念阿彌陀佛名號,以及往生凈土的事跡。例如凈土宗祖師慧遠大師,在江西廬山結社念佛,就曾有三次親見阿彌陀佛現身。
唐朝善導大師稱念阿彌陀佛名號,每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口出一道光明;念十句阿彌陀佛,口出十道光明;念百句阿彌陀佛,口出百道光明,所以被稱光明和尚?,F在連日本人都非常崇信善導大師。
近代的印光大師,一生念阿彌陀佛名號,最后竟能預知時至。就是在家居士念佛往生凈土的也很多。民國三十七年有一位胡松年居士在蘇州靈巖山念佛。在他死的前一天通知他的親戚朋友,要他們第二天早上八點前去幫忙念佛,說他明天早晨八點就要往生。大家第二天早晨來時,他正在吃早餐,實在不像一個即將去世的人,大家感到不可能往生??墒前它c到了,他果真盤腿而坐,于眾人念佛聲中,往生極樂凈土。
臺北蓮友念佛團第一任團長李濟華居士,也是在大家念佛聲中往生凈土。在臺中蓮社里,念佛的人非常多,其中也有很多預知往生的事跡。
從這許多古今念佛的人當中,有的能知往生時間,有的親見阿彌陀佛接引,有的聽到空中傳來悠揚優(yōu)美的樂聲,有的于室內聞到令人心平神安的香味。像這種種瑞相,只有修持凈土法門的人,到他念佛功德圓滿時,自然就能回歸凈土。這實在不是平常人所能比擬的。
(三)從科學證明確知有凈土的存在
就現有的科學研究成果而論,已知太陽系以外尚有其它太陽系,銀河系以外尚有其它銀河系,宇宙之廣大無垠,實在超出以往人類的想象。換句話說,地球世界以外,尚有很多其它世界。
世自在王如來就說:‘那不是小毛蟲,那是從娑婆世界而來的釋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連。’其實目犍連的身體并不小,但來到此國土,和這里的圣眾一比,他的身體只如一條小毛蟲而已。但在娑婆世界,他卻神通第一。于是如來就開示他說:‘諸佛的威德不是聲聞弟子所可比擬的,你不可用神通試探?!源艘院?,目犍連就非常相信虛空中確有無量世界,也確有無量諸佛。
凈土的種類很多,約可分為下列數種:
(一)大乘不共法的凈土
大乘不共法的凈土,又可分為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與藥師佛的琉璃凈土,其中以阿彌陀佛的極樂凈土最為殊勝。
在各種大乘經論中,雖廣說十方諸佛凈土,稱揚其為廣大易行道,但特別贊歎稱揚的是彌陀凈土,認為是各種法門中最為殊勝者,眾生應稱念阿彌陀佛的圣號,往生極樂凈土。阿彌陀佛所表現的特色,是他在因地修行時立四十八大愿,以無邊的悲愿功德,現起極樂世界。并且肯定的誓稱:不論何人,只要信賴彌陀愿力,愿生極樂世界,稱念阿彌陀佛,不問一日,二日,以及十念,做到了專誠虔敬,一心不亂,就能為彌陀的佛力所加持,而往生極樂世界。就算帶業(yè)往生,在極樂凈土里修學,不論時間多長,一定能了生死,進達于無上菩提,故稱彌陀凈土最為殊勝。
其次是東方藥師佛的琉璃凈土。彌陀凈土象征歸藏,藥師凈土象征生長。經上說:藥師琉璃光如來,在因地中,以大悲愿,發(fā)十二大愿,目的在:開發(fā)知識,促進事業(yè);救治身體殘廢,貧病無依;大家獲得豐富的衣食康樂;不信邪教;不犯法受刑;男女平等;一切眾生成佛。以這樣的愿行,在東方世界,現起莊嚴的琉璃凈土。在《藥師經》中更殊勝的指出,稱念藥師佛的人,也可以發(fā)愿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凈土。
(二)三乘共法的凈土
三乘共法的凈土,即三乘人修行證悟的偏空之涅槃。依修行的次第,斷除煩惱,證悟真理,了生死而得解脫。三乘共土,偏于獨善其身,其證悟的凈土,雖同受一解脫味,如長江大河入海,同一咸味,但三乘共土,畢竟是以小乘的境界為主,他們雖然不再造新業(yè),不受生死苦果,但仍然要向更高更上的境界去追求。三乘凈土,并不是最終的目的,等于從高雄到臺北,臺中只是一個中途站,到臺北才是到達目的地。所以三乘共土的圣者,最后仍然要更上一層樓,念佛同歸極樂凈土。
(三)五乘共法的凈土
再說五乘共法的凈土,此即彌勒菩薩之兜率凈土。彌勒菩薩,為釋迦牟尼佛法會中,親蒙授記的此土未來佛?,F在生于兜率天,亦稱為兜率內院。為一清凈莊嚴之凈土,彌勒菩薩經常在那里,為無量大眾說法。若發(fā)愿往生兜率凈土,就能見彌勒菩薩,將來再隨佛下生人間,見佛聞法。
(四)人間凈土
至于人間凈土,例如維摩居士,雖生活于娑婆世界,但他的境界猶如凈土一樣。
有人說,基督教的天堂就是佛教的凈土,其實二者并不相同。印順法師曾以下列三點比較方法說明凈土與天堂的不同。
1。平等而非階級:極樂凈土平等而無階級。不像天堂,上帝就是上帝,天堂中的人也不能成為上帝;而凈土的人,個個皆可成佛,毫無階級之分。
2。進修而非完成:基督教認為上天堂就是完成,就是最高境界。而佛教里到了凈土還須再進修,直到花開見佛,聞法修行,然后成佛方是完成。
3。上升而非退墮:只要上升到凈土,就永不退墮;此與基督教的天堂思想區(qū)別甚大?;浇痰奶焯孟喈斢阝崂鞂m,是五乘共土,不是大乘不共凈土,在天堂里的眾生,就算忉利天主,一旦五衰相現還會下墮。
佛教的凈土,以大乘不共法的彌陀極樂凈土最為殊勝,雖有三乘共法之凈土,但卻偏于獨善其身;雖有彌勒近易普及之凈土,卻沒有彌陀凈土之“一生成就”;又彌勒凈土在兜率天內,還在三界之中,而極樂凈土是一個往生以后就能永不退轉的凈土。再與基督教之天堂相比,那基督教的天堂更相形見拙了。
關于天堂地獄在哪里里,我分三點來說明:
1。天堂在天堂的地方,地獄在地獄的地方。
3。天堂地獄在心里。在人間,與人計較比較,不能滿足,猜疑忿恨,心中充滿貪瞋癡,那就是地獄。如能忘卻人我是非,廣大胸量包容一切,慷慨布施,歡喜贊美,處處用慈心待人,那就是天堂。現在我們尚未往生極樂凈土,親近阿彌陀佛,就應共同努力,轉娑婆世界為人間凈土。
我講一個故事,來說明心內的凈土是什么?
宋儒程顥、程頤二兄弟,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大名鼎鼎的理學家,是一對最友愛的兄弟道學家。
哥哥號明道,德性寬宏,有光風霽月的胸懷;而弟弟伊川,氣質剛毅,道貌岸然,有峭壁孤峰的嚴峻。有一天,兄弟兩人同赴朝中盛筵,席間酒肉歌舞、男女歡笑,極盡浪漫奢靡。明道一向隨和,遂投身眾中歡笑作樂,直至曲終人散,弟弟伊川甚覺不以為然。
明道一聽,訝然道:‘弟弟啊!你怎么把這件事記掛在心上這么久呢?我當時酒宴一結束,就都把它忘掉了呢!’生性嚴肅的伊川,雖未參與歡場作樂,卻在心中久久不能放下;倒是灑脫寬宏的明道,能拿得起放得下,真所謂“百花叢里過,片葉不沾身”。
這個故事給我們一個啟示,我們要建立一個人間凈土,首先要從心理建設開始,先要把心里的五欲六塵拋去,正所謂“心凈國土凈”。
舍利弗有一次對佛陀說:
‘十方國土都那么清凈,為何佛陀您的娑婆世界卻如此污濁骯臟呢?’
佛陀就回答他說:
所以,眾生雖然共同生于這個世界,但是各人感受不同,心里的世界也不一樣。
四.彌陀凈土的內容
彌陀凈土的內容有五:環(huán)境凈化、生活凈化、經濟凈化、人群凈化和身心凈化。
但是五點集合起來總說一句,就是一個清凈的意思。凈者,代表光明、圣潔、安穩(wěn)、快樂。
再將五凈分述如下:
(一)環(huán)境凈化
目前社會問題很多,但是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環(huán)境髒亂,空氣污染,并且已威脅到大眾的健康,危害到人類的生存。極樂凈土沒有環(huán)境污染的情形,它的土地都是由黃金鋪成,到處皆由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蓮池、八功德水,以及金銀琉璃合成,哪里里會有髒亂污染呢?極樂凈土里的環(huán)境,在建筑方面說,勝過最現代化的都市,在風景方面說,勝過任何一處的國家公園。
也許有人會起懷疑,不相信會有如此圣境,現在我可以舉兩個例子來加以說明。如果在幾百年以前,有人說將來有一種油,可以提煉出來舖設在路面,使路面平坦整潔,當時的人一定不敢相信,但是柏油路面在今天已是非常平常的事了。其次,幾百年前沒有人會相信,住在高樓頂上的人,只要打開一種開關龍頭,水就源源而來的說法。但是今天,即使住得再高,真的只要龍頭一開水就來了。今天我所說的彌陀凈土殊勝道理亦復如此,大家應該生信。極樂世界的樓閣層疊,水鳥說法,花樹奏樂,地平水凈,實在也沒有什么可懷疑的。
在極樂世界凈化的環(huán)境中,衛(wèi)生尤其很好,育樂活動普遍。一般說來,要國家強盛,必須提倡育樂活動。在極樂世界,育樂生活很高,情形是這樣的:早晨起來,眼看自然美景,肚子就可當飽,耳聞阿彌陀佛說法音聲,就可去除饑渴疲倦;飯后,飛行到十方世界,用衣袍盛著花朵,供養(yǎng)諸佛菩薩,生活非常逍遙自在;山林水邊,散步經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不是聽經聞法,就是念佛修行。因為環(huán)境美好,建筑富麗堂皇,樹木整齊,道路平坦,大家住在此地,一切稱心如意,故稱為極樂世界。
(二)生活凈化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緣分的最經典的一句話篇二
經是佛教教義的基本依據,持誦阿彌陀經與念佛有著一定的儀軌。下面就隨小編來看一下吧。
爐香乍熱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蓮池海會菩薩摩訶薩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
佛說阿彌陀經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wèi)國,祗樹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希羅、離婆多、周利盤陀伽、難陀、阿難陀、羅侯羅、喬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那樓陀,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
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p>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p>
『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p>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
『舍利弗。阿彌陀成佛已來,于今十劫。』
『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p>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拔一切業(yè)障根本得生凈土陀羅尼(往生咒)(三遍)
南無阿彌多婆夜,多他伽多夜,多地夜他,阿彌利都婆毗,阿彌利多,悉耽婆毗,阿彌利多,毗迦蘭帝,阿彌利多,毗迦蘭多,伽彌膩,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訶。
阿彌陀佛金色身相好光名無等倫
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
四十八愿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各稱念五百、一千或更多,隨力而行)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
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yè)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
愿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
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無邊煩惱斷無量法門修誓愿度眾生總愿成佛道
虛空有盡我愿無窮
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密
自皈依佛當愿眾生體解大道發(fā)無上心
自皈依法當愿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當愿眾生統(tǒng)理大眾一切無礙
愿生西方凈土中
九品蓮華為父母
華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愿以此功德裝嚴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涂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緣分的最經典的一句話篇三
《阿彌陀經》是我們凈土宗正依三部經中的一部,篇幅很簡短,意義很明朗,易讀易誦,所以被列為早晚功課,很多人都會背誦。
《本經》的修行,它的重點在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它是一個本尊相應的法門。
誰代表阿彌陀佛呢?
從《本經》的開示,就是以名號來總持彌陀的功德。
所以《阿彌陀經》主要的修行特色,就是一心歸命阿彌陀佛的名號。
既然要我們歸依阿彌陀佛的名號,本師釋迦牟尼佛就有需要解釋──你所歸依的境,它特殊的功德在哪里。
所以這個地方,講阿彌陀佛的圣號,它是無量光、無量壽的一個功德,它所代表的是彌陀的清凈法界體,所以我們看第三段的總結: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
也就是說阿彌陀佛的圣號,是彌陀清凈法身所流露出來的,如果我們今天去憶阿彌陀佛的`佛號,等于是憶念彌陀清凈的法身一樣,所以說是始本不二,生佛不二。
總而言之,我們在念佛的當下,是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這個地方是把念佛法門的一個因果標出來。
這一念相應是一個因地,一念佛是念佛的果地功德,就是說當我們在執(zhí)持名號的時候,這個佛號在我們的心中運轉的時候,一句佛號念誦聽,當你聽到自己聲音的時候,叫做一念相應,雖然這個相應的時間這么短暫,但是在你的生命當中已經產生了變化,就是你在你的心中,已經積集了一念極樂世界功德的力量,乃至念念的相續(xù),念念的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個地方,就正式的標出《本經》的無上因果。
我想我們身為一個佛教徒,基本的觀念──一切法因緣生,不管你是什么宗派、不管你是大小乘,如果你不肯定一切法因緣生,那你就不是佛教徒。
這個因緣生有所謂的因跟果,好,我們先看極樂世界的果地。
極樂世界的果地功德,它是一個廣大無邊的依報國土。
你看你今天的極樂世界,你在那個地方的活動范圍是供養(yǎng)他方十萬億佛,范圍多廣!它的正報壽命,是長遠無盡的正報壽命:所以它是一個時空無盡的國土。
你說:我靠布施、持戒。
不可以!
因為我們凡夫在布施、持戒的時候,心中是有所得。
你持戒的時候,你是有對象的持戒、你是有時間性的持戒;你睡覺的時候,你就不能持戒了。
是不是這個意思!你離開了彌陀的圣號、離開佛陀所施設的因緣,你不可能成就這個果地的功德,因為它是一個時空無盡的國土。
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凈土。
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wěn)當者,則莫若信愿專持名號。
信愿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愿,非愿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愿而證所信。
妙宗云:取舍若極,與不取舍亦非異轍,設不從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執(zhí)理廢事,既廢于事,理亦不圓。
名以召德,德不可思議,故名號亦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故使散稱為佛種,執(zhí)持登不退也。
唯持名一法,收機最廣,下手最易。
當來經法滅盡,特留此經住世百年,廣度含識,阿伽陀藥,萬病總持,絕待圓融,不可思議。
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
得生與否,全由信愿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阿彌陀,正翻無量,本不可說,本師以光壽二義,收盡一切無量,光則橫遍十方,壽則豎窮三際,橫豎交徹,即法界體,舉此體作彌陀身土。亦即舉此體作彌陀名號。
彌陀名號,即眾生本覺理性,持名,即始覺合本,始本不二,生佛不二,故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也。
釋迦一代時教,惟華嚴明一生圓滿,而一生圓滿之因,則末后普賢行愿品中,十大愿王導歸安養(yǎng),且以此勸進華藏海眾。
華嚴所稟,卻在此經。
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其此深信,方能發(fā)于大愿。
深信發(fā)愿,即無上菩提,合此信愿,的為凈土指南。
若信愿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愿,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墻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
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罄無不盡,故即以執(zhí)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
信愿行,非先后,非定三,蓋無愿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愿,無信愿不名真行。
信愿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
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余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
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
持一佛名,即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
愿者,信之卷,行之樞,尤為要務,舉愿則信行在其中,所以殷勤三勸也。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緣分的最經典的一句話篇四
朝代:先秦
作者:屈原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汨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惟紉夫蕙茞!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惟捷徑以窘步。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殫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曰黃昏以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俟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掔木根以結茞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怨靈修之浩蕩兮,終不察夫民心。
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也。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嬃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夭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jié)?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p>
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
依前圣以節(jié)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敶詞:
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以圖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覽民德焉錯輔。
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覽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辭兮,耿吾既得此中正。
駟玉虬以桀鹥兮,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紲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謇修以為理。
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
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覽相觀于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遠集而無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閨中既以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
索瓊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余占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惡?
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蘇糞壤以充祎兮,謂申椒其不芳。
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
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
湯、禹儼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
茍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說操筑于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恐鵜鴃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p>
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
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以蘭為可恃兮,羌無實而容長。
委厥美以從俗兮,茍得列乎眾芳。
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
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
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
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
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沬。
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靈氛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
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爢以為粻。
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
揚云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朝發(fā)軔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
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轪而并馳。
駕八龍之婉婉兮,載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jié)兮,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
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佛說阿彌陀經全文佛說緣分的最經典的一句話篇五
屈原的《離騷》你可曾閱讀過,主要講的是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離騷》全文,歡迎參考閱讀!
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于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導夫先路。
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
雜申椒與菌桂兮,豈維紉夫蕙芷;
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
惟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饞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唯靈修之故也;
初既與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傷靈修之數化。
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
畦留夷與揭車兮,雜度蘅與方芷;
冀枝葉之峻茂兮,愿竢時乎吾將刈;
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眾皆競進以貪婪兮,憑不厭乎求索;
羌內恕己以量人兮,各興心而嫉妒;
忽馳騖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
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茍余情其信姱以練要兮,長顑頷亦何傷;
攬木根以結芷兮,貫薜荔之落蕊;
矯菌桂以紉蕙兮,索胡繩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雖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遺則!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尤未悔;
眾女疾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
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guī)矩而改錯;
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tài);
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
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
步余馬于蘭皋兮,馳椒丘且焉止息;
進不入以離尤兮,退將復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長余佩之陸離;
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
忽反顧以游目兮,將往觀乎四荒;
佩繽紛其繁飾兮,芳菲菲其彌章;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女媭之嬋媛兮,申申其詈予曰:
“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紛獨有此姱節(jié);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獨離而不服;
眾不可戶說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舉而好朋兮,夫何煢獨而不予聽?!?/p>
依前圣以節(jié)中兮,喟憑心而歷茲;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
不顧難(去聲)以圖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
固亂流其鮮終兮,浞又貪夫厥家;
澆身被服強圉兮,縱欲而不忍;
日康娛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顛隕;
夏桀之常違兮,乃遂焉而逢殃;
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長;
湯禹儼而祗敬兮,周論道而莫差;
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皇天無私阿兮,攬民德焉錯輔;
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顧后兮,相觀民之計極;
夫孰非義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攬余初其猶未悔;
不量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p>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時之不當;
攬茹蕙以掩涕兮,霑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陳詞兮,耿吾既得中正;
駟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征;
朝發(fā)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jié)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于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后飛廉使奔屬;
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夕,繼之以日夜;
飄風屯其相離兮,帥云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
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
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于白水兮,登閬風而緤馬;
忽反顧以流涕兮,哀高丘之無女;
溘吾游此春宮兮,折瓊枝以繼佩;
及榮華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詒;
吾令豐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解佩纕以結言兮,吾令蹇修以為理;
紛總總其離合兮,忽緯繣其難遷;
夕歸次于窮石兮,朝濯發(fā)乎洧盤;
保厥美以驕傲兮,日康娛以淫游;
雖信美而無禮兮,來違棄而改求;
覽相觀于四極兮,周流乎天余乃下;
望瑤臺之偃蹇兮,見有娀之佚女;
吾令鴆為媒兮,鴆告余以不好;
雄鳩之鳴逝兮,余猶惡其佻巧;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鳳皇既受詒兮,恐高辛之先吾;
欲遠集而無所適兮,聊浮游以逍遙;
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導言之不固;
世溷濁而嫉賢兮,好蔽美而稱惡;
閨中既已邃遠兮,哲王又不寤;
懷朕情而不發(fā)兮,余焉能忍此終古。
索瓊茅以筳篿兮,命靈氛為余占之;
曰:兩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之博大兮,豈惟是其有女?
曰:勉遠逝而無狐疑兮,孰求美而釋女?
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
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惡;
民好惡其不同兮,惟此黨人其獨異;
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
覽察草木其猶未得兮,豈珵美之能當;
蘇糞壤以充幃兮,謂申椒其不芳。
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
巫咸將夕降兮,懷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備降兮,九疑繽其并迎;
皇剡剡其揚靈兮,告余以吉故;
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榘鑊之所同;
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
茍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
說操筑于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
呂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舉;
寧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
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
恐鵜鴂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
何瓊佩之偃蹇兮,眾薆然而蔽之;
惟此黨人之不諒兮,恐嫉妒而折之;
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
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
豈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
余既以蘭為可侍兮,羌無實而容長;
委厥美以從俗兮,茍得列乎眾芳;
椒專佞以慢韜兮,樧又欲充夫佩幃;
既干進而務入兮,又何芳之能祗;
固時俗之流從兮,又孰能無變化;
覽椒蘭其若茲兮,又況揭車與江離;
惟茲佩之可貴兮,委厥美而歷茲;
芳菲菲而難虧兮,芬至今猶未沫;
和調度以自娛兮,聊浮游而求女;
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靈芬既告余以吉占兮,歷吉日乎吾將行;
折瓊枝以為羞兮,精瓊以為粻;
為余駕飛龍兮,雜瑤象以為車;
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
邅吾道夫昆侖兮,路修遠以周流;
揚云霓之晻藹兮,鳴玉鸞之啾啾;
朝發(fā)軔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極;
鳳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
乎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與;
麾蛟龍使梁津兮,詔西皇使涉予;
路修遠以多艱兮,騰眾車使徑待;
路不周以左轉兮,指西海以為期;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軑而并馳;
駕八龍之蜿蜿兮,載云旗之委蛇;
抑志而弭節(jié)兮,神高馳之邈邈;
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
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xiāng);
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亂曰:已矣哉,
國無人莫吾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既莫足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