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二語文教案設計篇一
一、關于教材
《涉江采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首古體詩不論是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已經達到了十分純熟的境界。《古詩十九首》在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在高中語文古詩教學中也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關于學情
這首詩歌在內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作個性化解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就此作些探討。
學生通過小學、初中的系統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鑒賞能力,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有了一些積淀,興趣漸濃,這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古代詩歌、學習古代詩歌的一個前提。
三、關于教學方法
1、聯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四、關于教具
1、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投影片
2、課文配樂朗讀
3、課文意境視頻資料
五、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以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品論導入。
2、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huán)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yōu)橄旅娴腳_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fā)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fā)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fā)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huán)顧所見“舊鄉(xiāng)”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高二語文教案設計篇二
師:對。第二層與第三層是什么關系
生:分總關系。
生:學習。
師:對。由此看來,第二層用什么方法闡述學習的重要性
生:比喻。
師:用哪幾個比喻
生: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
(板書: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師: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論述了學習的重要性。在寫法上最大的特點是運用大量的比喻,從各個方面對中心論點加以闡釋,使論點既鮮明又生動。
師:請同學們齊背第三段。
學生集體背誦。
師:本段主要論述什么問題分幾層
生:這段主要論述學習態(tài)度。分三層:第一層,從“積土成山”到“金石可鏤”,闡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態(tài)度;第三層,從“蚓無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闡述學習要專心。
(板書:學習態(tài)度—積累、恒心、專心)
師: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論述問題的
生:比喻。
師:每一層的.兩個比喻句是什么關系
生:對比關系。
師:對。本段的三層內容都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這樣的寫法有什么好處
生:使中心論點更生動、更鮮明,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師:很好。請同學們拿出紙來,按要求作練習。要求:每人寫一個比喻句闡述知識的重要性,比喻要恰當。
(學生動筆寫,5分鐘)。
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哪位同學先說一說
生:知識如血液一樣寶貴。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就會枯竭。
師:比喻貼切嗎(學生答:“貼切?!保?/p>
生:空虛的頭腦若以知識來充實,猶如雨水澆灌著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復生氣。
師:很好。
生:知識是生活的明燈,沒有知識的生活,猶如在黑暗中的遠征。
師:好。
生:沒有知識的頭腦,像不長谷物的荒地。
師:他從反面設喻,也很好。
生:沒有知識的人,就像斷了線的風箏,東搖西晃,虛度年華。
師:請同學們推敲一下是否貼切。
生:不貼切?!皵嗑€的風箏,東搖西晃”主要是說無明確的飛行方向,與“沒有知識”無相似之處。
師:若將本體改動一下,就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句,請你改一下。
生:將“知識”改為“志向”。
師:對。改為“志向”“目標”“理想”等,就是個很生動貼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須符合合理、生動、新穎的要求。
師:再請同學們運用對比設喻的方法,闡述學習要勤奮或謙虛。
(學生寫,6分鐘)
師:請同學們先分成幾個小組交流一下,寫得好的向全班同學推薦一下。
師:哪些同學寫得不錯,請組長推薦一下。
生:謙虛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鷹,知道天高地闊、學海無涯,因而刻苦好學,永不自滿;驕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淺嘗輒止、夜郎自大。
師:好。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謙虛的學習態(tài)度。
生:勤奮的人,像一顆明珠,無時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懶惰的人,像生了銹的鐵,毫無用處。
師:不錯。這是以對比設喻闡述要有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
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議論文,論述人要有崇高的理想。適當運用比喻論證法。
高二語文教案設計篇三
一、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謙虛好學的風氣。
二、掌握、積累“師”1個文言常用實詞;
學習“之、其”兩個文言虛詞;學習、復習本文其他文言虛實詞。
三、學習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四、掌握有關“說”的文體知識。
一、本文的教學目的;
二、作者介紹、解題;
四、意動用法。
一、作者簡介:
韓愈(768一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著名文學家、哲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因為昌黎(現河北省昌黎縣)韓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稱韓愈為韓昌黎,后世又稱他為韓文公。他幼年貧窮,刻苦自學,25歲中進士,29歲以后才任宣武節(jié)度使屬官,后來任國于監(jiān)祭酒、吏部侍郎等職,中間曾幾度被貶。
韓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許多為人們所傳誦的優(yōu)秀散文。他的散文,題材廣泛,內容深刻,形式多樣,語言質樸,氣勢雄壯,因此后世尊他為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詢、蘇拭、蘇轍、曾鞏、王安石)之首。
二、古文運動
古文運動,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chuàng)新”的優(yōu)秀散文,堅決摒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本文第四段他贊揚李蟠“好古文”,就是指愛好他們倡導的那種古文、韓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響文壇,還熱情地鼓勵和指導后進寫作古文。經過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終于把文體從六朝以來浮艷的的駢文中解放出來,奠定了唐宋實用散文的基礎。
三、寫作背景
《師說》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是他三十五歲時在長安任國子監(jiān)博士時寫的。柳宗元很推崇這篇文章,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今之世不聞有師;有,輒嘩笑之,以為狂人。獨韓愈奮不顧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學,作《師說》,因抗顏(端正容貌)而為師,世界群怪聚罵,指目牽引,而增與為言辭,愈以是得狂名。”由此可見,《師說》是針對時弊而寫,作者在文中闡述了老師的`作用和標準,從師學習的重要性和從師應持的態(tài)度,提倡能者為師,不恥下問,教學相長。這些精辟的見解突破了孔子學說的框框,具有進步意義。
四、文體
“說”是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先敘后議,也可夾敘夾議。“說”比“論”隨便些。
初中學過的《捕蛇者說》、《馬說》等等都屬“說”一類文體?!罢f”,古義為陳述和解說,因而對這類文體,就可按“解說……的道理”來理解。所以《師說》,即“說師”,意思是解說關于“從師”的道理,剛才說過,當時社會風氣不重視從師之道,認為從師學習是可恥之事。韓愈寫這篇文章贈給他的學生李蟠,其目的就是抨擊時弊,宣揚從師的道理。
五、生字
六、古今異義字(學生發(fā)言討論,教師然后展示課件)
七、“師”的用法(學生發(fā)言討論,教師然后展示課件)
八、“之”的用法(學生發(fā)言討論,教師然后展示課件)
九、“其”的用法(學生發(fā)言討論,教師然后展示課件)
十、意動用法(學生發(fā)言討論,教師然后展示課件)
高二語文教案設計篇四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以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認識“學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我們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代語,也不是能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詞典、會意而后懂。有時進行點翻譯練習或語法分析不過是達到讀懂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教授《勸學》,我擬以“讀”為基調,即朗讀、誦讀、背誦。當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讀”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知道他們掃清字詞句的閱讀障礙,引導他們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這對誦讀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幫助。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感性認知)、探究課文(理性認知)、背誦課文(能力升華)。
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樹立為發(fā)展學生能力、智力而教學的觀念,堅持誦讀教學。
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教學方法
誦讀要多次進行,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
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
最后,經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3、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誦讀課文、探究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整理、歸納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實詞、虛詞、句式)。
第一課時
剛才,很偶然的想到一個很實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遍地都是正確的答案。我很想聽聽同學們是從什么樣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2、第二個問題:這些年來,你在學習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兩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通過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時光隧道去聆聽兩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師荀況關于學習的諄諄教誨。這篇散文的題目是《勸學》(課件板書)
“勸學”的“勸”是什么意思?
生:勉勵之意。
師:那這個題目告訴我們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它雖然是文言文,但其內容淺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學們一起來讀一遍。
訓練方法:分段讀、分男女生讀、全文讀、聽課文錄音
(一)齊讀課文(學生讀后,教師指導正音、停頓)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聲音很響亮。但也有些瑕眥,例如某個字音不準,某個句子的停頓,還有情感處理不太夠。這樣好象有些對不起這樣的名篇,大家請看大屏幕。
注意下列字音:
有you槁gǎo礪li跂qi輿yu蛟jiāo跬kuǐ騏qi
驥ji駑nu鍥qie鏤lou鱔shan生xing臾yu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頓處理:
1、學/不可以已
2、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7、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9、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二)欣賞課文誦讀(播放課文錄音)(注意朗讀名家對誦讀節(jié)奏和情感的處理)
(三)自由誦讀,品味語言(教師下去指導,邀請學生個人誦讀)
(四)齊讀、個人讀。
(一)課文的文言基礎知識(師生交流討論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
1、文言實詞
2、文言虛詞
(1)“于”的三種用法:
①相當于“從”,如“取之于藍”的“于”;
②表示比較,如“青于藍”的“于”;
③表示動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者”的兩種用法:
①相當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結果,以示將有所解釋,如“不復挺者”的“者”。
(3)“而”的四種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無過”);②表修飾(“終日而思”);
③表轉折(“而致千里”);④表順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文言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等)
4、課文中哪些說法你覺得不夠嚴謹的?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則知明而行無大過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當,這些只是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用心專一、用心浮躁”關系不大。
(二)課文行文思路
老師這里還有幾個疑點,請大家討論。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么
1、就議論這點而言,文章的論點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論點“學不可以已”)
2、這個論點是兩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來是否還有生命力?(學習改變命運、終身學習)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論證自己的論點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
4、荀子看來,學習的意義是什么?(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學習有什么作用?(彌補不足)
學習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積累)
學習應該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堅持、專一)
5、就散文這點而言,它的文學性體現在哪里?(作者通過二十個比喻來說明道理,以喻代議,寓議于喻)
6、誰來總結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從學習的意義上論證(5個比喻)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從學習的作用上論證(5個比喻)
從學習的態(tài)度上論證(10個比喻)
1、先齊讀課文。
2、哪位同學現在就能夠背誦出來的?自薦一下。
(你背下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3、沿著文章的行文思路去背誦課文,也是一種快速成誦的方法。
a、第二段的行文:(5個比喻)
青取之于藍
學習的意義
冰寒于水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輮以為輪
提高自己
木受繩則直
改變自己
金就礪則利
b、第三段的行文:(5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
學習的作用登高而招見者遠
順風而呼聞者彰善假于物
彌補不足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c、第四段的行文:(5對比喻,10個)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學習方法積累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對比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堅持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學習態(tài)度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專一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小測驗:邀請你來嘗試背誦(抽查男女生各一名)
5、大家一起來大聲背誦全文
古時候我國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只是一種幻想,而現在人們利用飛船卻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請你從課文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情況。(“善假于物”)
宇宙飛船的發(fā)明,是現代科學進步的結果,也是學習的結果。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fā)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飛行。參加這次飛行的有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上古時代,人們也是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文中有沒有提到這一點?(“輿馬”“舟楫”都是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荀子提出“善假于物“這一命題是非??少F的。人類成長的一大標志就是學會了制造勞動工具。人類社會是隨著勞動工具的改善而不斷進步的。
這節(jié)課我們做了什么呢?
1、模仿名家誦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的字詞句和行文思路;
3、嘗試背誦課文。
高二語文教案設計篇五
1、知識目標: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礎知識
2、能力目標:以誦讀培養(yǎng)語感,提高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目標:認識“學不可以已”的深刻道理。
我們教文言文,目的不在于寫作,而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既如此,什么是學生閱讀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將文言文譯成順暢的現代語,也不是能對文言語句作細致的語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經過查詞典、會意而后懂。有時進行點翻譯練習或語法分析不過是達到讀懂的一種輔助性手段。
教授《勸學》,我擬以“讀”為基調,即朗讀、誦讀、背誦。當然,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在“讀”的過程中,老師應該知道他們掃清字詞句的閱讀障礙,引導他們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這對誦讀課文、理解課文、背誦課文,提高閱讀鑒賞文言文的能力很有幫助。
針對這樣的教學目的,我設計了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誦讀課文(感性認知)、探究課文(理性認知)、背誦課文(能力升華)。
1、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樹立為發(fā)展學生能力、智力而教學的觀念,堅持誦讀教學。
教學難點是:在誦讀中落實本文的文言語法知識教學。在誦讀中滲透正字正音、辨詞析句、層次疏理、文意理解、語言鑒賞等多項文言基礎知識的學習。
2、教學方法
誦讀要多次進行,開始照課本朗讀,要求字音無誤,節(jié)奏鮮明,讀得順暢;
繼此再讀,要求在粗知大意的基礎上能大體成誦;
最后,經過分析、思考,要求領悟文章的基本內容,達到熟練地背誦全文。這種誦讀式的教學,跟先前書塾的死記硬背是有著實質上的區(qū)別的。
為了使誦讀收到實效,首先要善于根據課文內容和寫法上的一些特點,啟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自覺誦讀的要求;其次,在誦讀練習過程中發(fā)現難點時,要指示學生運用各種記憶的因素去解決它們,毫不動搖地要堅持做到當堂成誦。
誦讀練習可以分段、分層地進行,但最后一定要連貫地背誦全文。
3、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誦讀課文、探究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整理、歸納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識(實詞、虛詞、句式)。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剛才,很偶然的想到一個很實在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說遍地都是正確的答案。我很想聽聽同學們是從什么樣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的。
2、第二個問題:這些年來,你在學習上有哪些好的方法?
這幾位同學的回答都很深刻,相信大家也很想知道兩千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這節(jié)課,讓我們一起通過一篇散文的指引,穿越時光隧道去聆聽兩千多年前的`儒家大師荀況關于學習的諄諄教誨。這篇散文的題目是《勸學》(課件板書)
“勸學”的“勸”是什么意思?
生:勉勵之意。
師:那這個題目告訴我們這是一篇勉勵人們努力學習的文章。它雖然是文言文,但其內容淺易,行文思路清晰。同學們一起來讀一遍。
訓練方法:分段讀、分男女生讀、全文讀、聽課文錄音
(一)齊讀課文(學生讀后,教師指導正音、停頓)
同學們讀的很投入,聲音很響亮。但也有些瑕眥,例如某個字音不準,某個句子的停頓,還有情感處理不太夠。這樣好象有些對不起這樣的名篇,大家請看大屏幕。
注意下列字音:
注意一些句子的停頓處理:
1、學/不可以已
2、輮/使之然也
3、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
4、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6、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
7、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
8、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
9、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二)欣賞課文誦讀(播放課文錄音)(注意朗讀名家對誦讀節(jié)奏和情感的處理)
(三)自由誦讀,品味語言(教師下去指導,邀請學生個人誦讀)
(四)齊讀、個人讀。
(一)課文的文言基礎知識(師生交流討論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
1、文言實詞
2、文言虛詞
(1)“于”的三種用法:
①相當于“從”,如“取之于藍”的“于”;
②表示比較,如“青于藍”的“于”;
③表示動作方向,如“善假于物”的“于”。
(2)“者”的兩種用法:
①相當于“……的人”,如“假舟楫者”的“者”;
②指代結果,以示將有所解釋,如“不復挺者”的“者”。
(3)“而”的四種作用:
①并列(“知明而行無過”);②表修飾(“終日而思”);
③表轉折(“而致千里”);④表順接(“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文言句式(判斷句、倒裝句、被動句等)
4、課文中哪些說法你覺得不夠嚴謹的?
(1)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則知明而行無大過矣)
(2)蚓和蟹的比喻不太恰當,這些只是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用心專一、用心浮躁”關系不大。
老師這里還有幾個疑點,請大家討論。這是一篇議論性散文,那么
1、就議論這點而言,文章的論點是什么?(第一段提出論點“學不可以已”)
2、這個論點是兩千多年前的看法,就今天看來是否還有生命力?(學習改變命運、終身學習)
3、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論證自己的論點的?(學習的意義、作用、方法和態(tài)度)
4、荀子看來,學習的意義是什么?(改變自己、提高自己)
學習有什么作用?(彌補不足)
學習的方法是什么)(善于積累)
學習應該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堅持、專一)
5、就散文這點而言,它的文學性體現在哪里?(作者通過二十個比喻來說明道理,以喻代議,寓議于喻)
6、誰來總結一下本文的行文思路?
從學習的意義上論證(5個比喻)
學不可以已(中心論點)從學習的作用上論證(5個比喻)
從學習的態(tài)度上論證(10個比喻)
1、先齊讀課文。
2、哪位同學現在就能夠背誦出來的?自薦一下。
(你背下這篇文章后,你有什么特殊的感受?)
3、沿著文章的行文思路去背誦課文,也是一種快速成誦的方法。
a、第二段的行文:(5個比喻)
青取之于藍
學習的意義
冰寒于水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輮以為輪
提高自己
木受繩則直
改變自己
金就礪則利
b、第三段的行文:(5個比喻)
跂而望不如登高
學習的作用登高而招見者遠
順風而呼聞者彰善假于物
彌補不足假輿馬致千里
假舟楫絕江河
c、第四段的行文:(5對比喻,10個)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學習方法積累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對比
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堅持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學習態(tài)度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專一蚓無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4、小測驗:邀請你來嘗試背誦(抽查男女生各一名)
5、大家一起來大聲背誦全文
古時候我國有“嫦娥奔月”的故事,這只是一種幻想,而現在人們利用飛船卻真的可以登上月球。請你從課文中找一句話來概括這種情況。(“善假于物”)
宇宙飛船的發(fā)明,是現代科學進步的結果,也是學習的結果。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肯尼迪角發(fā)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飛行。參加這次飛行的有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邁克爾·科林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在上古時代,人們也是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課文中有沒有提到這一點?(“輿馬”“舟楫”都是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說明人是“善假于物”的。
荀子提出“善假于物“這一命題是非??少F的。人類成長的一大標志就是學會了制造勞動工具。人類社會是隨著勞動工具的改善而不斷進步的。
這節(jié)課我們做了什么呢?
1、模仿名家誦讀課文;
2、初步理解課文的字詞句和行文思路;
3、嘗試背誦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