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yōu)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跨文化交際論文最新文章 跨文化交際 論文篇一
我國加入wto后,將逐漸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國際事務,這就涉及到了跨文化交際的問題。而跨文化交際的實現,主要在于了解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不同點并具備一定的外語語言能力。本文主要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跨文化交際文化差異外語能力
人類社會進人21世紀后,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國家間交往的增加,已逐漸形成全球化、國際化社會。在國際化社會環(huán)境下,跨文化交際已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缥幕浑H的實現一般是通過兩方面來完成的。一是要有一定的文化理解能力。只有了解異國文化及其特點,擁有豐富的異國文化知識,才能使我們有效地找出本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差異,才能做到既能說會道,又言之有物、自然得體,有助于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更好地消除隔閡,更積極地融入到與對方的交流之中。二是要有一定的外語語言能力。跨文化交際的實現,實質上主要就是通過語言交流這一重要交際手段完成的。如果一個人有著豐富的異國文化知識,但其外語語言運用能力欠缺,不能清楚、完正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造成交際過程中話語信息傳遞的困難,那么,跨文化交際也是不能實現的。反之,如果有著較強的外語語言應用能力,但卻不了解異國文化特點,沒有異國文化知識,跨文化交際也是不可能的。由此可見,文化理解能力與語言運用能力是跨文化交際過程中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語言是文化形成發(fā)展的前提,文化的發(fā)展反過來又可以促進語言的豐富和完善。
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將更加積極地參與世界經濟,更好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全球化潮流中,并實現與國際慣例接軌,從許多方面參與國際事務。所有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進行跨文化交際,都離不開跨文化交際。因此,我們在跨文化交際中首先要了解一些中西文化的不同。
文化的定義是由英國人類學家泰勒(e.b.tylor)最先提出的。廣義上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即:物質文化制度,習俗文化和精神文化。文化具有民族性,可反映出鮮明民族色彩。不同民族、不同社會、不同制度國家的文化均有所不同。我們要實現跨文化交際,就要了解、區(qū)別中西文化的不同,就要在學習語言的同時,重視不同文化的學習。這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基本前提。
中西文化在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思維方式等許多方面有著不同差異,它們是各自獨立的不同的文化體系。中華民族文化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傳統(tǒng)文化,而西方文化,特別是英美文化,由于歷史較短,主要屬于近現代文化,基督文化。下面即幾種中西文化差異的具體表現。
(一)文化背景差異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培養(yǎng)了自我抑制,慎重的民族性格。在人際交往過程中,人們往往以謙虛為美德,不喜歡自我展示;堅信有真才實學無需自吹自擂;往往提倡“滿招損,謙受益”。西方人則往往習慣于展示自我,以個人為本位。習慣于表現自我,自信、夸張,向他人展示自己,等等。在個人和集體關系上,中華民族向來主張把集體放在首位,提倡團結就是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而西方文化則強調個人的一個方面超過了集體方面,特別是美國文化往往倡導個人主義。有著“自助者,天助也”,“要敗事,找?guī)褪帧钡日f法。
(二)風俗習慣差異
當別人贊美你時,中國人的習慣是客氣一番。而西方人則比較坦率,聽到對他們的贊美時,首先會說“謝謝,”(thank you or glad to hear that),如有不同看法時,可再用“但是,”(but一)來轉折。還有,中國人認為一些可以公開詢問的事情,如,年齡,收入,婚姻,行為去向等,西方人往往認為屬于個人隱私范疇,成為口頭交際的文化禁忌。
(三)宗教信仰差異
中國與西方也有著各自的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文化,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各自的語言中。中華民族的宗教文化主要是以佛教(buddhism)文化為主。佛教已經傳人我國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人們相信人類問的一切都由“佛祖”在左右。西方文化中主要是以基督(chifstianty)文化為主,其影響最大。許多節(jié)日都與基督有關,如圣誕節(jié)(christmas),感恩節(jié)(htanks giving day),等等。
(四)思維方式差異
思維方式主要是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因此,也常常滲透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西文化由于文化體系不同,思維方式上也存在著很大差異。這種差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西方社會發(fā)展的道路不一樣造成的。長期的農業(yè)社會和小農經濟,促成了我國文化的民族心理,我們習慣于“三思而后行”,西方人則往往直來直去。我們的哲學思想強調綜合,西方的哲學思想強調的是分析。這就形成了側重整體思維和個體思維的差異。
從上面幾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未來的社會發(fā)展中,沒有多種文化知識和對中西文化不同的了解,跨文化交際必然會遇到障礙。但是,異國文化知識只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一個前提條件。在跨文化交際中,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外語語言能力。
語言是交際的最主要的手錢,是一 個理想的語言使用者對語言種種規(guī)則的了解。語言能力是“言者和聞者的語言知識”,這是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于上個世紀50年代提出的。語言能力指運用語言知識進行聽、說、讀、寫、譯等語言活動的能力。語言能力的形成,就是語法、語音、詞匯的知識在學習者大腦內在化的結果??缥幕浑H語言能力(外語語言能力),就是與不同國家、社會文化集團成員交往時,能夠得體地解決說什么、怎么說,和做什么、怎么做的問題的能力。這一能力是后天習得的,是經過刻苦努力實踐取得的。
在跨國文化交際過程中,如果說話者語言能力欠缺,語言失準,表達不當,詞不達意,話語結構混亂,就會造成交際過程中話語信息傳遞的困難,妨礙有效交際的實現,不但達不到我們預期的交際目的,有時還會引起一些誤解,導致交際中斷或失敗。
因此.我們要想實現跨文化交際,滿足跨文化交際的需要,除了解、掌握一些必要的異國文化外,還必須重視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即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
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途徑完成的。從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們國家一直十分重視外語能力的培養(yǎng)。外語課程從小學連續(xù)開到中學、大學,在大學里又連續(xù)開四個學期,其課程開設長度本身就說明了這一點,但也同時說明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的事情,學習外語語言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國現在各級各類大學每年培養(yǎng)出的許多具有外語能力的各行各業(yè)人才,正在成為國家經濟建設、對外交流的主力軍,在各種涉外活動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擔當著重任,這說明我們的外語課堂教學成績是很大的。
但是,外語能力與外語語言交際能力是有區(qū)別的。外語能力的概念是籠統(tǒng)的、廣泛的;可以包括書寫能力,文字翻譯能力,及語言交際能力。本文所述的外語語言能力,系指口語交際能力。多年來,盡管我們的大學培養(yǎng)出了許多具有外語能力的各種專業(yè)人才,我們在專業(yè)人才的外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方面還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我國學生目前的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力仍然有待提高。許多學生學了十多年的英語,并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有的甚至還考上了研究生,具有了一定的外語能力,但外語語言應用能力仍然很差。有人在口語交流中甚至回答不了外國人關于“早飯你通常吃什么?”這樣簡單的口語問題,原因在于學生不知如何用英語表達“饅頭和稀飯”的詞語。這與上個世紀80年代有人托??荚嚦煽兒芨?,在國外餐館卻不會要一杯咖啡的事情是一樣的,但時間卻已經過去了20多年,形勢已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我們要想順利地進人跨文化交際全球化時代,從現在起就必須重視加強外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即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否則,我們將落后于時代。
那么.如何加強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培養(yǎng),即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呢?筆者以為我們可以在現有課堂教學基礎上進行如下改革嘗試。
(一)加強課堂互動,重視口語交際能力
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學生現在的外語口語交際能力水平及新形勢的要求,在現有的條件下,爭取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地外語環(huán)境,讓學生課堂上有說外語的機會,以便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形成課堂互動,提高學生的外語口語能力。
(二)改革課程設置,增加口語課時
我們應該調整目前的課程設置,適當地增加外語口語課,進行一些專門的口語會話練習。理想的外語口語會話課應該是一個模擬的小社會,沖破時空的限制,將各種人物,事件,場合較系統(tǒng)地搬進課堂,進行實際模擬交流練習,這樣可以達到真正提高學生交際能力之功效。
(三)改革考試形式,增加口語測試項目
盡管目前我們的課堂教學設置操作難度較大,但是,增加口語測試項目是提高學生外語交際能力的關鍵。我們現行的外語四、六級考試制度,實際上還是一種應試模式。長期以來許多外語教師一直在探討提高學生的外語交際能力的方法,但收效甚微,就是因為受到這種考試形式的限制。現在隨著形勢的飛速發(fā)展,“地球村”的形成,這種應式考試模式對學生的外語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不利的。
總之,跨文化交際的實現與外語語言能力是密切相關的,而外語語言能力的獲得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應該在課堂教學中既教授學生跨文化知識,又培養(yǎng)他們的外語語言應用能力;加大培養(yǎng)精通專業(yè),又擅長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的力度,以改變我國目前在跨文化交際中的不適應狀況,盡快融人21世紀全球化時代。
跨文化交際論文最新文章 跨文化交際 論文篇二
隨著世界經濟浪潮的出現和中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中國和其它國家的交往日益密切,對外貿易和文化交流日新月異。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人們每天都在進行著交流,很多中國人去國外留學旅游,同樣有很多外國人來到中國經商觀光。由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的歷史,因此,形成了各自所特有的文化和語言,不同文明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們每天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們想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流,就要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茶文化是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茶文化教育現在越來越被重視,茶文化英語教學是茶文化對外輸出的重要部分,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茶文化英語教學的基礎,本文主要討論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現狀和發(fā)展。
跨文化交際;茶文化;英語教學
當今世界不再是單邊世界,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關起門來過日子,每個國家都要打開國門,面對世界。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們走在一起的時候,他們文化中的不同隨時都會凸顯出來,如何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交往,就是在考驗一個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1.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定義
跨文化交際能力指的就是一個人在面對不同文化背景的另一人或者另一個群體時,所表現出來的交際能力和融入能力。當今社會,人們的流動性在不斷加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相互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由于歷史原因,生活在不同地區(qū)和不同國家的人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曾經這些人并沒有很多機會交往,但是現在地球已經變成了地球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每天都在交流。例如很多中國人去美國和歐洲留學,有些人很快地融入到當地人中間去,和他們打成一片,一起出去逛街爬山開party。但是也有很多人一直和中國同學在一起活動,并不愿意或者是并不能很好地與當地人交往,最后直到回國時可能英語還說得不夠流利。這就是一個人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直觀體現,能否與另一種文化背景的人們融為一體,被他們接受和認可是很重要的表現。又比如說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的外國人“大山”,他常年生活在中國,主持各種中國節(jié)目,被我們中國人接受并喜愛,甚至如果不考慮他的外貌,我們都會覺得他就是一個中國人,這就是他卓越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表現。
1.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融入世界的腳步不斷加快,加入世貿組織、舉辦北京奧運會、舉辦金磚國家會議、成功申辦冬奧會,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舞臺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現在每天都在進行了大量的國際交往,跨文化交流能力已經成為每個國民必備的基本素質。良好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能夠促進人們文化之間的交流。我們和外國人交流時,一定要注意他們的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和民族風俗。如果做到了這些,那么他們就會覺得你是非??煽康?,非常了解他們,也愿意和你交往或者做生意。例如我們和印度人交往,那么就要注意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而且至少有一半的印度人只吃素。當我們與印度人握手一定要用右手,因為他們的左手是用來擦屁股的,而右手是用來吃飯的,你握手時使用右手他會覺得你是很尊重他的。另外印度人搖頭表示的意思是“是”,這都是一些常見的印度風俗。又比如我們和伊斯蘭國家的人交往時,則要對伊斯蘭有足夠的了解,尊重他們的風俗,才能更好地和他們相處。以上所說都是一些基本跨文化交際能力,只有做好了跨文化交流,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缥幕浑H能力在對外交往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茶文化是中國特有的傳統(tǒng)文化,茶文化是中國人精神的象征與代表。茶文化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茶文化推動了中國茶葉的發(fā)展與銷售。在現代中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飲茶,并且開始學習茶文化。茶是世界三大非酒精飲料,世界上也有很多人在飲用茶葉。中國和英國也形成了燦爛而多彩的茶文化。茶文化的輸出非常有利于茶葉及茶葉周邊產品的輸出,我們今天應該大力推廣茶文化。由于茶文化典籍主要都是中文著作,為了加強茶文化的輸出,就需要進行茶文化英語教學。由于文化的差別,很多茶文化無法準確地用英語來描述,這對于英語教學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育者既要對英語及英語文化有著深刻的了解,又要對茶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更深的認知。當前我們的茶文化英語教學的開展還比較少,合適的教學者更是少之又少,而學習者和教育者也都是因為愛好才參與其中。我們的政府和企業(yè)應該加大在茶文化英語教學上的投入,市場需求非常有利于茶文化英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茶文化英語教學可以促進茶文化的向外推廣,而茶文化的推廣也能促進茶葉及茶葉周邊產品的出口,產品的出口又拉動了國內企業(yè)和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們的政府、企業(yè)和從業(yè)者都應該為這種良性循環(huán)的形成貢獻自己的力量。
3.1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一個人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受到周邊環(huán)境影響和教育者培養(yǎng)所形成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可以培養(yǎng)的能力,在當今社會不同文化交融的情況下,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了每個人都必備的能力之一。如何提高學生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每個教育者都要思考的問題。我們的教育者可以教育學生學習不同文化的風俗習慣和文化背景,特別是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如果我們要與某個特定文化背景的人群進行交往,就要對這種文化有著針對性的深刻了解,否則很難進行好的跨文化交流。事實上跨文化交往能力的培養(yǎng)不但可以在課堂上進行,還可以欣賞外國電影,聽外國音樂,閱讀外國小說,觀看外國娛樂節(jié)目,這些都是跨文化交往能力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
3.2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茶文化英語教育的作用
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茶文化英語教育中起到了“打基礎”的作用。課堂是茶文化英語教育的主要場所,而教師在這教育中起到了主導作用。因此教師的培養(yǎng)方法、文化知識背景等因素對于學生茶文化英語教育起到了很大作用。合格的教師會非常注意文化背景的教育,學生如果對英語國家背景沒有足夠的了解,就很難理解一些復雜的英文,更無法將茶文化翻譯成英語轉述給外國人。在茶文化英語學習中,要同時進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地思考,理解外國人為什么這么表達,這么表達的目的是什么,將中文翻譯成英文又該使用哪些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一個優(yōu)秀的學生,熟練掌握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后,那么他很容易獲得其他文化人群的歡迎。當他和外國人交往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在向外宣傳茶文化的過程中,熟練地使用英語,運用各種外國人的典故和俚語,很容易獲得外國人的好感,這對于茶文化的向外傳播是非常有好處的。這也將是我們茶文化英語教育的一大成功。
4.1提高教育者的教學能力
教育者在教學中起到了核心作用。在茶文化英語教學中也是如此,在教學中,教育者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使他們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際之中。而且要提高學生們對外國文化的興趣,使他們?yōu)榱伺d趣而學習,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鼓勵學生多參加跨文化交流活動,多學習課外的跨文化知識,多參加茶文化活動,并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做到這些,就對教育者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4.2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意識
中國的學生往往比較害羞,在學校學了很多年英語,可是當他們真的面對外國人時卻不敢說出口。對此筆者深有體會,當走在國外的街道上,很多外國小孩都會非常熱情對我打招呼,大聲喊著“你好”,讓人感到非常驚喜。而很多中國孩子則不同,面對外國人時雖然想說話,內斂的性格卻使他們不好意思開口,錯過了很多很好的交流機會。我們的教育者要改變這種現狀,使學生們不再害羞,敢于大膽地說出口。性格的改變也是跨文化交際能力提高的重要部分,只有敢于說出來,才有了交流的基礎。語言交流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我們要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們這種意識。
4.3提高學生對茶文化的熱愛
茶文化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對外宣傳茶文化。我們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們對茶文化的熱愛,只有真心的熱愛茶文化,才會把更多的經歷投入到茶文化學習和宣傳上去。茶文化是中國獨有的民族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和民族特色,它代表了中國人的真善美的品德。真心的投入到茶文化學習中去,把茶文化更好地傳播給世界人民,是每一個中國的責任。在對外交往中,茶文化中的以和為貴、待人真誠友善的精神非常有利于跨文化交際,一個和善真誠的人,無論在哪種文化中都是被人們所喜愛的。我們的教育者不但要加強學生能力培養(yǎng),同樣要重視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茶文化是中國特色的璀璨文明,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外國人對中國的茶文化還缺少足夠的了解,為了更好地宣傳茶文化,加強茶文化英語學習是非常重要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跨國交往中非常重要,非常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國籍人們之間的交往。在茶文化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教育者不能忽視這種作用,并應該主動在茶文化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論文最新文章 跨文化交際 論文篇三
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遷移和語用失誤
語用語言失誤緣于兩種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是對交際意圖的錯誤理解;社交語用失誤則起因于對話語社交條件的錯誤認識,在跨文化交際活動中,社交語用失誤表現在對社交條件的限制過大、不能滿足以及濫用、誤用上。針對兩種語用失誤造成的負面影響,托馬斯說道“:語法錯誤可能使人不愉快或影響交際,但至少在規(guī)則上,它是一清二楚的,聽話人會立即感覺到它的存在,而且一旦意識到說話人的語法能力較弱,對其是容忍的。然而,語用失誤則不然,如果一個非本族語說話人語言流利,對方通常不會把其明顯的不禮貌或不友好的行為歸因為語言缺陷,而會認為是粗魯和惡意的自然流露。語法錯誤可能顯示出說話人還未掌握一定的語言能力,而語用失誤則可能反映出說話人的人格有毛病?!保╰homas1983,參見何自然1997:206)由此可見,在跨文化交際中,語言失誤往往被認為是說話人在語言知識和語言能力方面有所欠缺,比較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諒解;而語用失誤由于觸及了目標語國家的個人隱私或文化禁忌,不但不能為人接受,其造成的負面影響亦難以消除。譬如,日語專業(yè)三年級學生a在日本某公司實習,在她專注于自己工作的時候,上司突然來到身邊讓她去處理其它事務,由于手邊的工作尚未結束,于是a對上司說了句“ちょっと待ってください(請稍等)”。沒想到,上司聽到這句話后非常生氣,而a認為“我正在處理的工作很快結束,而且已經說了請稍等了,上司為什么還要發(fā)火?”絲毫不清楚上司發(fā)怒的原因。確實,從語法層面看,a使用的日語沒有任何語法錯誤,而這句話翻譯成漢語也是“請稍等”的意思,但在語用規(guī)則上,這種表達形式在重視縱向關系的日本是不能用于尊長或上司的。中日兩國一衣帶水,一葦可航,同為漢字文化圈國家。長期以來,中日同文同種的認識似乎成為一種常識。然而,實踐證明,這種似是而非的錯誤常識,正是阻礙中日雙方相互理解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個事例也充分說明對目標語國家文化知識、語用規(guī)則的了解在跨文化交際中是何等重要,正確的語言形式并不能確保交際一定成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加強。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如前所述,外語學習的最終目的不僅僅在于掌握正確的語言形式,在全球化空前發(fā)展的今天,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怎樣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內實現這一目的,不少學者進行了頗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billmye(r1990)曾以贊美表達為例,就課堂內教師有關贊美語用規(guī)則的指導效果進行了調查,結果發(fā)現,接受了語用規(guī)則指導的學生對贊美表達形式的使用基本接近于母語說話者,從而有效證明教師在課堂內進行語用規(guī)則的指導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大有裨益。kaspe(r1996)也在自己的論文中援引了五個事例,說明教師在進行語用規(guī)則指導時,明示的教學方法更能有效促進學生的習得。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一直以聽說讀寫譯五項技能的培養(yǎng)為中心,忽略了對文化知識和語用規(guī)則的指導,從而導致學生語用能力低下,語用失誤頻頻。要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充分認識到培養(yǎng)語用能力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將文化知識、語用知識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使學生認識到跨文化交際中存在的文化差異與負語用遷移現象,在發(fā)展語言技能的同時,提高語用能力、減少語用失誤。其次,要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首先必須得到加強。bardovi—harlig(1992)曾向英語教師提示了一種旨在提高教師語用能力的方法。該方法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時,教師研讀一些有關語用學的文獻;第二階段時,認真觀察自己的語言使用并收集相關數據;第三階段時,教師們相互交流、發(fā)現問題并就此展開討論,之后重新收集數據;第四階段,教師以各自著重研究的言語行為為對象,對教材進行分析、評價;最后則根據收集到的數據和教材分析結果,對教材加以改進或開發(fā)更理想的教材。該研究對教師語用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個頗具可行性的訓練方法。不難設想,倘若教師不具備相當的語用能力,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只能淪為一種空談。第三,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對負語用遷移的恐懼心理,培養(yǎng)學生使用外語的習慣。對不同文化的理解是一個漸進的、動態(tài)的過程(scarcella&oxford1997:264),只有經過初步適應、產生沖突和重新認識幾個階段才能真正實現對不同文化的理解。由于我們的學生都是在外語環(huán)境中學習外語,沒有太多接觸和使用目標語的機會,這個適應、沖突和再認識的過程會相對較長,學生目標語水平的提高也就相對緩慢。教師要設法消除學生對負遷移的恐懼心理,努力營造寬松、活躍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多用多練,逐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結語
以上對語用遷移、語用失誤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進行了考察,并對怎樣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建議。雖然語用遷移是導致語用失誤的重要因素,但是,只要教師能夠提高對語用遷移的認識,意識到加強自身語用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調整課程設計,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此外,鼓勵學生多用外語,克服對語用負遷移的恐懼心理,在實踐中積累成功交際的經驗亦不容小覷。
跨文化交際論文最新文章 跨文化交際 論文篇四
隨著國際化交往的不斷深入,世界的融合,來自不同國家或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的交流不斷增多,人們之間的這種交流被稱作跨文化交際。由于人們所處地域的不同,受到交通、經濟等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思想和文化,這樣一來就形成了各自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進而發(fā)展成了社會規(guī)約和習俗。在跨文化交際中,這些不同會對人們的交際帶來困擾,下面僅就語言等幾方面進行探討。
語言是人們在日常交流中最常用而且最直接的交際工具。由于中西方文化價值觀和社會習俗的不同,我們在談論一個問題時,常常因為一句話不得體,使聽眾發(fā)笑、不快或者氣憤。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對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的思考。地域的不同語言習慣就有很大差異。在中國鄰里之間碰面,見到的第一句話大多是:你去哪了?你吃了么?其實這并不是真的問你去了哪里,吃了沒有,這只是我們問候的一種方式而已,甚至可以說這只是一句客套話。而西方人見面更多的是說:hi,goodmorning/after—noon/night,hello……而絕不說我們打招呼的語言。在他們思想中,你要是問他們去哪了,就是干涉他們的隱私,會引起他們的不快;要是你問的是“你吃了嗎”,他們則會誤會,認為你想請他們吃飯。西方人當夸獎對方說“:你真美!”回答總是“:謝謝”,而我們卻認為那是不謙虛的表現,總是回答“:哪里,哪里,您過獎了”。這些語言的不同都與我們所處的文化背景,教育觀念密切聯(lián)系,了解這些對跨文化交際會有一定的幫助。
思想意識是行為的指揮棒,對人們的行為活動起著指定性的作用?;舴蛩固氐绿岢隽俗R別不同文化價值觀的四個方面,在此僅就權力差距大小而舉例,說明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中國文化權力差異大,在稱呼語中反映就比較明顯。中國人們習慣使用稱呼語中不僅包括姓氏,而且加上頭銜,或者喜歡使用表明對方身份的稱呼語,這樣的稱呼語表明說話人與對方的權勢關系和輩分關系,上下級之間這樣,同級別也這樣。如張?zhí)庨L、王總經理、高教授、趙伯伯等。而在美國電影中我們經??吹胶吐牭降氖莾合敝焙艄?、婆的大名,兒女和父母也是直接姓名相稱,對于我們也難于理解。
經濟的發(fā)展對跨文化交際起到促進的作用。經濟發(fā)展代表著一個社會的進步,是當今社會的重頭戲。經濟發(fā)展了,人們才會對文化要求日益高漲,從而文化水平逐漸提升。我們要走出去取其精華,開闊視野,豐富生活。經濟的發(fā)展也說明社會的和平,為進一步跨文化交際提供了有利的環(huán)境。社會穩(wěn)定、經濟繁榮,人們才能有機會到不同的地區(qū)和國家感受不同的文化,提升生活質量。所以國家的安定,經濟的發(fā)展是跨文化交際的有利保障。宗教是人類思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宗教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色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我們聽到的童話故事就能代表不同的宗教文化影響下的國家特點。西方大多信奉基督?;绞怯猩窠蹋J為上帝是世間萬事萬物的主宰者,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教徒絕對敬畏上帝、服從上帝。而在中國人們信仰的儒道佛是無神教。這樣東西方就形成了差異,在許多諺語中就有所體現。英語里人們認為上上帝高于一切,上帝無所不在;在漢語里人們這樣認為,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中國人認為沒有唯一至高無上的神,而且人可以充當眾多的神。長期以來,中國封建社會的帝王,為了鞏固其統(tǒng)治,利用儒家的天命思想和三綱五常的禮儀,自稱天子形成一整套尊卑有別、上下有序的等級,每個人扮演自己的社會角色,不能越位。這樣就有了官大一級壓死人、胳膊扭不過大腿、小鬼斗不過閻王這樣的諺語。
在教徒中,上帝是唯一的、至高無上的神。除了上帝之外,人不能再有其他的偶像和神靈,所以他們說:“humanbloodisallofacolor。”人類血的顏色都是一樣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不能用我國的宗教文化來衡量和體驗西方國家基督文化,否則極易引起交際障礙。文化禮俗習慣會直接影響到交際質量。譬如在交際場合如何介紹他人,一些國家就存在著差異。在英語國家中介紹的順序一般是:將男子介紹給女子;在同性別中將年輕者介紹給年長者;將未婚女子介紹給已婚女子;將同性別中地位低者介紹給地位高者。而中國的介紹順序基本相反,不分男女,按以下順序介紹:將長輩介紹給晚輩;將職位高者介紹給職位低者。再如送禮禮儀。中西方都很講究送禮,它是促進人際關系發(fā)展的一種方式。送禮,中國人講究情誼,西方人講品味和藝術。中國人送禮時,收禮人要謙虛一番不當面拆看,然后將東西放起來;西方人送禮時,收禮人會直接表達感謝之意,然后當面拆開,表示自己很喜歡禮物,表示對送禮者的尊重。
不同的民族和國家依據各自的飲食特點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飲食文化。中西方飲食也勢必存在著較大的差異,西方人更多關注的是食物的營養(yǎng)及自身的生存問題。大都認為“吃”是為自身注入能量,來保持身體的結實,抵御病菌的侵襲,即使口味千篇一律。帶血的牛排與大白魚,白水煮土豆,雖有“味”而不入“味”,如同嚼蠟,卻保持了材料的原有味道。雖然現在的中國人也講究營養(yǎng)保健,也懂得爆炒烹炸會損失部分營養(yǎng),有時還是寧愿選擇后者。中國人追求的是美味和享受。中國有句俗語:“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味道是烹調的最高準則。在稱贊美食時,總愛說“:色香味俱全”,家庭宴請時,主人常自謙道:“菜燒的不好,不一定和您的口味,就湊合著吃吧”而絕不說,“菜的營養(yǎng)不高,熱量不夠”等語言。西方人烹調方法的單一,使得烹調過程和使用器具都更加準確化,按照規(guī)范行事??纯床俗V就能知道,西方菜譜中都以“克”計量,而且西方人總是拿著菜譜去買菜,做菜,因此西餐就顯得缺少特色。中國人推崇的是隨意和創(chuàng)造。用料量描述“一匙”、“半碗”、“少許”比比皆是,沒有準確標準,以口味而定。
綜上所述,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上幾點的簡析希望能為不同地域、不同國籍的人們更好的進行交流和縮短思想距離,帶來幾分便利,對跨文化交際起到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