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教案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教案呢?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篇一
1.學習目標
(1)說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者: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
(2)概述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的特點:
①dna分子是由兩條反向平行的鏈組成的規(guī)則的雙螺旋結構;
②dna分子中的脫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側;
③兩條鏈上的堿基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構成堿基對。
(3)應用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腺嘌呤和胸腺嘧啶配對,鳥嘌呤和胞嘧啶配對。
2.學習建議
學習dna分子結構時,要明確構成dna的化學元素、基本單位、化學結構和空間立體結構。要區(qū)別構成dna的基本單位——四種脫氧核苷酸。一分子脫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脫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含氮堿基構成。結合教科書中dna的化學組成平面圖和雙螺旋結構的空間立體圖,明確dna的結構。理解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要理解dna結構多樣性和特異性的原因,構成dna主鏈的磷酸和脫氧核糖的排列順序是固定不變的,盡管構成dna的堿基只有四種,堿基配對方式只有兩種,然而,不同dna的堿基數量不同,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構成了dna的多樣性。由于每個dna具有特定的堿基排列順序,決定了dna結構的特異性。
自我測評
一、選擇題
1.馬和豚鼠體細胞具有相同數目的染色體,但性狀差異很大,原因是()。
a.生活環(huán)境不同分子中堿基對排列順序不同
分子中堿基配對方式不同
2.分析一段雙鏈dna的組成表明,下列的相關比值中,哪一個是可變的()。
a.a/tb.g/cc.(a+t)/(g+c)d.(a+g)/(t+c)
3.在下圖的各小圖中,正確代表脫氧核苷酸的結構是()。
分子中,兩條鏈上排列順序不變的是()。
a.堿基對排列b.四種脫氧核苷酸
c.脫氧核糖和磷酸d.堿基和磷酸
5.在含有四種堿基的dna區(qū)段中,有腺嘌呤a個,占該區(qū)段全部堿基的比例為b,則()。
6.對細胞中某些物質的組成進行分析,可以作為鑒別真核生物的不同個體是否為同一物種的輔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質是()。
a.蛋白質c.rnad.核苷酸
7.下列各項中,決定dna遺傳特異性的是()。
a.脫氧核苷酸鏈上磷酸和脫氧核糖的排列特點b.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c.嘌呤總數與嘧啶總數的比值d.堿基對排列順序
8.若dna分子一條鏈中(a+g)/(t+c)=a,則其互補鏈中該比值為()。
.1c.1/ad.1-1/a
9.下列有關dna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同一生物個體各種體細胞核中的dna,具有相同的堿基組成
只存在于細胞核中
c.細胞缺水和營養(yǎng)不足將影響dna堿基組成
d.單鏈dna分子的堿基含量的a+g=c+t或a+c=g+t
10.下列的堿基比例關系一定是雙鏈dna的是()。
11.在雙鏈dna分子中,每條脫氧核苷酸鏈中連接兩個相鄰的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鍵為()。
a.肽鍵b.氫鍵c.磷酸二脂鍵d.高能磷酸鍵
12.某一dna分子中,胞嘧啶與鳥嘌呤二者共占堿基總量的46%,其中一條鏈上腺嘌呤占此鏈堿基量的28%,則另一條鏈上腺嘌呤占此鏈堿基量的百分比為()。
a.46%b.26%c.54%d.24%
二、非選擇題
13.右圖是dna分子結構模式圖,請寫出①至⑧的名稱,并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
(1)填寫名稱: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
(2)連接g與c,a與t之間的化學鍵名稱是。
(3)決定dna分子結構特異性的是。
(4)dna分子的這種結構稱為。
(5)有人形象的將dna的平面結構比喻為一架“梯子”,那么組成這個“梯子”“扶手”的物質是和,它形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相當于兩個“扶手”間“階梯”的物質是,它的形成靠相連,并嚴格遵循原則。
14.在制作dna一條鏈時,將每個脫氧核苷酸的和相間排列依次連接起來。在制作另一條單鏈時,一是兩條長鏈的脫氧核苷酸必須相同;二是兩條長鏈并排時必須保證間互相配對;三是兩條長鏈的方向是。若制作含100個堿基的一段dna分子模型,現已有20個堿基a部件,還需準備t部件個,c部件個,g部件個。
15.分析下圖,回答下面的問題。
(1)圖中a是,f是,b是。
(2)一般來說,一個g中含有個e,在細胞有絲分裂的中期,g和e的比例是。
(3)e的組成單位是圖中的,共有種。dna結構多樣性的原因是圖中的決定的。
(4)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的,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結構。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b2.c3.c4.c5.d6.d7.d8.c9.a10.d11.c12.b
二、非選擇題
13.(1)①胸腺嘧啶②脫氧核糖③磷酸④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⑤堿基對⑥腺嘌呤⑦鳥嘌呤⑧胞嘧啶
(2)氫鍵(3)堿基對的排列順序(或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
(4)雙螺旋結構(5)磷酸脫氧核糖堿基對氫鍵堿基互補配對
14.磷酸脫氧核糖數量堿基相反的203030
15.(1)含氮堿基蛋白質脫氧核糖(2)一1∶2
(3)d4d(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4)雙螺旋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篇二
細胞質
(一)基質:簡要介紹物理化學性質、特點、性能。
(二)細胞器:講解細胞器的概念。
1、線粒體:——高倍顯微鏡下看到的粒狀或線頭狀小體。
(引導學生了解生物研究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實驗研究能力。)
從了解分布特點入手,推測該細胞器的功能。因為其他方法會傷害細胞不能了解其在生活中的準確作用。而且提取出來的細胞器必須在了解功能的前提下,人為設置相應的環(huán)境才能進行活動。
提供資料供學生分析推測:
每個細胞中的線粒體數目一般為1~50萬個。大鼠肝細胞平均800個(500~1400);小鼠肝細胞有2554個;人的肝細胞2000個;精子尾部20~30個(密度極高);人腎小管上皮細胞800個;多核變形蟲內50萬個;玉米根冠細胞100~3000個。一般植物細胞比動物細胞少。生理活動高的細胞如脊髓的運動神經細胞和分泌組織的分泌細胞數目多。
①分布:所有活細胞中。耗能多的細胞中數量多。
②作用:為生命活動供能。(大約占95%)
學生閱讀:26頁課文并進行分析討論,了解線粒體的作用。(為第二章的學習做準備)。
(1)生物體內的能源物質是什么?
(2)葡萄糖怎樣釋放能量?一般需要哪些條件?
(3)主要場所的含義?
如此重要的動力工廠一旦受到傷害結果不堪設想,因此需要重點防護。
③結構:(雙層膜的保護,以示重要)
問題討論:線粒體的結構特點對其生理功能的意義?(嵴:面積大、基粒:集中高效率)
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介紹線粒體的自主性遺傳和線粒體的起源。對于一般學生只介紹線粒體內含有遺傳物質,可以相對獨立的控制其本身的遺傳和變異。點到即可,不要展開。
線粒體的自主性:(相對獨立遺傳的基礎)
具有環(huán)狀dna、rna等與dna復制、蛋白質合成有關的裝置。在一定程度上有自主性。
與線粒體同等重要的另一類細胞器是質體。
2、質體
在光學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其中的葉綠體是我們較為熟悉的細胞器。
在番茄果肉細胞、紅辣椒果皮等果實、花卉組織中可見到成紅色的質體——有色體。有色體使植物組織呈現黃——橙紅系列的美麗色彩。
在葉肉細胞、綠色幼莖的皮層細胞中、未成熟的果皮內、衣藻和水綿等植物細胞內均可見葉綠體。
①分布:植物體特有。
②類型:白色體、有色體和葉綠體
(1)白色體與有色體的關系;原質體與白色體和有色體。
(2)有色體的顏色、分布、表現效果。注意區(qū)分類胡蘿卜素與花青素的色彩和位置等特點。
(3)葉綠體的分布、形狀、行為;葉綠體與葉綠素這兩個概念的關系及詞組的正確使用。
③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數量:一般葉肉細胞內10~100個最多可達260個。
形態(tài)和行為:大約10倍于線粒體。光鏡下清晰可見。在高等植物細胞內多數為扁橢圓體(長軸一般為3~10μm,厚1~5μm)。可以根據光線強弱移動或轉換方向……。有應激反應是生命的體現。
葉綠體在弱光下以面積轉向光源;強光下則以側面或頂面朝向光源,或葉綠體向細胞側面轉移,或者堆在一起互相擋光。因為直射的強光會形成光抑制,使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受損傷——生命的化設計。
與線粒體進行比較。注意結構與功能的適應。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問題討論:
(1)與線粒體結構方面相似的是?不同的是?
(2)基粒的特點(與線粒體的不同)?意義?
葉綠體的膜面積:1克菠菜的葉綠體外膜面積大約為400cm2,內膜面積大約60m2而一個植物體的光合作用膜面積是非常大的!
(3)葉綠體顏色的特點?說明了什么?
簡單介紹光合色素的種類和影響因素:
葉綠素含量高;溫度等因素對色素的影響;不同色素對光的吸收不同;不同環(huán)境中葉綠體中的色素有別。
結構:
葉綠體的自主性:葉綠體有自己的adp和atp庫,不與細胞質中的進行交換。 含有dna、rna、核糖體。但是受細胞核控制。
葉綠體內有淀粉粒、脂類滴等,對于維持滲透壓有意義。
總結:線粒體與葉綠體的異同……。(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體會結構與功能的統(tǒng)一。
細胞器
分布
作用
結構(被膜、基粒、酶、色素)
線粒體
活細胞都有
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
雙層膜
基粒在內膜上非膜質
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
無色素。
有核酸
葉綠體
能光合作用的細胞
光合作用的場所。
基粒為膜質結構。
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
有光合色素。
重點強調要點,引起注意。
3、內質網
①分布:外連細胞膜內接細胞核核膜。
學生觀察描述:內質網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和意義?根據情況進行講解。
②結構:單層膜質囊、泡、管連接而成。
③作用以及意義:加大代謝面積;空間分隔;加工運輸的通道。
外運的蛋白質多是由粗面型內質網加工運輸,并靠出芽方式形成運輸泡。運達高爾基體后分泌出細胞。突出體現膜的流動性,及細胞內膜系統(tǒng)是有機整體的特點。
內質網上的顆粒是另一種細胞器核糖體。
4、核糖體
名稱的來歷:核糖核蛋白體
成分:蛋白質、rna、酶。
核糖體是所有細胞都具有的細胞器,說明什么?數量上與其他細胞器有什么區(qū)別?細胞內還有什么前面沒有提到,而對于細胞不但必不可少而且需求量很大的物質呢?
作用: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實際上是合成肽鏈的場所。它們是如何工作的?(捕捉核內輸出的信息,并以此為依據控制氨基酸的組裝制造蛋白質。具體內容見遺傳變異部分。)在細胞中它們多成團聚體存在,意義?(充分利用信息,提高蛋白質的合成效率。)
問題:不同細胞二者比例不同,肝和胰腺等腺體細胞中附著型核糖體可高達80%。這是否能說明些什么問題?
肽是如何變成蛋白質?又是怎樣加工并分別分配到到細胞內外的呢? 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蛋白質是如何分泌出細胞?
科學家通過放射自顯影技術或標記氨基酸進行觀察……。(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教育。)
5、高爾基體:(突出連續(xù)變化的特征。體會生命的運動性)
結構:膜質囊、泡。
高爾基體具有極性,靠近細胞中心的是形成面,另一面是成熟面。這兩個面的形態(tài)、化學組成、功能都不相同。在形成面有許多小囊泡,它們是由附近的粗面型內質網出芽形成的運輸泡。他們不斷地與高爾基體的扁平囊融合,使之擴大。成熟面的大囊泡也叫分泌泡或濃縮泡。
高爾基體的作用是把內質網的分泌泡接收進行加工、分類與包裝然后分門別類地運到細胞的特定部位或分泌到細胞外。是細胞內物質運輸的交通樞紐。將各種物質分離、濃縮、轉運。
一個細胞內的高爾基體數量與細胞的發(fā)育和狀態(tài)有很大關系數目可以從0到上萬個。如腺體細胞、藻類假根處的細胞(分泌粘多糖)高爾基體特別多;細胞分裂快結束時在赤道板處會聚集好多高爾基體。(微管牽引高爾基小泡到達一定位置與內質網等共同構成細胞壁)
根據放射自顯影技術、細胞堿性染料標記原料(跟蹤糖的形成)和分析高爾基體的分布特點總結高爾基體的功能是什么?
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的細胞核附近,還有一種細胞器叫做
6、中心體:
分布: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中。
觀察其表現,在細胞分裂時特別重要。(見39頁圖)中心體的含義是什么?(位置、行為)可以用磁鐵吸引大頭針運動來進行演示
作用:參與細胞分裂。
成分:蛋白質 微管結構
結構:由兩個互相垂直的中心粒組成。
7、液泡:一般植物細胞都有。單細胞動物體內的伸縮泡也可看作是液泡。
(1)你估計液泡是如何產生的?(來源、形成、描述發(fā)育過程。)初中根尖細胞的發(fā)育部分曾經學過。
(2)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是否一樣?分布特點?
(3)結構特點?
結構:膜質泡
(4)液泡中可能會有哪些成分?
(5)液泡的作用?(提醒注意:細胞液與細胞質基質不同)
作用:儲存水、鹽、花青素、有機養(yǎng)料等;保持植物體形態(tài);影響細胞吸水。
8、溶酶體:簡單講解。
學生總結歸納整理筆記:
(1)比較結構特點方面的異同,將細胞器歸類?
(2)分布特點:
細胞壁(動物和人的細胞沒有)
質體、大液泡(植物細胞特有)
中心體(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有)
(3)各結構的功能:
葉綠體——光合作用的場所
線粒體——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
核糖體——蛋白質合成的場所
高爾基體——參與細胞分泌
內質網——代謝工作面、膜庫、加工和運輸的通道
液泡——水和養(yǎng)料的倉庫;維持形態(tài)
中心體——參與細胞有絲分裂
溶酶體——水解酶的倉庫,可使死亡的細胞解體。
教學設計示例——細胞核(續(xù)示例二)
三、細胞核──細胞中最為重要的結構
1、位置、形態(tài):
“一般真核細胞都具有細胞核,有時還不止一個。”哪些細胞沒有細胞核?(紅細胞、血小板、篩管細胞)哪些細胞不止一個細胞核?(骨骼肌細胞、草履蟲)
細胞核的形狀一般是什么樣?(鏈球狀多頁、腎狀、網狀、分支狀)位置?(一般在中心,有時在邊側)
搜集證據: 證明細胞核是細胞生命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結構
(1)變形蟲顯微去核實驗: 不食、不動、不分裂繁育然后死亡。
如果1、2天后再移入細胞核,復活。
(2)事實:紅細胞沒有細胞核所以120天死亡; 血小板7天死亡。
(3)對單細胞傘藻的實驗進行分析
(4)克隆技術——多莉羊的產生(簡單敘述過程和結果,分析原因)
問題: 以上事實說明了什么?細胞核里有什么重要物質?遺傳物質的成分和作用是什么?
(核決定生物的性狀;核內具有全套遺傳物質)
鑒于遺傳物質的重要性,遺傳物質應該如何生產才能確保萬無一失?復制與合成的異同?細胞在何時進行遺傳物質的復制?原因?
2、功能: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和功能?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要控制細胞質內核糖體上的蛋白質的合成,如何克服空間上有距離的現實?如何實現呢?細胞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
3、結構:
(1)、核膜:兩層;與內質網連接;有許多核孔。
既然要保護遺傳物質,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孔?孔是做什么用的?是否破壞了膜的屏障作用?細胞核具有什么樣的結構?細胞核內的遺傳物質要控制細胞質內核糖體上的蛋白質的合成,如何實現呢?細胞是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的?
孔內有絲交織、有一層不定型物質隔膜──屏障。只有特許證的大分子物質才可以進出。
究竟是那些大分子物質呢?什么物質是細胞核內產生,卻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內呢?細胞核內主要做那些工作?需要細胞質內提供什么物質方面的援助呢?
核孔是某些大分子的運輸通道。
(2)、核液:
(3)、核仁:
致密、無膜、多球狀、染色很深、數目不定(處于分裂時期的細胞和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中數目多、個大其他細胞可能沒有。)
經試驗證實:與核糖體rna合成有關。(影響核糖體的組裝間接影響蛋白質的合成。)
rna的合成需要遺傳物質dna的控制。遺傳物質dna在細胞核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當科學家用堿性染料對細胞核進行染色時,發(fā)現在細胞核內存在著一些容易著色的物質,定名為染色質。經過化學分析得知他是由蛋白質和遺傳物質dna組成的。
(4)、染色質:
①、成分:dna和蛋白質
②、狀態(tài):松散的絲狀體。
④、意義:染色體:可以保持大分子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中保持分子的完整性。
染色質:確保遺傳物質的復制;保證dna控制蛋白質合成的進行。
總結:染色體與染色質的關系:同一物質成分,不同時期細胞中遺傳物質的不同存在形式。
(從中體會生物體化的結構所表現出來的完美。)
自然界的生物千奇百怪種類繁多。在微觀世界里,還存在著另一類結構簡單的原核生物。主要包括……它們具有什么樣的細胞結構呢?與真核生物存在什么區(qū)別呢?
原核生物
1、主要類型:藍藻類、細菌類等。舉例……。
問題討論: 觀察細菌結構圖,找出與真核細胞的不同……。
2、結構特點:體積極小;缺少“膜結構”所以沒有成型的細胞核等結構。
思考討論問題: 原核生物體積小、結構簡單生殖方式單一等諸多特點的根源是什么?
——遺傳物質簡單,所承載的遺傳信息量少……。(dna分子呈環(huán)狀獨自存在,很少與蛋白質一同構成染色體)
復習細胞結構與功能,進行知識梳理。
學生討論:
(1)哪些事實可以說明:細胞是一個有生命的結構?(細胞結構是有生命的結構與非生物有著本質上的不同——生命性)
(2)舉例說明:生物體總是處于不斷的運動和變化的過程之中。
生命的本質是物質的,也具有物質的基本屬性——運動性。
(3)哪些事實可以說明:細胞在結構和功能方面是一個協調統(tǒng)一的整體?體會細胞結構的嚴整性——有序、高效、整體協調。
(4)哪些事實可以說明:細胞結構與功能是相互適應的?
體會生物體自身以及與環(huán)境間的——協調性、適應性
細胞的生命性: 運動性、應激性、協調性等均為生命性的具體體現。
(1)由于細胞膜結構具有流動性,因此使生物體具有如下特性:
①解決了大分子物質不能透過膜的問題。
(胞飲、內吞、分泌、核孔等)
②是實現膜的選擇透過性的結構基礎。
③內膜系統(tǒng):使細胞在結構、功能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聯系。從而奠定了細胞整體協調的堅實基礎。
不同時期、不同部位、不同形態(tài)、相互轉換是一個整體。
空間分隔保證了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各自有條不紊地進行。
(2)由于細胞膜功能具有選擇性,因此使生物體具有如下特性:
①可以違反一般物理原則反濃度差運輸。
可以根據細胞代謝的需要有選擇地吸收需要的各種元素,與細胞外界各種物質的濃度不具有正相關聯系。不需要的元素盡管外界濃度很高也可拒絕接受;有些物質細胞內濃度可以比環(huán)境中相應物質的濃度高出幾十倍甚至幾百倍。
②在一定范圍內,是否被吸收與物質大小無關。
離子很小但不一定被吸收;有些氨基酸分子相對很大但是可以大量輕易地被吸收;尤其是脂類物質連載體都不需要,便可輕易通過。
③不能穿行過膜的大分子,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如胞飲、分泌、內吞等方式通過膜結構。
(3)應激反應。
①葉綠體對光的反應,可以判斷光源的位置、光照的強度等。
②核糖體捕獲mrna。dna和rna 之間、各種rna 之間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蛋白質的生產流程。
③中心體吸引微絲微管形成紡錘體。
④細胞的信號識別。
免疫識別功能;細胞的接觸抑制現象;分泌激素或酶;神經傳導;形成食物泡取食等一系列生理生化反應……。
(4)生化反應、物質能量變化的調節(jié)。
①線粒體氧化分解有機物的條件完全不同與自然界。
物質燃燒的三要素在生物體中式不具備的:細胞內的有機物是在常溫、常壓、水環(huán)境中“燃燒”的——全是因為有了酶。
②進入葉綠體后,可以被活化近而轉化為有機物;與此同時光能也被轉化并儲存入有機物葡萄糖中形成生物體賴以為生的能源物質。
③不同波長的光對植物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會影響到產物的形成。
(5)整體協調性。
如果由學生總結歸納整理教學效果會更好。生命性貫穿于每一個知識點,需要認真體會挖掘。
探究活動
觀察膜的選擇透過性
(1)血細胞失水、吸水的過程:
用生理鹽水制成臨時裝片觀察紅細胞形態(tài)。從蓋玻片一側加入略高濃度的鹽水、以及添加蒸餾水稀釋后,觀察血細胞失水和吸水脹破的過程。
(2)植物細胞的選擇吸收過程:
制成洋蔥葉肉植物細胞臨時裝片。從蓋玻片一側添加少量2%氯化鈣溶液,觀察細胞形態(tài)改變過程。
可以進一步進行實驗:測定試驗開始前與實驗結束后,溶液ph值的變化。
細胞的體積與面積大小對細胞的生物學意義
形式:試驗并對實驗進行分析討論。
細胞是新陳代謝的基本單位。由于細胞與環(huán)境的交換量很大,你認為細胞的體積應該是多大更合適呢?依據什么?設計一個讓人信服的模型加以說明。
對一般學生可以介紹實驗方法讓學生做實驗,并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定性或定量實驗均可以)
如:用不同體積的豆腐塊(或瓊脂塊)浸泡于彩色的液體里,分別記錄浸泡時間。切開從剖面觀察染色情況。分析原因。體會細胞體積為什么要盡可能的小。(保證足夠大的交換面積)計算相對體表面積對物質交換的影響,會更令人信服。
尋找可以證明細胞膜具有流動性的證據
形式:根據已有的初高中生物知識或生活經驗開展討論
可以通過每個人自己查找資料后分小組交流
1、草履蟲取食過程中食物泡的形成以及胞肛出廢渣的排除。(初中:動物學)
2、白細胞吞噬細菌的過程。(初中:人體生理衛(wèi)生)
3、物質通過細胞膜的過程。(高中:細胞結構部分)
4、受精時細胞的融合過程。(高中:生殖發(fā)育部分)
5、動物細胞分裂時細胞膜的縊斷過程。(高中:細胞分裂部分)
6、高爾基體的產生和分泌泡的分泌行為。(高中:細胞結構部分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 細胞呼吸的概念(c 理解)
(2) 細胞的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c 理解)
(3) 細胞呼吸的意義(c 理解)
2.態(tài)度觀念方面
(1) 通過細胞呼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確立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
(2) 通過學習細胞呼吸的意義,提高對生命科學的認識,樹立生命科學的價值觀。
3.能力方面
(1)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觀察、總結歸納的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比較、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重、難點分析
1.教學重難點:
(1)有氧呼吸、無氧呼吸過程中的物質變化,能量變化
(2)細胞呼吸的意義
2.分析:
細胞呼吸實質是將糖類等有機物氧化分解的過程。從物質變化角度看,無論有氧呼吸還是無氧呼吸都要初步分解,即由葡萄糖生成丙酮酸,之后因外界條件氧氣是否參與,內在條件哪種酶系參與,因而在不同的場所沿不同的途徑逐步分解。從能量變化角度看,因細胞呼吸的物質變化是有機物逐步分解的,所以有機物中的能量也隨之逐步釋放。并在逐步釋放中將部分能量轉移到atp中,另一部分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或維持動物的體溫。
細胞呼吸的意義: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直接來自atp的供能,因此,atp要不斷分解,那么,atp的合成在生物體中重要途徑是細胞呼吸了。三大有機物可以相互轉化,而轉化的樞紐即是細胞呼吸(例如樞紐物質:丙酮酸),可見細胞呼吸在生物體的新陳代謝中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設計說明
1.教學理念
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講解的傳授式的教學過程,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探究式的學習過程。教學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觀察、思考,歸納、討論、動口、動腦的學習過程。利用圖表比較,利用智慧園學以致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自主學習。教學過程著重引導學生全程參與,充分體現全員參與的教學理念。
2.幾點說明
(1)精心設計課件,實現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微觀知識宏觀化。借助課件的直觀觀察,幫助學生理解、分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刻意編排欄目,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討論欄、智慧園等欄目中實際問題,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性,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注重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 組織學生課外預習本課知識,查詢并收集本課的相關資料,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
利用圖表對比,總結歸納知識,達到培養(yǎng)學生比較思維的能力。討論分析智慧園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把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去,在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應用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生sts的意識。
教學方法:啟發(fā)、探究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
教學模式:觀察歸納→討論比較→實踐探究
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 一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1)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電腦動畫課件及相關圖表、欄目顯能測試題等
(2)印發(fā)有氧呼吸,無氧呼吸的圖表,知識銜接,相關資料。
學生:(1)預習教科書本節(jié)內容,書寫預習綱要。
(2)閱讀教師提供的知識銜接,相關資料。
(3)利用上網查詢,翻閱書籍,報刊等收集細胞呼吸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 課題導入
問題:我們在前面學習過atp,那么atp在生物體中是通過哪些途徑形成的呢? (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引出本課的課題。)
二. 學習新課
問題:在第二章我們學習過細胞器線粒體,那其功能是什么?(通過學生回答引出本課呼吸類型)
(一)細胞呼吸的類型
1. 有氧呼吸
學生觀看有氧呼吸三階段電腦動畫課件,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場所、物質變化、能量變化。
師生互動總結歸納有氧呼吸三階段,同時教師特別點撥以下內容①線粒體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②元素示蹤
③過程:
第一階段:1摩爾葡萄糖分解成2摩爾丙酮酸,少量[h],釋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爾atp。
第二階段:丙酮酸徹底水解生成6摩爾二氧化碳,大量[h],釋放少量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2摩爾atp。
第三階段:氧氣是氫的受體,生成水的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可利用能量生成34摩爾atp。
④能量去路
1摩爾葡萄糖有氧呼吸可釋放2870kj能量,其中1161kj可轉移并合成38摩爾atp,其他以熱能形式釋放。
問題:有絲分裂實驗若培養(yǎng)根尖不換水會有什么現象?人體劇烈運動后,有何感覺?通過學生回答問題引出另一呼吸類型:無氧呼吸
無氧呼吸
(1) 學生觀看無氧呼吸的二階段電腦動畫課件,教師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并思考:場所﹑物質變化﹑能量變化。
(3) 師生互動總結歸納無氧呼吸二階段,同時教師特別點撥以下內容:
① 生物體內因酶的種類不同,故無氧呼吸的產物不同。
常見植物細胞、蘋果細胞等,無氧呼吸產生酒精,酒精毒害細胞,所以會有爛根﹑蘋果腐爛現象。動物肌肉細胞、馬鈴薯等塊莖﹑塊根等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乳酸使肌肉具有酸痛感覺。
②第一階段與有氧呼吸完全相同
第二階段:丙酮酸是[h]的受體。當丙酮酸轉化為乳酸或酒精的過程中并不釋放能量。
③能量去路:1摩爾葡萄糖無氧呼吸(生成乳酸)釋放196.65kj的能量,其中61.08kj可轉移并生成2摩爾atp,其他從熱能形式散失。
④由于最初地球的原始大氣無氧氣,那時的微生物因缺乏氧化酶進行無氧呼吸。后因藍藻、綠色植物的出現,大氣中出現了氧,于是有了有氧呼吸酶的好氧微生物,。有氧呼吸以其較高的能量利用率成為地球生物的主要呼吸類型。有氧呼吸是由無氧呼吸進化而來。但是,在特殊條件下,有氧呼吸的生物仍保留了無氧呼吸的能力。
教師引導學生簡要歸納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及細胞呼吸概念。
(二).細胞呼吸的概念(略)
學生觀看大屏幕討論欄,引出課題: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比較。
__________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qū)別與聯系
__討論欄__ 2是不是有氧呼吸只適用于真核生物,而原核生物只進行無氧呼吸?
__________ 3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只發(fā)生在晚上嗎?
(三)無氧呼吸與有氧呼吸的比較
問題:細胞為什么要呼吸?通過學生回答引出課題:細胞呼吸的意義。
(四)細胞呼吸的意義
學生觀看大屏幕知識銜接的內容
__________ 1、生物界的能量轉化
_知識銜接_ 光合作用 :太陽能 atp 有機物
(光能) (活躍的化學能)(穩(wěn)定的化學能)
__________ 呼吸作用: 有機物 atp 各項生命活動
(細胞呼吸)(穩(wěn)定的化學能)(活躍的化學能)
2、有機物之間轉化
學生觀看大屏幕知識銜接欄目的內容后,討論歸納細胞呼吸的意義。第一為細胞呼吸提供能量;第二為其他重要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學生觀看大屏幕智慧園欄目,引入實踐探究課題。
三. 實踐探究
__________ 作物增產 種子貯藏
__智慧園__ 果蔬貯存 酵母釀酒
__________ 種子萌發(fā) 運動減肥
學生展開分組討論。
師生互動歸納。
四 顯能測試(習題)
五小結略
六板書設計略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篇四
生物入侵的概念
識別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的防治水葫蘆從社會中來
水葫蘆是我國幾十年前從國外引進的一種植物,曾一度用它來凈化污水,但引入我國云南省昆明的滇池后,由于水質污染導致水葫蘆瘋長,幾乎遮蓋了整個滇池,使很多水生生物幾乎絕跡。
從水葫蘆在我國的“角色”變化,你得到什么啟示?
在引入一個外來物種時,一定要慎重;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植物殺手”薇甘菊
林木遭受薇甘菊覆蓋逐漸枯萎
薇甘菊學名假澤蘭,是一種攀援植物,繁殖能力極強。發(fā)生危害的種屬原產于南美洲,60年代被引入印尼植物園用于橡膠園的地面覆蓋,借助于當地溫暖潮濕的泥土,很快在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等地蔓延開來,給種植香蕉、茶葉、可可、水稻等經濟作物的農民造成了重大損失。
薇甘菊所“到”之處,像被子一樣包裹樹木,覆蓋花草,受其侵害的植物或者被絞殺、重壓致死,或者因缺少陽光、水分,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枯萎。
一、生物入侵的概念
1、什么是生物入侵?
一種生物經自然或人類的途徑從原來的分布區(qū)域遷入一個新的區(qū)域,其后代在新的區(qū)域里迅速地 ,對遷入地區(qū)的 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造成嚴重危害的現象,稱為 。
繁殖、擴散
生物多樣性穩(wěn)定性生物入侵
2、生物入侵的危害:
入侵的物種由于脫離了在原產地和當地物種之間的 關系,在新的環(huán)境里容易快速繁殖、擴散和爆發(fā),影響到其他生物的生活和繁殖,因而導致入侵地區(qū) 的破壞和喪失。
相互制約
生物多樣性
二、識別生物性污染
資料分析
實例1、赤潮
實例2、倫敦煙霧事件
實例3、電磁輻射
生物性污染
化學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1.第一個事例中,造成這種污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造成第一個事例中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海水中n、p等養(yǎng)分的含量過高。討論:2.第二、第三個事例與第一個事例有何不同?
第二、第三個事例與第一個事例的不同之處在于:污染不是由于生物性因素,而是由物理、化學因素引起的。
3.請你試著說一說什么是生物性污染,并列舉生活中出現的生物性污染的事例。
生物性污染:由生物有機體對人類或環(huán)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例如,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造成的污染等就是典型的例子。污染化學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
動物污染
植物污染
微生物污染
環(huán)境污染的種類
生物性污染與其他污染的不同之處:
生物性污染的污染物是 ,能逐步 新的環(huán)境,不斷增殖并占據 ,從而危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人類生活。
活的生物適應優(yōu)勢
生物性污染的特點:
一是預測難
二是潛伏期長
三是破壞性大
三、生物性污染的防治
1、赤潮和水華水華類生物性污染:避免水體 ,盡量減少 的產生;對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及時進行處理。
2、生物入侵類生物性污染:主要采取
的措施。引進外來物種時一定要慎重。
3、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控制致病的 、
等排入水體和土壤,也是預防生物性污染的重要措施。
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篇五
1、生物技術藥物:
(1)概念:一般是指利用dna重組技術或其他生物技術生產的藥物。
(2)內容:包括基因工程藥物、酶工程藥物、發(fā)酵工程藥物、細胞工程藥物等。
2、基因工程藥物
(1)生產過程:獲得目的基因→構建基因工程菌→工程菌大規(guī)模培養(yǎng)→產物分離純化→除菌過濾→半成品檢測→成品加工→成品檢測。
(2)例子:大腸桿菌合成人胰島素、干擾素等。
3、細胞工程藥物
(1)制取過程:植物細胞株→固體培養(yǎng)→液體懸浮培養(yǎng)→收集細胞→提取純化產物→藥物制劑 。
(2)例子:人參、甘草、紅豆杉、黃連、隱形、紫草和長春花等植物藥物已經細胞培養(yǎng)成功;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和脊髓灰質炎疫苗等,以及干擾素、白細胞介素、腫瘤壞死因子等動物細胞培養(yǎng)藥物。
4、生物技術疫苗:指基因工程疫苗。將病原體的某個或幾個抗原基因轉入適當的宿主細胞進行表達,獲得的表達產物就可以作為疫苗使用。
5、dna疫苗的應用前景廣闊。
(1)dna疫苗:又稱核酸疫苗,是將致病微生物中,能夠編碼引起機體免疫反應的抗原基因與適當的載體結合,通過基因工程方法導入宿主細胞,并與宿主染色體整合,通過宿主細胞的轉錄、翻譯表達出抗原,誘導宿主產生免疫應答,從而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
(2)dna疫苗在某些腫瘤、艾滋病和肝炎等疾病的預防上可以發(fā)揮獨特的作用。
知識拓展:
1、基因工程藥物的生產中,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構建工程菌,即通過轉基因技術將目的基因轉入細菌中,形成基因重組工程菌。利用工程菌可以高效地生產出各種高質量、低成本的藥品。
2、在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中,培養(yǎng)的細胞通常取自動物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齡動物。
3、生物技術疫苗的載體不僅可以是微生物、動物細胞,還可以是動物體和植物體。目前美國已經在14個州試種了300多種“制藥”作物,如生產乙型肝炎疫苗的轉基因藥用西紅柿、香蕉等。這種轉基因植物為疫苗的接種和普及提供了方便。利用生物技術不僅可以生產抗原蛋白起到疫苗的作用,還可以利用生物技術敲除病原體中的某些致病基因,獲得減毒更徹底、安全性更高的減毒活疫苗,如腺病毒疫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