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和反思,從而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策略。教案的編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目標。感謝大家閱讀本文所提供的教案范文,希望對教師們的教學工作有所啟發(fā)。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一
教學內容:
課本7677頁內容。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探索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掌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
彩色紙條。
學具準備:
彩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仔細觀察,圖中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讓學生說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同桌之間,找一找,說一說。
說說一共指的是誰和誰一共。
求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shù)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
2.解決問題。
可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學生列式。
四、鞏固練習。
兩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蟲?
學生獨立找解題所需要信息,并試著解答。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二
6×8=。
5×4=。
3×4=。
5×3=。
2×6=。
4×6=。
4×(12-8)=。
6×5+24=。
二年級下冊數(shù)學試卷第一單元人教版二、下面是明明調查本班同學喜歡吃水果的情況。
葡萄男生:5人女生:7人。
西瓜男生:10人女生:6人。
蘋果男生:12女生:8人。
菠蘿男生:9人女生:5。
喜歡吃()的人數(shù)最多。
文檔為doc格式。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三
1、充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進行再設計。
教材中對于乘法結合律和交換律的探索是兩個分散的情景,在第一次的備課時我依據(jù)書上的過程設計教學,可試課時發(fā)現(xiàn)在探索結合律時,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計算小長方體的塊數(shù),但幾乎沒有用括號的。他們習慣于先算哪一面就把哪兩個數(shù)字寫在前面,教師在引導出書上的算式上也有些牽強,而且我發(fā)現(xiàn)學生列出的這些算式中本身就有乘法的交換律。那么何不先探索乘法交換律,把探索交換律的過程作為探索結合律的階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我大膽改變教材結構,先探索乘法交換律,并利用淘氣這個人物把書中分散的情景進行整合,突出整體性。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2、注意滲透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對于結合律的教學,不應僅僅滿足于學生理解、掌握乘法結合律,會運用乘法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重要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中受到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的啟蒙教育,本節(jié)課我抓住這一教學重點,有意識地設計了“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假設,舉例驗證————概括規(guī)律”三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使學生經(jīng)歷探究過程,并在此過程中注意滲透“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一般方法,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3、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提出:數(shù)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基礎上。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shù)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當然獨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學中也有體現(xiàn),例如在進行猜想驗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要求每個學生自己先寫一個式子,再四人小組進行交流,最后全班進行交流。為學生搭建充分參與數(shù)學活動的平臺,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shù)學知識。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四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鉛筆有多長》(分米、毫米的認識)。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厘米和米的基礎上,認識分米和毫米。教科書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借助長度單位之間的關系,引入對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并關注了對長度單位之間關系的學習。
【教學目標】。
1、經(jīng)歷實際測量的過程,認識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jīng)驗,初步發(fā)展空間觀念。
2、能根據(jù)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fā)展估測意識,并激發(fā)學生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
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測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長,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能力。
難點:通過實際測量體會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間的關系。同時,通過“估一估”、
“量一量”等活動,發(fā)展學生的估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
學具:米尺,卡片,吸管,鉛筆,剪刀,測量單。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溫故引新。
1、觀看數(shù)學故事《偷吃紅土的小象》。
2、回憶在測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師:你覺得在測量時要注意些什么呢?周老師帶來了現(xiàn)場留下的腳印,誰來測量?
生:測量并匯報,這個腳印的長度是10厘米。
3、揭示“分米”。
師:10厘米還可以用另一個長度來表示,它就是——1分米,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分米的認識。
師:你知道分米用字母怎么表示嗎?
二、認識分米。(11:00之前必須結束)。
1、在直尺上找出“分米”,揭示分米和厘米的關系。
師:現(xiàn)在請你拿出直尺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ppt活動一:
在直尺上找一找1分米,并用手指比劃出1分米的長度。
生匯報。
師:很好!1分米=10厘米。
2、自主學習,進一步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我們就利用這根吸管來繼續(xù)研究1分米。請看活動要求!
ppt活動二:
估估一估1分米的長度。
量用直尺量一量,進行調整后剪下1分米長的吸管。
找用1分米長的吸管比一比,量一量長約1分米或幾分米的物品。
生匯報。
師小結:在今后的估計中,這些1分米、2分米、7分米(分別拿出吸管、文具袋,指出課桌的高)的長度都可以作為我們估計的標準和依據(jù)。
3、發(fā)現(xiàn)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上學期我們還認識了米,那米和分米之間又有什么關系呢?請四人小組合作探究,試著在米尺上找一找,也可以借助吸管來研究。
ppt活動三:
小探究。
1米?分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真棒!我們通過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用手指來比劃1分米,還找到了生活中的1分米,相信同學們對分米已經(jīng)有了充分的認識和感受!
三、認識毫米。
1、通過“量一量”,揭示毫米。
師:請用直尺在測量單上“量一量”鉛筆有多長?
生匯報。
師:不是6厘米嗎?鉛筆的'長度比6厘米長,但是又不到7厘米,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來表示,它就是剛剛——毫米,用字母來表示。
2、通過自學,發(fā)現(xiàn)毫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才我們一起對分米進行了研究,接下來請同桌之間用研究分米的方法,展開對毫米的獨立學習吧!
ppt活動四:
找一找在直尺上找出1毫米。
比一比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
看一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是1毫米或幾毫米。
想一想1厘米=?毫米。
生匯報。
師小結:看來同學的收獲可真多,通過自學,我們知道了1厘米=10毫米。
3、通過摞卡片,感受毫米、厘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
師:剛剛我們說一張卡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現(xiàn)在請你將3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3毫米,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3毫米,現(xiàn)在把5張卡片放在一起,這時的厚度大約是——5毫米,再用手摸一摸!如果同桌兩個人把所有的卡片合在一起,這時候大約是——10毫米,也就是1厘米,用手指感受一下10毫米的長度吧。
師:10厘米也就是——1分米!那看來1分米就是10厘米,也是100毫米!看來1毫米實在是太短了!不細心都注意不到,所以,在測量時一定要認真仔細!
師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并且在老朋友米和厘米的幫助下,發(fā)現(xiàn)了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接下來就請你帶著這些滿滿的收獲,趕快幫黑貓警長找到偷吃紅土的小象吧!
四、實際應用,解決問題。
1、測量腳印。
師:你覺得案發(fā)現(xiàn)場的這個腳印是哪只小象留下的?
生獨自測量。
師:看來確實是小象嘟嘟偷吃了紅土,可是,你知道小象為什么要偷吃紅土嗎?
師:紅土中有小象所需要補充的礦物質銅和鹽,但是我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不勞而獲是不對的。
2、修改日記。
師:小馬虎最近也學習了長度單位,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的寫了一篇數(shù)學日記,一起讀一讀吧!
今天早晨,我從2米長的床上爬起來,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洗了洗臉,
用70米長的毛巾把臉擦干,吃過早飯去上學。來到學校,我坐在5分米高的凳子上,
拿出7厘米厚的語文書準備開始語文課。
3、選擇合適的單位填空。
師:這兩個算式請同學們今天回家后想一想,并把自己的想法說給爸爸媽媽聽!
1()-9()=1()1()-99()=1()。
4、全課小結。
師:誰來說說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師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了很多有關長度單位的知識,其實長度單位不只是我們現(xiàn)在認識的這四個,還有比米更長的單位,也有比毫米更短的單位,這些長度單位都等著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
五、板書。
分米、毫米的認識。
米
1米=10分米分米d。
1分米=10厘米厘米cm。
1厘米=10毫米毫米mm。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五
教學內容: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jīng)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春天到了,光明小學的老師決定帶同學們去春游,他們要分發(fā)一些食品。而且還給你們帶來了禮物)今天老師要分給你們。請小組長來領禮物(12塊糖)同學們動腦筋想辦法把糖果分給小組里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而且要求每個同學都滿意)。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匯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學生觀察匯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shù)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說說什么是平均分?
(3)你們用什么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匯報。
二、實際操作,學習平均分。
1、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匯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并說出自己的分法。)。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匯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學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含義,并會動手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平均分。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六
一、充分體現(xiàn)數(shù)學探究型課型的特點。
本節(jié)課我按照游戲操作引入——產(chǎn)生問題——猜想——驗證——推廣運用這一主線組織教學的。讓學生在行動中生問題,由問題生猜想,由猜想生價值。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經(jīng)歷擺一擺、畫一畫、算一算的自主探索過程,雖然花的時間比較多,一些課后的練習不能在這堂課中解決,但是我認為是很值得的,我們不光是獲得結論,更應該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過程,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思維得到發(fā)展。
二、關注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創(chuàng)設融洽的學習氛圍。
本節(jié)課我比較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問題為中心,吸引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形成師生互動,同時還注重用激勵式的語言評價學生,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求。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下冊第33—35頁中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教學了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其相關簡便運算后學習的。我主要是從下面幾個環(huán)節(jié)展開教學的。
1、復習環(huán)節(jié),我首先讓學生共同回憶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因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實際上加法交換律和乘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和乘法結合律,它們的基本原理一樣,只是所處的運算不同。我在教學中,就充分把握這一點,引導學生利用舊知遷移新知,自主探究出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還進行了諸如“2×5,25×4,125×8,20×5,……”這樣的口算題訓練,其目的之一是通過這組口算題的練習,明確這些題目的共同特點是都是乘法運算,而且積是整十或整百或整千數(shù),為后面運用乘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奠定了基礎,其目的之二是通過這一組乘法口算,揭示今天的學習內容。
2、探究新知環(huán)節(jié),我主要是通過引導學生對主題圖的觀察,讓學生探究解決“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澆多少桶水?”這兩個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相關信息,并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礎之上,再引導學生通過對兩種方法的比較,歸納總結出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隨后還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剛剛學到的乘法交換律和乘法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培養(yǎng)了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3、鞏固練習主要穿插在各個知識點的教學之后,及時反饋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注重引導學生經(jīng)歷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過程的同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
1、在推導規(guī)律的過程中,導課比較快主觀上是時間緊張,可課后想想,實際上是引導不到位,難以完整地總結出乘法結合律。結果,有個別學生對乘法結合律不太理解,運用時問題較多。
2、教學語言還要注意精煉,有時還是喜歡重復學生的回答。
3、要注意多媒體運用和板書的有機結合。
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多聽課,多學習。學習優(yōu)秀教師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藝術和課堂效率。
2、加強同科組教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3、認真鉆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點、易混點,上課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七
(1)結合數(shù)一數(shù)、擺一擺的具體活動,經(jīng)歷相同加數(shù)連加算式的抽象過程,感受這種運算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
(2)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抽象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3)會把相同加數(shù)的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知道寫法、讀法,并能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2、乘法的初步認識。
(1)能根據(jù)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及含義。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數(shù)連加算式”比較簡便,為進一步學習乘法奠定基礎。
(3)能從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
3、5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并經(jīng)歷5的乘法算式的計算過程和5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體驗運用乘法口訣的優(yōu)越性。
(3)能用5的乘法運算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
4、(2、3、4)的乘法口訣。
(1)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2、3、4的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進一步體會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2)能夠發(fā)現(xiàn)每一組乘法口訣的排列規(guī)律,培養(yǎng)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逐步的發(fā)展數(shù)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訣,會用已經(jīng)學過的口訣進行乘法計算,并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數(shù)學知識點二年級。
知識點:
靈活運用有余數(shù)除法及相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
認識分米、毫米、千米。
1、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寫成1dm。
2、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寫成1mm。
3、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寫成1km。
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之間的換算。
1、1厘米=10毫米或1cm=10mm。
2、1分米=10厘米或1dm=10cm。
3、1米=100厘米或1m=100cm。
4、1米=10分米或1m=10dm。
5、1千米=1000米或1km=1000m。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間的實際長度。
1、一張ic卡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2、1扎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3、公共汽車兩站地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
4、根據(jù)具體情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
數(shù)學學習方法技巧。
1、數(shù)學入門越早越容易。
現(xiàn)在數(shù)學在各種選拔以及小學六年級考試等方面越來越重要,很多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學習一些數(shù)學。對于今后希望在小學六年級中選擇較好學校的學生,我們的建議是較早的學習相對是較好的。首先較早學習數(shù)學,數(shù)學的知識體系比較完整,不會存在六年級時還要補習三年級數(shù)學知識的情況。其次較早入門有比較充足的時間激發(fā)孩子對數(shù)學的興趣,入門難度相對較低。
2、興趣最重要,起點是關鍵。
不少四五年級希望開始學習數(shù)學的學生,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其實在低年級時曾經(jīng)學過數(shù)學的,但因為當時學習聽課效果不好便放棄了,到了高年級,迫于小學六年級形勢又不得不學。對于這樣的學生,學習數(shù)學是有一定陰影的,甚至有些學生抱定了自己不適合學數(shù)學的念頭,有一定抵觸心理。
所以既然家長決定低年級開始學習數(shù)學,一定要首先注意興趣上的培養(yǎng),幫助他們找到數(shù)學中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比如數(shù)字游戲等等。
同時起點如果沒有選好,孩子學得吃力,自然不會有興趣,所以合適的課程選擇也是家長要注意的。
3、一個好老師,一個好習慣。
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興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找一位孩子喜歡的老師就是學習的重中之重。一位好的老師能夠讓孩子迅速喜歡上課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在課堂上,老師不僅是孩子的是師長,也是孩子的朋友,和孩子們一起探討問題,一起思考,使孩子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喜歡老師的同時喜歡數(shù)學。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八
一、教學內容:
54——55頁。
二、教學目標:
1、在已有生活經(jīng)驗的基礎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和除法的意義,了解有關0的除法。
2、能用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數(shù)學問題,初步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有關0的除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能力。
四、教學過程:
(一)、仔細觀察畫面,說說從圖中都看到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每只猴子平均可以分幾個月亮?”
(二)、學習0的除法。
問題:把幾個月亮平均分?分給幾個猴子呢?
方法: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想法表達清楚。
列出除法算式:0÷5=0(個)。
引導:分給6個猴子呢?0÷6=0(個)。
分給7個猴子呢?0÷7=0(個)。
得出結論: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小練習:0÷3=0÷8=0÷9=6×0=0×8=。
(三)、鞏固練習。
做自主練習1和2。
(四)、拓展練習。
剪窗花。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教學反思:
大部分同學內容能夠掌握有關0的除法,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不是很熟練,必須多做練習。
二年級數(shù)學教案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篇九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具體情境中了解乘法運算的意義,認識乘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熟記2——6的乘法口訣,比較熟練地口算6以內的兩個數(shù)相乘。
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乘法的運算意義。
(2)讓學生經(jīng)歷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在探索口訣的記憶方法的過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結合教學使學生受到愛學習、愛勞動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2)感覺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增強學數(shù)學的信心。
(3)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了解乘法的含義,能把相同加數(shù)連加改寫成乘法算式。
難點:理解乘法的含義。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碰碰車、水上游船、猴子爬樹……。
出示課件中的游樂場。
游樂場中有許多數(shù)學問題,你們看到了嗎?
生1:看到了過小火車、碰碰車……。
生2:玩過小火車的有20人。
生3:碰碰車上也有8人。
……。
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數(shù)的。
生3:我是算的。
板書:2+2+2+2=8。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怎么用乘法計算。
2.探究新知。
學習第47頁例1(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飛機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3+3+3+3+3=15。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很容易看出來,但班內還有個別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所以,任何問題都要從易到難。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2)。
出示課件中的例題圖片。
a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小火車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來的?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用數(shù)就可以;用加法計算的4+4+4+4+4=20。
c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呢?誰能看出來?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匯報:每個加數(shù)都是相同的。
學習第47頁例1(3)。
根據(jù)上面所講,請同學們自學這個例題。
匯報:2+2+2+2+2+2+2=14。
小結:這種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還可以用乘法表示。
乘法算式:2×7=14或7×2=14。
師:我們以前學過加號、減號,這個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提出要求:誰能把上面的幾個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誰來挑戰(zhàn)?
師:你們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讀嗎?
指名回答,師生更正。
2×7=14讀作:2乘7等于14。7×2=14讀作:7乘2等于14。
3.教學“2×7=14”的意義。
小組討論乘法的意義。
匯報結果。
師總結:“2”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7”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14”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討論: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個、12個……又該怎么寫呢?
學習第48頁例2。
師:同學們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數(shù)字叫什么名字嗎?
5+5+5=15。
5×3=15。
3×5=15。
3和5都叫“乘數(shù)”,“×”叫乘號,“15”叫積。
4.課堂練習。
把48頁做一做獨立完成,然會匯報交流,師生共同更正。
5.拓展提升。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或_____。
b.把練習九的1、2、3獨立完成。
課后小結。
提問: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呢?
師生總結:
a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用乘法計算簡便。
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號。
c第一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的加數(shù),第二個乘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個數(shù),等號后面的數(shù)表示相同加數(shù)的和。如:2×7=14,7個2相加可以寫成2×7=14,也可以寫成7×2=14,這里都表示7個2相加。
板書。
乘法的初步認識。
加數(shù)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較簡便。
5個33+3+3+3+3=155×3=153×5=15。
7個22+2+2+2+2+2+2=147×2=142×4=14。
2×7=14讀作:2乘7等于14。
7×2=14讀作:7乘2等于14。
5+5+5=15。
5×3=15。
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