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文檔 >>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范文(17篇)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04-07 23:20:02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范文(17篇)
    小編:FS文字使者

論證是通過提出一系列的理由、證據和觀點,來證明或支持某一立場或觀點。寫總結時,可以借助一些寫作工具和軟件,如思維導圖、文字處理軟件等,提高寫作的效率和質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行業(yè)前沿信息,希望能給大家?guī)韺ξ磥淼恼雇退伎肌?/p>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范文(17篇)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一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幼兒教育也越來越多地受到國家的重視,近幾年,國家在幼兒教育上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制約著其發(fā)展。比如說教學手段的單一,師資力量的薄弱,城鄉(xiāng)師資教育發(fā)展不平衡等問題。而對幼兒教育的關注點也要進行轉變,要在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的基礎上,適當地進行知識的學習,保證幼兒成長過程中的快樂和幸福。在解決相關問題之后,幼兒教育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1.教師的素質偏低。幼兒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不僅要有專業(yè)的文化素養(yǎng),還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起到對幼兒的引導教育作用。但是實際上大多數幼師都是一畢業(yè)就工作,不僅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也缺乏專業(yè)的素養(yǎng)。近幾年,社會新聞經常報道幼師虐待兒童的惡劣事件,不僅產生了嚴重的社會影響,而且對幼兒的身心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這些現象的出現都是因為教師自身的素質低,道德品質差,而崗前又沒有接受良好的培訓,所以,才會做出令人氣憤的行為。

2.教學方式不恰當。幼兒的心智并不成熟,對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都比較弱,因此,不能像對待小學生一樣對待他們,也不能對他們有太多的要求。而實際上,很多幼兒園開設的課程遠遠超出了幼兒所能承受的范圍,甚至達到了小學的標準,這是不合理的,甚至會起到反效果。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對他們的教育要區(qū)別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幼兒教育的關鍵是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大量的知識攝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分清主次,給幼兒造成一定的學習壓力。

3.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近幾年,農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動,給城市帶來一定就業(yè)壓力的同時,自然也帶來了教育的壓力。我國的幼兒教育資源本來就比較短缺,在這樣的條件下,壓力就越來越大。資源分配也明顯不合理,國家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城市幼兒教育上,忽視農村的幼兒教育,這就使原本薄弱的農村幼兒教育雪上加霜。

4.師資水平有待提高。幼兒教育是啟蒙教育,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幼兒教育教師承擔的責任是巨大的,對他們的要求也是嚴格的。實際上,現有的幼兒教師普遍都是??茖W校畢業(yè),專業(yè)知識比較薄弱,沒有教育幼兒的經驗。在教學中,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教師去耐心教導,而實際上大多數幼師的能力有限,沒有充足的教學經驗,教學手段也很單一,不能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充分挖掘幼兒的潛質,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發(fā)展。

1.教師要滿足幼兒的學習愿望。幼兒的年紀都比較小,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他們的思想就像一張白紙,對于他們提出的任何問題,教師都不應該感到奇怪或者覺得問題過于簡單沒有意義,要耐心地進行解答,滿足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因此,教師不能忽視他們提出的任何一個問題,因為也許其中蘊含著他們的某種潛質,一旦被發(fā)掘,將會給幼兒的發(fā)展帶來巨大的影響。教師也不要隨便批評他們所犯下的錯,那樣不僅會傷害他們的自尊心,也會打消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學習。每一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興趣愛好和學習能力各不相同。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幼兒接受的程度快,有的幼兒接受的程度慢,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有充分的耐心,要細心地發(fā)現每一個幼兒的不同。有的幼兒在繪畫上表現出驚人的天賦,有的就偏愛唱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尊重差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個幼兒的潛能,并且將他們的表現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和家長一起對幼兒進行教育,這對幼兒的健康發(fā)展是很有幫助的。

3.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過組織活動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首先,教師不要限制幼兒說話,要讓他們大膽地說、快樂地說,但是不要沒有紀律性。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活動,讓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語言表達。比如說,講故事大賽,教師可以安排一些簡單、有意義的小故事,讓幼兒在學習的同時,鍛煉語言表達的能力。

4.教育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對幼兒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義。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而幼兒階段是習慣養(yǎng)成的最好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在幼兒階段的教育中,需要注意培養(yǎng)幼兒的各項技能,挖掘他們的內在的潛能。還有一點就是要幫助他們樹立規(guī)矩和紀律意識,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將來他們就會少走很多彎路。

1.幼兒教育直接關系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幼兒教育是入學之前的基礎教育,直接關系到今后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幼兒階段所學到的東西,會對幼兒產生深遠的影響,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會有一定的引導作用。我國的國民素質之所以偏低,與基礎幼兒教育有很大的關系,很多人認為很多事都是孩子長大以后的行為,與之前的幼兒教育無關。其實,正是因為在幼兒時期沒有打下良好的基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之后才會成為問題學生、問題少年,長大成人之后甚至危害社會。國民素質的提升不是一個人決定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只有每個人都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不做損害他人利益的事,國民整體素質才會提升。因此,幼兒教育作為啟蒙教育,既是基礎又是關鍵,對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有重要的意義。

2.幼兒教育能夠促進婦女就業(yè),提高家庭生活質量和保障家庭和睦。幼兒的身心健康是保證一個家庭幸福和諧的前提。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家長更加關注的是孩子的成長,孩子的身心健康成為教育的關鍵。很多婦女為了孩子放棄了事業(yè),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因此,提升幼兒教育能夠將婦女從家庭生活中解救出來,解決后顧之憂,安心工作,使越來越多的母親在產假之后繼續(xù)工作,并有機會參與教育,學到更多的技能,改變婦女的家庭地位,能夠經濟獨立,提升整個家庭的生活質量。同時良好的幼兒教育還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家長的教育觀念、能力與親子關系。很多家長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對如何教育孩子經驗不足,沒有正確的教育手段,反而會對幼兒教育起到反效果,影響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因此,良好的幼兒教育在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同時,能夠改善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促進家庭和諧。很多家庭在幼兒成長后期會出現很多的矛盾,都是因為之前沒有做好幼兒教育工作。

3.幼兒教育能夠促進社會公平。很多幼兒由于出身和社會環(huán)境的原因,一出生就會有心理不平衡的感覺。但是幼兒時期的他們,大腦發(fā)育尚未成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良好的幼兒教育可以打消他們對社會、對家庭的不滿,以積極、健康、樂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未來的生活,長大之后減少社會犯罪,提升自我價值,幫助這些兒童在認知、語言、社會性等方面獲得更好的發(fā)展,促進社會公平。

4.幼兒教育有利于維護國家和社會穩(wěn)定??茖W研究表明,幼兒時期不良的環(huán)境和習慣會影響幼兒的大腦結構與發(fā)育水平,使幼兒表現出反常的社會行為,這種行為甚至會影響其整個青春期的發(fā)展,嚴重的會誘發(fā)犯罪。而良好的幼兒教育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健全的人格,改善幼兒早期的不良行為習慣,提高幼兒的社會性和自控能力,降低之后犯罪的可能性,減少社會危害,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5.幼兒教育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幼兒教育是教育的初級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幼兒教育的成敗關系到其今后的發(fā)展,關系到入學后學習的質量。很多良好的學習習慣都是在幼兒階段養(yǎng)成的,因此,幼兒階段的良好教育能夠幫助幼兒今后的學習,為其今后的就業(yè)增加一份機會。前期的幼兒教育是投資最小的教育,但是未來的回報卻是巨大的,在幼兒階段培養(yǎng)的人才今后可能為國家創(chuàng)造巨大的經濟財富,帶動經濟的增長,增加財政與稅收收入。因此,良好的幼兒教育能夠產生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四、結語。

幼兒教育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教育手段,對幼兒今后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對國家未來的發(fā)展戰(zhàn)略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教師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采用適當的教育手段對幼兒進行教育,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提升他們的整體素質。從小的方向說,幼兒教育可以促進家庭和諧,從大的方向說,良好的幼兒教育可以促進國家今后的發(fā)展。因此,國家要加大對幼兒教育的資金支持和資源分配,幼兒教師要承擔起相應的教育責任,共同促進幼兒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二

研究教學論的專家認為: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溶入湯中,才容易下咽、吸收;知識要融入情境中,才能顯示活力和美感。因為抽象靜態(tài)的文本知識借助特定的情境被“激活”了。語文教學就是引導學生把握文章內容,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yōu)美深刻的語句;聯系生活體驗,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積極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喚醒學生內心愛的情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征、認知能力以及接受水平,需要找到一個從生活經驗到概念學習轉換的過渡“階梯”,而“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正好與之相契合。這種為教育教學而創(chuàng)設的情境適合小學生的語文情境學習,被賦予了感情、符合學科特點,它不僅降低了兒童學習的困難,同時也讓小學生得到別樣的情感體驗。

一、帶入情境啟迪想象,發(fā)揮學生能動性。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學習從低年級到高年級,從閱讀到寫作,都突出了“想象”。兒童的想象需要情感伴隨,兒童記憶屏幕中的形象要組合成新的形象,需要“力”的推動。兒章常常會因為好奇而想象;因為想改變眼前的現實而想象;因為可以獲得心理的愉悅而想象。想象可以展示孩子的聰慧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的體驗,想象力是兒童擁有的巨大財富。

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育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選錄的多是生動有趣的童話、小說、寓言等文章。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運用多種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環(huán)境、一種氛圍,讓學生能深刻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描摹的情境中。課堂上借助音樂渲染情境、巧用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悟情境、通過語言描繪情境。這些情境設置能讓學生在想象的情境中自由翱翔,彌補了單純課程容易陷入知識系統(tǒng)狀態(tài)的缺陷,將知識的系統(tǒng)性、活動的操作性、審美的.愉悅性和環(huán)境的廣闊性融為一體,憑借特定的氛圍,激起學生熱烈的情緒,在優(yōu)化的情境中,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李吉林設計的各種“情境”,“無論是進行語言訓練,提供作文素材;進行審美教育,促進整體發(fā)展;還是考慮到多種題材體裁的教學:識字的情境教學、閱讀的情境教學、散文的情境教學、詩歌的情境教學、童話的情境教學、寓言的情境教學、作文的情境教學,對學生來說,都是種新鮮的刺激。這些精心設置的“情境”具有顯性的目的指向,及時“提供人的自我意識、場景記憶、他心想象共生演化的學習環(huán)境”,因而引領著兒童邁向更優(yōu)化的方向,促進兒章全面深入的發(fā)展。

二、培養(yǎng)興趣指導觀察,注重學生實踐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能力逐漸增強,語文課堂上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就顯得尤其重要。如果只靠直觀性的教學情境,極容易使教學簡單化、表面化,不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yǎng)與訓練,也不能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滿足學生對真、善、美更高層次的追求。固情境教學提出了“強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過優(yōu)化情境,引導兒章從感受美的樂趣中感知教材”。小學語文教師非常注重課堂設計,所設計的每一個問題、所展示的每一幅畫、所吟唱的每一首歌、所分配的每一個角色能做到精益求精,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學生的興趣。

李吉林老師是把學生引入“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情境,利用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聯系生活展現情境、運用實物演示情境、借助圖畫再現情境、扮演角色體會情境、錘煉語言描繪情境,極大地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愿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他們的熱情,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在情境教育的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是那樣的欣喜、興奮,在唯美的活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情境中,他們感受、體驗、表達,語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地發(fā)展。李吉林情境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課堂的實踐訓練使學生學習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訓練,潛在的智能也得到開發(fā),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知識的滲透出現一派生機,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極大程度的提高。

三、陶冶情操滲透審美,培養(yǎng)學生感悟性。

少年兒童在小學階段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情緒色彩明顯,非常注意那些直接的令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創(chuàng)設情景寓情于教,促進學生素質的主動協調發(fā)展,情境教育是一個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學生讀一些作品時,由于時空原因,由于學生年齡認知、修養(yǎng)、閱歷等原因,理解起來有些“隔”。他們也許會嘆服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卻不會被感動。而語文教學如果不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就注定是失敗的。因此,語文課堂上,教師不能緊扣文學術語,應挖掘學生已有生活經驗、鼓勵他們去尋找周圍相似的人或事,充分調動學生情感,達到與文章的共鳴。

從思維規(guī)律來看,人的思維具有多向性,教材中往往只提供了一種思維模式,我們不妨利用反向思維,為學生提供另一種拓寬思維的方式,讓學生去感知、想象、發(fā)揮。文學作品講究含蓄就如同繪畫講究留白,講究“言外之意”“意外之象”。從這個角度出發(fā),運用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的語文課堂可以更大程度地調動學生想象力,在揣摩作者寫作目的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感知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尋根究底,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加深學生思維深度。

從小學低年級到高年級,學生的審美感悟會有很大提升。學生從了解課本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到積極思考、開拓智力、發(fā)展能力。語文學習的目標不再簡單定位于識字、閱讀與分析課文,而應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學這個藝術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陶冶情操滲透審美,能最大效果地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性。

情境教育的出現讓語文教師看到了希望,他們可以借助音樂、美術、語言、表演等手段刺激學生,讓他們全身心融入課堂。李吉林老師是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她開創(chuàng)性地提出了“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本文對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論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進行了分析,包括:第一,帶入情境啟迪想象,發(fā)揮學生能動性;第二,培養(yǎng)興趣指導觀察,注重學生實踐性,第三,陶冶情操滲透審美,培養(yǎng)學生感悟性。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探究出一條情境教育之路,摸索出一條相對適合的理論操作模式,使之更好地輔助初中語文教學。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三

摘要:

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在幼兒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更影響幼兒的一生。圖畫是幼兒最樂于也容易接受的教育媒介。針對幼兒借助心智繪圖理論,以圖畫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能夠發(fā)揮教育作用,實現教育目的。

關鍵詞:

良好的生活習慣會影響幼兒的一生,因此,矯正幼兒的行為,使幼兒對行為準則產生認識,從而為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打下基礎,是幼兒教師的重要責任。從3歲開始,幼兒即表現出對圖畫強烈的興趣,一方面,幼兒對畫冊、圖片等有著強烈的關注;另一方面,他們也樂于用筆在任何地方留下痕跡。這種行為是一種人類本能的自然流露,利用幼兒的這種本能,以小人書、兒童繪本等材料給予幼兒提示,使幼兒能夠以繪圖的形式記錄生活行為,并以心智繪圖作為培養(yǎng)幼兒生活習慣的媒介,不僅能夠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更能夠事半功倍,發(fā)揮更大的教育效用。

一、以小人書、兒童繪本為媒介實現幼兒教育與生活的融合。

1.培養(yǎng)幼兒對“良好生活習慣”的認識。

嚴格來說,3~4周歲幼兒還沒有分辨好壞生活習慣的能力。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小人書或兒童繪本作為引導,首先使幼兒對繪本中的某一事件或人物形成深刻印象,其次加以深度引導,使幼兒對中心事件或人物的生活習慣產生“楷模效應”,從而對幼兒的生活習慣產生影響。例如,以《小熊寶寶》繪本作為教育的媒介,在實踐中,筆者將《小熊寶寶》繪本中的系列內容轉化為生活實際,帶領幼兒按照“小熊寶寶”的生活方式,以一周為時間單位,讓幼兒在每周都遵守一項《睡覺》《誰哭了》《收起來》《排好隊》《刷牙》等系列內容的生活習慣。在這樣的引導下,幼兒心中將施教的主體由教師轉化為“小熊寶寶”,這不僅貼近幼兒的認知水平,更能夠使幼兒產生“楷模效應”,使幼兒對“什么是好的生活習慣”產生深刻認識,從而為畫心智繪圖打下基礎。

2.引導幼兒用繪畫表現好的生活習慣。

涂鴉是幼兒的樂趣之一,在幼兒已經了解了什么是“良好生活習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喜歡涂鴉的心理,引導幼兒用繪畫來表現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教師可引導幼兒參照《小熊寶寶》繪本,將自己認為好的生活習慣畫出來,最后由教師一一點評。在點評的過程中,教師可將真正好的生活習慣加以大肆渲染,使幼兒產生心理共鳴;繼而不對幼兒將生活習慣認識的對錯作評價,而是評價他們是否真正用繪畫表現出了心里所想,給予幼兒鼓勵,并對表達不清晰的幼兒作個別輔導。如此更激發(fā)了幼兒用“涂鴉”表現良好生活習慣的興趣。

3.讓幼兒掌握“心智繪圖”的畫法。

當幼兒已經具備了用繪畫來表現良好生活習慣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幼兒用繪畫來規(guī)范自己的生活行為。在實踐中,教師可指出某一時間段,讓幼兒用繪畫來表現自己在該時間段內應當具有哪些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以早上作為規(guī)定的時間段,那么,對于幼兒來說,早上該有哪些好的生活習慣呢?此時幼兒會根據自己對良好生活習慣的認識,以及良好生活習慣的繪畫方法,將《小熊寶寶》繪本中表現的“誰哭了”“我會穿短褲了”“刷牙”等畫出來,如此則使幼兒掌握了心智繪圖的畫法。

二、以心智繪圖為媒介實現幼兒教育與生活的融合。

心智繪圖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伙伴,幼兒教師要讓繪畫心智繪圖成為幼兒學習、生活和成長中的一種習慣,只有這樣才能讓心智繪圖影響幼兒的生活習慣。在教學實踐中,幼兒教師可采用兩種方式,使心智繪圖影響幼兒的生活習慣。

1.采用“總結式心智繪圖”

總結式心智繪圖是在事件發(fā)生后,引導幼兒用心智繪圖總結某一時間段內自己生活習慣的表現方法。如以一周為單位,周末讓幼兒畫心智繪圖,總結自己在上周遵守了哪些好的生活習慣,又存在哪些壞的生活習慣。這種引導方式有助于幼兒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在以后的成長中避免不良生活習慣的發(fā)生。

2.采用“規(guī)劃式心智繪圖”

規(guī)劃式心智繪圖是在事件發(fā)生前,教師引導幼兒用心智繪圖的方式規(guī)劃自己在某一時間段內的生活方式。例如,當幼兒以“總結式心智繪圖”了解了自己在上周的生活習慣中存在哪些弊端,那么,在下周應當如何避免這些不良行為,如何按照《小熊寶寶》繪本中的行為方式去改變自己,以及改變的措施有哪些?教師都需要讓幼兒用繪圖的方式表現出來。這種引導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規(guī)劃意識,使幼兒在不斷反思中改變自己,從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幼兒教師來說,無論是小人書、兒童繪本,還是心智繪圖,都是教育聯系生活的重要媒介。它們能夠對幼兒的思想產生影響,使對錯意識模糊的幼兒形成是非觀念,繼而產生規(guī)則意識,從而影響幼兒的未來成長,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正視小人書、兒童繪本以及心智繪圖的價值,是幼兒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思想,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2]朱江容.摘要策略與心智繪圖對小學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效應干預[d].蘇州大學,.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四

摘要:幼兒教育旨在保護幼兒創(chuàng)新力,使其各項潛能得到誘發(fā)性引導。根據現代教育中的“以人為本”理念內涵觀察,應該從這個角度形成一種以“幼兒自主”意識的培養(yǎng),使其能夠通過主觀能力性的培養(yǎng)逐漸養(yǎng)成自主性的行為、習慣,喜愛學習、快樂學習,在興趣基礎上養(yǎng)成主動參與、積極表現的開放型性格雛形,同時需要使幼兒教育完成對幼兒的因勢利導,在差異中培養(yǎng)與訓導,克服傳統(tǒng)模式中的“同一化”教育,提高差異化教學水平等。

關鍵詞:幼兒教育;自主性;意識;習慣。

現代教育理論中提出了“主客體統(tǒng)一”理念,其內容主要是發(fā)揮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教師引導”的作用與功能性。根據這種理念的啟示我國在現代教育戰(zhàn)略設置中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方向,指向針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以幼兒教育為例,要求在保護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前提下,使學生的智力、情感、行動等各項能力得到因勢利導與拓展。以下對主題展開具體論述。

轉載自 KaOyANmiji.COm

1設置誘發(fā)環(huán)境營建培養(yǎng)氛圍。

根據洛克的“白板理論”可知,幼兒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如同一張白板,需要將所有的知識圖案描繪上去;但這個過程的實踐教師只能起到一個客觀的導引作用,用俗話來講即是“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因而從這個白板理論的角度切入實踐針對幼兒教育中培養(yǎng)自主性意識與習慣的教學目標,需要幼兒園在建設過程中首先營建起一個能夠誘發(fā)學生興趣、引起幼兒好奇心的環(huán)境;比如,在圖案的設計、色彩選擇方面應該選取較多的卡通人物,盡可能以“故事墻”、卡通造型雕塑等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趣、感興趣的大環(huán)境。

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方面,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喜愛的動畫人物、經典性的動畫故事,為學生裝扮教室,盡可能與學生一起完成布置,提高教室環(huán)境與學生興趣的關聯。同時,應該增加植物方面的布置,使幼兒的學習環(huán)境中有綠色、有多樣化的植物種類,并通過花卉、綠植形態(tài)等使幼兒接觸自然環(huán)境中的“生態(tài)”。

2增加實踐增進行為自主。

自主性教學并不是使學生獲得全權的任性,它的本質在于令學生能夠具有一定的獨立能力,如培養(yǎng)上廁所的主動意識、單獨進行學習活動的傾向、主動與同學進行交流的`意愿等。幼兒教育中并不是進行知識教育,而是反過來使學生各種天性得到保護、疏導、合理引導。所以,通過“規(guī)訓”方法(傳統(tǒng)的嚴厲教育)如“手背后、人端坐”之類硬性指標式的訓練很難達到素質教育要求的各項目標之實現。

因此,需要在幼兒教育中盡可能按照其好動的特征、愛說話的特征、好奇心強的特征,為其匹配設置多樣化的活動教學。如,游戲教學就可以合理疏導幼兒天生的活躍性,使其生命力得到對應性的引導,在玩游戲中獲得跑、走、對話、歌唱、合作、參與等各項基礎性的社交能力與多種可融入群體的綜合素質。再如,可以利用手工制作、繪畫,以及在課堂中實踐互動教學法使幼兒能夠將手、腦、足各種身體行為主體得到較多的活動、應用;使心智的培養(yǎng)與行為的活動逐漸趨向于統(tǒng)一,這樣可以更好的使學生在意識層面與行動層面形成一種自主性的良好習慣。

3以激勵促進自主性意識與習慣培養(yǎng)。

在我國幼兒教育中引入了激勵評價法,并且在實踐中也逐漸形成了較有特色的激勵機制。比如,在幼兒教育中就通過一些話語激勵、榮譽激勵、物品激勵為其提供表現力方面的進一步刺激。但從實踐觀察效果并沒有達到“深入幼兒之心”的目的。家長與幼兒之間容易形成“表揚”這種傳統(tǒng)、單一化的固定看法。

因而在激勵促進過程中,需要教師更多地植入情感教學,關心兒童在自主性參與中的感受、喜歡程度、接受度等;同時,教師應該制定與激勵相匹配的評估考核表,對幼兒在學習活動中的自主性表現因素進行評估,如參與的積極性、活躍程度、掌握技能的時間性等,建立起針對學生自主能力、主觀行動意愿方面的評估體系;然后,按照差異化教學法,從幼兒的個性、學習過程的快慢程度等實施具體的教學活動,達到因勢利導、因學生個體差異實施對應引導的目標。確保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在其自身的天性之內獲得合理引導。

另一方面,需要克服傳統(tǒng)理念中的性格內向與外向之間的劃分,應該正確引入開放型性格,避免評價中的結果評價、成績評價;而要通過學生參與的各種教學活動實施全面評估,使其長項得到突顯,對于不足之處加以彌補。歸納起來就是穆勒在其自我述說中所講的“將彎的調直、將多余的枝節(jié)剪除、將好的幼芽進行培養(yǎng)”。

4結束語。

幼兒教育是幼兒邁向漫長教育的入口,因而重要性非常突出。為了做好幼兒教育,為其未來打下較好的基礎,需要從現代教育中的科學理論與方法出發(fā),認真分析中國幼兒的生長環(huán)境、興趣傾向、教育經驗積累程度,然后從可取度的角度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增加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率,從多個層面為學生提供可實踐的機會;同時,結合現代教育中培養(yǎng)自主性過程中應用效果較好的激勵方法推動對學生自主性意識與習慣的培養(yǎng)水平;促進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各項潛在的可塑造性得到誘發(fā)與科學引導。

參考文獻: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五

寶泉嶺電業(yè)局中心試驗所現有員工10人,大中專學歷9人,擔負著寶泉嶺電業(yè)局6115平方公里供電區(qū)域內的計量檢定、繼電保護和高壓試驗任務。自開展“創(chuàng)先爭優(yōu)”活動以來,始終把“創(chuàng)建先進班組、爭當工人先鋒號”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在工作崗位上實現了班組價值最大化。

技能培訓提素質。

這個試驗所始終堅持培訓是提升人員素質的主要手段。本著“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建立培訓網絡,在完成工作任務之余“見縫插針”有效落實年度培訓計劃。提出“抓兩頭帶中間”的思路,充分發(fā)揮業(yè)務骨干特長,以“一幫一、一帶一”方式傳幫帶,“結對子”提高青工技能水平。拓展培訓領域,實施“橫向”培訓,消除了因專業(yè)不同而存在的技能“短板”,使每個人都能身兼數職,成為復合型人才。今年1月份,鶴崗局高壓、繼保、計量三個專業(yè)的專工被“請進來”進行“授業(yè)解惑”,效果明顯。幾年來,這個所職工不論在電業(yè)局組織的考試還是在上級調考中,都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同時創(chuàng)造了千次檢定試驗零誤差的記錄。在今年35kv肇興、江濱、普陽三個變電所的設備預試中,高壓試驗人員及時發(fā)現三臺主變潛藏的安全隱患,避免了事故的發(fā)生,被大家喻為“電力設備的保護神”。

精益管理促發(fā)展。

“所長,走字臺又能重新‘上崗’了,這回又省了3萬多塊錢”,檢定員欒晶高興的對所長秦桂欣說。近日,因調壓器損壞電能表走字臺“罷工”,心思縝密的.所長秦桂欣想著:重新購買既要花費一筆不小的資金,而且也耽誤為客戶檢表,不如嘗試著所里人員修理,還能給大家一次動手學習的機會。當即組織人員展開技術攻關,功夫不負有心人,出現了上述一幕。

為落實寶泉嶺電業(yè)局精益化管理要求,著力打好“細節(jié)牌”,發(fā)動全所員工積極為生產工作獻計獻策,群策群力,年初至今征集到合理化建議25條均被采用。結合實際開展了小建議、小制作、小改造、小革新、小竅門的“五小”活動,激發(fā)員工工作熱情和潛能,在生產中收效明顯。近幾年電能表校驗臺的繼電器常常損壞,所內人員就自己動手維修,僅此一項就節(jié)約資金5萬余元。油質是設備健康運行最重要指標之一,油質色譜分析試驗因受技術水平和設備所限一直假手于鶴崗局,為使缺陷能被早發(fā)現早處理,派專人“走出去”學習,購買試驗儀器,填補了這項專業(yè)的空白,同時為電業(yè)局節(jié)約了大筆試驗費用。

服務社會樹形象。

隨著寶泉嶺墾區(qū)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電力設備不斷增加,試驗任務逐年加大,試驗所不斷挖掘優(yōu)質服務工作潛力,提高服務水平,贏得百姓好口碑。

在每年春秋兩季農忙時節(jié),試驗所組織用電服務小分隊,發(fā)放宣傳單,設立“巡回電力診所”,為農民安全用電、經濟用電、可靠用電做好電力設備“預防、診斷”工作,被群眾稱作是“電力醫(yī)生”。多年來一直延續(xù)軍民共建活動,免費為武裝部庫電力設施做試驗。今年5月,為支持墾區(qū)城鎮(zhèn)建設使居民早日入住新居,2名計量檢定人員放棄休息時間夜以繼日為某居民小區(qū)檢表540塊。入夏以來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高溫天氣,高壓試驗專責共產黨員郭志江連續(xù)半個月頂著烈日為客戶試驗設備,發(fā)現多處電能表誤接線后幫客戶校正,為客戶和電業(yè)局挽回計量損失。在春季試驗緊張階段,專工張廣志顧不上妻子生病住院將試驗工作放在第一位,梁海峰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給別人照顧,在典型榜樣的帶動下,全所人員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試驗任務,為電網安全運行“保駕護航”,用行動詮釋了創(chuàng)先爭優(yōu)的活動宗旨。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六

摘要:兒童是國家的棟梁,學前教育對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和智力開發(fā)有著關鍵性作用,也直接關系到國家的未來。因此,開展學前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和素質教育的發(fā)展,我國學前教育工作的開展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學前教育理論也逐步完善。通過闡述開展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探討開展學前教育的重大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學前教育;身心發(fā)展;智力開發(fā);綜合素質;價值。

目前,國家對開展學前教育的投資建設也不斷增加,幼兒園的硬件設施也不斷得到優(yōu)化,學前教育的教師隊伍建設也在加強,學前教育的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幼兒身心健康、智力開發(fā)以及人格的培養(yǎng)、性格的塑造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學前教育的開展必須要給予高度的重視。探討開展學前教育的價值,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學前教育對兒童的認知能力,包括一生的認知能力都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學前這一階段是人的認知發(fā)展最關鍵、最迅速的一個時期。相關研究表明,嬰幼兒的學習和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其潛力也是無窮大的。嬰兒在5個月時就會學習多種活動,大約一歲時就可分辨事物的大小、顏色和數量等。另外,嬰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巨大的,他們的心理向多方面發(fā)展。在這個關鍵時期,如果培養(yǎng)他們的一些行為習慣,就會很容易形成。如果錯過這段心理和智力發(fā)育的時期,在以后,花費更大的精力或者更多的辦法,都很難彌補,不容易達到應有的理想效果。兒童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是兩到三歲期間;對事物形狀、大小的辨別和認知在四到六歲,五到六歲是掌握數和詞匯能力的最佳時期。同時,學前期這一階段也是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些非智力品質的最佳培養(yǎng)時期和形成時期。

學前期的兒童各項學習潛力都很大,但是如果不及時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挖掘其潛能,這些優(yōu)勢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要想將兒童的這些認知能力都開發(fā)出來,并使其得到不斷的提高,就需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空間、條件和合理的學前教育。不適宜的發(fā)展環(huán)境會造成兒童認知的狹隘性和落后性,通過良好的學前教育,依據感性經驗為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的、多彩的發(fā)展空間,這樣有利于他們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積極引導和鼓勵他們,使兒童的辨識能力、語言能力等認知不斷地得到全面的、合理的鍛煉,引導他們將這些能力應用到實踐中,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認知的層面,這樣也可以使兒童的實踐能力得到提高,為日后踏入社會,與人接觸、交流的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強大都埋下了伏筆。

實踐證明,在學前期,對兒童開展學前教育,對提高兒童的學習成績和理解能力,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都有很大的幫助,會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強大的學習動力和正確的學習動機,這對孩子的開端和終身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另外,一定要注重學前教育的質量。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開展符合兒童成長和發(fā)展規(guī)律、心理變化規(guī)律的、適宜的學前教育,對孩子各項認知能力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社會生存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大幫助,但是,如果采用單調的、缺乏感性經驗的、甚至落后的方式去開展學前教育,不僅不會有效開發(fā)兒童的各項潛力,反而會挫傷他們的積極性,降低對學習的興趣,還有可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使其不能發(fā)揮應有的潛能和內力,只會適得其反。因此,要采用創(chuàng)新理念和方法開展學前教育,努力提高學前教育的質量,才能充分發(fā)揮其功效。

從生理層面上講,幼兒時期的大腦發(fā)育,逐漸成熟。大腦兩半球開始呈現質的差異,研究表明,在學前期,幼兒的大腦發(fā)育并不是處于一種絕對自然的發(fā)展狀態(tài)中,而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環(huán)境與教育的影響會起到很大的作用,對大腦發(fā)育的促進或是抑制,都會產生相關影響。腦生理學研究表明:兒童腦重的增加并不僅僅是因為腦細胞的增殖,腦細胞的生長過程中,神經纖維長度的增加和分支的增多,都會導致腦重的增加。適宜的、良好的環(huán)境會促進幼兒早期腦細胞的迅速生長,可以促進大腦的充分發(fā)育。同樣,生活和學習的環(huán)境如果不適宜,對幼兒腦神經等的刺激和壓迫將會抑制腦細胞等的增殖,會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造成嚴重的損害,進而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影響幼兒一生的成長、學習和發(fā)展。在幼兒大腦發(fā)育可塑性較強的這一階段,抓住時機,對其進行適宜的、合理的教育,對幼兒是十分重要的。學前教育的影響作用對孩子大腦的發(fā)育起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可以更加完善大腦的發(fā)育,從根本上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提高,也更加有利于激發(fā)孩子的潛能和天賦。

學前期是兒童社會化的開端,也是最關鍵的時期。幼兒不斷成長、變化,社會化的過程也逐步發(fā)展。后天的成長環(huán)境、所接觸的人和接受的教育,都是幼兒本身經歷社會化的一個過程,這對他自身行為、性格和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社會化和人格品質的發(fā)展也是個人整體素質的核心部分,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體現。

在學前期,也可以說是六歲以前,幼兒的行為習慣、態(tài)度、性格等會逐步形成雛形,幼兒的生長環(huán)境、受到的教育影響、與周邊人的接觸和交往等,對這些品質的雛形都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開展適宜的學前教育工作,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yōu)良的人格品質,例如養(yǎng)成謙虛、懂禮貌、團結友愛,樂于助人,與人分享,有責任感和愛心等好的品質;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和發(fā)展空間,也有利于塑造孩子活潑開朗、樂觀、積極向上、慷慨大方等的性格特點,拋棄那些消極影響,積極引導孩子,這對他們一生的成長和進步有很大的影響。在這一時期,幼兒形成的良好的社會性和人格品質,對未來他適應社會、適應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對孩子品質的塑造問題上,一定要注意采取恰當的、合適的方法,運用感性經驗,以關懷和人性化的態(tài)度去教育、引導孩子,還應注意自己的行為方式,時刻為孩子樹立榜樣,起好模范帶頭作用。

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主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對家庭和社會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學前教育為幼兒的小學學習打下了基礎,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了各種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增強了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生存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占盡了優(yōu)勢,使他們在開端就沒有落后。因此,學前教育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順利地完成學業(yè)。

在學前教育中,要注重對孩子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加上對抽象思維能力、觀察能力、言語能力等的培養(yǎng)和重視,會使幼兒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另外,加強幼兒的獨立意識、人際交往能力等的培養(yǎng),可以使幼兒的綜合素質得到顯著提升,各方面都得到良好發(fā)展,順利實現學前向小學的過渡。在小學生活中,能夠將自己的各項潛能充分發(fā)揮出來。

開展好學前教育,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可以使學校順利開展各項活動,有利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實踐表明,學前教育缺乏,會影響到小學教學的進程,也會帶來很多消極影響和負面效應。因此,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工作的開展以及整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都有著密切的關系,對孩子一生的教育和學習都至關重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學前教育對家庭和整個社會的進步,也起著重要的影響作用。由于目前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中基本上都是焦點,孩子在一個怎樣的環(huán)境里成長和生活,與什么人接觸,受到什么樣的影響和教育,對孩子自身成長的影響是最大的。從另一個角度講,孩子是否健康成長,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幸福與和諧。良好的學前教育,可以使孩子養(yǎng)成懂禮貌、尊老愛幼、謙虛、懂得感恩與回報等等,這些好的品質有利于家庭和睦。同時,學前教育,還可以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可以促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是關系到家庭和諧、幸福的重要影響因素。每一個家庭又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因此,牽動到全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所以,國家也將學前教育列為教育事業(yè)的重中之重,影響家庭進步的關鍵因素,給予了高度的'重視。隨著我國幼兒入園率的不斷升高,為家長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可以保障家長能安心工作。很多人都認為一所好的幼兒園甚至比一所好大學都重要,學前教育質量也需要不斷提高。

在當今,我們國家積極推行人才強國戰(zhàn)略,人才的競爭成為核心競爭力。兒童是國家的棟梁,是明天的接班人,只有從小抓起,開始培養(yǎng)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積極做好國家人才儲備工作,才能為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保障。廣大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承擔著建設祖國和振興祖國的使命,學前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我們不難看出,學前教育對家庭、對社會的影響,它關系著整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關系著家庭的穩(wěn)定團結以及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新政策的推行,幼兒學前教育取得了很好的進步與發(fā)展,幼兒的入園率不斷升高。學前教育的作用和力量是不容忽視的,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認知能力、社會實踐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優(yōu)質的品格和性格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學前期是兒童社會化的開端,也是最關鍵的時期。成長環(huán)境、所接觸的人和接受的教育,都是幼兒本身經歷社會化的一個過程,這對他自身行為、性格和人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梢蚤_發(fā)學生的智力,激發(fā)他們的潛能,使他們自身的綜合素質都得到顯著的提升。這對他們未來的成長、學習和發(fā)展,是具有很大積極作用的。學前教育,不僅可以使孩子的自身能力得到提高,還有利于順利實現學前與小學學習工作的過渡,便于學校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即對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著很大的推動作用。全面、良好的學前教育,有利于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高,對孩子一生的教育和學習都至關重要,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從生理層面上講,幼兒時期的大腦發(fā)育,逐漸成熟,大腦兩半球開始呈現質的差異,學前期,幼兒大腦發(fā)育的可塑性很強,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豐富的成長空間,對其進行適宜的、合理的教育,可以促進幼兒大腦的充分發(fā)育,對孩子會起到長遠的積極影響。如果缺乏全面的學前教育,會對孩子一生的成長和學習造成很大的消極影響。

另外,學前教育的重要價值還在于它對家庭和整個社會帶來的積極作用,學前教育可以幫助家長,讓孩子更好地成長,也可以為家長的工作時間提供可靠保障,能夠促進家庭的和諧與幸福。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小單位,家庭的穩(wěn)定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團結,可以推動社會的和諧統(tǒng)一。同時,開展學前教育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在當今,我們國家積極推行人才強國戰(zhàn)略,人才的競爭成為核心競爭力。學前教育已經升為一個關乎國民整體素質和國家的建設與發(fā)展的問題,兒童是國家的棟梁,是明天的接班人,只有從小抓起,努力培養(yǎng)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積極做好國家人才儲備工作,才能為國家的長遠發(fā)展提供保障。廣大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承擔著建設祖國和振興祖國的使命,學前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視。因此,探究開展學前教育的價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玲.學前教育師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遵義仡佬族地區(qū)為例[j].社會科學家,(12).

[2]龐麗娟,夏靖,沙莉,等.臺灣地區(qū)立法促進私立學前教育健康發(fā)展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科學,(29).

[3]余海軍.從國外發(fā)展學前補償教育項目的經驗看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的發(fā)展[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3).

[4]孫東.學前教育機會公平的實證研究:基于南京市學前教育審計調查[j].上海教育科研,2013(2).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七

摘要:幼兒的發(fā)展,實際上無法與環(huán)境和教育分開。一般而言,環(huán)境與教育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和推動并非機械進行,而是通過幼兒自身的心理原因來實現。蒙學教材之中名物常識、道德、禮儀類內容還有行文特點,對于幼兒的認知、社會性發(fā)展、語言能力發(fā)展幫助很大。

學前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對于語言把握的準確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增高。蒙學讀物的編寫最初是為了幫助兒童識字,所以對于學前兒童而言,蒙學教材有著較為深刻的意義和積極的作用。

1蒙學教材之中的常識類知識。

與幼兒認知發(fā)展相協調幼兒的認知發(fā)展不僅需要的是知識豐富多樣,同時更重要的是淺顯易懂的基礎性知識經驗。對于幼兒而言,常識性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必須完成的任務,對于幼兒而言,蒙學教材之中廣泛且普遍通識性的常識知識在經過了上百千年的歷史實踐檢驗之后,具有著基礎性的特點。這些常識與幼兒認知發(fā)展相協調,比如《三字經》為例,其中常識內容包括十進制計數法,“三光”、“四季”、“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數學、天文、地理、農業(yè)、藝術等各力一面知識,內容豐富且兼顧實用性。如表1所示。這些蘊藏于蒙學教材之中的常識,準確而又簡單,輔之以朗朗上口的.韻文形式,只需要老師在講解和呈現的時候注意方式與方法,即使對于蒙童而言,也是極為容易可以接受的。從知識呈現與講解形式的角度考慮,常識知識的普及需要特別注意邏輯性,比如以《三字經》中的常識知識為例,以方位、情感、音律等邏輯特征將相對龐雜的常識知識進行分類。再比如《千字文》中則將“四季”表述為―“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不僅指出四季名稱,也指出了四季按順序周而復始的運行規(guī)律。由以上可以看出,蒙學讀物中的常識知識,不僅單純展示了概念,也介紹了種屬類別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在《千字文》等蒙學中后期的作品之中還強調了人與物之間的主客體關系。

2蒙學教材的道德禮儀內容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一般而言,對世界的認識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幼兒需要運用或者是改組自己的認識來作用到客體身上,然后發(fā)展和積累出屬于自己的自然、社會經驗。方格的《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之中》提到:“社會性發(fā)展即社會化是指兒童獲得社會所期待的價值觀、信仰和行為標準而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的過程?!?/p>

2.1蒙學教材的道德禮儀內容幫助幼兒獲得倫理知識。

在《幼兒認知發(fā)展與教育》一書中我們已然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回答:“幼兒必須首先認識各種社會價值觀和行為標準,如尊敬父母、友愛同伴、遵守諾言等道德規(guī)范,通過理解規(guī)范,才能將其內化為個性品質的組成部分,進而指導自己的活動?!币虼?,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下,幼兒對于社會的認知首先便起始于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蒙學教材傳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道德典范,同時這些蒙學教材之中的社會認知內容與幼兒生活相關,包括幼兒與親長、同濟交往所應遵守道德規(guī)范以及日常行為禮儀規(guī)范等均包含其中。如《三字經》中介紹了家族輩分次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體現了家庭與家族的概念,以及家庭中親長、同濟同輩兄弟的關系。再如《弟子規(guī)》開篇從“孝”、“銻”談起,論述了家中子弟應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

2.2蒙學教材的道德禮儀內容幫助幼兒獲得社會禮儀知識。

在保持并傳遞著中國傳統(tǒng)道德倫理規(guī)范的同時,蒙學教材還關注了社會禮儀,如《弟子規(guī)》中就有諸多對兒童如何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以及待人接物的行為規(guī)定。說“凡出言,信為先。作與妄,奚可焉?!边@是在教育兒童要誠實守信,又或者“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這是在告訴蒙童社會行為規(guī)范。另外,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蒙學教材字中對道德禮儀類內容的講解并非簡單提出理論論述,而是通過舉例論證的方式來展開。這種為幼兒提供榜樣的舉例方式,可以促使幼兒在道德故事之中,發(fā)覺人物的優(yōu)秀品德,繼而喚醒幼兒的道德情感,受到榜樣的感染,產生追求榜樣模范行為的需要。例如,《三字經》的“孔融讓梨”講的便是孝悌之道,“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再如“黃香溫席”中講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蒙童通過對于這些倫理道德和社會禮儀規(guī)范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構建自己的社會認知。在自我與客觀存在的互動之中,完成自身的社會化。

3蒙學教材的行文特點助推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學前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對于語言把握的準確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增高。蒙學讀物的編寫最初是為了幫助兒童識字,所以對于學前兒童而言,其主要價值就在于幫助幼兒認識字詞,獲得對事物的初步概念,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

3.1蒙學讀物韻文形式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基于幼兒語言發(fā)展特點,蒙學讀物在內容上多考慮使用兒童在日常生活之中較為常用的一些字詞音,在行文形式則多采用韻律節(jié)奏明顯的韻文形式。這種句式短小,朗朗上口,又詞匯簡單豐富的行文特點,對于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著輔助作用。蒙學教材的大多采用韻文形式,以《千字文》為例,在用韻方面表現出獨特的用韻方式和特點,呈現出多用發(fā)聲簡單的韻母。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和統(tǒng)計,《千字文》中共ang、eng、ing、i、ui、ao、e七個韻角,在漢語拼音之中,上述七個韻母發(fā)音方法較為簡單,尤以e、i作為單元音,保證了在發(fā)音過程之中,舌位、唇形和開口度的整體不變。

3.2蒙學教材押韻形式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同時,蒙學教材在行文上多采用了句句押韻和轉韻押韻的方式。以《千字文》為例,通覽全篇,句句押韻和轉韻的使用,讓此篇蒙學讀物朗讀起來珠圓玉潤且又流暢清麗,細讀開來則容易被人們記憶。在文中前半部分,既是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到第二十五句“墨悲絲染,詩贊羔羊”,全為句句押韻,后續(xù)還有第九十九句“耽讀玩市,寓目囊箱”到第一百一十四句“誅斬賊盜,捕獲叛亡”等也為聚聚押韻。在蒙學讀物的句法結構上,符合了幼兒句法結構的發(fā)展由“單詞句”到具有少量詞匯的“電報句”句式。傳統(tǒng)蒙學教材對于幼兒具有著深遠的影響,以《千字文》、《百家姓》等為主的蒙學教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幼兒塑造良好的社會性、道德禮儀,在幼兒教育之中具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參考文獻:

[1](明)婁芳注.千字文釋義[m].明婁國安刻本.

[2]劉偉,楊紅.最愛英文兒歌[m].中山大學出版社.

[3](清)高馨山注.新式標點千字文白話注解[m].上海中原書局印行本.

[4]吳洪成,李文慧.清代前期蒙學教材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9).

[5]常爽.漢代蒙童書法教育摭談[j].大眾文藝,(9).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八

在國家實現中國夢和普及教育的過程中,學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學前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礎,能夠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模式,為幼兒未來的發(fā)展奠定重要的基礎?;诖?,本文圍繞學前教育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引起相關方面的重視,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學前教育是國家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是終身教育的重要開端,對幼兒的身心發(fā)育有重要的作用?!蛾P于幼兒教育改革與發(fā)展指導意見》指出,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基礎,能夠促進兒童的身心發(fā)展,提高國民素質,對國家教育的深化,小康社會的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

因此,在國家教育改革的形勢下,有關部門要積極審視并思考學前教育在當代社會中的重要價值,從而更好地普及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主要針對從出生到六歲兒童的教育。自80年代以來,學前教育就是世界未來教育的主要趨勢,我國也將學前教育作為教育體系的基礎,并根據心理學、教育學和保健學等知識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目前,我國已將學前教育納入了終身教育體系的范疇,并將其作為教育改革的`新起點,這對教育的普及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開發(fā)幼兒智力,促進身心健康。

縱觀人的整體發(fā)展,學前期是一個十分特殊的時期,學前兒童的身體機能、發(fā)展最為迅速,在這個時期加強對兒童的智力教育,可以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fā)展。同時,學前教育給幼兒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能夠不斷促進兒童的智力開發(fā),促進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二)做好入學準備,完善“幼小銜接”

受傳統(tǒng)理念的影響,多數家長認為幼兒的入學準備主要是幫助孩子提高認知能力,但是,隨著學前教育的普及,幼兒的入學準備已經不僅僅包括提高認識技能,還包括社會能力及情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然而,我國目前的幼兒入學率還很低,雖然大部分城市幼兒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80%,但是在農村和中西部地區(qū),多數兒童都沒有機會接受好的學前教育。

這些孩子普遍缺乏充分的入學準備,入學后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對自身行為的控制能力以及與外界的溝通能力均較差,這對兒童的未來發(fā)展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做好對幼兒的學前教育,可以幫助幼兒提前適應學習和社會,促進幼兒情感和健康的發(fā)展,實現從學前教育到小學教育的順利過渡。

(三)提高教育質量,提升國民素質。

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處在我國學制的第一階段,直接影響著教育普及的規(guī)模和質量。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整體發(fā)展,學前教育的普及越來越廣泛,國民素質有了很大提升,這對降低學校輟學率和學業(yè)失敗率起到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美國在推進“佩里學前教育方案”和“提前開端計劃”時發(fā)現,與沒有接受學前教育的幼兒相比,接受過學前教育的幼兒在語言思維和人際交往認知方面都發(fā)展得更好,并且這些技能和認知的影響可以一直持續(xù)到成年時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曾在報告中指出,相比于沒有受過學前教育的兒童,受到良好幼兒教育的兒童個體發(fā)展較好,對國民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奠基性的作用。

當前,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已經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目標,進一步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已成為現階段的重要任務。而要想更好地完成這個任務,國家教育部門就必須要更加重視學前教育,尤其是要加強農村地區(qū)和貧困山區(qū)的學前教育普及,以彌補當前學前教育的紕漏。

總而言之,提高學前教育治療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健全和完善整個國民教育體系,從而提升國民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促進家庭幸福,構建和諧社會。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人口占總人數的比例較大。近些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開始向城市轉移,這就使得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的問題日益嚴重。目前,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我國城市化進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留守兒童一般都是由爺爺奶奶照顧,很少有機會進入幼兒園學習,大多數只能保證基本的吃穿需要,這極大地影響了幼兒的發(fā)育和成長。

幼兒在這段時期缺少必要的父愛、母愛和社會關系,認知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得不到提高,也會影響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國家大力發(fā)展學前教育,有利于促進幼兒養(yǎng)成健全人格,進而促進家庭幸福,促進社會安定和諧發(fā)展。

總之,學前教育是幼兒未來發(fā)的重要基礎,對促進幼兒智力開發(fā)、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目前,學前教育的價值已經超過了幼兒個體發(fā)展和促進家庭和諧的范疇,成為幼小教育銜接的重要一環(huán),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全面小康的衡量標準之一。因此,國家教育部要加大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真正做到讓每個幼兒都能有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九

美術教學也是一門藝術,上好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堂富有特色的教學課能讓學生們印象深刻,并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如何上好美術課呢?其實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教學特色。而要形成一定的特色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教學過程要富有特色。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視野,許多時候會增加一些內容。然后教師往往以自己的愛好選擇作品,從而一味地追求“純藝術”忽視了學生的已有認識與欣賞水平及欣賞的心理傾向。這種教學方式會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開始出示范作后,便一講到底,造成教師投入,而學生漠然的尷尬場面。教學成了老師的一種演講。美術教學也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教學活動必須依賴學生主體的直接參與,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的情趣,獲得深刻的體驗。這樣的教學則更多地體現了學生自主參與、自主發(fā)展。

二、在教學藝術上要講究特色。

小學美術教學在教學上要講究藝術。意境教學就是這種藝術上的一種方式。什么是意境呢?唐代大畫家張璨論畫有兩句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痹旎托脑吹哪希闪艘粋€有生命的結晶體,鳶飛魚妖,剔透玲瓏,這就是“意境”。一切藝術的中心之中心。意境是造化與心源的合一。廣義來說就是客觀自然景色與主觀生命情感的認識交融和滲透。在教學時要發(fā)掘這件作品的意境,抓住作品的意境來教學。讓學生明白一個沒有意境的作品只是一些色彩、形狀、線條的機械堆砌。因此,我們要教學生體會作品的意境,然后從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為了讓學生從作品的色彩、形狀、線條、空間、明暗、質感等方面充分挖掘作品意境,教師可用電腦特效、音樂陪襯、語言的生動描述、適當的形體語言以及親自繪畫等來渲染意境。

三、深入大自然感受美。

在教學中,晴朗的日子里,我會帶著學生走出課堂,看天上變幻無窮的云朵,看太陽光照耀下閃閃發(fā)光的綠葉,聽鳥兒清脆的叫聲,聞各種花香,讓學生感受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記得在教學《生活中的暖色》這一課前,我?guī)ьI學生仔細觀察了校園中的樹葉,(時值深秋)并且告訴他們,可以撿拾一些從樹上掉下來的你喜歡的樹葉。上課時,我讓學生交流這次活動的收獲,其中有位學生這樣說:“老師,我以前一直以為秋天的樹葉都是黃色的呢?其實不是這樣的,秋天的樹葉是五彩繽紛的呢?有的變成黃色了;有的變成紅色。”而學生在深入大自然之后便會深刻的感受到美。

四、教學方法上要富有特色。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提倡快樂教學。文藝理論家賀拉斯提出應“寓教于樂”理論,深刻指出“教”與“樂”的辯證關系,教寓樂中,樂為教存。美術課的快樂教學從本學科的實際出發(fā),抓住教材特點,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快樂因素,采用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快樂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的教態(tài)應自然親切,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一種和諧快樂的氣氛。比如老師一個微笑,一個期望的眼神,一句幽默的話,一個暗示的動作,有時比嚴厲的批評更能讓學生接受。

第二,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課堂趣味性。美術是一種欣賞的藝術,通過各種現代化教學讓學生引人入勝。通過視覺、聽覺來感知,從而更好地激發(fā)興趣。

第三,拓展知識,培養(yǎng)學生熱愛美術的情感。在教學中,通過欣賞一些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了解古今中外的美術知識,讓學生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更加喜愛美術課。第四,增強學生自信,體會成功的快樂。自信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一個人有了自信心,不論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將成為強者。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參與到教學環(huán)境中,參與其中,體會參與之樂、思維之趣、成功之悅,讓他們體會自己身臨其境的存在價值,并在成功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找到樂趣。第五,多與學生談話,掌握談話的技巧。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提問的目的要明確,要帶有啟發(fā)性,并且難易得當,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和知識水平,還要注意對學生回答問題可能出現的麻煩情況要有充足的預計,并為此還要準備好正確的答案。對此法的運用要帶有啟發(fā)性,所提問題要構成前后連貫,層層深入、逐步引向結論的問題系列,還應講究談話技巧,要面向全體學生。提問要注意讓學生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應搞突然襲擊,而且談話的形式要活潑多樣。對學生回答的問題,正確與否,教師均應有明確的表示,要鼓勵他們敞開思路,大膽發(fā)言,錯了也不宜過多批評。

總而言之,現代的美術教學是多元化的發(fā)展,美術具有最廣泛的內容。在提高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更應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鼓勵學生在美術課堂上表現自己,充分展現自身個性。教師構建特色美術課堂可以把學生們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優(yōu)勢。經過我本學期以來的實踐,我認為適當地進行特色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夏一銘.生活,美術教學的源泉――小學美術特色教學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19.

[2]李勇.淺談小學美術的特色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5,7.

[3]孫桂霞,張燕燕.基于“課標”的小學美術地方特色教學初探――《精美蒙古刀》教學案例分析[j].中國美術教育,,1.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

摘要:美術就是人類對于美的理解與感悟,有著獨特的育人功能和豐富的育人資源。小學美術在小學育人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動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小學美術在教育中獨特的育人功能主要體現在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良好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提升以及健康審美心理的塑造等,對于小學人才培養(yǎng)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使學生具有正確的三觀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教育生涯的基礎階段,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將美術作為小學階段教學育人的一種途徑,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滲透育人功能,并與審美功能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可以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對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

教育的目的就是育人,而美育的重要內容就包括提升審美意識,提高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美育本身就有陶冶情操的功能,能夠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將美術應用于小學教育中,有利于學生智力的開發(fā),增強學生對于事物美感的體驗,幫助學生培養(yǎng)發(fā)現美、欣賞美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不斷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另外,美術教育的獨特性在于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傳統(tǒng)文化藝術,認識國內外優(yōu)秀文化藝術成果,有利于學生藝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與提升,在陶冶學生個人情操的同時發(fā)展個性。尤其是《教育部關于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指出藝術教育(包括美術教育)對于滲透德育的重要作用,特別指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yǎng)的目標,學校藝術教育承擔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必須充分發(fā)揮自身應有的作用和功能?!碧貏e點明了美術立德育人的獨特功能。簡單地說,美術的育人功能價值主要表現在能夠培養(yǎng)發(fā)現美、追求美的情感與情趣,并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與能力,對于學生的思想、情感、個人修養(yǎng)、綜合素質、藝術創(chuàng)造力、邏輯思維方式、審美能力等多方面有重要影響。

了解了美術的育人功能,利用美術學科獨特性,在教學過程中將其有效滲透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構建小學美術教育的育人體系,可以有效提升小學階段的育人質量。

1.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對于美的認知和創(chuàng)造美的具體實踐活動都與美感密切相關,也與在實踐過程中的思想和情感相聯系。小學階段,美術教育之初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有了對美追求的思想意識與情感,才能夠更好地在美術世界里徜徉。首先,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對美的感知。學生的日常生活是其成長的主要場所,美術學科育人,只有先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情感,才能夠進一步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美、體驗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各種美術圖片,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美術的`魅力;還可以通過生活中的各種色彩、形狀等元素的感知與體驗,培養(yǎng)學生對于于美的認知與情感。其次,要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情感,引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發(fā)現家鄉(xiāng)的美、社會的美。最后,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情感,通過欣賞抗戰(zhàn)漫畫、參觀紀念館、鑒賞各類展現民族氣節(jié)的藝術浮雕等,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促使學生個人的審美意識與能力進一步提升。

2.良好品德行為的養(yǎng)成。

美術的育人功能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美好的德行。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可塑性非常強,在小學美術德育滲透過程中,要重點突出尊重生命、團結友善的教育理念,這也是育人的根本。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對藝術美的感悟。當學生形成正確、健康的信仰,形成對藝術、生命的敬畏,就有對真、善與美的正確感知,從而擁有良好的品德與行為。

3.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提升。

小學教育階段,美術學科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審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人本身就具有一種主動改造的意識,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創(chuàng)造、改造一些東西。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手段和途徑,包括各種網絡平臺,讓學生了解盡可能多的美術知識,欣賞世界知名藝術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動手參與,不斷提升審美情趣,在各種美術活動中,不斷發(fā)現美、感受美、欣賞美,并在體驗中提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4.健康審美心理的塑造。

審美離不開心理活動,人們在審美的過程中,所呈現出的一種特殊心理狀態(tài)就是審美心理,審美的過程也是外部世界與人內心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小學教育階段,通過美術學科育人,就要健全學生的藝術心靈,包括在情感、感知、意識、意志等方面的重點培養(yǎng)。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心理,可以不斷健全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其明辨美丑、黑白、是非,不斷健全心智,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參考文獻。

[1]/gzdt/-01/26/。

[3]丘仁富.中小學美術獨特育人價值芻議.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6(1).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一

從表面上來看現代平面設計和民間美術之間并沒有關系,現代平面設計屬于現代文明催化下的一種商業(yè)化程式,而民間美術則屬于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美學思想,然而在當代設計藝術的構成主義風格以及功能主義方面,現代平面設計和民間美術之間卻具有較多的相似之處。尤其是民間美術的造型元素、審美功能、使用功能、色彩特征以及象征寓意等方面都與現代設計存在著十分廣泛的聯系。民間美術以現代平面設計的表現手法和理念充分的結合了起來,而且廣泛地運用在了室內裝飾、動畫、服裝、包裝以及書籍裝幀當中,在現代設計中有效的融合民間美術的各種形式能夠使自身的設計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

一、在現代平面設計藝術中對象征寓意的應用。

象征寓意在民間美術的藝術創(chuàng)造中屬于一項基本的藝術手法,其主要是通過對某一事物外在特征的借助,從而將藝術家某種深邃的思想寄寓在其中,或者將某種特殊意義的事理表達出來。在民間美術中經常運用象征寓意的方法從而將美好的祝愿表達出來,經過長期的發(fā)展,民間美術的寓意方面包含了十分深厚的民族情感,并且將豐富多彩的吉祥圖案與相應的穩(wěn)定的象征寓意形成。比如,團花剪紙就具有團結和氣的寓意,牡丹具有富貴的寓意,鯉魚和蓮花結合在一起具有“連年有[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中國最強免費!]余”的寓意。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運用象征寓意雖然無法如同民間美術一樣保證任何造型都具有寓意,然而只要與民族傳統(tǒng)方面的設計有關,設計師總會將這些民間美術中蘊藏的意義運用在平面設計中,比如民間祥瑞圖案“盤長”就在中國聯通公司的標志中得到了應用,其主要就是采用相互纏繞的造型寓意著聯通公司溝通無障礙以及連綿不斷的發(fā)展,這就將民間美術的象征性充分的運用到了現代標志設計的理念中。

二、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對民間美術的造型元素的應用。

在民間美術中造型藝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積蓄能夠在造型藝術上充分地反映出來,而我國民間藝人獨特的造型意識和思維方式、特定的社會文化形成的審美觀念是造型藝術的主要來源,現代平面設計如果要想有效地結合民間美術,除了要對民間美術中的精華進行吸取之外,同時要做到真正的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夠將與現代審美相符合的作品創(chuàng)作出來。

現代平面設計中已經廣泛的運用到了越來越多的民間造型元素,比如,某電視臺臺標以彩陶上鳳鳥的圖形為根據,再經過變形以及夸張的手法,采用兩鳥相對的方式取代一鳥的圖案,這樣就通過旋轉的翅膀將表現出了很強的動感,從而將主題的完美性很好的體現了出來。這種變形以及夸張的手法主要是吸取傳統(tǒng)物象,而并不是刻意的去追求,其最典型特征進行了充分的利用,將一般特征舍棄了,這樣就使設計作品的審美力度得以增強。總之,該臺標的設計屬于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成功運用民間圖形與造型手法的典范。

在書籍的裝幀設計以及商品的包裝設計等現代平面設計中都將審美功能和使用功能的完美結合體現了出來,并且在設計的過程中直接地借用民間美術中的工藝制作方法、表現手法和構成形式等,這樣就使得我國現代平面設計藝術產生了非常強烈的民族性。這種方式的審美原則廣泛地運用在了現代產品包裝設計中,比如某果汁就設計了非常有吸引力的包裝,其主要的設計圖案就是描述具有鮮明的民間繪畫形象的兩個小孩通過竹竿打果子的一個場景,其中拿著竹竿打果汁的是小男生,而在旁邊用布兜兜接果子的是小女生。這個設計圖案之所以具有非常強的吸引力,主要是采用活潑以及生動的圖案打動消費者,從而使消費者對這種生活產生一種憧憬。

通過上述的例子我們可以發(fā)現質樸的審美觀念是民間美術的一個非常大的特點,現代設計除了要對民間美術造型元素求全之外,同時也要對美進行追求,并且將主題突出出來,這樣才能夠有效的形成和諧與統(tǒng)一的境界。

三、現代平面設計中對民間美術色彩中紅、黑、白三色的具體應用。

色彩在民間美術中屬于一個非常龐大的體系,其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文化,并且具有非常豐富的社會內容,而現代平面設計也對民間美術色彩中的紅、黑、白三色進行了充分的吸收和借鑒。原始社會的“單色崇拜”經過長期的發(fā)展形成了民間美術的“五彩彰施”。“陰陽五行說”以及“單色崇拜”是形成民間美術色彩“五色觀”的主要來源。將黑白兩色作為基礎,再加上青、黃以及赤這三種顏色就是所謂的“五色觀”,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運用最多的就是白色、黑色和紅色,這是由于這三種顏色具有非常好的視覺效果,也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比如五糧液、郎酒以及茅臺等各種酒的包裝中就對紅、黑、白”三色進行了充分的運用。

人類利用最早的顏色就是紅色,紅色在我國很多朝代都被看作是國色,從而希望體現國威以及振興國運,紅色在民間活動中被看作是吉祥的象征,而在中國的春節(jié)中更是崇尚紅色??傊?因為紅色具有積極以及熱烈的情感,所以被廣泛地運用在了現代平面設計中,而且常常被用做體現積極以及鮮明的調子的顏色,而且具有很大的表現范圍。設計者在現代平面設計中會對紅色進行大面積的借用,從而將設計的象征性反映出來,并且取得良好的審美效果。

在中國很長一段時期中黑色都占據著主導性的地位。秦始皇在統(tǒng)一天下之后,就下詔“以冬十月為年首,色上黑”。而在漢高祖的時期曾經建立“黑帝之祠”。從這里我們可以發(fā)現,黑色屬于中國古代一種非常受崇拜的顏色。黑色在民間美術作品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管是在工藝品還是在繪畫作品中都會將黑色作為強烈鮮艷的色調中的間隔部分,從而能夠取得較好的視覺效果。

“計白當黑”在我國傳統(tǒng)的繪畫中被看做屬于一種典型的應用,一般都是通過對留白手法的利用從而對想像的空間進行發(fā)展。黑色和白色都廣泛地運用在了民間美術作品中,比如在白底色上直接印刷的各種木板年畫等,白色也被廣泛的運用在了現代平面設計中作為設計主色調。比如某公司在設計海報的時候就是選擇白色作為設計的主調,通過對簡單明了的設計手法的利用從而將公司的個性和特色很好的體現出來,在對自身的設計理念進行傳達的同時,還能夠將白色所擁有的特殊個性很好的突出出來,這樣就使得整個作品都體現出了一種非常清晰和高雅的風格。因此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充分地運用民間美術的色彩,并且能夠有效地結合現代藝術和傳統(tǒng)藝術,這樣就可以將更多更好的設計作品創(chuàng)造出來。作為一個具有很大涵蓋面的概念,民間美術具有人數最多的享有者和創(chuàng)造者,而且民間美術與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色彩可以最直接以及最快捷的帶給人以視覺感,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充分地融入傳統(tǒng)的色彩,可以在彰顯個性的現代社會中利用最本質以及最樸素的色彩語言對視覺設計的詞匯進行描繪,這樣就能夠極大的提升和發(fā)展現代平面設計水平。對民間美術的運用的最為主要的意義就是其不僅能夠對我國的民族文化進行有效的弘揚,同時也能夠將更有價值的東西提供出來,從而促進人類的發(fā)展,而這一點能夠在現代平面設計作品中得到很好的體現。

四、結語。

作為我國傳統(tǒng)藝術中具有鮮明的民族特征、廣闊的地域性以及深厚的歷。

史文化內涵的一種藝術形態(tài),民間美術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廣泛應用能夠有效地滿足現代人對設計作品的要求。總之,在現代平面設計中必須要對我們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進行積極的傳承,并且還要對其他的文化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促進我國現代平面設計水平的不斷提升。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二

通過進行藝術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美育,這也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時代在不斷發(fā)展,藝術教育的內涵與功能也在不斷變化,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與時俱進,加強探索藝術教育的特征,為藝術教育實踐提供有力依據。

藝術教育的內涵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首先,藝術教育是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具備的一項教育內容。學生們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技能,還要以此為基礎加強心靈建設,對自己的情感與靈魂進行升華,藝術教育能夠使學生們遠離“文化垃圾”,系統(tǒng)地進行情感與道德的培養(yǎng);其次,藝術教育可以加強培養(yǎng)學生們對生活的正確理解。藝術本身的特征決定了藝術教育的內在價值,藝術教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對價值與追求等有著更真實的認識,通過學習藝術,也可以加強學生們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能力,在生活中更加樂于探索;最后,藝術教育將德育、美育與體育密切的聯系在一起,在感性與實踐的過程中體會想象的世界,教育就是對人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進行引導的過程,藝術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方式,可以促進多種模式的教育共同發(fā)展。藝術教育的特征主要分為四個方面,第一,藝術教育綜合了很多學科的共同特點,藝術教育的內容不僅包括傳統(tǒng)的手工,還集合了很多藝術學科,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教育;第二,藝術教育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它以實際中的作品與藝術體驗作為基礎,深化藝術教育的理念,這也是傳統(tǒng)學科與藝術教育相結合的體現;第三,藝術教育并不是單純的以傳授藝術知識為目的,其教育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整體素質,藝術教育主要是為了發(fā)揮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力與人格魅力,加強對知識教育的探索來提高學生們的知識能力;第四,藝術教育具有全面性,是對學生們進行長時間的藝術熏陶,不只是在教育階段影響著學生,而是貫穿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始終。

藝術教育指的是包括課程教學與藝術活動的多個方面,藝術教育的功能主要有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和素質教育的實施兩個方面。藝術教育能夠開發(fā)學生們的內在創(chuàng)造潛能,通過積累的知識和豐富的想象加強教育,科學與藝術是相伴而行的,科學的產生離不開藝術的創(chuàng)造,這也是智慧與情感的共同結合。審美教育的主要核心內容就是加強創(chuàng)造性,在創(chuàng)造過程中產生美感,這也是審美創(chuàng)造開發(fā)潛能的表現。藝術教育的開展對實施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實踐成果來看,加強學生們的藝術教育的意義表現為:第一,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參與到藝術實踐中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審美藝術與審美能力;第二,藝術教育可以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的藝術知識,觀察一些藝術作品,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第三,通過對優(yōu)秀作品的鑒賞,可以加強學生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學習優(yōu)秀文化。

藝術教育是培養(yǎng)審美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在藝術教育課程中更加應該突出審美的重要性。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加強了教育改革,但是美育一直沒有得到加強,這也是由于認識不足所引起的。學校在教育時各個學科都有著自己的內涵,增強美育的教學途徑,才能夠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教學目標來看,提高美育需要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等形式上作出創(chuàng)新,從教學內容上吸引學生,采用適當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開展藝術教育還需要加大審美教育的實施力度,教師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教師的個人魅力和平時態(tài)度會影響到學生們對于美的感受。這就需要教師注意自己的穿著與言行,設計具有美學價值的教育活動,激發(fā)學生們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四、總結。

美學是抽象的內在的,通過藝術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們的審美,把藝術教育滲透在素質教育中,能夠加強各個學科教育與審美的結合,這也是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F代化教學需要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加入新的內涵,藝術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們的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學生們的內在潛力,對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根據實踐情況積極探索藝術教育對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分析藝術教育,并探索發(fā)現學生的潛力。

參考文獻。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三

論文摘要:將少數民族藝術文化資源轉化為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資源,中間的重要橋梁是藝術教材。云南大學出版社近年在與云南藝術學院的合作中,探索了一條有價值的經驗,通過跟蹤采風、培植項目、支持出版的方式調動了教師研究、改革教學的積極性,并且通過教材形式把教師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教學當中,出版社圖書質量工程和藝術院校質量工程獲得雙贏效果。

論文關鍵詞:少數民族文化資源人才培養(yǎng)藝術教材。

少數民族文化,是今天的顯學――文化學密切關注的內容。實際上,它不僅是文化學者展開學術研究的豐富礦藏,也應該是地方藝術院校培養(yǎng)藝術人才最值得重視的文化背景和教學資源。因為,中國內地大多數地方藝術院校地處少數民族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許多珍貴藝術文化的形態(tài)較為完整地存留下來,構成了當地藝術院校辦學的區(qū)域文化背景或者說是辦學的區(qū)域文化基礎。如果有正確的文化態(tài)度,就會將這種背景或者基礎,當做自己辦學的資源優(yōu)勢加以很好地利用;如果價值判斷不準確,常常會將這種背景或基礎當做妨礙前進的包袱或是自慚形穢的發(fā)展低起點。盡管隨著多元文化價值的強調,這樣的意識和心態(tài)已經越來越少,但是,如何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與文化基礎來發(fā)展少數民族藝術教育,培養(yǎng)人才,創(chuàng)新藝術,卻越來越成為一個值得積極探索并深入研究的問題。

文化背景,主要指少數民族藝術文化在學校培養(yǎng)的藝術人才的成長過程當中,成為他們對少數民族藝術認知系統(tǒng)所建立的重要基礎。只有對少數民族風俗民情、歷史社會、語言行為等有所了解,成為自有知識,才能對少數民族藝術有深切的體會和真摯的情感,才能產生自覺的傳承行為與創(chuàng)作熱情。但是,如果面對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只是將其存在當做一種背景知識來介紹,讓學生掌握,那就太大材小用、重鼎輕置了。實際上,應該在民族文化傳承的高度上認識少數民族文化內容,中國眾多的民族大家庭,“少數”民族文化展現了文化構成的“多數”部分。

教學資源,主要指少數民族文化藝術資源經過學校專家學者的耙梳、整理,總結出典型代表、規(guī)律性的東西,進入學校課堂,成為現代規(guī)?;逃慕虒W資源,成為學校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知識系統(tǒng)中的重要部分。

民族文化的薪火相傳、延綿不絕、自立自新、發(fā)揚光大,就是要在人才培養(yǎng)的鏈條上得到充分體現。

二、特色教材:少數民族藝術變?yōu)樗囆g人才培養(yǎng)資源的重要途徑。

少數民族文化,在今天的社會里,成為許多社會活動的重要資源。譬如,文化研究、宗教研究、法學研究、文化產業(yè)研究、經濟研究、社會文明研究、生態(tài)研究等等。而作為藝術院校,尤其是地方藝術院校的教育資源研究,如何將少數民族文化轉化為藝術教育資源,近些年越來越多地被人涉足,但是,常常是一時一地一得的議論或心得。其實,這是一個特別值得系統(tǒng)思考的問題。

意識到少數民族藝術文化是藝術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資源是一回事,將這種資源變?yōu)榍袑嵱行У慕虒W資源則是另外一回事。有理念,有思想,還要有行動、有措施。問題集中到一點,就是“如何行動”“什么措施”。

云南大學出版社與云南藝術學院合作,通過特色藝術教材出版、重點學科叢書出版和藝術精品課程教材出版項目,探索了一些路徑,積累了一些經驗。

1.跟蹤:采風經?;?。

采風,是藝術院校許多年以來堅持的一個傳統(tǒng),無論從生活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還是學習民間哪個意義上講,采風都是需要的。問題在于,采風不僅僅是到社會生活的基層當中去感受和吸收鮮活的生活素材,經過整理進入藝術創(chuàng)作;而且是要在人民群眾生活當中切實地體驗人們的情感、愿望、表達方式。這些內容,也是文藝創(chuàng)作從生活汲取靈感最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這樣的事實,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復、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與生活壓力的增加,人們變得越來越浮躁,沉潛到基層長期靜觀默察、廣泛學習采風變得越來越困難,成為一種難于復制、不敢追求的奢侈。偶有出游,用相機、錄音機、攝像機記錄一些聲音影像,回家再慢慢回憶,以此為創(chuàng)作題材進入創(chuàng)作,真正是“浮光掠影”。實際上,那些聲音、影像背后,最為鮮活的情感、飽實的內容、隱藏的意義,被忽略掉了。今天許多所謂的民族題材、民族色彩的藝術產品,做出來令人感到存形失魂,原因就在于此。浮光掠影采風來的外在色彩,替代了對民族情感內容與情感方式的真正深入。

所以,辦學環(huán)境地處邊疆的藝術院校要清醒地意識到這種狀況,將自己的.辦學路數中“采風經?;钡淖龇ü潭ㄏ聛恚瑢W生、教師都如此。地處邊疆的藝術院校,采風的便利十分明顯,就應該用好用足這種天然的便利。云南藝術學院的一些教師,尤其是研究生導師,這方面的意識很強,做得比較好,其教學成果和人才培養(yǎng)效果也就顯著得多。音樂、舞蹈、藝術設計、民族民間美術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收成。音樂人類學方面、少數民族音樂樂器研究方面、云南特色工藝美術研究方面、民族舞蹈藝術研究方面,云南藝術學院都有了值得驕傲的成果。

2.培植:研究項目化。

藝術院校的學術研究,歷史上常常有幾種做法:一是以創(chuàng)作代替研究,認為研究思考已經在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醞釀、創(chuàng)作成果里面體現了,不必一定要用文字來總結它;二是認為研究是個人的事,而且,藝術研究就像藝術創(chuàng)作一樣,是隨心所欲,因情所致,完全根據個人愛好興趣,所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由于這樣的認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藝術與人文科學家族里的其他學科相比,顯得理論成果薄弱,所謂藝術研究停留在經驗層面的探究、認識上。而且,就藝術整體研究看,作為專業(yè)、學科的整體性研究與結構性建設的意識淡薄。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就應該在對接各種渠道的項目研究之外,針對自己學校的辦學設想,針對學校的專業(yè)設置、學科建設的布局,設計一些整體推進專業(yè)建設和學科發(fā)展的研究項目,作為建設與發(fā)展的理性分析、科學發(fā)展的導引,這十分重要。將學校開展研究的個人愛好與零星行為,引領到項目、引領到彼此相關的項目群當中去,還有另外一層含義,那就是:通過研究項目凝聚精神、鍛煉隊伍、整合力量、打造品牌。

以云南藝術學院《云南特色民間工藝》的出版為例:教師們從長期下鄉(xiāng)采風的積累中,從特色民間工藝大師進入大學課堂的教學實踐中,也從各級政府不斷整理、確定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政府行動中,深切感受到高等藝術院校應該承擔的相應責任。于是,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的教師們在耙梳資料,補充采訪采錄,條分縷析后,于編輯出版了《云南特色民間工藝》一書。該書出版后,成為云南高校藝術設計專業(yè)的重要教學輔助用書,也獲得了第十二屆云南優(yōu)秀出版物三等獎。開始,云南藝術學院設計學院將此書作為一項概論式成果,以此為基礎,進一步立項運作,將15種云南特色民間工藝成果以項目化的形式運作為一個系列成果,這個成果將于以高?!笆濉币?guī)劃藝術教材的形式陸續(xù)出版。

3.支持:成果課程化。

研究成果課程化,實質上是焊接教學研究與教學過程的辦學行為,十分有力、有效,對于辦學綜合實力的生成也非常重要。大學里的研究成果,有的可以轉化為經濟成果,有的能夠體現為社會效益成果,還有的,可以轉化到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當中去,建立一門課程或一種課程體系。以云南藝術學院為例,近年大力開展教學質量工程的建設,教學成果以優(yōu)秀教學團隊、教學名師、精品課程、特色專業(yè)等形式體現出來,涉及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教師個體、教師梯隊結構、專業(yè)特色優(yōu)勢與課程品牌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內容。實際上,教學質量工程不是一句空話,而是要落實在“教什么、如何教、誰來教、誰有資格教、為什么教”這樣一些具體問題上的工程。成果課程化,最有力的支撐顯然來自教材編寫。如何將少數民族藝術資源編寫成可以在現代教育行為當中廣泛教學傳播的內容,就是一個考驗教師和教學團隊的關鍵所在。課程建設、專業(yè)建設都涉及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教學過程控制、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檢測的問題,這些問題,實際上都在解決“教什么、誰教、誰有資格教、如何教、為什么教”的具體問題。這些問題首先是理論問題,是文化立場姿態(tài)與藝術價值判斷的理論問題,體現在教學實踐中,就是教材編寫中體現出來的教師能力的增強與水平的提升,從一知半解的“知道者”變?yōu)閷<摇?/p>

出版社根據藝術院校的課程建設、專業(yè)發(fā)展、學科建設需求,積極回應,支持項目,擴大合作,在精品課程、特色課程、重點學科建設方面為藝術教育提供服務。

具體說,出版社用出版教材的方式支持地方藝術院校在辦學當中強調特色,發(fā)展優(yōu)勢,支持他們在精品課程建設當中突出教學內容的特色優(yōu)勢,突出他們在得天獨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的豐厚資源基礎上的教學優(yōu)勢,突出他們在整理和創(chuàng)新民族藝術方面身置其中所具有的深切體驗。云南大學出版社近年來陸續(xù)出版的《云南特色民間工藝》《圖形創(chuàng)意》《傣族舞蹈教材》《云南民族復調音樂研究》等,就是將院校教師或藝術家多年的研究所得整理出版后又把它們轉化為課程內容,突出了少數民族藝術傳承過程在現代大學里通過教學完成的實驗。以《圖形創(chuàng)意》教材的編寫出版為例:云南藝術學院這個學科的教師從藝術設計課程的角度多年下鄉(xiāng)采風,搜集了大量的民族民間圖形,教師們把這些積累作為本地的圖形元素運用到圖形創(chuàng)意的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了這一專業(yè)基礎課程的本土特色。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提煉完善,逐漸建設成了一門具有本土特色的課程,于是,精品課程教材也順理成章、應運而生了。

民間藝術,少數民族藝術,通過現代大學教育,變成規(guī)模化、群體性、科學化的科學可控的過程,為中國藝術的繁榮預埋下了“草根情懷”的種子。我們看到,云南藝術學院的學生,通過學習,除了藝術院校大學生都應該掌握的一般人文知識、藝術技能外,還可以獲得云南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知識的技能。這是他們拓展生存空間和發(fā)展平臺的重要社會競爭力。

更重要的問題在于,通過這樣的學術研究和教材編寫,藝術教育單位潤物無聲地準備了教學與研究融為一體的團隊。經過了下鄉(xiāng)采風實踐、課堂教學運用、問題思考、項目研究,再回饋到教學實踐中,經過如此錘煉的隊伍是那種用別人的教材、鸚鵡學舌、照本宣科式的教學隊伍所無法企及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云南大學出版社在支持藝術教育單位的教材與研究成果的出版中,也支持了藝術教育單位的人才培養(yǎng)、隊伍建設、課程設置、專業(yè)發(fā)展和學科建設。

成果課程化“一石雙鳥”,既轉化了研究成果,又培育了專家和教學團隊。

三、出版社在藝術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當中的自覺意識與積極作為。

藝術人才的智力貢獻與創(chuàng)造能力,是建設文化大省與文化強省的關鍵,要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的民族文化傳承者和創(chuàng)新者,就地取材、因人施教的教材編寫尤其重要。,云南大學出版社出面運作,由云南藝術學院牽頭,召集云南師范大學、云南民族大學、玉溪師范學院、大理學院等辦有藝術專業(yè)或藝術學科的大學開會結盟,統(tǒng)一認識,將“繼承傳統(tǒng)、學習民間”的區(qū)域文化特色與地域藝術優(yōu)勢的內容結合到藝術教育的普遍性規(guī)律中,搭建了“新世紀高等院校藝術專業(yè)系列教材”的基本框架,至今,已經陸續(xù)出版了《藝術美學導論》《藝術概論》《藝術教育管理學》《藝術英語》《云南民族美術學》《中國水墨畫:源流、審美、表現》《圖形創(chuàng)意》《電子雜志設計》《云南高等美術教育史研究》《云南民族民間戲劇概論》《戲劇導演思維與訓練》《歐美現當代名劇賞析》《云南民族舞蹈史》《傣族舞蹈教程》《諸子論音樂》《審美意識與音樂文化》《音樂美學教學論稿》《音樂素質通用教程》《電視導播》等教材,社會反響和教學效果良好。

云南大學出版社與云南藝術教育界基本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一個從云南藝術教育單位畢業(yè)的學生,如果對云南、對西南、對中國藝術狀況知之不多、一知半解,那他就不是一個十分合格的學生,就遠不是一個民族文化傳承者、創(chuàng)新者的“候選人”,他的資格就差得很遠。如果這樣的狀況是由于他所畢業(yè)的藝術教育單位造成的,那么,這個藝術教育單位的辦學理念和人才培養(yǎng)定位就很值得懷疑。

這些年來,在開展課程建設、專業(yè)建設的過程中,云南大學出版社與各種類型的藝術院校合作,探索和開拓了一種效應綜合、目標明確的道路,值得與藝術院校辦學的有心人分享,也值得與那些矚目大學教學研究、辦學發(fā)展的出版行業(yè)的同行相砥礪。

藝術教材的建設,要有一種長期追蹤關注的韌勁,要有一個耐心培育輔助的過程。作為出版人員,筆者的經驗是,積極參與、經常促動,在一定程度上自覺參與到藝術院校的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特色課程的探索、教材的編寫試用及出版規(guī)劃中,將藝術類教材與藝術類學術著作的出版策劃延展到藝術研究、藝術教育的源頭上,從一開始就進入出版規(guī)劃的梳理與框架設定中,有耐心,下力氣,多年堅持下來就一定有收獲。作為藝術院校辦學的“局外人”,如何積極介入,成為藝術教育單位的專家教授們的同道、同路人,就看是否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能力“介入”藝術教育事業(yè)了。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四

摘要: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倡導音樂教育中各種音樂形式的兼容并蓄,但是國內音樂教育在音樂教育領域進行鋼琴音樂等西方音樂多元同構的同時,卻忽略了多元音樂教育對本土音樂基礎的強調,傳統(tǒng)音樂教育被輕視,少數民族音樂教育邊緣化發(fā)展;要真正踐行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就必須從教學理念、教材、教學內容、師資等方面突出民族音樂教育,推動少數民族音樂藝術教育地位合理化調整。

關鍵詞:民族音樂;邊緣化;多元文化。

多元音樂教育理念是多元文化教育在音樂領域的滲透,多元音樂教育理念認為每種音樂都有自己的體裁和曲式,不同音樂中蘊含著不同的價值理念。根據國外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實踐,進行多元音樂教育有利于本土音樂學習者建構良好的音樂概念,并能從其他音樂中汲取更多營養(yǎng)。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倡導世界各地音樂在教育領域內的共生共存,且這種共生共存是以本土音樂教育主導下的和諧共生。但是在事實上,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國內音樂教育形成了以歐洲音樂為主導的發(fā)展模式,教育理論、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是以西方音樂為主,鋼琴、大提琴等西方器樂成為音樂教育的主流,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可有可無,處于邊緣化地位,這樣的狀況顯然與多元音樂教育的本土音樂意識相悖。多元音樂教育強調音樂教育的多元同構,但是這種多元同構是在本土音樂基礎上的多元化,而不是失去自我的多元化,少數民族音樂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國內音樂教育體系中擁有相應的空間,因此少數民族音樂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合理化自然是國內多元音樂教育實踐的重要課題。

(一)音樂價值觀失落。

少數民族音樂是少數民族民眾在生產生活中自然形成的音樂形態(tài),具有獨特的發(fā)聲和歌唱方式,和民族生活習俗緊密聯系在一起。如哈尼族哭嫁歌中,其多聲部的形成是依照婚禮儀式的程序,根據不同角色的融入而形成的多聲部演唱,每個聲部按照婚禮角色形成了不同的音高。對于哈尼人來說,其多聲部的形成并沒有沿循西方音樂的和聲原理來考慮音程和音節(jié)之間的連接,而是當地民眾根據情感需要,根據自我感覺,進行的聲腔和音韻的結合,具有非理性特征。哈尼族的多聲部和西方音樂理論中的多聲部原理完全是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所蘊含的文化意味也大有不同,通過這種自然的代代相傳的音樂感覺形成了哈尼族哭嫁歌特殊的中立音及中間調式。民族音樂這種憑感覺而歌的歌唱方式形成了民族音樂特殊的音樂模式,也形成了民族音樂特有的神韻。[1]但是在現代藝術教育中,并沒有對這種特殊的構成模式按照特殊的評判標準,而是依照西方音樂理論來評價,用西方音樂的發(fā)聲方法來衡量民族音樂的特色歌唱,以此來判斷民族音樂的價值。從根本上來說,以鋼琴音樂為代表的西方音樂和少數民族音樂是基于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形成的音樂文化,兩者并不屬于統(tǒng)一價值思維體系,自然不能用西方音樂的價值標準來衡量少數民族音樂。當前這種民族音樂評判價值思維從根本上表征了本土民族音樂價值觀的失落。

(二)民族音樂課程缺位。

高等教育是民族音樂傳承發(fā)展的主要渠道,特別是隨著民族傳統(tǒng)音樂傳承模式的解構,藝術教育的民族音樂傳承意義更加突出。但是從高校民族音樂課程設置來看,少數民族音樂并沒有在專業(yè)教育課程內容中得到強調。這種情況主要表現在地方民族高校雖然把民族音樂納入到音樂專業(yè)教育中,但是大多數民族院校對于民族音樂課程的納入往往以當地民族音樂為主,部分民族院校的音樂教育甚至沒有開設《少數民族音樂概論》課程,民族音樂的邊緣化教育地位由此可見。而在大多數非民族高等藝術院校中,鋼琴、大提琴等西方器樂是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本科類音樂專業(yè)幾乎沒有開設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研究生類專業(yè)開設民族音樂課程的院校也是少之又少。少數民族音樂在高等教育中的被輕視程度可見一斑。部分學校雖然在課程設置上安排了少量民族音樂課程,但是這種課程安排少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與民族音樂課程的少量化、單一化、選修化不同,多數藝術院校的音樂教育主要以西方音樂教學體系為主,不僅音樂理論以西方音樂理論為主,課程中所介紹的曲目也大多以西方音樂作品為主,鋼琴更是在音樂教育中占有主導地位。相較于鋼琴音樂為代表的西方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強勢主導,少數民族音樂在國內音樂教育課程中基本是缺位的。

少數民族音樂主要是民族鄉(xiāng)土中發(fā)展起來的音樂,民間是少數民族音樂的土壤,因此民族音樂的`歌手大多是普通的少數民族民眾,他們受到民族音樂土壤的滋養(yǎng),對于民族音樂有深刻的理解,因此這些民族音樂歌手演唱起來的民族歌曲往往具有特殊的神韻。但是在部分院校的民族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教授者并不是對于民族音樂有深刻理解的民眾,而是由科班出身的音樂教師來教授,這些科班教師所接受的教育也正是西方音樂理論體系。因此這些音樂教師對民族音樂曲目的教學往往也是按照西方音樂作品,從調式、音準等方面來授課,而對于民族音樂特殊的文化內涵和其中對應的情感心理并沒有加以強調,這就使得學生雖然在形式上掌握了民族音樂的唱法,但是在民族音樂的風格和神韻上往往模仿不來,缺乏地方性是當前音樂教育的重要特征。音樂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音樂意義來自產生它的行為,脫離了民族土壤的民族音樂教學更多的是進行一種形式上的教學,而并未真正把民族音樂作為一種獨立的音樂形態(tài)來看待。形式化使得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更多的是一種參考,而并非是音樂基礎。

世界上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有自己特殊的音調體系,每種音樂都有特殊的價值,對于多元音樂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藝術趣味。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倡導的是以民族音樂為根基的多元音樂教育理念,正是在本土音樂堅持的基礎上,才形成了眾多具有突出民族性格的音樂作品。為了使民族音樂得到足夠重視,許多國家都把民族音樂教育作為國家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并建立了本土音樂教育體系。如印度完全以本民族音樂為主體,并培養(yǎng)了阿南德香卡等世界知名音樂家;英國、突尼斯等國家更是基于民族音樂基礎來對其他音樂形式秉持開放態(tài)度。按照多元音樂教育理念,一個國家的音樂教育不能封閉發(fā)展,要引進世界各民族音樂文化,但是這個前提是必須立足于本民族的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是國內傳統(tǒng)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實踐中的本土民族音樂基礎要求必須把少數民族音樂納入到國家音樂教育體系中,只有把鋼琴音樂為代表的西方音樂和少數民族音樂在內的傳統(tǒng)音樂在多元教育中體現合理安排,才能使多元音樂同構的音樂教育體系實至名歸。另外多元化的少數民族音樂形式為國內多元音樂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是國內多元音樂教育獨特的優(yōu)勢,因此民族音樂的藝術教育地位更加需要合理肯定。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對照下對于民族音樂藝術教育地位的合理化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起:

(一)突出音樂教育本土意識。

民族音樂是國家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不爭的事實。在當前國內音樂教育中,提到傳統(tǒng)音樂教育,往往會理解為琵琶、二胡、竹笛等樂器,所展開的傳統(tǒng)音樂教育往往也是以上述器樂為主,無形中把少數民族音樂從本土音樂中排除在外。多元音樂教育理念強調本土音樂基礎,是指包括少數民族音樂在內的國家傳統(tǒng)音樂都需要在教育領域得到強調。要強調本土音樂教育,就需要在意識觀念中把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本土音樂意識進行強化。只有從觀念上厘清了這一點,在多元音樂教育強調本土音樂基礎時,才能使民族音樂不至于空場。對于本土民族音樂意識的突出,首先要在教育理念中,對本土民族音樂進行強調,這種強調一方面是指強調本土民族音樂的教育地位;另一方面則是指對本土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基礎意義進行強調,突出本土民族音樂教育的基礎意義,在包括民族音樂在內的本土民族音樂意識在音樂教育中得到強調時,本民族音樂自然成為西方音樂引進的前提和基礎。其次,對本土民族音樂意識的強化,還要在音樂教學中設定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來加強教師對民族音樂的關注。最后還需要從音樂教育的教學評價方面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引導,在音樂教育的理念、目標和評價等方面從口號到實踐都對民族音樂進行強調時,自然會引起音樂教師對民族音樂的重視,使其在思想上對民族音樂的固有觀念得到改觀。

(二)擴大民族音樂教材比例。

教材是音樂教育展開的依據。教材內容涉及到的內容才有可能在課堂上進行教學,反之,教材上沒有涉及到的內容便很難為學習者所接觸。多元音樂教育強調本土音樂的教育,但是在實踐操作中,少數民族音樂并沒有形成合適的教材,部分展開民族音樂教育的學校往往是學校自行編纂的本土教材,這些教材內容相對于民族音樂教育需求存在一定欠缺,且這種本土教材也僅僅在少數院校存在,大多數藝術院校所使用的都是通用教材。而在通用音樂教材中,對于民族音樂往往是一筆帶過,少有對民族音樂的系統(tǒng)探討。[2]學校音樂教材中的民族音樂缺失使得學生難以有機會接觸到民族音樂,教師自然也不會對教材中沒有涉及到的民族音樂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強調。因此要使少數民族音樂教育地位得到合理化,還需要在音樂教材方面有所調整,使民族音樂成為學校音樂教材的一部分?;诙嘣魳方逃枰诰唧w實踐中,既要強調民族音樂的基礎作用,也要對其他音樂形式進行包含,要使兩方面得到合理兼顧,一方面,根據民族音樂教學的需要,對民族音樂在教材中的比例進行規(guī)定,使民族音樂和其他音樂文化內容保持合理的比重;另一方面,音樂教材往往包含音樂理論、視唱練耳、作品欣賞等基本組成部分,因此民族音樂內容在教材中設置一定比例時,還需要使民族音樂滲透于教材的各個模塊,使學生在音樂教材的學習中能夠從理論到實踐獲得完整系統(tǒng)的民族音樂內容。

(三)設計民族音樂課程內容。

在以上分析中指出,當前只有少數院校把民族音樂納入課程體系,大部分學校并無民族音樂課程。因此由外國學者在描述國內音樂教育時,認為國內音樂教育隨處可見西方歌曲和古典曲目,一定程度上,這些外來音樂文化獲得了比傳統(tǒng)音樂更多的關注。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實踐方面的缺位使得音樂專業(yè)學生基本上沒有接觸民族音樂的機會,自然對于民族音樂的特性也無從把握。[3]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鋼琴等其他音樂的學習,便會失去基本的音樂根系,其在音樂創(chuàng)新方面自然也難以堅持民族性格,鋼琴音樂的民族性也就無從探起,多元音樂教育中對于民族音樂的基礎性強調也就無從在音樂教育領域得到體現。要發(fā)展多元音樂教育,民族音樂不可忽視,只有立足于包括少數民族音樂在內的傳統(tǒng)音樂基礎上的多元音樂教育才是真正的多元音樂教育。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重視,不僅要在理念上加以強調,更要把民族音樂納入音樂課程體系。對于民族音樂在音樂課程中的納入,可以從兩方面來著手:第一、對民族音樂的總體狀況進行介紹,開設《少數民族音樂概論》等基本課程,使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整體狀況有所把握;第二、選擇代表性的幾種民族音樂進行重點學習,民族音樂種類眾多,要把所有的民族音樂納入課程內容并不現實,因此在對民族音樂課程內容設計時,可以選擇有特色的民族音樂進行重點學習,民族地區(qū)的院校在此基礎上可以對本地區(qū)的民族音樂加以強調,突出對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功能。

(四)把民族音樂演唱者引進課堂。

多元音樂教育理論強調本土民族音樂意識,把本土音樂教育作為多元音樂教育展開的基礎和前提,為少數民族音樂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奠定了觀念基礎,但是對于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教育地位合理化確立還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努力,其中對于民族音樂原生演唱者的尊重,及民族音樂的原生教學也是少數民族音樂地位突出的重要表現。少數民族音樂分為多種宗教祭祀音樂、民族戲曲及各種儀式音樂等,不同音樂有不同的特點。加上民族音樂本身特殊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學校教師在民族音樂的教學中往往難以把民族音樂的神韻原汁原味地呈現出來,大多數音樂教師對于民族音樂的教學往往都是按照西方音樂作品的曲譜和調式來教學,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族音樂的原生表達。民族音樂產生于民族民間,民族民眾是民族音樂的傳唱者,對于民族音樂,民族民眾有最為深切的感知,其對民族音樂也最有發(fā)言權。要使民族音樂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也需要給予民族音樂傳唱者合理的尊重。當前大多數學校對于民族音樂的教學都是由專業(yè)教師來進行,并沒有把少數民族音樂的原生演唱者請進課堂,一方面影響了多樣化民族音樂的教學;另一方面也會影響民族音樂的原生表達,難以使學生真正體驗到民族音樂的神韻,不利于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深刻理解。因此要使民族音樂在藝術教育中的地位從邊緣化走向合理化,突出民族音樂教育,把民間藝人引進到課堂中不失為一種形式上的地位表征,同時也有助于促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孫國軍,劉向英.解析少數民族音樂中的民族特征[j].貴州民族研究,,(4)。

[2]蘭曉梅.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傳承發(fā)展[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6)。

[3]趙志揚.反客為主: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主體性危機[j].中國音樂,2015,(2)。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五

摘要:藝術教育是中小學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多年來,由于重視度不足,藝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沒有獲得應有的位置。相當多的學校仍然沒有開設這門課程,認為藝術課程可有可無,忽視了藝術教學在教育中的價值。

藝術不僅是好的,而且是必須的。著名教育哲學家哈里布勞迪(harrybroudy)提出了如下問題并對此做了極具說服力的評述,那就是:“在普通教育中藝術的作用是什么?”他指出:如果藝術對均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那么,把藝術納入到中小學教育的成規(guī)課程就不應該是問題。如果藝術只是學?!熬o張”功課之余提供給兒童的一種“有趣的”或“好玩的”東西,那么,布勞迪說,藝術在學校的課程中就不會有他的位置。藝術和美是天生的,人的本質上對藝術和美有一種好奇和感動。從人類行為學的角度觀察,兒童早期對藝術便產生某一種認知。藝術是美好的,它伴隨著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用它永恒的魅力——藝術之情對人的心靈產生直接的、深遠的碰撞,使人心理健康、心靈純潔、行為高雅。

加德納認為,藝術教育所培養(yǎng)的包括語文(話劇中的表達能力、視覺藝術作品集的推介展示)、數理邏輯(室內設計、建筑藝術所需的數理)、音樂能力、空間感(如環(huán)境設計,構圖)、機械動感(如舞蹈)、人際關系(話劇或音樂會的合作、交流)、自我反省(因藝術無標準答案,要求創(chuàng)新與完美便須不斷反省改進)、自然觸覺(如質感、配色、調和)等。他認為全面的教育應該是開發(fā)每個人身上的這些智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人的潛能。而藝術學科提供了開發(fā)這些智能的基礎,是發(fā)展這些智能的重要學科。它的作用表現在如下幾點:

1.藝術教育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

人格是構成一個人思想情感以及行為的特有模式,這個獨特模式包含了一個人區(qū)別于他人的穩(wěn)定而統(tǒng)一的心理品質。藝術教育能培養(yǎng)審美能力,色彩、旋律、線條等滿足心靈愉悅的符號揭示事物之間的各種內在聯系,使人對事物產生積極接近、熱衷探索的態(tài)度。古今中外,施行藝術教育的目的都在于發(fā)揮藝術的這種功用,使人不知不覺地從小就培養(yǎng)起對美的愛好,并且培養(yǎng)起融美于心靈的習慣,進而養(yǎng)成自由而高尚的情操。

2.藝術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缺少美的生活單調乏味。但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有限的,有計劃的'引導兒童參加藝術實踐活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兒童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的發(fā)展,因為在藝術教育中,教師在引導兒童欣賞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藝術的美。兒童在美術活動中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過各種藝術手段具體表現出來的,這不僅加深了他們對日常生活感受到的美的理解,而且發(fā)展了對美的表現力。兒童在不斷變化的藝術實踐活動中,不斷地追求美、探求美、理解美和表現美,因而,受到良好的美育。

當藝術課程被人們重視的時候,它似乎又變成了一種形式。成人價值像一雙無形的手在指引著社兒童藝術學習的目的和方向。在這種價值的作用下,傳統(tǒng)的科學與藝術教育中,存在著許多問題:第一,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的地位不平等,藝術教育的價值被忽略;第二,切斷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的關聯性,各行其內容和目標;第三,將科學和藝術教育視為知識的灌輸和技能的訓練,忽略了其對心靈的作用。首先,藝術教育的目標不僅僅只是知識灌輸,它關注的是人性的本質。愛因斯坦深有體會:“我相信直覺和靈感。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則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逼浯危茖W教育和藝術教育是密切關聯的?!皩τ谙喈敹嗟纳鐣蟊姸裕茖W知識是一種自己不熟悉的和未能同化的異己力量,科學經驗則是一種專業(yè)性的間接經驗。于是,在表象建構和經驗模式之偏傾式塑造和概象建構與認知模式之單向性塑造的基礎上,不少大眾(尤其是情知意素質能力正處于敏感可塑造狀態(tài)和跳躍性發(fā)展之關鍵階段的青少年學生),便形成了以間接經驗和抽象概念為主的思維結構,缺少必需的親身體驗和感性積累,缺乏情感對間接經驗和知識元素的活化和融合,于是導致以邏輯推理為主的單級式思想模式?!鼻楦型R的分離,導致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弱化。最后,藝術教育的目的也不僅僅是技術的訓練和知識的吸收。在這種成人價值影響下,藝術教育的不平等性、孤立性、機械性嚴重影響了兒童思維的發(fā)散性、開放性。藝術教育是科學教育的基礎,科學教育反過來又影響著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和科學教育相輔相成的作用才能促進兒童的全面發(fā)展。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的融合對兒童發(fā)展的意義概括為以下幾點:

1.有助于拓展兒童的感受力。

傳統(tǒng)教學中,灌輸知識和技能成為了主要教育目標。兒童在這種封閉式的灌輸體制下,感受力逐進退化和模糊。長此以往,他們的思維變的狹隘,內在把握世界的能力則進一步退化。藝術教育和科學融合的教育則能拓展兒童的感受力,開發(fā)他們的大腦潛能。他們在這種融合模式下,兒童不僅被要求發(fā)現事物的外在特征,同時喚起對事物的直觀感受。

兒童情感發(fā)展的源泉來自于豐富的想像力,藝術滲透的教育能使兒童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冰冷的客觀知識難以調動起兒童積極的情感反應。我們會發(fā)現不少科學家諸如:牛頓、愛因斯坦等人對藝術表現出濃厚的熱情。藝術是科學研究的助推器,藝術的美好激發(fā)了他們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性,產生了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情。正是這種藝術與科學的高度融合造就了偉人的誕生。

2.有助于學生智慧潛能的開發(fā)。

感性認識是人們對外部世界直接的感官感受,對事物的產生直接的、表面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經過思考、推理來認識事物的本質。感性和理性的平衡依賴與藝術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使得他們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我們可以從這個簡單的幾何三角形來看到一些問題。三角形特定的形狀和結構儲存在于大腦記憶系統(tǒng),我們憑借感官經驗很難發(fā)現圖形的不合理性。視覺經驗欺騙了我們的客觀認知,對事物產生錯誤的判斷。只有通過大腦理性的分析、判斷來獲得事物的真理性。感性能力與理性能力在這里發(fā)生了交融和碰撞,在這里啟迪著智慧的迸發(fā)。正因為如此,藝術教育和科學教育結合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它培養(yǎng)的是人的智慧發(fā)展不可缺少的感性能力。

只有高度重視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普及中提高,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才能使我們學生的潛能不斷得到開發(fā),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fā)揮,綜合素質得到有力提升,為促進人的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完美人格打下堅實基礎。藝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是顯而易見的。藝術教育是科學教育的基礎,是通往真理之路的紐帶。只有肯定藝術教育的作用,才能全方位地提高學生藝術素質及其他品質。因此,藝術教育是中小學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參考文獻:

[1]埃爾赫維茨,邁克爾戴.兒童與藝術[m].湖南美術出版社,,8.

[2]張厚粲.心理學[m].南開大學出版社.

[3]丁峻.知識心理學[m].上海三聯書店,,11.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六

摘要:幼兒的發(fā)展,實際上無法與環(huán)境和教育分開。一般而言,環(huán)境與教育對幼兒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和推動并非機械進行,而是通過幼兒自身的心理原因來實現。蒙學教材之中名物常識、道德、禮儀類內容還有行文特點,對于幼兒的認知、社會性發(fā)展、語言能力發(fā)展幫助很大。

學前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對于語言把握的準確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增高。蒙學讀物的編寫最初是為了幫助兒童識字,所以對于學前兒童而言,蒙學教材有著較為深刻的意義和積極的作用。

1蒙學教材之中的常識類知識。

與幼兒認知發(fā)展相協調幼兒的認知發(fā)展不僅需要的是知識豐富多樣,同時更重要的是淺顯易懂的基礎性知識經驗。對于幼兒而言,常識性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必須完成的任務,對于幼兒而言,蒙學教材之中廣泛且普遍通識性的常識知識在經過了上百千年的歷史實踐檢驗之后,具有著基礎性的特點。這些常識與幼兒認知發(fā)展相協調,比如《三字經》為例,其中常識內容包括十進制計數法,“三光”、“四季”、“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等數學、天文、地理、農業(yè)、藝術等各力一面知識,內容豐富且兼顧實用性。如表1所示。這些蘊藏于蒙學教材之中的常識,準確而又簡單,輔之以朗朗上口的.韻文形式,只需要老師在講解和呈現的時候注意方式與方法,即使對于蒙童而言,也是極為容易可以接受的。從知識呈現與講解形式的角度考慮,常識知識的普及需要特別注意邏輯性,比如以《三字經》中的常識知識為例,以方位、情感、音律等邏輯特征將相對龐雜的常識知識進行分類。再比如《千字文》中則將“四季”表述為―“寒來暑往,秋收冬藏”不僅指出四季名稱,也指出了四季按順序周而復始的運行規(guī)律。由以上可以看出,蒙學讀物中的常識知識,不僅單純展示了概念,也介紹了種屬類別和相互之間的關系,在《千字文》等蒙學中后期的作品之中還強調了人與物之間的主客體關系。

2蒙學教材的道德禮儀內容有助于幼兒社會性發(fā)展。

一般而言,對世界的認識是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幼兒需要運用或者是改組自己的認識來作用到客體身上,然后發(fā)展和積累出屬于自己的自然、社會經驗。方格的《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之中》提到:“社會性發(fā)展即社會化是指兒童獲得社會所期待的價值觀、信仰和行為標準而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的過程?!?/p>

2.1蒙學教材的道德禮儀內容幫助幼兒獲得倫理知識。

在《幼兒認知發(fā)展與教育》一書中我們已然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回答:“幼兒必須首先認識各種社會價值觀和行為標準,如尊敬父母、友愛同伴、遵守諾言等道德規(guī)范,通過理解規(guī)范,才能將其內化為個性品質的組成部分,進而指導自己的活動?!币虼耍谥腥A民族的文化背景之下,幼兒對于社會的認知首先便起始于傳統(tǒng)道德規(guī)范。蒙學教材傳承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的道德典范,同時這些蒙學教材之中的社會認知內容與幼兒生活相關,包括幼兒與親長、同濟交往所應遵守道德規(guī)范以及日常行為禮儀規(guī)范等均包含其中。如《三字經》中介紹了家族輩分次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斌w現了家庭與家族的概念,以及家庭中親長、同濟同輩兄弟的關系。再如《弟子規(guī)》開篇從“孝”、“銻”談起,論述了家中子弟應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

2.2蒙學教材的道德禮儀內容幫助幼兒獲得社會禮儀知識。

在保持并傳遞著中國傳統(tǒng)道德倫理規(guī)范的同時,蒙學教材還關注了社會禮儀,如《弟子規(guī)》中就有諸多對兒童如何遵守社會道德規(guī)范以及待人接物的行為規(guī)定。說“凡出言,信為先。作與妄,奚可焉?!边@是在教育兒童要誠實守信,又或者“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這是在告訴蒙童社會行為規(guī)范。另外,難能可貴的地方在于,蒙學教材字中對道德禮儀類內容的講解并非簡單提出理論論述,而是通過舉例論證的方式來展開。這種為幼兒提供榜樣的舉例方式,可以促使幼兒在道德故事之中,發(fā)覺人物的優(yōu)秀品德,繼而喚醒幼兒的道德情感,受到榜樣的感染,產生追求榜樣模范行為的需要。例如,《三字經》的“孔融讓梨”講的便是孝悌之道,“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痹偃纭包S香溫席”中講的是“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zhí)。蒙童通過對于這些倫理道德和社會禮儀規(guī)范的學習,可以進一步構建自己的社會認知。在自我與客觀存在的互動之中,完成自身的社會化。

3蒙學教材的行文特點助推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

學前期是幼兒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幼兒對于語言把握的準確度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增高。蒙學讀物的編寫最初是為了幫助兒童識字,所以對于學前兒童而言,其主要價值就在于幫助幼兒認識字詞,獲得對事物的初步概念,發(fā)展幼兒語言能力。

3.1蒙學讀物韻文形式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基于幼兒語言發(fā)展特點,蒙學讀物在內容上多考慮使用兒童在日常生活之中較為常用的一些字詞音,在行文形式則多采用韻律節(jié)奏明顯的韻文形式。這種句式短小,朗朗上口,又詞匯簡單豐富的行文特點,對于幼兒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有著輔助作用。蒙學教材的大多采用韻文形式,以《千字文》為例,在用韻方面表現出獨特的用韻方式和特點,呈現出多用發(fā)聲簡單的韻母。通過對文本的分析和統(tǒng)計,《千字文》中共ang、eng、ing、i、ui、ao、e七個韻角,在漢語拼音之中,上述七個韻母發(fā)音方法較為簡單,尤以e、i作為單元音,保證了在發(fā)音過程之中,舌位、唇形和開口度的整體不變。

3.2蒙學教材押韻形式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

同時,蒙學教材在行文上多采用了句句押韻和轉韻押韻的方式。以《千字文》為例,通覽全篇,句句押韻和轉韻的使用,讓此篇蒙學讀物朗讀起來珠圓玉潤且又流暢清麗,細讀開來則容易被人們記憶。在文中前半部分,既是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到第二十五句“墨悲絲染,詩贊羔羊”,全為句句押韻,后續(xù)還有第九十九句“耽讀玩市,寓目囊箱”到第一百一十四句“誅斬賊盜,捕獲叛亡”等也為聚聚押韻。在蒙學讀物的句法結構上,符合了幼兒句法結構的發(fā)展由“單詞句”到具有少量詞匯的“電報句”句式。傳統(tǒng)蒙學教材對于幼兒具有著深遠的影響,以《千字文》、《百家姓》等為主的蒙學教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我們幼兒塑造良好的社會性、道德禮儀,在幼兒教育之中具有著不可或缺的位置。

參考文獻:

[1](明)婁芳注.千字文釋義[m].明婁國安刻本.

[2]劉偉,楊紅.最愛英文兒歌[m].中山大學出版社.

[3](清)高馨山注.新式標點千字文白話注解[m].上海中原書局印行本.

[4]吳洪成,李文慧.清代前期蒙學教材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2007(9).

[5]常爽.漢代蒙童書法教育摭談[j].大眾文藝,2010(9).

兄弟作文的教育價值探討篇十七

【內容摘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當代藝術教育如何應對挑戰(zhàn)和抓住發(fā)展機遇,是藝術院校共同面臨的新課題?,F行素描教學體系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難有突破,其已經嚴重制約當代藝術教育的發(fā)展。而素描作為傳統(tǒng)基礎課程,更應該緊跟新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在教學中應大力倡導和推行意象素描,充分發(fā)揮其在當代藝術教育中的作用。“定義新內涵,探索新方法,建構新體系,凝結新成果”,成為今后教學體系改革中一個明確的發(fā)展方向。

中國現行的素描教學體系沿自近代“西學東漸”運動,以李叔同、劉海粟、徐悲鴻等人為首引進的日本和西方素描教學體系為先行,爾后全面實行的契斯恰科夫素描教學體系成為高等藝術院校的主導。其為我國建國初期建立高校藝術教育基礎教學規(guī)范化、科學化體系的理論指南和素描學科學術遵循,一直沿用至今。不可否認,以寫實為導向的西方素描教學體系在當今乃至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仍將起到一定的作用。半個多世紀的教育教學實踐,依然以“現實主義造型”為旨歸的“契氏”素描為主??梢哉f,我國缺乏既能結合中華文化精神和民族審美特質,又能與西方比肩而立的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素描體系。

一、素描教學現狀分析。

現有的教學體系中,大家所理解的傳統(tǒng)素描概念就是由一支鉛筆、一塊橡皮、一張普通的素描紙構成,加上被動描摹,這樣的現象在藝術高校早已司空見慣。很多高校的素描教學理念仍然遵循再現原理,強調對于客觀物體的定點靜觀,也就是通常說的焦點透視。運用解剖知識和透視原理,以“具象”為造型準繩,以“光影明暗”和“體積”為塑造手段,要求科學、精確地研究和描繪對象。這種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個體藝術感受,排斥個性張揚,漠視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片面強調對物象的客觀、真實的同一性描寫,嚴重制約藝術多樣性和多元化的表達,違背了藝術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11月22日,“第二屆中國藝術教育論壇”形成的“杭州共識”提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背景下,藝術學科教育要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為核心”。因之,定義素描新內涵、凝練課程新內容的任務已刻不容緩。

二、意象素描及其表現形式。

問題的提出首先是基于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背景下當代藝術教育的格局。素描教育必須扎根中國大地,使其具有本民族本土的特征。而意象素描正是沿著這樣的一種軌跡和模式應運而生。早在上世紀80年代初,四川美術學院就提出了“以創(chuàng)作帶基訓”的理念,敏銳地洞察到了原有素描教學體系的陳舊和單一。正是基于此,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授白德松在素描教學中率先實行了意象素描。它的出現打破了原有教學模式的單一和封閉,豐富了表現語言并使其更加多元化和多樣性。意象素描相比傳統(tǒng)素描,更加注重對素描本體語言和新材料、新語言、新技術的探索。這一舉措帶來的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的持續(xù),令人豁然開朗。

此時,類似于人體寫生或者半身人像帶手的課堂訓練不再只是要求學生簡單機械式、完全而真實地還原、再現描繪對象本身,而是更加主觀且主動地去處理畫面。它也不再只是一張簡單的習作,甚至有可能激發(fā)出學生的靈感,并轉化成作品。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會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當代的素描是否與傳統(tǒng)素描別無兩樣?是否一定要用熟知的傳統(tǒng)工具諸如鉛筆、炭筆等?能否用毛筆或者把手里的工具進行加工處理呢?是否一定要畫在紙上,并且這張紙是否只是一張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素描紙?能不能在紙張上做一些處理呢?比如把紙揉成一團再打開,或者在作畫之前先把紙潤濕呢?在描繪對象的時候是否只能使用一種單調的顏色呢?以亨利馬蒂斯為代表的'野獸派是法國藝術史上繼印象派之后對傳統(tǒng)的寫實藝術的又一次猛烈沖擊。這群藝術家作畫時既不過分追求細節(jié)的真實,也不完全追求準確的描繪,而是更多追求情感上的真實,這很好地體現了“準確描繪不等于真實”。這些素描之所以傳神,不僅僅是由于準確地描繪、再現描繪對象的外在形式和精確的細節(jié),而是更多的靠藝術家對他所描繪的對象內心最直觀感受的表達,依靠其對這些物象的精心觀察和對它的本質性的把握。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意象”。何為意象?意象是以意取象,以象表意。因為有“象”,藝術家更加重視主觀的意識、思想情感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意象乃是主客觀有機的統(tǒng)一。繪畫上的意象大體上是基于藝術家對描繪對象的感受,是對自然對象的表現與想象,是從“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衍生、演變、發(fā)展而來的。中國詩歌強調“言為心聲”,通過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藝術處理,最終達到托物言志的目的。重視“意”與“象”,亦即“情”與“景”的關系,重視“心”與“物”、“形”與“神”的關系,這與中國書畫的精神旨歸與審美追求同出一脈。這樣的一種主觀能動性,乃至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發(fā)揮,正是作為藝術院校的學生最需要的,它同時也是藝術最為本質也是最重要的特征。

在人們熟知的包豪斯基礎課體系中,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想的解放永遠是放在第一位的。基于這樣一種思想,包豪斯的教學改變了以往簡單機械的模仿性繪畫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進行了一系列的以形態(tài)、構成、節(jié)奏等視覺藝術為重點訓練課題的素描教學課程,把體驗、感受、試驗等作為其基本繪畫原則,充分發(fā)揮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性潛能。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基礎訓練中,將素描教學與中國畫自身專業(yè)特點相結合,凝練出“重構”的專業(yè)導向,主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辯證取舍,傳承創(chuàng)新”。以“以線造型,意象造型”為學術導向,結合“個性語言,書寫表達”,改變以西方傳統(tǒng)繪畫造型基礎取代中國傳統(tǒng)繪畫造型基礎的固有模式,打破西方素描體系在中國高等藝術教育中為主的格局,強調基礎訓練與中國傳統(tǒng)審美特質以及中國畫筆墨語言體系的表達相結合,創(chuàng)構適合中國畫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造型訓練體系,重塑中國畫專業(yè)立身之根本。素描課程將意象素描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以“意象解讀”(相由心生)、“語言表達”(材料與語言)、“造型取向”(個性話語探索)作為課程主要內容,著力研究素描本體語言的多元化和多樣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思維和探索精神,強調“以形寫神”“形神兼?zhèn)洹?,明確提出“在教學的整體環(huán)節(jié),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為主軸”。四川美術學院的意象素描在素描教學體系的本土化方面做出了積極有益的嘗試,如新增設的一門課程——視聽轉換。何為視聽轉換?字面上的理解就是視覺和聽覺的轉換。這兩個從表現形式上看似毫無關聯的感知方式,如何能做到巧妙而自然地相互轉換呢?教師會先播放一段諸如《梁?!分惖拿?,聽完后每位學生根據自己內心的感受進行作畫,那么這個時候其實也給了學生想象的空間。學生的想象和創(chuàng)造力也就是在此時被激發(fā),“意”就是剛才所聽曲目給內心帶來的感受抑或是情緒上的變化,“象”就是最后通過畫筆所呈現出的視覺圖像。最后,學生的作業(yè)會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的形態(tài)且?guī)в袠O強的個性和非他性,以及藝術語言的超長性。這與唐代詩人王維倡導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正是由于有了這種良好的教學系統(tǒng)和體制,四川美術學院培養(yǎng)出以羅中立、張曉剛、周春芽、高曉華、何多苓、葉永青等一大批活躍在藝術界的優(yōu)秀藝術家。藝術教育必須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探索出一條適合自身發(fā)展的新路徑,打破“契氏”教學體系一統(tǒng)天下的格局,重樹中國素描教學之根本;建構適合各院校自身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和獨具特色的素描教學新體系,適應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從而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

意象素描不僅是藝術學習的基礎,更是啟迪學生智慧和培養(yǎng)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校與教師必須堅定以人才培養(yǎng)為中心的思想,全面塑造學生的藝術品格,充分挖掘學生潛能,真正做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從而實現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凝結素描教學新成果——意象素描。要以一流課程為目標,努力把素描建設成優(yōu)質課程,使適合中國發(fā)展道路的素描教學呈現出生機勃勃、繁榮生長的局面,為學生未來的藝術成長、成才提供更為廣闊和自由的空間。首先,堅定文化自信,高揚中國精神,傳承中華美學特質,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建構既能結合中華文化精神和民族審美特質,又能與西方比肩而立的適合自身發(fā)展的素描體系。其次,意象素描是對原有的基礎素描訓練體系的有效補充,以其開放性、多元性和可持續(xù)性,能夠適應新時代藝術教育“道技相生、藝科融合”新要求和當今高速度、開放性、多樣性、多元化的社會發(fā)展需求。最后,意象素描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供了有效方法和路徑,能極大地拓展師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素描藝術本體語言和材料的深入研究,能夠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思辨能力、應變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形成個人自我風格的能力。本課程的設立能夠很好地應對全球化背景下藝術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相互的跨界、交叉、交融,為社會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經過多年的藝術教育教學實踐,人們可清晰地看到,原有的單一素描教學體系相對陳舊落伍,已不能適應目前“雙一流”建設的新格局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教育內涵建設的新要求。因而,教學中應大力倡導和推行意象素描,以適應新時代藝術教育的新要求;必須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去探索和改革,聚焦藝術學科一流建設,推動藝術教育轉型創(chuàng)新;改革原有陳舊的單—素描教學模式,在繼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和吸收外來藝術精華的基礎之上,建構適合中國自身發(fā)展特點的素描教學新體系。如此,當代藝術教育的發(fā)展才能適應新時代對人才培養(yǎng)的新要求,也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藝術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陳文華.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學院派素描習作[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2]覃超柏.俄羅斯列賓美術學院繪畫基礎教學——素描[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08.

[3]戴士和.中央美術學院素描精品(上)油畫系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人體素描作品[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2.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6.66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