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思維的升華,是對經(jīng)驗的提煉,是我們對自己思考和行動的真實記錄。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是每個學生都需要掌握的技能,下面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些寫作技巧。以下是專家總結的學習方法和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一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人們之間交往范圍日益擴大,交往活動日益頻繁,口語交際能力成為人才素質(zhì)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谡Z交際歷來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情景中,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質(zhì)。”而在過去的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訓練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很多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口語教學訓練沒有真正落到實處,甚至根本就不上。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不利于語文成績的提高。
在小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當前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我們廣大小學語文教師肩負的重任。
目前農(nóng)村小學生在聽、說、讀、寫諸多能力中,最差的要數(shù)“說”的能力,較為普遍的是學生“不會說話”。可以說越來越多的農(nóng)村孩子已經(jīng)走入了“啞巴語文”的死胡同,陷入師生兩難的尷尬境地。農(nóng)村的孩子語言表達、口語交際能力普遍比城市學生弱。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孩子與城里的孩子相比,口語交際能力更是薄弱。
育教學質(zhì)量急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我校針對性地提出了《民族地區(qū)四年級口語交際課教學的問題分析與教學策略》這個研究課題,旨在普遍提高我鄉(xiāng)口語交際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
1、研究彝漢學生口語表達較弱的原因,特別是學困生,膽小內(nèi)向的學生不敢與同學、周圍人交際的原因。
2、合理利用教材,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選擇貼近學生生活和思想的話題,創(chuàng)設生動的口語交際情境,激發(fā)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
3、探究在閱讀和作文教學中滲透口語交際訓練的方式。
4、探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的策略。
5、通過專項訓練等方式規(guī)范學生的語言表達。
《課程標準》中指出:“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而口語交際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心智過程,在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過程中,離不開注意力、記憶力、理解力、聯(lián)想力、想象力以及語言的編碼、語言輸出等一系列復雜的思維活動,從這個思路出發(fā),我們就應該相當重視口語交際過程,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為了找到適合我鄉(xiāng)四年級口語交際訓練的切入口,通過與科研人員及一線教師研討達成共識。
(一)研究方法。
1、調(diào)查法:采用問卷調(diào)查、個別談話等方式,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測試,從中了解學生在口語交際方面存在的問題。對語文教師口語教學中存在的困惑進行調(diào)查研究,制定相應的實驗策略。
2、文獻研究法:通過上網(wǎng),閱讀理論書籍等方式查閱有關文獻,學習相關理論,為本課題研究提過理論基礎,并借鑒理論去指導實踐。
3、行動研究法:通過課堂教學有計劃地實施實驗,對每一項、每一個階段實驗情況進行觀察、反思,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調(diào)整實驗措施。
4、個案研究法:總結教學實踐中成功的口語交際教學案例。進行個案研究,積累資料,總結經(jīng)驗。
5、對比研究法:彝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的對比研究,四年級學生的對比研究及對他們進行跟蹤研究。
(二)研究措施:
1、利用課堂:
(1)創(chuàng)設情境并以開放性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學生口語表達的積極性。
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圖片、多媒體課件、教師的課前激情引入等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交際的欲望、興趣。除了教材規(guī)定的口語交際內(nèi)容,還要結合校內(nèi)外、國內(nèi)外重大事件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并努力營造和諧、平等、快樂的口語交際環(huán)境,讓學生在相對寬松的條件下,自由表達,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
(2)重視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傾聽習慣并非單純地、機械地聽,還包括對講者的觀察、對聽的內(nèi)容的理解、記憶、聯(lián)想等。教師可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科幻故事、寓言故事或者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由教師、學生分別來講,然后讓聽的學生歸納主要內(nèi)容、復述或說說聽后的感想等,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訓練。教師隨時觀察學生的表情、神態(tài),及時反饋學生的傾聽狀況并進行指導。
(3)變“我想說”為“我敢說”
口語交際能力與閱讀能力一樣,不同學生存在著差異。部分學生想說,但不敢說或者不知從哪個角度說;部分學生口語交際中有畏難思想,搪塞、敷衍現(xiàn)象時有出現(xiàn)。教學中,鼓勵這些學生大膽發(fā)言,教師認真傾聽,抓住發(fā)言中精彩的部分,哪怕是一個恰當?shù)脑~語,一個優(yōu)美的句子等細微之處,都要給予表揚、激勵,調(diào)動全體學生的口語交際興趣,體驗成功感受,久而久之,學生會變得敢說,會說。對大膽發(fā)言的、有進步的學生,特別是那些膽小的學生,只要他們能夠由不敢說到敢說,哪怕是只說了幾個字或一句話都要給予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如有不妥之處,教育其他學生不能加以嘲笑、打擊他們的積極性。
(4)把口語交際與閱讀、作文教學相結合。
閱讀中,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質(zhì)疑,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悟、體會與同學進行交流分享,老師要鼓勵學生的不同見解;要重視對學生口語表達的指導,指導學生說完整的話,用規(guī)范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先說后寫,請作者談寫作思路、體會,其他學生談收獲。使口語交際、閱讀、作文結合起來,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5)堅持家校結合,全方位口語交際訓練。
每天語文課前請一個學生用兩分鐘內(nèi)的時間來講故事、表演、朗誦、講身邊發(fā)生的事等,然后同學互評,教師點評、鼓勵,這項活動每天輪流,每個學生必須參加。每天放學回家后,要求學生向家人、伙伴講講自己在學校里的見聞、喜怒哀樂等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6)充分利用班會課、主題隊會課來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改變班會課、主題隊會課的傳統(tǒng)上法,讓學生自己主持、自己總結,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比如說說自己和別人的優(yōu)、缺點,談談自己的學習方法,對班級建設的建議,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等。
(7)加強普通話的學習、訓練、應用。
平時要求學生之間盡量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課堂上用普通話提問和回答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及時指導。彝族學生之間要用漢語交流,讓彝族學生與漢族學生結對子,讓漢族學生教彝族學生學漢語,讓他們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漢語言表達能力。
2、利用課外:
(1)開展課外閱讀和匯報活動。
讓學生在課外品讀好詞、好句、好段、好篇等,在課外閱讀中豐富詞匯,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并定期進行交流、評比。對學生普遍關注的焦點、熱點問題,請學生談想法、看法、感受等,讓學生進行議論、討論、甚至辯論。通過這些活動,訓練口語交際能力。
(2)與學生交朋友,增強師生親和力。
老師要做學生的朋友,增強親和力,平時多與學生接觸,進行平等對話,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學習等情況,拉近師生間的距離,消除對老師的畏懼感,讓學生有什么話都想對老師說,樂于對老師說。
(3)發(fā)揮家庭對口語訓練的重要作用。
家庭是學生口語交際的最佳場所,父母是學生口語交際的啟蒙老師。因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個性與共性特點,指定內(nèi)容或鼓勵學生選擇內(nèi)容與家長交流、溝通,既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fā)展,又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當有親友來訪時,選擇話題與親友進行口語交際,進一步鍛煉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膽量。特別少數(shù)民族學生,要求他們在家中要用漢語和父母、親友交流,既能提高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普通話水平,又能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3、利用教研:
通過觀摩學習,促進教師口語交際教學水平的提高。
指定教師上觀摩課、示范課,然后通過上課老師的說課,聽課老師的評課,來達到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目的,提高教師們的口語交際教學水平。
老師要一邊教學一邊針對學生實際進行教學反思,總結經(jīng)驗教訓,及時改進教法,提高口語教學質(zhì)量。收集好與口語交際的相關資料及教學實錄,寫出教學反思文字、個案分析、相關論文。
通過以上內(nèi)容的研究,探索出一系列有關口語交際訓練的方法、策略,構建適合民族地區(qū)口語交際課的新思路、新模式,加以推廣。
相信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我鄉(xiāng)的口語交際教學質(zhì)量一定會上一個新的臺階。
第一階段(時間:20xx年3月-----20xx年7月)。
參研教師閱讀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理論書籍,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學習相關教學案例,掌握口語交際教學的相關理論和方法。通過測試、問卷等方式,調(diào)查了解學生掌握口語交際能力和教學現(xiàn)狀。,分析口語交際訓練中的經(jīng)驗和存在的問題。
第二階段(時間:20xx年9月----20xx年7月)。
1、根據(jù)制定的各階段目標和確定的內(nèi)容,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參研教師探究創(chuàng)設課堂口語交際情景的方法,通過課前演講、小故事、辯論、等方式指導和組織學生開展口語交際,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探索口語交際有效的方法。研究教師評價激勵的方法。
2、收集典型的教學案例并進行分析,定期開展教學經(jīng)驗交流,上研究課,進行階段行總結。
第三階段時間:(20xx年9月.---20xx年3月)。
通過研究有相關活動記錄與反思文字,總結成功經(jīng)驗,反思存在的問題。建立教學反思手冊。撰寫實驗報告,完成結題工作,形成結題報告。
預計兩年的時間完成,預期取得以下效果:
1、通過兩年的努力探索出適合民族地區(qū)小學口語交際教學有效方式。
2、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達到預期的目標。不斷總結和反思,形成經(jīng)驗并加以推廣。
1、學習心得、學生調(diào)查報告、各階段目標、實施方案。
2、學生演講比賽材料、教學實錄、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案例、教師教學反思文字、課題研究報告。
3、有經(jīng)驗交流文章、成功個案分析、課題研究性論文、實驗報告、建立教學反思文字手冊。
顧問:
雷永康男大專學業(yè)中教一級指導幫助。
黃興高男大專學業(yè)小教一級指導幫助。
組長:彭元瓊女大專學業(yè)小學高級教師。
成員:
鄭天婭女大專學業(yè)小學一級。
楊定珍女中專學業(yè)小學高級。
伍國祥男中專學業(yè)小學一級。
課題成員分工:
組長:指導課題開展及督導工作。負責本課題的策劃與管理,為組織成果展示提供資源保障。組織指導。
鄭天婭:組織對本課題的實施進行評價,為實驗教師提供支持,協(xié)調(diào)有關方面的關系。教學日志、實踐研究。
楊定珍:教研課、教育教學反思、案例分析、研究報告。實踐研究。
伍國祥:收集有關信息,資料。
經(jīng)費的支出包括:
(1)購買或復印相關的文獻資料費用。
(2)印刷問卷調(diào)查材料:成果材料費用。
(3)下鄉(xiāng)調(diào)研、調(diào)查費用。
(4)組織或參加研討會、課題論證會費用。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
1、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
2、通過游戲,讓學生關注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注意自己思想感情的變化。
3、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大膽質(zhì)疑的思維品質(zhì)。
4、讓學生養(yǎng)成使用普通話交談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游戲,引導學生關注內(nèi)心的感受體驗,并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進行描寫。
2、通過游戲,培養(yǎng)學生五官并用的觀察習慣和能力,而且要引導他們把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作可能性的分析。
3、通過游戲,觸發(fā)學生感受,體驗快樂,聯(lián)系生活和作文,使之成為兒童成長的豐饒沃土。
教學準備:
一副普通的撲克牌。
1師:同學們,想寫好作文,要怎么做呢?
2師:同學們的辦法還真多,這節(jié)課,老師就來看看誰是善于觀察的好孩子,誰是勤于動筆的孩子。
(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挖掘和積累作文素材。)。
(一)、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喜歡看魔術表演嗎?我也會魔術表演,你們信不信?(七嘴八舌,有說信的,也有說不信的。)。
3師:剛才也有些同學不相信,我很想聽聽他們是怎樣想的。
(師生交流,教師針對學生的發(fā)言隨機評點,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和思考。并用流暢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
4師:大家想法還真是不一樣,如果把剛才自己真實的想法寫進作文中,那就是一篇與眾不同的作文。趕緊動筆把自己的想法記下吧(只寫關鍵詞)。(第一次片段練筆,旨在引導學生寫下自己初聽老師說會變魔術時的感受、心情。)。
(二)、開始游戲,直擊“體驗”
1、教師宣布魔術表演規(guī)則:
(1)師:老師到底會不會變魔術?見證的時刻到了。(出示一疊撲克牌)。
(2)師:這是一副普通的撲克牌,我沒作任何標記,不相信的話可以請同學派代表來檢查,并把老師手里的牌洗亂。(生查看牌上有無做標記,洗牌。)師:待會兒我會回避,請一名同學上臺從牌中隨意抽出一張,讓大家都看清牌上的數(shù)字后再放進整疊牌里,我不接觸這疊牌,只要念幾句咒語就能猜出所抽出的牌的數(shù)字。怎么樣,夠神奇了吧!
(教師用夸張的語言把魔術說得這么神奇意在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觀看期待,也為學生產(chǎn)生不同情緒體驗即認為老師猜不出來作好鋪墊)。
2、教師表演魔術:
(1)師:魔術表演開始啦,大家可要瞪大眼睛看仔細了!
(表演魔術)。
(2)師:(念完咒語),哈哈,我已經(jīng)知道這張牌的數(shù)字了,它就是——,哎,這樣直接就說出了答案,我覺得這魔術還不夠神奇,不夠有趣,你們把這個數(shù)字復雜化一下,我再來猜,好不好,聽老師口令:把你們剛才看到的數(shù)字先乘以2,再加上8,再乘以5,最后減去30,然后告訴我得數(shù)是多少,我立馬就說出牌上的數(shù)字。
(3)師:老師在公布答案之前,誰先來說說這個魔術的表演過程?
(此環(huán)節(jié)旨在引導學生抓住老師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把魔術的表演過程生動形象地敘述下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師:同學們,你覺得她說的話中有哪些優(yōu)美詞語,精妙的語句,你作文時可以借鑒的,現(xiàn)在趕緊記下來吧!當然自己想到的好詞也可以記下來!
(第二次片段練筆:把魔術最精彩部分寫下來,特別是抓住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和此時自己的心理活動來寫。)。
(6)師:趕緊動筆記下此時你的真實想法吧。
(此次片段練筆旨在讓學生關注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體驗,捕捉自己思想情緒的變化。)。
(7)師:不管你們怎樣想,結果會怎樣,請大家拭目以待,洗耳恭聽,我真要公布答案了,那數(shù)字是——前面是一個“1”,后面是一個“0”,合起來是“10”。
(8)師:謝謝大家的掌聲!我想問問一開始時不相信老師的同學,此時有怎樣的感受?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引導學生分享另外一種體驗,捕捉情感落差的瞬間感受。并學會用語言文字真切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變化。)。
(9)師:有誰發(fā)現(xiàn)了這個魔術的秘密呢?
(10)師:你對魔術有什么看法?
(設計此環(huán)節(jié)意在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zhì)疑,大膽質(zhì)疑的`思維品質(zhì)。也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魔術秘密的欲望。讓學生對魔術有一個更為全面,更為深刻的認識,從而讓學生相信科學,熱愛科學。)。
(此環(huán)節(jié)與開題呼應,梳理寫作思路,引導學生按需選材和建構。)。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是啊,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接觸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觸美麗的大自然,接觸人與社會,這些都是學生作文真正“生活”起來的源泉,而游戲是每個孩子生活中接觸最多的事物,游戲也是孩子們的天性,每個孩子在游戲中健康快樂地成長,在游戲中認識自己、認識人生、認識世界。沒有游戲便沒有歡樂。把游戲引入課堂教學,游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內(nèi)容,學生也在游戲中饒有興趣地體驗、觀察、想象、表達,幫助學生獲得真切的認識,讓學生在習作中自覺和快樂地探究發(fā)現(xiàn)。
體驗成功的愉悅。通過這樣一個活動,給孩子創(chuàng)設了情景,讓孩子有鮮活的印象及真切的情緒體驗,這樣再來寫作文,孩子們就會有話想寫,有話可寫。課后學生寫的習作也印證了這堂課的效果確實不錯。
這堂課乍一看讓我興奮不已,似乎悟到了一點作文教學的門道,但興奮過后我又不得不反思:怎樣才能讓孩子們“情動而詞發(fā)”地把游戲過程中令人興奮的情景和切身體會有條理地寫下來,讓孩子的玩和寫達到了較為和諧的統(tǒng)一?這是我們在作文教學中要深思的問題。同時我也認識到:單是做一個游戲,提供一次作文課的寫作素材,強化訓練作文技巧,還是不夠的,因為總不能一上作文就先上活動課呀!所以培養(yǎng)孩子留心生活,學會積累生活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讓孩子學會積累生活了,在作文課堂上才能將更多的時間用在讓學生領悟表達方法上。另外還應該把學生的目光引到課外讀物世界,這才是發(fā)展思維、提高寫作技能的真正的“源頭活水”。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三
本文是一篇以游記形式抒發(fā)“閑人”之“閑情”的散文小品,全文僅84字,卻蘊涵深厚。起筆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緣由,中間寫所見美景,收尾抒內(nèi)心感慨。本文以獨到的手法表達了作者作為“閑人”獨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閑”,決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對貶謫后擔任閑職之身份的自嘲。對于一個胸懷大志卻遭受打擊的“閑人”來說,其抑郁和憂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閑情”,因而才能在“月色人戶”之時“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為樂者”張懷民一同賞月。而也只有在這樣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樣迷人?!翱彰鳌倍旨仁菍θ缢脑鹿獾拿枥L,也是這種“閑情”的寫照。也正因為如此,作者才能發(fā)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的感嘆。作者將這種超脫的情感融人記敘、描寫之中,看似無情,卻處處用情,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閱讀此文,眼前猶如展開一幅筆墨淡雅的畫卷。雖無雄闊的氣勢,卻給人以清新、恬適的感受。
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與閱讀能力,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jīng)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能很容易接受這篇短文,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理解、背誦、創(chuàng)新的學習活動中來。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苯Y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能力目標掌握文章個別詞語的含義,理解文章內(nèi)容。品味樸素自然、意味雋永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采用多種方式讀課文,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組合作探討法了解文章主旨及作品內(nèi)涵。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感受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作者曠達的心境,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個性。領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懷曠達之美。
通過誦讀品味出文章的意境難點:體會作者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
本課主要采用談話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學習方法,使學生自主的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搜集關于月亮的名句;初讀課文提出最想問的問題。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配樂圖片欣賞(含月亮的美圖)請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古詩文,交流有關月亮的名句。
師: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shù)古人的情腸,他們或借月抒寫相思愁緒,或借月表達美好祝愿。當蘇軾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貶黃州,他會借月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懷呢?那就讓我們同游承天寺,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jīng)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這樣的導入自然流暢,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過渡到新課。)二、朗讀課文,疏通文意(一)多種方式讀課文1.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揣摩作者情感;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揣摩把握作者情感;3.指名讀課文,學生按朗讀要求評價;4.學生齊讀課文。
(通過多種方式去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二)小組合作譯文章1.對照注釋,獨立翻譯課文,圈劃出疑難字詞;2.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問題;3.班級交流疑難問題;4.考查合作學習情況。
考查的方式鞏固學生的自學成果。)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意(一)出示從學生的提問中篩選歸納的有價值的問題:
1.文中哪句是寫月色的?
2.在夜游過程中,作者的心情有哪些變化?
3.為什么作者去找張懷民?
4.為什么作者自稱“閑人”?
5.蘇軾被貶,成為一個“閑人”,為什么他還能欣賞到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小組合作探討,然后選派代表發(fā)言。)(二)師出示本文寫作背景,知人論世看蘇軾背景材料:
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誣陷以詩誹謗朝廷,被捕入獄。獲釋出獄后,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城東買坡地耕種養(yǎng)家。
1.從這則材料中你發(fā)現(xiàn)哪些信息?
2.你認為蘇東坡有著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3.齊背課文,在誦讀中進一步感受蘇軾豁達的情懷。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的學習。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視適當點撥。討論好后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匯報本組的研究成果。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教師課前是作了篩選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體會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突破文章的難點。另外,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還要穿插課文朗讀,通過細細的品讀把握作品主旨。)四、拓展思考,感悟人生1.出示當代散文家余秋雨的評論“蘇軾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軾?!?/p>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浣溪沙》。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抖L波》。
3面對空明的月色、豁達的蘇東坡,你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4.交流感受5.教師總結,提出祝愿(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名人評蘇軾、蘇軾被貶期間作品介紹,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從中得到感悟,進而聯(lián)系自己實際情況,寫下自己心中的話,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升華。)五、作業(yè)板書:
學生聯(lián)系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思想。拓展思考的寫話訓練,讓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領會到蘇軾寫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及如何指導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
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作者),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對本課進行說明。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四
1.學唱歌曲,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不喊唱。
2.初步感受四三拍歌曲的韻律,能隨音樂做簡單的動作。
3.在唱歌時能表現(xiàn)出歌曲的強弱。
4.學習正確的演唱姿勢,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習慣。
課件、頭飾、鋼琴。
一、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個新朋友,看看他是誰?(播放布谷叫聲視頻)學生回答。
師:是布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新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布谷》。(板書課題)學習新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有關布谷的小知識。(播放布谷知識課件)。
二、教學活動。
1.欣賞歌曲。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歌曲。
2.再次聆聽歌曲范唱,回答老師的問題。
生回答:??
3.感受歌曲的音樂情緒,理解歌詞。
師:歌詞熟悉了,我們跟著歌曲,在心里默唱一下,同學們看著屏幕,注意用手指著歌詞。話要說出來,歌要唱出來,現(xiàn)在我們就跟著音樂一起來唱一下吧。
4.學生聆聽教師播放伴奏錄音,演唱歌曲。
5.要想把歌唱好,我們要注意歌曲的表現(xiàn)方法:(了解強弱符號)(出示課件)歌曲中有的地方需要強一些,有的地方需要弱一些:。
就像自然界中的不同聲音,他們有強有弱?。ǔ鍪菊n件,理解聲音的強弱)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現(xiàn)聲音的強弱嗎?(學生舉例)。
出處 kaoYanmiJi.coM
在音樂中我們用不同的符號來表示聲音的強弱,f表示強,p表示弱。
演唱姿勢(出示課件)。
師:在唱歌時我們要注意姿勢。
(1)教師示范正確的演唱姿勢,簡要講解歌唱呼吸的方法。
(2)教師應注意及時糾正學生不正確的姿勢,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歌唱習慣。師:除了姿勢,在歌曲中我們還要注意:
(l)第一、第二小節(jié)第三拍的四分休止符,最好不換氣,應在第二小節(jié)之后再換氣,盡量做到聲斷而氣不斷。
(2)“530│”應唱得富有彈性。
布谷。
(3)注意第二樂句應唱得連貫,后半句是前半句的上行模進,力度可以稍強。
(4)第三樂句中的“5-3│”應注意不要與第一樂句的“530│”混淆。
6.剛才我講了這么多注意的`地方,咱們再唱一次看一下有多大的進步?
三、活動延伸(歌曲動作創(chuàng)編)。
師:進步真不小,布谷給我們帶來這么美的音樂,你想加一些怎樣的動作來表現(xiàn)一下歌曲?請同學們模仿布谷鳥在森林飛翔的動作,小組討論一下。
1.小組討論動作。
師:我給同學們準備了好多布谷的頭飾,哪個小組大膽的上來給大家表演一下。
2.找個別小組展示創(chuàng)編動作。
師:下面我們都來做一只快樂的布谷,邊唱邊表演。
3.全班同學一起邊唱歌曲做動作,以更好地表現(xiàn)四三拍歌曲的韻律。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歌曲《布谷》,不但進行了歌曲的律動,還和老師合作演唱了歌曲,并且知道了正確的演唱姿勢。希望今后都能用正確的姿勢演唱每一首歌。我和同學們一起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現(xiàn)在請同學們做一群可愛的布谷鳥,唱著這首歌曲飛到操場上去游戲吧。
泰安市岱岳區(qū)山口鎮(zhèn)中心小學王春。
《布谷》是一首教唱歌曲。本節(jié)課我從看、聽、說、想、唱幾個方面出發(fā)學習歌曲,讓整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學生的熱情被調(diào)動起來。歌曲三拍子,旋律抒情、優(yōu)美。我認為這首歌曲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還是有些困難。從曲譜整體來看,節(jié)奏比較寬松,學生用慢速和著鋼琴慢慢哼唱也并不是難事。本來以為三拍子節(jié)奏應該教起來不困難,可是教了才發(fā)現(xiàn),這次的節(jié)奏比較特殊,第三拍出現(xiàn)了多處休止符。
這讓學生唱起來就難很多了,總是不休止,或者是第二拍需要休止的地方,也沒休止。后來,我范唱了幾遍,才終于有了休止的感覺。后來就讓他們跟著我讀讀歌詞,歌詞在讀的時候,我要求他們按照節(jié)奏來讀,還是有大部分小朋友掌握不了,沒有了休止的概念。那只能通過聽錄音,讓他們自己多感受那種節(jié)拍了。聽了好多遍,每一遍也給他們布置了一些思考的問題與任務。但是歌曲是三拍子,當孩子們離開鋼琴跟著伴奏演唱時卻跟不上速度了,演唱時也會出現(xiàn)拖沓的現(xiàn)象。
我后來一想,自己還犯了一個錯誤。雖然他們腦中對歌曲旋律有印象,但一年級小孩認字不扎實,主要也沒仔細讀歌詞,整首歌曲基本屬于跳躍式學習,沒有一步扎實進行,以至會出現(xiàn)學生演唱不流利,沒有多少精力和能力,達到聲音的優(yōu)美。但小孩子的想象力真的是我們無法想象到的,他們都表現(xiàn)得很活躍,整堂課在開心、快樂的氣氛中進行著。他們表演的是我意想不到的好,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使他們在活動中玩的很開心,有的同學圍成一個圈,手拉手地跳起舞來,有的同學快樂、整齊地拍著手唱著歌,有舞蹈基礎的同學還把平時的積累運用了上來,還有的同學像小鳥一樣歡樂地“展翅飛翔”。
有些地方,覺得自己真的還需要改進!教學中,總會碰到自己怎么教,學生都學不會的時候,這時候,我不能死板的一遍遍范唱,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尋找更有效的方法,爭取達到更好的效果。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五
1、培養(yǎng)學生熱愛圖書,愛惜書本的意識。
2、能與他人進行小組合作。主動發(fā)表意見,養(yǎng)成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學會表達,學會傾聽他人的發(fā)言。
重點:學會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難點:能學會小組合作探究的一種學習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1課時。
教師:同學們看看我們的圖書角,我們班已經(jīng)有了上百冊的課外書了,為了方便大家每個人都可以看這些書并且保護好我們的圖書,我們現(xiàn)在需要制定一個圖書借閱公約,讓大家有秩序的借書還書。今天,我們的課堂主題就是制定圖書借閱公約。(板書:圖書借閱公約)。
(一)出示提示:
1、什么時間借閱圖書。
2、一次能借幾本書。
3、一次借書能借多長時間。
4、翻閱圖書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5、設置圖書管理員。
6、違規(guī)處罰辦法。
……。
(二)小組討論。
1、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3—4名同學。
2、圍繞著給出的提示問題,小組逐一將結論討論出來,最后統(tǒng)一結果,由組長匯總。
3、老師巡視,參與學生的小組討論,掌握學生的討論進度。
(討論要求:每個學生輪流說自己的觀點看法,其他同學認真聽)。
4、每組組長最后匯總小組討論結果,最后在全班匯報討論總結。
5、綜合各組討論結果,把條例逐條列出來,寫在黑板上。
6、綜合考量,擬定出最終的圖書借閱公約。
7、全班齊讀公約。()。
在我們共同討論,通力合作的基礎上,制定出我班的圖書館借閱公約,希望每位同學都能自覺遵守。圖書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護她。
將圖書借閱公約打印出來,張貼到圖書角,方便每個人都能看到,嚴格遵守。
圖書借閱公約。
一、開放時間: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隊取書,輕拿輕放,切忌推、擠、搶。
三、登記后方可借閱,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圖書借閱時間不超過15日,15日內(nèi)未看完可登記續(xù)借。
五、借閱人有責任保存好圖書,歸還圖書時,圖書管理員應仔細檢查,如出現(xiàn)破損、缺頁、隨意涂畫或圖書遺失等情況,借閱人應按所借圖書原價賠償,情節(jié)嚴重者加倍賠償。
口語交際的教學重難點就在于學生能清晰的表達自己,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在這節(jié)課上,我采用了小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解決問題,讓學生集思廣益,讓每個人都主動參與到制定圖書借閱公約這個過程中來,培養(yǎng)學生愛護圖書的習慣,也加強學生對班級公共財產(chǎn)的保護意識。我引導學生在提示下,有目標有方向的討論,確保討論的主題不會偏離,以保證討論的質(zhì)量,最終綜合各組的討論結果,張貼公約,讓學生樹立班級主人翁意識,加強班級團結,促進班級建設。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六
為期一個星期的聽課學習時間不長,聽了這么多優(yōu)秀的老師傳授知識,我學到的知識卻受益無窮。身為一名未來的老師,身上需要有責任心,把每位學生盡可能地教好,讓他們的身心得到發(fā)展,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在這么多天的學習中,我印象最深的,也特別喜歡她的教學風格。這位就是人民路小學的文菊老師,她講的是《平均數(shù)》第一課時。這既是一節(jié)觀摩課,也是一節(jié)教學常態(tài)課。我們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要讓學生自主獨立的思考,自信大方的交流。文老師通過讓學生們自己去想辦法比較哪隊能贏得教學內(nèi)容,采取組內(nèi)討論,講臺展示等形式,做到了讓學生們自信大方的交流。文老師能夠放手大膽讓學生去做,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還讓學生充分相信老師。讓課堂實際和書本知識點緊密結合。讓學生去算,動腦想辦法比較兩隊輸贏,激起了學生主動學習數(shù)學的愿望,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在這堂課中教學重難點是對于平均數(shù)概念的理解。在這堂課中學生意識到對于甲隊和乙隊人數(shù)不相等比較時,為了保證公平公正,就要用平均數(shù)來做比較,重點強調(diào)對于平均數(shù)表示一組數(shù)據(jù)的平均水平,只可能在這組數(shù)據(jù)的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之間。這堂課通過引入問題-學生們自主解決-得出結論,這樣的方式教學,給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空間,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合作者,組織者,引導者。一堂課,怎么讓學生愿意去聆聽呢?除了教學上的別出心裁,我覺得教師本身的氣質(zhì)也比較重要。尤其是親和力,中山街小學的陳官容老師就非常有親和力,在講《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時候,全程面帶微笑,感覺把整個課堂帶入了童話里的王國,學生和老師都樂享其中。陳老師通過復習以前學過的知識進入新知識的學習,為新學的知識做鋪墊。老師舉的例題宜賓市中山街小學三年級同學去參觀美術展,還附有本班學生參賽的照片,貼合現(xiàn)實生活,讓學生們學習興趣更加濃厚。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學會用估算解決三位數(shù)除一位數(shù)的應用題,讓學生理解估算的涵義,知道用估算做題可以計算方便,方便計算,也為接下來三位數(shù)除以一位數(shù)的.筆算打下基礎。在課堂鞏固中練習同類型的題型,加強新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也讓學生自主思考,小組合作探究,我覺得對于三年級的數(shù)學學習是很棒的講解。最后課堂小結,對今天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簡單的回顧和總結。并讓學生提出自己的一個問題,加深對估算的理解。從學生們上課回答問題和做練習題的反饋中,這節(jié)課算得上挺成功的。
這幾天的培訓學習讓我受益匪淺,希望未來的我能夠站穩(wěn)講臺,站好講臺。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七
本文是一篇以游記形式抒發(fā)“閑人”之“閑情”的散文小品,全文僅84字,卻蘊涵深厚。起筆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緣由,中間寫所見美景,收尾抒內(nèi)心感慨。本文以獨到的手法表達了作者作為“閑人”獨有的思想感情。文中的“閑”,決非不理政事,而是作者對貶謫后擔任閑職之身份的自嘲。對于一個胸懷大志卻遭受打擊的“閑人”來說,其抑郁和憂憤是不言而喻的。但作者并未因此而委靡,而是以樂觀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挫折,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寄托“閑情”,因而才能在“月色人戶”之時“欣然起行”,并找到志同道合的“為樂者”張懷民一同賞月。而也只有在這樣的心境之中,看到的月景才能那樣迷人?!翱彰鳌倍旨仁菍θ缢脑鹿獾拿枥L,也是這種“閑情”的寫照。也正因為如此,作者才能發(fā)出“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的感嘆。作者將這種超脫的情感融人記敘、描寫之中,看似無情,卻處處用情,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閱讀此文,眼前猶如展開一幅筆墨淡雅的畫卷。雖無雄闊的氣勢,卻給人以清新、恬適的感受。
八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與閱讀能力,對于文言文的閱讀與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步驟,經(jīng)過以往的朗讀訓練,他們能很容易接受這篇短文,容易從朗讀中獲得學習文言文的喜悅感與成就感,進而主動加入到理解、背誦、創(chuàng)新的學習活動中來。
根據(jù)《初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苯Y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課文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能力目標掌握文章個別詞語的含義,理解文章內(nèi)容。品味樸素自然、意味雋永的語言。
2、過程與方法采用多種方式讀課文,領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組合作探討法了解文章主旨及作品內(nèi)涵。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感受作者豁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作者曠達的心境,培養(yǎng)自己良好的個性。領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懷曠達之美。
通過誦讀品味出文章的意境難點:體會作者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
本課主要采用談話法、朗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等教學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采用探究式,合作式學習方法,使學生自主的學習,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搜集關于月亮的名句;初讀課文提出最想問的問題。
一、導入新課:
課前播放配樂圖片欣賞(含月亮的美圖)請學生回憶所學過的古詩文,交流有關月亮的名句。
師:一輪明月牽動了無數(shù)古人的情腸,他們或借月抒寫相思愁緒,或借月表達美好祝愿。當蘇軾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貶黃州,他會借月抒發(fā)什么樣的情懷呢?那就讓我們同游承天寺,賞明月清輝朗照大地,品經(jīng)典美文感悟情懷。(板書課題、作者。)(這樣的導入自然流暢,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過渡到新課。)。
二、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一)多種方式讀課文。
1.聽老師范讀課文,注意字音、停頓,揣摩作者情感;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停頓,揣摩把握作者情感;
3.指名讀課文,學生按朗讀要求評價;
4.學生齊讀課文。
(通過多種方式去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二)小組合作譯文章。
1.對照注釋,獨立翻譯課文,圈劃出疑難字詞;
2.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問題;
3.班級交流疑難問題;
4.考查合作學習情況。
考查的方式鞏固學生的自學成果。)。
三、合作探究,理解文意。
(一)出示從學生的提問中篩選歸納的有價值的問題:
1.文中哪句是寫月色的?
2.在夜游過程中,作者的心情有哪些變化?
3.為什么作者去找張懷民?
4.為什么作者自稱“閑人”?
5.蘇軾被貶,成為一個“閑人”,為什么他還能欣賞到空明的月色美景呢?
(小組合作探討,然后選派代表發(fā)言。)。
(二)師出示本文寫作背景,知人論世看蘇軾背景材料:
元豐二年(1079),蘇軾被誣陷以詩誹謗朝廷,被捕入獄。獲釋出獄后,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不得“簽書公事”,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在城東買坡地耕種養(yǎng)家。
1.從這則材料中你發(fā)現(xiàn)哪些信息?
2.你認為蘇東坡有著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
3.齊背課文,在誦讀中進一步感受蘇軾豁達的情懷。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的學習。在愉快的合作中主動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巡視適當點撥。討論好后每組選派一個代表匯報本組的研究成果。這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問題,教師課前是作了篩選的,目的是讓學生把握課文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體會文章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突破文章的難點。另外,在學生回答問題過程中還要穿插課文朗讀,通過細細的品讀把握作品主旨。)。
四、拓展思考,感悟人生。
1.出示當代散文家余秋雨的評論“蘇軾成就了黃州,黃州成就了蘇軾?!?/p>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朵较场贰?/p>
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抖L波》。
3.面對空明的月色、豁達的蘇東坡,你想到些什么呢?
(學生寫下自己的感受)。
4.交流感受。
5.教師總結,提出祝愿(在本環(huán)節(jié)中,通過名人評蘇軾、蘇軾被貶期間作品介紹,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從中得到感悟,進而聯(lián)系自己實際情況,寫下自己心中的話,在思想情感上得到升華。)。
五、作業(yè)板書:
學生聯(lián)系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文章內(nèi)容和思想。拓展思考的寫話訓練,讓學生不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領會到蘇軾寫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蘇軾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及如何指導自己今后的人生之路。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八
1.學習本課3個認讀字,3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背誦課文。
3.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
《鄭人買履》是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出現(xiàn)的第一篇文言文課文。它敘述了一個寧愿相信自己的腳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的鄭國人的故事,諷刺了墨守成規(guī)、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的人。故事簡短有趣,用鄭人的蠢事——可笑的事從反面給人啟迪,耐人尋味。
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敘述事情經(jīng)過,鄭人因不相信自己的腳而返回家拿尺碼,最終因“市罷”而“不得履”。第二部分,借鄭人與路人的對話點明他沒買到鞋的原因,引讀者深思。前后兩部分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很緊密,用對話來作為點睛之筆,用人物自己的話來引發(fā)思考,揭示寓意。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背誦課文。
2、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
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
1、預學單(見附錄1)。
2、課件。
《鄭人買履》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出現(xiàn)的第一篇文言文課文。根據(jù)《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小學對文言文的要求是這樣的:“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diào)、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nèi)容和情感?!倍珖≌Z會理事長崔巒老師在講到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時提到:“小學階段的文言文教學,旨在體現(xiàn)小學與初中的銜接,主要是讓學生見一見,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p>
根據(jù)這些要求,作者在設計《鄭人買履》時,有一個中心就是“讓學生感受到我們今天學的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我使用最多的一個方式就是誦讀,通過自讀、互讀、抽讀、練讀、齊讀等各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了解意思,品味韻味。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也注重給學生一些文言文學法的浸潤,如要把古文讀通順、讀出韻味來,要參照譯文來理解故事,邊想著意思邊背古文會更容易背誦等。
1.同學們,咱們今天要學習《寓言二則》其中的一則,這也是咱們小學階段第一次學習文言文寓言,來,齊讀課題。
2.師:通過預習,誰能說一說,“鄭人買履”是什么意思?
【解題】。
生:鄭國人買鞋。
師:你從課題哪個字讀出了鞋子的意思?再好好讀課題——。
4.師:知道嗎,韓非子是韓國國公的兒子,他的父王卻不認可他的政治主張,他就把自己的思想寫成了《韓非子》一書,結果得到了秦始皇嬴政的大力贊賞,《韓非子》這本書也成了歷代帝王必讀之書。厲害吧,那我們趕緊來讀讀他的《鄭人買履》吧。
1.自讀:請同學們翻開書,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這是一篇文言文,老師建議大家一定要多讀幾遍,直到你覺得自己讀通了才停。
3.同桌互讀:把這幾個字放回課文,讀給同桌聽聽,注意把字音讀準了,句子讀通了。
4.抽讀:已經(jīng)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了,誰敢站起來大聲地讀給全班同學聽?大家都像他那樣讀讀,這一次,注意斷句。
5.齊讀:練好了?拿著書,我們一起來——。
【讀通句子】。
大家每一個字音都讀得很準,課文讀得很流利,而且還讀出了古文的一點點韻味。但是,把古文讀流暢了,只是我們學習的第一步。
1.出金鑰匙:要深入理解課文,我們還需要一把金鑰匙,接下來,我們就用它來繼續(xù)學習。請同桌兩人,一人讀古文,一人讀譯文,一人一句,讀完以后,交換再讀。明白了嗎?開始。
2.準備好接受檢查了嗎?我來讀古文,你來讀譯文,準備。
3.敢跟我換一換嗎?
4.現(xiàn)在大家讀懂古文的意思了嗎?好,那《鄭人買履》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些什么?請你先自己說給自己聽聽。我要抽一個同學。
【古文、譯文互讀,了解故事大意】。
【浸潤學法:古文中的多音字需要根據(jù)它的意思來確定讀音?!?。
1.你不僅會講故事,還很會讀書。他剛剛說,有個鄭國人想買鞋,他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古文中是怎么說的?我沒有聽明白他是怎么做準備的呢。
【梳理結構,指導朗讀?!?。
2.可是,意外狀況發(fā)生了——鄭人“已得履”,才突然想起自己“忘操之!”于是只好給老板說——鄭人一拍腦門一跺腳,對老板說——來,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里。
那他想了個什么法子來應對這突發(fā)狀況呢?請把他的辦法勾出來,勾完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看我們想法一致不一致。
3.是的`,鄭人“反歸取之”,結果卻是——。
5.剛剛我們的對話,在古文中也有,找到它,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預備起——。
6.故事讀到最后了,鄭人買到鞋了嗎?是的,“不得履”。
【啟發(fā)思維,揭示寓意?!俊?/p>
鄭人為什么買履而不得履呢?
這個“度”到底有什么作用?
那鄭人用“度”來買鞋這個方法對不對?
這就奇怪了,為什么文中的鄭人用這個方法卻沒有買到鞋子呢?
也就是說,當時間條件不允許他回家取“度”時,就應當放棄原來用“度”買鞋的方法,而采用另一個此刻的最佳方案,那就是——試之以足。
是的,大家說得都對,作者描寫了這樣一個行為不可思議至極的鄭人形象,其實是想借著這個小故事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和大家說得一樣,那就是——做什么事都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
8.現(xiàn)在,誰知道了鄭人沒買到鞋的真正原因?
9.正是因為鄭人的呆板不知變通,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鄭人買履的故事也傳為了千古笑談,漸漸的,“鄭人買履”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當人們見到固執(zhí)呆板,不知變通的人辦事時,就說他是——鄭人買履。
【積累成語:鄭人買履】。
是的,邊想著意思邊背,就不容易背漏了。不信,試試,鄭人買履,起—。
【浸潤學法:邊想著意思邊背古文?!俊?/p>
同學們真厲害,這么快就把這篇有趣的課文背下來了。這是我們學習的第一篇古文,古文讀起來非常有趣,老師這里還有一篇選自《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同學們試試,能不能自己把它讀通呢。
【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將課堂所得學以致用】。
2.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了,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能多動腦筋,隨機應變,不要鄭人買履,也不要守株待兔。同時,也希望同學們能在課外大量閱讀,積累更多的中華經(jīng)典。下課。
《鄭人買履》這篇課文的語文訓練點很多,我在課堂上沒有引導學生深入地挖掘鄭人、路人的一些動作、神態(tài)、語言,進行讀寫結合訓練,而是以文言文為切入點,領著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讀,借著誦讀課文,感知文言文的特點,品味文言文的韻味,學習讀文言文的方法,也了解寓言故事的內(nèi)容與寓意。
通過不停的誦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譯文了解故事的整體意思,背誦課文?!边@一教學的重點目標也就水到渠成地達成了。而“了解鄭人這一人物形象,理解‘做什么事都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并時刻隨機應變’這個道理?!边@一教學的難點也在梳理故事情節(jié)、抓取重點語句品味并朗讀的教學過程很順利地撕開了學生思維的口子,引起了學生的深入思考,繼而達到了揭示寓意的目的。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九
《致春天》是人音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一課《春意》的欣賞曲目。這首鋼琴抒情小品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譜寫的春的頌歌,主要描繪了春天降臨大地的情境,表達了人們喜悅激動的心情。樂曲為單三段體結構。
1、通過欣賞樂曲,感受春天的來之不易和多姿多彩的景象。
2、了解樂曲結構和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以及三段體的不同情緒表現(xiàn)。
3、通過欣賞樂曲,加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了解作曲家格里格的生平以及《致春天》的創(chuàng)作背景,為欣賞作鋪墊。
2、根據(jù)節(jié)奏和旋律的不同表現(xiàn)手法,區(qū)分作品段落,并感受不同段落的情緒。
1、師:同學們,你心目中的春天是什么樣子的?請你用一個詞語或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生:暢談感受。
師:聽,太陽的暖流融化了巖石上的冰層,滴下了一個個晶瑩的水珠,宣告春天的來臨。(ppt:播放——引子)。
設計意圖:通過辨賞聆聽,讓學生能初探到這段引子的旋律,采用柱式和弦的演奏手法來預示春姑娘踏著歡快的腳步悄然而至了。
1、聆聽主題a1。
師:這輕快的腳步聲要引領我們進入另一幅春的畫面,初聽旋律a1。(ppt:音樂播放)。
【提示:這段旋律的力度和速度是怎么樣的?(弱,緩慢)】。
師:為什么作曲家將這段旋律作了這樣的處理?他還給這段旋律加上了什么符號?(休止符)(ppt:出示譜例)。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作曲家的意圖是為了表達春天是猶如很靦腆的小姑娘般悄悄地出現(xiàn)的,并非很突然地來臨。休止符的運用更是起到了弱起的作用,讓人感覺春天的腳步是悄悄的走近的。
師:讓我們一起跟琴來哼唱一下這段旋律,你覺得旋律的走向是怎么樣的?請你邊畫旋律線邊哼唱這一主題旋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哼唱中充分體會到旋律的走向作了上行的安排,仿佛作曲家在深情地描繪春天的美好,讓人身臨其境地感受春的美麗魅力。
師:2次主題旋律的出現(xiàn)它們的音高有什么變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辨聽,感受到樂曲先是用中音區(qū)的音色向大家展示春天的靦腆,后用高音區(qū)的音色表示報告“春天來了”的大喜信息已被漸漸傳開了。
師:春天的腳步聲一直都在嗎?這讓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仔細聆聽a1部分旋律,辨聽柱式和弦的伴奏一直貫穿始終,從而聯(lián)想到春天到來的腳步一刻也不停歇,在深入地叩響大地的心門,進一步向人們傳達“春天來了”的信息。
師:像這樣的節(jié)奏舒緩、速度緩慢的旋律讓你仿佛聯(lián)想到了什么?音樂要素給了你怎么樣感覺?請你一邊哼唱主題一邊律動表示一下。(生:自由回答)。
2、聆聽主題b。
師:你聽!這時,大地萬物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跟a1部分相比音樂的情緒和旋律的音高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初聽b主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a1部分和b部分的對比,辨聽出b部分旋律和伴奏音高都低了、速度漸快,力度漸強、節(jié)奏緊密了、旋律級進感受到大地萬物復蘇和人們激動、急迫地期待春回大地的情景。
師:是啊,這部分音樂旋律不斷上移、力度、速度不斷推進,情緒也益顯激動,仿佛大地萬物和人們都在向春天發(fā)出呼喚。請你隨著音樂畫一下旋律線。(ppt:旋律譜,旋律線作漸漸擦出狀)。
3、聆聽主題a2。
師:春的腳步聲一刻也沒有停歇,又引領我們進入了一幅新的畫面(ppt:視頻《百花齊放》配樂a2部分)。
師:這部分的音樂跟第幾部分是一樣的?(第一部分)是一模一樣的嗎?
師:在情緒上,與第一部分相比有什么不同?(更加明朗)音樂什么特點讓樂曲的情緒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主旋律是八度彈奏,音高移高了、力度強了、伴奏音型更加豐富了(播放a2與a1對比聆聽)。
師:請你帶著這樣的情緒結合律動表演一下這部分旋律吧。
1、全曲聆聽。
師:音樂美妙的引子把這美好的春天帶到了我們的眼前,讓我們帶著三種不同的情緒完整的感受一下格里格眼中的春天吧!(邊聽邊畫旋律線)。
2、介紹作曲家及其創(chuàng)作背景。
師:唯美的春天的樂音引起了我們對春天無窮的遐想。這是北歐風格的春天,在挪威這個地處北半球的高緯度的地方,冬季漫長而黑暗,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人們熱忱地期盼春天的降臨,一旦春回大地,人們便滿懷欣喜、無比珍愛!這首曲子正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為了描繪挪威春回大地的情景所編制的魅力樂章。你能為它取個合適的名字嗎?(ppt:揭示課題,介紹作曲家)。
師:格里格是挪威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充分體現(xiàn)了挪威的民族傳統(tǒng)和民族風格,比較典型的就是他的抒情小品。鋼琴曲《致春天》就是他的其中一個描繪大自然風光的抒情小品。
3、拓展欣賞。
師:格里格描繪大自然的曲目還有我們熟悉的《培爾金特》組曲之一《晨景》,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不同樂器演奏的《致春天》的版本吧!
師:春天,象征著美麗,象征著生命。在這美好的季節(jié)里,萬物復蘇,生機勃勃。春天,她有事許多著名的詩篇,繪畫和樂章中最美的對象。我們在課余生活中也可以多留心類似的音樂作品,回來和同學們分享。此刻,讓我們在春的頌歌《致春天》鐘來結束這愉快的四十分鐘吧!
本堂課的教學主要目的是學生的主動探索欣賞,教師的引領是鋪墊。只有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得到的知識和答案才是他們自己的財富。教師對作品的理解僅可作為一個參考意見,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會有其獨特的鑒賞能力,教師的尊重是關鍵。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
1. 能富有激情地學會演唱《幸福快車》這首歌曲,唱出心中快樂的感覺。
2. 能用滿活力的舞姿隨著歌曲《幸福快車》歡快的節(jié)奏和動感的旋律參與聽賞活動,表達內(nèi)心的快樂。
3. 能與同學一起以音樂的方式,分享心中的快樂,從中體驗“把歡樂帶給別人也是一種快樂”的道理。
教學重點
用和諧、統(tǒng)一的聲音演唱歌曲《幸福快車》。
教學難點
明白開心的真正內(nèi)涵。
教學過程
一、尋找開心的秘訣
(一)回憶開心的事情(播放歌曲《幸??燔嚒返陌樽嘁魳纷鳛楸尘耙魳?。
(二)學生之間互相交流自己心中最開心的事情和開心的感覺。
(三)討論開心的內(nèi)涵
1、歸納開心的秘訣。
秘訣一:悄悄地做好事,心里暗暗地笑。秘訣二:學會本領,越想越自豪。秘訣三:生活在友愛的集體中,永遠沒煩惱。學生齊讀開心口訣。
2、播放背景音樂——《幸??燔嚒分餍梢魳贰?/p>
二、釋放開心的情懷
教師導語:當我們開心時,你會用什么方式表達,如何釋放你開心的情感呢?讓我們跟唱歌曲《幸福快車》。
(一)跳出心中的開心
1. 聽賞歌曲《幸??燔嚒?,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跟著音樂歡快的節(jié)奏,選擇不同的方式盡情地表演。
2. 師生共舞。老師帶領學生一起用舞蹈盡情表現(xiàn)《幸??燔嚒?。
(二) 唱出心中的開心
1.聆聽歌曲。
2.思考:歌曲有幾個聲部?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你記住了哪幾句歌詞?歌曲中為什么要用頓音呢?(表現(xiàn)同學們開心時一蹦一跳的樣子。)
3. 學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學習歌曲旋律。學會之后老師將采用多樣的組合方式,指導學生演唱歌曲。
并對其點評。
課堂總結
師:優(yōu)美的舞姿、歡快的歌聲已讓我感受到你們的快樂,希望你們在以后的生活中能找到更多的快樂。
課后反思
開心是人的一種情緒,每個人都有開心的時候,也體驗過開心的感覺。而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是人類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它能給人以愉悅、以享受,能使人在精神上產(chǎn)生愉悅和美感。
正因如此,本課從學生的情感生活入手,選取了歌曲《幸??燔嚒纷鳛榻虒W內(nèi)容,讓學生從中體驗開心的感覺,表現(xiàn)開心的情感。學生在歌聲和樂曲中體驗到音樂帶來的愉悅與享受,笑容蕩漾在每個人的臉上,能用音樂給孩子們帶來快樂,這是我這節(jié)課最大的收獲。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一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時間的意義,激發(fā)珍惜時間的意識,立志養(yǎng)成和時間賽跑、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2、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體驗,理解重點語句的意思。
自制的關于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的小書簽。
一、課前談話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課前老師布置讓大家搜集有關時間的名言,下面請同學們匯報一下。誰起來大聲地給大家讀一讀你搜集的名言,并且能把自己的理解給大家說說嗎?(生匯報)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相信你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和今天的學習對“珍惜時間”會有更深入的感觸。
師:是呀!太陽落山了,有再升起的時候;小鳥飛走了,有再回來的時候;小樹枯萎了,有再綠的時候;花兒凋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然而時間過去了,就再也不會回來了,有人面對時間一片茫然,而有人卻要和時間賽跑!兩種態(tài)度,結果會一樣嗎?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和時間賽跑》。(板書課題:和時間賽跑)
二、領悟文章
1、帶著問題,快速的讀一遍課文,之后思考填空:出示思考題:
(1)通過外祖母去世這件事,“我”懂得了_________,長大后要告訴自己的孩子_________。
(2)文中的“我”是一個_________的孩子。
(3)你是怎么體會出來的?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
2、小組討論之后匯報。
3、結合著學生的匯報問:爸爸看到“我”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樣子,對“我”說了什么話?邊讀邊畫在書上。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
4、指名讀爸爸的話。爸爸想讓孩子明白什么?
爸爸的話樸實,深奧?!拔摇庇惺裁捶磻兀恐该x。
5、重點理解兩句關于時間的諺語:“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體會時間的寶貴)
6、爸爸的話比這些諺語還讓人震動,還讓人心里不是滋味,爸爸的話是什么呢?再讀。
“我”不僅明白了,還非常著急、非常悲傷。想一想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二
回想自己在講課之前,是那么迷茫、困惑、甚至還有點不知從何下手的意味。因為《空城計》出自名家名篇,有許多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講過,同樣的教材,同樣的知識,似乎已經(jīng)被人講爛了。目前教改的工作如火如荼,該怎樣講?才能適合教改口味,該怎樣講?才能夠推陳出新,該怎樣講?才能不落俗套。對這些問題我反復琢磨、研究,既要讓一篇古文變得深入淺出,又要有新的立意,變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還要體現(xiàn)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于是我想既然新課改使教師和學生有了變化,那么我何妨不自己轉(zhuǎn)換轉(zhuǎn)換角色?以新穎的方式進行嘗試。給課堂教學帶來新的生機,新的活力。
思考之一:
我想到的是對教材的把握,對原文的把握。如果單純讀課文,或背誦原文,就顯得太老套、呆板,也難把握,于是我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了加工,以評書的形式進行了講解,還真是很有收獲,聽課的學生聽得聚精會神,就連聽課的老師也跟著頷首。這次大膽的嘗試使我信心百倍。對教材的把握,面對新課改的形勢,要求教師應該成為研讀者,真正對學生是做到教之以漁的創(chuàng)新。
思考之二:
備課的時候,必須備學生?,F(xiàn)在的學生信息獲得的途徑很多,網(wǎng)絡的、電視的、廣播的,通過這些媒介,使學生的思維方式非?;钴S。如果僅以教材授課,學生覺得困倦,疲憊,說穿了,不愿意上,于是我在教學方法上研究了學生的心理,使一堂枯燥無味的語文課變得適合學生的口味,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中,真正以青春風采,換回對知識的渴望,真正使學生變成學習的主動者,參與者。在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上,我大膽采用了多媒體手段,形象生動的場景便深深吸引住了學生,大家都急切想進入下面的故事情節(jié),這種吊胃口的手法,使我自然地過渡到用評書講解下面的故事,而學生的熱情還在高漲,直到我講完。學生的熱情達到了沸點,達到了高潮,這種多媒體演示和聲情并茂的講解效果很好。思考之三:
對問題要精心設計,既要做到順理成章,又要做到富有新意,而且還要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精神,我是這樣做的,上課伊始,便讓學生閱讀單元說明,讓他們自己提出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對小說的要素、知識,學生把握很準,在肯定了學生的正確回答后,我將問題凝結到對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在分析人物形象上也是讓學生暢所欲言,他們是說分析誰就分析誰,最后大家一致同意分析諸葛亮。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大家自己提出從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來分析。語言,動作方面學生能夠自主地找到。而關鍵是在神態(tài)描寫上,通過諸葛亮的三次“笑”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在這里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也達到了教學目的。最后通過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來推斷出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機智、勇敢的人。當然,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鮮明,是由于司馬懿在旁邊起到了陪襯的作用。怎么陪襯?進而分析了司馬懿這個人物形象,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也完成了司馬懿這個人物形象的分析,通過詞語的感情色彩,司馬懿的多疑、自負、老謀深算便躍然紙上,諸葛亮、司馬懿這兩個人物形象的對比,就使智者更智,愚者更愚了。
新課改走進了我們的課堂,走進了我們的生活,怎樣衡量一節(jié)課的好壞?關鍵取決于學生的歡迎程度。新課改并沒有改掉傳統(tǒng)的知識,而是我們用新的教學理念,同社會,同時代與時俱進。變則通,通則變,我們要永葆青春,用新的教學理念更好地為全社會服務。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三
題目:通過本次課程的培訓和研修,你一定全面掌握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方法、技巧和策略。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研修成果提交一篇完整的教學設計。
要求:
1.內(nèi)容要包括教學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等,其中教學過程中要把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用的媒體及設計意圖寫清楚。
2.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
3.作業(yè)內(nèi)容必須原創(chuàng),如出現(xiàn)雷同,視為無效作業(yè),成績?yōu)椤?”分
《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框題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塊四之《生活與哲學》第三單元第八課
第一節(jié)內(nèi)容。重點讓學生學會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結合自然界、人類社會、人的認識說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變化和發(fā)展中;理解發(fā)展的實質(zhì)是新事物的產(chǎn)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區(qū)分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區(qū)別。
二、學生分析
高中生處于生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有探究能力而且易于接收新事物。但他們不能全面認識事物,看事物只會停留在表面,不易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再加上哲學枯燥難懂,所以,需要教師運用現(xiàn)代信息媒介把晦澀哲學生動有趣,給予正確引導讓他們對唯物辯證法的發(fā)展觀的把握可能不夠全面、準確和理性。
三、教學策略
貫徹新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理念,堅持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現(xiàn)教與學的雙邊互動。同時,充分利用豐富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讓學生感受到哲學比不是哲學家的事,哲學就在我們身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愛智慧之人。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懂得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理解發(fā)展的實質(zhì),能夠區(qū)分哲學上的新舊事物;培養(yǎng)學生用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分析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多媒體,使哲學道理生活化、通俗化,理解哲學道理過程化、自主化。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樹立起發(fā)展的意識和觀點,自覺抵制形
而上學的靜止觀。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世界是永恒發(fā)展的
2、難點:發(fā)展的實質(zhì)
六、教學過程
2.問題:結合你們課前的調(diào)查資料和觀看以下視頻看那個小組能找出世界有哪些事物是發(fā)展的。
播放視頻:生物進化論
3.學生小品表演:電腦算命pk傳統(tǒng)算命
通過小品讓學生理解把握新舊事物的本質(zhì),讓學生自己來總結,老師加以點撥,然后在做題加強鞏固,突破本框難點——發(fā)展的實質(zhì)。
4.知識點小結。學生自己總結,老師補充。
5.集體朗誦詩歌《我相信》,不僅僅學習本框知識,而且用發(fā)展觀指導學生要對未來充滿信心,以本詩歌激發(fā)學生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七、教學反思
1運用現(xiàn)代信息媒體運用網(wǎng)絡資源,讓知識生動具體,同時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帶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
2探究合作還有小組榮譽,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精神,但也容易促發(fā)小團體思想,老師要加以引導。
3這個課堂貫徹了以人為本思想,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顯現(xiàn),學生思維和課堂都活躍,這就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備課準備更高。
八、板書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四
大家好!上完go straight on.一課,我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進行了反思,現(xiàn)在和大家交流一下:
想起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教育應當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經(jīng)驗是教育的靈魂。 離開了生活和經(jīng)驗就沒有成長,也就沒有教育?!毕胂胛覀兊挠⒄Z課堂是不是很多時候僅限于對課文文本的學習?所謂的自主學習也僅限于對課文中的詞、句的預習和鞏固。學生們大多是為學而學,而非為用而學。當“所學”不能為“所用”服務時,學生們當然提不起興趣。所以,本課中我盡量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讓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有話想說、有話可說。在生活中也能運用所學的英語進行交流,從而感受學習所帶來的自豪感和成就感。比如,在課堂中我設計了“爭當優(yōu)秀小導游”這一活動。我發(fā)現(xiàn)當學生們看到鳳凰湖、法華寺、海濱公園等自己熟悉的景色時,眼睛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急切的想?yún)⑴c、想表達。我還觀察到一位平日十分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今天也非常興奮的在組內(nèi)說著自己的想法。相信,在生活的土壤里學生們一定會學的更快樂、更有效。
我們都知道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又特別喜歡表現(xiàn)。可短短的課堂40分鐘,怎么能讓每個孩子都得到表現(xiàn)和發(fā)揮呢?這時候小組互助也就顯得尤為重要。
但從以往的經(jīng)驗來看,小組合作學習的結果往往不能讓人滿意。有的小組“你爭我奪”搶著發(fā)表意見,有的小組“安安靜靜”誰也不肯說話,有的小組把“討論會”變成了“茶話會”,看似熱熱鬧鬧,談論的卻是教學以外的話題。 所以,本節(jié)課的每個小組活動,我都設計了“任務引領”,讓學生圍繞著“任務”進行活動。而且我還設計了“目標達成評價表”對每一次活動都有評價,通過自評、組評、師評,對學生的活動起到了監(jiān)督和引導的作用。也讓學生清清楚楚的看到自己的任務達成情況。
活動前有“引領”,活動后有“檢測”整節(jié)課的小組活動做到了“忙”而不亂,“鬧”而有序。每個小組都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
有人曾經(jīng)說過:歌曲于靈魂就像水于我們的身體一樣重要。孩子們是天然的音樂愛好者,他們的音樂感與節(jié)奏感較強,學一首歌往往比學一段話更容易。所以在本課之初,我利用歌謠引入新課。讓學生們跟著熟悉的兔子舞的節(jié)奏,配合活潑的動作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引起學生的興趣,調(diào)動起學習的積極性,迅速進入英語學習的情境中。看著孩子們歡快的表演動作,聽著他們甜美的童音回蕩在教室的上空,我不由自主的問了一句“are you happy?”我相信那句聲音響亮,又充滿激情的“yes”是他們由衷的心聲。也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中。同時也在無意識中記住了本課的重點單詞left ,right和straight。
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大約15分鐘左右就會分散精力并對學習內(nèi)容產(chǎn)生厭倦。所以,在學習turn left.和turn right時,讓學生們站起來邊轉(zhuǎn)邊讀。讓學生邊做,邊學,邊體驗,孩子們學得更快了,記得更牢了,體驗的也更深刻了。
在對本課重點 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進行機械操練時,我再次設計了一個小chant。熟悉的音樂,郎朗上口的節(jié)奏,孩子們像背兒歌一樣,輕松的掌握了這些句子。
在本節(jié)課中,我力求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在“快樂”中求知,在“活動”中學習。雖然順利的完成了教學任務。但也存在著諸多不足:
1.交際活動操練不足
2.作業(yè)設計層次不足
在作業(yè)環(huán)節(jié),我的設計是:畫出你家到學校的小地圖,并和你的朋友進行交流。從第二天的檢查情況來看,很多孩子完成的不是很理想。有的孩子畫不出來,有的孩子談論不出來。是不是我應該設計一定的分層作業(yè),讓孩子們“跳一跳”都能“夠到桃子”。讓每個人都能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五
一堂好的閱讀課應該做到:書聲瑯瑯,議論紛紛,情意濃濃。本課蘊涵著偉大而豐富的情感,教師始終要飽含對朝鮮人民的崇敬之情,用生動的、充滿激情的語言感染學生,再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使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力求讓學生通過讀來體驗課文情感,以讀感悟,讀中熏陶。進而抒發(fā)、升華自我情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思考、質(zhì)疑感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創(chuàng)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配樂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讓學生通過“體驗、感悟” 等手段,內(nèi)心真正受到震撼,產(chǎn)生共鳴,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再見了,親人》是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精讀課文記敘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軍離朝回國時,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情景,贊揚了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本文是一篇浸透了中朝兩國人民深厚感情的抒情文章,以情為線索貫穿全文。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描寫出了一個依依惜別的感人場面。課文分別選取了送別路上在火車站志愿軍與朝鮮人民告別的場面。在送別路上,記敘的是三個有代表性的人物:大娘、小金花、大嫂,引入那些令人難忘的往事的回憶,把現(xiàn)實的告別場面與往事結合起來,可以說是人物典型、場面典型。因而文章很有感染力。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學生從中受到國際主義的思想教育。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新詞,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含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擇典型材料進行表達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 在具體的閱讀實踐中,學習體會結合上下文和時代背景來理解決句子含義;在理解典型事例對表現(xiàn)中心意義的基礎上,來體會寫文章應該選取典型材料。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從中受到國際主義教育。
《再見了,親人》內(nèi)容簡練,涉及的許多知識學生都沒有機會形象的了解,所以是一篇結合電教媒體進行語文教學的好教材。多媒體是新興的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如何運用電教媒體達到教學最優(yōu)化的效果,是教改的新課題,也是我們要探索的內(nèi)容。本課力求體現(xiàn)科學運用電教媒體,提高認知語言能力,使學生在認知語言過程中,更有效地獲得語言信息和處理語言信息的本領。提高教學效率,使學生認識、理解、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即認知語言能力得到提高。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突出語文教學的學科特點,突出電教媒體的最佳結合點和恰當展示時機的設計,體現(xiàn)電教媒體的作用與優(yōu)勢。
flash歌曲《志愿軍戰(zhàn)歌》; 課文錄音課件;重點語句、問題課件;課文插圖課件
各種聲音的課件。
師:“再見了,親人”中的親人指什么人?
〔抓住題眼,帶領學生深入領會,意在開門見山,直奔中心。〕
生:指朝鮮人民。
生:指課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
師:從血緣關系上看,志愿軍與朝鮮人民是不是“親人”?
生:不是。因為親人是指爸爸、媽媽、兄弟、姐妹……
生:親如一家。
生:親密無間。
師:不要只考慮一個詞,用一句話來說。
生: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說得好。中朝人民這種情誼就叫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板書)
〔通過剖析“親人”一詞的含義,拎出理解全文的“綱”,意在舉綱以張目?!?/p>
師:下邊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一段,讀的方法是默讀,畫重點詞語。思考的問題是(出示課件)“本段寫了大娘的幾件事,哪一個事例最能突出表達志愿軍和朝鮮人民之間的深厚友誼?”讀書時可以輕聲議議。
(學 生讀書思考,教師巡視,并及時回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
師:大家讀得很認真。哪個同學把大娘的第一個事例讀給同學們聽聽。(指名朗讀)
生:在最冷的時候給人送去了溫暖。
生:在人家最需要幫助時,及時地給予幫助。
生:讀時應突出大娘“帶著、頂著、冒著、穿過”等詞語,這樣能突出大娘愛護志愿軍的精神。
師:請同學們練習讀讀。(生讀)
生:大娘丟下小孫孫,救出了志愿軍傷員,這個事例最感動人。
師:這個事例中有兩個詞對比非常強烈,你剛才畫出來了嗎?
生:我畫的是“丟下”、“背進”。
師:“丟下”的是誰?
生:是大娘的小孫孫,她老人家的“唯一”親人。
師:好!你很尊敬老年人,稱呼“她老人家”既恰當又準確,大家應該向你學習。
師:那么誰再說說“背進”的是誰?
生:志愿軍傷員。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在志愿軍傷員的心目中這位朝鮮媽媽——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通過對大娘典型事例的分析,呼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一中心。〕
師:第一段我們學得很好。文章按照臨行話別、追憶往事、贊頌友誼三層意思來敘述,請同學們按照這個分層方法,把第二段也分作三層。(學生很快分好并說出了起止點。)
師:小金花的媽媽和敵人“同歸于盡”了,這個詞怎么講?
生:一齊走向死亡。
師:意思懂了,但請同學們再想想小金花媽媽的死和敵人的死能相提并論、一樣看待嗎?
生:不能。因為小金花媽媽死得有意義,敵人死得沒有意義,他是壞蛋,他該死!(生笑)
師:誰能比較準確地說說小金花媽媽的死和敵人的死有什么根本不同?
生:敵人是侵略者,他的死是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小金花媽媽的死,是為了祖國和中朝人民的友誼,她死得有價值,無尚光榮!
師:你說得好極了!一個是輕于鴻毛,一個是重于泰山,雖然是“同歸”,但死的意義絕對不同!
師:當小金花得知媽媽犧牲后她說了什么?怎么說的?讀課文時要注意描寫她的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
生:可是你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狠狠地說“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
師:“把腳一跺”,“嘴角抽動兩下”說明什么?
生:說明小金花恨敵人,痛恨侵略者。
生:強忍悲痛,沒掉一滴眼淚,說明小金花非常剛強。
師: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感情,再讀小金花的話。
(生練讀)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在志愿軍戰(zhàn)士看來,小金花和她的媽媽——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通過小金花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呼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中心。〕
師:現(xiàn)在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三段。讀書時請同學們注意,看看有幾個“挖”字?
生:用了三個“挖”字。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再讀帶有“挖”字的句子,看看大嫂都到什么地方去“挖”野菜?
生:“您知道我們?nèi)鄙偈卟?,就挎著小籃子上山去挖野菜。后面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陣地上挖?!?/p>
生:前沿陣地不是挖野菜的地方。
師:為什么?
生:因為前沿陣地是打仗的最前線,非常危險。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師:在志愿軍的心目中,這位大嫂——
生:(齊)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通過大嫂的典型事例的分析,再次呼應了“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一中心。〕
師:為什么志愿軍與朝鮮人民之間能有這種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崇高情誼?
生:因為志愿軍跟朝鮮人民并肩戰(zhàn)斗,出生入死,浴血奮戰(zhàn),結成了深厚的友誼。
生:因為朝鮮人民和志愿軍同生死,共患難,戰(zhàn)斗在一起,血流在一起,這種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
師:同學們理解得好!正因為中朝兩國人民的戰(zhàn)斗友誼是用鮮血凝成的,兩國人民生死與共,患難與共,所以說這種友誼是偉大的友誼,這種感情就叫做“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仍抓住“不是親人,勝似親人”予以深究,從而水到渠成地歸納出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這時課堂忽然響起火車的汽笛聲,機車的排氣聲,火車開動時車輪的滾動聲,火車站上人聲鼎沸,一片“再見了,親人”,“再見了同志們”,“中朝人民友誼萬歲”的呼喊聲。隨著電腦課件中的樂曲聲,教師引導同學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同學們,讓我們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一起朗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多么深厚的情誼啊!列車緩緩地行使著,我們離開了這可愛的土地。但是我們的心緊緊擁抱在一起,在這離別的時刻,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對朝鮮人民說上一句‘再見了,親人!’”。
生:(齊讀)“再見了,親人!”
(設計意圖:在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表達心聲。)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人“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生:醫(yī)護人員、清潔工、家民、老師……
師:今天老師擠出時間來聽我們的課,對我們的學習如此關心,他們——(學生補充)“不是親人,勝似親人?!?/p>
師:現(xiàn)在他們就要結束聽課了,在他們即將離開教室之時,讓我們深情的喊一聲——(學生深情的呼喊):“再見了,親人!”
(這一環(huán)節(jié),意在贊美那些無私奉獻的人們,進一步深化主題。)
對表達思想感情強烈的課文,老師應多花點精力,指導學生進行表情朗讀,以讀激情引起共鳴。
《再見了,親人》一文的語言是充滿感情的,作者有意識地在陣述的語氣中較多地運用了祈使句、感嘆句等句式,表達了贊美、感激、關切、崇敬等感情內(nèi)容,字里行間洋溢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誼。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感情,我讓學生在弄明白朝鮮人民給志愿軍做了哪些事,為此而付出了什么代價后,又從言中挖掘出志愿軍戰(zhàn)士為朝鮮人民流血犧牲的可歌可泣的事跡。指導學生朗讀重點句、重點片斷,從多次反復的朗讀中激發(fā)他們的感情,從而體會到中朝人民的友誼確實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是用鮮血凝成的。
教師適時地安排一些富有感染力的導語,也是啟動學生思維,激發(fā)朗讀情感的好手段。在講完課文第二部分后我設計了以下的導語:朝鮮人民為志愿犧牲流血,志愿軍為朝鮮人民流血犧牲。在朝鮮的士地上,長眠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其中就有偉大領袖毛澤東的愛子毛岸英烈士。中朝人民用鮮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誼,他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就要分別了,怎不叫人依依難舍,怎不叫人淚如涌泉?讓我們滿懷深情齊讀第二部分,同時用聲音的摹擬系統(tǒng),再現(xiàn)當時的話別場面:課堂響起了火車的汽笛聲,機車的排氣聲,火車開動時車輪的滾動聲?;疖囌旧先寺暥Ψ?,一片“再見了,親人”“再見了,親愛的土地……這充滿激情的呼喊聲。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想象,讓學生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六
教學反思是教師針對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分析思考、探索和解決尋找解決方案。反思總是指向教師自我的,教師既是研究的對象,又是研究的主體。教師反思的過程,是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努力提升課堂的有效教學。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思想付諸于實踐后,再不斷地進行反思調(diào)整。只有通過反思,才會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只有通過反思,教師可以不斷地更新教學觀念,提升教學水平,進而對教學現(xiàn)象和問題形成獨立的有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只有通過反思,才能不斷地克服被動性、盲目性,掌控教學活動中的自主性、目的性。
在備課時,光靠經(jīng)驗或一本教材、教參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深入鉆研、領會教材,關注學生,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才能創(chuàng)造性地處理教材,駕馭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把空間和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許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感受,科學的教學設計是一節(jié)課成功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合理設計,加上老師潛移默化的指導對教學效果果有著重要的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結合有關學科特點,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能力,對簡單的問題進行判斷、推理、逐步學會有條理、有根據(jù)地思考問題。設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新的知識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的作用,從而挖掘?qū)W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習慣和探索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既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又聯(lián)系學生實際,進行合理的課堂教學設計。把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與生活實際聯(lián)在一起,使學生感受到知識淵源于現(xiàn)實生活。這樣獨特的教學設計具有形象性,給學生極大的吸引,抓住了學生的認知特點,形成開放式的教學模式。
通過學習《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彌補了我十七年教學生涯中的許多不足。我知道了在教學中,只要在課堂教學結構,教學過程,教學體系上以全新的思路進行改革,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那么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不是一句空話了。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在基于實踐的教學研究中經(jīng)驗的不斷積累,新的教學思想也必然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逐步確立。從有經(jīng)驗的教師成長為專家型教師的一個條件是教師對教學不斷地進行研究與反思。設計教案的過程就是一個反思的過程,反思是教師成長的最好經(jīng)歷。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七
1、初步學會酸堿指示劑(紫甘藍汁)、并能利用自制的指示劑鑒別身邊常見物質(zhì)的酸堿性。
2、知道日常生活中有呈酸、堿、中性的各種物質(zhì)。
3、意識的事物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產(chǎn)生進一步探索奧妙的愿望。體會到運用科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
用自制指示劑準確檢測身邊常見物質(zhì)的酸堿性
教師準備:用濾紙剪出“醋”和“堿”字,毛筆,噴壺,紫甘藍,紫甘藍汁,堿水,白醋,燒杯若干,滴管、鑷子,鹽水,茶水,洗衣粉水,肥皂水及各種帶檢測物品、塑料袋等。
學生準備:不同礦泉水、肥皂水及各種帶檢測物品(蘋果、桔子、面包等)、抹布等。
本校六年級學生問題意識、實驗能手較強,因此本課的設計思路是以學生為本,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科學探究的特點,圍繞變化創(chuàng)新地開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動,充分讓學生通過合理猜測、實驗操作、分析比較等手段去感知和發(fā)現(xiàn),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
1、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談話:同學們紫甘藍吃過嗎?喜歡吃嗎,紫甘藍不僅營養(yǎng)豐富,是一類強身健體的蔬菜。(投影:甘藍菜是一類強身健體的蔬菜,營養(yǎng)豐富,尤其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經(jīng)常食用能夠增強人的活力,對于維護皮膚健康十分有益。這類蔬菜中含有的大量纖維素,能夠增強胃腸功能,經(jīng)常吃甘藍蔬菜還能夠防治過敏癥,因此皮膚過敏的人最好把甘藍視為一道保留菜。還能夠防治感冒引起的咽喉疼痛,關節(jié)炎患者最好經(jīng)常吃這類蔬菜。)
演示實驗:紫甘藍也是很好的科學實驗材料。今天,老師要給大家變個魔術,請看。(用濾紙剪出“醋”和“堿”字,貼在一張a4紙上,先用毛筆在“醋”字上抹一些醋,在“堿”字抹一些堿水,用噴壺向兩個字上噴上紫甘藍水。發(fā)現(xiàn)“醋”字變紅,“堿”字變綠)
你們知道是怎么回事嗎?
(設計思考:將導入實驗進行了改進,教材安排的做好一朵紙花,先用毛筆在“花瓣”上抹白醋,在“葉子”上抹堿水,再往紙花上噴一些紫甘藍水。在多次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經(jīng)常把試劑變紅變綠分別呈酸性和堿性弄反,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將實驗改進為:用濾紙剪出“醋”和“堿”字,貼在一張a4紙上,先用毛筆在“醋”字上抹一些醋,在“堿”字抹一些堿水,用噴壺向兩個字上噴上紫甘藍水。發(fā)現(xiàn)“醋”字變紅,“堿”字變綠。這樣“酸紅堿綠”一直呈現(xiàn)在黑板上,強化對學生的認識,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
2、強化認識,形成概念。
(1)學生閱書p36第2小節(jié)
(2)教師講述(投影):
像白醋這樣能使紫甘藍水變紅的物質(zhì)叫做酸性物質(zhì),像堿水這樣能使紫甘藍水變綠的物質(zhì)叫做堿性物質(zhì)。 像紫甘藍水這樣的物質(zhì)叫做酸堿指示劑。
(3)學生分組實驗:用試紙檢測醋和堿。
提示:其實我們的科學家早就根據(jù)這樣的原理制作了攜帶方便,檢測準確性高的ph試紙。
(4)思考: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物質(zhì)是酸性物質(zhì)?哪些物質(zhì)是堿性物質(zhì)?
學生閱書p37,
相互交流:你知道了些什么?(要求:每人說一句,交替進行)
3、動手實踐,提升認識。
(1)問題:當我們弄不清某種物質(zhì)是酸性還是堿性時,怎么辦?
(2)分組實驗:自制甘藍水指示劑。
(投影:1、將紫甘藍撕成小碎片,裝入厚透明塑料袋中。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溫水。3、握住袋口,反復擠壓菜葉3—5分鐘,直到流出紫色的水為止。4、將紫甘藍水倒入小燒杯中。)
(3)分組實驗:檢測酸性物質(zhì)、堿性物質(zhì),
提示:紫甘藍水,以及滴管的使用;對于實驗現(xiàn)象不明顯的,要注意長期觀察,跟蹤觀察,所以分工、合作很重要。
填寫實驗報告的指導(投影)。
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老師巡視,給予適當?shù)闹笇Ш蛶椭M瑫r,老師準備了一杯純凈水、自來水、酒、洗衣粉等,讓學生自行選擇物品進行檢測,同時小組之間可以交換物品進行檢測。
(4)匯報交流:你檢測的是什么物品?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是酸性還是堿性?
講述:像純凈水這樣的物質(zhì)不能讓紫甘藍水發(fā)生變化,這樣的物質(zhì)就叫做中性物質(zhì)。
今天,我們用紫甘藍水做試劑,檢測了我們身邊的物品的酸堿性。在日常中,紫甘藍水的制作也很方便,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書嘗試著做一做,可以檢測更多物質(zhì)的酸堿性。不過,對于自己不認識的物質(zhì),不可以隨便檢測,以免發(fā)生意外傷害。
(設計思考:科學課上主要分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還有極少的個體實驗,制取紫甘藍水指示劑按地方課程標準要求學生進行分組實驗,這個實驗操作能度不大,但經(jīng)常出現(xiàn)“顏色過淡、袋子弄破、試劑倒得到處是等現(xiàn)象”,從而影響后面用試劑對各種物質(zhì)進行檢測的數(shù)量和時間。我則改為學生自行閱讀制作過程,每人動手將分發(fā)到每組的一片紫甘藍葉撕成小碎片,統(tǒng)一送到教師準備好的由幾層保鮮袋套在一起的兩個袋子里,倒入溫水,由學生傳遞依次用手進行擠壓,最后交給教師。(在此過程中,教師強調(diào)檢測時的一些注意事項:滴管的使用、記錄的填寫等),然后教師將試劑分別倒出各個燒杯中分發(fā)給各組進行實驗。教學過程有條不紊,效果非常好。)
4、拓展運用,深化認識。
(2)認識酸性食品、堿性食品
談話: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性需要一定的要求,我們每天都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酸堿性不同,對人體的健康影響不一樣。它們呈現(xiàn)什么性質(zhì)?進入人體內(nèi)又會怎樣?對我們的健康起什么影響?看一段資料。
投影:酸性食品、堿性食品
(3)檢測:胃藥的酸堿性檢測,為什么胃藥是堿性的?可以給學生看一下胃藥的功能。
(4)課后閱讀小資料(每人一份)
(設計思考:在學生閱讀完植物生長與土壤酸堿性關系后,我引入話題“植物生長對土壤酸堿性需要一定的要求,那我們每天都吃各種各樣的食物,酸堿性不同,進入人體內(nèi)又會怎樣?對我們的健康起什么影響?”這時我出示常見的酸性食物和堿性食物、酸堿失衡影響腸胃、酸性體質(zhì)與癌癥等相關資料,拓展了課程資源,發(fā)展了學生興趣。)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八
上完這堂課后,總體感覺學生對大數(shù)的認識,掌握較好,由于大數(shù)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萬以內(nèi)數(shù)的基礎上,對大數(shù)的認識和學習。本課讓學生認識的數(shù)是一些較大的數(shù),學生在生活中接觸比較少,為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觀察上海各個區(qū)的人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感受大數(shù)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感,體驗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提高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根據(jù)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和認識規(guī)律,并結合“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教學理念再進行教學,可能效果比較好,在教學后,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知識遷移,積極調(diào)動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1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10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100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以及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十進關系等知識和經(jīng)驗,都可以在這節(jié)的學習中發(fā)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知識的遷移,認識所有的計數(shù)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了解相鄰兩個單位間的十進制關系,并在教學中加深對十進制關系的理解。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注意建立數(shù)感,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現(xiàn)實情境。
數(shù)學來源與生活,大數(shù)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了讓學生感受日常生活與大數(shù)的這種聯(lián)系,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了解我國第五次進行人口普查的數(shù)據(jù),并且讓學生說說生活中見到過的大數(shù),使學生感受大數(shù)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在生活中建立數(shù)感。對于數(shù)位順序,數(shù)位,數(shù)級,計數(shù)單位及每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間的進率,位數(shù)等知識,不把它當成現(xiàn)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體會、去獨立思考、去和同學合作交流,從而理解這些知識。充分利用直觀教具(計數(shù)器),讓學生自己制作數(shù)位順序表。
3、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
本課的難點是中間和末尾有0的數(shù)的讀法,在教學時,我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注意留給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探索、發(fā)現(xiàn)、討論、實踐、交流獲得。學生自己進行歸納,總結出讀法,學得扎實,印象也深刻,這一教學效果比教師直接給出要好得多。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設計生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對學生的多種評價:在上課過程中,我時不時給學生積極發(fā)言、積極參與的同學獎章,給予他們鼓勵,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在不斷總結和表述思維的過程,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另外指名學生模仿老師出題讓其他同學回答,由出題的同學給回答問題的同學加分,這是生生間的評價。
需要改進之處:
在備課時,應做到備學生,在課前的教學設計中,我更多得關注老師采用何種手段去教,忽視了學生應該采用什么方式在學的問題,導致課堂氣氛,學生放得不夠。告戒自己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多學習、多探討、多請教。真正做到用新的課改理念指導自己的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做到自如駕馭教材,做好學生求知的引導者、點撥者。放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十九
1.正確認讀一個要求會認的生字,理解詩句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進行朗讀并能夠背誦。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掛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閱讀為主,聯(lián)系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展開想象,從而達到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 情感的目的。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品讀重點詞句,體會詩句體現(xiàn)的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抓住重點詞句展開想象,感受孩子的無憂無慮、純真爛漫,有感情的讀課文。
能從字里行間感受孩子的無憂無慮、純真爛漫,從中受到美的熏陶,并體會作者的情感。
1.查閱書籍或上網(wǎng)了解作者及相關的時代背景。
2.借助相關資料盡可能弄懂重點字、詞、句的意思。
3、了解古詩大意。
有人說童年是一支支動聽的歌,也有人說童年是一幅幅美麗的畫,那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走進唐代詩人呂巖的七言絕句《牧童》,感受古代孩子的童年生活。
1、自讀古詩三遍,要求讀準字音。
2、誰有勇氣單獨為大家朗讀這首詩?
3全班有感情朗讀。
4、讀了這首詩,你明白了什么?
(一)欣賞美麗原野:
小黑板出示第一句:草鋪橫野六七里
1、指名朗讀。從第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輕聲朗讀,想象這是什么樣的原野?從那里看出來的?
3、當你置身于這一片廣闊的、綠草如茵的草原上的時候,你有什么感受呢?能把你的感受讀出來嗎?(指名朗讀、男女生分別讀)
(二)傾聽悠揚笛聲:
2、要是這些美妙的聲音都匯成一首動聽的笛子聲,那該多好呀!想聽嗎?
3、錄音機播放悠揚的笛音。
4、多么悠揚的笛聲,是誰在吹呢?(小黑板出示第二句)
5、指名朗讀,感受一下這是怎樣的一種笛聲?你怎么知道的呢?
6、牧童是怎樣吹笛子的呢?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
(三)拓展數(shù)字詩歌:
1、齊讀前兩句詩,請你仔細觀察這兩句后半段有什么特點呢?
2、你還知道哪些數(shù)字詩呢?
(四)體會自由生活:
1、牧童置身于美麗的原野中,吹著悠揚的笛子,你覺得他過得是怎樣的生活?誰能用文中的詩句回答。
2、小黑板出示后兩句古詩
3、輕聲朗讀詩句,想一想:牧童從哪里歸來?怎樣歸來?
5、如此輕松自在的牧童,你能讀出來嗎?(指名朗讀)
6、如此自在的牧童在月光下,美美的躺在原野上,他想做些什么呢?
(五)想象美麗畫卷:
1、閉上眼睛,聽錄音朗讀古詩,想象在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2、小組交流。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述想象中的畫面。(學生自由交流)
(六)結合背景,體會情感。
1、呂巖為什么要寫這樣的牧童呢?
2、出示呂巖小傳,指名朗讀。
3、結合呂巖的介紹,你能知道原因嗎?
《牧童》這首詩讓我們體會到了原野生活的樂趣,我們認識了這位天真爛漫的牧童,欣賞了他美妙的曲子?,F(xiàn)在,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詩,再次感受山村迷人的暮色,感受古代孩子天真爛漫,自由自在。
1. 選擇其中一幅畫面,進行想象,改寫成一篇有趣短文。
2、搜集描寫古代兒童生活的詩抄在積累本上并在小組進行交流。
這是27課《古詩三首》的第一首《牧童》,它是唐代詩人呂巖的作品,這首詩形象鮮明的表現(xiàn)了郊野遼闊的景色和牧童快樂的生活,文字淺顯,用意很深。
關于這首古詩的教學我讓學生通過品詞、品句、想象畫面來深入理解古詩,這種方法既可以訓練學生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想象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感悟語言文字之美的同時感受作者的情感之美。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就淡化了詩意,通過品析詩句,反復誦讀,去感悟詩情。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一是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了解詩句大意。二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及想象感受牧童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體會作者的情感。因此這節(jié)課一方面是讀古詩,從整體上感知古詩內(nèi)容,二是通過讀詩句,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整節(jié)課不管是教學設計,還是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了古代孩子的天真爛漫和自由自的童年生活。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十
作為語文教師,寫教學反思是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了,只有寫教學反思,我們才會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在哪里,然后總結歸納,提出更好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學的進步。這是我寫的是課文《邊城》教學反思日志。
《邊城》是沈從文的一部中長篇小說,課文節(jié)選了有關端午節(jié)翠翠巧遇儺送、大佬等人物的場景,語言樸實,韻味無窮。然而在學習過程中我的心頭卻縈繞了深深的痛。
首先,激趣閱讀就沒有達到預定效果。自認為是小說所以在設置時給了簡介,給了背景介紹,給了作家作品相關知識,要求學生自讀。但課上我發(fā)現(xiàn)閱讀效果不好。
其次,導學目標不夠具體。我們的學生已經(jīng)是高一的學生了,我認為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已形成,故給了綜合鑒賞題(品味語言)。結果在審題上又有學生吃虧。
最后,課上教師導學過程不夠靈敏。課上發(fā)現(xiàn)問題雖及時停止了繼續(xù)學習,但未能及時采取相應措施,以致此課師生收益都不大,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
雖然在第三課時及時調(diào)整了學習方法,但該導學課實施過程的缺失卻至今讓我耿耿于懷,我懷疑自己所做的努力,我懷疑自己的教學理念??墒菍W生的讀書習慣卻讓我痛上加痛,他們告訴我:老師即使你說得再好,我們也不可能讀這樣的文字,它離我們太遠了。找到了根我才釋懷,我知道我依然缺了一樣東西:應該平實地帶領他們穿行于語文學習中,而不是憑感性。
今天我們師生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發(fā)展,都能心態(tài)平和的閱讀和學習了。我注重教學過程的每一步實施,學生注重學習的每一個細節(jié),咬文嚼字已經(jīng)成為目前我們學習語言的一個法寶。
現(xiàn)在看到學生的時步,我也心慰了。課文《邊城》教學反思日志暫時就是這樣了,通過這次的教學反思,我相信對于其它課的教學是有所幫助的。
歷史學家的教學設計及反思篇二十一
本節(jié)課對大數(shù)的認識這一單元的知識進行了整理和復習,復習的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掌握數(shù)位順序表,計數(shù)單位以及多位數(shù)的讀寫法,能正確熟練地讀寫多位數(shù),會正確將多位數(shù)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shù)。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是進一步復習鞏固億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采用練習的方式來鞏固億以內(nèi)數(shù)的讀法和寫法及改寫。
在復習中我根據(jù)復習課的本質(zhì),引導學生系統(tǒng)整理本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靈活的整理知識點,設計練習題,學生在教師引領下積極地完成了復習內(nèi)容。本節(jié)課的思路清晰,我的感覺還不錯。具體是這樣的:
在上課之前,我先讓學生在自己的心里想好一個數(shù)字,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讓學生報出自己的數(shù)字,然后由我把這些數(shù)字寫在黑板上,轉(zhuǎn)行時,故意讓這些生成的數(shù)有含有兩級的數(shù),含有三級的數(shù),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其次,讓學生把這些數(shù)給讀出來,指名學生來講解自己的讀法,并告訴其他學生讀數(shù)時要注意什么。接著,采取競賽的方式,指名兩位同學,和其他同學一起由老師報數(shù),學生寫數(shù)。寫完后請學生給大家講解寫數(shù)的方法。借著黑板上的數(shù),順勢復習數(shù)位順序表,區(qū)分數(shù)位與計數(shù)單位的區(qū)別,掌握相鄰兩個計數(shù)單位之間的關系,順勢復習每個數(shù)字在不同數(shù)位上的含義。然后,讓學生把黑板上的數(shù)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讓學生講明自己是如何進行大數(shù)比較的。
最后讓學生把黑板上的數(sh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萬位或億位后面的位數(shù),并改寫以萬或億作單位的數(shù),并讓學生分享自己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
整堂課都秉著老師做學生的促進者的理念,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時間,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舞臺,盡量把課堂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
不足之處:
在帶領學生復習數(shù)的改寫和求近似數(shù)時,沒讓學生很好的區(qū)分數(shù)的改寫和求近似數(shù)的異同。這些以后將注意,以免影響到學生將來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