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么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么寫?這里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學習。
《中庸》節(jié)選教案篇一
【教材內容】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雖有其位,茍無其德,不敢作禮樂也焉。雖有德,茍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也。
子曰:吾說夏禮,杞不足征也。吾學殷禮,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窘虒W目標】
1、讀準字音,熟讀。背誦“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及其身者也?!?/p>
2、理解意思,懂得“剛愎自用、獨斷專行,都是無知的表現(xiàn)。”
3、培養(yǎng)學生學而致用的精神?!窘虒W重點、難點】
重點:讀好,讀出古文的韻味。
難點: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內涵,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窘叹邷蕚洹?/p>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齊讀《中庸》上一章節(jié)的內容,背誦重點句。
二、激趣導入
講故事,講述古代的秦始皇,因剛愎自用,獨斷獨行,而毀國的故事。
三、讀好文句
1、學生嘗試去讀。
2、聽視頻朗讀,感受文言文的朗讀韻味,注意正音。
3、分小組自由朗讀。
4、逐個抽讀,邊糾正讀音。
5、配樂,齊聲朗讀,注意節(jié)奏韻味。
四、讀懂意思
1、逐句理解
[譯文] 孔子說:愚昧的人喜歡剛愎自用,卑賤的人喜歡獨斷專行。生在現(xiàn)今,卻要恢復古代制度,這樣的人災禍會落到他身上。不居天子之位,就不要議定禮制,不要創(chuàng)立制度,不要考訂文字。如今天下已實現(xiàn)車軌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倫理統(tǒng)一,這些都是由天子制定的。雖然有天子地位,但沒有德行,是不敢制定禮樂制度的;雖然具有德行,但沒有天子地位,也是不敢制定禮樂制度的。
孔子說,我講夏代的禮制,由夏遺留下來的杞國不足為證;我學殷代的禮制,只有宋國一國還保留著,也不足為證。我學習周代的禮制,今天還通用著,所以我遵從周禮。
2、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的理解。
五、明白道理
作者借用孔子的話,闡明一個道理:剛愎自用、獨斷專行,都是無知的表現(xiàn),真正有知識的人不會這樣做。他告誡人們,社會總是要進步的,不要留戀已經消亡的東西,不要試圖恢復已被歷史淘汰的事物,這樣做沒有任何意義,只能招致災禍。
一個治國方略或一個學說的建立,要靠自身修養(yǎng)、靠吸取古人經驗,最終還要靠百姓的檢驗。治國方略的制定人和學說的創(chuàng)立者,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廣博的學識;否則,即使提出某種方略或學說,也是低劣的,不會對歷史的進步產生積極影響。
六、學以致用
1、目前,正處在改革創(chuàng)新的年代。我們要記住古人的告誡,堅持與時俱進,支持改革創(chuàng)新,少一些不合適宜的懷舊情思,為促進歷史進步做出應用的努力。作為一個學生,更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2、反思自己的行為。
3、積累:背誦重點句。
【板書設計】
中庸
剛愎自用、獨斷專行
無知也!
《中庸》節(jié)選教案篇二
《中庸》第七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
《中庸》第七章p9: 子日: 人皆曰予(1)知。驅而納諸罟擭陷阱之中(2),而莫之知避也(3)。人皆曰予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4)守也?!窘虒W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中庸》的第七章,讓學生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2、理解本節(jié)經典名句的含義。
3、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學習精神。
4、背誦《中庸》第七章?!窘虒W重點】
理解里面的經典名句,熟讀成誦。【教學難點】
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深刻領悟“聰明反被聰明誤”的道理,并對知識學以致用?!窘叹邷蕚洹?/p>
教學課件、教材《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匯編第三冊》.【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指名背誦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二、誦讀訓練
古人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請同學們自由朗讀《中庸》第七課。在誦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并嘗試讀準節(jié)奏。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幻燈出示,帶拼音讀)
2、教師范讀。
3、正音:皆、予、知、驅、納、諸、罟、擭、陷、阱、避、期、守。
4、采用各種方式朗讀。(1)師生合作讀。
(2)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3)學生齊聲朗讀。
(4)老師范讀《中庸》第七章的內容(出示內容),在聽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認真參照范讀,感受其誦讀的節(jié)奏、語速、停頓,并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5)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朗讀加以糾正。(6)男女生合作讀。(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整體認知
1、讀了文句,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匯報。
四、理解文句
1、理解文句中的重點詞:(1)予:我。
(2)罟(gu):捕獸的網。擭(huo):裝有機關的捕獸的木籠。(3)辟(bi):同“避”。(4)期月:一整月。
2、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
孔子說:“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被驅趕到羅網陷階中去卻不知躲避。人人都說自己聰明,可是選擇了中庸之道卻連一個月時間也不能堅持?!?/p>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對“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理解。
聰明反被聰明誤:自以為聰明失好走極端,走偏鋒,不知適可而止,不合中庸之道,所以往往自投羅網而自己卻還不知道。
另一方面,雖然知道適可而止的好處,知道選擇中庸之道作為立身處世原則的意義;但好勝心難以滿足,欲壑難填,結果是越走越遠,不知不覺間又放棄了適可而止的初衷,背離了中庸之道。就像孔子所惋惜的那樣,連一個月都不能堅持住。
賭博也好,炒股票也好,貪污受賄也好,這類現(xiàn)象不都是常見的嗎?(幻燈出示)
五、深化拓展,學以致用
聯(lián)系生活,四人小組討論 :
1、結合實際,學了《中庸》這一章,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六、小結
同學們剛才學得都很不錯,希望同學們通過對《中庸》這一章的學習和感知,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做一個聰明的人,積極適應現(xiàn)狀,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不要心存妄想,甚至鋌而走險,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讓自己陷入無盡的煩惱之中,迷失了本性。同學們,能做到嗎?
七、課外延伸
1、與父母一起多形式誦讀。
2、與父母交流誦讀心得。
八、強化記憶,熟讀成誦
1、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在筆記本上。
2、背誦今天所學的內容。
九、課堂總結
通過本節(jié)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板書設計】
《中庸》第七章 做人切忌 聰明反被聰明誤
《中庸》節(jié)選教案篇三
《中庸》第三十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5):其為物不貳(6),則其生物不測。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7),及其無窮也,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岳(8)而不重,振(9)河海而不泄,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10)之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11),貨財殖焉?!窘虒W目標】
1讓學生喜歡經典文章,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為熟讀成誦奠定基礎。
2有感情地朗讀《中庸》的第23章,做到讀音準確,重音及停頓恰當。3基本了解誦讀內容,提高語文素養(yǎng)。4嘗試背誦《中庸》的第23章。
5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同時,讓其深刻領悟“真誠是沒有止息的”的人生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背誦原文,理解文中的主題思想。
難點:理解本節(jié)內容,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文中的哲理和內涵,并在生活中踐行?!窘虒W過程】
一、復習導入,回顧中庸第23章之一的內容及主題思想
二、誦讀訓練
古人說的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在誦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嘗試讀準節(jié)奏。
1、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幫助朗讀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并隨時加以指導。
2、指名讀,師生針對誦讀時是否正確、流利、有感情進行評價。
3、學生齊聲誦讀。
4、老師范讀《中庸》第23章之二的內容(出示內容),在聽的過程中要求同學們認真參照范讀,感受其誦讀的節(jié)奏、語速、停頓,并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5、同桌互讀。相互評價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誦讀加以糾正。
6、男女生合作讀。(男、女生每人一句)
三、看幻燈,理解文章內容。
四、學生一起誦讀。
五、出示這一章所強調的教育思想。
天地之道,可一言而盡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六、默讀課文,探究課文思想內涵。
1、進一步深化本節(jié)中心,理解中心句的意思:
天地的法則,簡直可以用一個“誠”字來囊括:誠本身專一不二,所以生育萬物多得不可估量。
七、學生齊讀,并嘗試背誦。
八、學以致用。聯(lián)系生活,四人小組討論
1、結合實際,學了《中庸》這一章,你認為哪些內容使你收獲最大?
2、與課文自相對照,談談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還有欠缺,應怎樣改進。
九、小結
同學們剛才學得都很不錯,希望同學們通過對《中庸》這一章的學習和感知,在以后能真誠待人。同學們,能做到嗎?
十、課后作業(yè):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在筆記本上。
板書:
天地的法則是:廣博,深厚,高超,精明,悠久,長遠。
《中庸》節(jié)選教案篇四
《中庸》第十五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
《中庸》p11: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室家,樂爾妻帑?!弊釉唬骸案改钙漤樢雍酰 ?【教學目標】
1.引領學生誦讀文句,理解基本意思。
2.讓學生知道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并能誦讀文句。【教學重難點】
理解文句的意思,熟讀成誦?!窘滩臏蕚洹?/p>
教學課件、教材《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匯編第三冊》?!窘虒W過程】
一、復習。
背誦《中庸》上一課“素位而行,安分守己”的內容。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件出示,帶拼音讀)2.老師范讀。
3.正音:辟、邇、瑟、翕、帑、矣。4.采用各種方式朗讀。(1)自由讀;(2)指名讀;(3)開火車接讀;
(4)全班齊讀;
三、理解含義
君子實行中庸之道,就像走遠路一樣,必定要從近處開始;就像登高山一樣,必定要從低處起步?!对娊洝氛f:“妻子兒女感情和睦,就像彈琴鼓瑟一樣。兄弟關系融洽,和順又快樂。使你的家庭美滿,使你的妻兒幸福?!笨鬃淤潎@說:“這樣,父母也就稱心如意了?。 ?/p>
四、整體感知
1.你從文句中明白了什么,說說自己的感悟? 2.匯報
如:它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須有一個遠大而確定的目標,但實際做起來,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幾步一個臺階,不可操之過急。否則,欲速則不達,適得其反。要把遠大的目標和務實的行動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切忌好高騖遠。
如:一切從自己做起,從自己身邊切近的地方做起。要在天下實行中庸之道,首先得和順自己的家庭。
??
3.說說有關的名句
如:老子說:“千里之行,始于足下?!?/p>
荀子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4.結合經典,談談自己在生活中應怎樣做。
五、再讀文句
1.接龍讀。男生讀一句,女生接一句。2.四人小組賽讀。3.師生對讀。
4.吟誦讀。
六、熟讀成誦
1.自由背誦。自己背或和同桌一起背。
2.小組背。3.男女賽背。4.全班試背。5.評比背誦能手。
七、小結:
縱觀古今中外,大凡既有崇高理想,雄心壯志,又能扎扎實實,勤勤懇懇的人,最終都能名垂青史。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所以,我們要想成就一番事業(yè),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鍥而不舍,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馬克思的話更有說服力:“在科學的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闭埻瑢W們回去好好的品味我們這節(jié)課的內容。
《中庸》節(jié)選教案篇五
《中庸》第二課時教案
【教學內容】
天命之謂性,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窘虒W目標】
1、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主要句子。
2.借助譯文,了解《中庸》第一章(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大體內容,理解文中表達的思想。
3.感悟文中所講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的道理。【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能背誦主要句子。
感悟文中所講的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并能指導自己的行為?!緦W具、教具準備】
ppt、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聽讀
1、出示原文,教師范讀。
天命之謂性,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1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2、學生聽錄音。
二、再次感知
1、請學生說說應該怎樣去讀?
2、分小組討論后回答。
3、學生根據注音自由讀。
4、指名學生誦讀。
5、學生評議。
三、教師指導朗讀
1、教師領讀。
2、教師進行點撥(指出不足之處)。
3、同桌互讀,糾正字音。
4、運用各種方式練讀。(分組讀、男女分讀、齊讀等。)
5、指名讀。正音正字,指導語氣停頓。
6、全班齊讀。
四、檢查朗讀,感悟文意
1、指名朗讀。
2、學生自由說理解。
3、小組討論。
4、全班交流。
5、師出示譯文并小結。
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yǎng)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喜怒哀樂沒有表現(xiàn)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xiàn)出來以后符合節(jié)度,叫做“和”?!爸小保侨巳硕加械谋拘?;“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6、通過讀譯文了解其內容,這段話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五、討論交流,理解文意
1、小組討論交流:說說這段話的意思。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
六、總結背誦
熟讀成誦,練習背出韻律、背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