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懂的史記》這本書源于《史記》,但說得并不完全是《史記》,而是以《史記》為藍本,挖掘背后的一些邏輯和觀點。下面小編在這里為大家精心整理了幾篇《一看就懂的史記》讀后感600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篇一:《一看就懂的史記》讀后感600字
司馬遷的《史記》,貫通祖國三千余年的輝煌歷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是一部經(jīng)典之作。是司馬遷忍辱負重、嘔心瀝血,花費一生的精力來創(chuàng)作的。它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曾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部偉大的作品,總會有輝煌的成就。《史記》這一部偉大的作品,是祖國文化史上的一顆明珠。司馬遷筆下的人物個個栩栩如生,有著鮮明的個性。該書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三千年璀璨的文明,生動的描寫了三千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史事。讀過這本書,讓我深深得感受到了祖國文化的偉大,令我心存敬意。史記的生動描寫一直鼓勵我們的寫作,以及我們祖國的發(fā)展,史記一出來,可謂真是洛陽紙貴啊。
《史記》開創(chuàng)了我國紀傳體的史學,同時也開創(chuàng)了我國的傳記文學。在“本紀”、“世家”和“列傳”中所寫的一系列歷史人物,不僅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的高度概括力和卓越的見識,而且通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物的活動,生動地展開了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此,兩千多年來,《史記》不僅是歷史學家的學習典范,而且也是文學家學習的典范。
就像尤安·艾肯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文中所說的那樣,看《史記》就仿佛在作一次歷史旅行,讀者像是穿越了時空,成了一位歷史事件的親歷者,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就仿佛在和司馬遷面對面的談話,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之所以可以做到流傳千古,正是他那真實事件,做人的道理,治國的方法……才能被后人譽為經(jīng)典之作,才能被魯迅譽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才能是一本能令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yīng)該細細閱讀;才能是一本既生動有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值得一看的好書!
篇二:《一看就懂的史記》讀后感600字
古人云:“讀史使人明智。”在眾多歷史書籍中,《史記》作為中國正史第一部,二十四史之首,與《資治通鑒》并稱為“史學雙璧”。
《史記》的確是一部非常具有文學價值的著作。不過,對于不太能理解文言文和當時復雜時代背景的我來說,閱讀《史記》難免會感到吃力。畢竟,《史記》的取材廣泛,內(nèi)容繁雜。
于是,讀不懂《史記》卻又想輕松地了解歷史知識的我選擇了溫伯陵老師的這本《一看就懂的史記》。
溫伯陵,歷史專欄作家,B站歷史類優(yōu)質(zhì)up主,今日頭條優(yōu)質(zhì)歷史領(lǐng)域創(chuàng)作者。在《一看就懂的史記》中,他以獨特的視角解讀《史記》,用橫豎兩條脈絡(luò),串起整本《史記》的內(nèi)容。
閱讀了整本書我才知道。原來歷史上的秦國和趙國是一家人,祖上有親;原來荊軻刺秦王是因為以鞠武勸不動太子丹,所以詭異的命運線讓荊軻和太子丹勾搭上了;原來在韓非子生活的時代,就有內(nèi)卷的存在;原來漢武帝也曾大張旗鼓的,然而卻只為割個韭菜……
溫伯陵說過:“既是史料,便猶如食材。不同的食材、不同的配方,自然可以做出不同的美味。所以我們也不必循規(guī)蹈矩,可以在尊重太史公針砭人物、敘述興衰的基礎(chǔ)上,把散落在不同地方的史料,重新整合起來,用不同的方式來解讀《史記》。”他的語言通俗易懂,幽默風趣,他將歷史故事與現(xiàn)代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既讓我們了解歷史,又能讓我們學會做人處世的智慧。
讀完全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六國是如何看待秦國統(tǒng)一的”這一章節(jié)。大部分史書都是寫“秦國是如何統(tǒng)一六國的”,而溫泊陵卻充分采用了獨特的視角,從標題上就充分引起了讀者的關(guān)注。它是從燕國人民的反抗開始講起的,雖然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爭在當今的我們來看是正義的,可是對于二千多年前的六國人民來說,沒有人愿意接受秦始皇強加的正義。
《一看就懂的史記》對于我這種不是非常了解歷史,而且又看不懂枯燥繁瑣的史書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合適不過了。它讓我揭開了歷史神秘面紗的一角,讓學歷史不再變得枯燥無味!
篇三:《一看就懂的史記》讀后感600字
韓信——成功的典范
歷史總是在不斷的在和平與動蕩之間變換。自古亂世出英雄,在《一看就懂的史記》中記錄了許多在亂世中的英雄豪杰,如求才若渴的劉邦、剛愎自用的項羽、注重法度的韓非子等等。結(jié)合作者的評價,我認為在眾人中只有一人可以成為成功的典范,那就是韓信。
韓信他這個人為什么值得學習?我認為是他在褲襠下的隱忍;是他在漢兵彭城大敗時重新組織敗兵的不服輸?shù)挠職?;更是他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對時機的把握。生活中我們多多少少會遇到不少不如意甚至是屈辱,試想一下,如果我們不會隱忍將會引來更大的麻煩與屈辱;我們多多少少會遇到挫折與失敗,如果我們沒有不服輸?shù)挠職?,只會一敗再敗;我們多多少少總會有機會,有些可以給你極大的幫助、有些可以一招致勝,如果我們不會把握時機,那么成功將會遙遙無期,甚至會失敗。韓信有這三點,但還不足以稱作成功的典范。
難道這三點不是韓信的成功的秘訣嗎?我堅定地認為,不是。那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要想知道知道成功的秘訣,就要知道韓信為什么那么機智、勇敢、沉著。成功地秘訣其實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去想一件大事。什么是大事呢?我認為是自己的夢想,是有利于國家的事,是有利于民族的事,這些都是大事。舉三個例子,如韓信在胯下之辱之后,仍不忘自己建功立業(yè)的夢想,再如韓信在秦國暴政,百姓民不聊生之時選擇幫助正義的起義軍,推翻秦暴政,又如在楚霸王一意孤行不得人心之時,離開項羽輔佐劉邦等等。我覺得正是因為他心懷大事,所以他才可以做到那么機智、勇敢、沉著,所以他才能被稱作成功的典范。
那我們在杭州又有什么“大事”呢?有,而且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那就是亞運會。亞運會,作為亞洲的體育盛會,關(guān)系到我們國家的聲譽、利益、文化傳播。我們要心懷每一件大事,注意我們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這樣我們就可以像韓信一樣鍛煉我們的心智,盡自己所能為國家,甚至民族做出貢獻。
不是因為有美好的精神所以心懷大事,而是因為心懷大事所以鍛煉出美好的精神。
這也許就是作者寫韓信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