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是一種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方式,我注重均衡營養(yǎng)的攝入。一個完美的總結需要有清晰的結構,包括引言、主體和結論。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經(jīng)典案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一
本學期所授的內容是人教版的世界歷史,其中包括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兩部份,教科書由單元和課組成。每一個單元為一個學習主題,每一個學習主題下分若干課。本冊共八個單元,共二十三課。第一至三單元是世界古代史部份,第四至八單元是世界近代史部份。由文化課和活動課兩種課型組成,以課為單位。每課課文由正文、圖、表、資料、注釋、閱讀與思考、看圖學史、歷史比較以及課文中思考題和課后練習等組成。其中正文緊扣教學大綱目標要求,可作為課堂教學應完成的基本任務。其余內容,可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與要求。
本學期我擔任九年級六個班的歷史教學,九年級學生正處于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過渡階段,經(jīng)過兩年的歷史學習,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基礎知識、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大部分學生還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實。
繼續(xù)增強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xiàn)象,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趨勢。培養(yǎng)學生識圖、讀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fā)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lián)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本冊主要重點是西方資本主義萌芽、資產(chǎn)階級革命以及無產(chǎn)階級的斗爭等三個方面。
難點是首先由于教材內容多,時間跨度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時間和地理方面的誤解;容易只關注本冊的知識體系和內容,不擅長將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進行聯(lián)系,導致知識邏輯脫節(jié)。
以新課改為中心,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成績?yōu)槟康?。我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究、總結。把課堂作這教學的中心,總結經(jīng)驗,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質量,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提高效率,改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學成績。改變重知識輕能力,重理論輕實踐,重尖子生輕差生的錯誤傾向,使學生由“學會”到“會學”,并能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動手能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健康個性的發(fā)展。
1、首先是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堅持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努力開發(fā)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潛能,,要堅持基礎性和科學性原則,準確傳授基礎知識,切實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2、課堂教學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積的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堅持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重點,優(yōu)化課堂教學,以提高課堂效率,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參與意識,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主動的探索中獲得知識,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3、課堂教學堅持整體性原則,教學過程中始終把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的全面整合,使學生全面發(fā)展,從實際出發(fā),積極探索和實踐。尋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4、教學語言規(guī)范,精神振奮,按時上下課,關心學生,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學會學習,樂于學習。使學生逐步掌握歷史和認識歷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識別和運用與教學有關的歷史地圖、圖片、圖表;搜集和整理與歷史學習相關的材料;敘述重要的歷史事實;解釋重要的歷史概念,分析和評論重要的歷史問題等。
5、教學中從學生的認識水平出發(fā),調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同時,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從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啟發(fā)學生對歷史的理解,避免死記硬背,減輕學生的負擔。
6、有效的作業(yè),是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教師發(fā)現(xiàn)教學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在不增加學生學習負擔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學習任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任務,爭取在課堂中完成習題。對于考試和作業(yè)做到及時批改和反饋。查漏補缺。
第一周:第6、課
第二周:第7、8課
第三周:第9、10課
第四周:第11、12課
第五周:第13、14課
第六周:第15、16課
第七周:復習課
第八周:復習課
第九周:第期中考試
第十周:第17、18課
第十一周:第19、20課
第十二周;第21、22課
第十三周:第23課
第十四周至十八周世界歷史下冊內容
十九周二十周復習
二十一周期末考試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二
以新的學科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求真務實,探究適合我校學生的教法與學法,落實好新課程的理念,突破以基礎夯實與本事培養(yǎng)為核心目標,爭取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
二、復習依據(jù)。
1、資料。
高三歷史學科的教學要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201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大綱的說明(湖北卷)文科綜合》考綱、人教版教材為依據(jù)。課程標準是國家意志的體現(xiàn),是歷史新課改賴以進行的綱領性文件;歷史教材是歷史教學主要素材;考試大綱是備考復習的重要依據(jù)。三個依據(jù)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2、命題。
經(jīng)過“新材料、新情景”的創(chuàng)設與運用,利用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知識,引導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知識,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史學原則,從而在知識本事、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到達有機的統(tǒng)一。
三、復習方法。
1、時間安排:20__年暑期—20__年2月底(一輪復習)。
2、復習思路:夯實基礎知識,理清基本線索,培養(yǎng)基本技能。
3、主要任務: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小專題復習,夯實基礎,使知識系統(tǒng)化,結構化,并在此基礎上向深、廣度擴展,結合現(xiàn)實,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的本事,要搞好單元過關,精選習題,精講精練,及時講評,并且每節(jié)課力爭留出時間讓學生記憶一些重點知識,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
4、方法:以課時為主要學習方式,單元內小專題式進行,一個單元結束后要進行單元總結與測試,每個模塊結束后要進行模塊過關測試。
采用讀、講(聽)、練、評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讀書:利用正課時間,明確目的和要求,按照學案,由學生帶著問題有針對性和計劃性地讀書,在此基礎之上理清單元與單元之間、課與課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構建相對嚴謹?shù)慕虒W知識結構,使掌握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網(wǎng)絡化。
第三環(huán)節(jié)——訓練:在課時復習結束后,要選取典型試題及時進行測試、反饋,可采取一課一小練(當堂訓練)的形式,以便及時鞏固落實,練習后,必須核對答案,分析總結。經(jīng)過典型題目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本事、獲取信息的本事、表述本事、分析本事、創(chuàng)新本事等。
第四環(huán)節(jié)——講評:包括教師的講評與學生的自評。每一單元測試及模塊測試后教師要重點講評,教師在講評練習和試卷過程中,要異常留心解題方法的講評,從而減少解題錯誤,提高應試本事。
一輪復習側重點在于理解歷史概念,掌握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既包括具體史實,也包括規(guī)律性的認識,歷史線索和階段特征也屬于這一范疇。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要貫徹“全、準、新、細”的原則“全”即復習要全面,不能漏掉考試大綱的任何知識點,在此基礎上才能夠強化重點;“準”即對知識的識記、理解、闡釋要準確;“深”即對歷史現(xiàn)象、內在聯(lián)系和規(guī)律的理解認識要深刻;“新”即對歷史知識要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來認識和鞏固;“細”即注重細節(jié),近幾年文科綜合試題啟發(fā)我們必須抓好細節(jié),很多問題并不難,但考察很細致,于細微處方顯精神,細節(jié)決定成敗。
四、具體要求。
(一)瞄準高考,落實課程新理念,轉變課堂模式。
1、改一講到底,不訓練學生本事。
2、改僅有知識教學,沒有材料教學。
高考無題不材料,如果課堂不進行材料教學,學生就不能構成材料處理本事。
3、改僅有純知識的梳理、分析,沒有解讀高考考點及其要求。
每堂課都應有高考的考點解讀、考題回顧、考情預測和模擬訓練。以高考的感覺和要求去指導教與學。否則這是嚴重的教學不到位,也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高考考的許多是教師講不到的,需要學生具有獨立的思維本事,獨立思維本事單憑教師講授是培養(yǎng)不出來的,需要在訓練中參與和培養(yǎng))。
(二)落實常規(guī)。
1、認真?zhèn)湔n。
認真編寫教學案,優(yōu)化整合,既有專詳,又有高考鏈接、材料教學與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
2、分層教學。
知識的深淺是有層次的,思維的發(fā)展是按層遞進的,學生的素質也是有層次差異的,所以實行分層教學,梯度推進,中下等生能理解,上等生能發(fā)展,全體學生皆都能得到提高。
3、作業(yè)檢查。每一天應布置必須量的作業(yè),并進行批改或檢查,關鍵在于督促學生在課后練,鞏固和深化知識,這是落實教學效果的一個關鍵。
4、周考月考。知識鞏固和思維深化,除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yè)外,還須經(jīng)過周考、月考去強化。周考、月考也是我們教學時段要檢查的資料。要強調的是,周考有的改為周練,練不如考,考對學生的壓力感、速度訓練和答題規(guī)范養(yǎng)成遠遠超過練。其次,不管練習、周考、月考,有練有考就必須講評。僅有講評,學生才能明確自我的錯誤,思路才能得到升華。
5、自習輔導。晚自習讀歷史是歷史學習鞏固一個重要的時間保證,但要學生讀歷史,就必需歷史教師能下班輔導。歷史教師晚自習下班輔導,有利于學生釋疑解難和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還會對學生學習歷史產(chǎn)生感情壓力和督促作用,這自然有利于歷史知識的鞏固。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三
劉有。
一、指導思想。
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第一個單元“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教科書內容的安排和教學活動的設計,無不緊扣隋唐時期的“繁榮”與“開放”?!胺睒s”與“開放”,是反映一個積極向上的社會的兩個側面,關于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這一內容,原有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雖有涉及,但一般不會展開。鑒于新課標將科舉制作為內容標準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科書特意安排了一整節(jié)課來講述科舉制的誕生、完善與影響。與以往的教學大綱不同,新課標此前沒有談到中國古代官制的內容。了解中國古代如何選官、如何任官,對學生學習其他知識很有幫助。例如,對本課內容的探討,能夠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唐詩成就為何輝煌,唐詩創(chuàng)作為什么能夠步入黃金時代。
為了突出主題“繁榮與開放”,這一單元的課,對隋煬帝的暴政、隋末農(nóng)民起義以及唐朝中后期的歷史,包括安史之亂、唐末農(nóng)民戰(zhàn)爭等傳統(tǒng)教材經(jīng)常寫到的內容,較少涉及。
第二個單元“遼宋夏金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實際涉及“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和“經(jīng)濟重心的南移”兩個主題。它們不像第一單元的“繁榮”與“開放”那樣,從字面到內容都具有同一性。
第三個單元“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fā)展”,教科書對課標有關明清時期的五條內容標準進行了歸納組合。除兩節(jié)文化課文外,教科書以《明朝君權的加強》《君主集權的強化》兩課對應“了解明清兩朝加強專制統(tǒng)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與沖突》《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來“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史實”“講述戚繼光抗倭、鄭成功收復臺灣和雅克薩之戰(zhàn)等史實,感受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爭精神”,通過《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列舉清朝設置駐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等史實”,讓學生“了解清朝加強對邊疆地區(qū)管轄和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閉關鎖國”》以“簡述‘閉關鎖國’的主要表現(xiàn),分析其歷史影響?!?/p>
講述式、談話式、啟發(fā)式、提問式等。五、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強課堂教學常規(guī)管理,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對“學困生”既要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習的自覺性,更要對他們進行學法指導。
2、強化理想前途教育、學習目的性教育和形勢教育,學生學得好,以確??荚嚾〉脻M意的成績。
3、強化質量意識,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課堂上做到精講多練,課后認真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
4、加強對薄弱學生的檢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
5、復習階段,要認真制定復習計劃,精心組織復習,以書為本,講清概念,提示規(guī)律,指點迷津,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的能力及速度。
6、引資料、學經(jīng)驗。經(jīng)常向老教師學習,經(jīng)常聽課。
1、歷史教學要充分體現(xiàn)時代精神,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歷史作出正確的敘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學性的統(tǒng)一,觀點和材料的統(tǒng)一。
2、繼續(xù)深入課堂教改,在傳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養(yǎng),樹立學為主體,教為主導,學導結合的教學觀,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樹立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的育人觀,堅持教書與育人統(tǒng)一,提高課堂效率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鼓勵學生主動探求新知識,提高學習素質和學習效率,嘗試歷史活動課的教學。
3、開展歷史第二課堂,通過舉辦歷史講座,故事會,創(chuàng)辦歷史報等形成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問題的能力。跟蹤輔導,找學困生談心,了節(jié)其學習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指導,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四
:高一年級共有25個班級,五個強化班,20個普通班,其中,本學期開設歷史課的有15個班組,四位歷史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按課標要求,須36個學時,2學分。
高一年級首次進入新課改,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理念上有待進一步更新,在教與學的方法上面臨新的挑戰(zhàn),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屆經(jīng)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一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歷史必修(一)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它與社會經(jīng)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等是該模塊學習的基本內容,其中包含九個專題,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歐美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從開學初起,加緊新課程理念培訓,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更新思想改進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投入新學期教學。學期初根據(jù)教研組計劃安排,在第三周請參加省級新課程培訓的張軍老師對全備課組成員做一次講座,以提高認識,借鑒外部經(jīng)驗和做法。此后不間斷學習新課標,并逐一落實到教學之中。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五
優(yōu)點:
問題:
3、埭中教學內容能落實到每周、每一個知識點,但缺少指導思想和具體的教學策略。
備課方面:
優(yōu)點:
問題:
3、一些學校的教學案設計中缺少高考精典題一環(huán)的選取與回顧。
課堂教學方面:
優(yōu)秀良好一般備注。
省中2。
光華2。
南中21。
三中111。
戴中11。
埭中11。
竹中1。
優(yōu)點:
問題:
3、有的教師上課時只顧自己教學任務的完成,不太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和狀態(tài)。
練習批改方面:
優(yōu)點:
問題:
2、有的學校不能很好地精心選取設計訓練題。教師做的題目沒有達到一定的量。
4、練習題不能做到精練精講精析精評。
教學建議和要求:
1、要加強對教綱、考試說明、教材的深入研究,把握高考命題的趨勢。
2、夯實基礎、重視能力、將識記——理解——運用貫穿于整個教學復習過程。
3、要對傳統(tǒng)的專題復習進行改造和和整合。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六
生活化歷史教學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學思想,能夠促使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踐,實現(xiàn)理論轉化速率。教師施教過程中主動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生活,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生活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歷史課堂教學維度,打造高效歷史課堂。
高中歷史教學要常聯(lián)系生活,就是指教師利用和挖掘生活中的學科知識,實現(xiàn)歷史生活思維的有效對接,給學生以生動直觀感知,達到學科教學的目的。正是教育即生活教育觀念的生動體現(xiàn)。歷史學科與生活有太多契合點,教師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語言和教學資源等方面,都能夠建立生活切入點,通過聯(lián)系社會生活,引入生活元素,體現(xiàn)社會熱點,促使學生盡快建立立體歷史認知體系,形成歷史綜合素質。
關于歷史課堂教學聯(lián)系社會生活,新《歷史課程標準》有明確規(guī)定:“中學歷史課程要從社會發(fā)展和學生個性成長的特點出發(fā),突破認知識記為目的的面面俱到的框架,要尊重中學生的認知和情感規(guī)律,糾正急功近利、被動接受的簡單化做法。”因此,歷史課堂教學內容選擇時,教師要注意靈活掌握,要以教材文本為主要教學材料,結合社會生活相關實際,創(chuàng)造性引入社會生活內容,對教材內容進行調整改編,這樣才能提升學生關注度。教師對教材進行微調并非是脫離教材,而是增強歷史生活化內容,給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切入角度,促使學生思維多元啟動,形成重要教學突破。在學習《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時,教師讓學生討論一個問題: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實現(xiàn)大一統(tǒng)后,主要采取了哪些統(tǒng)治措施。學生討論后得出結果:建立皇權、中央集權官制、全國實行郡縣制。教師讓學生聯(lián)系當今社會,還保留哪些秦漢政治樣式。學生討論認為,現(xiàn)在的郡縣制和中央集權依然保留,這些政治措施對穩(wěn)定國家統(tǒng)治,制定社會秩序都有重要作用。教師讓學生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學習歷史,學生認知更為生活深刻,學習效果顯著。
歷史課堂教學形式生活化,這是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教師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張掛圖一根教鞭,教師完全是唱“獨角戲”,“一言堂”成為教學常態(tài)。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教師要將課堂學習權力完全交給學生,凸顯學生學習主體性地位。教學形式聯(lián)系生活進行設計,教師面臨更多選擇。課堂合作學習中的討論、辯論、檢測、質疑,還有課堂中的演繹活動、實踐操作活動等等,都可以將課堂教學引向生活化,學生對這樣的歷史學習充滿熱情,教師教學引導也會變得豐富多彩,課堂教學進入多元、靈活、熱烈、高效境界。在學習《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tài)》時,教師讓學生閱讀文本,指出朱元璋加強中央集權采取了哪些措施?并讓學生課堂演繹朱元璋頒布政令的場景。學生大多不好意思演繹,教師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影視剪輯,然后找性格比較活潑的學生進行展示。很快,學生都找到了“當皇帝的感覺”,很威嚴地宣布:“今后,我的子孫,不管誰做了皇帝,都不許設立丞相這個職位……”課堂呈現(xiàn)一片笑聲。教師引入影視情節(jié),讓學生找到了思維啟動點,很快就進入歷史學習節(jié)奏之中。
教師講解歷史需要用歷史學科語言,但學科學術語言常常更抽象更呆板,有些學生不僅聽不懂,而且很容易產(chǎn)生審美疲勞。如果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昏昏欲睡,這樣的課堂教學自然是低效的。因此,教師要注意調整課堂教學語言,適當引入帶有生活氣息的時尚語言,自然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易中天、紀連海講述歷史為什么有眾多聽眾,正是因為他們運用了最通俗的語言講解歷史,可以將歷史活化了。學生一旦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的歷史課堂教學自然是最成功的。《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學習時,教師講解列強侵略的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列強為什么敢這樣明火執(zhí)仗地掠奪我們呢?因為當時的中國太衰敗,不僅是閉關自守,還滿足現(xiàn)狀。這些老外更是壞透了,弄些鴉、片來麻醉國人,很短時間中國人都成為了他們眼中的‘東亞病夫’,我們的文化教育制度也不爭氣,讓女人都裹腳,搞自我摧殘。女兒裹小腳。怎能不落后,落后會怎么樣?當然是要挨打?!苯處煹恼Z言賦予生活化,學生聽得真切明白,學習過程自然和諧高效。
高中歷史教學資源主要來自教材文本,但教師僅僅局限于文本,也是不能拓展教學寬度的。社會歷史教學資源眾多,鄉(xiāng)土教材、影視資料等,都為歷史學習提供生動教學資源。教師要注意對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在關注其他學科歷史素材的同時,學習歷史也涉獵了其他認知領域,這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都重要促進作用。學生對歷史的關注渠道眾多,電影、電視、網(wǎng)絡等,到處都有歷史素材的展示,雖然這些影視作品有虛構有夸張,但歷史因素的深度滲透不可阻擋。學生從這些渠道獲得歷史認知會更自然更生動,這也是歷史教師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自身特點,聯(lián)系社會生活有諸多便利條件,這也是新課改的基本精神體現(xiàn)。新課改不僅要求課堂教學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意識影響,還要主動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形成多維聯(lián)系,啟動學生社會認知體系,用生活事實感知歷史,學習歷史,能夠讓學生快速建立歷史嶄新認知,提升人文素質。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七
:高一年級共有25個班級,五個強化班,20個普通班,其中,本學期開設歷史課的有15個班組,四位歷史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按課標要求,須36個學時,2學分。
高一年級首次進入新課改,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理念上有待進一步更新,在教與學的方法上面臨新的挑戰(zhàn),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屆經(jīng)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一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八
一、基本情況:高一年級共有25個班級,五個強化班,20個普通班,其中,本學期開設歷史課的有15個班組,四位歷史老師任教,本學期學習的內容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一),按課標要求,須36個學時,2學分。
高一年級首次進入新課改,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理念上有待進一步更新,在教與學的方法上面臨新的挑戰(zhàn),如何在改革面前吸取上屆經(jīng)驗,探索過程中少走彎路,這是擺在我們高一師生面前的重要問題。
二、本學科教學要求:
歷史必修(一)著重反映人類社會政治領域發(fā)展進程中的重要內容,它與社會經(jīng)濟、文化活動密切相關,相互作用。了解中外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討其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及其影響,汲取必要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等是該模塊學習的基本內容,其中包含九個專題,即: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現(xiàn)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tǒng)一、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歐美資產(chǎn)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通過學習,了解人類歷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實,正確認識歷史上的階級、階級關系和階級斗爭,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學習搜集歷史上有關政治活動方面的資料,并能進行初步的歸納與分析;學會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產(chǎn)生、發(fā)展及其影響,理解政治變革是社會歷史發(fā)展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并能對其進行科學的評價與解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社會一個漫長而艱難的歷史過程,樹立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而奮斗的人生理想。
三、具體措施:
1、從開學初起,加緊新課程理念培訓,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更新思想改進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學思想投入新學期教學。學期初根據(jù)教研組計劃安排,在第三周請參加省級新課程培訓的張軍老師對全備課組成員做一次講座,以提高認識,借鑒外部經(jīng)驗和做法。此后不間斷學習新課標,并逐一落實到教學之中。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九
教學計劃(課程計劃)是課程設置的整體規(guī)劃,它規(guī)定不同課程類型相互結構的方式,也規(guī)定了不同課程在管理學習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時,對學校的教學、生產(chǎn)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guī)定了學校應設置的學科、課程開設的順序及課時分配,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
內容。
根據(jù)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制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文件。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總的方向和總的結構,并對有關學校的教學、教育活動,生產(chǎn)勞動和課外活動校外活動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guī)定一定學校的學科設置、各門學科的教學順序、教學時數(shù)以及各種活動等。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互相聯(lián)系,共同反映教學內容。
歷史教師學科教學計劃怎么寫?在教學方法上,特別強調要研究學生學習歷史的方法,注重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力圖使學生通過歷史教學,逐漸掌握開啟歷史之門的金鑰匙,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2歷史教師學科教學計劃最新10篇,供大家參考。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十
本學期,本人任教初二級三個班的歷史課。一學期來,本人自始至終以認真、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勤懇、堅持不懈的精神從事教學工作。
作為年輕教師,能認真制定計劃,注重研究中學教學理論,認真?zhèn)湔n和教學,積極參加科組活動和備課組活動,上好公開課和平衡課,并能經(jīng)常聽各老師的課,從中吸取教學經(jīng)驗,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的業(yè)務水平。每節(jié)課都以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站在教壇,以和藹、輕松、認真的形象去面對學生。按照「初中歷史新課程標準」進行施教,讓學生掌握好科學知識。還注意以德為本,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現(xiàn)象層層善誘,多方面、多角度去培養(yǎng)現(xiàn)實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愛心事業(yè),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下一代,本人時刻從現(xiàn)實身心健康,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點去點拔引導,對于個別差生,利用課間多次傾談,鼓勵其確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積極面對人生,而對優(yōu)生,教育其戒驕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厲,再創(chuàng)佳績。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范,讓學生樹立自覺地從德、智、體、美、勞全方面去發(fā)展自己的觀念,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
作為教初二歷史課的老師,明白自己對教材的生疏,故在課前做到認真?zhèn)湔n,多方面去搜集相關進行資料。為提高每節(jié)課的進行效果,教學質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礎、重點難點外,還采用多媒體教學,如:投影、幻燈、漫畫、錄音等多樣形式。通過培養(yǎng)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通過一學期努力,能制定好復習計劃,并能認真?zhèn)浜脧土曊n,培養(yǎng)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幫助差生。但由于本學期授課時間較短,復習內容較多,復習比較倉促,同時發(fā)覺很大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較差,學習自覺性不高。加上本人對教材生疏,同時要到廣州進修本科,無暇顧及六個班面積較廣的差生,致使本學期教學成績未達所想。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要不斷總結經(jīng)驗,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還要多下功夫加強對個別差生的輔導,相信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也相信有耕耘總會有收獲!
本學期,我適應新時期教學工作的要求,認真學習關于教學工作的講話。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積極向老教師請教,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現(xiàn)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xiàn)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fā)揚優(yōu)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訓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jù)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
教案。
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F(xiàn)在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討厭語文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jié)的學習上都積極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進工作。
四、真批改作業(yè):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yè)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yè)情況,將他們在作業(yè)過程出現(xiàn)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fā)興趣。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來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特別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輕松,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目前的考試模式仍然比較傳統(tǒng),這決定了教師的教學模式要停留在應試教育的層次上,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七、狠抓學風。我所教的三個班,學生比較喜愛該科,上課的時候比較認真,大部分學生都能專心聽講,課后也能認真完成作業(yè)。但有為數(shù)不少的學生,因為怕班主任責備,學習上存在的問題不敢問老師,作業(yè)也因為怕分數(shù)低而找別人的來抄,這樣就嚴重影響了成績的提高。對此,我狠抓學風,在班級里提倡一種認真、求實的學風,嚴厲批評抄襲作業(yè)的行為。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同學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學習競賽活動,在學生中興起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風氣。雖然大部分同學對該課很感興趣,學習勁頭也濃,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jīng)常不及格,我找來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語文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語文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后再加以鼓勵,并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他們,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tài)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時多讀多練,多問幾個為什么。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jīng)過一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養(yǎng)成了勤學苦練的習慣,形成了良好的學風。
八、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本學期,期末考試學生的三率情況良好。存在的不足是,學生的知識結構還不是很完整,知識系統(tǒng)還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這些都有待以后改進。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獲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我無愧于我心,我無悔于我的事業(yè)。讓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為熱愛學生的一團火,將自己最珍貴的愛奉獻給孩子們,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開絢麗的花朵。
共
2
頁,當前第。
2
頁
1
2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十一
二.歷史知識基礎:
作為一位年輕的歷史教師,對歷史教材的把握不好,歷史知識明顯匱乏,在課堂教學上的時間、精力投入明顯不足,在課堂上不能以自己廣博的歷史知識與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吸引和感動自己的學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要養(yǎng)成每天閱讀歷史書籍與歷史材料的習慣,做到對世界歷史與中國歷史典故與故事了如指掌、應用自如。
課堂效果不好,備課不充分、上課不專心,課堂沒有亮點,課堂各環(huán)節(jié)比較混亂,不能絲絲入扣、吸引學生,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要做到充分備課(堅持聽趙老師的課、認真閱讀教材與教參、查閱網(wǎng)絡資料、認真書寫詳案),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做歷史課件,提高課件的整體質量與水平,以備以后長期的循環(huán)使用,形成自己特色的教學程序(歷史名人堂、歷史課件、歷史學案、課堂練習四位一體的獨特教學方式)。盡全力治療困擾自己很久的咽炎,保護好自己的嗓子。
四.成長目標:
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盡快成長為廣受學生喜愛的歷史教師。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十二
模擬考試試卷答案(一)。
一、簡答題(每題8分,共計24分)1.簡述歷史課程資源的含義與類型?
課程資源包括教材以及學生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學生發(fā)展的多種資源。就歷史課程這一專門的課程來講,歷史課程資源是指有利于歷史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各種因素的總和。
歷史學科由于其獨特性質,擁有極為豐富的課程資源,可以說歷史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根據(jù)較為常用的分類方法,我們可將歷史課程資源分為下列幾種:歷史教材、學校圖書館、社區(qū)歷史課程資源、歷史音像資料、歷史遺跡和各類博物館、紀念館、信息技術和網(wǎng)絡技術。人力課程資源,就歷史學科講,指的是歷史教師。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哪些方法?
3.簡述歷史教育教學研究的目的?
(1)適應新歷史課程的需要。(2)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是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3)教育教學研究是教師提升自身素質的需要。(4)從事教育教學研究是教師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需要。
(1)提高文化史在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地位。在高中新課標所設9個模塊中,文化史約占3.8個模塊,經(jīng)濟史只占1.2個模塊,就數(shù)量而言,僅次于政治史內容比重。
(2)內容擇取了人類創(chuàng)造的最重要的優(yōu)秀文化成果。以世界古代文明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部分選取內容為例:亞洲是以夏文明和古蜀文明為代表的中華早期文明;歐洲為克里特文明;以大津巴布韋遺址為代表的非洲古文明;美洲的瑪雅文明等。
(3)從橫向與縱向兩個維度揭示人類文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
(4)將文化史領域作為高中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重要園地。如模塊列出了數(shù)量可觀的“歷史之謎”,要求學生進行探索;同時要求學生了解科學家為揭開這些歷史之謎所做的“大量的艱辛的工作”及所經(jīng)歷的“探究過程”;并希望學生初步了解人類研究社會發(fā)展之謎的方法,以及“考古發(fā)掘及研究工作的基本常識”等,可以看出,“標準”是將文化史模塊作為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重要陣地。
2.選擇設計教學方法的依據(jù)是什么?(1)依據(jù)教學的目標要求來設計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是歷史教師授課的方向,它制約著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教學方法的設計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歷史課堂教學每節(jié)課的具體目標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幾方面。為實現(xiàn)具體的目標,可以采用適宜的方法,比如:為了達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可以應用情境創(chuàng)意法或情感教育法,通過歷史情境的創(chuàng)設模擬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因素,調動學生的感官活動,以使學生產(chǎn)生心靈共鳴,受到思想教育。學科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采用探討發(fā)現(xiàn)法、引導談話法或范例法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等。
(2)依據(jù)教學的內容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法。
-1史的方法及指導學生掌握使用查閱歷史工具書與查找整理歷史資料的方法等。
(5)教學過程。主要評價在課堂教學中,各個環(huán)節(jié)安排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層次脈絡的清晰性,教學氛圍的濃厚性及教學要素的契合性等。
(6)師生互動。在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評價教師能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師生之間配合的默契性等。
(7)教姿教態(tài)。教師態(tài)勢語言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及教學態(tài)度的端正性等。
(1)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經(jīng)濟史必修模塊,有利于學生全面把握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進程,探尋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2)提出經(jīng)濟史教學的新理念。(3)合理地吸收經(jīng)濟史研究的新成果。(4)貼近現(xiàn)實的經(jīng)濟及其發(fā)展趨勢,充滿時代氣息?!罢n標”中列出的諸如“互聯(lián)網(wǎng)的逐漸普及”、“經(jīng)濟區(qū)域集團化的發(fā)展”“經(jīng)濟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等要點,均體現(xiàn)了強烈的現(xiàn)代氣息。(5)提出豐富多樣的切實可行的經(jīng)濟史教學活動建議?!罢n標”列舉了收集和整理資料、制作、編輯墻報、閱讀文學作品、觀看影視作品、調查、考察、講演、撰寫調查報告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建議;同時,建議要重視實踐性綜合性活動;倡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注意活動的可選擇性等。
2.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基本訓練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為了充分發(fā)揮基本訓練的作用,使之既有助于學生能力的形成,又有助于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基本訓練時,需要注意下列幾點:
第一,訓練前應明確提出訓練的目的與要求。訓練的形式不同,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的能力也各異。例如每種練習都有它特定的目的與要求,在組織學生進行練習前,必須首先把該項練習的目的與要求向學生講清。這樣做可以避免練習的盲目性,提高自覺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少做錯題,少走彎路。
第二,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堅持練習形式的多樣化.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要進行具體指導,尤其應加強練習方法的指導。練習的形式是多樣的,但同一形式的基本方法、步驟是相同的。教師要把各種練習形式的基本方法向學生講清,必要時可做示范。學生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就可以提高練習的效果。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時,還要堅持多樣化原則。因為多種形式練習的交替進行,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減少疲勞,使注意力持久。
第三,基本訓練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生的基本技能不可能一下子形成,必須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先簡后繁,先易后難,先局部后整體。因此,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基本訓練,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例如填空練習,可先進行單項填空,再進行多項填空,識圖填圖練習,可先識圖后填圖,再指導學生進行繪圖訓練。在訓練速度的掌握上,應先慢后快。一般情況下,當學生剛開始接觸某種訓練方式時,應放慢速度要求,而當某種訓練方式熟悉之后,可要求提高速度。
第四,練習次數(shù)與時間要適當分配。俗話說:“功到自然成”,“熟能生巧”。這說明,學生的知識轉化成能力的快慢在某種意義上與練習次數(shù)的多少和練習時間的長短有關。因此,適當增加統(tǒng)習的次數(shù)和延長每次練習的時間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把這一點絕對化,無限制地增加,認為次數(shù)越多、時間越長越好,那就會走向反面。因為無限制地增多次數(shù)、延長時間,會使學生感到疲勞、厭倦,把練習看成是一種負擔,興趣就會降低,效果肯定不會好。教師在組織學生練習時,要恰當?shù)乜刂拼螖?shù)與時間,多進行分散練習,少進行集中練習,形式相同或相似的練習不要連續(xù)進行,最好是把形式不同的練習交叉進行。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十三
身為一名歷史老師,新學期伊始,就要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有一個整體的安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學科教學計劃表,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指導思想。
歷史課的教學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中國現(xiàn)代歷史,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學生基本情況、教材情況的分析:
1、對學生現(xiàn)狀的分析:
初二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基礎差,且自覺性不強,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夠,這就需要老師遵循循序漸進、通俗易懂的原則,以符合初中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為前提,避免僵硬的知識灌輸,采取多種教學方式,用準確、生動、有趣、流暢的語言加以表述,同時及時發(fā)現(xiàn)、督促,使每個學生都不掉隊。
2、對教材的分析:
《中國歷史》第四冊敘述了我國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的歷史,共六個單元,24課。本書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部分:
(—)書中正文部分為基本要求,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
(二)本書中用的文獻資料和表格,只極少數(shù)學生要求掌握。
(三)本書中用楷體字打印的內容、圖畫說明和注釋,不屬于基本要求。
(四)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圖畫、地圖多,以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其中,極少數(shù)圖畫、地圖,要求學生識別。
三、教學目標和主要任務。
著眼于提高學生素質,注重從國情教育入手,向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熱愛中國共產(chǎn)黨、熱愛社會主義事業(yè)、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的教育。同時也要加強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基礎知識的傳授,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出處 green-energy-services.com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1、教材重點: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鞏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推進。
2、教材難點:
如何讓學生理解新中國的建立以及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難歷程。
五、教學方式和方法:
1、認真鉆研大綱,把握好每一個知識點及其所對應的層次,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2、加強探究式的教學。
3、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師主導地位,狠抓課堂教學,增強趣味,幽默感,充分調動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興趣。
4、講授切合實際、因材施教,切實做好扶優(yōu)輔差工作,充分調動班主任和家長的作用。
六、本期教研課題:
七、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
略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十四
本學期世界歷、下冊教學內容共分為16個單元,敘述世界古、近、現(xiàn)代時期的歷史,共49課,每課教學1課時。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級的5—8班,由于以前學生對歷史不重視,基礎差,學習不太扎實,對于記憶性較強的科目學生有點偷懶,但只要老師有方法、有耐心,將枯燥乏味的歷史知識加以生動化、形象化,同時輔以豐富的教學手段,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就定能將歷史知識學好。
因為是畢業(yè)班,為了使中考總復習能提前進行,贏取更多更寶貴的復習時間,教學進度會大大加快,計劃今期將世界歷、下冊全授完。
通過本學期歷史學科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比較中國與其它各國的差異,以此來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上冊教材共分八個單元,上冊24課,下冊共五單元,合計25課,結合歷年中考要求,重點為近代史以后的內容。每課的內容多,知識點多,且容易混淆,要記憶的圖形也多,教師要教會學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本學期將根據(jù)學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貫徹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指導,以課改內容為樣板,以考試改革為突破口,加強常規(guī)教學的研究力度,切實深化初三歷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歷史課的教學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對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學期主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深化對《歷史教學大綱》及現(xiàn)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抓好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率,,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積極運用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多媒體,網(wǎng)絡等進行輔助性教學。
2、認真、積極參加市、縣教育局組織的各種教學進修活動,以充實自己的業(yè)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3、按學校要求完成教學論文一篇。
4、具體中貫徹“全面性、系統(tǒng)性、準確性、綜合性、科學性、鞏固性”的原則。要做到精講精練,概念清楚明白,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點講清,切實做到落實“三基”,打好基礎,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
5、抓好后進生的個別輔導工作,從端正其學習態(tài)度,積極參與課堂的讀、思、練活動,使其成績在原有基礎上更進一步。
6、深入研究和領會畢業(yè)考試中各種題型的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指導和練習。如學習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重在抓他們的思維分析能,學習較困難者重點讓其掌握考綱所要達到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做到畢業(yè)考能順利通過。
7、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為核心,積極探索教學形式和途徑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觀和歷史遺跡,豐富歷史課堂內容。
8、以問題教學為抓手,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智能的核心是思維,思維的起點是問題,如何提出有質量的問題,是本學期課堂教學中沿著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課提出的問題必須從教學目標的分類開始,由淺入深,思維有易到難,從思維的廣度、深度到靈活度螺旋上升。
高三歷史學科教學篇十五
一、信息資源的整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及“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資源的整合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1、課堂演示模式。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使用的是黑板粉筆,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歷史課堂教學還可以采取電子白板、ppt等專門的教學軟件。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直觀形象,可以激發(fā)并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比如課堂上可以用動畫來展示中國古代大一統(tǒng)王朝的疆域演變,從而讓學生清晰地看出,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疆域最遼闊的王朝。再如課堂上可以用視頻來處理一些教師用語言無法充分展現(xiàn)的教學內容。比如可以用“萬隆會議”的相關視頻讓學生感受在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發(fā)言的精彩,以及臺下觀眾充分的認可。
2、情境學習模式。指的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創(chuàng)設情境的內容,由學生或師生在課前利用信息技術圍繞教學目標把相關的歷史學習資源整合加工處理為數(shù)字化資源,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從而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歷史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不過,這種教學模式在使用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準備,所以日常教學中不推薦使用。
3、隨機學習模式。指的是教師根據(jù)某一教學內容和目標制作歷史學習專題網(wǎng)頁,網(wǎng)頁設置不同的學習菜單,每個菜單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或相關鏈接,并設置師生互動的討論與評價。學生既可以在教師指導下集體學習,也可以隨即自主合作學習,還可以在課后進行持續(xù)的學習討論。比如,下面這一網(wǎng)頁就是我設計的關于七年級下冊《科舉制的創(chuàng)立》一課的學習網(wǎng)站。其中,包含了“學習目標”“知識結構”“知識拓展”“探究活動與研究”“影視欣賞”“留言簿”“課堂教學”“自我評測”等學習板塊。同時還包括了“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圖片欣賞”“友情鏈接”等課外延伸的內容。學生通過這一網(wǎng)頁,完全可以實現(xiàn)對本課內容的學習。
4、資源學習模式,指教師把微課、教學視頻、課件或其他歷史學習相關資源放置在校園網(wǎng)等網(wǎng)絡平臺上供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歷史資源網(wǎng)站讓學生自主學習。不過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書本教學內容較大,因此這一學習模式一般不建議在課堂上進行,多數(shù)是在課外進行。
5、研究性學習模式,指以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為支撐,學生圍繞某一歷史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學生分成若干研究性學習小組,在學習任務驅動下各小組成員相互協(xié)作,收集信息,交流討論,總結歸納,完成相關研究性學習任務,并以數(shù)字化的形式來展示學習成果,在此過程中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yǎng)。此種模式需要的學習時間較長,前期教師需要準備學習任務、分配學習小組、并指導學生完成各小組成員任務分配,中期需要學生在課后的時間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進行查閱資料、收集和處理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組織在一起討論交流,后期還需要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將研究性學習取得的成果制作成數(shù)字化的形式(如ppt、視頻、圖片等)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全部流程下來需要的時間很長,因此不建議在日常教學中使用,可以每學期或每個月選擇1-2個主題進行研究性學習。
當然,信息資源的整合方法還不止這些,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在實際教學中,信息資源的整合可以使課堂教學取得很好的視覺效果、直觀效果,但是信息資源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適得其反。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成為信息技術的附庸,學生成為“看戲者”,教師成為“放戲者”。過分追求信息技術的形式和花樣,反而忽略教材內容本身的分析,從而導致學生歡歡喜喜欣賞了一節(jié)課,到頭來什么也沒記住,什么也沒理解。因此,在進行信息資源的整合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謹記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學的技術和手段,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科際資源的整合。
歷史科際資源的整合,“主要指利用歷史與語文、政治、地理等科目的密切關聯(lián)來提高歷史教學資源的利用效率”。歷史學科涵蓋的領域十分廣泛,其中語文、地理、政治三個學科與歷史學科資源的整合在歷史教學中最為突出。
1、文史資源的整合。人們常說“文史不分家”,這說明歷史與語文學科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因為歷史學科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史由證來,就是以史料為依據(jù),通過對史料的辨析和判斷,從而形成對歷史正確、客觀的認識,在此過程中無疑對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部編歷史教材中,我們可以看到大量的史料引用,這些都是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鍛煉。比如七下第二課引用的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段話:“‘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蓖ㄟ^對這段話的分析,可以使學生更清晰地理解唐太宗為什么制定“以民為本”的治國思想。
2、史地資源的整合。歷史總是在特定的歷史時空之下發(fā)生的,如果我們脫離了特定的歷史時空去理解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往往會出現(xiàn)認識上的誤區(qū)。比如關于科舉制的理解,就應放到不同的時期。在隋唐時期,科舉制剛剛誕生,對人才的選拔及中央集權的加強起到極大的作用。但是,到了明清時期,科舉制逐步僵化,鉗制了思想,扼殺了人們的才智,阻礙了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再如,在進行七年級下冊第18課《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的教學時,最后提到清朝的疆域。清朝的疆域基本奠定了今天中國的版圖,此時教師便可以利用地理知識,將清朝的疆域和今天中國的疆域都呈現(xiàn)出來,進行對比,這樣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從空間上對歷史知識有更清晰的認識。
3、史政資源的整合。通過與政治學科有效整合,把時事熱點引入歷史教學,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歷史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從現(xiàn)實的角度思考歷史問題,從而對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新的認識。比如,在八年級下冊部編人教版歷史第10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就把近幾年的時事熱點都加入課本當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的內容都作了一定的介紹。這就更加要求我們老師要在平時教學中時刻關注時事熱點,并適時地用到課堂教學中去。
三、地方資源的整合。
新課程理念下地方資源被認為是重要的教學資源,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歷史遺跡。比如淮安,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淀,濃郁的地方民俗特色和許多文化古跡。這些歷史文化傳統(tǒng)、歷史文化古跡和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也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有效地整合地方資源無疑有助于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比如,在教學《鴉片戰(zhàn)爭》一課前,關于淮安籍民族英雄關天培的英雄事跡,就可以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到淮安關天培公祠去看看,觀察了解這位英雄人物的生平事跡,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鴉片戰(zhàn)爭一課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增強民族自豪感。
四、人力資源的整合。
面對眾多的歷史教學資源,如何進行有效地整合,最終決定于人,因此人力資源的狀況直接關系到歷史教學資源整合的效果,也直接影響到歷史教學的效益。
1、教師資源的整合。即發(fā)揮教師個體和群體的優(yōu)勢,把教師智慧和情感有效地融入歷史教學中去,從而提高歷史教學的效率。
(1)教師要善于整合自己的智慧。這就要求教師平時要多讀書多思考多動筆;。
(2)其次,教師要善于整合情感資源。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有知識的傳遞,也有情感的交流。在教學八年級上冊《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一課時,關于南京大屠殺這一知識點的處理過程,有的老師上完能讓學生潸然落淚,義憤填膺,也有的老師上完學生無動于衷,似乎這一國恥與他毫無關系。我想這就是情感交流的欠缺。
(3)教師要善于整合群體資源,教師不是一個人在教學,而是一個群體在教學,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多進行群體交流、同伴互助,在合作中取長補短。我們學校在這一方面就做的很好。每周一晚的集體備課,大家各抒己見,集思廣益,智慧的火花就在這里得到碰撞。平時大家還經(jīng)?;ハ嗦犝n,取長補短。
2、學生資源的整合。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教學中特殊的資源,也是教學中最具潛質的主體資源,其具有內在、生成和鮮活的特點。整合學生資源對教學的成效有著重要的影響。
(1)整合學生基礎性資源。即教師要善于整合學生已有的歷史知識、學習能力、思維方法等基礎性資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深層次歷史學習,以提高歷史教學效率。比如進行《三國鼎立》一課教學時,就可以利用學生對這段知識的了解,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說說他們所了解的三國,比如他們所了解的曹操、袁紹、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等等。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可以使教師知道學生大概了解多少,課堂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復。同時還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這段歷史有哪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進而有針對性地講解。
(2)整合學生生產(chǎn)資源。在任何一節(jié)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永遠不可能所有的回答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當遇到學生提出的質疑、學生的爭論、發(fā)表的意見、觀點,教師應運用自身的教學機智,敏銳地抓住來自教學中的靈感,從而推動教學的不斷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