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是我們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他們的團結(jié)與合作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偨Y(jié)要有一個清晰的結(jié)構(gòu),包括引言、正文和結(jié)尾。以下是一些精選的總結(jié)范文,通過閱讀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總結(jié)的要領(lǐng)和方法。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要開始黃山之旅了。我是你們的導游,姓謝,今后大家就稱呼我為謝導游吧。
首先,我來為你們簡單地介紹一下黃山吧。黃山位于安徽省黟縣,原名黟山,因縣得名。據(jù)傳說,公元747年,黃帝和幾位大臣在黃山(黟山)練金丹。服下后他們各個都升天成仙了。1000多年后唐朝的軒轅皇帝,聽說了這個傳說后,把黟山改名為黃山。
黃山的峰林奇特,忽高忽低。有三xx大峰,七十二小峰。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座峰:一、天都峰;二、蓮花峰;三、光明頂。
——天都峰。
因為天都峰高出云層,所以關(guān)于天都峰名字來源有個古老的傳說。傳說在人們尚未發(fā)掘黃山時,天上的八大仙、十二大神,三百六十小仙小神,常常到天都峰極頂開派隊,所命名為天都峰。根據(jù)準確的激光測量,天都峰在1150米以上,比云層高出近三百四十多米。大家在極頂可以清楚地看清黃山。
——蓮花峰。
蓮花峰,是繼天都峰后黃山第二大峰。有1100米高。山上階梯十分狹窄,只容一人通行,也十分陡峭。階梯成70度角,近似垂直,稍不留神就會發(fā)生危險。極頂有處叫“鯽魚背”的狹窄小徑,道路只有32厘米,卻有五、六米長。人獨自側(cè)身才能前行。
黃山的四大奇觀也名副其實的絕:一、怪石;二、奇松;三、云海;四、溫泉。
——怪石。
——奇松。
黃山的奇松中的“大哥大”要數(shù)“迎客松”了,從生長至今已有90多年的歷史,成為名洋四海的第一松。這位“大哥大”帶領(lǐng)“小的”熱情地招待客人。
——云海。
黃山的云??芍^是人間仙境,廬山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廬山瀑布,在這巨大的云瀑旁也變得平淡無奇。這些云瀑像是把河的壺口瀑布,擴大100倍的成像效果。
——溫泉。
一位唐朝人發(fā)現(xiàn)黃山溫泉資原豐富,單溫泉眼就有三百多眼,溫泉常溫在42度,就算臘冬水溫也有30度以上。溫泉中含有礦物質(zhì)和微量元素能使人們精力充沛。
黃山到了,現(xiàn)在跟著,進行我們的黃山之旅吧!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二
各位游客,你們好!我是今天的導游magge,歡迎大家來到泰山觀光游玩。希望大家在泰山游玩期間玩得開心,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同時,也希望大家共同遵守magge的規(guī)則:游玩時千萬不要破壞建筑、不要在古木石碑上刻字,不要登高拍照、不要獨自離開旅游團。
好,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一起去領(lǐng)略泰山的神韻,去征服這座偉大的泰山吧!
朋友們,我們已經(jīng)到半山腰了。你們看,這就是最難登的泰山十八盤。十八盤有1594級臺階,高約400多米,大家可不要打退堂鼓吆,挑戰(zhàn)自我的`時候到了。大家先往上看,比我們快的人好像踩在我們頭上一樣;爬一會再往下看,好像我們也踩在別人的頭上一樣。這說明十八盤太陡了,讓我們一起來征服它吧!
呼,呼……伴隨著呼嘯的山風,我們終于來到了玉皇頂,置身于仙界之中了。朋友們請跟我來,這就是日觀峰。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相傳古人因為爬山的時候看不到日出,便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這塊大石頭,放到主峰點,這為后人在泰山觀看日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夜,漸漸拉開它那神秘的帷幕。今天的旅游就到這里結(jié)束了,因為天氣的原因,我們非常遺憾不能在明天早上領(lǐng)略泰山奇觀——看日出,那就讓magge把描寫泰山日出的古詩獻給大家吧: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希望大家下次再登泰山,一飽日出的美景。謝謝大家!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三
今天,我們第一次以小記者的身份到蘇州的木瀆古鎮(zhèn)采風。
一只腳剛踏進木瀆古鎮(zhèn),映入眼簾的是清一色的園林建筑。飛檐翹角的房子錯落有致,穿著各式古裝的行人,使我有一種錯覺:自己穿越到了古代!
在導游的帶領(lǐng)下,我們來到一座莊嚴肅穆的大宅——嚴家花園。大宅的門頭上是“嚴家花園”的大匾,門檐上還有一塊小匾,上面刻著“羨園”兩個字。走進大門,來到“尚賢堂”。據(jù)說“尚賢堂”是明代的建筑,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只見大廳兩邊各有一根貼著對聯(lián)的粗壯柱子,四壁滿掛著書畫,整個大廳充滿著古代書香門第的文化底韻。古香古色的家具擺放得井然有序,一塵不染,好像主人剛剛會完賓客,余熱猶存。
今天的采風之旅結(jié)束了。盡管大家回到了學校,但是同學們好像還留在那個歷史悠久、古色古香的木瀆古鎮(zhèn)里,沒有穿越回來。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四
木瀆古鎮(zhèn)位于蘇州城西,太湖之濱。東與蘇州市西南郊相鄰,南與橫涇、越溪兩鎮(zhèn)交界,西與胥口、藏書兩鎮(zhèn)相接,北與楓橋鎮(zhèn)和蘇州國家高新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相連。東距蘇州市12公里,距吳縣市新區(qū)10.8公里,距上海虹橋機場80公里,西距光福機場8公里,西北距無錫市50公里,北至張家港碼頭70公里。緊靠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和京杭大運河,為吳縣市西南部各鄉(xiāng)鎮(zhèn)和風景區(qū)之交通樞紐。地處長江三角洲,蘇、錫、常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和上海經(jīng)濟區(qū)大都市圈內(nèi)。
木瀆古鎮(zhèn)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歷年平均日照數(shù)為2189小時,歷年平均日照百分率為49%,歷年平均降水量為1096.9毫米,平均無霜日為243天,平均氣壓時1016.2毫米,全鎮(zhèn)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南風(夏季),其次為西北風(冬季),歷年平均風速為3.9米/秒。
木瀆古鎮(zhèn)在蘇州西郊之丘陵盆地之中,盆地略呈東西走向。其東北部寬廣,西部較窄,鎮(zhèn)四周環(huán)山,鎮(zhèn)西北有馳名中外的靈巖山、穹隆山、天池山、玉峰山、天平山,鎮(zhèn)南有清明山、七子山、堯峰山、鳳凰山、花園山、和合山。木瀆鎮(zhèn)區(qū)內(nèi)地勢平坦,整個地勢(除東南角和合山,西北角靈巖山、天平山外)由西向東呈緩傾斜之勢。區(qū)內(nèi)除山上出露基巖外,廣泛分布為第四系洪積波積沖積相地層。地貌類型屬丘陵沖積平原。全鎮(zhèn)地形高一般為2—5米。
木瀆古鎮(zhèn)地表水有源于太湖的胥江河東西橫貫鎮(zhèn)境內(nèi),由西向東流入蘇州市橫塘鎮(zhèn),鎮(zhèn)中還有發(fā)源于光福銅坑的香溪河,匯流至胥江河,全鎮(zhèn)平原地河道縱橫交叉。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五
“碧霞祠”創(chuàng)建于宋真宗東封泰山的時候,后世有過多次重修。碧霞祠最開始的時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觀,明代擴建以后改稱碧霞靈佑宮,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稱的。碧霞祠現(xiàn)在有二進院落,五間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點是殿頂有瓦壟360條,象征著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稱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傳說為玉皇大帝的女兒。在清代張爾吱的《篙庵閑話》曾經(jīng)記載過這樣一個小故事:說漢時仁圣帝時,泰山上曾經(jīng)有一對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時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壞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則淪于泰山頂?shù)摹坝衽亍敝?。宋真宗東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時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凈之后,原來就是曾經(jīng)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為玉女建立祠堂,號為圣帝之女,封號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間則俗稱”泰山老母“,相傳是保護婦女、兒童的神仙。我們來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飛檐畫棟,宏偉壯麗。
殿內(nèi)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東西配殿供奉的分別眼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據(jù)說,這碧霞元君、陽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們姊妹三人在老年婦女中特別有威望,而這也正是很多老年婦女執(zhí)著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這做領(lǐng)導的有沒有威信,關(guān)鍵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眾的擁護一樣,這神威不威,看來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繼續(xù)參觀碧霞祠。
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著元君的小銅像,大概是泰山奶奶為香客”開小灶“的地方。亭的兩側(cè)是兩塊巨大的銅碑,這兩塊東西對峙的巨大銅鑄大碑俗稱”金碑“,東面的一塊是明萬歷年間《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西面的呢是天啟年間《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萬歷年間銅鑄千斤鼎和萬歲樓。
好,各位朋友,我們現(xiàn)在參觀完了這座”天上宮殿“,現(xiàn)在我們繼續(xù)前行,到別的觀光點繼續(xù)游覽泰山。
文檔為doc格式。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六
各位尊敬的朋友,大家好,歡迎你們來黃龍洞觀光游覽,很高興能為您導游,我會竭誠為大家服務(wù)的。
黃龍洞索溪從水繞四門以下,至黃龍洞一段溪水,就是著名的索溪。據(jù)縣志記載,因官軍討伐向王天子起義而得名索,古稱索水。索溪匯集武陵源八百條溪澗之水,然后注入婁水,并入澧水。當代一位叫蘇葉的女作家,為索溪之美所激動,竟然表示“來生甘作石,嫁與索溪水”,下輩子要作索溪的妻子。
關(guān)于武陵源的山水,不知有多少人為之禮贊放歌。這其中有個美學問題,即畫家筆下山水的藝術(shù)布局。古代《畫論》說:“山不體,石為骨,林為衣,草為毛發(fā),水為血脈,云煙為神影,嵐靄為氣象,寺觀、村落橋梁為裝飾也?!币源擞^點,武陵源占全了,所以說人家稱武陵源是一幅超級中國畫卷,不無道理。過嚴格考察驗收,正式將武陵源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成為世界上極為稀少的純自然遺產(chǎn)中的一員。從此,武陵源闊步走向世界。站在武陵大道把目光投向西部,我們可以看到那群峰綿延的天際線,那是一幅掛在天邊的巨幅山水畫卷。在西南處,是寶峰湖自然公園,東南處,是名聞中外的黃龍洞。現(xiàn)在我們前往黃龍洞和寶峰湖。前者是“中華最佳洞府”,后者譽為“人間瑤池”,相信大家能獲得有別于砂巖大峰林風光的另一番感受。
黃龍洞又名黃龍泉,傳說清代乾隆年間發(fā)生百日大旱,著名法師何俊儒率徒兒進洞求雨,全部遇難喪生,何老司臨死前留下一句話:“當門田,莫打黃龍泉”。從此黃龍洞一直無人問津。1983年初,當?shù)卮迕衩鸪踅M織九個民兵,歷經(jīng)千難萬險,終于探明了這世界溶洞奇觀的真相。1984年2月破土開發(fā),同年6月成立黃龍洞管理所,年底正式開放。1997年,黃龍洞由北京大通公司托管。1999年11月,由黃龍洞投資有限公司發(fā)起運作的世界特技飛行大獎賽穿越天門的活動,與黃龍洞的名字一齊遠播世界。
黃龍洞是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的王牌景點之一,她以規(guī)模大、內(nèi)容全、景色美而被譽為溶洞景觀的“全能冠軍”。正如許多游人所說:黃龍洞是詩的結(jié)晶,哲學的凝聚,美的雕像。黃龍洞現(xiàn)已探明的洞底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全長7640米,垂直高度140米,內(nèi)分兩層旱洞兩層水洞,有1庫、2河、3潭、4瀑、13個廳、98廊以及上千個白玉池,上萬座鐘乳石峰。整個大洞猶如一株古木,錯節(jié)盤根,散發(fā)開來,洞中有洞,天外有天,山重水復(fù),峰回路轉(zhuǎn),由天生灰質(zhì)溶液凝聚而成的洞穴景觀琳瑯滿目、美不勝收、無所不奇、無所不有。現(xiàn)在,請大家跟我一起神游黃龍洞。請注意不要掉隊。
雙門迎賓。雙門,左邊的取名“幸福門”,右邊的取名“長壽門”,您是更看重愛情如意婚姻美滿事業(yè)有成,選擇走“幸福門”呢?還是祈盼益壽延年長命百歲,選擇走“長壽門”呢?當然,誰都希望既擁有幸福,又能夠長壽,那么,記?。含F(xiàn)在選擇一道門進去,等游覽完畢返回的時候,就從另一道門出來,不就魚和熊掌兼得了嗎?龍舞廳。這里是傳說中龍的家族舉行舞會的地方。舞會剛剛結(jié)束,只剩下左壁包廂里的一對情人還在竊竊私語,觀眾漸漸離去了也渾然不覺!
洞中植物。1994年中國第三屆溶洞風景會議在這里召開期間,本土一位作家偶然間發(fā)現(xiàn)洞中居然有野草蔓生!黃龍洞內(nèi)原先根本看不見任何植物,專家認為億萬年干燥、黑暗的自然條件,不可能生長植物。但是,不可思議的是,由于日光燈長期照射,洞中居然萌生出一派春色。奇怪的是普通白熾燈光下,卻又見不到這種風景。難道是日光燈的某種力量叩醒了它們的生命之夢?1996年,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攝制的“張家界專題”中,專門為黃龍洞中長草設(shè)計了一道“猜猜看”。這以后,有的人就沖著“洞中長草”這一奇觀,跑來張家界旅游,說要親眼一辨真假。
響水河。現(xiàn)在我們上船游響水河。夢幻般的情調(diào),神話的氛圍,嘩嘩的水聲,如聞仙樂縹緲。棲龍島、龍花礁、龍王金盔、藏寶閣、石花柱、插香臺,我們好像來到了安徒生童話中的海底王宮!難怪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那兩位官員蕩舟響水河時說,黃龍洞是他們所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溶洞,洞中還有這么長的陰河,真是不可思議。據(jù)專家研究,黃龍洞發(fā)育在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中,洞穴系統(tǒng)為遠岸大三層和近岸小六層的立體空間結(jié)構(gòu),主要通道沿岸層走向延長。約三億八千萬年前,黃龍洞地區(qū)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guī)r和白云巖地層。經(jīng)過漫長年代就開始孕育成喀斯特地貌,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xiàn)了干溶洞,然后經(jīng)巖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今日的地下奇觀。
龍宮是黃龍洞十三個大廳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景色最美的景點之一,底面積15000平方米,平均高40米,兩千余根石筍拔地而起,千姿百態(tài),異彩紛呈,或如飛禽走獸,或如宮廷珍藏,有的像巍巍雪松,有的像火箭升空。龍宮后園有金銀兩座花池,清水常溢,花簇盛開。宮頂鐘乳柳垂簾掛,四周壁畫栩栩如生。溶解著各色各樣的礦物質(zhì)的水,從巖層中滲透出來,滴落下來。礦物質(zhì)在洞頂凝固結(jié)晶成倒懸鐘乳石,從鐘乳石滴落的水又把礦物質(zhì)澆疊、堆壘在洞底,而長成節(jié)節(jié)向上的石筍。大家看看這龍宮的造型,領(lǐng)略這磅礴的氣勢。洞內(nèi)最大石筍,高12米、直徑10米的漢白玉天然石椅“龍王寶座”居高臨下,眾多石柱石筍似人似物,維妙維肖,圍著寶座朝拜山呼,幾十座珊瑚亭亭玉立,儼然一支龐大的“宮廷樂隊”。湖南著名教授羊春秋先生作《寄生草》詞對此進行描繪:“百態(tài)千姿模樣,三宮六院門巷。龍王開宴設(shè)瓊漿,猴王偷果鬧天堂,君王納寵擁羅帳。搬演了人間爭攘,匯集了天下奇觀。”最細處直徑只有10厘米,如果按專家測定的黃龍洞石筍的年平均生長速度僅0.1毫米,那么依此推算,“定海神針”生長發(fā)育至今已有20萬年歷史了,而且仍在繼續(xù)生長,如果再長6萬年,再長6米,就可直抵穹頂而“頂天立地”了!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標志景點,黃龍洞景區(qū)管理部門特地為“定海神針”買下一億元巨額保險,創(chuàng)全國為世界自然資源性遺產(chǎn)買保險之先河。迷宮地處黃龍洞底層,潔白晶瑩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石管、卷曲石、石珍珠、石珊瑚等玲瓏剔透,密密匝匝,潔白、緋紅、紺紫、嫩綠的鈣質(zhì)晶體,不染塵埃,晶瑩閃爍。溶洞景觀應(yīng)有盡有,奧秘無窮,與粗獷宏偉的龍宮相比,迷宮更顯溫柔秀麗。
黃龍洞以立體的洞穴結(jié)構(gòu),龐大的洞穴空間,高大的石瀑布,寬闊的龍宮大廳及數(shù)以千計的石筍,水陸均備的游覽線等資源優(yōu)勢,構(gòu)成了國內(nèi)外獨樹一幟的地下洞府。黃龍洞這樣一座充滿魅力的藝術(shù)宮殿,在地下沉睡了億萬年之久,直到1983年那個陽光明媚的春天,以當?shù)孛癖鸪鯙槭椎奶剿髡邆儾艑m封的洞門打開,黃龍洞從此光耀四海。
各位朋友,黃龍洞之行就要結(jié)束了,再次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歡迎您下次再來,再見!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七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蓬萊閣景區(qū)參觀游覽。
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蓬萊閣景區(qū)的基本情況。
蓬萊閣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原來只有彌陀寺和龍王宮,后來在北宋嘉佑六年即公元1061年,登州知府朱處約來到這里,看到這里風光秀美,景色宜人,便將龍王廟西遷,建立了蓬萊閣。
經(jīng)過宋,明,清三代擴建,形成現(xiàn)在的規(guī)模。
蓬萊閣景區(qū)總面積32800平方米,建筑面積18900平方米。
景區(qū)內(nèi)層樓修閣凌空而起,蒼山翠柏掩映期間;山下碧波萬頃,煙波浩淼,素有“人間仙境”之稱。
1982年,蓬萊閣與蓬萊水城一起被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成為我國首批5a級景區(qū)。
我們進入蓬萊閣景區(qū)的正門,首先看到的是“人間蓬萊”坊,這是四柱沖天式單檐彩繪坊,額題“人間蓬萊”四個鎏金大字,是集蘇東坡的手跡。
內(nèi)外兩邊柱子上分別鐫刻的書畫家劉海粟題的“神奇壯觀蓬萊閣,氣勢雄峻丹崖山”和費新我題寫的“丹崖瓊閣步履逍遙,碧海仙槎心神飛躍”楹聯(lián),昭示此牌樓為仙境之門,游人入門即可做神仙之游。
好,朋友們跟著我往上走,我們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蓬萊閣內(nèi)唯一的佛教建筑“彌陀寺”。
彌陀寺始建于唐代,彌陀是阿彌陀佛的簡稱,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這里是彌陀寺的前殿,右邊的是密跡金剛,左邊的是那羅延金剛,兩位金剛各手持寶杵,成為護衛(wèi)寺院的第一道防線。
我們接下來參觀一下彌陀寺的正殿,這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羅漢。
正中間的就是阿彌陀佛,其左協(xié)侍為觀世音菩薩,右協(xié)侍為大勢至菩薩。
阿彌陀佛的胸前有一“萬”字符,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標志,象征太陽與火,在佛教中用來表示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
阿彌陀佛是主宰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他能夠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極樂世界,又叫“接引佛”。
觀世音,是以慈悲救苦為本愿的菩薩,凡是遇難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會順著聲音來救助,所以被稱為觀世音菩薩。
大勢至菩薩,之所以稱為“大勢至”,據(jù)說,在他出行的時候十方土地都為之震動,所以得名。
旁邊供奉的是十八羅漢,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
在和尚之上,菩薩之下。
他們是奉佛祖的之命到世間拯救眾生的,常住世間不涅磐(不進行生死輪回)。
出了彌陀寺拾級而上,這座牌坊叫做丹崖仙境坊,這四個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來蓬萊時題寫的。
這是邁入仙境的第二道牌坊。
我們現(xiàn)在就來到了牌坊下面了,俗話說得好:牌坊下面站一站,無災(zāi)無難保平安。
仙境里面走一走,一生多福又多壽。
進入仙境自然就有神仙顯靈,前面就是顯靈門了。
顯靈門是天后宮的宮門。
為了有最佳的游覽線路,我們從這里先往西走,到龍王宮去參觀一下。
龍王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個單體,供奉的就是傳說中四海龍王之首的東海王敖廣。
古時候,漁民們駕一葉小舟行使在風浪里,安全得不到保障,自然就容易把福禍安寧和神靈聯(lián)系起來,于是這籠罩著仙氣的丹崖山就被漁民派上了用場。
唐代,漁民們便在丹崖極頂建起了龍王廟,北宋嘉佑六年,登州太守朱處約見這里山高水闊,景致秀美,便把龍王宮西遷到現(xiàn)在的地方,在龍王宮原址建起了巍峨壯觀的蓬萊閣。
現(xiàn)在來到的就是龍王宮的前殿,里面供奉的是龍王的兩位守門大將,東為定海將軍,西為靖海將軍,一定一靜寓意著海面風平浪靜,保佑漁民平安出海。
好,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就來到了龍王宮的正殿。
中間端坐的就是東海龍王敖廣。
他身邊站的是八位判官。
我們先看東邊的四位。
第一位是巡海夜叉,他負責夜間海上的巡邏,相當于現(xiàn)在的海上110。
第二位是千里眼,顧名思義,他一眼能望到千里之外。
后面的兩位就是我們熟悉的雷公和電母了。
左邊的四位第一位叫做趕魚郎,他負責把海中的魚趕到一起供漁民捕獲,所以深受漁民的喜歡。
第二位是順風耳,和對面的千里眼是兄弟,你可不要說龍王的壞話,否則他可是會聽見的。
下面的就是風婆婆了,她手里拿的風口袋,只要把手松一松便會狂風四起。
最后一位就是雨神。
八位判官分工明確,各負其責,聽命于龍王的調(diào)遣。
這里是龍王辦公的地方,后面便是他休息的地方了。
后殿過去有龍王的木雕象和龍王出行的步輦、儀仗,那是人們?yōu)榱饲笥晁O(shè)的。
古時候人們遇上酷旱,便到這里頂禮膜拜,然后頭戴柳條帽高呼“求大雨”“求大雨”,抬著龍王的雕像走街串巷,走到哪兒兩邊住戶都要端水潑灑,討個吉利。
如縷求不應(yīng),便把龍王爺抬到烈日下暴曬。
當龍王大汗淋漓時,他就會興云布雨了。
這也是龍王臉黑的原因。
經(jīng)過子孫殿,接下來我們游覽天后宮。
天后宮是蓬萊閣建筑群中規(guī)模最大的建筑單體,始建于北宋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
首先我們看一下戲樓,每年正月十六為天后宮廟會,在這里會有戲曲演出為天后祝壽。
這上面的“觀止矣”匾額,即“嘆為觀止”,意思是看了這里的戲,別處的戲就不需要再看了。
戲樓兩側(cè)各有紅褐色巨石三尊,兩兩相對,象三臺星座。
乾隆年間,時任山東學政、大書法家阮元命名此石為三臺石,并刻石嵌在天后宮前殿外墻上。
后來知府張酋認為六尊巨石排列形狀像極了八卦之一的坤卦,因此又稱為坤爻石。
這六尊巨石,是開山建閣時留下來作為裝點的,和山體連在一起。
古人認為:天為乾,地為坤,男為乾,女為坤,所以這個名字也昭示著天后宮里供奉的是一位女性海神。
我們先來看看前殿的兩位門神,一是嘉應(yīng),一是嘉佑,是保護天后的神將,傳說他們都是天后在莆田湄洲降伏的妖怪。
院內(nèi)有一棵唐槐,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歷史了,雖然樹干已經(jīng)中空,依然枝繁葉茂。
相傳當年八仙中的鐵拐李與呂洞賓在這里下棋,烈日當頭,為了遮蔭,鐵拐李從他那寶葫蘆里取出一粒樹種,撒在地下,霎時間長出了這棵大樹,于是濃蔭蔽日,涼風習習,好不逍遙。
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天后宮失火,燒毀宮觀30余間,近在咫尺的這棵唐槐卻安然無恙,實在是令人稱奇!這個樹還有個特點就是它的發(fā)芽和落葉都比別的樹晚一個月。
我們往前走,進天后宮的正殿。
蓬萊閣的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宮廟宇。
天后在南方稱為媽祖,歷史上確有其人,姓林,名默。
傳說林默出生時,紅光滿室,異氣飄香。
林默生下后,直到滿月都不哭不笑,默默無聲,于是她的父親就給她起名“默”。
林默只活到了28歲并且終身未嫁,所以她的雕像用格子格了起來,意味著沒出閣。
傳說林默二十八歲時候,有一天在海上搭救遇險的船只,不幸被桅桿擊中了頭部,落水而亡。
后來人們都說:“人行善事,死后為神”,認為她是升天為神了,專門到海上搭救遇險的船只去了。
她死后不久,奉祀她的宮廟就應(yīng)運而生,皇帝的封號步步升級,元代被封為天妃,康熙、乾隆年間被封為天后。
天后身邊站的是四位侍女,東西兩側(cè)是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位是四海龍王,其余的西邊第一個手持印盒是玉印官,掌管官印,相當于現(xiàn)在的辦公室主任。
第二位手持環(huán)海司命,是為海神娘娘發(fā)布命令的。
東邊的兩位一個手持圣旨,下達天帝旨意,一個手持萬法歸宗,如果海中的魚鱉蝦蟹興風作浪,他都記到這上面,屬于哪個海的,就交給哪兒海龍王處置。
后殿是天后的臥室,門上的匾額“福賜丹崖”,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費新我題寫的,意味天后娘娘把福氣賜給每一位來到丹崖山上的人。
寢室里有東西兩個廂房,因為天后娘娘有個習慣,雙日睡東,單日睡西。
朋友們可以看看天后娘娘的床有什么特點,對了,那就是又長又窄,取得是長壽之意。
二樓也是娘娘的梳洗裝扮的地方,因為在古代未出閣女子家的閨房外人不得輕易入內(nèi),所以二樓就不對外開放了。
另外,在這個寢宮的院落里,有一個極特別的地方,那就是東西廂房的屋檐下藏著四句詩。
大家不妨找找看。
這是清朝乾隆時登州知府陳葆光寫的一首詩的前四句:“直上蓬萊閣,人間第一樓。
云海千里目,海島四時秋。
”想那古代,承建者在磚坯上一一雕刻,而后入窯燒制成磚,再運到這里分別砌于四處檐下,兩兩相對,文序不亂,其獨特之匠心,由此可見一斑。
游覽完天后宮,現(xiàn)在我們就要登上蓬萊閣的主閣了。
我們從這邊上去叫做“登閣求仙”,身到蓬萊及神仙嘛。
我說過了蓬萊閣始建于北宋嘉佑六年,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了。
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正門上方懸掛的“蓬萊閣”橫匾,為清代書法家鐵保的手跡。
)蓬萊閣主閣高踞赭紅色的丹崖山頂端,以大海藍天為襯托,以田橫峻嶺為屏障,北望長山列島,南臨刀魚水寨,登上高閣,確有超凡脫俗之感。
海山有霧的時候,讓人感覺仙氣繚繞。
憑欄遠眺,各位可以看到,如今的蓬萊古城高樓迭起,廣廈林立,已經(jīng)成為一座現(xiàn)代化的海濱風景旅游城市。
西面的這座山叫田橫山,那里是渤黃兩海分界線的南端起點。
對面就是長山列島,是由大小32個島嶼組成的,距蓬萊8海里。
我們進來看一下八仙,傳說他們就是因為喝醉酒了才從這里乘坐各自的寶器漂洋過海的。
從右往左看,這是八仙中最丑的鐵拐李,也是八仙中年代最久遠、資歷最深的一位,他的寶器就是前面的葫蘆,里面裝的是靈丹妙藥,能治百病,不過現(xiàn)在看來只是對內(nèi)傷有效,要不他怎么還治不好自己的腿呢?接下來的白須老翁就是年紀最大的張果老,他的寶器是漁鼓(一種樂器)和紙驢。
民間有張果老倒騎驢的傳說。
他為什么要倒騎毛驢呢?有這樣四句話可以作答:訪過多少人,不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告誡人們做事要謹慎,凡事三思而后行。
他旁邊的何仙姑是唯一的一位女仙,她的寶器是手中的荷花。
八仙之首,便是端坐在中間的呂洞賓了,他的寶器是身后背著的寶劍。
長相最為帥氣的是韓湘子,據(jù)說是韓愈的侄子,他的寶器是手中的洞簫。
那個袒胸露乳的是漢鐘離,漢朝人,復(fù)姓鐘離,故得名。
曹國舅的寶器是云板。
趴在凳子上的是年紀最小的藍彩和,成仙的時候只有14歲,所以他不勝酒力先醉了,他的法器就是身邊的花籃。
八仙過海究竟去了那兒里?說法不一,有的說是去給王母娘娘拜壽了,有的是說東渡日本了,不管怎樣,神仙都是逍遙自在的,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蓬萊閣二樓長度為13.75米,進深8.55米,四面繞以回廊,木柵格扶欄,東、西、北三面木屏風,北側(cè)開窗,供游人憑欄觀海。
南門外額書“碧海春融”,內(nèi)額書“神州勝景”。
閣外北側(cè)正中懸掛清代書法名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匾額,字體雄健渾厚,歷經(jīng)浩劫得以幸免,十分珍貴。
西壁懸掛董必武1964年游覽蓬萊閣時的題詩“來游此地恰當時,海國秋風暑氣吹;沒有仙人有仙境,蓬萊閣上好題詩。
”另有葉劍英元帥1960年的題聯(lián)“蓬萊士女勤勞動,繁榮生活即神仙。
文檔為doc格式。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八
吧!
各位來賓(領(lǐng)導、嘉賓、游客):
你們好!一路辛苦了。
首先,對各位來賓光臨我們古都開封表示熱忱的歡迎。我是開封×××旅行社的導游×××,這位是開封市×××汽車公司的司機×××師傅。今天能與大家相識并為您提供導游服務(wù),感到非常榮幸。愿我們能友好相處,相互配合,共同度過在開封觀光旅游的美好時光。
各位來賓,開封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著名的七朝古都,也是國務(wù)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今天各位光臨開封,愿這座古城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衷心祝愿大家旅行愉快,盡興如意。
開封作為中國八大故都之一,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秀”四大特色。在前往景區(qū)的路途中,我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開封基本概況。
開封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位于黃河中下游沖積平原的東部,北依黃河,南接黃淮平原,東連華東諸剩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qū)面積546平方公里;總?cè)丝?06萬人,市區(qū)人口84.2萬人。開封市現(xiàn)轄杞縣、通許縣、尉氏縣、開封縣、蘭考縣五個縣;市區(qū)所轄龍亭區(qū)、順河回族區(qū)、鼓樓區(qū)、禹王臺區(qū)、金明區(qū)和汴西新區(qū)(也稱開封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六個區(qū)。
開封的氣候?qū)俚湫偷臏貛Т箨懶约撅L氣候,冬季寒冷干燥,春季溫暖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涼爽宜人,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氣溫14.52℃,極端最低氣溫為-16℃,極端最高氣溫為42.9℃;平均降水量627.5mm,,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冬季降水量最少,約占年降水量的10%左右。開封地勢平坦,境內(nèi)無山,均為廣闊平原,土壤多為粘土、壤土和沙土,適宜農(nóng)作物種植。
開封境內(nèi)河流眾多,分屬兩大水系。黃河大堤以北灘區(qū)為黃河水系,總長88公里,流域面積263.76平方公里;黃河大堤以南屬淮河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濟河、馬家河、黃汴河、賈魯河、渦河等,流域面積5913.06平方公里。市郊主要湖泊有柳池、黑池、龍亭湖、包公湖、鐵塔湖、陽光湖等,坑塘星羅棋布,共有水域面積9.54平方公里,總儲水量約為410萬立方米,素有“北方水城”之稱。
開封古稱汴梁、汴京、東京,簡稱汴。初次到開封的朋友,一定想知道“開封”之名的來歷和她的歷史吧!下面我來說一說:
開封之名源于春秋時期,當時,鄭國君主鄭莊公選擇這里修筑儲糧倉城,便勸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到了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開封建城的歷史已有2700多年。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后有戰(zhàn)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金七個朝代定都于此,所以開封素有“七朝都會”之稱。特別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jīng)九代帝王。當時,東京城周闊30余公里,由外城、內(nèi)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余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guī)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會。古人曾這樣描述當年宋都的輝煌:“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更是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時期,科技發(fā)達、經(jīng)濟繁榮、人文薈萃,創(chuàng)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后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以及歐陽修、范仲淹、司馬光等眾多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過光輝的足跡。其成就業(yè)績,作為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nèi)外廣為傳揚。
是的,開封在歷史上曾為中華民族文明史寫下過絢麗的篇章。
聽我介紹過開封的歷史,那么,開封今日的發(fā)展又是怎樣的呢?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開封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工業(yè)強市、科教興汴、開放引進、旅游帶動、加快城鎮(zhèn)化步伐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簡稱為六大戰(zhàn)略,開封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和各項社會事業(yè)得到了快速發(fā)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千年古都呈現(xiàn)出勃勃生機。今日開封,工業(yè)、商貿(mào)在轉(zhuǎn)型中不斷發(fā)展,農(nóng)副產(chǎn)品充裕,交通通訊便利,文化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迅猛,是中原地區(qū)黃河沿線重要的旅游勝地和對外開放城市。2007年,全市國民生產(chǎn)總值為571.14億元,一般預(yù)算收入20.32億元,其中市本級財政收入8.55億元。第一、第二、第三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比為26.9∶42.0∶31.1。全市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693元,農(nóng)民人均純收入3763元,均比往年有大幅度的增長。
開封是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大市,河南農(nóng)產(chǎn)品主產(chǎn)區(qū)之一。2007年,糧食播種總面積達1218.3萬畝,全年糧食總產(chǎn)量為244.8萬噸。主要農(nóng)副產(chǎn)品有小麥、水稻、玉米、棉花、花生、大蒜、疏菜、瓜果等。其中開封花生、杞縣大蒜、汴梁西瓜等名優(yōu)農(nóng)副產(chǎn)品在全國享有盛名。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九
大家好,我是導游***,這天我要帶領(lǐng)著大家一齊游覽五岳之一的泰山。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行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能夠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個性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那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但是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個性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證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01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先,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能夠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能夠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向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向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期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首先,對大家來泰山旅游、觀光表示熱烈歡迎!
期望大家在泰山逗留期間能夠玩得開心,吃、住放心,同時期望大家在泰山游覽當中能夠得到一個較大的收獲,留下一個完美的記憶。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方位為東經(jīng)117度6分,北緯36度16分。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1982年,泰山被國務(wù)院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1987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1992年榮登全國旅游勝地40佳金榜。泰山至今保護較好的古建筑群有22處,總建筑面積達14萬多平方米。在古建筑群之間,還有12處石坊、6座石橋、7座石亭、1座銅亭和1座鐵塔。泰山刻石有2200多處,被譽為“中國摩崖刻石博物館”,那里有中國碑制最早的刻石--泰山秦刻石;有珍貴的漢代張遷碑、衡方碑和晉孫夫人碑;有被譽為“大字鼻祖”、“榜書之宗”的北齊經(jīng)石峪刻石;有天下洋洋大觀的唐玄宗《《紀泰山銘》》和唐代雙束碑等。泰山古樹名木繁多,被譽為“活著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泰山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3萬余株,其中有2100年前的漢柏6株,1300年前生的唐槐,500年前生的望人松、五大夫松,還有一棵被譽為國寶的600年前生的盆景松樹“小六朝松”。泰山素以壯美著稱,呈現(xiàn)出雄、奇、險、秀、幽、奧、曠等諸多美的形象,泰山景區(qū)內(nèi)有著名山峰12座,崖嶺78座,巖洞18處,奇石58塊,溪谷12條,潭池瀑布56處,山泉64處,有著名的黑龍?zhí)丁⑸茸友?、天燭峰、桃花峪等10大自然景觀;有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等10大自然奇觀。
泰山的日出,是一個想象的世界,神奇的世界,日出景象的美妙是筆墨難以形容的。自古以來,無數(shù)詩人對泰山日出的壯麗景觀都有過生動的描述。宋代詞人梅圣俞的“晨登日觀峰,海水黃配熔。浴出車輪光,隨天行無蹤。”的絕句尤為人愛,凌晨破曉前,站在日觀峰,舉目東方,晨星漸沒,微暈稍露,天地間的一片云海滾動,稍頃,一線晨曦透過云層照亮東方,這時天空由灰變黃,繼而呈現(xiàn)橙、紫、紅瑰麗的朝霞,波浪似的云層,在陽光的照耀下,組成一幅幅五彩繽紛、綺麗多姿的圖案,旭日在陽光中婷婷娜娜從云層升起,陽光因受海波起伏的影響忽隱忽現(xiàn),閃爍不定,日輪緩升時又受波峰、波谷推進的影響上下跳動,漸漸成圓形,磅礴而出,金光四射,群峰盡染,大地一片光明。
夕陽西下時,朵朵殘云飄浮在天際,落日的余輝如一道道金光穿過云朵灑滿山間。太陽象一個巨大的玉盤,由白變黃,越來越大,天空如緞似錦,待到夕陽沉入云底,霞光變成一片火紅,天際云朵,山峰好象在燃燒,天是紅的,山是紅的,云是紅的,大地也是紅的。舉目遠眺,黃河象一條飄帶,彎彎曲曲從天際飄來,在落日的映照下,白色緞帶般的黃河泛起紅潤,波光翻滾,給人以動的幻覺?!耙粭l黃水似衣帶,穿破世間通銀河”。太陽慢慢靠向黃河,彩帶般的黃河象是系在太陽上,在絳紫色的天邊飛舞。泰山的云霧是變幻莫測的。雨后初晴,超多水氣蒸發(fā)蒸騰,加之夏季季風自海上吹來的暖溫空氣,成云致霧。有時大片云在山腰構(gòu)成一條長長的帶子,如同官服玉帶,而山上山下皆晴;有時則烏云滾滾,大有倒海翻江之勢;也有時白云平鋪,如大地鋪絮,山谷堆雪,團團白云如同千萬個玉盤,輕攏漫涌,鋪排相接,好象平靜如無垠的汪洋大海,這就是著名的“云海玉盤”。
碧霞寶光是泰山的又一大奇景?!皩毠狻彼追Q“佛光”,多出此刻碧霞祠東、西、南神門外,碧霞祠地處玉皇頂?shù)那皯?,地勢相對低凹,云霧較為濃密且較穩(wěn)定,在彌漫背后照來,人影呈此刻霧幕上,周圍構(gòu)成內(nèi)紫外紅彩色光環(huán),燁燁生輝,彩環(huán)呈現(xiàn)紅、橙、黃、綠、青、藍、紫七色,有時還會出現(xiàn)雙環(huán),更加絢麗動人。站在霧幕前的游客舉手投足,光環(huán)中的影子也手舞足蹈,油然而生飄飄欲飛成仙人之感。
泰山的冬季,氣溫常在-20攝氏度左右,雪后天晴,氣溫回暖,大陸氣團稍有減少,南方暖溫氣團乘虛而入,霧氣籠罩山間,微風吹動,飄浮的霧滴觸及樹枝、巖石、房頂,凝結(jié)成冰粒,層層疊疊,便構(gòu)成了“千枝瓊玉”、“萬樹花”的霧淞奇景。泰山上下成了一個潔白如銀的世界,猶如龍宮洞府,別有一番情調(diào)。
泰山的冬季,也常有冷卻的雨滴,降落到地面上、物體上,急速結(jié)成堅硬、滑而透明的冰層,這就是“雨淞”。每當雨淞出現(xiàn),山巒樹木象冰晶倒掛,地面巖石似鋪明鏡,泰山變成了冰雕玉琢的“琉璃世界”。雨后天晴,紅日映冰峰,藍天襯霞山,光彩奪目,金光迸射,滿山松柏映雪,到處銀裝素裹,好一派冰清玉潔的北國風光。
泰山地區(q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造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麗山秀水和人文名勝,生動地記錄了我們中華民族發(fā)展歷史的禮貌篇章?,F(xiàn)代考古科學的研究已揭示出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期,泰山周圍已經(jīng)有了人類活動的蹤跡。超多史料也都記載了泰山地區(qū)早在母系氏族社會階段已經(jīng)顯露出禮貌的曙光。在5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北麓的龍山文化,不僅僅影響到山東,而且影響到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構(gòu)成的“齊魯之邦”是中國歷史上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高度發(fā)達的地區(qū)之一,產(chǎn)生了孔子、孟子等歷史文化名人。歷史告訴我們,泰山地區(qū)早在遠古時代就已經(jīng)成為東方文化的重要發(fā)祥地,而泰山在先秦時代就已成為中國最早的名山,成為五岳之首。
泰山實際海拔高度并不太高,在五岳中次于恒山、華山,僅占第三位。與全國的許多大山相比都不能望其項背。但它為什么成為赫赫于古今的“五岳之長”、“五岳獨宗”而獨享盛名呢?這要從泰山的地理環(huán)境和原始宗教談起。
泰山崛起于華北平原之東,凌駕于齊魯平原之上,東臨煙波浩淼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南有汶、泗、淮之水,與平原、丘陵相對高差1300米,構(gòu)成強烈的比較,因而在視覺上顯得格外高大;奏感和“一覽眾山小”的高曠氣勢;山脈綿亙100余公里,盤臥426平方公里,其基礎(chǔ)寬大產(chǎn)生安穩(wěn)感,形體龐大而集中則產(chǎn)生厚重感,大有“鎮(zhèn)坤維而不搖”之威儀。所謂“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其自然特征在人們生理、心理上的反映。
從古到今,人們總把泰山作為一個高大、完美、高尚、堅毅的形象,熱情加以歌頌。公元前二世紀,司馬遷在他的《《報任少卿書》》中就寫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毛主席曾引用了司馬遷的這名話教導人們,“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這種把泰山精神與人生的好處、人生觀密切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在教育人民中發(fā)揮了很大作用。
六朝任方《《述異記》》載,秦漢時,民間傳說盤古氏(遠古時開天辟地,代生萬物的神人)死后頭為東岳,左臂為南岳,右臂為北岳,足為西岳。盤古尸體的頭向東方,而且化為東岳,泰山就成了當然的五岳之首了。這顯然是根據(jù)《《五行》》、《《五德》》學說創(chuàng)作的神話故事,反映了泰山獨尊五岳的歷史背景。
東方是太陽出升的地方,古人即認為是萬物交替、初春發(fā)生之地。因此,東方就成了生命之源,期望和吉祥的象征。而古代先民又往往把雄偉奇特的東岳視為神靈,把山神作為祈求風調(diào)雨順的對象來崇拜,于是,地處東方的泰山--這個通天拔地的龐然大物便成了“萬物孕育之所”的“吉祥之山”、“神靈之宅”了。受天命而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是國家統(tǒng)一,權(quán)力的象征。為答謝天帝的“授命”之恩,也必到泰山封神祭祀。商周時期,商王相土在泰山腳下建東都,周天子以泰山為界建齊魯;傳說中秦漢以前,就有72代君王到泰山封神,此后秦始皇、秦二世、漢武帝、漢光武帝、漢章帝、漢安帝、隋文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帝康熙、乾隆等古帝王接踵到泰山封禪致祭,刻石紀功。歷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使泰山的神圣地位被抬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
伴隨著歷代帝王的封禪祭祀,泰山成了各種宗教流派活動的重要場所。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了黃伯陽修道于山后,以后歷代著名道家名人都曾在泰山傳經(jīng)布道,建觀筑廟。佛教自東晉高僧郎公建立郎公寺開始,在泰山也不斷發(fā)展。
泰山吸引了眾多的文化名人,歷代詩人墨客紛至沓來,他們朝山覽勝,賦詩撰文,留下了豐富的文化精品??鬃?、管仲、司馬遷、張衡、諸葛亮、曹植、李白、杜甫、劉禹錫、蘇東坡、歐陽修、范仲淹、王世貞、姚奈、郭沫若等都揮筆疾書,留下了浩如煙海的頌岱詩文,把游人從山神崇拜中引向游覽觀賞、求知審美的新方向。由山腳拾級而上,到泰山之巔,僅摩崖石刻就有千余處,從秦至清,歷代皆有巨制。書體眾彩紛呈,書意各代不同,其規(guī)模之大,作品之多,時代之連續(xù)性以及風格、流派、藝術(shù)之精湛,構(gòu)景之巧妙都是世界名山無與倫比的??坦胖兴母唔嵣钋榕c巍巍壯麗的泰山融合在一齊,充分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崇高精神。
在泰山數(shù)千年的禮貌中,歷代勞動人民所創(chuàng)造的一系列輝煌的人文景觀與高大雄偉的自然景觀相結(jié)合,構(gòu)成了泰山的崇高形象,構(gòu)成了獨特的泰山風景景觀。人文景觀的布局與創(chuàng)作,是根據(jù)自然景觀,尤其是地形特點和封禪、游覽、觀賞活動的需要而設(shè)計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帝王封禪、百姓朝山進香的路線。其主體是拔地通天的自然景觀,主題是封天禪地的思想資料,布局形式重點是祭地的蒿里山,經(jīng)帝王駐驛的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gòu)成了長達10余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三重空間一條軸線。即以城西南過奈河橋至蒿里山(在泰安火車站東南側(cè))為“陰曹地府”;泰安城區(qū)為人間;自城北岱宗坊開始,沿長達6666級的“天梯”至岱頂為“天府”。
泰安城是因古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和游覽觀光發(fā)展而成的。岱廟是泰城中軸線上的主體,這條中軸線從泰城南門起,延伸到岱宗坊,然后與登山盤道相接而通向“天庭”,使山與城不僅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間序列上構(gòu)成一體。其序列按登山祭祀活動的程序次第展開,貫穿著一種由“人境”至“仙境”的歷程。從地形上看,是由緩坡、斜坡直到陡坡,人們由低到高,步步升高,最后宛若登上天府;從建筑規(guī)模上看,是由人間帝王宮殿上達蒼穹,漸入仙境;從色調(diào)上看,紅墻黃瓦始終與蒼松翠柏構(gòu)成比較。再透過三里一旗桿,五里一牌坊,一天門、二天門(中天門)、三天門(南天門),三重節(jié)奏,構(gòu)成了一道步步登天,雄偉壯觀的朝天序列。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對地理環(huán)境的利用,它巧妙地因自然之勢,又以人工之力加強和美化自然環(huán)境。其一,在封禪祭祀活動的序列空間位置的選取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由緩漸陡之勢,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此路沿溪而上,人在谷中行,屬“封閉型”自然景觀,下段是緊緊收縮,直至岱頂才開放。前奏長,比較十分強烈,對于“祭天”活動來說,造成環(huán)境感應(yīng)的心理狀態(tài),若步步登天,扣人心弦。登臨南天門驟然開闊,恰似升仙。因此,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是封禪祭祀空間序列的杰作。其二,在建單體或群體位置的選取與建筑結(jié)構(gòu)的創(chuàng)作上,有跨道而建的門戶建筑,有登山轉(zhuǎn)折處的導向性建筑,有臨溪而設(shè)的賞景建筑,有半山懸掛的宗教建筑,也有聳立山巔的祭祀建筑等。其三,從建筑的結(jié)構(gòu)、材料、裝飾及以庭院空間為基本單元的群體組合上,均能適應(yīng)地形環(huán)境多變的要求,該建亭的建亭,該設(shè)閣的則設(shè)閣;需開敞通透處即造型輕巧,需收縮空間處便實厚重,充分體現(xiàn)因景而設(shè),因境而生的建筑思想。
泰山古建筑主要保存的是明清時期的風格,它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建筑與會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成為中國古老文化的例證,保存了一個巨大的封禪祭祀序列和一幅記載歷史的立體畫卷,而且還為我們留下了順應(yīng)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藝術(shù)形象去協(xié)調(diào)和加強自然美,去表現(xiàn)和深化自然環(huán)境。由于它們的存在,才使泰山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生輝,使峻極于天的泰山深入到幾億炎黃子孫的心坎中,并名揚全世界,成為全為類的珍貴遺產(chǎn)。
登泰山,自古3條路。原先的東路已毀,原先的中路自然而然地成了此刻的東路,游人在泰安火車站下火車后,可先游岱廟,然后從岱廟后門至岱宗坊,步行經(jīng)中天門到南天門,或步行至中天門后轉(zhuǎn)乘索道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經(jīng)碧霞祠登上泰山極頂。若走中路(原先的西路),從泰安火車站下車后,可乘游覽汽車沿環(huán)山公路經(jīng)黑龍?zhí)?、竹林寺直達中天門,然后從中天門乘索道或步行到南天門,再沿天街直至岱頂。若從西路上山,需從泰安火車站乘游覽汽車至界首(泰安與濟南的交界處)向北折,沿新辟的環(huán)山公路,在鳥語花香,泉水叮咚的茂林深谷中穿行至桃花源索道站,從那里乘索道可直至天街的北端,真可謂一步登天了!
各位朋友,我的介紹就到那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大家要想對泰山有一個深刻的了解,還需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親身投入到泰山的懷抱里,沿著歷史文化的足跡慢慢地去游覽,仔細地去觀賞。
各位朋友:
你們好!熱誠歡迎你們到泰山來,這天我將和大家一齊從泰山中路登上山頂。
這座高大、古老的泰山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此刻,我們?nèi)砸窆湃四菢訂栆痪洹搬纷诜蛉绾巍?,然后,同我一齊步入大山,去領(lǐng)略泰山的神韻。
那里是岱廟。從岱廟開始,經(jīng)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此刻被知名人稱為“登天景區(qū)”,也稱中路,是如今泰山登山6條路中最古老的一條。我們將從這條路登上極頂。
大家注意到了巍峨的岱廟前,還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皇帝封禪泰山的起始點。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都先要在那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因此明朝之前,稱此為“草參亭”。明代加以擴建時,改名為“遙參亭”。雖是一字之易,基虔誠卻盡含其中了。
朋友們,中國的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是有著獨特地位的,這座遙參亭的建筑構(gòu)思既出于封禪大典將由此為前奏而步步進入高潮的需要,也是中國古代先抑后揚的美學思想的體現(xiàn)。
正陽門內(nèi)就是岱廟了,平是一個神奇的方。岱廟有著如此的魅力,決定于它自身的特征。首先,它的圍墻便與一般廟宇不同,圍墻周1300米,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下寬17.6米,上寬11米,高約10米,共有8座門:正中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由正陽門進得岱廟來,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cè),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墻相連,構(gòu)成岱廟中間第一進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宋天貺,它又叫峻極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天貺殿面闊9間,643.67米,進深5間,17.18米,通高23.3米。大家看,天貺殿坐落在寬敞的白色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使天貺殿與四周的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奇妙的效果。
天貺殿周圍施以回廊,構(gòu)成了一個大院落,在中國的建筑中,廊是起著使空間有聯(lián)貫、斂氣、緊密、嚴謹而又富于變化的作用,這是世界建筑史上都加以稱道的。岱廟的回廊把一座重檐廡殿的大建筑物緊緊地環(huán)抱著,平直與崇高的比較更激起了人們對天貺殿的崇仰。我國古代建筑家深知世上沒有絕對大絕對小,大小是從比較中產(chǎn)生的,除了四周低平的回廊外,天貺殿前平臺上還修了兩個精巧的御碑亭,既突出了天貺殿,又于雄偉中寓含著恬靜閑適,因此天貺殿并不是雄偉兩個字能夠概括得了的。
從天貺誣后門出,有磚石甬道與后寢宮相連。宋真宗封泰山時,因?qū)⑻┥椒鉃椤暗邸?,帝則應(yīng)當有“后”,于是便為之配了個夫人“淑明后”。從這一點看來,岱廟與其說是道教神府,還不如說更像皇家宮廷,這種布局進一步透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岱廟進行政治活動的功利目的。
剛才,我們是沿著岱廟的主軸線游覽,而主軸線兩側(cè),原另有4個別院,東面前后兩院,前為“漢柏院”,相傳漢武帝所植的6株古柏就在此院內(nèi);后為“東御座”,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那里就是泰山有名的十八盤了。大約25億年前,在一次被地質(zhì)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中,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汪洋中崛起,以后幾度滄桑,泰山升起又沉沒,沉沒又升起,最后在3000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中,泰山最后構(gòu)成了這天的模樣。古老的造山運動造就了泰山南麓階梯式上升的三個斷裂帶,最上一層從云步橋斷裂帶到極頂,海拔陡然上升400多米,使得這一層地帶與四周群峰產(chǎn)生強烈比較,猶如寶塔之剎,構(gòu)成了“東天一柱”的氣勢。
那里是緊十八盤,也是整個登山盤路中最為艱難的地段了。大家看,石壁上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首出萬山”、“共攀青云梯”……那是在勉勵我們。大家再看,那負荷百斤的挑山工,再想想當年無名無姓的鑿石修路人……大山無言,但它們能激勵人們向上。朋友,登山猶如干任何事業(yè),只有義無反顧地向上,才能戰(zhàn)勝險阻,才能到達最高的境界!
南天門到了,我們此刻已置身“天界”了,雖然我們并沒有成仙,但我們在那里領(lǐng)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邁。
進了南天門,與之相對的是大殿取名為“未了軒”,未了軒兩側(cè)各一門能夠北去。出門往西有一山峰叫“月觀峰”,山上有亭,名月觀亭。據(jù)說,天高氣爽的深秋時節(jié),在那里還能夠一覽“黃河金帶”的奇異景觀:在夕陽映照的天幕下,大地變暗了,惟有一曲黃河水,反射出了太陽的光輝,像一條閃光的金帶,將天在地連在一齊。入夜,在皎潔的月色下,由此北望可見濟南的萬家燈火,因此月觀峰又稱“望府山”。
出南天門院落東折即為天街。天街,天上的街市,多富詩意的地方。沿天街東行,中北有一坊,匾額上題有“望吳圣跡”,這就是相傳孔子與顏淵看到吳國閶門外一匹白馬的地方。坊北有孔子廟。
天街最東端就是碧霞祠了,我給大家講講碧霞元君的故事。碧霞元君的前身是泰山女神,在民間被稱作“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是百姓心目中的泰山主神,并被稱作“泰山奶奶”、“泰山老母”。民眾對泰山老母的候信仰與喜愛,是一種歷史積淀下來的埋藏在人們心靈深層的對母親的愛。多少年來,碧霞元君贏得了百姓的愛戴,至今仍高踞泰山之巔,理解著善男信女的香火,召喚著去鄉(xiāng)離國的游子。
好,讓我們進到碧霞寺來。2500平方米的地方,建起了山門,正殿,配殿,3座神門,鐘樓、鼓樓、香亭、萬歲樓、千斤鼎、火池,還有照壁、歌舞樓、御碑亭……而且為御高山疾風,殿為銅瓦、碑為銅鑄,金光閃閃,儼然天上宮闕。泰山碧霞祠的高度建筑技巧被認為是我國古代高山建設(shè)的典范,人舞到那里來進香并不感其小而覺其高大,神圣感油然而生。如今,泰山碧霞祠建筑群中獨具一格的神品。
出碧霞祠東神門北折沿盤道再上,可見一堵石壁巍然屹立,石壁上石刻遍布,洋洋大觀,人稱“大觀峰”。大觀峰西側(cè),幾年所有的石上也都有古人的手筆,這一帶可謂是露天的書法藝術(shù)博物館。
沿大觀峰西側(cè)盤道而上,至最高處,那些一路上看似走不完的石階最后到了盡頭,那里就是泰山的極頂--玉皇頂了。
玉皇廟建在極頂上,紅墻碧瓦像是給泰山戴上了一頂桂冠。由山門進廟,最先看到的是院中央的“極頂石”。極頂石臥在一圈石欄中,高不盈米,表面粗糙,如果在別處,將是一塊最普通不地的石頭了。但是在那里,它的旁邊有碑恭恭的寫著:“泰山極頂1545米”。根據(jù)地質(zhì)學分析,就是它,在3000萬年前從海槽中率先拱起,它根植于1萬米的地殼深處;就是它,有著數(shù)百平方公里的基座,整座大山在托舉著它,使它高聳云天,以至玉皇廟中的玉皇大帝簡直就成了它的守護神。
朋友們,一天的行程已經(jīng)結(jié)束。期望你們能再度到泰山來。謝謝大家!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行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能夠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個性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那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但是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個性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證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01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先,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此刻,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cè)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行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能夠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能夠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向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向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期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大家好,我是導游邵文燦。這天,我要帶領(lǐng)著大家一齊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位于山東省南部的泰安市。泰安市原名泰山市,泰山的名氣很大,所以把泰山取名作為市名,像樂山所在地點叫樂山市一樣。泰山是五岳之首。五岳分別為:東岳泰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東岳泰山排行第一,高度(主峰離地面的距離)排行第三,大約1545米高,有“登泰山,小天下”之稱。有許多名人均登臨泰山,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祖乾隆。據(jù)記載,泰山至今已經(jīng)有二十億年的歷史。
超過云層,所以上面有較大的冷空氣,冷的像寒冰一樣直入骨髓。如果你們很冷,能夠到附近租一套皮棉襖。天街不光冷,小吃也個性多。泰山的小吃很有特色,如小米煎餅,那里的小米煎餅雙酸雙薄,又加了大蔥、甜面醬、煎雞蛋,用十里飄香這個詞來形容再適合但是了。天街的第三大特點就是――石碑個性多。天街上石碑比泰山其它地方的石碑多5倍多。天街最著名的石碑位于天街中部,這個石碑上面雕刻著十一個大字:“泰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這個石碑是1987年11月19日雕刻的。這個石碑證明了泰山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chǎn)之一。但是中國只有4處(2001年前),泰山是其中第三個命名的。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先,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
此刻,為了看到日出,人們夜里三點就來爬泰山或提前住在山頂上,這是為了等待看日出。主峰的西側(cè)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行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能夠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能夠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向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向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
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
休息完了以后,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如果留完影的話,請跟我下山。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期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大家好,我是導游張智堃。這天,我要帶領(lǐng)著大家一齊到五岳之一的泰山觀光。
泰山古稱岱宗,它位于山東省東部,華北大平原的東側(cè),面積426平方公里,海拔1545米。泰山雄偉壯麗,歷史悠久,文物眾多,以“五岳獨尊”的盛名稱譽古今。巍巍泰山就像一座民族的豐碑屹立于中華大地,舉世矚目。
再往上走,大家就到了主峰部位。主峰的東側(cè)有一個觀日石。在原先,傳說古人因為爬山時很多人看不到日出,人們齊心協(xié)力從山上搬來一塊大石頭,大家把它放在觀日點,人們站著或者坐在上面,就看到了日出。主峰的西側(cè)有一塊石碑,上面雕刻著四個鮮紅的大字:“五岳獨尊”,這四個大字時古代文學家孟子(孟軻)說出的,意思是:“五岳之中,排行榜首”。從古至今,這四個字成了千古佳來到泰山面前,站在迎客松下,隱隱約約能夠看到十八盤。因為古人說:“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十八盤的臺階共1594級。高約400多米,能夠說是泰山的“脊梁”。如果你從下面的中天門順著十八盤一向登上南天門,你就會感覺到小腿肚子一向在不停的打哆嗦,這是因為十八盤很陡。登上了南天門,大家先休息一下,留個影,休息一會我們再向上爬。大家請繼續(xù)跟我向上爬。爬上一小段距離以后,便到了天街。天街位于泰山海拔1250米的高空中。因為天街已經(jīng)話。再往上走,就到了泰山的最高點——玉皇頂。從玉皇頂?shù)挠^望臺往下走,就看到了泰山的全景。正如大詩人杜甫在《望岳》一詩中所講:“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曉”。
游客們,泰山的景色確實很雄偉,期望您帶著親朋好友再來光臨泰山!
大家好,我是泰山旅行社的導游——周仁杰,歡迎來到泰山參觀游覽。
這天,風和日麗,天氣晴朗,讓我們共同爬上五岳之首的泰山,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
泰山,以“拔地通天之勢,攀天捧日之姿”巍然屹立在齊魯大地上,古人盛贊泰山“萬古此山先得日,諸峰無雨亦筆云”,歷代不知有多少騷人墨客吟詩作賦,留下佳句,謳歌泰山的雄奇宏偉。
讓我們從山腳下,沿著石砌的臺階向上攀登,一路蜿蜒曲折,請看松柏夾道,蒼翠欲滴,山花爛漫,萬紫千紅。古樸典雅的古代建筑一個之后一個,隨時映入你的眼簾。從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紅門、萬仙樓,再向上是中天門、對松亭,名勝古跡數(shù)不勝數(shù)。
登上南天門,漫步天街,泰山在你腳下,世界盡收眼底。你必須會自豪的感到,我國不愧為四大禮貌古國之一,如此悠久的歷史,如此燦爛的文化,更有勤勞而又勇敢的炎黃子孫,讓我們?yōu)樽鎳拇蠛煤由酱舐暫炔?
如果泰山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您能夠轉(zhuǎn)告親戚朋友們,有機會和他們再來游玩。
謝謝大家,再見!
那里是步行上山路的起點,那里有個“0”的標志碑,從那里一向到南天門有6666級臺階,這個數(shù)字十分吉利,意思是預(yù)祝登山的朋友一切順利。這條路大約有10公里的路程,從那里登到南天門大多需要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那里就是關(guān)帝廟,里面供奉的是武財神關(guān)羽,明清的時候山西的鹽商經(jīng)常在那里集合,他們與關(guān)公是老鄉(xiāng)并把他視為幸運之神,于是就把他供奉在那里,原先稱山西會館,此刻改為關(guān)帝廟。
前面這座石坊就是一天門,泰山有三座門,一天門,中天門,南天門,每道天門上都有三重天,這就是人們說的九重天,這是一座跨道式石坊,明建立,“一”是萬物的起點,就是說跨過這道門,就算跨進了天界的大門。根據(jù)泰山學者的考證:《西游記》就是以泰山為樣板兒創(chuàng)作的。
這旁邊有明楊可大題刻的“天下奇觀”和孫價題刻的“盤路起工處”。
前面這座四柱三間門式牌坊上刻“孔子登臨處”,是由明嘉靖三十九年山東地方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朱衡等建立。為紀念孔子登泰山走到此處發(fā)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嘆而建立的,旁邊這棵紫藤,傳說是何仙姑來登泰山坐在那里寬衣解帶休息,走后卻把腰帶落下了,就變成了這棵紫藤。
坊的東側(cè)有明嘉靖年間濟南府同知翟濤題“登高必自”,此語源于《中庸》,意思是說,千里之行或攀登萬仞高山都要始于足下,應(yīng)具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的精神。西側(cè)還有巡撫山東監(jiān)察御史李復(fù)初題書“第一山”大字碑;碑陰有明代人書道家秘文符篆“入云有路”。相傳道人帶著它可驅(qū)鬼怪、治百病。西邊還有清代嘉慶初年泰安知府金啟撰書的《泰山種柏樹記》碑,記載他于嘉慶初年率領(lǐng)各縣官民從紅門宮至升仙坊,共植柏樹23000株。在坊前臺階之上的兩側(cè),放置著形似碌碡的圓柱體大石磙,還戴著一頂荷葉帽,傳為“泰山鎮(zhèn)”,是鎮(zhèn)山之寶。
再往后是雙柱式“天階”坊。明代嘉靖四十三年即公元1564年建。意思是這條登山的階梯,就是登天的臺階,登天當然很苦了,也就是告訴咱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了!
這就是紅門宮,之所以稱之為紅門,是因為在他西側(cè)的大藏嶺上有兩塊紅色的形狀像門的巖石而得名,他的左側(cè)是佛教的彌勒院,右側(cè)是道家的碧霞廟,之后便佛道合一了。
過了紅門宮這個院落就是小泰山,原先在那里有塊巨石形似泰山,所以就名為小泰山了,為的就是方便年老體弱不能登上山頂?shù)娜诉M香而建的。
紅門宮后有清代和民國年間所立的“合山會記”碑等26塊,記載著當年朝山進香的盛況,今稱“小碑林”。西邊碑墻上鑲嵌著清代光緒八年即公元1882年任道熔所書刻的《修泰山盤路碑記》,俗稱“泰山之碑”。碑文中說:去泰山頂40余里,6700級。您還能夠看到在碑的上面壓著很多石塊,這是泰山一帶的民俗,叫做“壓子壓福”。每當農(nóng)歷三月或九月,大家還能夠看到很多老太太頭上帶著樹枝或帶著花,意思是:頭上戴朵花,媳婦來到家;頭上戴個枝,回家抱孫子。
從紅門宮往前走約100米處,沿野徑下行就是中溪內(nèi)的小洞天。深澗內(nèi)巨石如屋,平面有10余平方米,厚1.5米,南側(cè)刻有明代知泰安州事甘應(yīng)甲題、范廣書“小洞天”三個大字。東側(cè)有圓柱形巨石橫臥,斷面西向,上有“醉心”二字。石前斷崖層疊,橫瀑飛流,自北向南有柳條、飲馬、石峽三個碧綠的水灣。醉心石兩側(cè)谷底到處是圓柱形黑色花崗巖巨石,橫斷面向內(nèi),層層包裹,酷似枯木年輪,稱為“黑石埠”。這是發(fā)育在17億年前元古代時期的環(huán)狀節(jié)理雜巖,為“渦柱構(gòu)造”,俗稱“汽油桶結(jié)構(gòu)”。對于它的構(gòu)造成因及發(fā)育歷史是當今地質(zhì)學界研究的新課題,在國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那里清溪碧潭,茂林澗草,森森蔓蔓,清凈幽深。仰視西崖盤道,行人如在畫里,終日不絕,別有洞天。從小洞天到萬仙樓的中途,在西崖上刻著“勇登仙境”四個字,下面就是龜洞。相傳在明朝,泰安有一個貪官在調(diào)離泰安時,為了掩蓋罪行,就讓人們給他樹碑立傳。當他將龜和碑將要運到萬仙樓時,游人無不唾罵,石龜感到萬分羞恥,于是將背上的石碑甩進了溪谷內(nèi),自己就鉆進了石洞里。
三義柏,是根據(jù)《三國》中桃園三結(jié)義而命名的,這邊有一座大型石刻浮雕,建于1999年,是為紀念泰山林場建場50周年而建的,建國前泰山的古樹殘木僅有200余公頃,此刻擴大到了1200公頃,森林覆蓋率到達80%以上,90年代初被評為國家示范森林公園和全國國有林場一百佳。
于是變成一位白發(fā)老人,一手提水壺,一手提飯籃,迎著白氏郎來到十八盤。白氏郎又渴又餓,就跪下來要飯吃,老人說:“這是給我兒子吃的,你要想吃除非叫我三聲娘?!卑资侠蔁o奈,就連連叫了三聲娘。當他來到元君廟要收泰山老母時,卻聽到大喝一聲:“大膽我兒,你竟敢來裝你娘!”白氏郎一驚,就把寶葫蘆摔到了地上,順著十八盤一向滾到山下。所有的神仙都跑出來了,見廟就進,見洞就鉆,一向滾到萬仙樓,但是還有一些神仙沒有找到地方,就都居住在那里了。
在樓洞背陰鑲嵌著石碣,額書“謝恩處”。傳說古時候香客登泰山歸回后到此叩頭,感謝碧霞元君保佑一路平安;又傳古帝王登泰山時,地方官員送駕至此而止,眾官員便叩謝皇恩。在泰山周圍還流傳著一段關(guān)于蕭大亨的故事,他當時是泰安最大的京官----兵、刑兩部尚書。據(jù)說當年蕭大亨與萬歷皇帝登泰山時已70多歲了,家有百歲老母,蕭大亨向皇帝提出要回家探望老母?;实鄄淮饝?yīng),蕭大亨一邊嘆氣一邊自言自語地吟頌唐朝詩人賀知章的詩:“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皇帝一聽就對蕭大亨說:愛卿,我給你出一幅對聯(lián),假如你對上了,就讓你回去;對不上,就跟我回京。蕭大亨一聽便高興地答應(yīng)了?;实勐卣f:“十口心思,思家思鄉(xiāng)思父母?!笔挻蠛囔`機一動接上了下聯(lián):“言身寸謝,謝天謝地謝龍恩。”說完即刻跪拜“謝主龍恩”!蕭大亨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到達了探鄉(xiāng)的目的。
萬仙樓向北是革命烈士紀念碑,建于1946年,之后被飛機炸毀,1953年又重建。碑是由碑座、碑體和碑首三部分組成,碑首呈方錐體,南面貼金題額“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體的南面是新四軍一縱三旅的政治委員何克希所題書的碑文:敘述了整個部隊轉(zhuǎn)戰(zhàn)南北的壯烈事跡;東、西、北三面刻記著一縱三旅于1946年夏季為解放泰安而犧牲的708名烈士名單。英名與泰山共壽!
從萬仙樓至紀念碑之間的東溪內(nèi),古時稱為桃花澗。原先那里桃花濃艷若綺,游人疑為武陵桃源。又因在它的南頭多櫻桃、翠竹,又名“櫻桃澗”。古詩曾有“冉冉孤生竹,結(jié)根泰山阿”的名句。如今澗中櫻、竹、桃雖已無存,但楊槐滿谷,柏林夾岸,橫瀑如簾,石刻映襯,別有情趣。另外,澗中石坪寬廣,斷崖跌宕,溪水潺潺而來,瀠洄湍急而去,爾后沿著陡坡石峽奔流而下,匯為深廣的碧池,美其名曰“碧泉灣”。
”是歷下名士劉廷桂于光緒年間題刻的字謎。這二個字是“風月無邊”的意思,即把繁體字“風、月”二字拆去邊框,描述周圍的景色蔚然而深秀。那里面還有一個傳說:當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為“風月無邊”亭題寫匾額,如果劉廷桂在那里再次重復(fù)這四個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別出心裁的寫了個字謎。又傳劉廷桂當年看到斗母宮的尼姑放蕩不羈,就題二字諷剌她們風花雪月。
字謎的東溪內(nèi)有巨石如羅漢,上面題寫著“羅漢崖”三個大字,這就是“小羅漢崖”。谷東有羅漢峰,被稱為“大羅漢崖”。
[斗母宮]再往前跨過斗母宮石坊之后就是斗母宮。它位于龍泉峰下,是一組完整的古建筑群,因為有龍泉之水自西北山崖而下,環(huán)繞宮墻東注中溪,所以古稱“龍泉觀”。廟宇建立無考,是泰山最古老的道觀之一,里面供奉著北斗眾星之母,稱之為“斗母宮”,又名“斗姥宮”,別稱“妙香院”。從此以后道觀就成了尼姑庵,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宮宇輝煌,尼僧眾多,陳設(shè)豪奢,香火特盛。因此,當時的黃河總督劉鶚在他的小說《老殘游記續(xù)集》中曾生動的描述了那里的尼姑生涯及其風流佚事。斗母宮分為前、中、后三院。南山門內(nèi)是一進院落,院中有光緒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泰安名士趙爾萃修建的“天然池”,內(nèi)有兩股泉水,每逢夏、秋之季雙泉突涌,俗稱“孿生泉”。池旁有古槐,并有小槐相偎依,被人們譽為“母子槐”;池東有寄云樓五間,修建在深谷絕壁之上,上邊是環(huán)廊式樓閣,舊時專供達官貴人在此飲茶賞月,撫琴對詩;樓下是地下室。后院大殿供奉的是泰山老母和她的兩個姐妹,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西山門外有著名的臥龍槐,巨枝伏地,如臥龍翹首。據(jù)說,原先那里只有一棵樹,之后又長出了側(cè)根,成了另一棵小樹。小樹長大后,枝繁葉茂,老樹卻枯萎了。在這過程中,小樹突然發(fā)現(xiàn)母樹上有一窩烏鴉,先是老烏鴉叼食喂小烏鴉,當小烏鴉羽毛豐滿以后便又去捕食給老烏鴉,共計18天。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的故事。從此之后,小槐樹便把自身的養(yǎng)料輸送給了母樹,使它重獲新生,所以如今臥龍槐仍是枝繁葉茂。
橋北是三官廟。在明代時為人祖廟,祭祀的是秦始皇,傳說是秦二世登泰山時建立的祖龍廟遺址。到了清代改為三官廟,供奉天官、地官、水官。據(jù)傳它們是堯、舜、禹的化身,之后廟宇荒廢,大殿、客房、僧舍漸毀。建國后改為三官廟小學,1994年又重修。1994年又重修,那里是海拔最高的三官廟,嶗山的三官廟是裝飾最好的,而最大的三官廟在廣東。
廟內(nèi)還有一株古柏,傳說是秦二世胡亥所植。在它那粗壯而低矮的主干上,生長著五條巨大的側(cè)枝,人們附會為秦始皇的化身,說他功德蓋世,一手遮天,使子孫世代相傳,所以被稱為“五指樹”。
為牢固銳利,無堅不摧;“般若”意為智慧;“波羅密”是彼岸及無極之意;“經(jīng)”就是途徑。佛家認為教徒們?nèi)粝牍Τ擅?,?wù)必以金剛般堅韌不拔的毅力,加上潛心投入的智慧,再經(jīng)順乎宇宙發(fā)展規(guī)律的途徑,才能到達彼岸的極樂世界?!督饎偨?jīng)》全文有5000余字,分上下兩篇。此處經(jīng)刻是它的上篇,共計2799字。經(jīng)刻歷經(jīng)1400多年的山洪沖刷和風剝雨蝕,如今還存有1069個字。
”之后兩人相約某年后再在泰山相會,但到時鐘子期已仙逝,伯牙長嘆道:“知音已去不復(fù)返,吾之留琴有何用?”然后將琴摔毀高山流水亭就是因此而命名的。
[水簾洞]從經(jīng)石峪回到盤道,向北一走就是水簾洞。那里一澗深廣,石橋橫跨,稱之為“注水流橋”。橋西北是危崖千仞,飛瀑垂珠,如帶若簾,被稱為“天紳巖”,俗稱“水簾泉”。又因在巖壁上有橫闊石縫如洞,又被稱為“水簾洞”,這就是《西游記》中所描述的“水簾洞”原型。
拾階而上是碧霞靈應(yīng)宮,1995年重建,里面供奉著碧霞元君。在宮的左側(cè)有一通高大挺立的龜馱碑,碑文敘述了歷代重修的狀況;龜是力大能負重的赑屃。泰山一帶有一種傳說:“摸摸赑屃的頭,一輩子不受窮;摸摸赑屃的腚,一輩子不生病?!闭埓蠹颐幌?,也許會給您帶來好運氣。前面是一段平地,在路的西側(cè)聳立著一群似怒劍刺空的怪石,這是泰山花崗巖垂直節(jié)理發(fā)育的結(jié)果。在怪石之陰鐫刻著“萬笏朝天”四個字。笏版是古時大臣參見皇帝時,使用的一種特殊道具:一來遮面以示對天子的尊重;二是在上面書寫著參奏或進諫的題綱。那里是說:泰山是神靈的象征,山前的小山頭不能正視泰山,因此要用笏板遮面參拜,意為“群峰拱岱”。
[東西橋子]前面就是“東西橋子”,傳說是乾隆命名的。他曾11次到達泰山,6次登臨岱頂。有一年乾隆微服私訪,當走到那里突然想起了文武大臣常戲稱山東人為“山東侉子”、“齊魯棒子”,于是便想戲弄一下“侉子”和“棒子”。這時,正巧碰到一個老翁在橋頭拿著竹籃子撿東西,他便問道:“老人家,你這個籃子干什么用的?”老翁說:“盛東西啊?!鼻≌f:“你為什么盛東西,不盛南北?。俊崩衔唐婀值卣f:“我這籃子只能盛東西,不能盛南北,別看我沒上過學,三綱五常、四書五經(jīng)、文王八卦、天干地支我都懂點。按照五行來講,東方為木,西方為金,南為火,北為水。我盛東,東為木,撿些木柴能做飯;我盛西,西為金,拾一籃子廢鐵能賣錢。如果我盛南北就不行了,南方為火,北方為水,不是被燒爛就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鼻÷犃擞X得很有道理,又說:“那就把這座橋叫做東西橋子吧。”老翁說:“我是泰山人,你憑什么說了算呢?”乾隆之后說:“那我也讓你說了算一次?!庇谑抢衔瘫阏f:“禮儀之邦為泰山,尊老愛幼孝為先。這天讓我說了算,回去反省明天攀?!鼻≈缓没厝チ?,并一邊走還一邊自我安慰地說:“侉子滿山東,棒子遍齊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從東西橋子向北,盤道的東側(cè)有石崖懸空欲墜,如棚如屋,原先被稱為“馬棚崖”,明代吳維岳更名后大書“歇馬崖”。據(jù)傳是皇帝登泰山時在此遇雨歇馬而名。
[總理奉安紀念碑]歇馬崖的北側(cè)是總理奉安紀念碑.為紀念1926年6月1日孫中山先生的靈柩運往南京而途經(jīng)泰安時所建。“奉安”是古代帝王或圣賢安葬時的專用名詞。它的碑座為五棱形,代表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五權(quán)憲法,即行政、司法、立法、考試、監(jiān)察,上面題寫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囑;碑身呈三棱形,象征著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即民族、民權(quán)、民生,正面書寫著“總理奉安紀念碑”七個大字。碑下地面上是用南京雨花石鋪筑而成的國民黨黨旗。
[柏洞]再向北走古柏夾道,濃蔭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即使是炎夏酷暑也讓人感到?jīng)鰵庖u人,所以在清代光緒二十五年即公元1899年張玢在那里題“柏洞”。洞的北邊叫“四槐樹”,這是因為有四株古槐而命名的地名。傳說是唐朝魯國公程咬金重修泰山盤路時種植的,據(jù)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古槐高大擎云,蔚然蔥翠,之后又繼生了三株小樹,此刻已經(jīng)是老幼難辨了。如今四槐樹已被洪水沖走三株,僅存者也于1989年10月5日被一場暴風雨刮倒,稍加修整后被命名為“攔路槐”。
[泰山女兒茶社]古槐旁有古意濃濃的幾間大草棚,這是著名的泰山女兒茶莊。棚下放置著一張張用古槐木做的圓桌,周圍還放著一些用古槐根雕琢的椅凳和各種古趣盎然的根雕藝術(shù)品。女兒茶在明代中期李曰華的《紫桃雜綴》中就有記載:“泰山無好茗,山中人摘青桐芽飲用,號女兒茶。明代查志隆在《岱史》中也說:泰山人在扇子崖青桐澗中,采青桐芽泡制而成女兒茶,“異于南茗”。因為青桐澗背陰天寒,云霧縈繞,小氣侯溫和多雨,所以青桐芽鮮嫩清香?!都t樓夢》第六十三回也描述道:三春眾姐妹為寶玉慶賀生日,好不快活,先醉了史湘云憨臥芍藥欄,又醉了賈寶玉回到怡紅院,那襲人連忙沏了一杯女兒茶為寶玉醒酒,由此可見當時女兒茶已聞名大江南北。古時在泰山下一些14至18歲的少女,每年都要到青桐澗去采青桐芽,在五年中采集后制成的女兒茶分為兩種:第一年的茶留到結(jié)婚時送給丈夫;其余四年的茶要由泰安知府收購,送到京都,被稱為“御茶”。
此刻那里已成為游人聚會的重要場所了,有的品茗小憩,有的奏樂暢談,有的專門觀賞行行色色的根雕,所以不少中外名人在那里留下了許多耐人尋味的詩文。
[壺天閣]四槐樹北是壺天閣。因為那里山勢陡峭,翠峰環(huán)抱,足下僅有一席之地,游人至此恰似壺中窺天,便被稱為“壺天閣”。那里海拔為800米,大致是泰山高度的一半,按道家的說法“壺天”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壺天閣就是仙山瓊閣之意。傳說秦始皇當年派方士徐福到東海取長生不老之藥時,就見到了三座形狀若壺的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回馬嶺]壺天閣北是回馬嶺,雙柱式石坊,1937年重修時吳紹曾題額“回馬嶺”。那里重巒疊障,形勢險要,峰回路轉(zhuǎn),陡絕難行,當古帝王騎馬至此時就不能前行了。此處古稱“石關(guān)”,又名“瑞仙巖”。舊志書傳為宋真宗回馬處,但他是乘輦而上,并未騎馬;而東漢光武帝劉秀登泰山時卻是“乍步乍騎,且相半至中觀留馬”,據(jù)此疑為是劉秀回馬處。
嶺巔有金星亭,又名“藥王殿”,供奉唐代孫思邈。西邊有大殿三間,前廊式五脊歇山頂,供奉著觀音、普賢、文殊菩薩,因稱“三大士殿”。觀世音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浙江普陀山就是她顯靈說法的道場,所以又稱“南海觀音”;文殊是智慧的象征,手持寶劍,坐騎獅子,她的道場在山西五臺山;普賢主持佛的理德,大德行善,道場在四川峨眉山。
再往北是鷹石澗,因為在澗的東側(cè)有一塊高聳的巨石,如鷹而名。溪谷之上建有石橋,俗稱“步天橋”,橋北是十二連盤,直通中天門,共有666級。在盤路的西側(cè)有集《蘭亭貼》題刻:“峻極永其天,云云邇已遷。臨風俯萬類,懷古一幽然?!?/p>
[中天門]中天門又叫“二天門”,雙柱式石坊,題額“中天門”。海拔847米。那里既是泰山主峰的天然屏障,又是中、西兩溪的分水嶺。坊北有虎阜石,如虎臥伏;東北是二虎廟,里面祭祀著鎮(zhèn)虎大將軍騎著黑虎神,這座廟的西側(cè)恰巧占壓著虎頭。古時在黃峴嶺的北邊是個大山坳,古木參天,蔭蔭森森,猛獸出沒,虎狼傷人,個性是在夜晚,人們走到那里心里發(fā)毛,只好聚集在一齊打著鑼鼓、舉著火把透過,于是后人便在那里建廟鎮(zhèn)虎。1983年國家投資在黃峴嶺的西北側(cè)建立了泰山索道中天門站。泰山客運電纜索道,下起中天門,上至南天門西側(cè)的月觀峰,全長2078米,落差602米。2000年對其又進行了改造,引進奧地利循環(huán)吊箱式索道。索道的上、下站房是依山而建的仿古建筑,富麗堂皇,與山色相映。
中天門與岱廟相距5.5公里,與南天門相距3.5公里,至大眾橋為14.35公里,是游人上上下下的匯合處:或沿盤路繼續(xù)攀登,或乘纜車空中一游,或步行沿中溪盤道直達泰城,或是乘旅游車沿西溪公路到火車站,都十分方便。西溪公路沿途還有抗金運動時四面絕壁的九女寨,有赤眉軍起義遺址天勝寨,有驚險奇絕的扇子崖,有號稱“云龍三現(xiàn)”的龍?zhí)镀嬗^以及神奇的“龍洞甘霖”----白龍池。走進西溪窈然而深,蔚然而秀,別有洞天。另外,在中天門后面還建有大型停車場和各種類型的商店、旅社及飯店,2000年又對其進行了整修。
[快活三里]由此向北至云步橋南叫做“快活三里”,又名“快活天”或“快活山”。人們久登盤道忽逢坦途,氣爽景幽,舒暢歡快,大自然的神工造就了波浪起伏的節(jié)奏感。沿倒三盤下行是馬蹄形的后彎,中途有名泉,崖壁上書刻著“玉液泉”三個字。此泉與山下的王母泉、廣生泉并稱為泰山三大名泉。泉水甘美無比,含氧量高,又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常飲此水能延年益壽,所以古人稱之為“泰山神水”,此刻是全國優(yōu)質(zhì)礦泉水之一。
從后彎向北沿石階而上就是增福廟,里面祭祀著福、祿、壽三尊神像。再往上有巨石挺立,似劍凌空,上刻“斬云劍”。此處是谷口,云雨變幻莫測,泰山主峰的寒云順谷而下時與暖云相遇即化為雨,因此而名。這還有一個傳說:當年山下一幫年輕人上山來砍柴,回到時走到那里閃電雷鳴烏云密步,有的人呆了,有的人在跑找地方躲雨,可有一位小伙子,卻用手中的刀在空中揮舞著,也怪,不一會兒云就散了,但是這個小伙子卻不見了,再仔細一看,原先他化成了這塊石頭了。前面路東又有巨石,紋理盤旋若龍,上書“蛟龍石”,又名“龍紋石”。
碑刻作為泰山不可缺少的人文景觀,會讓游客回味無窮,而石刻字謎更增加了泰山的情趣。在斗母宮附近我們曾看到“蟲二”,在那里又看到了民國年間李和謙書寫的形似小松鼠的字謎。李和謙原先在泰城當飯店小伙計,在店主的熏陶下也略通文墨,經(jīng)常借助抹桌子的機會漸漸練了一手好字。一天,他與幾個伙計登山,走到那里一看:青山綠水,景色絕佳。便興奮地在石壁上狂書了一個字謎:近看像松鼠,遠看似玉兔,宛如在與游人逗樂。但至今眾說紛紜:有的說是如果的“如”字,有的說是“如意”的草書,還有的說是“大好山河”的組合狂草等。
這座石坊上書“迎天”,因為登泰山如登天,此刻是迎著天梯而上,所以稱為迎天。
請看這邊有《泉》石刻,這是唯一與泰山景色無關(guān)的題刻,文中說一位清官生病了,而且病得嚴重卻沒錢治病,但是怎樣辦呢?于是一位道長指點他,讓他在泰山上找塊石頭寫下“錢”字,但他來到泰山上覺得在神山上寫錢字不好,于是就寫了與錢諧音的“泉”字了,是由民國初年李星源撰寫的。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
親愛的游客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叫林勇鑫,你們可以叫我小林。
此時,我的心情非常高興希望我們這次游玩黃山愉快。
中國安徽黃山是世界文化、自然遺產(chǎn),也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中唯一的山岳風景區(qū)。
人間仙境般的黃山自古就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登黃山,天下無山"的美譽。
黃山,位于中國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nèi),全山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
黃山的精華部分,也就是我們要游覽的黃山風景區(qū),面積約154平方公里。
黃山在中國唐代以前叫黟山,黟是黑的意思,因為山上的巖石多青黑青黑的,古人就給它起這樣的一個名字。
傳說咱們中華族的先祖軒轅黃帝在完成中原統(tǒng)一在業(yè)、開創(chuàng)中華文明之后,來到這里采藥煉丹,在溫泉里洗澡,因而得道仙。
唐朝著名的皇帝明皇李隆基非常相信這個說法,就在天寶六年(747年)下了一道詔書,將黟山改名黃山。
意思是,這座山是黃帝的山。
從那以后,黃山這個名字就一直到現(xiàn)在。
在很久很久前,在漫長地質(zhì)歷史代,大自然的無窮力,塑造了黃山那絕美的風采和種種奇特的景觀,令人心醉。
黃山的美,首先就美在它的奇峰。
這里競秀,峰峰稱奇,各有特色,各具神韻。
歷史上先后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近年又有10座名峰入選《黃山志》。
這80多座山峰的高絕大多數(shù)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其中蓮花峰最高(1864.7米),光明頂最平(1860米),天都峰最險(1810米),這三大峰和風姿獨秀始信峰(1683米)。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薄ⅰ皽厝彼慕^著稱于世。
接下來我再把黃山“怪石”作下介紹。
怪石,是構(gòu)成黃山勝景的又一“絕”。
在黃山到處都可以看到奇形怪異的巖石,這些怪石的模樣兒千差萬別,有的像人,有的像物,有的有的反映了某些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都活靈活現(xiàn),生動有趣。
在121處名石中,知名度更高一些的有“飛來石”、“仙人下棋”、“喜鵲登梅”、“猴子觀海”、“仙人曬靴”、“蓬萊三島”、“金雞叫天門”等。
這些怪石有的是龐然大物,有的奇巧玲瓏;有的獨立成景,有的是幾個組合或同奇松巧妙結(jié)合成景。
還些怪石因為觀賞位置和角度變了,模樣兒也就有了變化,成了一石二景,如“金雞叫天門”又叫“五老上天都”,“喜鵲登梅”又叫“仙人指路”就是移步換景的緣故。
再說云海。
雖然在中國其它名山也能看到云海,但沒有一個能比得上黃山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幻無窮。
大約就是這個緣故,黃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黃?!?。
這可不是妄稱,是有歷史為證的。
明朝有位著名的史志學家叫潘之恒,在黃山住了幾十年,寫了一部60卷的大部頭書--黃山山志,書名就叫《黃?!贰?/p>
黃山的一些景區(qū)、賓館和眾多景觀的命名,都同這個特殊的“?!庇嘘P(guān)聯(lián),有些景觀若在云海中觀賞,就會顯得更加真切,韻味也更足了。
這些也都證明,“黃?!边@個名字是名副其實的。
希望大家在這次旅游中,要好好的保護好我們祖先留給我們的自然文化遺產(chǎn),不能去破壞它們。
各位游客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黃山旅游觀光,我是安徽旅行社的導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坐在我旁邊的司機姓劉,大家可以叫他劉師傅,接下來就由我們?yōu)榇蠹曳?wù)。
黃山是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也是全國唯一擁有世界自然文化雙遺產(chǎn)和世界地質(zhì)公園兩項世界級桂冠的景區(qū),其實,黃山以前不叫黃山,叫黟山,因為山石黝黑而得名,后來,因唐明皇崇信軒轅黃帝在此煉丹將黟山改為黃山。
黃山以三奇四絕著稱,有人知道是哪三奇四絕嗎?對,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
下面讓我們共同領(lǐng)略黃山的奇絕吧!
好的,現(xiàn)在呢,我們的旅游車到達了黃山風景區(qū),請大家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下車換乘景區(qū)環(huán)保車到前山登山口慈光閣,我們將乘坐玉屏纜車上山。
朋友們,現(xiàn)在我們就在慈光閣前,慈光閣古稱朱砂庵,原為法海寺,曾是徽、宣兩州禪林之首,現(xiàn)在的慈光閣已經(jīng)辟為黃山博物館,匾額為董必武所書,大家注意了,我們馬上乘坐纜車前往玉屏樓,請各位注意安全,有序排隊。
現(xiàn)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玉屏樓,玉屏樓景區(qū)是黃山最絢麗的景區(qū),當年陳毅元帥對黃山曾作出精辟的`概括:“前山雄偉,后山秀麗”,玉屏樓則充分體現(xiàn)了黃山前山雄偉的地貌景觀。
玉屏樓集黃山奇景之大成的佳絕處,明徐霞客游此,曾贊嘆不已。
玉屏樓后方即是玉屏峰,著名的“玉屏臥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
峰石
上刻有毛澤東草書“江山如此多嬌”,朱德、劉伯承等元帥也在此題詞作詩過。
玉屏峰前的巨石如平臺,那是文殊臺,是觀賞西海云海的絕佳處。
大家往左看,有一棵奇特的松樹,一側(cè)松枝伸出,好像在歡迎五湖四海的賓朋,沒錯,這就是壽逾千年、被稱為國寶的迎客松。
這里還是觀賞黃山云海景觀的最佳地方。
天氣晴朗時,還可看到附近有“仙人飄?!?、“羊子過江”、“金龜望月”、“松鼠跳天都”、“孔雀戲蓮花”等奇巖巧石,真是迷人秀色,如畫美景。
玉屏樓在天都、蓮花兩峰之間,左望天都,右看蓮花,秀峰相擁,松石斗巧,真是一個絕妙的境界。
好的,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百步云梯,百步云梯總共100多級,像一列靠在峭壁上的長梯,在它頂上的兩塊巨石,左右對峙,宛如龜蛇把守天門,百步云梯對面是容成峰,峰旁是容成洞。
大家請看,容成峰下的怪石,那便是老僧入定。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位置是鰲魚峰,鰲魚峰為黃山三十六小峰之首。
古人有詩:“東海有巨鰲,何年飛到此;人行穿魚腹,沾衣濕玉髓?!睂懙木褪侨诵卸粗械那榫?。
我們繼續(xù)往前走,現(xiàn)在到達了天海,大家請看,這是海心亭和鳳凰松。
大家可以在這里休息一下,吃點東西,補充體力,2小時后我們將繼續(xù)前進。
經(jīng)過兩個小時的休整,不知道各位恢復(fù)得怎么樣了,好的,那我們出發(fā)吧!
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光明頂,光明頂是黃山的主峰之一。
海拔1860米,為黃山第二高峰,與天都峰、蓮花峰并稱黃山三大主峰。
頂上平坦而高曠,可觀東海奇景、西海群峰,煉丹、天都、蓮花、玉屏、鰲魚諸峰盡收眼底。
明代普門和尚曾在頂上創(chuàng)建大悲院,現(xiàn)在其遺址上建有黃山氣象站。
因為這里高曠開闊,日光照射久長,故名光明頂。
由于地勢平坦,所以是黃山看日出、觀云海的最佳地點之一。
可能有朋友知道黃山三十六峰,光明頂并不在其中,那是因為古人將光明頂視為群峰之冠,列位于三十六峰名之上。
好的,我們繼續(xù)前進吧!大家請往這個方向看,對,那就是飛來石,飛來石高12米,寬8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形態(tài)奇特,如此巨石卻被豎立在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巖石上,令人驚嘆不已!地質(zhì)學家認為,飛來石這一奇觀是地質(zhì)變化過程中形成的,真可謂天設(shè)地造。
穿過北海,我們來到了始信峰,始信峰風景區(qū)匯聚了許多黃山名松,素有“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之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覽黃山后盛贊:“薄海內(nèi)外,無如徽之黃山。
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石筍峰上可觀賞眾多奇石。
其中“石筍矼”號稱“黃山第一奇觀”,“十八羅漢朝南?!本S妙維肖,引人入勝。
現(xiàn)在我們來到了白鵝嶺,我們將乘坐云谷索道下山了,我們也即將告別,非常高興今天和各位朋友一起游覽黃山,謝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請大家多多包涵!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們今天要觀賞的是雄偉壯觀的泰山。我叫郭xx,大家可以叫我郭導。
泰山有許多神奇之處,現(xiàn)在,就請和一起去領(lǐng)略泰山的神韻吧。
我們現(xiàn)在站的這個地方叫岱廟,修建于古代,里面藏有許多珍稀文物。走過岱廟,就能到達一天門,一天門是泰山的入口,出發(fā)吧,朋友們,我們要登上十八盤,看看整個泰山秀麗景色吧。
來到一天門映入眼簾的'是“登天景區(qū)”四個大字,這是古代皇帝封禪所走過的路,說明后面一段路是登天景區(qū)了。
咱們邊走我邊。
給大家。
簡單地說說泰山是怎樣形成的,在一次地質(zhì)學家稱作“泰山運動”的造山運動中,古泰山第一次從一片中崛起,以后幾度滄桑,泰山經(jīng)過幾萬年的升起又沉沒,最終形成了今天的這個模樣???,石壁上還有古人的題刻:“努力登高”等一些語言,讓我們堅持下去。
你們看十八盤到了,它是泰山登山盤路中最險要的一段,共有石階1600余級,為泰山的主要標志之一。此處兩山崖壁如削,遠遠望去,就像天門云梯。沿著十八盤向上攀登,臺階的拂手千姿百態(tài),有的像一條龍,有的像一朵白云,抬頭看天,似乎我們一伸手就能摸到白云,又好像我們現(xiàn)在已置身于“天界”了,雖然我們并沒成仙,但我們在這里領(lǐng)略到了“登天山而小天下”的豪邁。瞧,在山腰盤旋的蒼鷹,現(xiàn)在已剩下了一星半點了。十八盤的頂端是泰山頂端玉皇頂了。
真是泰山之雄偉,盡在十八盤;泰山之壯美,盡在攀登中!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二
神農(nóng)壇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焦作沁陽市西北20多公里處的太行山南麓,面積96平方公里,包括紫金頂、白松嶺、臨川寺、太平摩崖等八大景區(qū)的136個景點。
這里屬太行山脈的一處勝景,。是一處典型的北方山水風光,以“雄、險、奇、絕”著稱,而且人文景觀也多姿多彩,有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云陽寨,有體現(xiàn)佛道合流的云陽寺和清靜宮,有建在絕頂之上的三大天門等等。
現(xiàn)在我們就要進入景區(qū),映入我們眼簾的這座雄偉高大的青石寨門,便是云陽寨。云陽寨始建于隋唐時期,歷代多有整修。云陽寨因地處溝通豫、晉兩省交通的雄關(guān)險隘,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大書法家王鋒在《懷州吊古》中贊道:“北面峰巒拱孟門,野王形勝沁河混”。其中的“孟門”指的就是云陽寨門。
自古名山出名剎,神農(nóng)壇也不例外?,F(xiàn)在我們將要參觀的就是云陽寺。云陽寺始建于唐代,依山傍水,左峰右谷,只可惜多處已毀于戰(zhàn)火。不過從遺址上仍能看出當時規(guī)模的宏大,香火的鼎盛。清靜宮與云陽寺僅一墻之隔,建于清乾隆年間,內(nèi)有玉皇閣、三皇閣、王母殿等。清靜宮在建筑風格上打破了中軸線對稱的佛寺道觀建筑格局,把窯洞和樓閣結(jié)合在一起,特別是用材全部為石料,堪稱中原古建筑一絕。
眼前大家看到的這條布局美觀的步道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步道”的神農(nóng)步道。神農(nóng)步道全長3000米,總臺階4321個,入口處為99級。走走神農(nóng)步道入口,在云陽河東南山坡,去陽寨門右上方,八座錯落有致的山峰驀然回轉(zhuǎn),呈叩拜狀面向東北,其山勢獨特,令人遐想不已。
現(xiàn)在大家所處的位置叫鑼鼓亭,是聽鑼鼓之聲的最佳所在?,F(xiàn)在,我們從這兒往東山崖下看去,所看到的兩個山洞就是鑼鼓洞,鑼鼓聲就是從那兩個山洞里傳出來的。兩個山洞,左為鑼洞,右為鼓洞。本來是兩個平淡無奇的天然洞穴,為什么被稱作鑼鼓洞呢?原來,這兩個洞一個呈鑼形,一個呈鼓狀。并且從鑼形洞里的石壁擊打出來的聲音是鑼音,從鼓狀洞里的石壁擊打出來的聲音是鼓聲;只是我們無法親臨其境,親自敲鼓打鑼。不過,相傳每年除夕之夜,隨著鞭炮聲聲,從這里過往的人們就可以聽到從洞中傳出鑼鼓的聲音,于是人們就把這兩個洞稱為鑼鼓洞。
東山之下,那座似人非人、似仙非仙的孤峰,就是“老君峰”。八仙蜂的南側(cè),云陽寨的右上方,一塊巨石酷似一只半蹲姿勢的考虎,威風凜凜,虎視眈眈,當?shù)厝藗儼阉凶觥盎㈩^山”。
在云陽河拐彎處的河道里,有一塊“合婚石”,它有一段離奇的傳說故事。相傳在上古時期,世間洪荒遍野,萬戶滅絕,天地之間只剩下伏羲和女媧兄妹二人。為繁衍后代,締造人類,伏羲提出要和女娟成親,女媧剛開始不同意,并說只有合天意、順地理才可結(jié)婚。可怎樣才算上合天意呢?女娟提出在東西山頭上各點燃兩堆山火,若冒起的青煙能結(jié)合在一起,就算合了天意。于是,伏羲上了西山頂,女媧上了東山頂,各自撿了一堆柴火點了起來,只見兩股青煙,裊裊升起,突然刮來了一股旋風把兩股煙攪到了一起,天意已明,該輪到下順地理了。女媧又提出了從山頂往山下滾石頭,若滾下的石能結(jié)合在一起,就算下順地理了。兩人又登上山頂,同時將兩塊大石往山下推。山石在河底相撞,并牢牢地合在一起,于是伏羲對女媧說:“這次順了地理,咱們該結(jié)合了吧?”伏羲、女媧便就此結(jié)合為夫妻。為紀念這件事,、人們就把他們滾下山谷的那塊巨石稱為“合婚石”。這塊石頭至今仍保存在云陽河谷底,中間有一道青紋,一邊是龍紋,一邊是蛇紋,分別代表伏羲和女媧。繼續(xù)前行,大家可以看到一巨大的山峰,這便是傳說中的伏羲峰。伏羲峰偉岸壯碩,陽剛威武,展現(xiàn)出一種雄性之美。無獨有偶,伏羲峰旁邊有陰柔秀美的女媧洞相偎相伴。女媧洞是女媧峰半山腰的一個天然洞穴,洞體為蛇形,從外到里,越來越小,蜿蜒深入山體,深不可測。
現(xiàn)在大家所處的位置是三級平臺,在平臺下面,有一塊長、寬、高約l米見方的石頭,表面光滑平整,卻又縱橫分布著無數(shù)道條狀裂紋,就像是用刀剁過的痕跡,當?shù)厝私兴胺稚硎?。相傳伏羲和女媧好不容易成婚之后,滿指望生兒育女,繁衍人類,可女蝸十月懷胎,卻生下一個肉蛋。女媧傷心至極,把肉蛋扔到這塊石頭上,掄起石刀就把它剁成了碎沫沫,隨后把刀一撂,跑回山洞里大哭起來。這時候,突然從天上飛來兩只金鳳凰,把那些肉沫沫叼走,到處播撒。過了九九八十一天,這些肉沫沫聚天地之靈氣,得日月之精華,一下子都變成了人。自此,天下人丁興旺,處處充滿了生機。那只雄鳳凰撒下的肉沫沫都變成了男人,個個長得高大、健壯,頂天立地;那只雌鳳凰散下的肉沫沫都變成了女人,個個長得美麗、溫柔,心靈手巧。后來,人們就把女蝸剁肉蛋用的這塊石頭,取名叫分身石。
眼前的這座平臺即是造人場,也就是女媧造人的地方。
伏羲峰下的這座殿宇叫做“伏羲殿”它建造于元朝,內(nèi)設(shè)有兩個石龕,分別供奉伏羲和女媧的石像。由于年代久遠,原來的伏羲殿已經(jīng)毀于山洪,現(xiàn)在我們所看到的伏羲殿是近年當?shù)厣矫穹陆ǖ摹?/p>
在女媧洞的旁邊有三間廊臺,相傳女媧曾在此放聲高歌,故名叫清歌臺。
在太行山脈的榛莽危巒之間,生長著9個獼猴群,就像是大山里的9個原始部落。它們在斷崖石壁間騰挪跳躍,在樹林里采摘野果,過著悠然自樂的生活。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三
歡迎來到曲阜。曲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鄉(xiāng),全國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苯裉?,我有幸為各位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提供滿意的服務(wù),不足之處,請批評指正。
曲阜概況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把曲阜概況介紹一下:
曲阜地處魯中山區(qū)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北依泰山,南引嶧山,東連沂蒙群山,西俯千疇平原。地勢東高西低,境內(nèi)泗河、沂河等河流均自東向西流淌,自古就有“圣人門前倒流水”之說。物產(chǎn)豐富,景色宜人。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曲阜歷史悠久,早在五六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的文明。不少古籍中,還有炎帝、少吳徙都于曲阜,黃帝生于壽丘(曲阜城東8里處),舜于壽丘作什器的記載。可見,中國遠古時代最有影響的三皇五帝中就有四人在曲阜留下了蹤跡。盡管這是傳說,但也并不是毫無根據(jù)的。從境內(nèi)保存下來的20余處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中仍可見到我們的祖先征服自然的遺跡。“曲阜”一名最早見于禮記。東漢應(yīng)劭解釋說:“魯城東有阜,委曲長七八里,故名曲阜。”商代前期,曲阜名奄,是商王朝的重要屬國。周代自“封周公于曲阜”800余年,曲阜為魯國都城,是當時我國一個重要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春秋時期,孔子首創(chuàng)私人講學之風,“弟子三千,賢者七十有二”遍及全國各地,又成了當時的教育中心。魯國是曲阜歷史上的黃金時期,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故山東省現(xiàn)仍沿用“魯”作為簡稱。公元前249年,楚滅魯,置魯縣,秦代屬薛郡,西漢時為魯國都,魏晉南北朝時為魯郡治。隋開皇十六年(596年),首定曲阜為縣名。宋代改稱仙源縣,金代恢復(fù)曲阜縣名至今。1986年撤縣制,始稱曲阜市。現(xiàn)面積為890平方公里,人口60余萬。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給曲阜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跡,主要的有110余處,其中孔廟、孔府、孔林及魯國故城遺址被列為全國首批公布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1處列為全省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叭住边€于1994年被聯(lián)合國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對曲阜的文物古跡十分關(guān)注,國家先后撥款3000多萬元對“三孔”進行了全面修茸。近年來,為了大力發(fā)展旅游事業(yè),曲阜又相繼開發(fā)建設(shè)了孔子六藝城、論語碑苑、魯國盛世華夏文化城等一批新的旅游景點,形成人文與自然景觀,新老景點渾然一體,相映生輝的旅游資源新格局,成為中外游人向往的文化旅游勝地。
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叫“金聲玉振坊”。孟子對孔子曾有過這樣的評價,他說:“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表示奏樂的全過程,以擊鐘開始,以擊磐告終,比喻孔子的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石坊上面蓮花寶座上各刻有一個獨角怪獸稱“辟邪”,也叫“朝天吼”,這是封建社會王爵府第才可使用的飾物。
孔廟第一道門叫“欞星門”?!皺粜恰庇置焯镄?,古人祭天,先要祭欞星?!皺粜情T”三個字為乾隆所書。“太和元氣”坊同“金聲玉振”坊差不多,題字為明代山東巡撫曾銑手書,贊頌孔子思想如同天地生育萬物。此院東西各有一座腰門,東邊上書“德侔天地一樣大,他的學說古今來說都是最好的”。這座門叫“圣時門”,由此住里,有博大精深、深不可測之感?!笆r”二字,取孟子.萬章下,“孔子,圣之時者也”句,意思是說,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者。
過圣時門迎面小石橋,叫“璧水橋”,橋兩側(cè)偏南各有一座門,東門叫“快睹門”,是先睹為快的意思,西門叫“仰高門”贊頌孔子的學問十分高深。我們進入的大門,稱“弘道門”,這三個字取自論語.衛(wèi)星公“人能弘道”的句子,以此來贊頌孔子闡發(fā)了堯舜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這道門也是明朝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再往后是“大中門”,大中門是宋朝時期孔廟的大門,原名叫“宮和門”,字的意思與孔子中庸之道的主張有關(guān),由此門向南望去,一方面可以看到孔廟的歷史沿革,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孔廟的不斷擴大,這些建筑既有清代建筑,也有明代建筑,還有宋代建筑,它們建的時代不同,工匠不同,但都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構(gòu)成一體??纯讖R建筑,同時可以看到一部分中國封建社會的發(fā)展史。
這塊碑立于明成化四年(1468年),因此也叫“成化碑”,它為明憲宗朱見深所立,碑高6米,寬2米多。這塊碑的特點是書法精湛,著稱于世,并且碑文用論辯形式寫成,在極力推崇孔子方面,可以說是之最。大家請看右上角,那上面寫道:“聯(lián)惟孔子之道,有天下者一日不可無焉”,又說:“孔子之道在天下,如布帛粟菽,民生日用不可暫缺”。這碑下面的動物不是烏龜,叫,是龍的兒子,特別能負重,所以用來馱碑,有句話講“龍生九子不成龍”,在孔廟內(nèi),龍和龍的9個兒子,你都可以看到,當?shù)氐睦习傩粘磉@里撫摸這,他們說:“摸摸的頭,一輩子不犯愁,摸摸的腚,一輩子不生病”。
我們面前的這座木結(jié)構(gòu)建筑名叫“奎文閣”,原是孔廟的藏書樓?!翱恰睘槎诵撬拗?,有星十六顆,“屈曲相鉤,似文字之畫”,后來人們把它演化為文官之首,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天上的奎星,所以孔子又稱“歷代文官主”。這座樓閣高23.35米,闊30.1米,深17.62米,三重飛檐,四層斗拱,構(gòu)造堅固而且合理,康熙年間曲阜曾有過一次大地震,“人間房屋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閣卻傲然屹立,安然無恙,由此可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藝術(shù)。
我們現(xiàn)在進入孔廟的第六進院落,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的是13座碑亭,南邊8座,北邊5座。亭內(nèi)保存著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共55幢,碑文多為皇帝對孔子的追謚加封、拜廟親祭、整修廟宇的紀錄,用漢文、八思巴文、滿文等刻成。此排中間的這座碑,重約65噸,采自北京的西山,在當時,將如此重量的石碑從千里之外,跋山涉水,運至曲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此院東、西各有一門,是孔廟第三道腰門,為“東華門、西華門”。
我們現(xiàn)在進入大成門,“大成門”是指今天下之大成,這一排共有5門并列,最西邊為啟圣門,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中路大成門,又有“金聲門、玉振門”相佐,中路為孔廟最中心的地方,東為承圣門,原為孔子故居。
大家知道,孔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我們認為,孔子首先是個教育家,他是中國第一位老師,封建皇帝封他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應(yīng)當說,他是全人類的老師,是名符其實的“人類靈魂工程師”。我們面前的“杏壇”,相傳是當年孔子設(shè)壇講學的地方,金代建亭作以紀念,著名文人黨懷英書“杏壇”二字。壇側(cè)有棵杏樹,為后人所栽,每當初春時節(jié),紅花綻開,綠葉搖曳。所以乾隆皇帝來朝拜時,曾賦詩贊之,詩曰:重來又值秈開時,幾樹東風簇絳枝,豈是人間凡卉比,文明終古共春熙。
矗立在我們面前的大殿就是名揚天下的“大成殿”,它是中國的“三大殿”之一,與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齊名,其雄偉壯麗有過之而無不及。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米,雕梁畫棟,金壁輝煌,特別是周圍28根石柱,為世界文化瑰寶,均以整石雕刻而成,前面10根為深浮雕,每柱二龍戲珠,盤繞升騰,栩栩如生,刀法剛勁有力,各具變化。過去皇帝來了,都是將此柱用黃布圍裹。他們?nèi)艨匆娍峙乱矔詰M不如。兩側(cè)及后廊的龍柱為淺浮雕,每柱72條龍,總共1296條。大成殿內(nèi)供奉著孔子塑像,兩側(cè)為四配,東西是復(fù)圣顏回、述圣孔及,西面是宗圣曾參和亞圣孟子。再外是12哲。每年9月26日、9月28日,我們都在這里舉行盛大的國際孔子文化節(jié)和孔子誕辰紀念儀式,表演大型祭孔樂舞和“簫韶樂舞”,舉行豐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動,歡迎各位到時光臨。
大成殿兩側(cè)的綠瓦長廊叫兩半島,共有80間房屋,是后世供奉先賢先儒的地方,在唐朝受供奉的只有20余人,到了民國多達156人,這些配享原為畫像,金時改為塑像,明代改為木制牌位,期間被拆掉?,F(xiàn)在兩廊中主要存放漢畫像石刻和著名古碑。最珍貴的是漢魏六朝石刻22塊,如“五鳳”“禮器”“乙瑛”“孔廟”“史晨”“張猛龍”碑等,都為國家級石碑,被視為書法藝術(shù)的極品,價值連城的瑰寶。最北面的兩廡中,珍藏著584塊石碑,叫“玉虹樓”法貼,是孔子68代孫孔繼涑收集了歷代著名書法家的手跡慕刻而成,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
寢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專祠。圣跡殿是明萬歷年間,根據(jù)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編繪刻石的連環(huán)畫,共有120幅。這是我國第一部有完整人物故事的連環(huán)畫。
我們現(xiàn)在的位置是孔廟東路,這里當年為孔子故宅,這口水井為“孔子故宅井”,是當年孔子飲水之井,后人稱為“圣水”。亭內(nèi)的碑有乾隆“飲水拜師”和“故宅井贊”,乾隆8次來曲阜,竟有他5次題字。后面這座紅色墻壁叫“魯壁”,在秦始皇焚書坑儒時,孔子9世孫孔鮒把論語等經(jīng)典藏在此壁內(nèi),墻壁倒塌后被人發(fā)現(xiàn),孔子經(jīng)典方才留傳于世。
這座殿堂叫“詩禮堂”,是當年孔子教兒子學詩學禮的地方,堂前有兩棵宋代銀杏樹,當初孔府曾用這棵樹的果實做菜,名叫“詩禮銀杏”大家在品嘗孔府菜時,千萬不要忘了點這道菜,因為此菜的出處就在這個地方。
孔廟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博物館,我們匆匆看一次,只可窺見一斑。不能觀其全貌,尤其是不能會其神韻,那就留待各位以后再來時細細品味吧。下面我們參觀孔府。
孔府即“衍圣公府”,也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赘箝T與孔廟僅一墻之隔??赘舱嫉?40畝,有廳、堂、樓、房463間,在路布局,九進院落,東路為“東學”,西路為“西學”供游人游覽的主要是中路。
“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愿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襲封了32代,歷時880多年。遠在這封號之前,自西漢以后,歷代封建王朝就給予孔子后代眾多封賜,漢代曾封孔子后代為“奉禮君”“關(guān)內(nèi)候”,魏晉南北朝又封“宗圣候、崇圣大夫”;唐朝封“文宣公”;宋代封“衍圣公”,到民國孔子77代孔德成時,改稱“奉禮官”?!把苁ス笔俏覈饨ㄉ鐣碛刑貦?quán)的大貴族,被稱為“天下第一家”,在明代,不僅班列群官之上,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等??鬃拥牡障甸L支大多住在孔府,一直到1948年孔子77代孫孔德成離開曲阜,遷至中國臺灣。
孔府大門上方高懸藍底金字“圣府”二字。有趣的是門兩邊這幅對聯(lián):上聯(lián)是“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點”,寓“富不到頂”,下聯(lián)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章”字一豎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芭c國咸休”“同天并老”,這是多大的氣派!
孔府二門里,這座獨具風格的門叫“恩賜重光門”,過去只有帝王大典、迎接“圣旨”時,此門才在13聲炮聲中徐徐啟開,此門又稱“儀門”或“塞門”。過去,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允許建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有其殊榮。
這個院子兩側(cè)的廳房,各掛有一個牌子,是孔府仿照建王朝六部而設(shè)的六廳,即管色廳、百戶廳、典籍廳、司樂廳、知印廳、掌書廳。
孔府“大堂”,是“衍圣公”宣讀圣旨、接見官員、審理重大案件,舉行重大儀式的地方。正中太師椅上,披鋪斑斕虎皮,長桌上置文房四寶、印章令箭,兩旁擺滿各種兵器、更鼓、云牌、龍旗、官銜木牌,象征著孔府的種.種特權(quán),甚是威嚴。
二堂,也叫后廳,是當年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的地方,里面的石碑和牌匾是清朝光緒、慈祥太后等封賜給衍圣公及夫人的。二堂東邊為啟事廳,為正四品官,負責上傳下達,西邊為伴官廳,為正七品,據(jù)說,過去官員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許一主兩伴,而只有“衍圣公”可以一主四伴。
三堂,也叫退廳,也是衍圣公私設(shè)公堂,處理家庭內(nèi)部事務(wù)的場所。以上三個大堂,層層疊進,很是森嚴,足顯出孔府的圣威和顯赫。
三堂過后,我們進入“內(nèi)宅”,在過去,內(nèi)宅絕對不許擅入,有皇帝賜給的虎尾棍、燕翅鏜、金頭玉棍,由十幾人輪流把守,有不遵令入內(nèi)者,“打死勿論”。內(nèi)宅門西邊這個水槽叫石流,過去挑水夫不得進入內(nèi)宅,只把水倒進石流,淌入內(nèi)宅。
這是前上房,有正廳7間,是孔府主人接待至親和朋友的地方,當年孔府戲班在此演戲,東側(cè)間有乾隆皇帝送給孔府的荊根床,桌上有同治皇帝圣旨原件,中間是404件滿漢全席餐具,菜多達196道,可想孔府菜之豐盛。西里間,為衍圣公簽閱文件之處。
前堂樓是七間二層樓閣,富麗堂皇,室內(nèi)陳設(shè)布置,全為當年原貌,內(nèi)有珍奇書畫墨寶、古玩衣冠,里套間為孔子后代孔令貽夫人陶氏臥室,這是孔德成先生的生母,至今尚有她的照片,她原是孔府丫環(huán),后被納妾,生下孔德成,但被陶氏害死。西套間是孔令貽另一夫人豐氏的臥室,此人一生無聲無息,27歲就死去了。
這個院子是后堂樓,各有配樓三間,后堂樓是孔德成先生當年結(jié)婚的地方,堂中陳列著當年結(jié)婚的用品和名人贈送的禮品和題字??椎鲁山Y(jié)婚時,正值西安事變期間,本來蔣介石先生要親自參加婚禮,但遭到抗日將領(lǐng)張學良、楊虎成的逮捕,自然,他也就不能參加這最后一代衍圣公的隆重婚禮了。
我們現(xiàn)在參觀孔府后花園,它建于明弘治16年(公元1503年),由吏部尚書太子太傅,也是孔子62代孫衍圣公孔聞韶的親家李東陽設(shè)計監(jiān)工建造的,到了明嘉靖年間,太子太傅、吏部尚書、當朝權(quán)臣嚴嵩又助修建,嚴嵩的孫女嫁給了孔子64代衍圣公孔尚賢為一品夫人。到了清代,乾隆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72代衍圣公孔憲培,又為修建孔府花園大動土木,經(jīng)過前后三次大修,花園成了現(xiàn)在的規(guī)模,面積比北京故宮的花園還要大些。這里面有各種奇花異草,古樹名石如“五柏抱槐”“太湖石假山”等,請各位隨意觀賞一下。
孔府存有大量無比珍貴的文物,尤其是十余萬卷孔府檔案,更是稀世文物,為了保護這些文物,在李瑞環(huán)同志特此下,撥款修建了孔府檔案館,現(xiàn)在,這些文物和檔案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四
各位旅客:
首先我代表天津中國青旅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我姓李,大家稱呼我小李就可以。坐在前方駕駛位置上的是我們的隨隊司機張師傅。今天就由我們?nèi)膛惆槟斡[,在旅途中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wù),也希望我們之間能夠積極地互相配合,在這里先預(yù)祝大家旅途愉快,希望大家可以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我們的車現(xiàn)在行事在津圍公路上,經(jīng)武清,寶坻到薊縣,車程大約需要3個小時。
今天我們將游覽的是有著京東第一山之稱的盤山。
古曰:連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滄溟,走薊野,枕長城,謂之盤山。
盤山古時候稱為盤龍山、四正山、無終山。盤龍山市因為它蜿蜒盤薄,形無定向勢如龍,故名。四正山是因為一峰突起,四峰侍立四面,故名。無終山是以國命名,薊縣春秋時為無終子國。魏時,曹操北征烏桓,為其當向?qū)У闹臼刻锂犜诖穗[居,后人為紀念田疇,就把無終山寫名為田盤山,意即田疇曾在這里盤桓,后簡稱盤山。相信它的綺麗風光以及眾多的名勝古跡會令您留戀忘返的。
古人把盤山分為上、中、下三盤,稱為三盤勝境。自來峰一帶為上盤,勁松蒼翠,蟠曲翳天,是為松勝;古中盤一帶為中盤,嶙峋嵯峨,千奇百怪,是為石勝;晾甲石一帶為下盤,萬泉響澗,瀉玉噴珠,是為水勝,真可謂松風水韻,潭影嵐光。
好,再過一會兒,我們就要到盤山,在此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保管好自己的財財務(wù),下車時請帶好我們社的標志,以便大家相互辨認。咱們的車是6號車,車牌是津a1234,車前有明顯的盤山游標志。下午3:00整我們準時在車上集合。好,現(xiàn)在請大家?guī)Ш秒S身物品,尤其是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貴重物品,我們一同下車。
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來到盤山的山門,大家請看這座造型奇特、宏偉高大的三孔牌坊,正面題額京東第一山出自愛新覺羅浦儀手書,請您注意腳下,讓我們一同步入這黃瓦紅墻的三孔山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三盤暮雨四個大字,這雅稱的來歷就是剛剛我介紹過的盤山三盤的情況。
我們現(xiàn)在蹬小路向北走,大家請看,迎面這巨石矗立在這東西浮青嶺間,上有入勝二字遒勁有力,出自清末軍機大臣榮祿之手,走過這意味著我們從此就進入勝境。
請您注意腳下,隨我上游,請大家看這西峭壁上,有兩行摩崖刻字。一行是四正門徑,盤山一名四正山,意為此乃通向盤山的大門。另一行是鳴騶入谷,鳴騶指豪門車馬聲。古時帝王,達官貴人,為表示對佛門虔誠,進山禮佛,常鑾輿隨從傳呼喝道,前呼后擁地進入山谷,所以稱鳴騶入谷。
我們一會兒將會看到一塊形似元寶的巨石,瞧,就是這塊,上邊刻著幾個正楷文字: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
目向北望,一幅幽美的畫面呈現(xiàn)眼前,玉帛澗上,橫著石橋一座,盤山素有步步有景,景景有典的盛譽,流傳乾隆也多次游歷盤山,還曾與紀昀互作一對于此石橋上,傳為佳話。
這塊就是乾隆皇帝的御碑,上面有乾隆皇帝親自撰題的《游盤山記》,此文較具體地描述盤山的地理位置和他多次游盤山的盛況。
天成寺佳景美不勝收,無論的自然的還是人文的,都需要您去細細地欣賞和品位,下面我們就把時間交給您自己,別忘我們的集合時間是下午3:00,地點是我們的山門廣場剛剛停車的地方,請您務(wù)必準時。
好,剛剛我清點人數(shù),大家都安全的回來,不知道今天各位的收獲如何,也不清楚各位是否對我們的服務(wù)滿意,在此非常感謝大家這一天來與我和司機師傅的配合,希望如果下一次您有出游想法的時候,依然會選擇我們天津中國青旅。希望將來能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再次見到大家。謝謝!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五
各位旅客大家好,本日我要帶各人前往游覽的是北京北二環(huán)邊上的孔廟和國子監(jiān),各人本日可以一睹這里的風范,提前祝各人我的舒暢!北京國子監(jiān)坐落在北京東城區(qū)安寧門內(nèi)國子監(jiān)街(原名成賢街),與孔廟相鄰。國子監(jiān)整體構(gòu)筑坐北朝南,中軸線上漫衍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樓、辟雍、彝倫堂、敬一亭。對象兩側(cè)有四廳六堂,組成傳統(tǒng)的對稱名堂,是我國現(xiàn)存獨逐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構(gòu)筑。北京孔廟主體構(gòu)筑都覆以黃色琉璃瓦,是封建社會的最高構(gòu)筑規(guī)制。
(先師門)。
各人跟我走我此刻看到的是先師門;又稱欞星門是孔廟的大門,面闊三間,進深七檁,單檐歇山頂,根基上保存了元代的構(gòu)筑氣魄威風凜凜,先師門兩側(cè)毗連古剎的外圍墻,如統(tǒng)一座城門。進入先師門,劈面看到的即是大成門。大成門建設(shè)于元代,清代重修,面闊五間,進深九檁,單檐歇山頂。整座構(gòu)筑坐落在高峻的磚石臺基上,中間的御路石上高浮雕海水龍紋圖樣,五龍戲珠,有聲有色。大成門前廊兩側(cè)擺放著10枚石鼓,每枚石鼓的鼓面上都篆刻一首上古游獵詩。這是清乾隆時仿周宣王期間的石鼓遺物刻制的各人想在這攝影相吧。
各人跟緊我我此刻到了第一進院落是天子祭孔前籌辦各項事件的場合,其東側(cè)設(shè)有宰牲亭、井亭、神廚,用于祭孔三牲的宰殺、洗濯和烹制。兩側(cè)有神庫、致齋所用于祭孔禮器的存放和供品的備制。
第二進院落是孔廟的中心院落,每逢祭孔大典,這里便鐘鼓齊鳴,樂舞升平,儀仗威嚴。大成殿是第二進院落的主體構(gòu)筑,也是整座孔廟的中心構(gòu)筑,是孔廟內(nèi)最神圣的殿堂。大成殿始建于大德六年,后毀于戰(zhàn)火,明永樂九年(公元重建,清光緒三十二年將殿由7間擴建為9間。殿內(nèi)金磚鋪地,內(nèi)頂施團龍井口天花,其規(guī)制是最高構(gòu)筑品級,堪與故宮太和殿媲美。殿中供奉孔子“大成至圣文宣王”木牌位,神位雙方設(shè)有配享的“四配十二哲”牌位。神位前置祭案,上設(shè)尊、爵、卣、籩、豆等祭器均為清乾隆時的御制真品。大殿表里高懸清康熙至宣統(tǒng)9位天子的御匾,均是天子親書的對孔子的四字贊語,是貴重的文物。
孔廟的第三進院落最具特色,由崇圣門、崇圣殿和對象配殿構(gòu)成獨立完備的院落,與前二進院落支解明明而又過渡天然,反應(yīng)出昔人在構(gòu)筑部局上的奇妙構(gòu)想。這組構(gòu)筑稱為崇圣祠,是祭奠孔子五代先祖的家廟。建于明嘉靖九年,清乾隆二年重修,并將灰瓦頂改為綠琉璃瓦頂。崇圣殿又稱五代祠,面闊五間,進深七檁,殿前建有廣大的月臺,月臺三面建有垂帶踏步各十級。殿內(nèi)供奉孔子五代先人的牌位及配享的顏回、孔伋、曾參、孟軻四位先哲之父的牌位。東西配殿坐落在磚石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五檁,單檐懸山頂,內(nèi)奉程頤、程顥兄弟、張載、蔡沈、周敦頤、朱熹6位先儒之父。
三進院落及其構(gòu)筑有明晰的構(gòu)筑品級不同和成果地區(qū)分別,調(diào)和同一地構(gòu)成一整套皇家祭奠性構(gòu)筑群落,是我國古代構(gòu)筑的精巧代表。
各人蘇息好了么,下一站是聞名的學府國子監(jiān),各人跟緊我此刻我來到的是集賢門是國子監(jiān)的大門,門內(nèi)院子對象設(shè)有井亭,東側(cè)的持敬門與孔廟相通。進入國子監(jiān)的第二門—太學門,就是國子監(jiān)的第二進院落,內(nèi)里有琉璃牌樓,辟雍和彝倫堂。
此刻我為各人講授國子監(jiān)的辟雍,它是國子監(jiān)的中心構(gòu)筑,建于中軸線中心一座圓形水池中央的四方高臺上,是一座方型重檐攢尖頂?shù)钣?。四周開門,設(shè)臺階六級。辟雍周圍環(huán)抱著長廊,四周架設(shè)美麗的小橋凌駕水池使殿宇與院落相通,這種構(gòu)筑形制象征著天圓處所。乾隆天子之后,每逢新帝即位,都要來此做一次講學,以示中央當局對高檔教誨的重視。
此刻我為各人先容國子監(jiān)第一任祭酒是元代聞名理學家許衡,其時有門生200余人。在這里進修的門生叫“監(jiān)生”,大抵有三種來歷:一是從世界各地秀才中選拔的正途監(jiān)生,到此作進一步深造;二是外國留學生,大抵來自高麗、逞邏、交趾、俄羅斯等;三是“捐監(jiān)”,掛名監(jiān)生,只要交足銀子,就能領(lǐng)取“監(jiān)照”,算是監(jiān)生。
好了各人此刻任意轉(zhuǎn)轉(zhuǎn),攝影相,各人拍的怎么樣了我們的旅途將近竣事了,各人縱情么著實孔廟和國子監(jiān)有太多的對象但愿各人再一次降臨在咀嚼一下這里的文化,感謝,各人再會!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六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叫xx。今天,由我來帶領(lǐng)大家游覽“三孔”:孔廟、孔府和孔林。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wù),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山區(qū)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
現(xiàn)在我們參觀孔廟??讖R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筑466間,54座門坊,古樹1700余株??讖R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孔子“仁”的思想。
孔府與孔廟毗鄰,是孔子嫡系長子長孫居住的府第,三路布局,九進院落,共有建筑463間,加上后花園,共占地300畝。孔府,也稱“衍圣公府”?!把苁ァ钡囊馑际钦f“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續(xù)。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后,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主人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筑,前半部為官衙,后半部為內(nèi)宅。
孔林,是孔氏家族的專用墓地,占地3000多畝,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家族墓地。四周圍墻高3米、厚1.5米,長14.5里。林內(nèi)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shù)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參觀“三孔”到此結(jié)束了,希望“三孔”之游能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憶!
謝謝大家!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七
黃山方圓1200平方公里,從南到北四十公里長,從東到西三十公里寬,面積雖然很大,但開發(fā)出來的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只有154個平方公里。這154個平方公里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黃山風景區(qū)。黃山風景區(qū)在1985年就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qū),1990年又被聯(lián)合國世界教科文組織收錄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名錄,我國雖然有三十處世界遺產(chǎn),但是雙遺產(chǎn)的只有四處,2019年二月又成為世界地質(zhì)公圓,黃山是我國唯一一處頭頂三頂桂冠的風景區(qū)。
黃山在秦朝以前叫三天子都,由于他的三大主峰海拔都在1800米以上,當時的居民都認為這座山只有神仙才能上的去,平民百姓是上不去的,所以叫三天子都。到秦以后改稱黟山,“黟”是左邊一個黑,右邊一個多,讀音和一二三四的“一”是一樣的,因為黃山的山體大多由花崗巖組成,花崗巖的表面都有一層苔蘚,這苔蘚經(jīng)過日曬雨淋之后遠遠望去是黑乎乎的一片,所以叫黑多山。黃山這個名字是到唐朝以后才改的,是不是到唐朝以后就由黑變黃了呢,那倒不是。而是在唐朝時這里廣泛流傳了一個傳說,這個傳說說的是我們的祖先軒轅黃帝在統(tǒng)一中原以后感覺自己是大業(yè)以成,所以就想尋求一種長生不老之藥,使自己能得道成仙,就帶領(lǐng)他的兩位臣子,一個容成子,一個浮丘公,他們?nèi)齻€遍訪了全國各地的名山大川,最后選中了黃山,在這里采藥煉丹,最后服下仙丹乘龍升天了。由于唐明皇比較相信道教,也就非常崇信這樣一個傳說,于是在公元747年,也就是唐天寶六年,親自下旨將黟山改為黃山。山名就由此而來,并不是黃顏色的山。
那到黃山來看什么呢,說起來很簡單,就八個字,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黃山的四絕,奇松、怪石、云海和溫泉。
其中黃山松位列黃山四絕之首,也是我們安徽省的省樹。它屬于高山樹種,一般生長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也曾經(jīng)叫中國臺灣松,由油松轉(zhuǎn)化而來。和馬尾松相比有著一些明顯的特征,它的樹冠大多呈扁平狀,而且層次分明,松針較短,也比較粗,顏色呈墨綠色。它的這些特征是和它的生長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的,一般高山上常年的風力都比較大,象我們黃山年平均風力為6-7級,如果它山下的馬尾松那樣長的高高大大,密不透風,大風刮過來的時候形成的阻力也就非常大,很容易將樹頭吹斷,所以它的樹冠為扁平狀且層次分明就是便于濾風而保護樹冠的。松針的顏色較深也是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我們都知道海拔每上升100米,大氣壓強要下降,氣溫也要下降。
大氣壓強越低也就意味著空氣越稀薄,而大氣層對陽光中的紫外線能起到一定的過濾作用。那空氣越稀薄紫外線也就越強,而紫外線對生物的細胞有著很強的殺傷力,這個我想大家都曾感受過,在太陽底下暴曬一天會有什么結(jié)果?一般會火辣辣的疼,嚴重的會脫皮,這就是紫外線對我們?nèi)梭w細胞的殺傷。那松樹也是一樣的,為了抵抗紫外線的入侵,所以顏色長的較深,同時也起到增加熱能的作用,我們都知道深色物體比淺色物體接收熱能的能力要強的多,所以它又有防寒的作用。
據(jù)史書記載黃山最低溫度達到零下28攝氏度,在這種低溫下能正常生長就在于它的松針能夠吸收大量的熱能。這是我們很容易就能發(fā)覺的特征,黃山松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不過需要我們仔細去觀察,它的根系非常龐大,一般比主干長15倍到20倍左右。為什么有這樣龐大的根系呢?這也是和它的生長環(huán)境分不開的,我們黃山有這樣一句俗語:黃山是無山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
這些松樹不是生長在土壤里,而是長在花崗巖上。那我們都知道花崗巖上養(yǎng)料很少,這就需要一個龐大的根系去到處收羅養(yǎng)料。其實這龐大的根系還有更重要的作用,因為植物的跟在作呼吸作用的時候會呼出二氧化碳,那根系越龐大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就越多,而花崗巖的主要成分除了硅酸鹽之外大多是碳酸鹽,這些不可溶性的碳酸鹽遇到二氧化碳和水之后就形成了可溶性的碳酸氫鹽,所以根系越發(fā)達溶解花崗巖的能力就越強,從而使它的根能深深的扎入巖石里頭,我們所以才能在電視風光片里看到黃山的這些松樹在懸崖絕壁之上頂風傲雪,大風刮不倒,大雪也壓不垮。如果這些根僅僅生長在巖石表面,那大風一吹就倒了,大雪一壓也就垮了。雖然黃山松有這樣龐大的根系去到處收羅養(yǎng)料,但是它的養(yǎng)料來源還是遠遠不足,我們都知道,花崗巖中雖然有著豐富的礦物質(zhì),但是缺少一種元素,那就是氮元素,而氮元素是生命構(gòu)成的基本元素,沒有氮,氨基酸合成不了,生命也形成不了。
那它的氮元素從哪里來呢?主要來自于夏季的雷雨天氣,每當打雷下雨的時候,都會產(chǎn)生強電流和高電壓,這時候電流可達到幾千萬安培,電壓也可以達到幾億伏,在這種強電流和高電壓的作用下,空氣中游離的氧和氮就形成了氮化物——亞硝基,松樹通過它的表皮吸收亞硝基來補充氮元素的不足。從這里我們可以看的出來,黃山松的養(yǎng)料來源非常少,所以它長得也非常慢,但我們千萬別小瞧這些小松樹,雖然它很小,但它的年紀卻很老。有一部電影年紀稍微大一點都看過,劉曉慶和陳沖主演的《小花》,其中有一段劉曉慶跪在臺階上抬擔架的戲就在我們黃山的百步云梯上拍的,我們今天就要走過那段臺階,看過這部電影的應(yīng)該還有印象,在臺階的旁邊有一片小樹林,這部電影是拍于1979年,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二十多年了,如果在山下這片小樹林早已長成參天大樹了,可是我們今天過去看看,它們依然還那么高,這就是它們生長環(huán)境非常惡劣所造成的結(jié)果。
第二絕就是怪石,黃山是奇峰林立,怪石成群,但有名稱的并不多,大約一百八十處左右。這些名稱都是以前的游人根據(jù)自己的想象取了一些好聽的名字,比如什么仙女繡花,武松打虎之類的,但這些只能說三分形象,七分靠大家想象,因為它們畢竟是大自然風化所形成,并非人工刻意去雕刻的。所以我們上去以后也可以盡情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不必非得局限于前人的眼光,因為所處的地域不同,所處的時代不同,審美觀是不同的,看待同一事物所得的結(jié)果也是不同的,比方象西安來客人可以把某些石頭看成兵馬俑,象我們這些非西安的人會往兵馬俑去想嗎,可能性不大。再加上這幾年黃山新的道路不斷開通,景區(qū)不斷擴大,前人不能到達的地方我們現(xiàn)在可以到了,前人不能欣賞的角度我們現(xiàn)在可以欣賞了,比如我們在去迎客松之前就有一塊石頭,形狀就很象現(xiàn)在的通訊工具—手機,所以我們都叫它手機石,在沒有手機之前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這上面來的,對不對。
黃山的第三絕是云海,黃山自古云成海,所以又有黃海之稱。在黃山觀云海的最佳季節(jié)是在冬季,一般在十一月份以后到第二年的五月初之前。為什么在這段時間呢?因為到十一月份以后黃山開始進入冬季,氣溫逐漸下降,隨著氣溫的降低空氣的體積逐漸縮小,高空的云層也開始往下落,而且氣溫降低后空氣的對流速度也逐漸減慢,云層相對來說也比較薄,一般穩(wěn)定在海拔1200—1600米之間,當我們登上海拔高于1600米以上的山峰的時候就可以看到自己腳下是茫茫一片的白云,而且每當風起的時候云層會象大海一樣波濤洶涌,看起來十分的壯觀,所以稱作黃山的第三絕。但到五月份以后隨著氣溫的升高云層也開始升高,隨著空氣對流速度的加快云層也開始逐漸增厚,一般從海拔800米到兩三千米都是云,這時我們就不要奢望能看到云海了,這時不但云??床灰?,就連奇松和怪石也看不見了,因為這時整個黃山都被云層所籠罩,就不是云而是霧了,能見度好的時候大約能看到百米開外,差的時候只有三到五米,那我們能看到什么呢?只有頭頂?shù)拿C4箪F,腳下的臺階路以及身邊的幾棵小樹,我們導游中有這樣一段順口溜:抬頭看霧,低頭看路,左右看樹,不如回家睡床鋪。
在黃山累了一兩天,回去別人問你黃山怎么樣,不知道,還不如在家睡在床上舒服。而且我們黃山這樣的天氣還挺多,大約占到全年的三分之二,一年大約有兩百八十天左右是雨霧天氣。而這惡劣的天氣卻給黃山的經(jīng)濟建設(shè)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很多人是來了一次來兩次,來了兩次來三次的,運氣不好的來四五都沒看見也可能。所以大家不要以為來黃山碰到大霧是運氣不好,其實這是黃山的正常天氣,晴空萬里才是不正常的天氣呢。而且有時候往往是最惡劣的天氣才伴有最美的景,我們有這樣一句話;山以云為衣,云以山為體,只有有山有云的時候才有那種意境,才有仙山的感覺。晴空萬里僅僅是把黃山一覽無余,沒有太多的回味,也缺乏韻味。對我來說偏愛黃山的冬景,那茫茫的云海,皚皚的白雪,蒼翠的松樹,儼然國畫中的仙境,黃山四季皆勝景,唯有臘冬景更佳。
那黃山的第四絕就是溫泉了,我們黃山的溫泉是名副其實的溫泉,在出水口的溫度為42度,這種溫度洗浴既不會涼,也不會燙,因為我們?nèi)税l(fā)燒最高也就這溫度。而且是含重碳酸鹽不含硫元素的礦泉,不僅可以洗浴還可以直接拿來飲用的。傳說當年軒轅黃帝在服下仙丹后即將乘龍升天,但對著鏡子一看,發(fā)現(xiàn)自己已是滿頭白發(fā),滿臉皺紋,這副容顏即使做了神仙也不好看,于是就跳進溫泉,沐浴湯泉是三天三夜,最后須發(fā)盡黑,顏面如孩童,乘龍升天了。當然能把白頭發(fā)泡黑,這功效是肯定沒有的,除非您和軒轅黃帝一樣吃了仙丹差不多。但要把皺紋泡沒了還是可以的,不要說三天三夜了,估計一天一夜就差不多了,不相信的可以試試看。不過黃山要看的主要還是松、石、云,溫泉只是走累了泡一泡用來消除疲勞的。好了黃山的簡單情況就說這么多,具體景點我們到了山上再一一欣賞。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八
歡迎大家來到!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是浙江省、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錢塘大橋北邊西側(cè)的月輪山上。建于1968年10月。1983年4月,中共杭州市委決定,將蔡永祥事跡陳列館改為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和蔡永祥烈士事跡陳列館。陳列杭州市革命烈士事跡和蔡永祥烈士事跡。
紀念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錢塘江大橋北端西側(cè),地處六和塔風景區(qū),占地17.4畝。展館基地建筑面積2731㎡,陳列面積1550㎡。廣場上矗立著9米高的蔡永祥塑像和22米長的毛澤東同志語錄牌"為有犧牲多壯烈,敢教日月?lián)Q新天",廣場南端有一座3㎡的英烈亭。
紀念館內(nèi)分序言廳和五個展覽廳,通過展板、圖片、投影、仿真人雕像等形式展示杭州人民的革命歷史。館內(nèi)部分分別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和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通過歷史的主線,穿插著為保衛(wèi)杭州及人民的幸福而不惜犧牲青春、熱血乃之生命的革命烈士的事跡。本館收藏了2500多位英烈的事跡。
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前身是蔡永祥烈士事跡陳列館。杭州,這座具有光榮歷史傳統(tǒng)的英雄之城,二十世紀以來飽經(jīng)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磨礪,幸有無數(shù)仁人志士投身其中,前赴后繼,獻出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是以歷史為線索,穿插革命烈士的事跡的形式展示了2500多名英烈的英勇事跡。
從而讓參觀者在回憶歷史、緬懷烈士的過程,也經(jīng)受一次心靈的洗禮。館內(nèi)陳列一共分為五個部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立和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shè)時期。
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做為黨史教育基地,整個歷史主線是根據(jù)中共杭州黨史來布陳的:蕭山衙前農(nóng)民運動領(lǐng)導人--李成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浙江省委書記--張秋人、獄中特別支部組織委員--鄒子侃、浙江學生自治會主席--于子三、一師風潮中的進步學生、英勇抗日的各地農(nóng)民、罷工起義的工人等等等等。是他們造就了歷史,如果沒有他們······沒有如果!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jié)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我們大概在30分鐘后在門口集合,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yù)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晉祠導游詞講解篇十九
各位旅客:
乾隆皇帝曾經(jīng)說: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名言,然而今天我們一家人也領(lǐng)略了盤山的風光。
盤山始記于漢,興盛于清,是山水與名勝古跡并著,佛教文化和皇家文化相融的旅游勝地。是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清乾隆皇帝,曾32次游歷盤山,還有很多文人墨客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句。
清晨,我們來到盤山腳下。進入宏偉的山門,我們沿著崎嶇的小路,向山上爬去。路兩旁的杏樹綻放出雪白的花朵和紫色的百合還有黃色的迎春花,競相綻放。在山路的的拐角處,一塊形同元寶的怪石住了我的視線,上面提著蒼勁有力的大字:“此地有崇山峻嶺,怪石奇松?!崩^續(xù)向前走,路旁的山泉清澈見底,順著山勢飛流而下,我們來到了天成寺,院內(nèi)一左一右種著兩棵銀杏樹,高大挺拔、直聳入云,據(jù)說已有1000多年的樹齡。這時的山路更加的崎嶇陡峭,70多歲高齡的爺爺奶奶與我們同行,引來了不少游客贊許的目光。也給我增加了繼續(xù)攀登的信心。萬松寺渾厚的鐘聲在山谷中回蕩。
我為了追求速度,抄了小道,我被夾在了石縫中間,無論怎樣掙脫都還是依舊夾著,并且也是掙脫越是向下陷,這時來了一個大哥哥,見我這樣就把我拽了起來,我剛要說謝謝,大哥哥已經(jīng)走遠了。這里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
盤山的景色優(yōu)美,碧水,瀑布,形態(tài)各異的高山與怪石,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內(nèi)心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