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對自己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和梳理,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得心應手??偨Y(jié)要著重歸納和概括,讓讀者能夠一目了然地掌握核心內(nèi)容。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總結(jié)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希望能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幫助。
《塞下曲》!篇一
《塞下曲》是古時邊塞地區(qū)的一種軍歌。唐朝很多詩人尤其是邊塞詩人用過此題寫詩。盧綸的《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fā)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贊美之意。我?guī)ьI孩子們學習的是其中的第三首,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前兩句寫敵軍的潰逃,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本詩情景交融。敵軍是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潰逃的,將軍是在“大雪滿弓刀”的情景下準備追擊的。一逃一追的氣氛有力地渲染出來了。全詩沒有寫冒雪追敵的過程,也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人們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因此,我的教學思考也是從景入手,由景入情,前兩句重點品讀“夜”,由夜黑、夜深、夜靜到雁驚感受單于驚恐的心情與狼狽的樣子;后兩句由“滿”入手,感受雪大、環(huán)境惡劣,將士不畏艱險,奮勇追敵的豪邁氣概。
一、讀通詩句:讀準字音,書寫自己認為比較難寫的字,讀出詩的節(jié)奏。
二、品讀詩句:了解詩所描寫的將士雪夜準備追敵的情景,由景入情,感受詩人對將士不畏艱險、英勇無畏氣概的贊美之情。
三、發(fā)揮想象,敘寫古詩。
一、課前交流:由題入手,簡要了解《塞下曲》以及詩人盧綸。
二、引入古詩學習,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今天,我們重點學習的是這六首《塞下曲》中的其中一首,第三首。
1、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古詩(3遍),要求借助注釋,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正音:這首詩中,有些字在讀的時候需要注意,出示:單于、遁逃、欲將、輕騎,指導學生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了解字詞在詩句中的意思。
2、自主選擇比較難寫的字詞寫在田字格中,并說說需要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地方。
3、請個別同學朗讀,糾正讀音,讀出詩的節(jié)奏。
三、理解詩意:通過讀并借助注釋了解詩所描述的一件事情。
這首詩究竟寫的是什么呢?請你根據(jù)注釋了解一下,然后,我們看看誰能把這首詩讀成簡單的一兩句話:單于趁著夜色逃跑,將軍率領輕騎追趕。(板書)
四、品讀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1、解讀“夜”:夜晚、黑夜、深夜,此時的夜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夜?由夜黑、夜深、夜靜,宿雁驚氣感受單于逃跑時驚恐的心情與狼狽的樣子。讀出單于潰敗的樣子。
2、解讀“滿”:滿字用在這里,寫出了什么?由滿感受到突如其來的雪很大,天氣嚴寒,塞外環(huán)境惡劣,將士們不顧嚴寒,英勇無畏的精神品質(zhì)。讀出對將士的贊美之情。
五、敘寫古詩。
1、詩讀到這兒事情卻還沒有講完,作者跟我們買了個關(guān)子?將士們最后究竟是追到了單于呢還是沒有追到?(發(fā)揮你的想象來寫一寫,學生敘寫并交流。)
六、這首《塞下曲》是通過描述將士雪夜追敵來展示將士英勇無畏的氣概的,那么剩下的5首塞下曲又寫了什么呢?課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交流交流。
《塞下曲》!篇二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zhàn),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駿馬似風飆,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jié),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
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
烽火動沙漠,連照甘泉云。
漢皇按劍起,還召李將軍。
兵氣天上合,鼓聲隴底聞。
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凈妖氛。
譯文。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飄灑,看不見花朵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
笛子吹著《折楊柳》的曲調(diào),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
拂曉時分隨著號令之聲作戰(zhàn),晚上枕著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懸掛的寶劍,為君王過關(guān)斬將,打敗敵人。
我軍向北方荒遠地帶進軍,因為那里的游牧民族經(jīng)常南下侵擾。
橫曳戈矛前往戰(zhàn)場,身經(jīng)百戰(zhàn),只是因為受皇恩眷顧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團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曠野。
什么時候才能打敗敵人,然后就可以高枕無憂呢?
駿馬像狂風般地馳騁,在清脆的馬鞭揮動聲響中,飛快地奔出了渭橋。
我們?nèi)蔽溲b離開京城開赴邊疆,奉命前去擊破前來侵擾的匈奴。
敵人的隊伍被瓦解,邊境的危機被解除,敵軍的營寨已空無一人,戰(zhàn)爭的氣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畫像麒麟閣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駿馬,多沙的邊塞,細碎的石粒,這一切都是因你而夢魂牽繞的。
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遠遠地思念戍守邊疆的你。
秋天螢火蟲滿紗窗地亂飛亂撞,月光照在我的閨房前久不離去。
梧桐葉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讓人心感蕭條。
常常獨自吟唱著《獨不見》,雖然流下了許多傷心的淚水,可是這一切也只有自己一個人知道。
匈奴為掠奪秋季豐收的糧食而悍然入侵,朝廷派出軍隊抗擊。
將軍受命出兵,戰(zhàn)士們行軍到塞外,在龍沙一帶暫時安營扎寨。
邊塞的月光伴著弓影,胡地的雪霜拂過劍鋒。
戰(zhàn)士們還遠沒有進入玉門關(guān),少婦們不要長聲感嘆。
烽火在沙漠深處燃起,連綿直到甘泉宮,照亮了甘泉宮上空的云層。
漢武帝握劍拍案而起,回頭召來李廣將軍。
戰(zhàn)斗的氣氛彌漫著天空,震天的鼓聲,連山坡底下都可清晰聽聞。
橫行戰(zhàn)場靠的是勇敢的氣魄,在將士們的奮勇拼殺下,一仗就消滅了敵人。
注釋。
天山:指祁連山。
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天兵:指漢朝軍隊。
銜恩:受恩。甚:多。
海:瀚海,大沙漠。隴頭:田野。
高枕:高枕無憂。
鳴鞭:馬鞭揮動時發(fā)出聲響。渭橋:在長安西北渭水上。
天驕:指匈奴。
海霧:沙漠上的霧氣,指戰(zhàn)爭的氣氛。
麟閣:即麒麟閣。霍嫖姚:即霍去病。
云砂:細碎的石粒,指邊塞風光。
沙棠:植物名,果味像李子。
獨不見:《獨不見》是樂府古題,吟誦的是思而不得見的落寞愁緒。
虎竹:兵符。龍沙:即白龍堆,指塞外沙漠地帶。
劍花:劍刃表面的冰裂紋。
殊:遠。嗟:感嘆。
甘泉:甘泉山,秦時在山上造甘泉宮,漢武帝擴建。
合:滿。隴底:山坡下。
負:憑借。妖氛:指敵人。
鑒賞。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蕭士赟云:“此《從軍樂》體也?!边@一組詩與其他許多初、盛唐邊塞詩一樣,以樂觀高亢的基調(diào)和雄渾壯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風貌。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jīng)扣緊題目。五月,在內(nèi)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nèi)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jié)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寒”字,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diào)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墩蹢盍窞闃犯畽M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diào)。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沈德潛評論這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庇终f:“一氣直下,不就羈縛?!痹姙槲迓?,依慣例當于第二聯(lián)作意思上的承轉(zhuǎn),但是李白卻就首聯(lián)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惫糯稣饕脫翥`、鼓,用來節(jié)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zhuǎn)折,已由蒼涼變?yōu)樾蹓?。詩人設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zhàn),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zhàn)”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隨”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氨А弊郑枥L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zhàn),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tài)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尾聯(lián)“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斬樓蘭:據(jù)《漢書·傅介子傳》:“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jīng)常殺死漢朝使節(jié),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復仇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爸薄迸c“愿”字呼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shù)感召力。
【其二】。
這首詩寫戰(zhàn)士們努力征戰(zhàn),不辭辛苦,希望能真正營造出一個和平安寧的環(huán)境,讓廣大人民不再受外族入侵的威脅,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生活。
【其三】。
首句寫戰(zhàn)馬飛奔,有如風馳電掣。寫“駿馬”實際上是寫駕馭駿馬的健兒們,馬壯是為了借喻兵強。在唐代前期,胡馬南侵是常有的,唐高祖李淵甚至一度被迫“稱臣于突厥”(《舊唐書·李靖傳》)。因此,健兒們殺敵心切,斗志昂揚,策馬疾行。
“出渭橋”和“辭漢月”,是指出軍隊的出發(fā)點和行軍路線?!俺鑫紭颉倍傍Q鞭”,正所謂快馬加鞭,進一步烘托出健兒們的急切心情,也渲染了軍事任務的緊迫和唐軍士氣的旺盛。氣勢雄渾,大有高唱入云之勢。
從“辭漢月”到“破天驕”,即從軍隊出發(fā)到克敵制勝,是一個極大的轉(zhuǎn)折?!安逵稹保吧霞??!疤祢湣?,匈奴曾自稱“天之驕子”,這里泛指敵人。從“彎弓”到“插羽”,瞬間就完成了這樣一個大轉(zhuǎn)折,省掉了多少鏖戰(zhàn)情節(jié)和廝殺場面的描寫,足見布局的簡潔,筆法的洗煉。然而這又是十分自然的、可信的。既然是兵強馬壯,士氣高昂,自然就會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天兵所向,勢如拉枯摧朽。這是符合邏輯和順理成章的。也暗示將領指揮得當,這次戰(zhàn)役完全符合“兵貴神速”的兵法要求。
五、六句描寫“破天驕”后的戰(zhàn)場景象。在正義之師面前,敵人不堪一擊,土崩瓦解,望風而逃。古人認為客星呈現(xiàn)白色的光芒,就是戰(zhàn)爭的征兆。星芒已盡,就意味著戰(zhàn)爭結(jié)束。北方沙漠、草原,廣闊無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霧消”,指漠北戰(zhàn)爭氣氛已經(jīng)消失。
麟閣,即麒麟閣,漢代閣名,在未央宮中。漢宣帝時曾繪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后即以此代表卓越的功勛和最高榮譽。霍嫖姚,指霍去病,漢武帝時大將,曾任“嫖姚校尉”。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凱,圖形麟閣者,止上將一人,不能遍及血戰(zhàn)之士。太白用一‘獨’字,蓋有感于其中歟。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風也?!保ā独钐兹纷ⅲ哪撤N意義上講,這兩句確實或有諷刺之意。同時也是以士卒口吻表示:明知血戰(zhàn)凱旋后只能有“上將”一人圖形麟閣,但他們?nèi)砸蚰軋笮?、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滿足。功業(yè)不朽不一定必須畫像麟閣。這更能體現(xiàn)健兒們的英雄主義和獻身精神,使此詩具有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壯色彩。詩人為“濟蒼生,安社稷”,是“愿為輔弼”的。但他一直希望功成身退,歸隱林泉。他多次表示要“功成身不居”(《商山四皓》),“功成謝人間”(《翰林讀書言懷》)。從中可以窺見詩人的素志和生活情趣。這首詩前六句為總的鋪敘以引出結(jié)尾兩句的感慨。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繪出師時的雄壯,后三句妝摹破敵時的英威。全詩筆力雄健,結(jié)構(gòu)新穎,篇幅布局,獨具匠心。
【其四】。
這首詩寫的是閨中女子對遠征親人的思念。開頭寫閨中女子想象親人戍守邊塞的情形,以此寄托思念之情。接著寫女子在離愁的煎熬中,度日如年的情景。
【其五】。
首聯(lián)兩句,分述了敵我兩軍的態(tài)勢,指明了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叭敗?,塞外的.強盜,含有輕蔑、貶斥之意。當時的北方諸胡,有的還是原始部落,有的則轉(zhuǎn)向世襲王權(quán)制,處于原始社會解體時期。他們對唐王朝的物質(zhì)文明常懷覬覦之心,故邊境屢遭蹂躪邊塞戰(zhàn)爭大都起因于此?!俺饲锵隆保侵傅搅饲锸占竟?jié),他們就乘隙而入,燒殺劫掠?!疤毂?,天朝的軍隊,含有歌頌、贊美之意。他們堂堂正正,出塞去抗擊胡虜。通過措詞的褒貶色彩,表明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頷聯(lián)兩句,與首聯(lián)“天兵”照應。“虎竹”,兵符,分銅虎符與竹使符兩種,合稱虎竹,由朝廷和將領各執(zhí)一半,發(fā)兵時相對合作為憑證?!皩④姺只⒅瘛?,是指將領接到征戰(zhàn)的詔令?!皯?zhàn)士臥龍沙”,指軍隊已抵達塞外戰(zhàn)場?!褒埳场?,指白沙堆沙漠,在樓蘭國附近。這兩句屬對工整,氣勢磅礴。從將軍到戰(zhàn)士,同仇敵愾,威嚴整肅,爭相建功報國。剛剛頒發(fā)詔令,很快就已深入敵區(qū),表明進軍神速,所向無敵。清人吳汝綸說這兩句“有氣骨有采澤,是太白才華過人處”(《唐宋詩舉要》),是深中肯綮的。
頸聯(lián)兩句,描寫邊塞風光和戰(zhàn)斗生活。“胡霜”與首聯(lián)的“秋”相照應。“邊月”、“胡霜”,均為靜物。皎潔的月色,銀白的寒霜,籠罩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朧蒼涼的氣氛。而“弓影”飄移,“劍花”閃爍,則包含著戰(zhàn)士的行動。用“隨”和“拂”這樣兩個錘煉而得的動詞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就使靜物和人物的動態(tài)融為一體,顯得生機勃勃。這就構(gòu)成一種奇妙的意境:于蒼茫中見壯美,于異彩中顯飄逸。誠如沈德潛所說:“只弓如月,劍如霜耳,筆端點染,遂成奇彩。”(《唐詩別裁》)弓與月,形狀相似;劍與霜,顏色相同。詩人巧妙地利用它們的某種共性,使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顯得自然、和諧,使艱苦的軍旅生活襯托得輕松、愉快。因此邢昉說:“以太白之才詠關(guān)塞,而悠悠閑淡如此,詩所以貴淘煉也?!保ā短骑L定》)在尾聯(lián)中以詩中主人公的口氣抒發(fā)了“天兵”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把全詩推向了高潮?!坝耜P(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是征人向少婦勸慰:未獲全勝,玉門關(guān)還不能入,請親人耐心等待,不必長吁短嘆。大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英雄氣概。據(jù)《后漢書》,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边@里是反其意而用之?!端囋反泣S》云:“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yè)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guī)規(guī)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類此。結(jié)局不落邊塞詩以鄉(xiāng)愁,閨怨作結(jié)的窠臼,而造成余音裊裊余韻無窮之感。這別具一格的結(jié)尾,使貫串全詩的壯美情懷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華了。
【其六】。
這首詩寫了由于匈奴南侵引起新的戰(zhàn)爭,但在杰出將領的率領下,勇敢的戰(zhàn)士們又一次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中原地區(qū)長期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唐時北方突厥非常兇悍,對李唐王朝形成了長期嚴重的威脅。詩人選擇漢軍抗擊匈奴的題材,部分原因即在于此。
《塞下曲》!篇三
塞下曲(六首其五)。
作者:李白朝代:唐體裁:樂府塞虜乘秋下,天兵出漢家。
將軍分虎竹,戰(zhàn)士臥龍沙。
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
玉關(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举p析】首聯(lián)兩句,分述了敵我兩軍的態(tài)勢,指明了這場戰(zhàn)爭的性質(zhì)?!叭敗?,塞外的強盜,含有輕蔑、貶斥之意。當時的北方諸胡,有的還是原始部落,有的則轉(zhuǎn)向世襲王權(quán)制,處于原始社會解體時期。他們對唐王朝的`物質(zhì)文明常懷覬覦之心,故邊境屢遭蹂躪邊塞戰(zhàn)爭大都起因于此?!俺饲锵隆?,是指到了秋收季節(jié),他們就乘隙而入,燒殺劫掠?!疤毂?,天朝的軍隊,含有歌頌、贊美之意。他們堂堂正正,出塞去抗擊胡虜。通過措詞的褒貶色彩,表明了詩人鮮明的愛憎。
頷聯(lián)兩句,與首聯(lián)“天兵”照應。“虎竹”,兵符,分銅虎符與竹使符兩種,合稱虎竹,由朝廷和將領各執(zhí)一半,發(fā)兵時相對合作為憑證。“將軍分虎竹”,是指將領接到征戰(zhàn)的詔令?!皯?zhàn)士臥龍沙”,指軍隊已抵達塞外戰(zhàn)場。“龍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樓蘭國附近。這兩句屬對工整,氣勢磅礴。從將軍到戰(zhàn)士,同仇敵愾,威嚴整肅,爭相建功報國。剛剛頒發(fā)詔令,很快就已深入敵區(qū),表明進軍神速,所向無敵。清人吳汝綸說這兩句“有氣骨有采澤,是太白才華過人處”(《唐宋詩舉要》),是深中肯綮的。
頸聯(lián)兩句,描寫邊塞風光和戰(zhàn)斗生活。“胡霜”與首聯(lián)的“秋”相照應。“邊月”、“胡霜”,均為靜物。皎潔的月色,銀白的寒霜,籠罩在一望無際的荒漠上,造成一派朦朧蒼涼的氣氛。而“弓影”飄移,“劍花”閃爍,則包含著戰(zhàn)士的行動。用“隨”和“拂”這樣兩個錘煉而得的動詞把兩者結(jié)合起來,就使靜物和人物的動態(tài)融為一體,顯得生機勃勃。這就構(gòu)成一種奇妙的意境:于蒼茫中見壯美,于異彩中顯飄逸。誠如沈德潛所說:“只弓如月,劍如霜耳,筆端點染,遂成奇彩。”(《唐詩別裁》)弓與月,形狀相似;劍與霜,顏色相同。詩人巧妙地利用它們的某種共性,使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顯得自然、和諧,使艱苦的軍旅生活襯托得輕松、愉快。因此邢p說:“以太白之才詠關(guān)塞,而悠悠閑淡如此,詩所以貴淘煉也?!保ā短骑L定》)在尾聯(lián)中以詩中主人公的口氣抒發(fā)了“天兵”的必勝信念和獻身精神,把全詩推向了高潮。“玉關(guān)殊未入,少婦莫長嗟”,是征人向少婦勸慰:未獲全勝,玉門關(guān)還不能入,請親人耐心等待,不必長吁短嘆。大有“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英雄氣概。據(jù)《后漢書》,班超上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边@里是反其意而用之?!端囋反泣S》云:“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yè)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guī)規(guī)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李白之善于用典,大率類此。結(jié)局不落邊塞詩以鄉(xiāng)愁,閨怨作結(jié)的窠臼,而造成余音裊裊余韻無窮之感。這別具一格的結(jié)尾,使貫串全詩的壯美情懷更加完善,崇高精神得到升華。
《塞下曲》!篇四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默寫《塞下曲》。
重點: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
難點: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生字(詞語)卡片,教學掛圖(課文插圖)或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背誦學過的古詩,漫談學習古詩的方法。
2、揭示課題,板書:《從軍行》《塞下曲》
3、簡介作者。
1、教師范讀,激發(fā)熱情。
2、自讀,掃清障礙:
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
反復讀,讀正確,讀熟,為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3、指名讀,注意讀出停頓。
1、找出重點字詞,結(jié)合課后注釋理解或請教老師、同學。
2、借助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兩首古詩的理解。
3、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教師相機指導
1、交流記住生字的好辦法,準確建立字音與字形的聯(lián)系。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導書寫。
1、指名讀古詩,理解個別字詞的意思。
2、分別說說兩首古詩所描寫的內(nèi)容。
(一)學習《從軍行》
1、出示課文掛圖,教師感情朗讀。
2、出示問題,引導讀、悟:
(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從中你有什么感受?
(2)詩的后兩句表現(xiàn)了戍邊將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讀,體會詩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齡,你該怎樣讀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4、指導背誦。
(二)學習《塞下曲》
1、指名讀,畫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夜、平明)
2、自讀思考:
(1)結(jié)合插圖,說說在“夜”里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
3、匯報交流,師相機把學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誦讀古詩,體會邊塞將軍勇敢機智、武藝高強、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1、背誦課文,默寫《塞下曲》。
2、收集贊美愛國精神和英雄氣概的古詩,讀一讀,背一背。
《塞下曲》!篇五
《塞下曲其一》這首詩體現(xiàn)了詩人的深切感情,我們一起來看看《塞下曲其一》的原文及作者簡介。
《塞下曲其一》原文。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塞下曲其一》注釋。
鷲翎:箭尾羽毛。
金仆姑:神箭名。
燕尾:旗的兩角叉開,若燕尾狀。
蝥?。浩烀?。
獨立:猶言屹立。
揚新令:揚旗下達新指令。
此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詩描寫了勇猛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面,千營軍士的一同回應,正表現(xiàn)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必勝的信心,讀起來不免被這種雄壯的氣勢所征服。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將領動員出征時的威武和雄壯聲勢。詩的首句描寫邊塞將軍身佩寶箭的威武氣概,金仆姑是寶箭之名,借以顯示將軍的非凡氣度。次句寫練兵場上豎著的飾有燕尾形飄帶的帥旗。《左傳》:“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弧以先登?!边@里引用“蝥弧”之典,象征著軍中士氣的高漲,生動地襯托了將軍的八面威風,使將軍形象栩栩如生。第三句寫將軍下令出征。“獨立”—詞,顯示了將軍威武屹立的氣勢。末句寫萬千戰(zhàn)士一呼百應的壯盛氣勢。“千營”形容士軍之盛壯。“共一呼”寫出了戰(zhàn)士們的萬眾一心、共同赴敵的決心和浩大聲勢,這“一呼”大有聲震山岳的雄威氣勢。
《塞下曲其一》作者簡介。
盧綸,(約737-約799),唐代詩人,字允言,唐大歷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xiāng)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塞下曲》!篇六
黃昏的時候,飛將軍李廣率領著一支人馬巡邏在北國邊疆的深山密林中。塞北的深秋令人感到心驚膽寒,從林中不時傳來陣陣虎嘯,令人毛骨悚然。一陣山風吹過,樹葉飄落,枯草搖動,將士們都穿著薄薄的衣服,在寒風中瑟瑟發(fā)抖。唯有飛將軍李廣,仍神情鎮(zhèn)定地端坐在馬上,迎著寒風,凝神注視著前方,搜尋著一切可疑的跡象。
夜色越來越濃了,遠處的景象也逐漸模糊起來。忽然,又一陣山風呼嘯而過,夾雜著虎嘯的聲音。只見遠處的樹林中像有一只猛虎,隱伏在搖動的枯草之中,似乎就要跳躍而出,撲向戰(zhàn)士。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但見飛將軍李廣張弓搭箭,轉(zhuǎn)眼間一只白羽箭流星似的射向猛虎。果然,箭不虛發(fā),夜色中只見那只猛虎已經(jīng)中箭,倒在了搖動的枯草之中。
第二天,當太陽的光輝灑滿那片樹林時,好奇的士兵們撥開密密的枯草,尋找將軍昨夜射殺的`那只猛虎。突然,一個士兵大叫道:“快來看呀!在這里!”將士們一擁而上,大家都驚呆了:原來,昨晚李廣將軍的那支白羽箭,是射在一塊似老虎的石頭上,箭頭穿石而入,深深地插在了石頭的棱角之中!
李廣將軍的箭不但射的準,而且力大如神。從此,他所到之處,敵人聞風喪膽。飛將軍李廣威震邊疆。他的這段故事也流傳至今。
大將軍李廣是漢代家喻戶曉的勇士。他驍勇善戰(zhàn),武藝高強,擅長射箭,每發(fā)必中。
夕陽西下,夜幕降臨。大將軍李廣帶著他的部下,騎著戰(zhàn)馬出巡。
行至一片幽暗的樹林邊,忽聽得狂風大作,“呼——呼——”作響。晚風就像虎吼一樣,在整個林子中回蕩。雜草都被狂風吹斜了。忽的,將軍在遠處隱隱約約看見亂草叢中臥著一只老虎。只見將軍沉著鎮(zhèn)定,不動聲色地從背后的箭囊里抽出一支箭尾為純白色羽毛的箭,將弓拉得似滿月一般。只聽得“咻——”的一聲,已不見箭的蹤影。將軍看看草叢,轉(zhuǎn)過臉來對部下們說:“林中太暗,今天咱先不理會,明日天亮再說?!睂④妿е勘鴤兓氐杰姞I,并吩咐明天去將那只被射死的老虎抬回來。
第二天佛曉,天剛剛蒙蒙的亮了的時候,李廣將軍帶著他的部下到昨兒自己射箭的地方。將軍吩咐部下到林中尋虎。
軍士們騎馬的騎馬,士兵們尾隨其后。日頭漸漸升高,陽光像千萬把利劍直射入林中,灑下星星點點的光斑。一行人走進茂密的樹林,四下尋找,可是那兒見到老虎呀!只見那雜草叢中有一塊形似老虎的巨石。將軍看見了自己的昨夜射出的白羽箭。那支箭竟然不騙不斜地深陷到石縫中去了。李廣將軍的部下見了,皆佩服至極、個個驚嘆不已,連忙下馬跪下拱手連聲贊嘆道:“將軍好箭法!屬下實在佩服!佩服!”
《塞下曲》!篇七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注釋】。
斬樓蘭:據(jù)《漢書·傅介子傳》:“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jīng)常殺死漢朝使節(jié),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
【譯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舊白雪皚皚,沒有鮮花,只有地凍天寒。
雖然傳來吹奏《折楊柳》的笛聲,卻依舊看不到一絲春色。
一早就隨著戰(zhàn)鼓聲去搏戰(zhàn),到了夜晚也只能抱著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著的劍,像傅子介那樣為國除害,消滅敵人。
【賞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jīng)扣緊題目。五月,在內(nèi)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nèi)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jié)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昂弊?,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diào)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折楊柳》為樂府橫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diào)。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沈德潛評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又說:“一氣直下,不就羈縛?!痹姙槲迓桑缿T例當于第二聯(lián)作意思上的承轉(zhuǎn),但是李白卻就首聯(lián)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惫糯稣饕脫翥`、鼓,用來節(jié)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zhuǎn)折,已由蒼涼變?yōu)樾蹓?。詩人設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zhàn),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zhàn)”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隨”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氨А弊?,描繪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zhàn),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tài)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尾聯(lián)“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復仇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直”與“愿”字呼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shù)感召力。
《塞下曲》!篇八
鷲翎金仆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注解】:
1、鷲:大鷹;。
2、翎:羽毛;。
3、金仆姑:箭名。
4、燕尾:旗上的飄帶;。
5、蝥?。浩烀?。
【韻譯】:
身佩雕羽制成的.金仆姑好箭,
旌旗上扎成燕尾蝥弧多鮮艷。
大將軍威嚴地屹立發(fā)號施令,
千軍萬馬一呼百應動地驚天。
【評析】:
這組詩,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詩是歌詠邊塞景物。第一首寫將軍動員出發(fā)時的聲勢。
《塞下曲》!篇九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
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現(xiàn)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戰(zhàn)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zhàn)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
但愿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注釋。
天山:指祁連山。
折柳:即《折楊柳》,古樂曲名。
金鼓:指鑼,進軍時擊鼓,退軍時鳴金。
創(chuàng)作背景。
這組詩當作于唐玄宗天寶二載(743年)。此前一年李白初入長安,此時供奉翰林,胸中正懷有建功立業(yè)的政治抱負。
賞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jīng)扣緊題目。五月,在內(nèi)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nèi)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jié)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詩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昂弊郑[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diào)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墩蹢盍窞闃犯畽M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diào)。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詩為五律,依慣例當于第二聯(lián)作意思上的承轉(zhuǎn),但是李白卻就首聯(lián)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惫糯稣饕脫翥`、鼓,用來節(jié)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zhuǎn)折,已由蒼涼變?yōu)樾蹓?。詩人設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zhàn),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zhàn)”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半S”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氨А弊?,描繪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zhàn),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tài)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睌貥翘m:據(jù)《漢書·傅介子傳》:“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jīng)常殺死漢朝使節(jié),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復仇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爸薄迸c“愿”字呼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shù)感召力。
《塞下曲》!篇十
作者:李白朝代:唐體裁:樂府白馬黃金塞,云砂繞夢思。
那堪愁苦節(jié),遠憶邊城兒。
螢飛秋窗滿,月度霜閨遲。
摧殘梧桐葉,蕭颯沙棠枝。
無時獨不見,流淚空自知。【賞析】現(xiàn)存李白詩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樂府題目而寫時事與心聲的'。其中第四首寫思婦懷念遠行的征人,當屬閨怨之類。另外五首都表述詩人“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靜妖氛”的慷慨從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氣充溢,為盛唐邊塞詩中的奇葩之一。這首詩是組詩的第四首。
《塞下曲》!篇十一
《塞下曲》為漢樂府舊題,屬《橫吹曲辭》,內(nèi)容多寫邊塞征戰(zhàn)。原共六首,蘅塘退士選其四首。這是盧綸組詩《塞下曲》中的第三首。盧綸曾任幕府中的元帥判官,對行伍生活有體驗,描寫此類生活的詩比較充實,風格雄勁。這首詩寫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氣概豪邁。
詩由寫景開始,“月黑雁飛高”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飛的正常時刻;而宿雁驚飛,透露出敵人正在行動。寥寥五字,既交代了時間為冬季,又烘托出了戰(zhàn)前的緊張氣氛。
“單于夜遁逃”,敵人夜間行動,并非率兵來襲,而是借月色的掩護倉皇逃遁。詩句語氣肯定,判斷明確,充滿了對敵人的蔑視和我軍的必勝信念,令讀者為之振奮。
后兩句寫將軍準備追敵的場面,氣勢不凡?!坝麑⑤p騎逐”,將軍發(fā)現(xiàn)敵軍潛逃,要率領輕裝騎兵去追擊;不僅僅因為輕騎快捷,同時也顯示出了一種高度的自信。當勇士們列隊準備出發(fā)時,一場紛紛揚揚的大雪下了起來,雖然站立不過片刻,剎那間弓刀上卻落滿了雪花。遮掩了他們武器的寒光。他們就像一支支即將離弦的箭,雖然尚未出發(fā),卻滿懷著必勝的信心。
最后一句“大雪滿弓刀”是嚴寒景象的描寫,突出表達了戰(zhàn)斗的艱苦性和將士們奮勇的精神。
本詩雖區(qū)區(qū)二十個字,卻寫出了當時的實情:單于在“月黑雁飛高”的情景下率軍潰逃,將軍在“大雪滿弓刀”的奇寒天氣情況下準備率軍出擊。一逃一追把緊張的氣氛全部渲染了出來。詩句雖然沒有直接寫激烈的戰(zhàn)斗場面,但留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空間,營造了詩歌意蘊悠長的氛圍。
《塞下曲》!篇十二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
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向沙場老。
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注釋:
1、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陜西一部分。
2、游俠兒:指恃武勇、逞意氣而輕視性命的人。
3、矜:自鳴不凡。
譯文: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
八月的蕭關(guān)道氣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氣候變冷,
關(guān)內(nèi)關(guān)外盡是黃黃蘆草。
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
莫學那自恃勇武游俠兒,
自鳴不凡地把駿馬夸耀。
賞析:
在盛唐詩人中,王昌齡的邊塞詩也是別樹一幟,頗為人們稱道的。詩人早年漫游西北邊地時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這首樂府歌曲是寫非戰(zhàn)的。詩由征戍邊塞不回,而告誡少年莫夸武力,抒發(fā)非戰(zhàn)之情。
詩人先以“蟬鳴空桑林”強烈渲染悲涼之氛圍,寫得有聲、有境、有情。尤其是著一“空”字,就給人造成一種蕭瑟之感,面對葉盡林空,耳聽寒蟬悲鳴,行人又將何以堪?詩的頭兩句,點出時令和邊塞的具體地點,同時通過蟬鳴空桑林的描寫,渲染了邊地荒涼冷落的環(huán)境氣氛。一個“空”字,既表現(xiàn)桑葉已經(jīng)落盡,也表明林中空空,一片蕭瑟景象,給人以強烈的荒僻之感。詩人還以寒蟬凄切的鳴叫聲,進一步烘托邊塞的蕭條荒僻。三四兩句,一方面從戍邊將士“出塞入塞”中,暗示這秋高馬肥的季節(jié),邊塞形勢緊張,一方面又從蕭關(guān)內(nèi)外處處是黃蘆枯草的廷期環(huán)境描寫,來顯示將士守衛(wèi)邊地的艱苦。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guān)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這四句寫邊塞秋景,無限肅殺悲涼,寒蟬、桑林、蕭關(guān)、邊塞、秋草都是中圍古代詩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詞,詩歌開篇刻意描寫肅殺的`秋景是為后來的反戰(zhàn)主題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鋪墊。寫戍邊征人,寄寓深切同情。
“從來幽并客,皆共沙塵老”,與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可謂英雄所見,異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邊塞之地,也是許多讀書人“功名只向馬上取”“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詩人從這些滿懷宏圖大志的年輕人身上看到的卻是“皆共沙塵老”的無奈結(jié)局。
末兩句,以對比作結(jié),通過對自恃勇武,炫耀紫騮善于馳騁,耀武揚威地游蕩,甚至惹是生非而擾民的所謂游俠的諷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于戰(zhàn)爭的厭惡,對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講的幽并客的時候,作者還沒有什么貶意,字里行間里還隱約可見對于獻身沙場壯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俠兒”來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養(yǎng)有良馬的市井無賴,作者的反戰(zhàn)情緒有了更深層次的表達。
本詩寫邊塞秋景,有慷慨悲涼的建安遺韻;寫戍邊征人,又有漢樂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諷喻市井游俠,又讓人看到了唐代錦衣少年的浮夸風氣。
《塞下曲》!篇十三
1、學會古詩中的兩個生字“遁、逐”。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古詩。
3、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1、學會古詩中的兩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能背誦古詩。
能正確理解古詩的意思,想象古詩描繪的情景。
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盧綸的詩《塞下曲(其二)》嗎?我們一起來背一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2、簡單介紹:盧綸是唐代詩人,他的邊塞詩雄壯豪放,字里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讀后令人振奮。
3、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共六首,剛才同學們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們要學的則是第三首。
二、教學古詩:
1、朗讀古詩:
(1)要想學好古詩,必須首先要讀好古詩,自己練習將字音讀準,詩句讀通順。
(2)指名讀,教師指導。
(3)教師范讀,注意停頓和語氣。
(4)再指名讀,齊讀。
2、自學古詩:
(1)自學,說說每句詩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圖,或聯(lián)系上下文進行解釋。
(2)小組討論,每位同學都說一說,小組長進行總結(jié)。
學習“單于、欲、將、逐”。
單于:匈奴首領。
欲:想要。
將:率領。
逐:追逐。
3、師生交流,初步理解古詩:
(1)通過剛才的自學,說說你懂得了那個詞、那句詩的意思?
(2)初步學習“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在烏云遮月、雁飛無聲的漆黑夜晚,敵軍統(tǒng)帥單于帶著部隊悄悄地逃跑了。
(3)初步學習“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p>
我方發(fā)覺后,正準備帶領輕騎兵去追擊敵人,剎那間,紛紛的大雪灑滿了將士們的弓和刀。
三、深入品味古詩,欣賞詩歌。
1、一二句“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寫敵軍的潰退?!霸潞凇?,無光也?!把泔w高”,無聲也。趁著這樣一個漆黑的闃寂的夜晚,敵人悄悄地逃跑了。單于,是古時匈奴最高統(tǒng)治者,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統(tǒng)帥。夜遁逃,可見他們已經(jīng)全線崩潰。
2、盡管有夜色掩護,敵人的'行動還是被我軍察覺了。三、四句“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我軍準備追擊的情形,表現(xiàn)了將士們威武的氣概。試想,一支騎兵列隊欲出,剎那間弓刀上就落滿了大雪,這是一個多么扣人心弦的場面!
3、詩人不寫軍隊如何出擊,也不告訴你追上敵人沒有,他只描繪一個準備追擊的場面,就把當時的氣氛情緒有力地烘托出來了。
四、背誦古詩。
五、拓展欣賞:
唐代有很多邊關(guān)詩。我們再來了解一些
(1)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唐王之渙《涼州詞》)
(2)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3)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渡陰山。(唐王昌齡《出塞》)
五、作業(yè):背誦此詩。
板書:
塞下曲(其三)
唐盧綸
月黑雁飛高,
單于夜遁逃。
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塞下曲》!篇十四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第一首詩知名度最高,尤其是最后兩句經(jīng)常被將士們所傳唱。開頭說五月的天山只有雪和寒冷,短短十個字,就形容出了邊塞的將士們的艱苦??墒擒姞I的戰(zhàn)士們斗志是昂揚的,睡眠也要抱著馬鞍隨時準備戰(zhàn)斗。李白的詩歌中經(jīng)常的引用歷史典故,“直為斬樓蘭”就是引用了“漢代地處西域的樓蘭國經(jīng)常殺死漢朝使節(jié),傅介子出使西域,樓蘭王貪他所獻金帛,被他誘至帳中殺死,遂持王首而還”的故事,“直”與“愿”字呼應,語氣強烈,愛國殺敵之心噴涌而出,有極大的的藝術(shù)感染力。
《塞下曲》!篇十五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祁連山仍有積雪,看不見鮮花開放只有刺骨的嚴寒。
笛子吹著折楊柳的曲調(diào),又何處尋覓楊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隨金鼓之聲作戰(zhàn),晚上靠著馬鞍入眠。
只愿揮起腰下的寶劍,過關(guān)斬將,打敗敵人。
小編賞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經(jīng)扣緊題目。五月,在內(nèi)地正值盛夏。韓愈說“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趙嘏說“和如春色凈如秋,五月商山是勝游”。但是,李白所寫五月卻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見所感也就迥然有別。天山孤拔,常年被積雪覆蓋。這種內(nèi)地與塞下在同一季節(jié)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人敏銳地捕捉,然而,他沒有具體細致地進行客觀描寫,而以輕淡之筆徐徐道出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無花只有寒”?!昂弊?,隱約透露出詩人心緒的'波動,何況寒風之中又傳來《折楊柳》的凄涼曲調(diào)呢!春天在邊疆是看不到的,人們只能從笛曲之中去領受,去回味?!墩蹢盍窞闃犯畽M吹曲,多寫行客的愁苦。在這里,詩人寫“聞折柳”,當亦包含著一層蒼涼寒苦的情調(diào)。他是借聽笛來渲染烘托這種氣氛的。沈德潛評論《塞下曲》前四句說:“四語直下,從前未具此格?!庇终f:“一氣直下,不就羈縛?!痹姙槲迓桑缿T例當于第二聯(lián)作意思上的承轉(zhuǎn),但是李白卻就首聯(lián)順勢而下,不肯把蒼涼情緒稍作收斂,這就突破了格律詩的羈絆,以氣脈直行,豪縱不拘,語淡而雄渾為其特色了。
“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擊鉦、鼓,用來節(jié)制士卒進退,五、六兩句,寫的正是這種情況。語意轉(zhuǎn)折,已由蒼涼變?yōu)樾蹓选T娙嗽O想:自己來到邊塞,就在天山腳下,整日過著緊張的戰(zhàn)斗生活。白天在鉦、鼓聲中行軍作戰(zhàn),晚上就抱著馬鞍子打盹兒。這里,“曉戰(zhàn)”與“宵眠”相對應,當是作者有意在概括軍中一日的生活,其軍情之緊張急迫,躍然紙上。“隨”字,摹狀士卒的令行禁止?!氨А弊?,描繪士卒夜間警備的情況。二句寫的是士卒的生活場景,而他們守邊備戰(zhàn),人人奮勇,爭為功先的心態(tài)則亦盡情流露出來。
尾聯(lián)“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復仇的故事,表現(xiàn)詩人甘愿赴身疆場,為國殺敵的雄心壯志。“直”與“愿”字呼應,語氣斬截強烈,一派心聲,噴涌而出,自有奪人心魄的藝術(shù)感召力。
《塞下曲》!篇十六
塞下曲(六首其二)。
作者:李白朝代:唐體裁:樂府天兵下北荒,胡馬欲南飲。
橫戈從百戰(zhàn),直為銜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隴頭寢。
何當破月氏,然后方高枕。【賞析】現(xiàn)存李白詩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樂府題目而寫時事與心聲的。其中第四首寫思婦懷念遠行的征人,當屬閨怨之類。另外五首都表述詩人“橫行負勇氣,一戰(zhàn)靜妖氛”的.慷慨從戎的理想。疏宕放逸,豪氣充溢,為盛唐邊塞詩中的奇葩之一。這首詩是組詩的第二首。
《塞下曲》!篇十七
1、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難點: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一、導入課題,簡介作者。
1、背誦學過的古詩,漫談學習古詩的方法。2、揭示課題,板書:《塞下曲》3、簡介作者。
二、初讀古詩,引入意境。
1、教師范讀,激發(fā)熱情。
2、自讀,掃清障礙:
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反復讀,讀正確,讀熟,為理解古詩掃清障礙。同桌互讀,互相正音。3、指名讀,注意讀出停頓。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找出重點字詞,結(jié)合課后注釋理解或請教老師、同學。
2、借助插圖,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對兩首古詩的理解。
3、交流對詩歌大意的理解,教師相機指導。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古詩。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在理解古詩詞句的基礎上,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默寫《塞下曲》。
教學重、難點:
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的感情;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過程:
1、誰來展示背誦以前學習過的軍旅方面的古詩。(指名背誦古詩《從軍行》)。
2、指名說說古詩所描寫的內(nèi)容。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戰(zhàn)爭時期的古詩。
1、檢查學生讀書情況。自讀,掃清障礙,畫出不認識的字,借助字典讀準字音。反復讀,讀正確,讀熟,為理解古詩掃清障礙。
2、展開朗讀比賽。
1、解題?!度虑贰叭笔沁吔绲囊馑肌!度虑肥沁吔缟系母枨?,是唐代的一種歌曲名稱,內(nèi)容大都描寫邊疆的戰(zhàn)斗生活。盧綸:曾經(jīng)參過軍,他寫的描寫軍隊生活的詩歌,內(nèi)容充實,富有生氣。盧綸的《塞下曲》組詩六首,這里選的是第二首。
2、找出重點字詞,結(jié)合課后注釋理解或請教老師、同學。草驚風引弓白羽沒。
3、有誰愿意講講它們的意思?
4、教師進行總結(jié):
草驚風:草忽然被風吹動。引弓:拉弓準備射箭。沒:插。
5、串講詩句的意思。
6、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進行小結(jié)。
7、思考:《塞下曲》描寫了一位怎樣的將軍?是從哪些詩句中看出來的?
1、這首古詩寫了一個怎樣的將軍?
2、你要對這位將軍說什么?
布置作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