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一
《社戲》
[教學目的]
一、 簡單了解小說的三要素。
二、 理清課文的結構,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今天,咱們的旅行是到農村去看戲,請翻開書第86頁《社戲》。(大屏幕顯示)
二、簡介作者及課文相關資料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我國現(xiàn)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出生于浙江紹興,外婆家在農村,少年魯迅常隨母親探省,所以能和農民及孩子親近,對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在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關于農村和農民的,今天,我們要學習的《社戲》就是一篇,這是作者41歲時寫的一篇小說。小說是一種虛構的作品,但它卻有生活的真實性,飽含作者的思想感情。小說有三大要素:人物、情節(jié)和環(huán)境。(大屏幕顯示)
三、復述課文
概括復述課文,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
四、研習課文
1.理清課文結構
(1)這篇小說人物眾多,誰是貫穿始終的人物?小說再現(xiàn)了他什么時候的生活情形?
明確:貫穿始終的人物是“我”——迅哥兒。小說再現(xiàn)了他少年時候在平橋村的生活情形。
(2)“我”在平橋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什么?除此之外,文中還寫了什么活動或事情?試據此梳理課文結構。(大屏幕顯示)
明確:“我” 在平橋村“第一盼望的”事情是“看社戲”。文章在寫“看社戲”之前還寫了“我” 在平橋村的生活,之后又寫了六一公公送豆。據此可知課文結構是這樣的:看戲前——看社戲——看戲后。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人物性格
(1) 平橋村在“我”心中的地位如何?“我”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明確:平橋村是“我”的“樂土”,因為在這里“我”可以得到優(yōu)待,免于念書,還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如釣魚、放牛。換句話說,在平橋村,“我”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
(2)“我”能夠實現(xiàn)看社戲的愿望,靠的是一群小朋友的幫助,想一想,課文圍繞他們展開了怎樣的故事情節(jié)?從中表現(xiàn)出他們什么美好的品質?(大屏幕顯示)
明確:“看社戲”這個中心情節(jié)可分為四件小事來理解:戲前波折、夏夜行船、船上看戲、午夜歸航。從小朋友們幫“我”實現(xiàn)看戲愿望的一系列活動中可知,他們熱情友好、聰明能干、淳樸無私。
(3) “看戲后”的主要情節(jié)是“六一公公送豆”,想想看這件事體現(xiàn)了他什么品質?
明確:體現(xiàn)了他熱情好客、寬厚仁慈的品質。
3.齊讀最后一段
討論:在你看來,那夜所吃的豆和所看的戲是不是真的就是的?為什么?(大屏幕顯示)
明確:不是。因為豆只不過是普通的水煮豆,而那戲也很令我失望——從前文中就可知道,如“我”想看鐵頭老生翻筋斗而他終究沒翻,“我”想看蛇精和跳老虎卻沒看著,“我”最怕老旦坐著唱而她竟真的坐在一把交椅上唱個不停?!拔摇敝哉J為是的,那是因為在那夜的偷豆和看戲中,“我”感受到了農村生活的自由自在,童年生活的有趣,小朋友們熱情、友好、聰明、能干、樸實、無私的真摯情懷。流露出“我”對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戀和向往。這其實也就是作者真情的流露。
五、課文總結
前面說過,小說是一種虛構出來的作品,但它飽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前面分析可知,《社戲》這篇小說,作者以飽含深情的筆觸,寫出了“我”十一二歲時在平橋村夜航到趙莊看戲的一段生活經歷。作品刻畫了一群農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淳樸善良、無私友愛美好的品質,展示了農村自由天地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兒童生活畫卷,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六、課堂收束
由于時間關系,我們今天的學習之旅只能到此為止了,請同學們利用課外時間多讀一讀這篇課文,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這即將分別的時刻,我真誠地祝愿大家,在未來的學習中收獲多多、快樂多多!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二
《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
教學目標:
1.能利用已學的新聞知識分析課文,并從文中篩選出有價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過新聞傳達的事實及新聞立場。
2.學習消息的語言特點。
3.學習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
教學重點:
1.學習消息語言的特點。
2.學習倒金字塔結構的新聞寫作方式。
教學難點:學習消息語言的特點。
教學創(chuàng)意: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較閱讀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的照片,問:圖片上的這兩個人同學們認識嗎?他們獲得了什么榮譽?
學生回答。明確:莫言和屠呦呦,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獎。
(二)追問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為諾貝爾獎可謂是家喻戶曉,諾貝爾獎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呢?同學們了解諾貝爾獎嗎?
教師補充:諾貝爾獎是世界各類獎項中地位的獎項,截止2017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892個人和24個團體,通常被認為是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有著公認的性。
(三)那么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時時什么樣的呢?英國的通訊社,也是國際性通訊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做出過報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則消息,《首屆諾貝爾獎的頒發(fā)》
(設計意圖及建議:由同學們熟知的名人導入,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借機簡介諾貝爾獎及路透社)
二、自主學習,理清結構
(一)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勾畫出本則消息的結構。
1.第一課我們學過消息的結構有哪些?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消息結構:標題、導語、主體、背景、結語
2.請勾畫出本則消息的結構。
(設計意圖及建議:溫故知新,前面的《消息二則》中已經學了消息的基本結構,這里再次鞏固,學生在分析結構的同時也學會了快速閱讀消息的方法)
(二)結合課文旁批,說說各段分別傳遞了什么信息?
明確:
第一段介紹了何時、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第二段介紹了今年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及其成就。
第三段介紹了諾貝爾獎的頒發(fā)機構及授獎儀式的相關要求。
第四段介紹了諾貝爾獎金的來源,特別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
(設計意圖及建議:此處旨在教會學生利用課文旁批的輔助作用,來快速理清課文內容)
3.如果讓你給上述這些信息按重要性排序,你會怎么排呢?
明確:重要性依次遞減,由主到次。這種由主要到次要的結構我們稱之為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下面我們通過微課一起來學習“倒金字塔結構”。
4.播放微課《新聞的倒金字塔式結構》。
教師總結: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倒金字塔結構是按照新聞價值的大小,即新聞事實的重要程度、新鮮程度,以及讀者感興趣的程度等,依次將新聞事實寫出的一種結構形式。由于這種結構格局前邊重、后邊輕,上頭大、下頭小,所以稱之為"倒金字塔"。這種結構在消息中比較常見,需要同學們掌握。
(設計意圖及建議:這一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課文,培養(yǎng)學生新聞閱讀能力,篩選信息能力,提高學習自信心。給學生引入了消息的倒金字塔結構,不是生搬硬套的直接講概念,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對本則消息重要性的分析,讓學生在實例中理解這一概念,并通過微課的學習加深對“倒金字塔式結構”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品味語言
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探究消息語言的特點。
1.倒金字塔結構,就是將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眾關心程度由主到次來排列的一種消息寫作模式,這種固定的結構方式有利于人們快速篩選信息,符合消息時效性強、快等特點,這些特點就使得消息在語言上與一般文學作品不同。下面我們來看一個句子,分析劃線詞語的特點:
第二段中句子示例:
法國的普呂多姆(文學獎),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頗有建樹。
明確:這一句中“頗有建樹”,意思是在事業(yè)上有很大成就,這里用來評價普呂多姆的詩歌創(chuàng)作,很有分寸,體現(xiàn)了消息語言客觀、準確的特點。
2.文中還有很多詞句,分別體現(xiàn)了消息語言的不同特點,請同學們再細細研讀課文,用三五分鐘來仔細揣摩文中消息的語言,再將你的發(fā)現(xiàn)與小組同學分享。
學生分享內容可能有:
客觀:評價各位科學家的成就時,遣詞造句客觀,準確嚴謹。如:兩個發(fā)現(xiàn);頗有建樹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陳述句。引用諾貝爾遺囑內容,表明了新聞語言的客觀真實。
“建立了促進國際仲裁的各國議會聯(lián)盟”,簡練,準確,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飾語,顯得很客觀。
準確:電頭中時間地點與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體,報道的及時。
具體:第二段一一列舉的國籍,姓名等信息;括號里的補充內容說明了消息語言的具體。
簡練:對于頒獎時間和地點的介紹;括號內語言;作者巧妙用新聞背景來表現(xiàn)諾貝爾獎的公正與,客觀簡練。
通俗:作者用“黃色炸藥、多種炸藥”用通俗的語言介紹專業(yè)的知識,讓讀者易于理解。
樸實:從全文來看,大部分是短句子,顯得非常簡練;用樸素的語言給我們闡述了新聞的事實,大部分使用陳述句,顯得樸實而又客觀。
3.教師總結:通過對這篇課文的研讀,我們發(fā)現(xiàn)消息的結構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語言具有客觀、簡練、準確、具體、樸實、通俗的特點。
(設計意圖及建議:自主學習,揣摩消息語言特點;合作探究,總結消息語言特點,學習新知。)
四、拓展閱讀,評價人物
反復研讀諾貝爾遺囑,結合課外材料,體會諾貝爾的偉大襟懷。小組合作用句式說話“我看到了一個___的諾貝爾”。
文段:諾貝爾的遺囑里面說:“諾貝爾獎每年發(fā)給那些在過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yī)學、文學及和平事業(yè)方面為人類做出貢獻的人?!?/p>
材料一:諾貝爾雖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兒女的生活依然與過去一樣,從不奢侈浪費。他經常把大筆款項捐給慈善事業(yè),毫不吝嗇。諾貝爾慷慨大方之名,很快傳遍了各地,因此要求他幫助的窮人絡繹不絕,但諾貝爾從不厭煩,總是盡力幫助他們。這樣一來,每天都有大群的貧民等候他救濟,諾貝爾深感為難,感到招架不住了。他寫信給哥哥談起這件事:“我每天光是收到的求助信,就不下20封,估計每天支出的救濟費約2萬克郎以上。一年下來就得花去700多萬克郎。
材料二:諾貝爾多才多藝。他自幼喜愛文學,平時工作再忙碌,他也要偷閑閱讀小說和作詩。他更喜歡哲學,他說:“飯可以不吃,哲學書不可不讀。”正是哲學的思辨和文學的想象力,推動了他的科學發(fā)明。他喜歡易卜生的戲劇,他和法國大文豪雨果的交情也不錯。他不但經常寫詩,30歲那年還寫了一部名為《兄弟》的小說,后來又寫過一部《非洲的光明時代》的歷史小說。1885年,諾貝爾還寫過一部《專利病菌》的喜劇,1896年臨去世前,又完成一部叫《報應》的悲劇。
材料三:諾貝爾在讀小學的時候,成績一直名列班上的第二名,第一名總是由一個名為柏濟的同學所獲得。有一次,柏濟意外地生了一場大病,無法上學而請了長假。有人私下為諾貝爾感到高興說:“柏濟生病了,以后的第一名就非你莫屬了!”諾貝爾并不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將其在校所學,作成完整的筆記,寄給因病無法上學的柏濟。到了學期末,柏濟的成績還是維持第一名,諾貝爾則依舊名列第二名。
明確:我看到一個多才多藝/富有同情心/努力/正直……的諾貝爾。
(設計意圖及建議:新聞注重準確性與客觀性,作者的感情與思想往往隱含于字里行間,此環(huán)節(jié)的設置在于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立場與觀點,同時也要學會從自己的角度來思考新聞的內容,來評價新聞中的人物。)
五、比較閱讀,總結梳理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三
《信客》
一、課程目標
知識與能力:歸納事件,品味描寫,把握人物的特點及理解作者在文中寄予的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圍繞主要人物歸納事件。運用多種方法加深對作品人物特點的認識。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善良,體味人間各種愛。
二、課時安排
一課時。
三、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閱讀文章,思考下面問題:
1.文章中的年輕信客為什么想“從此不再做信客”?找出原因,在文章中做適當?shù)墓串嫛⑴ⅰ?/p>
2.年輕信客這類“好人”的困境折射出我們社會存在哪些問題?為什么“好人”難做?
四、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
1.同學們,知道畫面上的人物是誰嗎?(介紹2005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獲獎者王順友。)
2.王順友的故事打動了全國的人民,他也贏得了全國人民的尊重。但是,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中的年輕信客,卻突然不想再做信客了,這是為什么呢?
(二)篩選歸納
1.師:年輕信客是在文章第幾段提出不想再做信客的?如果他想寫一封信給老信客,說清不想做的原因,他應該如何寫?請大家把該信要補充的原因簡要概括出來。
尊敬的老信客:
您好!我從此不再做信客了,因為我要承受 ,實在太 了。
此致
敬禮
慚愧的年輕信客敬上
提示:①先讀文章,然后將預習中所找到的不做信客的原因與同學交流,并在文章中勾畫出重點詞句;②將所找原因概括整合,逐條分列。
2.在全文閱讀的基礎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活動,完成信件。每組推舉一位發(fā)言人發(fā)言。
3.隨機抽四人小組代表發(fā)言,要求用簡潔的語言把信客不想再做信客的具體原因概括出來,并從文章中找出依據。
根據學生發(fā)言,先確定信件中“實在太 ”中填“苦”,再要求學生嘗試根據所找原因用一個兩字詞語概括出信客當時的內心感受,并以“之苦”的形式表述出來。
學生可能回答的答案:①身體所受之苦:“奔波之苦”、“病痛之苦”、“貧窮之苦”……②心靈所受之苦:“蒙冤之苦”、“委屈之苦”、“責任之苦”、“孤獨之苦”……
4.教師根據板書小結要點。
明確:做信客,要承受身心之苦,所以年輕信客不想再做信客。
(三)品味感悟
1.師:老信客收到了年輕信客的信,萬分感慨,他深知做信客的艱難,也看到了年輕信客的未來,對俗世早已看透。于是想給信客回信,以安慰、贊揚這位年輕信客這二三十年來的辛勤工作。如果我們是老信客,這封信應該怎樣寫呢?
年輕信客:
你好!收到來信,感慨萬分。你不做信客也可以,因為 。
你是一個“好”信客,因為你具有 。你的品質是永遠不會消失的。
雖然,如今做“好人”很難,因為現(xiàn)實社會中的人們往往 。
但并不表示我們要放棄自己的信念,請你記住
是可以 。
此致
敬禮
老信客
2.第一段可能答案:隨著經《信客》教學設計(人教版八年級教案設計)濟的發(fā)展,信客這種職業(yè)是會消失的。
第二段可能答案:任勞任怨、待人寬容、誠實守信的品質。
第三段可能答案:既需要你,又輕視你;既信任你,又懷疑你;
勢利;不寬容……
第四段可能答案:良知是可以點燃良知的;誠信是可以喚醒誠信的……
(四)總結提升
總結:正是這種品質,這種信念的延續(xù),才有王順友這樣的郵遞員。因此,通過《信客》,通過這兩封“信”,我們明白了,做人就應當講一個“信”字。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四
《信客》
教學目標:
1.感知課文內容,用精煉的語言概括人物性格。
2.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語言。
3.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教學重點:了解信客的職業(yè)道德和優(yōu)秀品格。
教學難點:揣摩典雅而有精辟的語言。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預習:1.閱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2.識記字詞,掃除閱讀障礙。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大家看黑板,我寫了一個“信”字,“信”是由“人”和“言”組成,人言為信,信的本意就是言語真實。20世紀初,在浙江余姚一代,由于郵政業(yè)務尚未普及到鄉(xiāng)村,城鄉(xiāng)之間的通訊需要專人擔當,于是便產生了信客這種特殊職業(yè)。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余秋雨先生的散文《信客》,來看看信客是如何生活的。
二、作者資訊
出示課件,指名讀出作者簡介。
三、認識新朋友
課下大家已預習了課文,你們認識這些新朋友了嗎?(出示課件)
唏噓(xī xū ) 噩(è)耗 呵(hē)斥 詰(jié)問
伎倆(jì liǎng )
顛沛(pèi ) 吊唁(yàn) 文縐縐(zhōu zhōu )
連聲諾(nuò)諾
猝(cù)然 昏厥(jué )
四、我讀我知
認識了這么多新朋友,大家肯定很高興。那么,你們讀了這篇文章有哪些收獲呢?說出來,讓大家一起分享吧!(出示課件:上面有鼓勵行文字:看,我有這么多收獲,與我一起分享吧!并配有相應美麗圖片為背景。)
(生說出自己的收獲。)
五、我說我惑
大家有這么多收獲,看來讀得很仔細很認真,那么在預習時有沒有疑惑呢?說出來,也讓大家與你一起分享吧!說不定,有的同學還能幫助你呢!( 出示課件:上面有鼓勵行文字:我的疑惑是……,快來幫幫我吧!并配有相應的精美圖片。)
(生說出自己的疑惑。)
六、我行我秀
(若學生所說的疑惑與教學目標相差較大,這時可預設幾個問題。)老師我還有疑惑,大家想不想幫幫我?好!我思考,我能行!我說出,我一定是最優(yōu)秀的!(同時出示課件:上面有鼓勵行文字:只有學會思考,我才是一個有深度的人。只有敢于表達,我才會是一個最優(yōu)秀的人。)
1.大家說,信客這個職業(yè)好不好?為什么?那他為什么還選擇當信客?先自己考慮,后以四人為一組互相討論,最后全班一塊兒解決。
2.本文的語言很有特點,你能就具體語句談一下你的理解嗎?(對學生來說這可能有難度,師可先舉一例,后讓學生自主思考并說出。)
詞語如“破爛灰暗”、“無窮的幽怨和緊迫的告急”等既典雅又精煉,值得我們積累。
句子如:這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形象地表現(xiàn)了身居窮鄉(xiāng)僻壤的農民對外界事物的關注。
七、我思我寫
(教師激情地)信客走了,靜靜地走了。(稍頓)……或許在許多年以后,人們已經把他忘記,但作為學習了本課的我們每一個人,一定會從中受到許多啟發(fā)得到許多思考。那么就趕快拿起手中的筆來為信客的墳墓作一篇墓志銘吧!不過我先提示一下,可從他概括信客的一生,也可從他的品質或精神的角度;也可從他的職業(yè)特點的角度寫;也可結合社會實際(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呼喚誠信這一點)來寫。寫出其中一點即可。注意寫出你的理解,寫出你的感情來!
(生寫。后讀出。)
師出示自己寫的墓志銘:
例一:肩挑生死禍福擔,嘗遍人間屈辱苦。
飽受冤屈辭職業(yè),為人師表揚美名。
例二:一生重情重義信字當頭能但生死禍福擔(上聯(lián))
換來千家萬戶訊息通暢生就俠骨柔腸心(下聯(lián))
雖死猶生!(橫批)
八、我說我得
這節(jié)課大家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通過這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總結一下,說出來吧!(生自有說出自己的收獲。)
九、布置作業(yè)
課下搜集余秋雨先生的其他文章,進一步感受余先生的語言風格。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五
《說“屏”》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屏風、納涼、帷幕、緩沖、造型、傖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詞語。
2.了解中國古代的屏風,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詩詞的意思,喚起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2.揣摩語言,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體會本文行文特點,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德育目標]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繼往開來,把我們的生活裝點得更美好。
教學重點
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對“屏”的感情。理解引用的古詩詞的詩意。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精讀課文,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征;局部研討,把握作者對屏風的感情,揣摩文句,體會本文富含詩意和韻味的行文特點。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在《故宮博物院》一文中,我們都被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朱漆方臺上安放著的金漆雕龍寶座所吸引。在嘖嘖驚嘆之時,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著的雕龍屏,屏面上的紋飾巧奪天工,浮雕的云龍紋更增加了御座的莊重肅穆。今天,我們聚焦“屏風”,再次接受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國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書文題)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或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朗讀。
教師提示一些需積累的詞語。
(1).多音字:
屏風(ping) 傖俗(cang)
屏除(bing) 寒傖(chen)
(2).形近字:
帷幕 納涼(na)
維護 木訥(ne)
(3).釋義:
傖俗:粗俗、鄙淺。
納涼:享受涼爽。納:享受。
緩沖:使沖突緩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區(qū)別。
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qū)的具體情況規(guī)定適宜的辦法。
2.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章大意。
a.請用原文給屏下一個定義。
b.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介紹了有關屏的知識?
聽讀完后,四人小組討論明確:
a.屏者,障也,可以緩沖一下視線。
b.作者從下列三個方面介紹了屏的知識:
◆屏風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風,避免從門外直接望見廳室;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可以擋風,空間還是流通的;室內安置屏風與帷幕相同。
◆屏風的分類:按屏風的建造材料及其華麗程度來分。
◆屏的設置:需因地制宜,在與整體的相稱、安放的位置與作用、曲屏的折度、視線的遠近 諸方面,均要做到得體才是。一言以蔽之,屏風的功用與設置全在一個“巧”字。
三、研讀與賞析。
過渡:屏風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不多見了,可是讀了文章,或許你也喜歡上屏風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詩,使說明語言生動有趣,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說說為什么喜歡?然后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討論明確:
1.引用《秋夕》詩句,表達了作者幼時對屏風無限地向往與喜愛之情,放在開篇,易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赌档ねぁ分小般y屏人忒看得這韶光賤”放在屏風的定義后既補充了屏風的含義,又使語言生動有趣。結尾兩處引用古詩佳句,點出“屏”這種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表達了作者希望人們更好地開發(fā)和使用屏風的愿望。
2.“…必置一屏,上面有書有畫,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藝術點綴,而且可以擋風。而空間上還是流通的,如今稱為‘流動空間’’’。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換上“放”字,則無此表達效果;“點綴”是加以襯托和裝飾,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準確地說明了屏風在居室中的作用。(學生還可以再舉出一些。)
小結:作者用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屏風的使用功能和裝飾功能,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抒發(fā)了對屏風的熱愛之情。希望借此喚起建筑師、家具師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風所具有的文化內涵永遠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我們也期待著,屏風在今天的裝飾藝術中煥發(fā)出青春,重新大放異彩。
四、拓展延伸
在古詩詞中,你還知道哪些詩句說到屏,你還找到了哪些圖畫描繪了屏,全班交流,請你引詩配畫作解說。
比如:李商隱的《嫦娥》: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宋代詞人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驚散。煙斂寒林簇,畫屏展。
想像一下,屏風將會有怎樣的用途?
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六
《敬畏自然》
一、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感受并理解作者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的觀點。
2、理清層層推進的論述思路,了解對比和反問的作用。
3、培養(yǎng)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1、通過反復閱讀,體會作者的感情。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科學文藝作品的特點。
三、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欣賞多媒體圖片)
2、大自然是美麗的,雄偉的高山,遼闊的草原,蔚藍的大海,美麗的花園,繁華的都市。無不為人們所陶醉。大自然孕育最聰明,最美麗,最富有靈性的人類。人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的奇跡,人類離不開大自然的庇護,大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類在她的懷抱中成長、繁衍、壯大。
然而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進步發(fā)展,人類已漸漸遠離了自然,地球上出現(xiàn)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人類曾宣稱要“征服自然”,而人類遭受到自然懲罰的現(xiàn)象卻也屢見不鮮。
(欣賞多媒體圖片:沙漠、火災
地震等)。
(二)整體感知
(多媒體演示)
1、讀一讀,寫一寫
鯤(kun1)鵬
蓬蒿(hao1)
相形見絀(chu4)
狼藉(ji)
咫尺(zhi3)
美味佳肴(yao2)
2、詞語解釋:
自不量力:不衡量自己的能力。形容對自己估計太高。
相形見絀:互相比較之下,就顯出一方的不足之處。
精巧絕倫:精細巧妙。
美味佳肴:精美的菜肴。
2、讀課文,思考問題,理清文章論述的思路。
(多媒體演示)
思考問題
1、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
2、人為什么要“敬畏自然”?為什么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3、指導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看作者就“人”與“自然“的關系,闡明了什么觀點?
(多媒體演示)
(論點)人類永遠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然而,人卻“不自量力”的宣稱要“征服自然”
4、指導學生默讀討論第2——7自然段,討論人與自然究竟是什么關系?
人類與大自然相比,論歷史,宇宙至少已有200億年,“人類永遠只是一個天真幼稚的孩童”。論關系,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論智慧,又怎么樣呢?
(提問、討論、歸納、多媒體演示)
比較:
人類智慧
3、礦坑也可能成為人類自倔的陷阱。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七
《歸園田居》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的朗讀并熟練背誦、默寫這四首詩。了解把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
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背誦默寫
2、對詩歌中名句的理解
【導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略)
二、走進作者: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一說名潛,字淵明,世稱靖節(jié)先生,因宅邊曾有五棵柳樹,又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的祖父、父親均做過太守一類的官職,但到了陶淵明,家境早已破敗。因為有這樣的家世背景,陶淵明少年時代既好讀六經,有大濟蒼生的宏愿,又厭惡世俗,熱愛純凈的自然。他自29歲入仕,作過州祭酒、參軍一類小官。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煩“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宋書?隱逸傳》),更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厭,王恭、司馬道子、桓溫、劉裕等人的篡亂相替,陶淵明于41歲毅然辭去在任僅80余日的彭澤縣令,回柴桑歸隱。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間,以耕讀自娛,未再入仕。陶淵明的田園詩主要見于他的組詩《飲酒》《歸園田居》《擬古》《和郭主簿》等。
三、預習檢測:
1)注音或寫字:
(1)帶月荷( )鋤歸 (2)晨興理荒huì( )
(3)道狹草木長( ) (4)屬( )國過居延
(5)簾旌 ( )不動夕陽遲 (6)徙( )倚( )湖山欲暮時
(7)都護在燕( )然 (8)豐年留客足雞tún (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帶月荷( )鋤歸 (2)但( )使愿無違
(3)大漠孤煙( )直 (4)長河( )落日圓
(5)江入大荒( )流 (6)仍憐( )故鄉(xiāng)水
(7)徙倚湖山欲暮時( ) (8)三年多難更憑危 ( )
3)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中寫詩人辛勤耕種的句子是 , 。抒發(fā)作者愿望的句子是 , 。
(2)陳與義的《登岳陽樓》中描寫了一個亡國之臣心中的憤懣之情的句子是 ,
(3)王維的《使至塞上》中描寫邊塞奇特壯美景色的句子是 , 。
(4) 李白的《渡荊門送別》以一種獨特方式抒發(fā)作者思鄉(xiāng)惜別之情的句子是 ,
(5)《歸園田居》(其三)中表現(xiàn)作者與黑暗的官場決裂的句子是 , 。
(6)《使至塞上》中通過寫景表達詩人對故鄉(xiāng)依戀之情的句子是 , 。
四、學習詩詞:
1、導入新課:陶淵明的性格既剛正不阿,又適情任性這使他與爾虞我詐、相互傾軋的官場格格不入。不為“五斗米折腰”使他辭別官場,歸隱田園。在《桃花源記》一文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陶淵明對和平、安寧、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們再來學習陶淵明的《歸田園居》一詩,進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體感知,明確學習目標。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正音、劃節(jié)奏并自由朗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a.這首詩可分幾層意思?
b.“但使愿無違”的“愿”具體指的是什么?
c.這首詩流露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引導并明確:
a.全詩寫了三層意思:種豆的地點及勞動結果;勞作的辛苦與執(zhí)著;自己的田園之樂。
b.田園勞作之樂,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濁的現(xiàn)實世界中失去自我。
c.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享受田園之樂的愜意、閑適的心情。
3、自由背誦。檢查背誦
4、、研讀與賞析:教師出示學生繪制的幾幅圖片讓學生進行對照賞析,同時提出思考的問題:
a.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這首詩的畫面。(要求結合人物身份、舉止、心情)
b.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詩句,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l曰i學生思考并討論交流。
教師明確:
a.詩人如釋重負,告別了那個令人壓抑的官場,終于來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園。來到南山腳下,種下了豆子,但因體力不支,農藝不精,所以草兒盛,豆苗稀。詩人只好一大早起來就扛著鋤頭去除草,晚上一直勞作到與星星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濕了衣衫可解脫了身心束縛的詩人不以為苦,而深深地體味其中的樂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寫出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喜愛與怡然自得。“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痹娙伺谴髟滦燎诟?,寫出了那份勤勞與執(zhí)著。語言“自然、通俗”。
5、齊背課文
初二新編語文教案課外書初二語文教案部編版篇八
《社戲》
教學目標
1.體會農家少年的淳樸善良、好客能干和“我”與農家小朋友的誠摯情誼。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
教學重點:感知本文的人情美,風情美,從歡快活潑的寫人、敘事、繪景中領悟作者對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戀之情。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學生:m1.查字典,掃除字詞障礙。2.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列出思考題,準備討論、發(fā)言材料。3.上網查閱有關紹興“社戲”的資料,了解“社戲”這種鄉(xiāng)村戲劇的文字及圖片。4.師生合作制作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2.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教學設計
1.請多名學生說出自己童年最喜歡的事情,不作闡發(fā),意在勾起學生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2.教師語:
童年生活猶如一幅五彩斑斕的圖畫,猶如一個歡快跳動的音符。說不盡,道不完。今天我們就走進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樣的。
(板書題目)
初讀課文,熟悉內容
1.課件播放有關“社戲”的圖片(可從網上下載)
2.學生介紹收集到的有關“社戲”知識。
3.放課文朗讀的錄音磁帶。
4.挑戰(zhàn)擂臺,問題搶答。
男生女生分別挑出自己認為重要的課文內容,向對方提問,以考查對方對課文信息的獲取程度?;卮鸬囊环綉群仙蠒?。(此環(huán)節(jié)既可檢查提問學生對課文信息提煉和處理的能力,同時也可進一步熟悉課文,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研讀課文,整體感悟
1.整體感悟故事情節(jié)
a.學生速讀課文,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看看課文的情節(jié)是如何發(fā)展的。
隨母歸省小住平橋村--釣蝦、放牛的鄉(xiāng)間生活--看社戲前的波折--夜航去看社戲途中--趙莊看社戲--看社戲后歸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
b.請學生用一句簡單的話來概括全文內容(大意符合即可)。
課文記敘了“我”在鄉(xiāng)村和農家少年看戲的一次經歷。
2.整體感悟課文意圖
◆小組討論交流,在組內發(fā)言,說一說自己對這篇課文意圖的整體感悟。
◆各小組推選一位代表在全班發(fā)言,交流本小組對課文意圖的感悟觀點。(學生的感悟可以從多角度來回答,不作統(tǒng)一要求。)
◆教師以平等對話的方式,發(fā)表自己對課文的感悟與理解。
本文以細膩的筆調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的迷人圖畫,展示了那里的人情美和風景美。那里的人:聰明、能干、熱情好客、純樸憨厚、無拘無束;那里的景:如詩如畫,令人陶醉。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作業(yè)
1.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生字詞。
2.完成課后“研討與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跳讀:品味語言,質疑答疑。
2.精讀:課堂討論,評析是非。
3.美讀:比賽朗讀,體會意境。
教學設計
跳讀課文,品味語言
1.品味文章重點詞語、句子或語段。
a.指導學生把自己認為精彩的、重要的詞語、句子和語段勾畫出來,然后進行旁批,寫出自己的看法。
b.四人小組交流。
c.全班進行交流,討論。
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如果學生找的地方不夠準確,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的旁批不夠精確,老師要注意歸納,學生的發(fā)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詞語例:
“我們已經點開船,在橋石上一磕,退后幾尺,即又上前出了橋。于是架起兩支櫓,一支兩人,一里一換……”中的“點”“磕”“退”“上”“架”等幾個動詞,將少年們開船時的動作程序以及合作劃船的情狀表述得頗為詳細,顯示了他們熟練的駕船技巧和勤勞肯干的品格,也折射出他們去看戲時的愉快心情。
句子例:
“那航船,就像一條大白魚背著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躥,連夜?jié)O的幾個老漁父,也停了艇子看著喝起彩來?!边@一句用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比喻,反映了兒童富于幻想的特點和愉快的心情。寫老漁父的喝彩,是通過旁觀者的贊美來襯托孩子們的駕船技術。
語段例:
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著筆,恰如多重奏管弦樂,給人以十分豐富的感覺,景物的立體感由此產生。
2.學生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質疑答疑。
例如:課文最后說“真的,一直到現(xiàn)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戲了”。真的是豆好吃,戲好看嗎?
明確:“我”所難忘的是平橋村老人孩子那份樸實、真摯的感情和那特有的農村風光、自由的空氣、人與人之間和諧親密的關系。這一切都是“我”童年時在城鎮(zhèn)未曾見到過,在后來的人生路途中也很少再見到的。“我”對這段往事的深情回憶,表達了自身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精讀課文,問題探究
重點品評“偷豆”的是與非
“偷”,一般意義上是“殘酷、自私、遭人唾棄”的行為,那么在課文中,小朋友們“偷豆”是好還是壞呢?我們是不是也該學習他們的這一行為呢?
[教師導學]可以從以下方面來分析:1.小伙伴們“偷豆”的目的是什么?2.他們“偷”的誰家的豆?3.他們是怎么樣“偷”的?4.他們怎樣預防“偷”的秘密被人發(fā)覺,又怎樣對待可能出現(xiàn)的后果呢?
[合作探究]學生討論,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師歸納]“偷”反映了小朋友們誠懇待客的熱情;“偷”跳動著小朋友們純潔無私的心;“偷”反映了小朋友們周到細致、天真純樸的天性。文中的“偷”成為了一種熱情的、無私的、天真質樸的“偷”,“偷”出了情趣,“偷”出了歡樂。
美讀課文,感悟意境
本文作者運用多種感官描寫,詳寫了沿途美好的夜色風光,迷人而又帶有神秘色彩,令人陶醉:烘托了自己愉快的心情。請學生找出自己認為最生動傳神的景物描寫段落來朗讀欣賞,體會意境,看誰讀得。
[學生評價]從字音是否準確,聲音是否洪亮,感情是否飽滿等方面來評價。
[教師評價]以鼓勵的原則去發(fā)現(xiàn)學生朗讀中的優(yōu)點,當然對不足之處要恰當?shù)亟o以指出,注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拓展延伸
說話訓練:我的童年
學生選擇一件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來進行說話訓練,要求敘述完整,聲音洪亮,語調自然連貫,姿態(tài)大方。
作業(yè)
1.模仿月夜行船一段(11段)的景物描寫,分別從色彩、聲音、視覺、聽覺、嗅覺各個側面著筆,描寫一段景物。
2.關注自己家鄉(xiāng)的文化習俗,收集一種文化現(xiàn)象的資料,并作好筆記,在班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