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一種思考的過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和改進。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選擇適當?shù)钠托问?,以便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小編整理了一些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古詩100首篇一
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
傍人笑此言,似高還似癡。
若對此君仍大嚼,世間那有揚州鶴。
2、《高竹臨水上》。
元·虞集。
高竹臨水上,幽花在崖陰。
以彼貞女姿,當此君子心。
春陽不自媚,久露忽已深。
湘妃昔鼓瑟,悵望蒼悟岑。
3、《員當谷》。
宋·蘇轍。
誰言使君貧,已用谷量竹。
盈谷萬萬竿,何曾一竿曲。
4、《和師厚栽竹》。
宋·黃庭堅。
大隱在城市,此君真友生。
根行辰日斫,筍要上番成。
龍化葛陂去,風吹阿閣鳴。
草荒三徑斷,歲晚見交情。
5、《新竹》。
宋·朱熹。
春雷殷巖際,幽草齊發(fā)生。
我種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獲幽林賞,端居無俗情。
6、《種竹子題愛心亭》。
宋·范成大。
灑掃宣華舍此君,煙中月下綠生塵。
他年上葉清風滿,莫忘今年借宅人。
7、《新竹》。
宋·惠洪。
瑯干數(shù)本倚墻陰,新筍均條忽作林。
昨日小軒添得境,卻煩佳月碎篩金。
8、《書舍竹》。
宋·蔡確。
窗前翠竹三竿,蕭灑風吹滿院寒。
常在眼前君莫厭,化成龍去見應難。
9、《新竹》。
宋·楊萬里。
青士何年入大荒,羽儀禁者立如墻。
錦繃半脫娟娟玉,粉節(jié)新涂拂拂霜。
帶雨小酣三日后,出墻忽喜一梢長。
今年秋閏防多署,剩借先生格外涼。
10、《移竹》。
宋·辛棄疾。
每因種樹悲年事,待看成陰是幾時。
眼見子孫孫又子,不如栽竹繞園池。
古詩100首篇二
迢遞秦京道,蒼茫歲暮天。
窮陰連晦朔,積雪滿山川。
落雁迷沙渚,饑烏集野田。
客愁空佇立,不見有人煙。
桂楫中流望,京江兩畔明。
林開揚子驛,山出潤州城。
海盡邊陰靜,江寒朔吹生。
更聞楓葉下,淅瀝度秋聲。
縣城南面漢江流,江漲開成南雍州。
才子乘春來騁望,群公暇日坐銷憂。
樓臺晚映青山郭,羅綺晴驕綠水洲。
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游。
洞庭去遠近,楓葉早驚秋。
峴首羊公愛,長沙賈誼愁。
土毛無縞纻,鄉(xiāng)味有查頭。
已抱沈痼疾,更貽魑魅憂。
數(shù)年同筆硯,茲夕異衾裯。
意氣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閣道乘空出,披軒遠目開。
逶迤見江勢,客至屢緣回。
茲郡何填委,遙山復幾哉!
蒼蒼皆草木,處處盡樓臺。
驟雨一陽散,行舟四海來。
鳥歸余興遠,周覽更徘徊。
石壁開金像,香山倚鐵圍。
下生彌勒見,回向一心歸。
竹柏禪庭古,樓臺世界稀。
夕嵐增氣色,馀照發(fā)光輝。
講席邀談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從此濯塵機。
一題作旅行欲泊宣州界。
西塞沿江島,南陵問驛樓。
湖平津濟闊,風止客帆收。
去去懷前浦,茫茫泛夕流。
石逢羅剎礙,山泊敬亭幽。
火熾梅根冶,煙迷楊葉洲。
離家復水宿,相伴賴沙鷗。
贛石三百里,沿洄千嶂間。
沸聲?;罨?,洊勢亦潺潺。
跳沫魚龍沸,垂藤猿狖攀。
榜人苦奔峭,而我忘險艱。
放溜情彌愜,登艫目自閑。
暝帆何處宿,遙指落星灣。
不覺初秋夜?jié)u長,清風習習重凄涼。
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涉水更登陸,所向皆清貞。
寒草不藏徑,靈峰知有人。
悠哉煉金客,獨與煙霞親。
曾是欲輕舉,誰言空隱淪。
遠心寄白日,華發(fā)回青春。
對此欽勝事,胡為勞我身。
古詩100首篇三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2、《春怨》。
唐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3、《送崔九》。
唐裴迪。
歸山深淺去,須盡丘壑美。
莫學武陵人,暫游桃源里。
4、《秋夜寄邱員外》。
唐韋應物。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5、《新嫁娘》。
唐王建。
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6、《行宮》。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
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
7、《問劉十九》。
唐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8、《登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9、《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10、《渡漢江》。
唐李頻。
嶺外音書絕,經(jīng)冬復立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11、《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12、《雜詩》。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23、《夜泊牛渚懷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古詩100首篇四
綠遍山原白滿州,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唐白居易。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
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
古詩100首篇五
古詩十九首。
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
游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
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
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
枉駕惠前綏。
愿得常巧笑,
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
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
焉能凌風飛?
眄睞以適意,
引領遙相。
徙倚懷感傷,
垂涕沾雙扉。
古詩100首篇六
借居未定先栽竹,為愛疏聲與薄陰。
一日暫無能鄙吝,數(shù)竿雖少亦蕭森。
窗間對了添詩料,郭外移來費俸金。
自笑明年何處在,虛檐風至且披襟。
2、《龔平甫森玉軒》。
元·孟宗獻。
古人借宅亦種竹,大似饕奇心未足。
高齋聞有萬瑯干,坐對懷山飲秋綠。
官閑勝日無一事,樽酒不空仍有肉。
他時剝啄叩君門,高枕矮床容我宿。
3、《義師院叢竹》。
金·郭長倩。
南軒移自處西壇,瘦玉亭亭十數(shù)竿。
得法未應輸老柏,植根兼得近幽蘭。
雖無農(nóng)艷包春色,自許貞心老歲寒。
百草千花零落盡,請君來向此中看。
4、《題崞縣郝子玉此君軒》。
現(xiàn)代·毛瑞卿。
桂林名姓一枝新,萬竹青青德有鄰。
渭上風煙分別派,山陽詩酒屬閑人。
心期已到冰霜窟,眼界不知花柳塵。
萱背從今看輝映,嫩香新粉四時春。
5、《云溪觀竹戲書二絕句》。
宋·陸游。
氣蓋冰霜勁有余,江邊見此列仙癯。
清寒直入人肌骨,一點塵埃住得無。
溪光竹色兩相宜,行到溪橋竹更奇。
對此莫論無肉瘦,閉門可忍十年饑。
古詩100首篇七
古詩十九首。
作者:漢無名氏朝代:漢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己遠,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古詩100首篇八
百尺章臺撩亂飛,重重簾幕弄春暉。
憐他飄泊奈他飛。
澹日滾殘花影下,軟風吹送玉樓西。
天涯心事少人知。
2、《梅花》。
宋·王安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3、《青松》。
現(xiàn)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4、《在獄詠蟬》。
唐·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5、《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6、《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7、《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8、《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9、《題菊花》。
唐·黃巢。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10、《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11、《歸燕詩》。
唐·張九齡。
海燕歲微渺,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堂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12、《洞仙歌·詠柳》。
宋·蘇軾。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后,分付新春與垂柳。
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
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古詩100首篇九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飛蓬。
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
呼吸八千人,橫行起江東。
赤精斬白帝,叱咤入關中。
兩龍不并躍,五緯與天同。
楚滅無英圖,漢興有成功。
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
伊昔臨廣武,連兵決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戰(zhàn)爭有古跡,壁壘頹層穹。
猛虎嘯洞壑,饑鷹鳴秋空。
翔云列曉陣,殺氣赫長虹。
撥亂屬豪圣,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豎子,狂言非至公。
撫掌黃河曲,嗤嗤阮嗣宗。
?
謁老君廟。
古詩100首篇十
布谷飛飛勸早耕,舂鋤撲撲趁春睛。
千層石樹遙行路,一帶山田放水聲。
賞析:本詩描寫春耕時節(jié)的鄉(xiāng)村景象,作品以山行為線索,選取幾個典型的春耕情景:飛翔的布谷鳥殷勤勸耕,農(nóng)夫趁天晴揮鋤勞作,農(nóng)民放水灌田,構成一幅生機盎然的山鄉(xiāng)春耕圖。“千層石樹”的山中之景與飛鳥的歡叫、樸樸的鋤聲、山田的水響相互輝映,有聲有色,將讀者帶入充滿活力的美妙境界中。
出郊。
楊慎明。
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
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
賞析:這首詩寫出了作者外出游玩所見之景,前兩句以描述的語氣寫出了靜態(tài)的景,后兩句通過白鷺的“飛”點破了靜靜的田野,有了生動之處。而后的“點破秧針綠”將整個野外生動怡人景色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可謂是點睛之筆。
山中雪后。
鄭燮明。
賞析:詩歌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清晨,雪后大地銀裝素裹,旭日東升,云彩淡淡(描圖景);雪后初晴、天寒地凍的景象(點氛圍)的畫面。
“檐流未滴梅花凍,一種清孤不等閑”運用了襯托的手法(明手法)“檐流未滴”“梅花凍”突出了天氣的寒冷,“清孤不等閑”則是突出了梅花堅強不屈的性格(繪圖景),作者托物言志,含蓄地表現(xiàn)了作者清高堅韌的性格和潔身自好的品質(析情感)。
聽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賞析:題一作“彈琴”,《劉隨州集》為“聽彈琴”。從詩中“靜聽”二字細味,題目以有“聽”字為妥。
琴是我國古代傳統(tǒng)民族樂器,由七條弦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稱,意象也更具體?!般鲢觥毙稳萸俾暤那逶剑浩稹八娠L寒”三字?!八娠L寒”以風入松林暗示琴聲的凄清,極為形象,引導讀者進入音樂的境界?!办o聽”二字描摹出聽琴者入神的情態(tài),可見琴聲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聲,常能喚起聽者水流石上、風來松下的幽清肅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風入松》的調名,一語雙關,用意甚妙。
如果說前兩句是描寫音樂的境界,后兩句則是議論性抒情,牽涉到當時音樂變革的背景。漢魏六朝南方清樂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樂發(fā)生變革,“燕樂”成為一代新聲,樂器則以西域傳入的琵琶為主?!芭闷鹞钃Q新聲”的同時,公眾的欣賞趣味也變了。受人歡迎的是能表達世俗歡快心聲的新樂。穆如松風的琴聲雖美,畢竟成了“古調”,已經(jīng)沒有幾個人能懷著高雅情致來欣賞,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獨感。“雖”字轉折,從對琴聲的贊美進入對時尚的感慨?!敖袢硕嗖粡棥钡摹岸唷弊郑匆r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謂今人好趨時尚不彈古調,意在表現(xiàn)作者的不合時宜,是很對的。劉長卿清才冠世,一生兩遭遷斥,有一肚皮不合時宜和一種與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調。他的集中有《幽琴》(《雜詠八首上禮部李侍郎》之一)詩曰:“月色滿軒白,琴聲宜夜闌。青絲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向君投此曲,所貴知音難?!逼渲兴木渚褪沁@首聽琴絕句?!八F知音難”也正是詩的題旨之所在?!白髟姳卮嗽姡ㄖ窃娙恕?,詩詠聽琴,只不過借此寄托一種孤芳自賞的情操罷了。
早秋。
許渾。
遙夜泛清瑟,西風生翠蘿。殘螢棲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樹曉還密,遠山睛更多?;茨弦蝗~下,自覺洞庭波。
(2)頷聯(lián)和頸聯(lián)是怎樣描寫景物的?請加以賞析。頷聯(lián):由俯察到仰視,頸聯(lián):由近看到遠望;從高低遠近來描繪早秋景物,層次井然,1境界開闊。
(3)評論家認為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頗具浪漫色彩,請選一聯(lián)分析其妙處。
首聯(lián)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整整一夜都聽到的輕輕秋風,想象為在一條條懸掛著的青翠藤蔓間,秋風拂過,奏出了悅耳的清瑟聲音。(2分)或:尾聯(lián)引用典故并加以想象,一片樹葉,被蕩人心扉的秋波所感招,情不自禁,奮不顧身,展現(xiàn)了一葉追隨洞庭波的詩情畫意。
[古詩賞析]。
古詩100首篇十一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2、《草》。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州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4、《尋隱者不遇》。
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
5、《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6、《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7、《送上人》。
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
莫買沃洲山,時人已知處。
8、《靜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9、《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
林證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10、《八陣圖》。
唐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11、《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2、《贈孟浩然》。
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13、《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古詩100首篇十二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譯文]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的傘似的葉子和根莖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jié)啊!
《山行》。
年代:【唐】作者:【杜牧】體裁:【七絕】。
杜牧山行書法帖。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石路蜿蜒遠遠地伸向山崖,
白云升騰處依稀有些人家。
停車只因喜愛傍晚的楓林,
經(jīng)霜楓葉竟紅過二月鮮花。
古詩100首篇十三
寒沙四面平,飛雪千里驚。
風斷陰山樹,霧失交河城。
朝驅左賢陣,夜薄休屠營。
昔事前軍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遲留法未輕。
所賴今天子,漢道日休明。
也許是長久偏安于江左的青山綠水,不聞飛騎擊虜、角聲馬鳴之故吧,南朝稍有壯心的文人士子,往往熱衷于漢人出塞千里、勒銘燕然的軍戎生涯和輝煌業(yè)績。因此,仿“古詩”、敘漢事,借以抒寫自己的懷抱和感慨,也成了他們作詩的一大愛好。范云這首詩,正以“效古”為題,倒轉時空,把自身帶入了六百年前邊塞征戰(zhàn)的戎馬倥傯之中。
詩之開篇以粗放的筆觸,勾勒了塞外嚴冬的蒼茫和凜冽:“寒沙四面平”寫浩瀚的飛沙,在翻騰如浪中猛然靜歇,填平了四野起伏的丘谷。運筆靜中寓動,極富氣勢。“千里飛雪驚”則又動中見靜,讓荒寂無垠的瀚漠,剎時被紛揚的飛雪所籠蓋,境界尤為開闊。一個“驚”字,表現(xiàn)詩人的主觀感覺。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的塞外景象,正如《楚辭·招魂》所述:“增冰峨峨,飛雪千里些”,令人心駭而骨驚。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上,詩人恍已置身于頂盔貫甲的漢卒之中,正冒著風雪,向茫茫陰山、皚皚交河進發(fā)。“陰山”橫亙于今內蒙古境內,往東遙接內興安嶺。山上本來草木蔥蘢,而今在狂烈的寒風襲擊下,時時可見高大樹枝的摧折;“交河城”則遠在今新疆吐魯番西北,正是車師前王的治所。此刻在霧氣縹緲之中,它竟像海市蜃樓般,消失得無影無蹤。從陰山到交河城,空間相距遠不止千里。詩中卻以“風斷”、“霧失”兩句,使之近若比鄰。如此巨大的空間轉換,不僅表現(xiàn)了塞外瀚漠的遼闊,更為活躍在這一背景上的士卒征戰(zhàn)生涯,增添了幾多壯色和撲朔迷離之感。
以上四句重在寫景,豪情萬丈的出塞健兒,似還只在背景中若現(xiàn)若隱。自“朝驅左賢陣”以下,他們終于大顯身手了。“朝驅左賢陣”一句,寫的是飛將軍李廣親自指揮的一場激戰(zhàn)。據(jù)《史記》記載,當時李廣率四千騎出右北平,迎戰(zhàn)匈奴左賢王十倍于己的騎兵。李廣布圓陣拒敵,“胡急擊之,矢下如雨”,“吏士皆失色”。而李廣“意氣自如”,執(zhí)大黃弩射殺匈奴偏將數(shù)人,終于堅持到援軍到來,突圍而出。“夜?。ㄆ冉┬萃罓I”抒寫的,則是驃騎將軍霍去病的一次勝利遠征。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霍去病將萬騎出隴西,“過焉支山千有余里”,殺折蘭王、斬盧胡王、執(zhí)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首虜八千余級,收休屠祭天金人”,一時名震遐邇。這兩次戰(zhàn)役,在時間上相隔五、六年。詩中卻以“朝驅”、“夜薄”使之緊相承按,大大增添了塞外征戰(zhàn)的緊張態(tài)勢,將出征健兒勇挫強敵的豪邁之氣,表現(xiàn)得痛快淋漓!接著“昔事前軍幕,今逐嫖姚兵”二句,又回射上文,抒寫主人公先后追隨前將軍李廣、嫖姚校尉霍去病屢建奇功的經(jīng)歷。語氣沉著,字里行間,洋溢著一種身為名將部屬的深切自豪感。
以上一節(jié)描述出塞千里、接戰(zhàn)強虜?shù)挠⒂聵I(yè)績,讀來令人神旺。不過,軍戎生涯除了長驅直進的勝利外,也難免有意外的失誤和挫折。一旦出現(xiàn)這種情況,即使功業(yè)顯赫的名將,也仍要受到軍法的懲處?!笆У佬碳戎亍?,說的正是李廣晚年的不幸遭遇:李廣率師出征,因為無人向導而迷失道路;大將軍衛(wèi)青追究罪責,李廣終于含憤自殺?!斑t留法未輕”,則指博望侯張騫,隨李廣出塞,遲留后期,按法“當斬”,只是由于出錢,方才“贖為庶人”。這樣的失誤,雖然難免,但軍法如山,不可寬貸。這又使充滿英勇氣概的軍戎生活,蒙上了一重悲壯的色彩。唯其如此,它才更加可歌可泣;在詩人眼中,也更富于浪漫氣息和奇異的吸引力。漢代的邊塞征戰(zhàn),正是這樣,以它輝煌的業(yè)績和悲壯的色彩,寫在了汗青史上。何況,這些業(yè)績,又是與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分不開的'。倘若不是他的果斷決策,漢代則不能有此美善旺盛(休明)的壯舉。所以,詩之結尾,詩人不禁發(fā)出了“所賴今天子(漢武帝),漢道日休明”的熱烈贊嘆。倘若聯(lián)系詩人生活的齊梁時代,朝廷積弱,只能坐看北方異族鐵騎縱橫,讀者可以感受到,詩人的結句又包含了無限感慨和不盡之意。
“效古詩”名為“效古”,詩中其實總有詩人自己的身影在。范云身為齊梁詩人,寫的雖為漢代古事,但因為用了第一人稱,在時序上又故意倒“古”為“今”(“今逐”、“今天子”),便在詩中造成了一種古今錯綜、彼我交融的奇特效果。出現(xiàn)在詩中的主人公,看似漢代士卒,卻又融入了詩人的感情?;秀敝?,似乎不是詩人回到了漢代,倒似當年的李廣、霍去病,穿過六百年的時空,奇跡般地出現(xiàn)在南朝,正率領著詩人,仰對瀚漠的朔雪、狂風,轉戰(zhàn)于陰山、交河。而讀者呢,也恍惚與詩人一起,參加了“朝驅左賢陣,夜薄休屠營”的戰(zhàn)役,為勝利的突圍而歡呼,為“失道”名將的隕身而墮淚。這是一種錯覺,但它的奇特效果,正是由范云這首《效古詩》的獨特表現(xiàn)方式所造成的。
古詩100首篇十四
古詩十九首。
作者:漢無名氏朝代:漢今夜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r軻??嘈痢!咀⑨尅砍鲎浴豆旁娛攀住分?。
具陳:全部說出。
箏:樂器名,瑟類。古箏竹身五弦,秦漢時箏木身十二弦。
奮逸響:發(fā)出超越尋常的音響。
令德:賢者,指作歌辭的人。
高言:高妙之論,指歌辭。
識曲:知音者。
真:真理。這句是說知音者請聽歌中的`真意。所謂“高言”和“真”都指下文“人生寄一世”六句。
齊:一致?!褒R心同所愿”,是說人人所想的都是這樣,心同理同。
含意:是說心中都已認識那曲中的真理。
未伸:是說口中表達不出來。
奄忽:急遽的意思。
飆塵:暴風自下而上為“飆(音標)”。“飆塵”,是卷地狂風里的一陣塵土。以上二句是說人在世上是暫時寄居,一忽兒就完了。
策:鞭馬前進。
高足:指快馬。
津:渡口?!耙方颉北扔饔袡嘤袆莸牡匚弧R陨隙涫钦f應該趕快取得高官要職。
r軻:本是車行不利的意思,引申為人不得志的意思。以上六句就是座中人人佩服的高言真理,這里面含有憤慨和嘲諷,而不是正言莊語?!咀g文】這詩所歌詠的是聽曲感心。托為闡明曲中的真意,發(fā)了一番議論。議論的內容是:人生短促,富貴可樂,不必長守貧賤,枉受苦辛。這些是感憤的言語,也有自嘲的意味。
古詩100首篇十五
古詩十九首。
逶迤自相屬。
回風動地起,
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
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
蟋蟀傷局促。
蕩滌放情志,
何為自結束!【注釋】出自《古詩十九首》之十二。
逶迤:長貌。
相屬:連續(xù)不斷。
回風:旋風。
萋:盛也?!拜乱丫G”,猶言“妻且綠”。以上四句寫景物,這時正是秋風初起,草木未衰,但變化即將來到的時候。
晨風:《詩經(jīng)?秦風》篇名。《晨風》是女子懷人的詩,詩中說“未見君子,憂心欽欽”,情調是哀苦的。
蟋蟀:《詩經(jīng)?唐風》篇名?!扼啊肥歉袝r之作,大意是因歲暮而感到時光易逝,因而生出及時行樂的想法,又因樂字而想到“好樂無荒”,而以“思憂”和效法“良士”自勉。
局促:言所見不大。
結束:猶拘束。以上四句是說《晨風》的作者徒然自苦,《蟋蟀》的作者徒然自縛,不如掃除煩惱,擺脫羈絆,放情自娛?!咀g文】本篇十句,內容是感嘆年華容易消逝,主張蕩滌憂愁,擺脫束縛,采取放任情志的生活態(tài)度。結構是從外寫到內,從景寫到情,從古人的情寫到自己的情。
處在苦悶的時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的生命哲理,其苦悶就尤其深切??鄲灦鵁o法擺脫,便往往轉向它的對立一極--蕩情行樂。本詩所抒寫的,就正是這種由苦悶所觸發(fā)的滔蕩之思。
以上為全詩之第一節(jié)。讀者可以看到,在此節(jié)中盤旋往復的,其實只有一個意念,即“蕩滌放情”之思。這種思緒,原本來自于詩人自身生活中的苦悶,與所見景象并無關涉。但詩人卻將它移之于外物,從衰颯悲涼的秋景中寫來。便令人感到,從“高且長”的東城,到凄凄變衰的秋草,以至于?鳥、蟋蟀,似乎都成了苦悶人生的某種象征,似乎都在用同一個聲調哀嘆:“何為自結束”、“何為自結束”!這就是審美心理上的“移情”效果。這種貫注于外物、又為外物所烘托而強化的情感抒寫,較之于直抒其懷,無疑具有更蓬勃的蔥蘢的感染力。自“燕趙多佳人”
以下,即上承“蕩情”之意,抒寫詩人的行樂之境。--當“何為自結束”的疑慮一經(jīng)解除,詩人那久抑心底的聲色之欲便勃然而興。此刻,身在“東城”外的詩人,,竟做了一個極美妙的“燕趙佳人”夢:他恍惚間在眾多粉黛叢中,得遇了一位“顏如玉”的佳人;而且奇特的是,一轉眼,這佳從便“羅裳”飄拂、儀態(tài)雍容地端坐在詩人家中,分明正錚錚地習練著靖商之曲。大約是因為琴瑟之柱調得太緊促,那琴間竟似驟雨急風,聽來分外悲惋動人--讀者自然明白,這情景雖然描述得煞在介事,實際上不過是詩人那“蕩情”之思所幻化的虛境而已。所以畫面飄忽、轉換也快,呈現(xiàn)出一種夢寐般的恍惚感。
銜泥巢君屋”。借飛燕雙雙銜泥巢屋之語傳達與詩人永結伉儷之諧的深情真是“結得又超脫、又縹緲把一萬世才子佳人勾當俱被他說盡”(朱筠《古詩十九首說》)。
古詩100首篇十六
《贈劉景文》和《山行》這兩首古詩,你會沉醉于深秋的美麗景色之中。雖已荷盡菊殘,然而“橙黃橘綠”;雖已百花凋零,然而“霜葉紅于二月花”。
《贈劉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記住,那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jié)。這首古詩是寫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敗、菊殘,寫出了秋末的特征。接下來詩人以橙子的金黃與橘子的青綠,把深秋的景色點綴得色彩鮮明而富有生氣。詩人在此一反悲秋的調子,突出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扒嬗晟w”指荷葉。第二行詩贊頌了菊花的'殘枝有傲霜凌寒的氣概。
《山行》的大意是:在石徑蜿蜒、白云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停車觀看,不禁發(fā)出“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感嘆。深秋在詩人筆下并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這首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古詩100首篇十七
入市雖求利,憐君意獨真。
欲將寒澗樹,賣與翠樓人。
瘦葉幾經(jīng)雪,淡花應少春。
長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塵!
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
浩浩昊天,不駿其德。
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天疾威,弗慮弗圖。
舍彼有罪,既伏其辜。
若此無罪,淪胥以鋪。
周宗既滅,靡所止戾。
正大夫離居,莫知我。
三事大夫,莫肯夙夜。
邦君諸侯,莫肯朝夕。
庶曰式臧,覆出為惡。
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如彼行邁,則靡所臻。
凡百君子,各敬爾身。
胡不相畏,不畏于天。
戎成不退,饑成不遂。
曾我御,日瘁。
凡百君子,莫肯用訊。
聽言則答,譖言則退。
哀哉不能言,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哿矣能言,巧言如流,俾躬處休。
維曰于仕,孔棘且殆。
云不可使,得罪于天子。
亦云可使,怨及朋友。
謂爾遷于王都,曰予未有室家。
鼠思泣血,無言不疾。
昔爾出居,誰從作爾室。
古詩100首篇十八
古詩十九首。
北風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
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
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
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
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
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qū)區(qū),
懼君不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