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劣勢,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發(fā)展機會。在寫總結時,可以參考相關資料和范文,借鑒別人的經驗和方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一
3.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在小說中):a渲染烘托氣氛、形象、心情b推動(或襯托)情節(jié)發(fā)展c象征意義d交代背景(時間、地點等)。
7.第一人稱:a親切自然b自由直接c真實生動。
8.第二人稱:a呼告抒情,動人親切b便于感情交流c充滿氣勢,態(tài)度鮮明d自由靈活。
9.第三人稱:a直接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b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c顯得客觀冷靜。
10.肖像描寫:以形傳神,更好地展現(xiàn)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
11.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人物個性特征及內心世界。
12.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xiàn)人物性格特點。
13.心理描寫:a揭示人物內心世界b使形象更為豐滿充實。
14.白描:簡筆勾勒,簡潔準確傳神。
15.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絲毫畢現(xiàn),具體生動。
16.細節(jié)描寫:a真實精細b傳神鮮明。
18.倒敘:a設置懸念,增加興趣b讀起來波瀾起伏。
19.直接抒情:淋漓盡致。
20.間接抒情:a表達含蓄,含而不露b韻味悠長(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22.過渡段:a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有時只開啟下文)b引發(fā)議論,揭示主旨c襯托作用d渲染、烘托氣氛e使文章避繁就簡、不蔓不枝、條分縷析。
24.線索:環(huán)環(huán)相扣,結構緊湊。
25.照應:a構成一條貫穿全文的情感線索,使文章結構緊湊b呼應文題。
26.舉例:a具體實在,易于接受b增強說服力和感染力c豐富文章內容d表明xx觀點。
28.側面烘托:a給人如臨其境的現(xiàn)場感b從側面烘托xx的xx特征。
29.引用:a具有文學味b豐富文章c引起讀者興趣d表明xx觀點。
30.長短句間雜:讀起來錯落有致。
31.疊詞:a強調xxb讀來瑯瑯上口,有音樂美。
32.記敘文中的議論: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的目的和意義。
33.說明文中的描寫、文藝性筆調:點染作品,使之生動形象。
34.人物對話描寫:a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b促進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
37.引用名言:a增強說服力b豐富文章內容c引起讀者興趣d表明xx觀點。
記憶口訣為:正側工白多點面,動靜景情修表現(xiàn)。
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冗長為簡潔。
2.借代:a引人聯(lián)想b形象突出、特點鮮明、生動c在表情達意上更得體、含蓄、別致。
5.對偶:a便于吟誦,易于記憶b表意凝練,抒情酣暢c對比強烈,褒貶分明。
8.反問:a強化語氣,強調內容b增強表達效果,表達強烈感情c引起思考,余音回蕩。
9.反復:a寫景抒情感染力強b承上啟下,層次清晰c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印象。
11.雙關: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達意更含蓄,更有趣。
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
1.常見的表現(xiàn)手法有:比興、對比、象征、用典、烘托、虛實結合(記憶口訣為:比用對象烘虛實)。
2.象征:a言在此而意在彼,豐富b富有哲理,給人以啟迪。
3.襯托:突出事物特點。
4.先抑后揚:在變化和反差中突出事物特點。
7.反諷:突出強調,深化主題。
8.托物言志:a富有暗示性、朦朧性,意在言外b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
11.意象組合:a最大限度地增強了詩歌意象的密度和詩歌的力度b使詩中的意象鮮明突出c為讀者提供了聯(lián)想與想象的廣闊天地和咀嚼回味的余地。
12.結構安排的特點:。
照應、層層深入、烘托鋪墊、對比、承上啟下、懸念、伏筆。
記憶口訣:層承對照烘懸伏。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二
雨過水明霞,潮回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昂尬黠L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華,烏衣又日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
[注釋]鄧剡,字光薦,號中齋,文天祥的同鄉(xiāng)和朋友。本詞為南宋滅亡之后,鄧剡被俘,過建康(今南京)時所寫。
題目:請你就詞中畫線句的表現(xiàn)手法,任選一個角度進行鑒賞。
如何解答此類古詩詞多角度鑒賞題,這里提醒考生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重視。
第一,知人論世,把握主旨。
古人云:詩言志。“志”是指志向、抱負、愿望、情懷等。因為詩詞作品往往表現(xiàn)作者的情懷、志趣,并與作者的經歷、思想狀況以及個性有關,所以要“知其人”;又因為作品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往往跟社會的變遷、時代的風云密切相關,所以要“論其世”,高考輔導《高考古詩詞考前指要:通觀全篇才能準確理解》。因此,考生在動筆鑒賞之前,首先要理解詩詞作品寫了什么內容,然后再體會作者表達了什么情感。從《唐多令》一詞下面所附的“注釋”不難看出:這首詞是鄧剡被俘北上,途經建康時所作。作者觸景傷情,吊古傷今,全詞抒發(fā)的是自己的流亡之苦和亡國之悲。
第二,通觀全篇,選準角度。
一般來說,考生對古詩詞作品進行鑒賞,應該全面理解它的思想內容和表現(xiàn)形式。所謂“思想內容”,是指古詩詞所表達的主旨和作者寄托的情感。所謂“表現(xiàn)形式”,是作者在要表達主旨和情感時所運用的表達技巧。但無論從什么角度鑒賞古詩詞作品,都要從該作品的整體出發(fā),把握作品的基調和總的傾向。故解答此題,考生先要通觀全詞,然后從內容和形式兩個層面對“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一句作全面而深入的閱讀分析,以求選準鑒賞的角度。
第三,指向明確,目標單一。
除極少數情況外,高考古詩詞多角度鑒賞題通常僅僅要求考生就其“表現(xiàn)手法”任選某“一個”角度來鑒賞。因此,考生答題時所選擇的`鑒賞角度務必要指向明確,目標單一。切忌蜻蜓點水,面面俱到,切忌脫離文本去想當然地去套用鑒賞術語,切忌空洞抽象的泛泛而談或言不及義的任意羅列。
第四,表述流暢,要言不煩。
高考語文試題中的每一道主觀題都對語言表達有較高要求,古詩詞多角度鑒賞題自然也不例外??忌谶x準角度動筆鑒賞時,在語言表達上要力求做到準確、規(guī)范、簡潔、流暢,切忌語言筻攏辭不達意。
下面是該題的三個不同角度的鑒賞實例,供同學們參考與借鑒。
[例一]本句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把自己對國家破亡后感到無比悲傷的情緒都融入在這深秋的雁、月、蘆花等讓人感到凄涼、蕭索、悲傷的景象之中,亡國的悲傷之情與眼前的悲涼之景和諧地統(tǒng)一。
[例二]此句中的“和”和“宿”兩個動詞用得極為傳神。南雁孤單落寞,無家可歸,只得“和明月,宿蘆花”。大雁的這種“寄寓”的孤寂無助之感恰與作者亡國被浮后的孤獨愁苦悲傷之情相一致,表達出作者內心無以名狀的惆悵、落寞和悲苦之情。
[例三]作者在色彩的描繪上頗具匠心。蒼白的月光下,一望無垠的白色蘆葦叢,這種單一的冷色調給人視覺上造成的沖擊直接導致了心理上的沖擊:凄涼、落寞,更加渲染了作者的亡國和漂泊之痛,凄涼哀婉,讀之令人惻然。
上述三個不同角度的鑒賞示例,基本上都是緊扣以下三個要素來構思成文的:首先,選準鑒賞的切入角度;其次,結合該詞句的內容對鑒賞角度進行簡明的分析;最后,結合該詞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寫出表達效果。也可以用一公式簡單地表述為:表現(xiàn)手法的鑒賞=鑒賞角度+具體表現(xiàn)+表達效果。由于這三位同學熟練地掌握了詩詞鑒賞的一般結構特點,故所寫出的鑒賞語段均層次清晰,言簡意賅。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三
古詩是中國獨特的文化藝術,是學生們從小到大都要學的內容,而且隨著語文的改革,新的部編版教材古詩的內容相比之前增幅了87%,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比例,對于現(xiàn)在的學習生們也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學習古詩,不僅是為了背誦古詩,更重要的是體會古詩的情感。
這一制度的改革,讓很多家長都十分的憤慨,有家長說到:“現(xiàn)在又不是古代了,現(xiàn)在都使用白話文,簡單方便,為什么還要學生學習大量的古詩,本來孩子們的作業(yè)已經夠多了,現(xiàn)在又增加這么多古詩,這是要讓孩子們每天都熬夜刷題嗎?”
但是根據《考試大綱》要求,高考古詩鑒賞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鑒賞,二是評價。鑒賞又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鑒賞其形象、其語言、其表達技巧。評價就是分析詩歌的思想(感情)內容。
所以,古詩是必學的,而且是一定要理解古詩的內容,光背誦還是不夠的。因為在高考時會考到古詩鑒賞,古詩鑒賞就是分析其語言、其表達技巧,運用了什么修辭,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而是所占的分值還比較高,如果學生不能掌握,那么考試時一個字都寫不出來。
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自己寫作文的時候都表達不出真情實感,沒有寫作技巧,不懂得把握文章的機構和內容,更別說鑒賞古人的詩歌了,還有學生說到:“我哪有資格去鑒賞那么偉大的文學家的作品呢?不是不會,而是我能力不夠!”
其實啊,古詩鑒賞哪有那么難,很多學生不愿意做,就是給自己找借口罷了。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其實對于這一類題型,也是有“套路”可言的。只要掌握了詩歌的答題技巧,在考試時依葫蘆畫瓢,就一定能取得不錯的分數。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四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問: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何效果?
答:
(步驟一)主要用了反襯手法。
(步驟二)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
(步驟三)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五
古詩詞鑒賞是高考語文的必備考點,本文為大家總結了高考古詩詞鑒賞10大規(guī)律,希望對同學們能夠有所幫助!
1. 詩眼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 意象
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guī)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xiāng)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chuàng)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chuàng)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 意境
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fā)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yōu)秀的古詩詞都創(chuàng)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梢姡プ∵@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xiàn)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案?、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lián)(一、二句)、頷聯(lián)(三、四句)、頸聯(lián)(五、六句)、尾聯(lián)(七、八句),頷聯(lián)、頸聯(lián)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后產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fā)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fā)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guī)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zhàn))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xiāng)、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chuàng)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 詩歌流派: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xiàn)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xiàn)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xiàn)實,真實地表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fā)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 詞的流派:
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蕩。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選材方面的虛實結合(實景是詩人描寫的現(xiàn)實客觀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觀之景;虛景是詩人通過感覺、聯(lián)想或想象而虛擬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虛實結合往往是古詩詞意境的基本方法。
選材方面的反襯:古詩詞表達技巧中的反襯是相對“正襯”而言的一種表達技巧。在作品中為了使對某事物的描寫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對立的事物從旁陪補的方法。它與“對比”不同,對比的兩個事物間的關系是并列的,結果是突出對比雙方;反襯卻可以明顯地分出襯托的事物和被襯托的事物,突出被襯托的一方。
內容方面的動靜結合:有時可理解為“以動襯靜”,“動靜相對”。
結構方面的伏筆與照應:詩作者在讀者不經意處的暗示交代,使詩歌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文題呼應。
結構方面的對比:對比是指在作品中把兩個相互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兩方面并舉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適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義,對于主題的表達也易產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古抒懷、意在言外,等等。
古詩詞中對詞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內涵的深入解說,因此了解各種不同的語言風格很重要。古詩詞語言風格一般有莊重、嚴肅與詼諧、風趣;形象、生動與質樸;簡練與縝密;含蓄與明了;犀利與平和;細膩、委婉與豪爽、熱烈。對語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詩歌鑒賞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詞、句:詩中的詞、句處在統(tǒng)一意境中,只有在詩境中分析,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憶舍弟》的總體意境,就能正確理解“月是故鄉(xiāng)明”———因思鄉(xiāng)念故鄉(xiāng)而備覺故鄉(xiāng)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語法現(xiàn)象:為了合乎作詩詞的規(guī)則,所以往往有變式句存在。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詩詞中詞類活用現(xiàn)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等等。
古詩詞中作者常常會運用各種不同的修辭手法,使表情達意豐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寫同一事物還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寫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斷”。
通感: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如林逋的“暗香浮動月黃昏”,用視覺“暗”寫嗅覺“香”、突出梅香的特點。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門”代“權貴豪門之家”。
互文:在連貫性話語中,將本應含在一起的詞語,分別安排在上下兩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馬客在船”,實際是說:“主人下馬在船,客人下馬在船”。
設問:如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夸張:如辛棄疾的“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古詩詞常用的修辭還有擬人、反問、反復等,都要求我們去注意。
詩歌的題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線索。
如試題為“約客”,作者約人,對方遲遲沒有來,環(huán)境上“家家雨,處處蛙”的渲染,約了客人,怎么不來?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慮。
古詩鑒賞題后,往往會有一些注釋,填表式題目中已有內容實際上就是例題。
詩歌鑒賞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再創(chuàng)造的主要方式是聯(lián)想、想象。
如王駕的《雨晴》,作者沒有描寫鄰家院子景色,但寫了“蜂蝶紛紛過墻去”這一實景。如果考生緊緊依傍這一詩句,透過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霧,會聯(lián)想到鄰家春色美不勝收,如此景致,連路人都會駐足觀望,更何況是喜花的蜂蝶呢!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六
一、答題總則:仔細審題,根據題目要求,問什么,答什么。
基本規(guī)律:1、如果問“寫了什么”,則必答內容(可翻譯后概括)。
2、如果問“怎樣寫”,則必答手法和內容(即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順便還可以答這樣寫的效果和作者情感)。
3、如果問“作用(效果或好處)怎樣”,則必答手法、內容、作用、情感(注意:先答有什么作用、效果或好處,接著答用了什么手法,寫了什么內容。這樣才完整,不至于無謂失分)。
4、如果問“為什么這樣寫”,則必答內容(即原因,可從詩句中概括,往往是對表現(xiàn)詩的主旨的作用,要注意“知人論世”),還要從結構上回答(即在結構上的作用)。
5、如果題目要你“簡析”,則可按2的方式回答。
二、熟悉并分清古典詩歌的類別(從內容角度劃分)。熟悉以后,可以快速推斷出詩歌的內容,以及常用什么手法。譬如:
1、寫景抒情類。如山水田園詩,這類詩,內容當然是寫所見所聞的自然景物,手法常從修辭角度和抒情方式角度考查。
2、即事感懷類。如送別、登高等,這類詩,不外乎即景生情,睹物思人,即事有感,譬如惜花、傷春、悲秋等等,手法多樣。
3、詠物言志類。如詠物詩,則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總說),懷才不遇、堅貞不屈、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積極進取、孤傲高潔、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等等(思想內容),象征、比喻、擬人、對比、襯托、雙關、比興等等(表現(xiàn)手法)。
4、懷古詠史類。這類詩,則懷古傷今、懷古傷己、借古諷今(總說),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憂國憂民、壯志未酬(思想內容)、用典、聯(lián)想、對比、襯托、揚抑、諷刺(表現(xiàn)手法)。
5、邊塞征戰(zhàn)類。這類詩,多著意于絕域風物的描寫,以抒寫軍旅之苦辛、戍卒之離思鄉(xiāng)情或表現(xiàn)將士浴血奮戰(zhàn),保家衛(wèi)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英雄氣概兼兒女心腸”的創(chuàng)作模式,但也有例外。喜用術語:豪邁、慷慨激昂、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奮勇殺敵、不怕犧牲、生活凄苦、思鄉(xiāng)思親、報國無門、歸家無望、茍且偷安、連年征戰(zhàn)、窮兵黷武、悲憤、哀痛、憤懣等等(思想內容),烘托、渲染、對比、雙關、諷刺等等(表現(xiàn)手法)。
三、明了考查詩歌的幾個角度:語言分析、形象分析、評價寫作技巧和風格、評價思想內容。
四、讀懂詩歌的主要途徑:從題目入手、從作者及時代入手(知人論世)、從試題提供的注解入手,然后結合詩歌的類別(見上文)、常見意象的文化內涵進行推斷。
五、常見題型的回答要點。
1、語言的考查。(多是分析“詩眼”的題目)。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歌在語言上有何特色(風格)?或談談這首詩歌的語言藝術。
解析:這種問題是就整首詩而言,因此記住常用術語就可無往而不勝。如:用語清新、雅致,不落俗套;平淡質樸(樸素自然),全用白描,不加修飾,返璞歸真;凝練簡潔,絢麗多彩;委婉含蓄,清靜幽深;清新明快,如行云流水;雄偉奇特,慷慨悲壯;使用疊字疊詞疊句,生動形象,具有音樂美、修辭美等等。注意:答題時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才能少扣分。
(2)找出這首詩的“詩眼”,或找出用得最傳神的實詞(虛詞)并分析其好處。
解析:答題步驟——先找出此詞,肯定其用得好,然后結合詩句解釋其表面和深層含義(即這個詞描繪出了什么景象或展現(xiàn)了什么畫面或意境),最后答使用它產生了什么效果以及表達了什么感情或感受?!靶Ч背S迷u價語可參見上文的解析,譬如:運用動詞、形容詞的作用或效果是準確、生動、貼切;數量詞、副詞往往是起強調或使文氣更貫通的作用;疊詞往往是增強語言韻律感或強調作用;顏色詞可以渲染氣氛,增加畫面感、色彩感,表達心情。
(3)詩中的某個字(句)為什么用得好。(同上,只是略去第一步)。
(4)詩中的某字換成別的字好不好。(屬比較異同類題,同上,稍有區(qū)別,一定要答出“好在哪里”或“不好”在哪里)。
(5)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么?
解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答題步驟:一從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二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如開頭則統(tǒng)領全詩,結尾則總括全詩,貫穿全詩則是全詩情線物線。
2、形象(意象)或意境的考查??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人物均能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藝術形象?請具體分析。(這是從整體上考)。
解析:藝術形象主要有——豪放灑脫,憂國憂民、青衫淚濕,歸隱田園、鐘情山水的隱士,愛惜人才,兒女情長,為國戍邊的征人,四處漂泊的游子,品行正直、高潔的志士等?;卮饡r,第一步,從上挑選一個(如果找不到,請自己概括),這是概述;然后結合詩句挑出描寫形象的詞語具體解說即可。以上是人物形象,如果是“物”的形象,答題時,先找出有關詩句,接著分析形象的基本含義,再結合主旨分析究竟比喻或象征了什么形象。
(2)此詩寫了哪些意象(景物),構成了什么意境?具體分析意境是怎樣構成的。
解析:第一問簡單,從詩句中找出即可,注意找完整,不能抄詩句。第二問,請積累意境常用詞——雄渾壯闊,高遠遼闊,雄渾壯麗,宏闊蒼涼;孤寂冷清,蕭瑟凄涼,冷寂荒涼,清冷寥落;恬靜優(yōu)美,幽美寧謐,自然和諧,細膩朦朧;熱烈高亢,繁麗奇幻,絢麗熱烈等。
來自 green-energy-services.com
第三問的格式是此詩通過描寫哪些景物,渲染了什么環(huán)境氣氛,映襯了什么心情,此三方面缺一不可。
3、寫作或者表達技巧(特色)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問:此詩或某兩句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有什么作用?(有時問的委婉一點,如,此詩或某兩句是怎樣表現(xiàn)形象或感情的?此時,一定要答手法)。
(2)答此類題請牢記常用術語:修辭方法——比喻、借代、擬人、對偶、夸張、反復、設問、反問等;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結情);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表現(xiàn)手法——襯托(正襯、反襯)、以樂景襯哀情、對比、用典、欲揚先抑、想象聯(lián)想、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遠近結合(有層次感)、白描等。
(3)答題步驟:先說運用了什么手法,再結合詩句具體解說,接著說表達了什么感情,產生了什么效果。
4、思想內容(情感或主旨)的考查。
設問的方式及答題角度和步驟:
(1)詩歌描寫了什么內容?揭示了什么主旨?
解析:這是從整體問答的題目,內容可結合詩句具體回答,答案在詩中。只要記住常見的主旨或情感,一般都會有話可說。譬如:憂國傷時(揭露統(tǒng)治者的昏庸腐朽或窮兵黷武、反映離亂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反對戰(zhàn)爭、追求和平),建功報國(建功立業(yè)的渴望、政治失意的苦悶、懷才不遇的郁悶、壯志難酬的感傷、報國無門的悲傷、山河淪喪的痛苦、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等),思鄉(xiāng)懷人(羈旅行愁、思念親友、邊關思人、閨中懷人、宮中哀怨),生活雜感(對自然的熱愛、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昔勝今衰的感慨、懷古傷今或懷古傷人的情懷、青春易逝的感傷、仕途失意的苦悶),長亭送別(依依惜別的深情、離別的惆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誠心志的告白等)。
(2)其他設問方式:此詩的內容(或主旨),有人認為是這樣,有人認為是那樣,也有人認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請簡述理由。
解析:先肯定一種說法,接著分析詩句具體寫了什么,用了什么手法,對表現(xiàn)主題有什么作用,抒發(fā)了什么情感,產生了什么效果。這樣回答,很完整,失分的幾率小。
(3)分析詩中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作用。
解析:先答寫了什么景物,接著答怎樣寫的,再答表達了什么情感,最后答有什么效果。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七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這座雄關之上,陣陣秋風吹散了“得得”的馬蹄聲。
滔滔的黃河與遼闊的原野還嫌不夠舒展,從華山進入潼關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終古:自古以來。
簇:叢聚。
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
束:約束。
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公元1882年秋,十四歲的譚嗣同(1865—1898),從湖南故鄉(xiāng)赴甘肅蘭州父親任所途中,經過陜西潼關,在這里飽覽了一番北國山河的壯麗風采,故作此詩。
偉大的壯觀還在更高更遠的地方。潼關地處陜西、山西、河南三省交界點,南鄰華山群峰,東望豫西平原。詩人立馬城關,眼見黃河從北面高原峽谷奔騰怒吼而來,到懸崖腳下猛然一轉彎,奔向平坦廣闊的原野,但氣勢卻不見緩和,好像仍嫌河床箍得太緊;而那連綿不斷的山峰,在關東并不怎樣惹眼,剛入潼關便突兀而起、聳入云天,一座座爭奇斗險,唯恐自己顯得平庸!
自然,所謂大河“猶嫌束”、群山“不解平”,全是黃河、華山的磅礴氣勢在詩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應,反映著這位少年詩人豪邁奔放的激情和沖決封建束縛、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這愿望,這激情,同當時神州大地上正在崛起的變革圖強的社會潮流,是完全合拍的。
十九世紀末葉,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代,也是一個民族精神空前高揚的時代。透過少年譚嗣同這首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我們仿佛聽到一個迅速臨近的新時代的腳步聲。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八
魏晉南北朝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東行登上碣石山,來欣賞大海。海水多么寬闊浩蕩,山島高高地挺立在海邊。樹木和百草郁郁蔥蔥的,十分繁茂。秋風吹動樹木發(fā)出悲涼的聲音,海中翻騰著巨大的波浪。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好像是從這浩瀚的海洋中出發(fā)的。銀河星光燦爛,好像是從這浩淼的海洋中產生出來的。太值得慶幸了!就用詩歌來表達心志吧。
從詩的體裁看,這是一首古體詩;從表達方式看,這是一首寫景抒情詩?!皷|臨碣石,以觀滄?!边@兩句話點明“觀滄?!钡奈恢茫涸娙说巧享偈巾?,居高臨海,視野寥廓,大海的壯闊景象盡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寫,概由此拓展而來?!坝^”字起到統(tǒng)領全篇的作用,體現(xiàn)了這首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的特點。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點像繪畫的粗線條。在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鼻岸渚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則是對“水何澹?!币痪涞倪M一層描寫:定神細看,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這兒,雖是秋天的典型環(huán)境,卻無半點蕭瑟凄涼的悲秋意緒。作者面對蕭瑟秋風,極寫大海的遼闊壯美:在秋風蕭瑟中,大海洶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島高聳挺拔,草木繁茂,沒有絲毫凋衰感傷的情調。這種新的境界,新的格調,正反映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胸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鼻懊娴拿鑼?,是從海的平面去觀察的,這四句則聯(lián)系廓落無垠的宇宙,縱意宕開大筆,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在這雄奇壯麗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漢(銀河)都顯得渺小了,它們的運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xiàn)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勢態(tài)。這種“籠蓋吞吐氣象”是詩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言為心聲,如果詩人沒有宏偉的政治抱負,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沒有對前途充滿信心的樂觀氣度,那是無論如何也寫不出這樣壯麗的詩境來的。過去有人說曹操詩歌“時露霸氣”(沈德潛語),指的就是《觀滄海》這類作品。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九
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
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
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
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
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
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
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
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
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
功名誰復論。
《述懷》又作《出關》,是魏征的代表作,也是初唐抒情詩的名篇。
作于唐高祖李淵稱帝初期。當時,魏征初投唐不久,高祖以禮相待,極重其才。為報答高祖的知遇之恩,魏征便主動請纓赴華山以東地區(qū)去勸降李密所領導的瓦崗軍舊部。臨行之際,作此詩以抒懷,表達了他重意氣不畏艱險,誓報知遇之恩的思想。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十
1.激越高亢如蘇軾念奴嬌等豪放派,其他象邊塞詩中反映詩人渴望建功立業(yè),保家衛(wèi)國決心的詩作。
3.語言綺麗(重視修飾,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如溫庭筠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鰓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其他象婉約派中反映兒女情長的詩作。
1.清新自然用語新穎,不落俗套。如王維的山水詩。
2.平淡質樸選用確切的詞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3.高中學習方法絢麗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渲染氣氛,極盡鋪陳之能事。如李商隱的詩。
4.明快斬釘截鐵,一語中的。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5.含蓄不直接敘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發(fā),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耐人尋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后期的詞。
6.簡潔干凈利落,言簡意賅。如賈島的詩。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十一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千里。
“洞房昨夜春風起,遙憶美人湘江水”,這兩句寫夢前的思念。在深邃的房中,昨夜吹進了春風,可見,春天已經悄然來到。春回大地、春暖花開的美好季節(jié),總是容易引起人們思想的波動,這里獨坐洞房中的人就不禁懷念起了遠方的美人。“美人”既可以指男人,也可以指女人;既可指容顏姣好的人,也可指品德高尚的人。這首詩沒有指明是詩人寫自己的夢,還是詩人代他人寫夢,所以,“美人”是男是女,無從考證??傊L吹拂的春季里,室中人越發(fā)思念在湘江邊上的美人。
后兩句寫室中人將這種思念直接帶入了夢中。雖然只睡了片刻功夫,但他在夢中卻已經走過了數千里,到達了美女所在的江南之地?!捌瑫r”和“數千里”真實地描繪了虛幻恍惚的夢境,同時,也是以時間之快和速度之快,反映了室中人強烈深切的思念之情。雖然這只是一場夢,但是,最后給人留下了美好的感受。
這首七絕小詩成功地用夢將強烈的思念感情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出來,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結構精巧。
學古詩詞鑒賞的技巧篇十二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金陵酒肆留別》。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長相思》。
長相思,在長安。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
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
長相思,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夢游天姥吟留別》。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
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將進酒》。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
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玉階怨》。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