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應(yīng)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通過記錄心得體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rèn)識自己,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規(guī)劃自己的未來,為社會的進(jìn)步做出貢獻(xiàn)。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guān)于學(xué)習(xí)心得體會范文,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xué)習(xí)有所幫助。
游褒禪山記的心得體會篇一
褒禪山位于湖北襄陽市,是中國著名的文化名山,也是我國佛教的發(fā)祥地之一。而《游褒禪山記》則是唐代韓愈所寫的游記,描繪了他對褒禪山的游覽和感悟。在閱讀這篇文章后,我對褒禪山的壯麗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有了更加深刻的認(rèn)識和體會。以下是我對《游褒禪山記》的心得體會。
首先,褒禪山的壯麗景色令人驚嘆。韓愈在文章中寫道:“山勢臨空,翠而不深;勢疊波濤,錯落有致。巍巍之峰,如聚如萃;窈窈之壑,駭人魄。”這些形容詞真實地描繪了褒禪山的景觀。褒禪山山勢險峻,峰巒起伏,給人一種仰望的感覺。當(dāng)我登上山頂,俯視群山,視野豁然開朗,壯觀的景色令我心醉神迷。在這里,我仿佛與大自然融為一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磅礴與壯美。
其次,褒禪山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韓愈在文章中寫到: “余從北斗至軒轅, 迨至閶闔之際, 未嘗聞土地之有山川禪觀者也?!边@表明褒禪山在古代就有著很高的地位。褒禪山以其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吸引著無數(shù)游客。例如,褒禪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廟,建于東晉時期,曾經(jīng)是佛教方丈道元禪師的禪宗道場。踏入寺廟,我仿佛進(jìn)入了另一個世界,感受到了寧靜和莊嚴(yán)。此外,褒禪山還有許多古代文人留下的題字和詩歌,這些文化遺跡都是褒禪山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章中還提到了褒禪山的飲食文化。韓愈在文章中寫到:“ 魚食之均細(xì)。 加以如鯽、 鯉、 鰱、 鲪、 鰌、 鯪、 鰷、 鲿、 鱧, 尚多不為, 則食之而已?!边@些介紹了褒禪山的魚類資源之豐富。褒禪山位于江漢平原和漢水湖泊交匯之處,這里的魚類資源豐富,以鳙魚最為有名。我在游覽期間品嘗了當(dāng)?shù)氐膫鹘y(tǒng)菜肴,鳙魚的肉質(zhì)鮮嫩,口感十分獨(dú)特,令人回味無窮。這些傳統(tǒng)的飲食文化也是褒禪山特色之一,給游客帶來了美食的享受。
最后一點,讀完《游褒禪山記》,我體會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文章中充分展示了褒禪山的壯美景色和獨(dú)特的文化底蘊(yùn),同時也表達(dá)了韓愈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他寫道:“山川之險,非一朝之造;神人之居,非一代之富?!边@句話表明了褒禪山美麗景色背后的自然力量和漫長的歷史。在褒禪山的游覽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我們應(yīng)該珍惜自然資源,保護(hù)山水,共同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環(huán)境。
總之,《游褒禪山記》讓我對褒禪山有了更加深刻的認(rèn)識和體會。褒禪山的壯麗景色、深厚的文化底蘊(yùn)以及和諧共生的自然環(huán)境都深深地打動了我。我希望有一天能夠親自踏足褒禪山,親身體驗其壯麗和神秘之處,感受那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好感覺。
游褒禪山記的心得體會篇二
1.長樂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對男子的美稱。
1.始舍于其址。 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禪。 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有泉側(cè)出。 側(cè):名詞作狀語,在一側(cè)。
4.問其深, 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窮也。 窮:形容詞活用為動詞。窮盡,走到頭。
6.而其見愈奇。 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7.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 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dá)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詞用作動詞,照明。
9.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10.而世之奇?zhèn)ァ⒐骞?、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 險遠(yu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yuǎn)的地方。
11.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謬: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弄錯,使錯。
傳:動詞作名詞,流傳的文字。
名:名詞作動詞,說明白。
1.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2.何可勝道也哉?。睦锬兀。?/p>
3.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1.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怠。(賓語)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賓語)
3.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4.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1.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禪山記的心得體會篇三
游褒禪山記是唐代文學(xué)家王之渙的作品,描寫了他游覽褒禪山的心境和感悟。這篇文章通過描寫山水之美、人文之奇和心靈之靜來表達(dá)了作者對人生的獨(dú)特思考。在我閱讀這篇作品后,我深受觸動,體會到了許多道理,下面我將從游覽褒禪山的美景、山中道人的人文風(fēng)采以及山中寂靜對我心靈的安撫三個方面,談?wù)勎覍τ伟U山記的心得體會。
首先,游褒禪山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美景印象。文中描繪了周圍的山嶺起伏、峰回路轉(zhuǎn),以及蔚藍(lán)的天空和碧綠的松樹。這些景色恢宏壯麗、秀麗絕倫,讓人如癡如醉。我仿佛也登上了這座山,看到了這些絕美的景色,不禁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而作者在文章中也提到了他的“游盡精神”和“婉約高逸”的詩意表達(dá),給人以更多的遐想空間,使我想象到了那美麗的山水之中。
其次,文中還描寫了褒禪山中的道士和文人,展示了山中人文風(fēng)采的瑰麗。比如文中提到的李白、陶淵明等名家的足跡,以及山中的道人們自由奔放的生活態(tài)度,他們專心修道、隱居山林,追求內(nèi)心的寧靜與自由。這些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描寫,讓我對山中生活有了更深的體驗,也啟示我要追求心靈的凈化和自由。這樣的生活方式,讓我深感人生的真諦并產(chǎn)生了向往之情。
最后,我最被深深觸動的是文中對寂靜的謳歌。在褒禪山的寂靜中,作者感受到了一種超越浮躁的寧靜。他借“破屋”、“煙波”等形象,表達(dá)了自己的心靈受到山中寧靜的沐浴。這種寧靜并非死寂,而是一種內(nèi)心的安撫與超越。我想,人生中每個人都需要這樣的寧靜,停下來,回歸內(nèi)心,尋找自己的靈魂深處。褒禪山的靜謐讓我覺得心靈得到了真正的寬慰,仿佛能夠聽到內(nèi)心深處的聲音,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
總的來說,游褒禪山記給了我很多的心靈啟迪。它不僅僅是一篇描寫山水風(fēng)光的游記,更是作者通過山水景致、人文風(fēng)采和心靈安撫等多方面的描寫,傳達(dá)了詩人對生活的獨(dú)特思考。從中,我學(xué)到了追求心靈的寧靜、追尋內(nèi)心的自由以及品味人生的真諦。這樣深刻的感悟和思考,使我對這篇作品倍感珍視,也激勵著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更加積極地追求內(nèi)心的平靜和寧靜。
游褒禪山記的心得體會篇四
2. 天下不可一日而無政教,故學(xué)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3.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4.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
5. 始舍于其址。舍:名詞活用為動詞,筑舍定居。
6. 善理財者,不加賦而國用足。
7.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
8. 傳之以心,受之以意,切問近思,而資所學(xué),以施于世。
9. 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11. 文本與生活思考并回答:我是否在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是人云亦云,不太愛深思;也經(jīng)常隨大流,不愿堅持自己認(rèn)為正確的價值觀?舉例說明。
12.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書之不存。(賓語)
13. 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
14. 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15. 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16. 舍其文軒,鄰有敝輿而欲竊之;舍其錦繡,鄰有短褐而欲竊之;舍其粱肉,鄰有糠糟而欲竊之。
17.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18. 良禽相木而棲,良臣相主而佐。
19. 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
20. 省略“焉”后的“而未至”;后一“而”,表并列,并且。
21. 有所不為,為無不果。有所不學(xué),學(xué)無不成。
22.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dú)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24. 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
25. 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極:形容詞作動詞,盡情享受。
26. 百姓所以養(yǎng)國家也,未聞以國家養(yǎng)百姓者也。
27. 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
28. 才之用,國之棟梁也。
29. 有泉側(cè)出。側(cè):名詞作狀語,在一側(cè)。
30. 名之曰褒禪。名:名詞活用為動詞,命名,稱呼。
33. 人才乏于上,則有沉廢伏匿在下,而不為當(dāng)時所知者矣。
34.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
35.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
36.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
37. 公輸盤曰:吾義固不殺人。
38. 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
39.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
40.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41. 東坡現(xiàn)右足,魯直現(xiàn)左足,各微側(cè)。
42. 標(biāo)題解讀我這樣理解本文的標(biāo)題:
43.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44.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
45. 形式審美你覺得本文寫得漂亮么?為什么?
46. 何可勝道也哉!(哪里……呢?。?/p>
47.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這就是……的緣故。)
48.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49. 文本與文本閱讀下面的信息,并回答問題。
50.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爭而不得,不可謂強(qiáng);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51. 而其見愈奇。見:動詞作名詞,見到的景象。
52.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蟲魚、鳥獸,往往有得。
53.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54. 教化比雨露,名法方風(fēng)霜。
55. 精良止如留,疏惡去如擯。
56.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57. 世之奇?zhèn)ス骞址浅V^,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見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58. 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
60. 濃綠萬枝紅一點,動人春色不須多。
62. 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fèi)。
63. 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
64.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6. 其孰能譏之乎?(難道……嗎?)
67.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68. 咎,埋怨;悔其,后悔自己;極,盡享。
69. 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深:形容詞用作名詞,深度。
70. 主旨確證通過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這樣綜合、概括:
72.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3. 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
74. 人生樂在相知心。
76. 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陽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
77. 側(cè),名作狀,從旁邊;所謂前洞也,判斷句。.
78. 批注理解請給本文作批注式的理解。
79. 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
80. 公輸盤詘,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81. 公輸盤九設(shè)攻城之機(jī)變,子墨子九距之。公輸盤之攻械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82. 非常,不同尋常;險遠(yuǎn),形作名,艱險而遙遠(yuǎn)的地方。
83. 初步感知朗讀之后,合上書,在此書寫:讀完本文,我感知到作者在借登山的事引出關(guān)于成功的條件的思考。
84.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85. 故古者教士,以射、御為急,其他技能則視其人才之所能,而后教之,其才之所不能,則不強(qiáng)也。
86. 百年養(yǎng)不足,一日毀有余。
87. 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88. 此所以學(xué)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89. 茅檐長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90. 仁足以使民不忍欺,智足以使民不能欺,政足以使民不敢欺。
92. 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
93.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94. 嘻,技亦靈怪矣哉!
95. 而表轉(zhuǎn)折,但;見,動作名,見到的東西,看到的景象。
96.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97. 于,對;得,動作名,心得。..
98. 內(nèi)容審美你覺得本文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美在哪里?
99. 因循茍且逸豫而無為,可以僥幸一時,而不可以曠日持久。
100. 才有長短,取其長則不問其短;情有忠偽,信其忠則不疑其偽。
101.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至:動詞用作名詞,到達(dá)的人。
102. 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之以擔(dān)(賓語)
103.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yuǎn),則至者少。
104.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
105. 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yuǎn)。險遠(yuǎn):形容詞用作名詞,險遠(yuǎn)的地方。
106. 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jìn)愈難,而其見愈奇。..
107. 妙句品仿
109. 黃昏風(fēng)雨打園林,殘菊飄零滿地金。
110.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111. 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
112. 因循二字,誤盡一生;鼓舞精神。
113. 判斷句;所以,。。。。。。的原因。
游褒禪山記的心得體會篇五
《游褒禪山記》是唐代詩人王之渙的名篇之一,記錄了他對于褒禪山的游覽體驗和用心感受。這篇詩以其別具一格的寫作手法和深意深深地震撼了我。通過閱讀和思考,我對于這篇詩給予我的啟示和感悟逐漸清晰起來。
首先,詩中對人生追求的反思是我最深刻的感受之一。詩中提到“看萬山如畫”、“思家思鄉(xiāng)心更遠(yuǎn)”,揭示了作者在游覽過程中對于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在這喧囂繁雜的世界中,我們時常忙于各種瑣事,很少有時間靜下心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追求什么。對比之下,登山游覽給予我們一個放松心靈的機(jī)會,讓我們能夠靜心思考,明確自己對于人生的追求和意義。正如詩中所言,“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褒禪山的山巔云霧繚繞,讓人有種超脫塵世、洞徹人生的感悟。
其次,在觀賞山水的過程中,詩中所蘊(yùn)含的筆墨和情感給予了我極大的觸動。王之渙運(yùn)用了眾多生動的比喻和形象描寫,如“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將美景描繪得栩栩如生。他還在詩中表達(dá)了對于自然萬物的敬畏之情,將這種敬畏融入到詩的寫作之中?!吧侥竞幒?,郁郁不可聞”,觸碰到了我內(nèi)心深處的某種共鳴。詩人通過自己對于褒禪山美景的觀賞和思考,喚醒了我對于大自然的熱愛和敬畏之心。人類只是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應(yīng)該與自然和諧相處,珍惜自然資源,保護(hù)生態(tài)環(huán)境。
此外,詩中對于人與人之間關(guān)系的思考也給予了我極大的啟示。王之渙在詩中表達(dá)了對于遠(yuǎn)方親人的思念和思念家鄉(xiāng)的情感。“思家思鄉(xiāng)心更遠(yuǎn)”,這種思念的情感穿透了時空的限制,讓我不禁回憶起自己在異地工作、求學(xué)的時候的情感波動。我們時常被忙碌的人生所壓迫,忽略了與親人朋友之間的交流和陪伴,忘記了重要的情感觸動,從而錯過了人生中的美好回憶。詩人給予我們以警示,讓我們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時刻保持對親情友情的關(guān)注和投入。
最后,詩中的禪意也給予了我思考人生的一種全新視角。褒禪山是佛教禪宗的發(fā)源地,與禪修修行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王之渙在詩中不斷提到山水和心,顯露了對于精神修養(yǎng)和內(nèi)心寧靜的追求?!耙黄鲁侨f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給予了我一種心靈上的觸動。如何在喧囂的社會中保持真我、保持內(nèi)心的寧靜,是我思考的問題。通過內(nèi)心的禪修和反思,我們可以活得更加自在、從容和滿足。
綜上所述,《游褒禪山記》是一部兼具詩意和哲思的作品。通過對于人生價值、自然景觀、人際關(guān)系和內(nèi)心修養(yǎng)的深入思考,詩人給予了我很多有益的啟示和感悟。我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夠更加注重內(nèi)心的沉淀和獨(dú)立思考,不僅追求個人的成功,也保持對親情友情的珍視,擁有一顆寧靜的心靈,真正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