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jīng)的人生經(jīng)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宋家山,顧名思義是“宋家”的山,的確不假。據(jù)山上新立的牌匾簡介,山名源自元代一位稅務司使宋茂正,他在山上共建了九座亭子且各有其名,因其影響力較大,久而久之此山就被稱為宋家山了?,F(xiàn)在,九座亭子已不見蹤影,任游人追憶。2020年,縣政府投資新鋪登山布道2000多米,新建瞻臺亭、知趣亭、歸心亭、茗香亭、聽松臺、聽松廊、健身長廊、銅鎖連理等景觀,公園的品位大大提升。這是文明的進步,值得點贊!
小小宋家山,能游出什么名堂嗎?答曰:大有名堂。向來,人們游山總會因山的自然風貌而有所感想。你可以在林蔭的臺階上,一步一步悠閑地攀登,拋開日?,嵤拢惺艽笞匀坏拿篮?;累了可以坐下小憩遐想大自然的奇特。當你走到聽松廓玻璃棧臺上平視前方,祁山、鳳凰山近在咫尺,老城區(qū)盡收眼里。這種視覺不正是登山活動和登山者所要達到的境界嗎——登高望遠、心曠神怡。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地球是生命與自然的有機整體,人是離不開自然的,自然也需要人,人必須走進大自然才能感受生命的存在和活力,即“天人合一”;并且要保護和愛護大自然。正因此,才有王羲之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說到這里,祁城真是一座山城,開門見山、群山環(huán)抱。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山城,慶幸身邊有座座小山,讓我們可以隨時與山互動,感受山的氣息。這是都市人所不能企及的。
山上隨處可見遠古時期地殼隆起造山運動形成的地質地貌,許多包裹著鵝卵石的大石塊就是見證,說明祁城在遠古時期還是海灘或是海底。即使我們不是地質專家,也可以想象出地殼運動和山脈形成的漫長演變過程。
山脊上遺留有明代嘉靖年間修建的祁門城墻。太平軍進攻祁門縣城時,曾國藩采納李鴻章“守城不如守山”的建議,以城墻為依托修建碉堡加強防御。如今,硝煙散去古跡猶存。還可以回想當年的激戰(zhàn)場面。
在山的東側山坳里,有座古寺金粟庵。始建于五代鳳歷元年(913),北宋宣和4年(1122)重建。金粟庵周圍植被茂密、環(huán)境清幽,古時“金粟松濤”為梅城十二景之一?,F(xiàn)在金粟庵背后有一條布道與山頂連接,構成公園的一個部分。金粟庵也經(jīng)過數(shù)次修繕,香火日盛、香客漸多。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金粟庵的佛事給小小的宋家山增添了幾分宗教氣氛;同時,也提升了宋家山的知名度和人氣,相得益彰。
“宋家山”已成為大家的山。愿它長青不老、風和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