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意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指導三篇一
一、化抽象為形象
請比較下面兩個句子:
1、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開始有些想家了。
2、繁忙的工作之后,女孩喜歡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顏文靜《尋人啟事》)
兩句話雖然都表達“女孩想家了”,但前一句只是一般性的交代,“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而后一句是通過女孩“一個人爬上頂樓,面對家的方向,去讀雁陣、夕陽”的意象,蘊蓄思念縈懷、感傷別離的孤獨感、凄涼感的,很容易使人想起“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之類的詩句,所以給人的印象特別深。
再如,一位同學在寫小提琴演奏的藝術(shù)效果時,說“琴聲吸引了許多路人駐足傾聽”。這句話沒有寫出小提琴的演奏內(nèi)容和旋律之美,也沒有寫出聽眾的沉醉之態(tài),體現(xiàn)不出小提琴演奏的藝術(shù)效果,顯得枯燥無味,缺乏應有的藝術(shù)美感。不妨改寫為:“優(yōu)美的《梁山伯和祝英臺》小提琴協(xié)奏曲,輕輕地飄出小樓的窗口,穿過蒙蒙細雨,散落在林間的小路上。許多行人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腳步,聽得如癡如醉。”
二、化靜態(tài)為動態(tài)
萊辛在《拉奧孔》中說,動態(tài)之美是一縱即逝卻令人百看不厭的美,比一般的美能產(chǎn)生更強烈的效果。正因為如此,對那些靜態(tài)的事物,我們要善于“化靜為動”,使之富有生氣,充滿活力。例如孔孚的《千佛山龍泉洞某佛前即景》,是這樣描寫佛像和綠苔的:
他微笑著,看苔爬上腳趾,他微笑著,聽苔躍上雙膝,他微笑著,任苔侵佛頭……
佛本是靜態(tài)的,就是生長著的苔在我們看到的一剎那也是靜止的,作者卻用“微笑、看、聽”“爬、躍、侵”等動詞,使佛和綠苔動態(tài)化了,仿佛有了生命似的。山水名勝,多為靜物,靜則無勢,無勢則不能動人,所以,要善于讓靜物動起來,讓無生命的東西活起來。
三、繪形繪聲繪色
所謂“繪形繪聲繪色”,就是把自然界的聲響、物體的形狀與色彩等具體地描寫出來,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陀斯妥耶夫斯基舉過一個例子,他說“有個小銀圓落在地上”,這個句子不夠好,應該寫成“有個小銀圓,從桌上滾了下來,在地上丁丁鐺鐺地跳著”(轉(zhuǎn)引自秦牧《語林采英》)。這樣一來,就有聲有色了。
四、幽默俏皮活潑
表達過于嚴肅,不免給人沉重感、壓抑感,來一點幽默,講一點俏皮話,能使形象生動,活潑有趣。請看高考滿分作文《跟時代一起改變》收尾部分:
我們并不一定要追趕潮流,完全可以做自己;并不需要一味地學著人家的樣兒,完全可以做更“高級”的事。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高尚的品行,而不是只知“忙”。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愛國的情操,而不是“愛大米”。
改變自己,使自己有出色的修養(yǎng),而不是只看搞笑和言情。
改變自己,讓自己有鶴立雞群的素質(zhì),如今個性也是潮流,像這種特點,無疑是最“in”的。
周圍的一切,正在對我們的成長形成影響,而它們常常是負面甚至頹廢的,真是“一點技術(shù)含量也沒有”。但只要改變自己,我們一樣可以擁有過人的氣質(zhì)。否則,“后果很嚴重”。
作者嫻熟地運用雜文筆法,寫得亦莊亦諧,輕松自如,使具有了特殊的情調(diào),讀之令人忍俊不禁。
五、善用修辭手法
根據(jù)表達的需要,恰當?shù)剡\用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強的表達效果。請看數(shù)例:
1、蜘蛛也惜春歸去,網(wǎng)住殘紅不放飛。
以“殘紅”代落花,鮮明生動;用擬人手法,生動地表達出惜春之情。
2、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
用對偶,有音樂之美;用擬人,不僅表現(xiàn)出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幽靜,而且渲染了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濃郁的書卷氣。
3、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里頭養(yǎng)著兩丸黑水銀……(劉鶚《老殘游記》)
用博喻刻畫白妞的眼睛:“秋水”見其清澈純凈,“寒星”見其晶瑩明亮,“寶珠”見其圓潤光澤,“水銀”見其黑白分明、水靈生動。這雙眼睛真是顧盼傳情,美麗動人。
4、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聲,水際聽欸乃聲,方不虛此生耳。(張潮《幽夢影》)
運用排比,列舉一連串悅耳之聲,令人浮想聯(lián)翩,心旌搖蕩。
六、注意句式變化
整句和散句、長句和短句靈活搭配,交替使用,語言就會變化多姿,產(chǎn)生特殊的美感。比如20xx年浙江卷滿分作文《且息且行》中的一段話:
有的人征服了高峰,又舉目遙望更險峻的山崖;探得了魂寶,又躍躍于另一次奇異的冒險;策馬路過梅園,卻一心想著直奔邊關,戍國殺敵。
這樣的人不是癡頑,而是執(zhí)著,他們在奔波里沖擊生命的極限,在征服里體驗生命的快樂,在“無所息”里實現(xiàn)自己的終極意義……最偉大的戰(zhàn)士,都渴望戰(zhàn)死沙場,在死神帶來的永恒憩息面前,他們粲然微笑,死得其所。
有的人,駕一葉之扁舟,凌萬物之茫然,卻不想到達任何彼岸,只是徜徉自得,聽風飲露。他們秉燭夜游,訪仙探鬼,只是感慨于歲月如寄,而風光無限,不得遍賞。這樣的人,不是放縱頹靡,而是瀟灑自如,他們在漫游里賞玩生命的細節(jié),在駐足遐觀中紀念流逝的時間,在誠摯的詩篇里謳歌造化的神秀……升仙的道人,不問紅塵俗世,只在靜坐修行中獲得人格的圓滿,生命的休憩。
這幾段文字風格典雅,詞語豐富,使用了許多成語、典故;從句式的角度看,以整句為主,兼用散文的章法,注重整散、對稱與呼應,形成了一種整散結(jié)合的美。
七、引用化用名句
閱讀面廣、知識面寬、文化底蘊豐厚的同學,在符合題意的前提下不妨多引用、化用名言警句,以盡情展示自己的才華。例如20xx年福建卷《月圓是畫,月缺是詩》一文中寫道:
秋雨先生曾說過,堂皇轉(zhuǎn)眼凋零,喧騰是短命的別名。在流光溢彩的日子里,生命被鑄上妖冶的印記。此時此刻,所謂生命的空白,或許就是一種“花開花落兩由之”的淡泊心境吧。有哲人云:圣者,常人肯安心者矣。有時候,生命需要隱匿,心靈需要蜇居。在蜇居之中,為未來做準備,就是在蓄勢,蓄水以后開了匣放水,便可以灌溉大地。
為生命留一點空白,我安靜地想著。永恒是一種從容的心境,告別忙碌的生活,淡而處之。生活的滋味,無非在于詩、酒、哲學、愛情。在空白的縫隙中,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鐘無用之情,終于成一無用之人,生活卻因此平添了幾分色彩。宛若一隱士,把酒黃昏后,看太陽從東而西,靜觀風起云涌,詩意地棲居。在我心里,唯有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好比一塊空白的印章,為生命烙下閑適的情操;擁有了閑適,才讓我覺得自己是生命的主人。
記得海德格爾曾說過,生命充滿了勞績,但還詩意地棲居于這塊土地上。要感謝海德格爾,這位精神的探索者,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讓我在心煩意亂之際,能夠冷靜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讓我在忙碌中,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欣賞一段“他年傍得蟾宮客,不在梅邊在柳邊”的還魂愛情。如五柳先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東坡先生,“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如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如遙望乞力馬扎羅之雪的海明威……他們都是詩人,在屬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詩意地棲居。
這位考生旁征博引,擷英掇華:從余秋雨的名言,到海德格爾的精神;從魯迅的詩歌《悼楊銓》,到莊子的語錄;從《牡丹亭》中杜麗娘的吟詠,到五柳先生的理想展望,再到東坡先生的赤壁放歌;從守著瓦爾登湖的梭羅,到遙望乞力馬扎羅之雪的海明威……其視野之廣闊、材料之豐贍、信息之密集、語言之精美,令人嘆服。
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指導三篇二
一、素材
言語類
(一)名人名言
1、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
2、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后用一忘字,便是調(diào)和氣湯。——陶覺
3、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陶行知
4、慷慨,尤其是還有謙虛,就會使人贏得好感。——歌德
5、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馬南
6、沒有經(jīng)過琢磨的鉆石是沒有人喜歡的,這種鉆石戴了也沒有好處。但是一旦經(jīng)過琢磨,加以鑲嵌之后,他們便生出光彩來了。美德是精神上的一種寶藏,但是使他們生出光彩的則是良好的禮儀。——洛克
7、在風度上和在各種事情上一樣,唯一不衰老的東西,是心地。心地善良的人單純樸實。——巴爾扎克
8、一個人要幫助弱者,應當自己成為強者,而不是和他們一樣變成弱者。對于他們已經(jīng)做了壞事,不防寬大為懷,如果你愿意。對于他們將做未做的壞事可決不能放松。——羅曼?羅蘭
9、謙遜是美德的色彩。——提奧格尼斯
10、要在座的人都停止了說話的時候,有了機會,方才可以謙遜地把問題提出,向人學習。—約翰?洛克
11、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愛默生
12、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粨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mdash;—孔子
13、良藥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語》
1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15、我們不要把眼睛生在頭頂上,致使用了自己的腳踏壞了我們想得之于天上的東西。——馮雪峰
1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17、不要對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謹慎而堅定。——德謨克里特
(二)凡人俗語
18、當你快樂時,你要想,這快樂不是永恒的。當你痛苦時你要想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見跟你不同的人,這樣子日子比較好過。你要是一直想改變他,那樣子你會很痛苦。要學學怎樣忍受他才是。你要學學怎樣包容他才是。
20、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
21、欣賞是一種脫俗的境界,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
22、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23、請你用慈悲心和溫和的態(tài)度,把你的不滿與委屈說出來,別人就容易接受。
24、多用心去傾聽別人怎么說,不要急著表達你自己的看法。
26、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是禁不起考驗的人。
25、不要刻意去猜測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沒有智慧與經(jīng)驗的正確判斷,通常都會有錯誤的。
27、如果你能像看別人缺點一樣,如此準確般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缺點,那么你的生命將會不平凡。
28、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29、仇恨永遠不能化解仇恨,只有寬容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至理。
30、不要因為小小的爭執(zhí),遠離了你至親的好友,也不要因為小小的怨恨,忘記了別人的大恩。
31、說話不要有攻擊性,不要有殺傷力,不夸已能,不揚人惡,自然能化敵為友。
32、太過于欣賞自己的人,不會去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
33、與任何人接觸時,要常常問自己,我有什么對他有用?使他得益。如果我不能以個人的道德、學問和修持的力量,來使人受益,就等于欠了一份債。
34、一般人在遇到對方的權(quán)勢大,財富大,氣力大,在無可奈何的情形之下而忍,這算什么忍耐呢?真正的忍是,就算他欺負了你,對不住你,但他什么都不及你,你有足夠的力量對付他,而你卻能容忍他,認為他的本性和我一樣,只是一時糊涂,或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受到熏染罷了,你不必與他計較,能在這樣的情況及心境之下容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
事例類
經(jīng)典實例
季羨林自評
我國當代文化名人季羨林先生成就斐然,一位學者卻在某報上公開說他“自封大師”。季老的夫人和許多了解他的人都很氣憤。季老卻毫無怨言,還出來開導大家。他說:“人家說得對,我本來就不是什么大師。只不過我運氣好,好事都往我這兒流。我就兩條,愛國和勤奮。我總覺得自己不行,我是樣樣通,樣樣松。”又講,“人家說得對的是鼓勵,說得不對是鞭策,都要感謝,都值得思考……”
[點撥]季羨林先生可以這樣淡然的對待別人的看法,可見他的嚴于律己和他心胸的寬闊。
[適用話題]此素材可以運用到“理解”“寬容”的話題中。
贊美
一個女孩迷上了小提琴,每晚在家拉個不停,家里人不堪這種“鋸床腿”的干擾,每每向小姑娘求饒,女孩一氣之下跑到一處幽靜的樹林,獨自奏完一曲。突然聽到一位老婦的贊許聲。老人繼而說:“我的耳朵聾了,什么也聽不見,只是感覺你拉得不錯!”于是,女孩每天清晨來這里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連聲贊許:“謝謝,拉得真不錯 !”終于,有一天,女孩的家人發(fā)現(xiàn),女孩拉琴早已不是“鋸床腿”了,驚奇地問她有什么名師指點。這時,女孩才知道,樹林中那位老婦人是著名的器樂教授,而她的耳朵竟從未聾過!
[點撥]小女孩拉小提琴的進步,是緣于老人家的贊許??梢哉f贊揚的力量是巨大的,對孩子的教育問題,老師和家長還是應該多表揚。
[適用話題]此素材適合“欣賞”“賞識”等話題。
一次喝彩,改變了他的一生
美國醫(yī)學博士愛潑斯坦,是紐約大學醫(yī)療中心兒童神經(jīng)外科主任,世界上第一流的腦外科權(quán)威之一。他首創(chuàng)了不少高難度的外科手術(shù)——包括切除脊柱和腦血上的腫瘤。然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樣的一位卓有成就者,在校求學時,卻曾是一個有著嚴重學習智障的學生。
愛潑斯坦博士在他的回憶錄《我曾是智障者》一文中,講述了自己求學的經(jīng)歷。他最不能忘懷的是他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遇到了一位名叫默菲的老師。由于生理原因,愛潑斯坦遭遇了嚴重的學習障礙,盡管他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可仍不斷遭受挫折和失敗。他自認為比別人“笨”,就退卻消沉,并開始裝病逃學。默菲老師沒有因他“笨”而輕視他,相反,滿腔熱情地鼓勵他。有一天課后,老師把愛潑斯坦叫到一邊,將他的一張考卷遞給他那上面的答案都錯了。“我知道你懂這些題目,我們?yōu)槭裁床辉賮硪淮文兀?rdquo;老師挨個考問試題讓愛潑斯坦回答。愛潑斯坦每答完一道題,老師都微笑著說:“答得對!你很聰明,我知道你其實懂這些題目,我相信你的成績會好起來的。”他一邊說一邊把每個題目打上對勾。
默菲老師在愛潑斯坦的成長中起了多大的作用,我們無法估量。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換一個老師,只知道指責愛潑斯坦不努力,或者干脆把他視為差生,斥為“蠢笨”,也許,未來的醫(yī)學奇才就夭折在他的手里了。正是默菲老師的贊揚和鼓勵,激發(fā)了愛潑斯坦的信心,他才告別絕望,倔強地與命運抗爭,不再認輸,不再懈怠,終于完成了正常人也不容易完成的學業(yè),成為醫(yī)學博士。
“你很聰明,我知道你懂這些題目”,一句喝彩的話,揚起了一位少年的奮進之帆。喝彩能驅(qū)除消沉者心靈的陰影,使他們看到生活的美麗,看到希望的絢爛;喝彩能消融自卑者心靈的霧障,使他們信心百倍,勇氣大增。一次小小的喝彩,甚至改變?nèi)说囊簧?/p>
黑格爾在《生活的哲學》里講述了這樣的一則故事:一個被執(zhí)行死刑的青年在赴刑場時,圍觀的人群中有個老太太突然冒出了一句:“看,他的金色的頭發(fā)多么漂亮迷人啊!”那個即將告別人世的青年聞聽此言,朝著老人站的方向深深鞠了一個躬,含著淚大聲地說:“如果周圍多一些這樣的人,我也許不會有今天。”青年死刑犯的話讓人深思。一個人老是生活在別人的指責、輕視甚至鄙視里,往往要么心靈泯滅自甘平庸;要么心靈變態(tài)仇視他人和社會!而富有愛心的人飽含善意的喝彩,則能引導人走上人生的正途。
也許就是你的一個小小的喝彩,世界就多了一份亮麗! [點撥]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要以欣賞的眼光善待你身邊的人和事,一個善意的贊賞,可能對他人產(chǎn)生極大的動力。“毀滅人只要一句話,培植一個人卻要千句話,請你多口下留情。”多一些喝彩,少一些指責和訓斥,也許就使他的人生更精彩! [適用話題]此類素材適合“欣賞”“賞識”等話題,可直接引用。在“困難、失意”等話題下,可以作為榜樣或動力進行引用,調(diào)動讀者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作文寫作指導三篇三
1、重點分析“題眼”。命題作文文題中一般都有關鍵詞,這些詞就是所謂的“題眼”。把握住題眼,也就抓住了要突出的重點,了解了寫作要避免的誤區(qū)。尤其要注意題目中的修飾詞語、限制詞語和補充詞語,因為這些詞語對寫作范圍起著約束限制的作用,是特殊要求的標志。如2008年山東濟南中考作文題《偶然的發(fā)現(xiàn)》、江蘇鹽城中考作文題《溫暖的時刻》中的修飾詞“偶然”和“溫暖”就是應深入挖掘的字眼。再如《一次不尋常的考試》中的“不尋常”和《最舒心的時候》中的“舒心”亦是應濃墨重彩的內(nèi)容。
在不同的短語中,題眼的位置是不斷變化著的。
如果是偏正結(jié)構(gòu),題眼一般是修飾語。外于中心詞位置上的詞,直接規(guī)定寫作內(nèi)容與角度,而修飾成分的詞語則往往影響選材。如2006年北京題《北京的色彩》,作文題中已經(jīng)列舉了一些,如天壇、故宮、天安門、胡同、長城等,你可以從這些符號中任選其一來寫,也可以另外選擇,但不管怎樣,你必須選取北京的有代表性的建筑與事物來寫。
如果是動賓結(jié)構(gòu),題眼一般是前面的動詞。如2005年天津題《留給明天》,題眼就在“留給”上。圍繞“留給”,首先應明確“明天”一詞指的是“未來”,而“留給”的可以是具體的東西,也可是抽象的精神。由于“留給明天”主語、賓語的空缺,給了我們很大的聯(lián)想、想像空間。①從“誰”留給明天的層面思考:可以是“我”要留給明天什么(可借此對自己的未來表態(tài),回答自己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可以是我們這一代人要留給明天什么,也可以是歷史上某位名人已留給明天什么。②從到底該留“什么”給明天的層面思考:“把口碑留給明天”、“把色彩留給明天”、“把記憶留給明天”、“把微笑留給明天”、“把遺憾留給過去,把夢想留給明天”、“把青山綠水留給明天的子孫后代”……
如果是主謂結(jié)構(gòu),題眼一般是謂語,如《知足常樂》,題眼應在謂語“常樂”上。“常樂”的“樂”前還有一個修飾語“常”,這也是審題時不能忽視的??梢詳⑹鲎约夯蛩艘蛑愣偸强鞓返慕?jīng)歷、感受,或者論述知足為什么總是快樂的道理。
如果是并列結(jié)構(gòu),在多數(shù)情況下,關鍵是找出并列詞語之間的相互關系。如《索取與貢獻》,重點是讓我們闡述人生的意義在于貢獻而不是索取,決不能單純地議論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貢獻”。再如,《勤奮和成功》是因果關系,《知識與能力》是相關關系,《歡樂與痛苦》是相反關系,《自尊與自強》是遞進關系等等,只在在審題之意時抓住了這種關系及轉(zhuǎn)化,就是切合了題意。
2、審準范圍
有時題目對時間、空間、寫人、記事,數(shù)量、景物,或說明,或抒情等都有明確的范圍,弄錯或弄不準,都會使作文失分。有些作文題目有多個詞組成,各詞之間有較嚴密的邏輯關系,審題時要注意時間關系,空間關系,有些什么意義的詞限定了它的范圍,只有審準了題目的范圍,才能做到些準確,不濫寫,不漏寫。
例如: 我在中考的前一天 在迎接中考的日子里
我的初三生活 我們的青春歲月
因此,要引導學生反復推敲,確切掌握。例如《暑假生活二三事》,這個題目明確規(guī)定了時間:暑假;內(nèi)容:記事;數(shù)量:二三事。至于空間這個題目沒有規(guī)定,只要是發(fā)生暑假生活中的事情,不論在學校、家庭或社會,都可以寫。又如《我在新學期里》,這個題目要求從“新學期里”選材,寫出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進步。還如《當我走進考場的時候》這個題目,時間范圍很小,只能寫“走進考場”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如果從領到準考證時寫起到發(fā)通知書時止,顯然超過了題目所要求的時間范圍。“ 家鄉(xiāng)變了” ,應有一個時間對比。 “我生活在溫暖的班集體”,所寫的空間就限于“集體”生活,而不是個體的生活。
3、注意副詞隱含的信息與要求。“最”“也”“還”“再”“更”“其實”等副詞出現(xiàn)在題目中,都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而往往是考生極易誤入的陷阱。如《我最好的朋友》中的“最”就規(guī)定了你筆下作為主角的朋友只能有一個;《這也是課堂》中的“也”就規(guī)定了你所寫的內(nèi)容不能是平平常常的某一節(jié)課;《其實并不是這樣》中的“其實”很重要,應寫出“誤認為是‘這樣’”——“意識到不是‘這樣’”的過程,如果缺少這層轉(zhuǎn)換,就會偏題。
4、要完全理解比喻意義。這類比喻性題目前往往有一段精心設計的提示語,考生審題時需認真閱讀這些提示語,在你熟悉的生活素材中確定與這一比喻義匹配的本體,寫作時方能做到緊扣題目。
有些命題比較具體實在,我們需要化實為虛,抽象概括;有些命題比較抽象,我們需要化虛為實,找到抓手;還有些命題可能虛實兼?zhèn)?,我們則需要虛實結(jié)合。
例如,2006年遼寧地區(qū)作文題《肩膀》:“肩膀”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屬于虛實兼?zhèn)涞男问健嵵笗r,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素”的辦法來確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語,如“父親的肩膀”,寫一曲親情的頌歌。如果“肩膀”虛指,則要理清它虛的內(nèi)涵。比如:①依靠;②承擔責任(“身肩重任”“鐵肩擔道義,妙手著”);③團結(jié)協(xié)作(“并肩作戰(zhàn)”);④基礎(英國科學家牛頓說過“我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再如,2006年上海作文題目《我想握住你的手》:命題中的“你”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實指時,“你”就必須是一個具體的、身邊的事物或人物,如“父親”“同桌”“友人”等,來抒寫動人心魄的親情、友情乃至書寫美好純真的愛情等。虛指時,“你”就應該是一個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時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虛處著墨,寫想與某位歷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學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節(jié)約”的手、“誠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5、把握文字較長或句式復雜的題目的內(nèi)在關系。這類題目往往有著因果、條件等內(nèi)在聯(lián)系,審題時必須辨別清楚。如《我擁有,我快樂》,“擁有”是“快樂”的前提和原因,“快樂”是“擁有”后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情感反應,兩者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有的考生忽略了這一點,因果意識不強,下筆時只寫“擁有”,不見“快樂”,缺少必要的抒情議論;有的則只見“快樂”,少見“擁有”,缺少作為“快樂”支撐的敘述和描寫。
6、從題目中審出詳略安排方面的要求。如2008年浙江溫州中考作文題《下雨天,真好》,這是一道情景類命題作文,考生要在行文中創(chuàng)設“下雨天”這樣的情景,而題目中的“真好”,是立意的關鍵,應詳寫??墒怯行┛忌挠洈⑽闹?,用大半篇幅寫“雨”或“下雨的情景”,寫“好”一帶而過,只是在最后用一句“下雨天,真好”匆匆收尾,由于沒有具體內(nèi)容支撐,“真好”也就成了空中樓閣,如此安排詳略顯然偏離題目要求。
【半命題作文】:“自由”不等于“隨意”
寫好半命題作文的第一步在于補充完整一個恰當?shù)念}目??忌鷮︻}目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選擇權(quán),考生自主發(fā)揮、自由馳騁的空間相當大。但這種對補題的自主發(fā)揮、自由馳騁決不等于“隨意而為”。由于思維閉塞、缺乏創(chuàng)新,很多人按照同樣的思路去補題,造成“千人一面”的雷同現(xiàn)象?;驍M題過大,難以下筆,只能泛泛而談,要寫深寫透很難,更不易寫出真情實感。甚至有的脫離文題,我行我素,造成嚴重失分。
那么,如何避免這種“隨意”的現(xiàn)象呢?
1、補題,要細察“隱信息”。補題千萬不可倉促草率,要反復斟酌,仔細琢磨,察明已命好的半個題目和要求中的“隱信息”。而這些“隱信息”往往對我們作文的選材、主題確立、文體選用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中考作文題《我在中得到快樂》就限制了必須用第一人稱寫自己親身經(jīng)歷的事。而山東淄博中考作文題《其實很快樂》中“其實”的限制性同樣不可忽視。
2、補題,要力求“陌生化”。中考中由于萬千考生一道題,一不留心就造成“補題”上的“雷同撞車”現(xiàn)象。要避免這種現(xiàn)象,就要力求“陌生化”,這里所說的“陌生化”并不是求偏、求怪,而是建立在自己熟悉的基礎之上的。如同樣寫的是熟悉的校園生活,大多數(shù)考生會選擇老師、同學,你不妨寫校長、門衛(wèi)或校園的事物等。一定要選擇最能突出自己的體驗、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容,人無我有的內(nèi)容。
3、補題,要做到“切口小”。如2008年天津中考作文題《,你好》,有考生擬題《祖國,你好》,因為寫作切口過大,通篇作文只有幾個近似抒情的語句的反復,使作文流于泛泛,因此不能獲得較高的分數(shù)。倒不如選取你最為熟悉的、印象最深的一處祖國景點。如《大沽口炮臺,你好》,大沽口炮臺是中華民族抗擊侵略者、不畏強暴的歷史見證,以此來寫心理感受,以小見大,表現(xiàn)對祖國最動人的情感,這樣的更容易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