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是一種重要的文體類型,它既要有邏輯嚴(yán)密的論證,又要有獨特的觀點和立場。總結(jié)不僅是回想過去,更要對未來的發(fā)展提出建議和展望??偨Y(jié)范文的多樣性和獨特性,展示了不同人的理解和歸納能力。
朱自清篇一
8.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shù)。--朱自清。
10.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朱自清《楹聯(lián)》。
13.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朱自清《匆匆》。
14.東風(fēng)里,掠過我臉邊,星呀星的細雨,是春天的絨毛呢。--朱自清《細雨》。
19.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fēng)味。--朱自清《荷塘月色》。
20.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fēng)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朱自清《匆匆》。
23.樹縫里也漏著一兩點路燈光,沒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朱自清《荷塘月色》。
24.熱鬧的是他們,我什么都沒有。--朱自清《荷塘月色》。
27.多年前踏上火車時,我還沒有意識到,從此我的故鄉(xiāng)沒有春夏,只有秋冬--朱自清。
28.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fù)返呢?--朱自清《匆匆》。
30.細節(jié)就是一言一行一之微,一沙一石之細。--朱自清。
45.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朱自清。
54.我愛熱鬧,也愛冷靜;愛群居,也愛獨處。--朱自清《荷塘月色》。
58.月朦朧鳥朦朧簾卷海棠紅。--朱自清《溫州的蹤跡》。
61.這邊沿岸一帶,相間地栽著桃樹和柳樹,春來當(dāng)有一番熱鬧的夢。--朱自清。
63.太陽它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zhuǎn)。--朱自清《匆匆》。
64.我赤裸裸的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朱自清《匆匆》。
文檔為doc格式。
朱自清篇二
羊群靜靜地睡了。
他們雪也似的毛和月掩映著,
啊!美麗和聰明!
狼們悄悄從山上下來,
羊兒夢中驚醒:
瑟瑟地渾身亂顫;。
腿軟了,
不能立起,只得跪著了;。
眼里含著滿眶亮晶晶的淚;。
口中不住地咩咩哀鳴。
如死的沉寂給叫破了;。
像是被咩咩聲嚇著似的!
狼們終于張開雪盆般的口,
露列著纔纔的牙齒,像多少把鋼刀。
不幸的羊兒宛轉(zhuǎn)鋼刀下!
羊兒宛轉(zhuǎn),
狼們享樂,
他們喉嚨里時時透出來。
可怕的勝利的笑聲!
他們呼嘯著去了。
碧油油的氈上。
新添了斑斑的鮮紅血跡。
羊們縱橫躺著,
一樣地痙攣般掙扎著,
有幾個長眠了!
他們?nèi)缪┑拿希?/p>
都涂滿泥和血;。
啊!怎樣地可怕!
這時月又羞又怒又怯,
掩著面躲入一片黑云里去了!
《羊群》寫于1919年12月,距創(chuàng)作《光明》和《歌聲》不到一個月時間,反映了新青年朱自清當(dāng)時思想的又一個側(cè)面。他并不只是朦朧地憧憬著光明,也未能長久地浸沉在真、善、美的藝術(shù)宮殿,當(dāng)他面對人生,又表現(xiàn)出對被壓迫,被殘害的弱小者的同情,對殘害弱小者的惡勢力的義憤,描繪了一幅弱肉強食的殘酷的畫圖。
全詩五節(jié)。第一節(jié)寫如銀的月光里,美麗和聰明的羊群在碧油油的草原上靜靜安眠,一切是那樣和平而美好。第二節(jié)寫狼們悄悄襲來,驚醒的羊群可憐地顫栗、哭泣、哀鳴,月色黯澹,死一般的沉寂。第三節(jié)寫狼們猙獰地張開血盆大口,以鋼刃般的牙齒殘忍地咬噬羊群,羊群宛轉(zhuǎn),狼們發(fā)出勝利的獰笑。第四節(jié)寫狼們飽餐后呼嘯而去,詩人描寫羊群被殘殺后的凄慘恐怖景象。第五節(jié)寫月,她又羞又怒又怯,掩面躲入黑云里去。詩的結(jié)構(gòu)按事件本身的發(fā)展過程,作者隨意賦形,作形象的描述,并灌注自己的感情,感情傾向十分明顯。
羊群和狼們的形象,其象征性是很淺顯的,可以一望而知。羊群是在富饒美麗的草原過著幸福生活的,當(dāng)狼們襲來時,它們恐懼,瑟瑟顫抖,咩咩哀鳴,毫無抵抗能力,宛轉(zhuǎn)與鋼刀之下。這是作者對愛好和平的弱小的民眾的藝術(shù)概括。狼是兇惡而殘暴的,血盆大口,鋼刀似的利齒,殘忍地享受弱小者的血宴,發(fā)出勝利的獰笑呼嘯而去,一目了然可以看出是指各種盜賊式的食人者。
值得研究的是詩篇中的“月”。這是一個不涵義不確定的形象。詩的前面所寫的似乎是自然的月,如銀的光輝鋪瀉在草原上,掩映著雪白的羊群,作者以此來襯映草原的和平寧靜和羊群的美麗。第二節(jié)寫羊群被殘殺前的哀鳴嚇得月色暗澹,這也可理解為突出凄場面的烘托手法。在最后一節(jié),作者卻把月完全擬人化:慘劇過后,“這時月又羞又怒又怯,掩著面躲入一片黑云里去了!”“羞、怒、怯”是感情活動?!把诿妗焙汀岸恪笔切袨椤!芭笔菍豪潜┬械牧x憤;“怯”是軟弱的表現(xiàn),為那暴行而心悸;“羞”,是羞愧于自己的軟弱,無力來保護善良的羊群吧?“掩面”是不忍睹那殘酷的場面,“躲”,就是逃避了。這已經(jīng)超越了一般的景物描寫,而表現(xiàn)了社會的心態(tài)。
這首詩也仍然打著那個時代大多數(shù)知識青年世界觀的印記,在他筆下,民眾是可愛又可憐的弱小者,面對殘暴的敵人,他們只有宛轉(zhuǎn)呻吟于屠刀之下,毫無抵抗能力,連同整個社會,也只能讓惡狼們橫行無忌。作者只能對被殘殺的弱小者傾注同情。這場慘劇的`本質(zhì)是什么?怎么才能根絕?這些都還不清楚。在詩里突出的是善良與邪惡、弱小與強暴的鮮明對照,而看不到激烈的階級斗爭。我們讀“五四”時代其他作家面向人生的作品,像魯迅對吃人社會的現(xiàn)實主義的深刻解剖,那種憂憤深廣的人道主義抗議和鼓舞人前行的吶喊,是二十一歲的朱自清遠未達到的;像郭沫若激昂的戰(zhàn)斗豪情和沖決一切羅網(wǎng)的獻身精神,那種革命浪漫主義的激情,也是二十一歲的朱自清所不具備的。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它才是朱自清式的,代表了那一代具有正義感和同情心,但對人生、對社會的認識還很浮泛的知識青年。畢竟這種正義感和同情心是可貴的,他還在隨著時代的潮流而進步,沒有長久地沉浸于超出現(xiàn)實的真善美的藝術(shù)殿堂里,而直面殘酷的人生,這使他不久便成為提倡“為人生的藝術(shù)”的文學(xué)研究會的中堅。
朱自清篇三
但是問到底的人是有的。去年參加昆明一個夏令營,營地觀音山。七月二十三日便散營了。前一兩天,有游客問起,我們向他說這是夏令營,就要結(jié)束了。他道,“就結(jié)束了?夏令完了嗎?”這自然是俏皮話。問到底本有兩種,一是“耍奸心”,一是死心眼兒。若是耍奸心的話,這兒消夏一詞似乎還是站不住。因為動手寫的今天是八月二十八日,農(nóng)歷七月初十日,明明已經(jīng)不是夏天而是秋天。但“錄”雖然在秋天,所“錄”不妨在夏天;《消夏錄》盡可以只錄消夏的事,不一定為了消夏而錄。還是馬虎點兒算了。
外東一詞,指的是東門外,跟外西,外南,外北是姊妹花的詞兒。成都住的人都懂,但是外省人卻弄不明白。這好像是個翻譯的名詞,跟遠東、近東、中東挨肩膀兒。固然為紀(jì)實起見,我也可以用草廬或草堂等詞,因為我的確住著草房??墒遣幻飧吲手T葛丞相,杜工部之嫌,我怎么敢那樣大膽呢?我家是住在一所尼庵里,叫做“尼庵消夏錄”原也未嘗不可,但是別人單看題目也許會大吃一驚,我又何必故作驚人之筆呢?因此馬馬虎虎寫下“外東消夏錄”這個老老實實的題目。
夜大學(xué)。
四川大學(xué)開辦夜校,值得我們注意。我覺得與其匆匆忙忙新辦一些大學(xué)或獨立學(xué)院,不重質(zhì)而重量,還不如讓一些有歷史的大學(xué)辦辦夜校的好。
眉毛高的人也許覺得夜??偛幌褚换厥滤频?。但是把畢業(yè)年限定得長些,也就差不多。東吳大學(xué)夜校的成績好像并不壞。大學(xué)教育固然注重提高,也該努力普及,普及也是大學(xué)的職分?,F(xiàn)代大學(xué)不應(yīng)該像修道院,得和一般社會打成一片才是道理。況且中國有歷史的大學(xué)不多,更是義不容辭的得這么辦。
現(xiàn)在百業(yè)發(fā)展,從業(yè)員增多,其中盡有中學(xué)畢業(yè)或具有同等學(xué)力,有志進修無門可入的人。這些人往往將有用的精力消磨在無聊的酬應(yīng)和不正當(dāng)?shù)膴蕵飞?。有了大學(xué)夜校,他們便有機會增進自己的學(xué)識技能。這也就可以增進各項事業(yè)的效率,并澄清社會的惡濁空氣。
普及大學(xué)教育,有夜校,也有夜班,都得在大都市里,才能有足夠的從業(yè)員來應(yīng)試入學(xué)。入夜??梢缘玫酱髮W(xué)畢業(yè)的資格或?qū)W位,入夜班卻只能得到??频馁Y格或證書。學(xué)位的用處久經(jīng)規(guī)定,??瀑Y格或證書,在中國因從未辦過大學(xué)夜班,還無人考慮它們的用處。現(xiàn)時只能辦夜校;要辦夜班,得先請政府規(guī)定夜班畢業(yè)的出身才成。固然有些人為學(xué)問而學(xué)問,但各項從業(yè)員中這種人大概不多,一般還是功名心切。就這一般人論,用功名來鼓勵他們向?qū)W,也并不錯。大學(xué)生選系,不想到功名或出路的又有多少呢?這兒我們得把眉毛放低些。
四川大學(xué)夜校分中國文學(xué)、商學(xué)、法律三組。法律組有東吳的成例,商學(xué)是當(dāng)今的顯學(xué),都在意中。只有中國文學(xué)是冷貨,居然三分天下有其一,好像出乎意外。不過雖是夜校,卻是大學(xué),若全無本國文化的科目,未免難乎其為大,這一組設(shè)置可以說是很得體的。這樣分組的大學(xué)夜校還是初試,希望主持的人用全力來辦,更希望就學(xué)的人不要三心兩意的鬧個半途而廢才好。
人和書。
“人和書”是個好名字,王楷元先生的小書取了這個名字,見出他的眼光和品味。
人和書,大而言之就是世界。世界上哪一樁事離開了人?又哪一樁事離得了書?我是說世界是人所知的一切。知者是人,自然離不了人;有知必錄,便也離不開書。小而言之,人和書就是歷史,人和書造成了歷史;再小而言之就是傳記,就是王先生這本書敘述和評論的。傳記有大幅,有小品,有工筆,有漫畫。這本書是小品,是漫畫。雖然是大大的圈兒里一個小小的圈兒,可是不含糊是在大圈兒里,所敘的雖小,所見的卻大。
這本書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傳記,第三部分也是片段的傳記,第二部分評介的著作還是傳記。王先生有意“引起讀者研讀傳記的興趣”,自序里說得明白。撰錄近代和現(xiàn)代名人軼事,所謂筆記小說,傳統(tǒng)很長。這個傳統(tǒng)移植到報紙上,也已多年。可見一般人原是喜歡這種小品的。但是“五四”以來,“現(xiàn)在”遮掩了“過去”,一般青年人減少了歷史的興味,對于這類小品不免冷淡了些。他們可還喜歡簡短零星的文壇消息等等,足見到底不能離開人和書。
自序里希望讀者“對于偉大人物,由景慕而進于效法,人人以亞賢自許,猛勇精進”。這是一個宏愿。近來在《美國文摘》里見到一文,敘述一位作家叫小亞吉爾的,如何因《襤褸的狄克》一部書而成名,如何專寫貧兒努力致富的故事,風(fēng)行全國,鼓舞人心。他寫的是“工作和勝利,上進和前進的故事”,在美國文學(xué)中創(chuàng)一新派。他的時代雖然在一九二九以前就過去了,但是許多自己造就的人都還紀(jì)念著他的書的深廣的`影響??梢娢膶W(xué)的確有促進人生的力量。王先生的宏愿是可以達成的,有志者大家自勉好了。
成都詩。
據(jù)說成都是中國第四大城。城太大了,要指出它的特色倒不易。說是有些像北平,不錯,有些個。既像北平,似乎就不成其為特色了?然而不然,妙處在像而不像。我記得一首小詩,多少能夠抓住這一點兒,也就多少能夠抓住這座大城。
這是易君左先生的詩,題目好像就是“成都”兩個字。詩道:
細雨成都路,微塵護落花。據(jù)門撐古木,繞屋噪棲鴉。入暮旋收市,凌晨即品茶。承平風(fēng)味足,楚客獨興嗟。
住過成都的人該能夠領(lǐng)略這首詩的妙處。它抓住了成都的閑味。北平也閑得可以的,但成都的閑是成都的閑,像而不像,非細辨不知。
“繞屋噪棲鴉”,自然是那些“據(jù)門撐”著的“古木”上棲鴉在噪著。這正是“入暮”的聲音和顏色。但是吵著的東南城有時也許聽不見,西北城人少些,尤其住宅區(qū)的少城,白晝也靜悄悄的,該聽得清楚那悲涼的叫喚罷。
成都春天常有毛毛雨,而成都花多,愛花的人家也多,毛毛雨的春天倒正是養(yǎng)花天氣。那時節(jié)真所謂“天街小雨潤如酥”,路相當(dāng)好,有點泥滑滑,卻不至于“行不得也哥哥”。緩緩的走著,呼吸著新鮮而潤澤的空氣,叫人閑到心里,骨頭里。若是在庭園中踱著,時而看見一些落花,靜靜的飄在微塵里,貼在軟地上,那更閑得沒有影兒。
成都舊宅于門前常栽得有一株泡洞樹或黃桷樹,粗而且大,往往叫人只見樹,不見屋,更不見門洞兒。說是“撐”,一點兒不冤枉,這些樹戇粗偃蹇,老氣橫秋,北平是見不著的。可是這些樹都上了年紀(jì),也只閑閑的“據(jù)”著“撐”著而已。
成都收市真早。前幾年初到,真搞不慣;晚八點回家,街上鋪子便劈劈拍拍一片上門聲,暗暗淡淡的,夠慘。“早睡早起身體好”,農(nóng)業(yè)社會的習(xí)慣,其實也不錯。這兒人起的也真早,“入暮旋收市,凌晨即品茶”,是不折不扣的實錄。
北平的春天短而多風(fēng)塵,人家門前也有樹,可是成行的多,獨據(jù)的少。有茶樓,可是不普及,也不夠熱鬧的。北平的閑又是一副格局,這里無須詳論?!俺汀笔且紫壬苑Q。他“興嗟”于成都的“承平風(fēng)味”。但詩中寫出的“承平風(fēng)味”,其實無傷于抗戰(zhàn);我們該嗟嘆的恐怕是別有所在的。我倒是在想,這種“承平風(fēng)味”戰(zhàn)后還能“承”下去不能呢?在工業(yè)化的新中國里,成都這座大城該不能老是這么閑著罷。
蛇尾。
動手寫《引子》的時候,一鼓作氣,好像要寫成一本書。但是寫完了上一段,不覺再三衰竭了。倒底已是秋天,無夏可消,也就“錄”不下去了。古人說得好?!俺伺d而來,興盡而返”,只好以此解嘲。這真是蛇尾,雖然并不見虎頭。本想寫完上段就戛然而止,來個神龍見首不見尾??墒腔㈩^還夠不上,還鬧什么神龍呢?話說回來,虎頭既然夠不上,蛇尾也就稱不得,老實點,稱為蛇足,倒還有個樣兒。
1944年8月30日作。
(原載1944年9月2—6日《新民報》晚刊)。
朱自清篇四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朱自清以他的新詩踏上了文學(xué)道路,后又努力從事散文創(chuàng)作,為建立嶄新的白話散文作出過很大貢獻,成為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獨樹一幟的散文作家。郁達夫在《中國新文學(xué)大系散文二集·導(dǎo)引》中說過:“朱自清雖則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滿貯著那一種詩意。文學(xué)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p>
《春》,就是這樣滿貯詩意的一個名篇。
這篇散文以詩的筆調(diào),描繪了花卉爭榮、生機勃勃的春天的圖畫,贊美、抒唱春的創(chuàng)造力和帶給人們以無限希望,從而激勵人們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勞作、奮然向前。這篇作品可以說是一首抒情詩,一幅風(fēng)景畫,是一曲春的贊歌。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边@個起筆,抒寫了盼春的熱切心情,為全文定下了活潑、輕快的抒情旋律和詩的氛圍。接著,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粗略地勾勒了春天的輪廓畫:“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由于抓住春天的特征來點染,給這幅輪廓畫抹上了一種迷離的色彩,創(chuàng)造了一個動人的意境,引起讀者對春的熱烈向往:春天,該是怎樣的美妙??!
然后,作者從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寫”,細致描寫春天的動人景象。先寫草,“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突出草的“嫩綠”,描寫春天綠草如茵的情景。次寫花,“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突出花的“爭相斗妍”,畫出春天百花盛開的繁榮景象。第三幅畫寫春風(fēng),著力刻畫春風(fēng)的“溫馨”“鳴唱”,描繪出春風(fēng)送暖的勝境。第四幅畫面寫春雨,渲染春雨“輕柔”“濕潤”,畫出夜雨和郊外的美麗畫面。最后,畫出了一幅迎春圖:
天上風(fēng)箏漸漸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耙荒曛嬙谟诖骸?,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這里筆墨不多,但寫出“城里鄉(xiāng)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迎春的一片歡樂景象。人們像趕趟兒似的都出來了,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在春草、春花、春風(fēng)、春雨幾幅風(fēng)景畫交相輝映的綺麗春色中,“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充滿了無限的活力和希望。如果說前四幅畫是側(cè)重寫自然界的“春”(其中也有穿插寫人的活動的),那么第五幅畫是集中筆墨寫人勤春早的“春”。
最后,作者禁不住對春天引吭高歌了: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領(lǐng)著我們上前去。
這個結(jié)尾奇崛,頗俏。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畫卷之后,縱情地對春天予以贊美,進一步揭示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創(chuàng)造力和無限美好的希望。三個形象化的比喻,漸次排比,氣勢迭起,戛然有力地歸結(jié)全文。
《春》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具有鮮明的特色。
一是詩情與畫意的結(jié)合,和諧地創(chuàng)造情景交融的境界。作者對春天深沉贊美的感情,不是直抒胸臆地“直說”,而是通過含情的畫筆,描繪春天的各種風(fēng)景畫來抒寫的,賦予各種景物以鮮明的感情色彩。如對花的描寫,既繪形繪色地描繪了各種果樹的花,又這樣描繪盛開的野花:“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弊髡哔p花的欣喜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一切“景語”都是“情語”。由于感情的傾注,這些小野花兒都仿佛變成了富于感情的活靈靈的小動物了,內(nèi)在的詩情與外在的景物和諧地交融為具體可感的藝術(shù)形象,畫面的境界也因之抹上了一層濃郁的抒情色調(diào)。
二是結(jié)構(gòu)嚴(yán)密,層次井然中見跌宕變化。作品根據(jù)揭示主題和抒情的需要,一共制作了五幅畫面。畫面之間連接自然、緊湊,并以前四幅畫面作為第五幅畫面的鋪墊、烘托,從而開拓意境,揭示題旨。在揭題后,最后奇峰突起。文章層次清楚,脈絡(luò)分明,而又有變化。
三是語言樸實、雋永。朱自清善于提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口語。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清新樸實的特點。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如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短句淺語都是從口語中來。從達意說,平易好懂,從修辭說,經(jīng)過作者的藝術(shù)加工之后,節(jié)奏明快,不平淡,有濃厚的抒情味。作者還善于運用奇妙的比喻,增強語言的情味。如寫春風(fēng)拂面,說“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如把春天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等,這些比喻新穎、貼切,不落俗套,富有表現(xiàn)力,蘊藉深厚,句外有意,樸實清新中有雋永的意味。
《春》,沒有作者創(chuàng)作初期詩文的那種淡淡的哀怨的色調(diào),而是鮮明地表現(xiàn)出格調(diào)的新鮮和情緒的歡快,是一篇有風(fēng)格演變痕跡的散文。本文大致寫于1928年到1937年期間。這個時期,正是作者彷徨苦悶而埋頭于古典文學(xué)研究的階段,因此,對于春天只能作田園牧歌式的抒唱,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現(xiàn)出鮮明的時代精神。至于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下廣大人民群眾心靈深處的“春天”,當(dāng)時作者也就無從揭示與歌唱了。
朱自清篇五
《匆匆》是朱自清寫的一篇文章,講的是時間流逝之快和一去不復(fù)返。我讀后,深有感觸。
我有想到我的媽媽。媽媽雖然沒讀過多少書,膳食,媽媽卻清楚地知道“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于是,媽媽每天都早出晚歸,辛勤地勞動,生怕一過農(nóng)時就不得到好收成,這么及時耕種,因此,我家的甘蔗、玉米都比別人的家收成好。我從媽媽身上清楚的理解了時間匆匆的深刻含義。
從今天起,我要珍惜每一分沒一秒來復(fù)習(xí)功課,爭取在畢業(yè)考的時候以滿意的成績來報答那含辛茹苦的媽媽和為我們嘔心瀝血的好老師,更是為了將來的我做好準(zhǔn)備。
人,只要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時間,努力學(xué)習(xí),努力工作,努力勞動,才能實現(xiàn)理想。
讀了《匆匆》一課,我的感受真的很深。
文檔為doc格式。
朱自清篇六
冪了新嫁娘的面。
默然在窗兒口,
上不見只鳥兒,
下不見個影兒,
只剩飄飄的.清風(fēng),
只剩悠悠的遠鐘。
眼底是靡人間了,
耳根是靡人間了;。
故鄉(xiāng)的她,獨靈跡似的,
猛猛然涌上我的心頭來了!
朱自清的詩,盡管數(shù)量不多,卻在思想和藝術(shù)上呈現(xiàn)出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fēng)。其中如《光明》《新年》《煤》《送韓伯畫往俄國》《群羊》《小艙中的現(xiàn)代》等,或熱切地追求光明,憧憬未來,或有力地抨擊黑暗的世界,揭露血淚的人生,洋溢著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是初期新詩中難得的作品。
朱自清篇七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單純,主題明朗,語言優(yōu)美,人們往往把它解讀為一篇“春的贊歌”。其實這是一種誤讀?!洞骸放c朱自清眾多的寫景抒情散文一樣,看似晶瑩剔透,一目了然,但它卻像一杯醇酒一般,蘊涵了綿長而清洌的韻味與芳香,要真正品嘗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這篇“貯滿詩意”的“春的贊歌”中,事實上飽含了作家特定時期的思想情緒、對人生及至人格的追求,表現(xiàn)了作家骨子里的傳統(tǒng)文化積淀和他對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朱自清,始終在尋覓著、營造著一個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頗不寧靜”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紛擾,使他在幽閉的書齋中“獨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學(xué)?!昂商猎律睙o疑是經(jīng)過了凄苦的靈魂掙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靜謐的自然之境,曲折地體現(xiàn)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則使他的夢的世界走向了一個開闊、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領(lǐng)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自然是前者的延續(xù)、轉(zhuǎn)化、提升。但不管這兩個世界有多么不同,它們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種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洞骸反_實描寫、謳歌了一個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靈世界的一種逼真寫照。
朱自清的絕大部分散文都標(biāo)有寫作時間乃至地點。而惟獨《春》既無時間,也沒地點,也未曾收入他早期出版的《蹤跡》(1924年)、《背影》(1958年)、《你我》(1936年)等集子中。于是有人推測說:“《春》大致寫于1928年至1937年?!币灿腥苏J為:《春》是一篇“少年氣盛”之作,時間當(dāng)在1924年之前。近年來出版的朱自清的幾種作品集(如《朱自清散文全編》浙江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中,《春》的末尾都標(biāo)有出處:“原載朱文叔編《初中語文讀本》第1冊1933年7月版?!边@冊語文教材從何處何年選載,我們尚不可知,但它至少使這篇經(jīng)典散文的寫作時段縮短了4年——即1928年至1933年之間。也有人考證說這篇散文是專門應(yīng)《初中語文讀本》之邀創(chuàng)作的,此說還有待進一步證實。因此我主觀妄斷,《春》應(yīng)該寫于作者赴英留學(xué)歸來之后的1933年,作者經(jīng)過了一場“精神危機”,幾年的留學(xué)使他改變了心境、開闊了視野,看到了新的生活前景。明白了《春》的寫作時間,對于我們把握作家的思想感情脈絡(luò),領(lǐng)悟作品的深層意蘊,是十分必要而有意義的。
細讀,我不由地有這樣一種感覺:這是一個大病初愈的文化人,面對春意盎然的原野,他又重新找回了一種自信和自尊,編織著自己的理想之夢。這是一個經(jīng)歷了“心靈煉獄”的知識分子,在大自然溫暖的懷抱中,他沉醉其間,詩情聯(lián)翩,感受到了一種“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心靈沖動。他從時代的“十字街頭”撤退下來,又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我總覺得,朱自清筆下的“春景圖”,不是他故鄉(xiāng)江浙一帶的那種溫暖潮濕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種壯闊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畫家筆下那種如實臨摹的寫生畫,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啟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靈釀造出來的一幅藝術(shù)圖畫。在這幅圖畫中,隱藏了他太多的心靈密碼。
朱自清研究專家吳周文先生說:“在很多散文中,朱自清慘淡經(jīng)營詩的意境,將人格美的‘情’與自然美的‘景’兩者交融起來,創(chuàng)造了情與景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這種境界的構(gòu)思,整個地展現(xiàn)自我人格,以美妙的意象作為人格的外化手段,于是他的筆下,自然美成為自我人格的精神擬態(tài),或象征性的寫照;個人特定的情緒、思想,也因自然美的依附,得到了詩意的寫照,或者說得到了模糊性的象征。怎樣創(chuàng)造這種意境,完成自然美與人格美二者的附麗與連結(jié)?對此,朱自清則是繼承弘揚以形傳神、重在神似的藝術(shù)精神這一整體性的審美把握,加上‘詩可以怨’的審美理想的制導(dǎo),生成了風(fēng)格的隱秀與清逸的色彩?!保▍侵芪摹对娊汤硐肱c人格理想的互融》,《文學(xué)評論》1993年第3期)對朱自清散文的深層意蘊,我以為這些話是深中肯綮的。朱自清屬于那種感情和感覺特別敏銳、細膩、真摯的人,對大自然的四季變化和山水花鳥等等,又有著特有的親和情懷和觀賞興致。他的寫景,往往是景中有“我”,“我”中有景,景“我”合一。他所以要調(diào)動起自己的一切感官以及思想和情感,反復(fù)品味、字斟句酌、“用筆如舌”,正是要把自己的全部人生、人格投入到大自然的形神中去,讓自然的美與他人生的美渾然為一。他不像魯迅,在描寫自然中采取一種超然的、審視的態(tài)度,甚至不惜寫了自然的丑來;他也不像周作人,在刻畫自然中沉溺其間、忘卻自己,恨不得化為自然的一部分。朱自清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是投入的、虔誠的,但同時又是自覺的、清醒的。從這一點來說,他是最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中庸之道”的真諦的。在《春》這篇簡短而明朗的散文中,同樣體現(xiàn)了他的人格操守和審美理想。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fēng)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在作品中,朱自清展現(xiàn)的是一個欣欣向榮、多姿多彩、全方全位的春天。地上是大片大片嫩綠的小草,田野上是一棵一棵盛開的桃樹、杏樹、梨樹,在如火如荼的花團中,飛舞著成群的蜜蜂、蝴蝶;在晴朗、溫馨的天空中,吹拂著軟和的楊柳風(fēng),氤氳著土香、草香、花香的氣息,彌漫著各種鳥兒動聽的樂曲,還有牧童嘹亮的笛聲……作者在這里把大自然寫活了、寫足了、寫透了,把大自然詩化了。在這一幅詩化的春景中,作者卸掉了一切的思想情感重負,一頭撲入了這春的世界中,就像一個孩子投入了母親的懷抱一樣。他想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打滾、踢球、賽跑、游戲,盡情地體驗生命的活潑與自由。他全身心地動用自己的視覺、嗅覺、聽覺、想像、幻想,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與撫愛。在這里,大自然是如此美好,人的生命也變得如此美好。在美的自然中,朱自清深切地體驗到了生命的自由、活力和燦爛,展現(xiàn)了他赤子一般的情懷和天真無邪的個性。
但這種美麗的生命體驗畢竟是暫時的、甚至是虛幻的。朱自清信奉“剎那主義”,并把它當(dāng)做醫(yī)治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而他又深知自己作為一個知識分子肩上的重任,作為一個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不容推卸的義務(wù)。他要追尋一種有為、有價的人生,他要精心地、甚至是刻意地去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因此在《春》的后半部分,作品歡快的調(diào)子突然變得舒緩、沉靜,出現(xiàn)了綿綿的春雨、朦朧的晚景、為生活行色匆匆的人們、辛勤勞作的農(nóng)民。超然的自然景觀巧妙地轉(zhuǎn)換成了一幅現(xiàn)實圖畫,朱自清也從夢的世界回到了濕漉漉的土地上?!笆婊钍婊罱罟?,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兒事去。”“‘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敝熳郧逶谶@里寫的是春天里奔波和勞作的人們,更是寫自己的心理、決心和希望。
文章寫到這里,其實可以打住了。但朱自清卻給了我們一個意想不到的結(jié)尾,使春天的意象變得更為完整、瑰麗,使朱自清的人生、人格變得更加耀人眼目。他連用三個比喻謳歌春天,把春天形容為新生的娃娃、美麗的姑娘、健壯的青年。使舒緩、沉靜的格調(diào)驀然剛健、清新起來,與作品的開頭緊緊呼應(yīng);把滑向平實的現(xiàn)實情境又突然推進到了作品上半部分營造的那種明朗、歡快的意境中去,整個意境又連成了一片。春天的“新”、“美”、“力”,注入了朱自清的整個身心,朱自清也化入了整個春天,在春天的引領(lǐng)下執(zhí)著前行。朱自清獲得了“新生”。
在朱自清的全部散文中,《春》是風(fēng)格演變特別明顯的篇目。究竟是哪些原因促成了這種演變?這篇散文在朱自清的創(chuàng)作中具有哪些特別的意義?依然值得我們?nèi)ヌ骄俊?/p>
朱自清篇八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禍不單行的日子。我從北京到徐州打算跟著父親奔喪回家。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回家變賣典質(zhì),父親還了虧空;又借錢辦了喪事。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慘淡,一半因為喪事,一半因為父親賦閑。喪事完畢,父親要到南京謀事,我也要回北京念書,我們便同行。
到南京時,有朋友約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須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車北去。父親因為事忙,本已說定不送我,叫旅館里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但他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頗躊躇了一會。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是沒有什么要緊的了。他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nèi)ゲ缓茫 ?/p>
我們過了江,進了車站。我買票,他忙著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腳夫行些小費才可過去。他便又忙著和他們講價錢。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終于講定了價錢;就送我上車。他給我揀定了靠車門的一張椅子;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yīng)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只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jì)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蔽铱茨沁呍屡_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桔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桔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兒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過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钡人谋秤盎烊雭韥硗娜死铮僬也恢?,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近幾年來,父親和我都是東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但最近兩年不見,他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我北來后,他寫了一信給我,信中說道:“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背影》是中國現(xiàn)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上學(xué)的時候已經(jīng)讀過,現(xiàn)在再讀,更有一番體悟;忍不住為作者精妙的文筆而拍案叫絕,更為文中所表達出的父子親情而潸然淚下。
《背影》寫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憶性的抒情散文。文章寫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從北京至徐州,和父親一道回鄉(xiāng)奔喪,喪事辦完后,父親去南京謀事,作者返回北京上學(xué),父子在浦口車站送別的'情景。
關(guān)于《背影》,作者曾經(jīng)這樣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父親的來信里的那句話。當(dāng)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在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這段話將《背影》的成文因由,敘述重點和行文風(fēng)格和盤道出,是理解該文的關(guān)鍵所在。
《背影》,一千三百余字,篇幅短小,卻具有歷久彌新,動人心弦的藝術(shù)魅力?,F(xiàn)在的散文,動輒五千多字,浩浩蕩蕩,似乎不寫長篇,顯示不出作者水平;更有部分網(wǎng)站和雜志對散文投稿,有不少于三千字的荒唐要求。筆者初設(shè)文壇,也曾深受折磨,無所適從,現(xiàn)在讀《背影》,不覺汗顏不已!
朱自清篇九
從此我不再仰臉看青天,不再低頭看白水,只謹(jǐn)慎著我雙雙的腳步,我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上深深的腳??!
教育者須對于教育有信仰心,如宗教徒對于他的上帝一樣……我斥責(zé)那班以教育為手段的人!我勸勉那班以教育為功利的人!我愿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
沉默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用得好時,又是一種藝術(shù)。
細節(jié)就是一言一行一之微,一沙一石之細。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的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子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只剩飄飄的清風(fēng),只剩悠悠的遠鐘。眼底是靡人間了,耳根是靡人間了。
夕陽已去,皎月方來。
只有不可知,不可得的,才有人去追求;你若將所有的盡給了別人,你對于別人,對于世界,將沒有絲毫意義。
暗淡的水,像夢一般:那偶然閃爍著的光芒,就是夢的眼睛了。
真正的美非常脆弱,卻不可征服。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有誰能告訴我,為什么我們之間的日子一去不復(fù)返了。
我只照我喜歡的做就是了,這就是自由了。
道德律的力,本來是民眾賦予的;在民眾的面前,自然更顯出它的威嚴(yán)了。
“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踮著腳,伸著頸,只知道“等待”的人!他們事事都等待“明天”去做,“今天”卻專作為等待之用;自然的,到了明天,又須等待明天的明天了。
我不曾見過正義的面,只見過它的彎曲的影兒在“自我”的唇邊,在“威權(quán)”的面前,在“他人”的背后。
氣是敢做敢為,節(jié)是有所不為。
我覺得我是一張枯葉,一張爛紙,在這個大時代里。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光輝也罷,倒楣也罷,平凡也罷,讓他們各盡各的力去。
朱自清篇十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天之計在于晨”,尤其是讀了《匆匆》這篇文章,更使我牢牢記在心中,《匆匆》主要講的是: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侯,楊柳枯了,有再生的時候,但是,時間去了,為什么不復(fù)返呢?是啊!,時間只有三天“今天”、“明天”和“昨天”。無論你在干哪件事情,時間都會慢慢地流過,可見時間多么寶貴,想想自己,平時在學(xué)校里嬉戲的時候,在和同學(xué)玩鬧的時候,時間不知不覺地就過去,終于我明白了,要做時間的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鐘,那么生活就變得更有意義了。
朱自清生于18,名字華,號秋實,后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xué)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作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使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這一篇文章。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仿佛是天上的星星眨著眼。風(fēng),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著萬物。在溫暖的春風(fēng)中,孩子們高興得放著風(fēng)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著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于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著綠色,寓意著復(fù)蘇,象征著希望。
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我們要學(xué)習(xí)朱自清的精神,不要明日復(fù)明日,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就好像《匆匆》說的一樣,時間一但去了,就無法復(fù)返。
朱自清篇十一
朱自清。
胡適之先生在一九二二年三月,寫了一篇《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xué)》;篇末論到白話文學(xué)的成績,第三項說:
白話散文很進步了。長篇議論文的進步,那是顯而易見的,可以不論。
這幾年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發(fā)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
這一類的小品,用平淡的談話,包藏著深刻的意味;有時很像笨拙,其實卻是滑稽。這一類作品的成功,就可徹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了。
胡先生共舉了四項。第一項白話詩,他說“可以算是上了成功的路了”;第二項短篇小說,他說“也漸漸的成立了”。第四項戲劇與長篇小說,他說“成績最壞”。他沒有說那一種成績最好;但從語氣上看,小品散文的至少不比白話詩和短篇小說的壞?,F(xiàn)在是六年以后了,情形已是不同:白話詩雖也有多少的進展,如取用西洋詩的格律,但是太需緩了;文壇上對于它,已迥非先前的熱鬧可比。胡先生那時預(yù)言,“十年之內(nèi)的中國詩界,定有大放光明的一個時期”;現(xiàn)在看看,似乎絲毫沒有把握。短篇小說的情形,比前為好,長篇差不多和從前一樣。戲劇的演作兩面,卻已有可注意的成績,這令人高興。最發(fā)達的,要算是小品散文。三四年來風(fēng)起云涌的種種刊物,都有意或無意地發(fā)表了許多散文,近一年這種刊物更多,各書店出的散文集也不少。《東方雜志》從二十二卷(一九二五)起,增辟“新語林”一欄,也載有許多小品散文。夏?尊劉熏宇兩先生編的《文章作法》,于記事文,敘事文,說明文,議論文而外,有小品文的專章。去年《小說月報》的“創(chuàng)作號”(七號),也特辟小品一欄。小品散文,于是乎極一時之盛。東亞病夫在今年三月“復(fù)胡適的信”(《真美善》一卷十二號)里,論這幾年文學(xué)的成績說:“第一是小品文字,含諷刺的,析心理的,寫自然的,往往著墨不多,而余味曲包。第二是短篇小說?!谌窃??!边@個觀察大致不錯。
但有舉出“懶惰”與“欲速”,說是小品文和短篇小說發(fā)達的原因,那卻是不夠的?,F(xiàn)在姑且丟開短篇小說而論小品文:所謂“懶惰”與“欲速”,只是它的本質(zhì)的原因之一面;它的歷史的原因,其實更來得重要些。我們知道,中國文學(xué)向來大抵以散文學(xué)為正宗;散文的發(fā)達,正是順勢。而小品散文的體制,舊來的散文學(xué)里也盡有;只精神面目,頗不相同罷了。試以姚鼐的十三類為準(zhǔn),如序跋,書牘,贈序,傳狀,碑志,雜記,哀祭七類中,都有許多小品文字;陳天定選的《古今小品》,甚至還將詔令,箴銘列入,那就未免太廣泛了。我說歷史的原因,只是歷史的背景之意,并非指出現(xiàn)代散文的源頭所在。胡先生說,周先生等提倡的小品散文,“可以打破‘美文不能用白話’的迷信”。他說的那種“迷信”的正面,自然是“美文只能用文言了”;這也就是說,美文古已有之,只周先生等才提倡用白話去做罷了。周先生自己在《雜拌兒》序里說:
……明代的文藝美術(shù)比較地稍有活氣,文學(xué)上頗有革新的氣象,公。
安派的人能夠無視古文的正統(tǒng),以抒情的態(tài)度作一切的文章,雖然后代批評家貶斥它為淺率空疏,實際卻是真實的個性的表現(xiàn),其價值在竟陵派之上。
以前的文人對于著作的態(tài)度,可以說是二元的,而他們則是一元的,在這一。
點上與現(xiàn)代寫文章的人正是一致……以前的人以為文是“以載道”的東西,
但此外另有一種文章卻是可以寫了來消遣的,現(xiàn)在則又把它統(tǒng)一了,去寫或。
讀可以說是本于消遣,但同時也就是傳了道了,或是聞了道?!@也可以。
說是與明代的新文學(xué)家的意思相差不遠的。在這個情形之下,現(xiàn)代的文。
學(xué)——現(xiàn)在只就散文說——與明代的有些相像,正是不足怪的,雖然并沒有。
去模仿,或者也還很少有人去讀明文,又因時代的關(guān)系在文字上很有歐化的。
地方,思想上也自然要比四百年前有了明顯的改變。
這一節(jié)話論現(xiàn)代散文的歷史背景,頗為扼要,且極明通。明朝那些名士派的文章,在舊來的散文學(xué)里,確是最與現(xiàn)代散文相近的。但我們得知道,現(xiàn)代散文所受的直接的影響,還是外國的影響;這一層周先生不曾明說。我們看,周先生自己的書,如《澤瀉集》等,里面的文章,無論從思想說,從表現(xiàn)說,豈是那些名士派的文章里找得出的?——至多“情趣”有一些相似罷了。我寧可說,他所受的“外國的影響”比中國的多。而其余的作家,外國的影響有時還要多些,像魯迅先生,徐志摩先生。歷史的背景只指給我們一個趨勢,詳細節(jié)目,原要由各人自定;所以說了外國的影響,歷史的背景并不因此抹殺的。但你要問,散文既有那樣歷史的優(yōu)勢,為什么新文學(xué)的初期,倒是詩,短篇小說和戲劇盛行呢?我想那也許是一種反動。這反動原是好的,但歷史的力量究竟太大了,你看,它們支持了幾年,終于懈弛下來,讓散文恢復(fù)了原有的位置。這種現(xiàn)象卻又是不健全的;要明白此層,就要說到本質(zhì)的原因了。
分別文學(xué)的體制,而論其價值的高下,例如亞里士多德在《詩學(xué)》里所做的,那是一件批評的大業(yè),包孕著種種議論和沖突;淺學(xué)的我,不敢贊一辭。我只覺得體制的分別有時雖然很難確定,但從一般見地說,各體實在有著個別的特性;這種特性有著不同的價值。抒情的散文和純文學(xué)的詩,小說,戲劇相比,便可見出這種分別。我們可以說,前者是自由些,后者是謹(jǐn)嚴(yán)些:詩的字句,音節(jié),小說的描寫,結(jié)構(gòu),戲劇的剪裁與對話,都有種種規(guī)律(廣義的,不限于古典派的),必須精心結(jié)撰,方能有成。散文就不同了,選材與表現(xiàn),比較可隨便些,所謂“閑話”,在一種意義里,便是它的很好的詮釋。它不能算作純藝術(shù)品,與詩,小說,戲劇,有高下之別。但對于“懶惰”與“欲速”的人,它確是一種較為相宜的體制。這便是它的發(fā)達的另一原因了。我以為真正的文學(xué)發(fā)展,還當(dāng)從純文學(xué)下手,單有散文學(xué)是不夠的;所以說,現(xiàn)在的現(xiàn)象是不健全的?!M@只是暫時的過渡期,不久純文學(xué)便會重新發(fā)展起來,至少和散文學(xué)一樣!但就散文論散文,這三四年的發(fā)展,確是絢爛極了:有種種的樣式,種種的流派,表現(xiàn)著,批評著,解釋著人生的各面,遷流曼衍,日新月異:有中國名士風(fēng),有外國紳士風(fēng),有隱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蛎鑼懀蛑S刺,或委曲,或縝密,或勁健,或綺麗,或洗煉,或流動,或含蓄,在表現(xiàn)上是如此。
我是大時代中一名小卒,是個平凡不過的`人。才力的單薄是不用說的,所以一向?qū)懖怀鍪裁春脰|西。我寫過詩,寫過小說,寫過散文。二十五歲以前,喜歡寫詩;近幾年詩情枯竭,擱筆已久。前年一個朋友看了我偶然寫下的《戰(zhàn)爭》,說我不能做抒情詩,只能做史詩;這其實就是說我不能做詩。我自己也有些覺得如此,便越發(fā)懶怠起來。短篇小說是寫過兩篇,現(xiàn)在翻出來看,《笑的歷史》只是庸俗主義的東西,材料的擁擠,像一個大肚皮的掌柜;《別》的用字造句,那樣扭扭捏捏的,像半身不遂的病人,讀著真怪不好受的。我覺得小說非常地難寫;不用說長篇,就是短篇,那種經(jīng)濟的,嚴(yán)密的結(jié)構(gòu),我一輩子也學(xué)不來!我不知道怎樣處置我的材料,使它們各得其所。至于戲劇,我更是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抵還是散文多。既不能運用純文學(xué)的那些規(guī)律,而又不免有話要說,便只好隨便一點說著;憑你說:“懶惰”也吧,“欲速”也罷,我是自然而然采用了這種體制。這本小書里,便是四年來所寫的散文。其中有兩篇,也許有些像小說;但你最好只當(dāng)作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至于分作兩輯,是因為兩輯的文字,風(fēng)格有些不同;怎樣不同,我想看了便會知道。關(guān)于這兩類文章,我的朋友們有相反的意見。郢看過《旅行雜記》,來信說,他不大喜歡我做這種文章,因為是在模仿著什么人;而模仿是要不得的。這其實有些冤枉,我實在沒有一點意思要模仿什么人。他后來看了《飄零》,又來信說,這與《背影》是我的另一面,他是喜歡的。但《火》就不如此。他看完《蹤跡》,說只喜歡《航船中的文明》一篇;那正是《旅行雜記》一類的東西。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對照。我自己是沒有什么定見的,只當(dāng)時覺著要怎樣寫,便怎樣寫了。我意在表現(xiàn)自己,盡了自己的力便行;仁智之見,是在讀者。
1928年7月31日北平清華園。
一本書的序言。
別林斯基有言,一本書是人生大書上撕下的扉頁。扉者,門也。這樣說來,序文是一本書的門或窗口。推而廣之,破門而入,或從窗口往里窺望,能一目了然室內(nèi)的陳設(shè)或貧或富,或整齊或零亂。門和窗是誠實無偽的標(biāo)志。但事實并非如此。門和窗的裝潢作用,包裝作用,顯位作用,使得可以與門和窗作類比的序與廣告拉上了關(guān)系。于是,借名人權(quán)威標(biāo)榜自我者有之,挑幌子兜售狗皮膏藥者有之,老王買瓜,自吹自擂者有之。但,一本書的序言,畢竟不是旨在自我推銷的廣告;相反,序文不僅與書的內(nèi)容和評價有關(guān),而且,讀者能從序文中捕捉到作者有意和無意中泄漏出來人格面影的定位。譬如,借名人權(quán)威自我標(biāo)榜者,或輕或重是否有那么一點“依附型人格”在作祟?如果讀者產(chǎn)生諸如此類的疑竇,該是不能責(zé)難的。當(dāng)然,序文由誰來作,是名人權(quán)威,是師友親朋,是作者自己?其實并無緊要,緊要的是不虛飾,不掠美,情況屬實,評估得當(dāng)。
《〈背影〉序》第一個令人心折的地方,即是作者的誠實,乃至拙樸。作為中國現(xiàn)代散文的奠基者之一,隨著歲月的流逝,對朱自清先生散文的評價、認識,發(fā)生這樣或那樣的上下錯動,我以為在為了散文自身的進步而進行文學(xué)反思中,是十分必要和正常的。但這一切,都無礙于朱自清先生作為一名散文作家的人格光輝。朱自清誠然不可能在散文的成就上與魯迅相比擬,他不是思想家,不是大師,也不足以代表“五四”現(xiàn)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他自謙為“大時代中一名小卒”,“平凡不過”,“才力單薄”等等,也并非子虛烏有,危言聳聽之辭。魯迅不是也自謙過是一位在街頭擺地攤者么?朱自清是誠實而執(zhí)著的,“才力單薄”,自然與他作為一名優(yōu)秀作家,一名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建立了開創(chuàng)性功業(yè)的作家,是不相符合的。這是他對自己責(zé)之過嚴(yán)但并非自卑之辭。朱自清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上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他將永遠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熠熠生輝,這與他罕見的嚴(yán)格的自省意識是分不開的。
朱自清篇十二
“紙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伴隨歷史長河的流淌而漸漸失去昔日氣質(zhì),朱自清“漿聲燈影里的秦準(zhǔn)河”以濃墨重彩為它猛繪一筆,第三展示了濃裝艷麗秦淮河的風(fēng)采。
朱自清成名作《漿聲燈影里的秦河》記敘夏夜之泛舟秦淮河的見聞感受,作者在聲光色彩的協(xié)奏中,敏銳地捕捉到了秦淮河不同時地、不同情境中的卓越風(fēng)姿,引發(fā)人思故之幽情。富有詩情畫意是文章的最大特點,秦淮河在作者筆下如詩如畫通常。奇異的“七板子”船,足以被人發(fā)幽思之情;溫順飄香的綠水,仿佛六朝金粉所凝;縹緲的歌聲,似是微風(fēng)和河水的密語……平淡中見神奇,意味雋永,有詩的意境,畫的意境,正所調(diào)是文中有畫,畫中有文。作者的筆觸是細致的,描繪秦淮河風(fēng)光時,不求氣勢豪放,而以精巧展示美,具體細膩地描繪秦淮河的秀麗安逸,充分體現(xiàn)了作者細致的描寫手法。船只、綠水、燈光、月光、大中橋、歌聲……種種景物,作者抓住其光、形、色、味,細細描繪,卻是明麗中不見雕琢,淡雅而不俗氣,使秦淮河在水、燈、月交相輝映。歷史是秦準(zhǔn)河的養(yǎng)料,可說歷史收獲了秦淮河,沒歷史的秦淮河失去了所有意義。作者從現(xiàn)實走進歷史回憶,從形態(tài)與神態(tài)兩方面喚醒了秦淮河?!芭撉暗捻斚?,一律懸著燈彩;燈的多少、明暗、彩蘇的精粗是不同的。但好歹還你一個燈彩?!边@燈彩實在是最能釣人的東西:“在這霧靄和微漪里,聽著那悠然的間歇的槳聲,哪個能不被引入他的美夢去呢”只愁夢太多了,這部分大小船兒怎么樣載得起呀?大家這個時候模模糊糊的談著明末秦淮河的艷跡,如《桃花扇》及《板橋雜記》里所載的。大家真神往了。大家仿佛親見那時華燈映水,畫舫凌波光景了。于是大家的船便成了歷史的重載?!?/p>
作者由燈開始墮入歷史,模模糊糊中、恍惚中,實在是很多歷史的影像使然了:行走的船只、霧里看花,盡是飄飄然,朦朦朧朧;縹緲的歌聲,似幻似真……,作者借用對歷史影像緬懷,將秦淮河寫的被人陶醉,讓人神往。
朱自清篇十三
朱自清生于18,名字華,號秋實,后改名為自清。他是我國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杰出的詩人和散文家。他是“五四”新文學(xué)的開拓者和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作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朱自清的散文不同于俞平伯的縝密,也不同于冰心的飄逸,更不同于周伯人的雋永。他用自己“真摯清幽”的特性創(chuàng)造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其中,《背影》、《匆匆》、《荷塘月色》、《春》這幾篇散文,被譽為白話美文的典范。
《背影》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xiàn)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并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fā)行的債務(wù),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