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我們成長路上的里程碑,是值得回憶的重要片段。在寫總結時,可以參考相關資料和范文,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和方法。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經(jīng)驗總結,供大家參考借鑒。
祭祀作文100字篇一
今天是清明。
清明本是農(nóng)家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清明前后,天氣回暖,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種、點瓜種豆的好機會,所以農(nóng)家人喜歡清明。
清明如果逢著三月初三,在南方一些地方,又是情人們郊游唱山歌,表白愛慕之情的好時光,所以年輕人喜歡清明時節(jié)。
今年清明恰逢三月初三,而三月初三據(jù)說又是華夏之祖黃帝的出生日,成為祭祖拜宗祠的最好理由,所以老人和權勢者喜歡。
在清明祭祖,讓祭祖儀式成為一種例行的活動,那就演變成為清明節(jié)了,既然是節(jié)日,就會有很多的活動內(nèi)容,什么掃墓、踏青、植樹、放風箏、蕩秋千、對山歌、飄燈籠,什么射柳、插柳、戴柳、柳串固餅(固,應該是食字旁,加個固字,但電腦打不出此字,見諒)……等等等等。
可惜現(xiàn)代人(不是歷史教科書的概念,指生活在當今現(xiàn)下之人)已經(jīng)把清明和清明節(jié)、三月三混為一談了,更為糟糕的是,甚至有些所謂的專家學者,把清明和寒食混為一談,把清明節(jié)和寒食節(jié)也混為一談,那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現(xiàn)在的人,過清明就是掃墓了。但也有不愿意去掃墓的,我的一位博友就專門寫了不去掃墓的理由,不管其理由成不成立,還是另有原因,但清明不去掃墓的人絕不在少數(shù),我父母就從來不去,這是習俗觀念和家庭習慣問題,我當時給博友的回復說:
不去也行。
心中自有天國的墓。
去也無妨。
眼里還有人間的情。
我的意思無非是說:去有去的理由,不去也一定有不去的理由,所以,去不去都沒關系,但必須具備懷念先人之心。
我今天去了。
我岳母是丹陽人,近幾年我都陪伴岳父母去祖墳祭掃,成了習慣。大清早出發(fā),六點不到,天剛蒙蒙亮,路上果然不擠,但車輛也已經(jīng)不少。九點剛過,就到了珥陵鎮(zhèn)珥城村,把車停在村委會,見了岳母的侄兒侄媳,閑聊幾句,就直奔村口西北方向的墳地而去。
墳地是村民的,散落在一條小河的南岸,村委會早就說要遷,為了開闊河道,但至今未遷,據(jù)說是河道開闊了不能產(chǎn)生多少經(jīng)濟效益,就擱置了。
墳地的風水很好,面臨綠油油的麥田,一望無際,背靠潺潺的小河,人來船往。岳母家的墳地,因為有侄兒在照料者,倒也整整齊齊,清明時節(jié),正是油菜花開的好時節(jié),一片黃燦燦的,多年前栽種的兩棵松樹,在墓碑的兩側也生長得郁郁蔥蔥,遠遠望去,煞是引人注目。
祭奠很簡單,擺上供品,倒上酒,磕頭,燒紙,難免說些什么,也就結束了。
清明祭祖原本是一種文化,一種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xiàn)在感覺成了一種形式,一種可走可不走的形式,這讓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回家途中,返程的車輛排成了幾公里長隊,上海段的收費處為了加快車流速度,只能是光收路卡不收錢。忽然想起幾天前寫給博友的一首《清明祭祀》(和杜牧《清明》),用來結尾正好。
清明時節(jié)人紛紛。
上墳車流驚英魂。
一年一度家祭日。
滿腹心酸奈何村。
祭祀作文100字篇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又伴著蒙蒙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父親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太爺爺、太奶奶的墳前。父親把墳周圍的雜草除掉之后,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父親也流淚了。雨勢并不減退,我們已經(jīng)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jié)的光臨!
祭祀作文100字篇三
明天是清明節(jié)。我和爸爸回到爺爺家,和爺爺一起去掃墓。
一大早,咱們?nèi)四闷痂F鍬、鐵锨等工具出動了。咱們來到了墓地旁的一條小路上,爺爺昨天已經(jīng)在那準備好了一堆泥土。我不知道這泥土有什么用。
爸爸和爺爺將泥土放到一個做工粗糙的雙人抬舉機上,再泥土抬到墳墓旁邊放下。接著,他們將泥土培在墳墓上,用鐵锨拍平。爸爸告訴我這叫“添墳”。這里有兩個墳墓,一個墳墓埋葬的是我爺爺?shù)母改福硪粋€埋葬的是我的奶奶。
接下來,爸爸又在地上挖了六個圓錐形泥塊,和爺爺一起,將它們又抬到墓地旁。爸爸告訴我,這些泥塊叫做“墳頭”,咱們準備“上墳”。只見爸爸將兩個墳頭一個朝上,一個朝下疊放在一起(朝下的那個在上面)放在了墳墓上端。其中一個墳墓上面有兩個這樣的墳頭,因為這個墳墓里面埋葬了兩個人。我還親手為奶奶的墳墓添了墳頭。
咱們開始祭奠。爺爺將豬肉、饅頭、水果等祭品擺好,我和爸爸肅立在爺爺身后默默地祈禱。祈禱完畢,爺爺燒起了一堆紙,燒著燒著,又扔進去一大把陰鈔。這代表把這些錢給逝世的親人,讓他們在陰間用,也表達了后人對前輩的孝順。最后,爺爺點燃了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寄托了咱們對逝去的親人的哀思。
這次清明節(jié)使我體會到中國民俗的那種莊重的美,更讓我感受到掃墓的重要。我將來也會抱著一顆孝順和感恩的心來到這片墓地掃墓,以表達咱們對于逝去親人的思念。
祭祀作文100字篇四
清明節(jié)是中國二千多年來民間祭祀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清明祭祀是一種生者對逝者的懷念與敬重。
清明懷故掃墓,在祭祀逝者時,感恩之情便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念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表達自己對親人的誠敬之心等,如同上了一堂道德課,使靈魂深處的道德理性被喚醒。
風輕輕煙雨疏稀,情切切清淚幾許。每年清明時分,我都要攜妻回到故鄉(xiāng),在父母的墳前祭奠。跪在父母雙親的墓前,擺放幾樣小菜,點燃一對蠟燭,敬上三炷佛香,獻上一束白花,焚一疊紙錢,灑幾盅美酒,感念父母的生養(yǎng)之恩;寄托父母的無限哀思;緬懷父母的音容笑貌。
紙錢悠悠化煙去,清香裊裊寄哀情。望著忽聚忽散的煙火,看著飄忽不定的燭光,父母雙親的身影,如同胡楊樹上飄落的花絮在眼前紛揚。紅燭淚,紙錢飛,一聲一句化香灰,墳前跪述思念情,寸草墓旁風雨吹。
每到清明時節(jié),都是我思念泛濫的季節(jié)。想起那些塵封的往昔,點點滴滴,都像一股股清泉,滋潤著我的靈魂。
歲月如梭,彈指間父母雙親相繼去世已有二十多年了,思念如渴,牽掛流長。往事歷歷再現(xiàn),一切又好似昨天。雙親的面容、身影,時常浮現(xiàn)在我眼前。
我閉上雙眼除了淚水,還仿佛看到了冥冥之外的另外一個世界。蒼蒼白發(fā)的父母,寂寂之中站在十字路口。還是當年常穿的布衣被風吹起,身影在風中瑟瑟發(fā)抖。也許他們正仰望蒼穹,渴望知道人世間的兒孫們是否在今天想起了他們,兒孫們是否一切安好。
佛說:感恩方知足,關愛則付出,舍得方無悔,珍惜則幸福。此時的幸福不等同于享受,也許前者更偏向于心靈的陶冶,與實用的功利無關。
清明,踏青祭掃,仿佛人世間的哀與樂都交織在這一天。緬懷追思的心緒,清新明快的心境匯聚在一起。這一天悲傷的成份并不很多,相反,節(jié)日的氣氛倒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里父母的一次聚會。
先讓久違的父母品嘗幾樣家鄉(xiāng)可口的小菜,再干一杯醇厚的老酒,向他們告知家族里的悲歡信息,嘮叨幾句自己的心思,祈禱父母保佑子孫幸福安康。如此一來,清明祭祀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更加真實了許多。
清明,除了祭奠賦予我們生養(yǎng)之恩的父母外,還應追憶些什么?在一片縈繞著惆悵與哀思中,理解了逝者如春花秋葉,寂寞輪回的自然規(guī)律,我的心情自然也就淡然了許多。
清明,故鄉(xiāng)墓園下著淚雨的天空,不再是晴空萬里,無數(shù)的亡靈等待著親人的到來,那些再長的鞭炮,再多的紙錢,或許只是心靈深處贖過的表現(xiàn)。人死了,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他們需要的是活著時的盡孝,哪怕只是喂一口飯,梳梳頭,與他們說說心里話,都可能像暖流一樣流過彼此的心田。
與其死后祭拜,不如生前孝敬。生前盡了孝,心中無遺憾。善待吧,善待一切應該善待的人。我不想看見或聽到陰陽相隔的悔恨,我討厭那種虛情假意的作態(tài)。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我們應該重視當下,珍惜親情,關愛家人,不要在將來面對他們的死亡離去時,再感到悲切和懊悔。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萬里兒不愁。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無聲的,而子女對父母的愛卻是有聲的、有限的。子女有病,父母揪心,牽腸掛肚;父母有病,子女問問看看,父母就已很知足了。父母的家永遠是子女的家,而子女的家可不一定是父母的家。當今社會,人情世道都在變,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啊。
現(xiàn)時社會飛速發(fā)展,我們工作和生活的壓力都很大,父母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還是要少點交際,少點應酬,找點空閑,擠點時間,?;丶铱纯础8改傅慕裉炀褪俏覀兊拿魈?,我們的這種行為,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下一代。
我雖不信天堂之說,但心之深處,卻難免不自覺地往那些虛無飄渺的事上聯(lián)想,暗自祝福,愿天上也有一個人間,愿已故的父母都能安康快樂。
風飄飄紙灰飛揚,雨瀝瀝淚如泉涌。忽然間我發(fā)現(xiàn)自己老了許多,不知不覺中感到了人生的疲憊。驀然回首,墳前那棵胡楊樹已萌發(fā)出了無限生機,泛綠的枝條隨風搖曳著,仿佛在向我頻頻招手,替天堂里的父母收下了我的深深眷戀。
祭祀作文100字篇五
渴望遍插茱萸登高的王維一定想不到,穿越千年在倍思親的佳節(jié)里,他可以打破空間的壁壘,和親人對視并傳遞內(nèi)心的所有感情?!拔⑿胖辈ゴ图罀摺闭Q為新時代中悄然興起的服務,但儀式感網(wǎng)絡的直播很大程度是網(wǎng)絡數(shù)字媒體刺激發(fā)展的結果,而直播的盛行恰恰是人們喪失本心的最好明證。
骨子里流淌著儒家血液的民族歷來崇尚“慎終追遠”是因為在這場充滿儀式感的活動中,親朋好友可以相聚于此,來表達內(nèi)心的敬畏感和尊敬,能讓我們在接下來的道路走得更加從容。然是這種活動演變成了幾個內(nèi)心毫無感覺的外人的表演秀,哪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但是,這樣想的人,往往忽略了這樣一個前提,網(wǎng)絡的存在,會消解行為本身的莊嚴感,都說現(xiàn)在是一個娛樂之極的特殊時代,互聯(lián)網(wǎng)下的.直播正好充當了這個時代最佳的“劊子手”老子說:“無色令人目盲。”數(shù)字媒體借用聲光電對人腦的刺激來完成自身的價值,而普通人卻極其容易在這場感官盛宴中喪失自己的本心。“直播”也在以這種隱而不顯的方式消解掉“慎重追遠”的意義內(nèi)核。
想來,若是王維穿越到千年之后的今天。他也一定不會選擇“微信祭掃自己先人的墳墓?;蛟S他依舊會在周身插滿香草,在遠隔千里的異鄉(xiāng),用自己的真心來表達對先人的追慕之思吧。
祭祀作文100字篇六
遠遠的傳統(tǒng),沉沉的哀思。
四月,初春時節(jié)。大自然綠了,鋪了滿天滿地,遍山遍野的綠。
小草抽芽了,嫩綠;楊柳爆青了,翠綠;林間新發(fā)樹葉了,碧綠。梨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白的。點綴了大地,為即將舉行的隆重而沉重的祭祖大典渲染了白色的哀愁。
近了!近了!踏著伶仃飄落的白色花瓣,覓著悲痛、相思,遠方的子孫歸來。手里大捆大捆的黃紙錢,綁著紅繩,帶到墓前。
殺雞、煮肉、倒酒,放碗里供奉了,兩邊就是佇立的紅燭、梵香。點起火來,一張張紙錢恭敬地放上,熊熊的火光燃燒起來。一杯白酒帶著悲痛的淚花灑下,驟起沖天的哀愁。
悼念著,悼念著,炙熱的火光,閃爍的淚花。為已逝的親人獻上一束純潔的白花。愿相思順著這儀式寄出。
此時此刻,黃帝陵也就是熱鬧非凡,成千上萬的炎黃子孫從世界各地趕來悼念這五千年華夏的始祖。
清明,原由古代介子推逝去而興起,家家殘羹剩飯,昏暗燭火,為了悼念這位忠臣。
現(xiàn)在隨著歲月流逝,成了全中華兒女悼念祖先的節(jié)日。每到這月這天,站起來的就是巨大的一個中華的傳統(tǒng)與民族的一種精神,它就是大家的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就是炎黃祖先留下的精神遺產(chǎn)!
憶清明·祭祖,每當想起,一朵白色的梨花在風中搖曳……。
祭祀作文100字篇七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泵慨斘蚁肫疬@首詩是,清明的腳步也已經(jīng)不遠。
大概8點半左右,我和爸爸媽媽從家出發(fā)。一路上,遠處的山崗蜿蜒起伏,連綿不斷。附近茂密的杉樹林旁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風景如畫,美不勝收,簡直像一個世外桃源!
我們下車,爬上山,一座座墳墓掩映在雜草叢林中,高聳的墳頭似乎在翹首期盼自己的兒女的到來……我們面對祖輩們的孤寂的墳墓,來時的喜悅心情一掃而光,一股凄涼的感情涌上心頭。
大約走幾里路吧,就到奶奶的墳墓前。不過一年沒來,原本只有一寸長的雜草瘋狂的吸取著營養(yǎng),竟掩蓋高高的墳頭,成名副其實的灌木叢。
清理完目前的雜草,疏通好邊上的排水溝,我們擺上供品,點好香和蠟燭,把折好的紙錢拿出來,以此寄托對死去的奶奶的'一份思念。我默默地在墳前磕三個頭,祈禱著我能在樹人學校永爭第一。
煙霧彌漫的山野中,我們踏著泥濘的小路往回走。路上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或三五成群,或一兩個姍姍獨行,每個人的臉上都有莊重的氣息。
“滴答滴答”,不知何時,那剛停不久的春雨又淅淅瀝瀝地落下來。像牛毛,如細絲,密密地斜織著,蕩漾在半空中,彌彌漫漫的輕紗包裹著一襲綠色,清新,水潤,如畫一般。雨點又像斷線的珠子,一滴一串地落在雨水匯成的水洼上。春雨紛紛,染綠山,染綠水,染綠帶著青苔的石板小路。
我深吸一口氣,對著山林鞠一躬,跑進遠處的雨簾中……。
祭祀作文100字篇八
清明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記憶中,小的時候每到清明,大人們都會帶上果品和紙錢祭祖掃墓,寄托對先人的哀思。我們小孩子也會帶上鞭炮順便“湊熱鬧”。
去年清明節(jié),在家長的帶領下,我和弟弟一起帶上鞭炮和紙錢上山掃墓。爸爸媽媽祭拜完祖先,燒完紙錢,我和弟弟就央求著爸爸讓我點燃爆竹??砂职謪s一臉嚴肅地說:“山上樹木茂盛,如果隨便燃放鞭炮,容易引發(fā)山火,誰也負不了責!”
“不會怎樣的,不會那么巧就出事吧?小氣鬼!”我一邊抱怨,一邊偷偷帶上弟弟,躲到一旁的草地里放起了鞭炮。點燃鞭炮后,“啪啪啪啪”的,好玩極了。我得意洋洋地心想:“還不讓我們放鞭炮,看看別的地方也有人這樣做,這會兒沒話可說了吧!”
正玩得高興時,忽然,幾顆鞭炮的火星落到草根上?!鞍?!著火了!”我一邊大叫,一邊拉上弟弟跑了出來。大人們趕緊拿起旁邊的樹枝使勁拍打,過了一會兒,火才熄滅。還好沒有出什么事,真是嚇死了!這邊剛休息,又聽到遠處傳來消防車的“鳴笛”聲,聽爸爸說,每年清明節(jié)是最容易引起火災的時候,這天也是消防員叔叔最忙碌的一天。
經(jīng)過這次意外,讓我更認識到了防火的重要性。今年清明節(jié),文明祭祀,需要從我做起。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從我做起,將文明的接力棒傳遞給別人。
思親莫讓煙塵擾,鮮花一束祭先人。
祭祀作文100字篇九
春去秋來,花謝花開,冬去春又來,柳擺嫩芽綠,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的春雨滋潤了冬日的干枯,哺育了枯干的枝條,洗凈了污濁的空氣,潮濕了行路人的心。
清明節(jié)還沒有到,小叔提前幾天就給我打了電話,問我什么時候放假,放假了回家不,回家的話和他一起去給奶奶上下墳,在掛下叔的電話后,父親也打電話來,要我?guī)退谀棠痰膲烆^上去祭祀下,幫他盡孝。我滿頭答應了他們,放假就直接回家了。
正當清明節(jié)那天,奈何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大雨。那天早上,小叔起來很早,吃過早餐,雨還在一直下,我看見他在窗邊看了幾次,每次都緊鎖著眉頭,不安的在房間里踱起了腳步。我望著他不安的神情小心說道:“要不我們坐車回去就是那?!薄暗认略僬f,看雨停不,聽的話自己的回去方便些?!笔遢p聲的回道。
雨終于在苦心的等待中停止了,我們匆匆的收拾了東西就走,爺爺叫住了我,“把這些紙錢去燒給你奶奶,下雨我去不方便?!臂橎堑淖邅戆褨|西給我,我從他手中接過東西的那一瞬間,從他渾濁的眼眶中看到了幾滴濁淚潤濕了他滿是皺紋的眼眶,是懷念還是不舍,是我的生活無法體驗到的。
春雨濕潤了土地,干涸的土體滿是泥濘,我和小叔一起踏著滿是泥濘的小徑,提著一些祭祀用品到奶奶墳上去掛青。每逢過年過節(jié),不管天氣如何,小叔總是要到奶奶墳上去祭祀。每次看見他站在奶奶墓碑前總是一臉的嚴肅和沉重,平時總是一副笑臉的他在這時候感覺變得讓我們都不認識了,不知他站在奶奶的墓碑前,望著那裊繞的煙霧心中究竟在想什么呢?我們誰也不知道,更不敢問。
青草路邊生,綠色點青山,偶而的山花點綴綠色中更顯美艷,歡快的鳥鳴在林間的小道中響起,我卻感覺十分寂靜,只聽見兩個人的腳步聲在這幽靜的山澗小道中回響。沿著林間小道到一堤壩,壩高卻塘水淺,以前灌溉的魚塘已變成良田。堤壩對面那幾棵蔥郁柏樹后面就是奶奶的墳塋,安靜的躺在那里已有十幾個春秋了,繞過堤壩轉過左邊,一座墳塋孤零零的佇立在那里,墓碑刻字前已經(jīng)蒙了蛛絲。墳塋的上方已經(jīng)一片蔥綠,去年過年之時才清除的雜草而今春風一吹又變綠了。叔跪在墓碑前的拜臺上靜靜的燒著紙錢,然后仔細的擦拭著墓碑上的蛛絲網(wǎng)。
“叔,該走了”,我拔完青草轉過來輕聲的喊道,“為什么您在我們都不在的時候就走了呢,您應該放心我了,我本來要給您說的,我已經(jīng)長大了,不在是以前的那個小猴兒了(小孩子)……”他用手指輕輕的撫摸著那些刻字,輕輕的嘮叨。我的呼喊并沒有引起他的注意,他還沉寂在過去的回憶和悔恨中。
風輕輕拂右山的翠竹沙沙作響,翠柳搖擺的著嫩綠的枝條,蔥郁的柏樹環(huán)繞著墳塋,這里不在是寂靜而是春的活力,綠的環(huán)繞,希望在這個祭祀之節(jié),小叔能夠走出沒有對您送到終的悔恨吧?讓逝者安歇,活著的人能夠快樂,我想這也是您在天國中所希望的吧。
奶奶,如果您在天國有知的話,就托一夢給小叔,讓他能走出那十多年的悔恨和內(nèi)疚吧。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
清明節(jié)古時也叫三月節(jié),公歷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為清明節(jié),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既是節(jié)氣又是節(jié)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jié),又稱掃墳節(jié)、鬼節(jié)、冥節(jié),與七月十五中元節(jié)及十月十五下元節(jié)合稱三冥節(jié),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清明節(jié)是中國重要的傳統(tǒng)民俗節(jié)日之一,20xx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中國傳統(tǒng)的清明節(jié)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jié)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jié),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nóng)諺。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jié)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xù)續(xù)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shù)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zhí)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墒?,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墒牵敃x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jīng)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市西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jīng)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fā)現(xiàn)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像有什么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jié),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薄白阆隆笔枪湃讼录墝ι霞壔蛲呏g相互尊敬的稱呼,據(jù)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jié)。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zhí)政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jié)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tǒng)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jié)日就是清明節(jié)了。清明節(jié)就是現(xiàn)在的民間掃墓節(jié)。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后,按農(nóng)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jié)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時在春分后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彼?,“清明”本為節(jié)氣名,后來加了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jié)的。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一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這句話說得果然沒錯。4月5日這天清晨,太陽公公去度假,烏云們到是鬧得開心,提前過潑水節(jié)。雨水傾盆直屑豆大的雨滴砸在防盜窗上,發(fā)出“叮鈴鈴”的響聲。我恍然醒來,今天是清明節(jié)呀。
一路陰雨相伴,開著車子我們回到老家。收拾收拾東西,我們便上山掃墓去。走在蜿蜒的山路,踏著滿是泥濘的步子,我們來到墓地。墓地里一共有五座墓,其中有四座是合葬墓。雖然有些人我素未謀面過,但都是我們老李家的前人。我們這些小輩給每位先祖都燒紙磕頭,在一旁的小姑奶奶變燒紙還邊對墓碑嘀咕嘀咕地說著話。
在下山的路上,我看見還有好多人正急匆匆地往山上趕呢。這情節(jié)又應杜牧的那首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二
天邊,一片蒼茫。
清明將至,連綿的細雨,讓天氣有些微寒。
雨過處,衰草連天。跟著父親去掃墓的我,感受著這一城的風雨。
林中無邊的靜默,父親佇立在墓前,他修長的身軀挺得筆直。雨絲輕濺,地上的枯葉發(fā)出輕輕的聲音。父親跪了下來,在稍有些腐朽的葉上,恭敬的.磕了三個頭,古井無波的眼神中有些閃爍。
雨揉碎了滿林的嫩綠,遠遠望去,是隨風涌動的綠色海洋。
于是,小時候的我便認為,清明就是在細雨微寒中,不得不去給逝去的長輩們磕頭。
歲月年華,如今,又是一個清明,我也長大了。跟著父親上山掃墓,仍是一場雨落青山??粗赣H背影滄桑,處處留下的歲月痕跡,一片斑駁,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輕輕倚在樹旁,心中是酸楚,那一刻,蒼茫林海,雨下三千,潤濕了人心。我很自覺的默默走到墓前,鄭重的磕了三個頭,任憑滿膝泥土。
雨滴,輕掛枝頭。
那天,父親似乎很高興,或者是因為我的懂事。一家人圍坐桌邊,頓時,整個客廳熱情淋漓。我看著父親談天說地,激情四溢,恍惚間,仿佛看到了年輕的父親,多年前豪放的青春。窗外,清風細雨,吹散了一城的寂靜。不能說是快樂,只是有說不出的溫暖。
我感覺,我喜歡上了清明時節(jié)雨,在雨中感受微寒;也喜歡上了林中靜默,面對逝去的親人表達敬意;更喜歡上了客廳圍坐,一家人天南海北,無所顧忌。原來,清明既是酸楚,也是溫暖。溫暖之后的酸楚讓人懷念;酸楚之后的溫暖更值得珍惜。
細雨闌珊。
滿城的燈火,真美!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三
清明上墳掃墓,祭奠祖先,悼忘故人,“氣清景明、祭之以禮”,這是中華民族尊崇祖先,敦親睦族文明的具體表現(xiàn)。
在清明的時候,人們都要上墳掃墓。那怕是在離故鄉(xiāng)千萬里的他鄉(xiāng)異國,在清明前后,人們都要跨山越水,到祖先的墳前燒香祭拜,對祖先“思時之敬”。表示自己對祖輩的孝心,對故亡人的親情。即使由于某種原因不能回鄉(xiāng),人們也要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設祭,向著故鄉(xiāng)祖先墓地方向,舉香作揖恭請先祖享祭。
清明上墳掃墓是一堂中華文明的教育課程。人們在上墳掃墓的時候傳承著中華文明。
清明上墳掃墓,它演繹的是“慎終追遠”,敬畏祖先,孝親仁義,修德明性的中華文明。
人們在上墳掃墓的時候,都要帶著香燭,冥紙,酒食。
人們遵守傳統(tǒng)的上墳掃墓的儀式。人們上墳掃墓,先是“拜掃壙塋”,要打掃墳塋,給墳蟇培土,“周胝封樹,剪除荊草?!庇械娜嗽趬災古灾矘?,清除墳頭上的雜草。在正式祭奠時,都先擺放祭品、水酒,然后燒紙、焚香、奠酒、行禮,祈福,之后還要壓墳頭紙,等等。
這種來自傳統(tǒng)的儀式是那樣的嚴肅認真,神圣莊嚴。正式祭奠的儀式,嚴肅、隆重、恭敬而且誠摯,使參加祭掃的人在心靈上產(chǎn)生震撼和凈化。
上墳掃墓是家庭的禮儀活動,是中國古代禮儀的基本而且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正是祭掃儀式的嚴肅認真,傳承人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對祖宗的敬畏,對親人的友愛的自覺和追求。
孔子喜愛祭祀崇拜的儀式,說"我愛其禮"。孔子以為上墳掃墓不只一種儀式,他認為這種正式的禮儀會使人心中產(chǎn)生虔敬之意。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遵守的儀式的秩序,正是一種禮儀的訓練。
上墳掃墓的儀式,是傳承人們培養(yǎng)孝順仁愛的德行的形式,它培養(yǎng)人們適應井井有條、安寧治安的社會秩序,讓人們在祭掃活動中進行一種個人的約束個人行為,修身養(yǎng)性的訓練。
人們在上墳掃墓,祭祀祖先和亡靈的時候,感受“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文明,親親親人,感恩先人,不忘故土,愛家愛國。
一家人一塊上墳,顯示了家人的和睦親情。自己參加上墳掃墓的活動,表現(xiàn)了自己的孝行品德,悼念情人,表現(xiàn)自己的敦親睦族的情懷。
人們都相信,上墳掃墓,能夠得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的關心和保佑。有了對于家庭的孝德,就是提高了個人的修德,從而一定會有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做一個好公民。
上墳掃墓是一種文明的訓練。雖然其中有“敬神如神在”的迷信色彩,但是,這種對于“亡靈”的恭敬,潛移默化地傳承著中華民族尊崇孝親的文明的精髓。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四
又是一年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春到了,清明節(jié)也就來臨了。每每這時,人們又會匆匆地趕著去祭拜自己身邊那些死去的親人、朋友和先烈了。每當?shù)搅诉@一天,我就會想起我的太公、太婆;每當?shù)搅诉@一天,爸爸、媽媽都會帶著我到他們的墓前去清掃墓塵、去祭奠,這是從我約摸六歲的時候就開始,如今已有六七個年頭了。
今年清明節(jié),我早早就做好了準備,要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太公、太婆那里掃墓,準備想把自己即將畢業(yè)的事情和考試成績告訴“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剛好學校放假三天,正遂了我心愿。
今天一早,我就和爸爸到街上買了倆籃子的香菊花,昨晚我還特意讓媽媽為我做了幾朵紙的白花,準備戴著,顯得更有誠意和敬意。今天天氣不算好,沒有那么陽光燦爛,幸好沒下雨,不會像詩人杜牧筆下的“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的那樣纏綿惆悵。但是天空灰蒙蒙的,倒更增添了幾分我對太公、太婆的懷念和哀思之情。
一路上,我們?nèi)沂谌斯餐屲嚕灰粫壕蛠淼搅遂`峰山山腳下。在路上,我看見了許許多多的.叔叔、阿姨、大伯、大媽、哥哥,妹妹等,她們懷著無限虔誠,也紛紛地向自己親人的墓碑走去,絡繹不絕。我想:清明節(jié)這個祭日,真是有凝聚力,每個人都要去朝拜自己的祖先。邊想邊下車,隨著人流,我們慢慢拾級登上了靈峰山。來到墓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太公太婆的墓地很寬敞,澆上水泥,比較平坦。爸爸媽媽和奶奶拿出紙錢用小石頭壓在墓前,并在墳墓的四周插上紙標,我也過來幫忙,把菊花籃擱在太公、太婆墓碑面前。接著奶奶拿出了一些水果、餅干、糕點等祭品,擺在墳前,這是慣例。以前我認為這是一種迷信,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才意識到這是對一種傳統(tǒng)模式的繼承和發(fā)揚,還蘊涵著對死者的尊敬的習俗。隨后奶奶拿出了一把香,點燃了分給爸爸媽媽、大伯大媽等人,我也拿了一枝,媽媽還把事先準備好的白花佩在我們身上,然后我們排成一行,朝著太公、太婆行禮祭拜。在行禮時,我還聽到奶奶嘴里在念叨著:“爸、媽,我把兒孫們都帶來一起看您們了,請您們看看她們吧,您的小曾孫都已經(jīng)上五年級了,成績很棒,知道嗎?請您們好好安息吧......”聽著奶奶的默禱,我似乎又看到了太公、太婆那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太婆,她是在我剛剛滿六歲的時候去世,記憶很深。
那時侯,爸媽上班忙,經(jīng)常不在家,爺爺奶奶也上班,我就經(jīng)常跟著太婆,她給我喂飯,穿衣服,還帶著我到鄰居小店去玩。別看太婆年紀大,八十多歲,還挺有力氣,我一不乖,她就背著我,等我想爸爸、媽媽的時候,她就想辦法哄著我睡覺,還給我買東西吃,直到爸媽回來,才放心地離開。還有一件事情我記憶特別深,就是太婆很勤勞,那時候,我們住在老家,沒有礦泉水,太婆就經(jīng)常為我們燒開水,記得我泡奶粉的開水,都是她燒的。聽阿爸講,太婆直到去逝那一天的上午,還在燒開水給我們吃。因為腦溢血,一下子就走了,而且永遠的離開我們了。想到這里,我不由得鼻子一酸,嗚咽地說:“太婆,我真的好想您了!”。是啊,這么多年來,太婆對我的疼愛和關心,我始終不會忘記,尤其是她勤儉樸素的身影更讓我久久揮之不去。正是她的這種勤勞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在學習上不斷奮進,考取了好成績。我想:她的勤儉不正是普天之下所有父母的一種龍族精神嗎?不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美德嗎?往上追朔,一代一代延續(xù),我們不能棄根,應該發(fā)揚下去。
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在山上過去了一個多小時。將近中午,又到了即將告別太公、太婆的時候了,我有些不舍,但又無奈,只能在心頭默默地祝禱:“太公、太婆,您們好好安息吧!讓這里的青山和碧水永遠伴著您們長眠;讓這里的綠樹紅花永遠為您們遮風避雨?!?/p>
再見了,讓明年的清明我們再來看望您們。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五
祭祀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習俗,更是華夏民族的優(yōu)良品德的具體表現(xiàn),不能簡單地視為封建迷信的活動。祭天地,敬祖先,親君師,孝父母,和兄妹,合夫妻,愛兒女,友親朋,睦鄰里,實乃永遠的主題。下面記述的是農(nóng)村老家年關祭祀的一些習俗,對于我這個被城市的喧囂吵得似乎有些麻木的鄉(xiāng)下人,就算是心靈的一次洗禮吧。
祭灶——祭灶就是祭祀灶君。我的老家祭灶是在臘月二十四的晚上,一般都是由主婦做禮。先把灶間給打掃干凈,家中有幾口人就取幾個碗和幾雙筷子,放在灶臺上,再擺上果品供碟,點上香燭,扯一把稻草(金條)一把麥瓤(銀條)燃了,將用秫秸插成的或者用紅紙絞成的馬駒子放在火上燒了,邊燒邊向火里撒麥麩豆面草料邊禱告道:“一把草一把料,喂得小馬歡歡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背叄患依闲∫来芜^來磕頭??耐觐^就開始破供了,將各種供品分別取下一點放在灶臺下,全家人便恭恭敬敬地退出了灶間,祭灶就算完畢。
祭門神——祭祀門神是在臘月三十的早晨。把門神繡像貼在大門上,分別在大門兩旁燃上兩柱香燭,再扯一把稻草一把麥瓤在大門的兩旁燒了,主人就跪在門前邊燒邊禱告:“金條銀條盡你扛,來年財氣更興旺;出門保平安,進門保安康。”接著點燃爆竹,據(jù)說這時灶君就從玉皇大帝那兒回家來了。取一根長棍攔在門前,一年的福氣財氣運氣都攔在了家中。
祭天地——祭祀天地是在臘月三十的中午。貼好春聯(lián),更了桃符,掛上紅燈籠,換上新衣服。在院子當中擺上供桌,把家中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擺在供桌上,燃起香燭,點響鞭炮,全家老小就依次前來磕頭。磕完頭就開始破供,將每一樣供品取下一些放在地上,祭祀就算結束了。
祭祖——祭祀祖先是在祭祀天地之后,一般由男主人來主持。取一個箢子,把做好的雞魚肉蛋果品煙酒香帛等物裝在箢子里,挎到莊頭的十字路口,逐一破供祭了,此為祭遠祖。然后來到祖墳前,依長次之分逐一祭祀,破供后燃放鞭炮,焚燒香帛,磕頭施禮。畢,祭祀主持回家后,全家人才能吃中午飯。
發(fā)天旨——發(fā)天旨是年關祭祀中的最后一次,時間是在除夕夜的子時,也就是人們通常說的凌晨,即二十四點過后。女主人下好新年的第一鍋素餃子,盛在三個碗中,每個碗里三個餃子,擺在天桌上,點上香燭,男主人破供后磕頭三個,既而點響新年的爆竹,掛起迎春的大紅燈籠。
紅燈高掛光照萬戶千家,爆竹連響聲震北國南疆。普天同慶,萬象更新。新的一年來到了!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六
今天又到山上去掃墓祭祀了,不過與前天去的地方不相同,一起去的人也不同。今天來了好多人啊,不過大都是些大人,小孩沒幾個,這讓我感到有點寂寞。
與往年不一樣了,今天是乘客車去的,大人小孩都坐在客車上,車上一點兒也不擁擠,有些大人是自己騎摩托車或開小汽車去的。
好熱鬧啊,路過的許多地方都有人在掃墓祭祀,因為今天是清明嘛,哈哈??赡苁歉鱾€地方的風俗習慣不一樣,人們的思想也有所不同,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中有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有些地方的人們在清明這天去掃墓祭祀總會為親人的離去痛苦欲絕,而有些地方的人懂得“人老病死”的道理,這是人之常情的,便也不覺得什么,反而因為祖先曾度過一段美好的人生而高興。正如我們這個地方的人們就是,所以在大家臉上看到的只有虔誠和興奮。也如前一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清明時節(jié)通常都會逢下雨時節(jié),而我們這里卻是烈日當空,曬得我臉發(fā)紅。
在車上,我和小如姐姐無話不談,她前天沒有來,于是我便跟她聊了許多關于前天去海門山掃墓祭祀所發(fā)生的事情,我講的認真,她聽得仔細,這樣的時光真是美好極了,她也聽的津津有味,多么好的聽眾??!
按照我們這里的習俗,清明節(jié)這天是拜“果盒”。所謂“果盒”就是香蔥餅、餅干、糖果這些屬于零食的東西。有些地方則是在這天祭拜祖先的時候獻上鮮花,但是我們這里則是燒紙錢、放鞭炮,這種方式孩子們最喜歡,因為在放鞭炮的時候,我們總會捂住耳朵,雖這么做,但還是喜歡鞭炮那“噼里啪啦”的聲音。
每一年到這里掃墓祭祀總要清理雜草或瘋生的竹子,原因是草生長的速度最快,即使今年燒了明年也會再長出新的來,這也是人們在寫有關于“頑強的生命力”這一主題的文章或是詩篇時,總要選擇草為描寫對象的原因吧。今天來的大人較多,所以小孩根本幫不上什么忙,只能在旁邊站著罷了,無論是除草還是搬雜草去扔掉,這些活都讓大人給做了。這是一個原因,還有一個原因是俊桐就是因為想要用鐮刀割草而傷著了手指,所以看到這,大人更不放心讓孩子隨便使用鐮刀之類鋒利的東西。
真慘,俊桐的傷口挺大的,一條長線,血淋淋的??↓埜缒眉埥斫o俊桐包扎傷口,由于沒人帶創(chuàng)口貼來,所以爸爸只好拿一個袋子,把它撕開,撕下一條來,替俊桐把傷口包扎好。如果這種事發(fā)生在我身上,我一定會痛得直哭。但是俊桐并沒有一絲痛苦之意,反而笑哈哈的,這也讓大家放下了心,多堅強啊,俊桐,好樣的!如果現(xiàn)在讓我評選“陽光少年”,我第一個選他,俊桐的堅強品格值得我們?nèi)W習!
今天不用像前天一樣爬山了,今天走的是平平坦坦的路。周圍全是山,我們在野草之中穿行,大人們在墳墓前清理雜物,我們則跑去別處采野花、追逐、玩耍。什么活也不用我們?nèi)ジ?,我們盡管玩,痛痛快快、無憂無慮地玩,藍藍的天上飄著朵朵白云,時而吹來陣陣暖和的風,令人心曠神怡。等玩夠了,要插香祭拜祖先時才停下來。
祭祀作文100字篇十七
天空陰沉沉的,世間萬物都籠罩上了一層灰色的薄紗。天地仿佛同我們一道,緬懷那些英勇無畏的烈士。
一路上,我們沒有了以往的歡聲笑語,更沒有嬉笑聲、呼喊聲,我們個個手捧白花,表情嚴肅,邁著那沉重、有力的步伐走向烈士陵園。
一到那兒,只見一座莊重、大方的紀念碑矗立在廣場中央,上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醒目的大字,碑座上還刻有浮雕。后來,聽了講解員的'介紹后我才知道:整座紀念碑高達26米,是仿照天安門廣場上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風格來建造的,碑座上的四幅浮雕分別刻畫出了各個時期的人民英雄。
接著是獻花圈,為烈士默哀。然后,老師代表和學生代表分別獻詞,她們用那激動人心的話語,講述了先烈們的豐功偉績,表達了世人對烈士們的崇敬、仰慕,說出了我們所有人的心聲。聽完講解員對烈士陵園整體的概述和五大瞻仰點的介紹后,我們開始自行瞻仰。
很快,我們走到了敬獻鮮花的地方。這里是一座臥碑,上面刻有安葬在這里的所有烈士的姓名。雖然還沒到清明,但在我們之前,早已有許許多多的白花靜靜地躺在草坪上,人們對烈士們的敬意由此可見。
在祭掃的過程中,我們有幸遇到了一位曾參加過濰縣戰(zhàn)役的老爺爺。他給我們講述了莊龍甲烈士的英雄事跡,使我想到了千千萬萬為解放全中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烈士,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
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tǒng),做一個熱愛祖國、勤奮學習的好少年,為祖國、為人民貢獻自己的力量,用行動證明中華民族之崛起!
烈士們,你們雖然倒下了,但你們的精神將流芳千古。它們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共存,時刻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奮發(fā)向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