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四史教育理論宣講篇一
歷者過也,史者事也。歷史就是過去,它可能是實存的,也可能是被記載或重構的。歷史至少是文字記載的歷史,通常是以時間、事件、人物、關系、環(huán)境、思想、影響等知識要素對過去的敘說。“四史”也是如此,其學習教育最直接的就是對相關信息的了解、掌握和認知。
國家都不能沒有歷史,民族不能沒有記憶,忘記歷史就是背叛自己?!八氖贰钡膶W習教育,首先是要學習其中的重大歷史節(jié)點、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環(huán)境、歷史思想、歷史影響等。比如,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學習,就少不了莫爾的《烏托邦》、巴黎公社、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黨宣言》、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1956年中國社會主義社會制度建立、毛澤東的《論十大關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chuàng)與發(fā)展等;黨史和新中國史的學習,就少不了新文化運動、1921年黨的創(chuàng)建、1935年遵義會議、抗日戰(zhàn)爭勝利、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建立、“一五”計劃等;改革開放史的學習,就少不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經濟特區(qū)、浦東開發(fā)開放、1992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加入wto等。
要說明的是,“四史”雖然各有其特色、有其“知識”,但不能簡單認為它們是孤立的、割裂的。通過學習教育,既要清楚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之間的區(qū)別,更要明白它們在歷史、理論、實踐邏輯上的密切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可簡單歸納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產生,推動社會主義從理論走向實踐,也就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與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成為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的重要條件;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的歷史,是以社會主義為取向建立“新社會、新國家”的歷史;以1949年為起點的新中國史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也是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社會主義從一種模式走向多種形態(tài)的歷史;改革開放史既是黨史、新中國史,也是社會主義在中國深入發(fā)展的歷史,即一以貫之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社會主義的歷史。這樣聯(lián)系起來學習,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紅色政權來之不易、新中國來之不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更進一步明白我們是誰,從哪里來、往哪里去。
如果說“四史”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的,那么將點串起來,由點到線,形成“一條一條”、“一面一面”的,就構成“一部一部”的歷史。這樣的歷史從來都不是直線演進的,而是螺旋上升,在人類從民族史進入到世界史的條件下,更是如此;這樣的歷史是人們在不斷認識歷史規(guī)律、總結歷史經驗、吸取歷史教訓的基礎上,曲折前進的歷史。在這個意義上,“四史”學習教育中,比知識重要的,是基于知識學習,更清楚地洞察歷史發(fā)展中的合價值性與合規(guī)律性,更好把握歷史進步規(guī)律與發(fā)展趨勢。這當然是“高標準”,那“低要求”就是吸取歷史教訓,在前進的道路上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至少是歷史上發(fā)生過的悲劇不要再折騰、再上演。
“四史”中蘊含了很多規(guī)律、經驗,當然也有不少教訓。比如,馬克思主義基于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論兩大發(fā)現(xiàn),超越了空想社會主義,也揭示了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蘇聯(lián)建立、建設社會主義取得了重大進步,并在與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的對比中彰顯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優(yōu)越性,但是不能隨著時代與環(huán)境變化而進行適應性改革,導致體制僵化而又無力自我革新,尤其是無產階級政黨背離了人民立場,結局是政權喪失、國家解體的悲劇。這被認為是20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現(xiàn)代國家建設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也犯過錯誤,在探索中也有過失誤,但善于在歷史學習中總結經驗、認識規(guī)律,不斷前進。這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最根本的一條,就是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際結合起來,適應時代變遷與社會變革,不斷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實踐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不斷深化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現(xiàn)代國家治理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黨的領導和執(zhí)政規(guī)律。這正是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兩大奇跡”,并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飛躍的關鍵。這樣的學習教育,也就是以史明志、以史為師、以史為鑒,是學習歷史大道、把握歷史大勢,是基于歷史經驗、理性和規(guī)律把握現(xiàn)實,有助于增強黨員領導干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的自覺性。
雖然共產黨人是唯物主義者,但黨歷來高度重視精神力量與精神建黨。歷史無不沉淀為精神,精神又無不是歷史的。黨的精神建設與黨共同發(fā)展,融匯于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中國社會主義發(fā)展史,貫穿于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并成為一種獨特政治優(yōu)勢。如革命戰(zhàn)爭年代鍛造的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蘇區(qū)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涌現(xiàn)的抗美援朝精神、大慶(鐵人)精神、雷鋒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改革開放時代孕育的小崗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擊非典精神、奧運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精神,一道構成共產黨的、國家的精神譜系,要傳承好、發(fā)揚好。
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毛澤東闡釋物質與精神辯證關系指出:“物質可以變成精神,精神可以變成物質?!本窳α恐詡ゴ螅且驗樗軌蜣D化為推動社會發(fā)展的物質力量。鄧小平說:“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fā)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比绻f歷史事件是過去的、會定格的,歷史經驗也可能是有局限的,那么歷史精神則是“永恒的”,可以傳承并發(fā)揚光大的。習近平總書記也非常重視歷史精神的學習傳承。他強調指出:“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始終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在近期調研考察中,他又提到了“西遷精神”、延安精神、“右玉精神”等??梢哉f,真正學好歷史精神,用歷史精神感召人、陶冶人、教育人,激發(fā)黨員領導干部的歷史擔當、情懷、責任、信念,讓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這正是“四史”學習教育的精髓所在。
比較而言,樹立正確歷史觀、學好歷史方法論,是“四史”的知識學習、經驗和規(guī)律學習、精神學習的實際運用與行動,也是學習教育的最高要求。在學習教育中要逐步形成、深化鞏固這樣的歷史觀:首先,歷史是連續(xù)的,不是簡單的“斷代”史。因此,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的學習教育要結合起來,并與上海地方史、浦東開發(fā)開放30周年等“身邊”的歷史貫通起來。通過學習教育,樹立“大歷史觀”,要更深刻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領導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等被歷史證明的事實、被事實證明的歷史,更深刻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fā)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tǒng)一”等新觀點新論斷。其次,歷史是整體的、多彩的,不可能完美無缺、沒有瑕疵,不能用現(xiàn)實切割歷史,也不能用歷史否認現(xiàn)實?!坝蟮溃叵葹槭?。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通過學習教育,要反對任何形式的歷史虛無主義、文化虛無主義,反對丑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詆毀、誣蔑黨和國家領導人、英雄模范,或歪曲黨的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人民軍隊歷史的言行。再次,歷史是合力形成的、“多線的”。通過學習教育,要全面、辯證地看待歷史現(xiàn)象、歷史問題,即使是歷史失誤、挫折,也要在歷史的環(huán)境下、方位上,正確看待、認真分析,尤其是對所謂的“歷史終結論”等,要有清醒認識,做到政治清醒、道路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邪路。最后,歷史是通的,世界是“平的”。雖然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具有歷史必然性,但這并非是當下現(xiàn)實性。雖然目前世界出現(xiàn)了一些“逆全球化”思潮與行動,但在世界歷史條件下,全球化不可逆轉,自我封閉必然落后。特別是,在“一球兩制”長期共存的環(huán)境下,要樹立“長線歷史觀”,既反對“崇資病”,也反對“恐資病”,正確認識并處理好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共產黨與其他國家的政黨、中國與世界的關系,要交流溝通、取長補短,推動文明對話、互鑒,充分吸收和借鑒人類文明創(chuàng)造的一切成果。如果通過“四史”學習教育,黨員領導干部能夠確立、鞏固并用好這些歷史觀,那就是最好的成果。
“四史”學習教育,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為完成任務而學習,而要在堅持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學會歷史思維、培養(yǎng)歷史視野、增強歷史擔當。在學習教育中,要歷史結合現(xiàn)實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黨員領導干部要把自己擺進去、工作擺進去、責任擺進去,能夠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環(huán)境,在上海落實“三大任務”、持續(xù)打響“四大品牌”、加快“五個中心”建設等實際工作中,運用歷史方法、歷史智慧、歷史經驗,破解發(fā)展難點、民生痛點、治理堵點,真正把經濟社會發(fā)展得更好、人民城市治理得更好,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這是“四史”學習教育的最“硬核”的要求,也是其落腳點。
四史教育理論宣講篇二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黨史和新中國史就是一座精神富礦、一所文化樂園、一個智慧寶庫。今年前不久,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印發(fā)《關于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認真學習黨史、新中國史的通知》,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黨史和國史是每個共產黨員的必修課,必須堅定不移的學好、用好。
學習黨史國史要目標明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在學習黨史新中國史過程中,把握一些切入點,認識歷史事件當中的重大事件,認清重要的歷史人物,堅定共產黨的歷史,增強勵精圖治、奮發(fā)圖強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在學習過程中,理清歷史脈絡,堅信理想信念;在學習過程中,堅持正確方向、把握正確導向,正確評價和看待歷史,把自己擺進去,真學深學,學有所獲。要把學習領悟黨史、新中國史作為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徑。學會理論聯(lián)系實際,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會用馬克思主義最新的理論成果,提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識。
學習黨史國史要沒有止境。老一輩革命家無往不勝的信心信念,讓人佩服。小平同志在四十多年前就講,要用長遠的眼光看世界,堅信社會主義制度有無比的優(yōu)越性,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國家改革開放發(fā)展的速度,正像小平同志所預言的。學習黨史國史,就要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四史主題教育黨課宣講稿
近日,中央主題教育領導小組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開展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各地區(qū)各部門各單位把學習黨史、新中國史作為主題教育重要內容,不斷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和行動自覺。誠然,不忘來路,始知歸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鑒古觀今,方能釋放最強動力。翻開歷史的漫漫長卷:毛主席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啟蒙了我們青春的抱負;夏明翰的“只要主義真,必有后來人”堅定了我們對理想的忠誠;陳云章“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長征豈畏難”激昂了我們迎難而上的斗志;錢學森“學成必歸,報效祖國”囊括了我們拳拳的愛國情。英雄雖然已經逝去,但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一幕幕鮮活的情景,歷史會記得,后人也將永遠銘記?!安欢畾v史的人沒有根,淡忘歷史的民族沒有魂”。讀懂了建黨的里程,就將領悟黨和人民的魚水情深,讀懂了長征,就將明白信仰的力量,讀懂了改革開放,就將擁有自強自信的底氣。讀史懂史是我們尋根的歷程,更是我們向歷史人物借智慧,從歷史長河汲取成長力量的朝圣之旅。
以史為鑒,方能明辨是非對錯。讀史使人明智!經歷風雨者,從苦難中辯得黑白是非;學史明史者,無需風雨亦能擦亮慧眼,明家國之堅厚力量,悉安全穩(wěn)定之彌足珍貴。香港事件中,就可發(fā)現(xiàn)越是年紀大的人越支持祖國,想來是因為親歷過殖民統(tǒng)治的黑暗,切身體會過生如浮萍的卑微,才深刻領悟到了“有國才有家”。而香港這群不歷疾苦,不解國情,不清史實的荒唐廢青,隨波逐流地推英崇美,雙目血紅卻空洞無物,根本不知振臂高呼的“追求自由,守護未來”到底謂何。正因他們心中無歷史為照鏡,才會如此疏于思考,易于煽動。讀史、學史是年輕人涵養(yǎng)價值觀,樹立是非觀的重要途徑。需知,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而行。
不忘來路,方能知曉向何而生?!坝蟮?,必先為史”。從各種救國救民的探索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我們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科學性;從“實事求是”的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到“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政治初心,我們堅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指導思想的正確性;從淌著石子過河的摸索到改革開放40余年的輝煌成就,我們堅定了完善與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念;從中國骨子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溫情和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中“大難臨頭各自飛”的淡漠的對比中,我們堅定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文化優(yōu)勢?;赝覀儊頃r的路,歷史帶著鮮活的印跡告訴我們,是中國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共產黨成就了新中國。重學黨史、國史,重溫那段崢嶸歲月,是向歷史致敬,向先烈致意,更是從歷史中尋找方向,堅定“四個自信”,廓清思想的迷霧,向未來壯行!四史主題教育黨課宣講稿
黨史波瀾壯闊,浩瀚無比。在我們有限的精力和條件下,在搞好科研的同時需要把握關鍵、聚焦重點,然后以點帶面,了解全局。這里要選擇好旗幟型人物和標志性事件。比如毛澤東、鄧小平,比如新中國成立前后、改革開放前后,比如黨的指導思想或者某一項具體政策。這些都可以作為我們學習黨史的切入點,以此開始,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中國共產黨發(fā)展的歷史,充滿了辯證和哲學,也是我們體會哲學思想、發(fā)展正確歷史觀的機會。從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出發(fā),運用唯物辯證的思維和方法去學習知識,看待和處理問題。
學習黨史也有一個立場問題。立場不同學習的態(tài)度和看問題的角度就不同,直至導致不同的結論和不同的行動。我們提倡學習黨史的起碼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也是中國的,而不能是別的。比如,堅持中國的立場就是不要戴上有色眼鏡對自己的事情吹毛求疵,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學習黨的歷史,也要學習建設新中國、改革開放中的先進人物。沈浩就是其中經典的例子。他鞋底總是沾滿泥土;他同村民一起修路,雙手磨滿了水泡;他六載離家,鞠躬盡瘁引導萬民奔小康。他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忠實實踐科學發(fā)展觀,是新時期黨的基層干部的楷模,是共產黨員的優(yōu)秀代表。
當讀到__年底,沈浩作為選派干部任期即將屆滿,在小崗村98戶農民強烈挽留時,我感受到了人民群眾對優(yōu)秀的黨員干部的尊敬和熱愛。沈浩義無反顧地選擇繼續(xù)留任,成為當時全省唯一連任兩屆的下派干部,顯示了一個真正優(yōu)秀黨員的胸懷。我想,學習沈浩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牢記黨的宗旨,作為一名普通黨員,首先需要學習他為人民服務的的精神。
在現(xiàn)實社會中,共產黨員要抵御物質的誘惑,充實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學黨史、讀經典活動是對我們心靈的一次洗滌,我們需要時刻保持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因此這樣的活動讓我們受益匪淺,今后應該更多的開展。
作為科研工作者,我們應該更多的學習,將我們的知識為社會和人民服務,正如沈浩2004年六月六日寫的:多多學習增知識,更好做事為人民。
四史教育理論宣講篇三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學習歷史、總結歷史,善于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治國理政方略和智慧的政黨。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發(fā)展歷程中,研讀歷史、總結歷史、借鑒歷史,已經成為黨的一個光榮傳統(tǒng)。
今年1月8日,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倳涥P于學習“四史”的重要講話,既是對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長效機制的新部署,也是對傳承與弘揚我們黨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新要求。5月9日,上海市委“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舉行會議,市委書記李強指出,要準確把握“四史”學習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打牢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xiàn)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
歷史學習中的“四知”與“四不知”
長期以來,在中央的要求和指導下,全黨范圍內已形成了學習研究歷史的良好氛圍,尤其是學習研究黨的歷史成為黨員干部的新時尚,廣大黨員干部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歷史博大精深,學習永無止境。從以往的學習情況來看,對標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新要求,在歷史學習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在深化“四史”教育過程中加以克服。
一是知當下不知過往。主要表現(xiàn)為對最近幾年、幾十年的歷史比較熟悉,但是對年代稍微久遠一點的歷史相對陌生;
對親身經歷過的本地區(qū)歷史比較熟悉,但是對沒有經歷過的、外地的、全國的歷史相對陌生或比較模糊。例如,上海的黨員干部對近30年浦東開發(fā)開放的歷史進程與輝煌成就感同身受,但是對近代以來黨在上海的戰(zhàn)斗情況,以及全國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史就不一定很清楚。這種狀況與中央深化“四史”教育的要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也會在實踐上制約黨員干部歷史視野和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主要表現(xiàn)為只是被動地接受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缺乏對歷史發(fā)展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的深入思考,在學習中往往表現(xiàn)為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對歷史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不做深入的梳理和研究。例如,對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既不能走封閉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的正確抉擇理解不深不透,不善于從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70年的
實踐中,以及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論證其必然性,更不善于把這個問題放在社會主義500年發(fā)展歷程的宏大背景中,去尋找其發(fā)展的歷史邏輯。
三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是各種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正如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所闡述的那樣,歷史的最終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因此,對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結論,只有從多個視角、多個層面進行綜合考察方能得出科學認識。面對浩如煙海的“四史”知識海洋,有的黨員干部或因學習時間有限,或因學習方法不當,或因學習能力尚待提高,達不到全面、系統(tǒng)、完整的學習要求,學習中難免存在“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現(xiàn)象。
四是知其表不知其里。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總結發(fā)展規(guī)律,為現(xiàn)實工作服務。以黨史為例,總書記曾經指出,黨史研究就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活動中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然而在學習的實踐中,存在發(fā)現(xiàn)不了蘊含在歷史表象下的深刻道理,不善于從歷史的客觀事實中去挖掘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達不到學習目的的現(xiàn)象。
問題背后的“四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上不足和學習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學習的態(tài)度有問題,學習表面化。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基石。在以往學習中,態(tài)度上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滿足于對相關歷史一般性的了解,以走馬觀花、心不在焉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突出特點是對重要的史實或史學理論停留在泛泛而學、淺嘗輒止和一知半解的層面;
二是學而不思,思而不深,不愿下苦功夫學,甚至是為了裝點門面、裝裝樣子而學,為了學而學,缺少學習的內生動力。
第二,學習的方法有問題,學習碎片化。其一是學習時間的碎片化。除了一部分從事專業(yè)研究工作的人員之外,大部分黨員干部只能從工作之余、周末假日、出差途中、開會間隙中“擠”出一點學習時間,無法滿足歷史學習對連續(xù)性、成片化的時間要求;
其二是學習內容的碎片化。大部分黨員干部因專業(yè)背景和學習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研讀,學習的臨時性、隨意性比較突出,對相關史實的掌握沒有形成相互聯(lián)系、邏輯嚴密的知識體系,而是呈現(xiàn)出彼此割裂、互不聯(lián)系的點塊狀。
第三,學習的目的有問題,表現(xiàn)為學習庸俗化。一是學習的途徑上,有些人不是通過學術講座或學術論壇等專業(yè)渠道獲取歷史知識,而是偏重網絡平臺、街談巷議甚至口口相傳等途徑;
二是學習的載體上,忽略正規(guī)出版物和權威部門提供的歷史讀物,而是熱衷地攤文學、追捧影視作品、偏好野史傳奇等,
對歷史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不及時,缺乏權威性。三是學習內容上,對歷史的學習滿足于一般性的了解,沒有抓住黨史、新中國史等歷史的本質和發(fā)展主線。
第四,學習的方式有問題,學習形式化。深化“四史”教育,就是要通過常態(tài)化的學習研究,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達到提升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錘煉黨性修養(yǎng),增強工作本領,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目的。但是在實踐中,時常發(fā)生學習場面轟轟烈烈但缺少實質性內容,表面刻苦實則心不在焉的現(xiàn)象,這是形式主義在歷史學習中的具體反映。
克服“四化”現(xiàn)象應堅持做到“四學”避免“四史”學習中出現(xiàn)以上問題,可從做好“四學”抓起。
一是堅持全面地學。研讀“四史”應堅持在大歷史觀的指導下,充分激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宏闊視野,把40年的改革開放史置于新中國70年發(fā)展史的大背景中學習,把70年的
新中國史置于近百年黨的奮斗歷程中學習,把百年黨史置于500年的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學習。通過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學習活動,夯實“四史”基礎知識,構建邏輯嚴密的“四史”知識結構,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及其發(fā)展方向。只有堅持全面地學,才能在熟練把握歷史的源、流與變的規(guī)律中,深入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
實踐的邏輯進路,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的必然性。
二是堅持深入地學。深化“四史”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與精神力量,特別是在當前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形勢下,“四史”教育是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的重要途徑。因此,“四史”學習教育不能滿足于對一般史實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堅持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善于突破歷史的表象,深入到歷史事件的內核,勇于探索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深入解讀重要歷史人物在歷史轉折關頭的心路歷程,總結提煉中國共產黨在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征程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規(guī)律。通過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深刻理解黨領導人民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巨性和必然性,深刻理解在社會主義500年發(fā)展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和階段特征,在深入學習中不斷錘煉歷史思辨能力。
三是堅持辯證地學。黨員干部研讀“四史”,既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yǎng)上,更要落實到自覺按照歷史規(guī)律和歷史發(fā)展的辯證法辦事的實踐上,只有如此,才能凸顯建立“四史”教育長效機制的意義。因此,研讀“四史”必須要貫徹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做到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篤行之,真正把握“四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而達到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效果。例如,只有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唯物史觀所蘊含的辯證法思想,才能科學回應如何看待我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之間的關系問題,真正理解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四是堅持反復地學。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學習中常常會出現(xiàn)有的知識點記不住、記不牢、記不全和記憶混淆、記憶串門,對有的歷史問題理解不深刻、理解不徹底等現(xiàn)象。化解這些“現(xiàn)象”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堅持運用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指導“四史”學習的同時,還要綜合運用人民史觀等,將“四史”學習融入現(xiàn)實生活中,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實現(xiàn)“四史”學習經?;?、日常化和制度化,在反復學、反復讀、反復研中,豐富對社會主義500年發(fā)展史的知識儲存,深化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重大事件的認識,科學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建設與發(fā)展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深刻理解改革開放史的艱辛歷程和發(fā)展趨勢。
總之,只有堅持全面地學、深入地學、辯證地學、反復地學,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長效機制,才能教育黨員干部開拓工作視野,增強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
四史教育理論宣講篇四
1、四史學習教育思考發(fā)言
要在“四史”學習教育中提升黨性修養(yǎng)。我們現(xiàn)在能夠生活在這樣一個盛世中,都是共產黨員先輩們用生命和獻血換來的。通過學習“四史”,能讓我們更好地重溫紅色革命精神,青年黨員要學習先輩們不懼艱難困苦的意志,在學習中錘煉堅強的黨性,追尋先輩的步伐,盡心盡力堅守崗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奮力征程新時代。
要在“四史”學習教育中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動力和理想源泉。當代青年大多沒有經歷過戰(zhàn)爭和貧苦,沒有親身體驗過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巨大變化,我們只有通過學習“四史”,才能了解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歲月和艱苦歷程,才能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到那里去,讓黨員更好地牢記初心和使命,切實增強信仰、信念和信心,從而堅定理想信念。
要在“四史”學習教育中提高擔當作為。黨的奮斗史中涌現(xiàn)出無數(shù)革命先烈、英雄模范和時代先鋒,面臨各種困難挑戰(zhàn),他們牢記宗旨、矢志不渝、犧牲奉獻,是我們最好的學習榜樣。我們應該在本職工作上謀大局,腳踏實地的做出實實在在的工作,做充滿激情、富于創(chuàng)造、勇于擔當?shù)男聲r代上海青年干部,努力為中國共產黨今后的歷史做出自己的貢獻。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對于黨員干部來說,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是對每一位黨員同志的基本要求。每位黨員干部,都應好好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增強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使頭腦更加清醒堅定,行動更加堅決有力。
2、“四史”學習教育演講稿
黨課講稿:黨員干部如何學“四史”?關鍵要做到“四學”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善于學習歷史、總結歷史,善于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治國理政方略和智慧的政黨。在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發(fā)展歷程中,研讀歷史、總結歷史、借鑒歷史,已經成為黨的一個光榮傳統(tǒng)。
今年1月8日,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中,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把學習貫徹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同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結合起來??倳涥P于學習“四史”的重要講話,既是對建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長效機制的新部署,也是對傳承與弘揚我們黨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新要求。5月9日,上海市委“四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舉行會議,市委書記李強指出,要準確把握“四史”學習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講活歷史故事、用活紅色資源,打牢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為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xiàn)經濟社會發(fā)展目標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
歷史學習中的“四知”與“四不知”
長期以來,在中央的要求和指導下,全黨范圍內已形成了學習研究歷史的良好氛圍,尤其是學習研究黨的歷史成為黨員干部的新時尚,廣大黨員干部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歷史思維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歷史博大精深,學習永無止境。從以往的學習情況來看,對標總書記和黨中央的新要求,在歷史學習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需要在深化“四史”教育過程中加以克服。
一是知當下不知過往。主要表現(xiàn)為對最近幾年、幾十年的歷史比較熟悉,但是對年代稍微久遠一點的歷史相對陌生;
對親身經歷過的本地區(qū)歷史比較熟悉,但是對沒有經歷過的、外地的、全國的歷史相對陌生或比較模糊。例如,上海的黨員干部對近30年浦東開發(fā)開放的歷史進程與輝煌成就感同身受,但是對近代以來黨在上海的戰(zhàn)斗情況,以及全國其他地區(qū)的發(fā)展史就不一定很清楚。這種狀況與中央深化“四史”教育的要求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也會在實踐上制約黨員干部歷史視野和歷史思維能力的提升。
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主要表現(xiàn)為只是被動地接受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缺乏對歷史發(fā)展必然性和規(guī)律性的深入思考,在學習中往往表現(xiàn)為人云亦云或不知所云,對歷史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不做深入的梳理和研究。例如,對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中,既不能走封閉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而只能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路的正確抉擇理解不深不透,不善于從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70年的
實踐中,以及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論證其必然性,更不善于把這個問題放在社會主義500年發(fā)展歷程的宏大背景中,去尋找其發(fā)展的歷史邏輯。
三是知其一不知其二。任何一個歷史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是各種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正如恩格斯“歷史合力論”所闡述的那樣,歷史的最終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而其中每一個意志,又是由于許多特殊的生活條件,才成為它所成為的那樣。因此,對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結論,只有從多個視角、多個層面進行綜合考察方能得出科學認識。面對浩如煙海的“四史”知識海洋,有的黨員干部或因學習時間有限,或因學習方法不當,或因學習能力尚待提高,達不到全面、系統(tǒng)、完整的學習要求,學習中難免存在“攻其一點,不及其余”的現(xiàn)象。
四是知其表不知其里。學習歷史的目的,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總結發(fā)展規(guī)律,為現(xiàn)實工作服務。以黨史為例,總書記曾經指出,黨史研究就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活動中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guī)律的科學。然而在學習的實踐中,存在發(fā)現(xiàn)不了蘊含在歷史表象下的深刻道理,不善于從歷史的客觀事實中去挖掘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達不到學習目的的現(xiàn)象。
問題背后的“四化”現(xiàn)象出現(xiàn)以上不足和學習短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四個“問題”。
第一,學習的態(tài)度有問題,學習表面化。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習慣是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基石。在以往學習中,態(tài)度上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一是滿足于對相關歷史一般性的了解,以走馬觀花、心不在焉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突出特點是對重要的史實或史學理論停留在泛泛而學、淺嘗輒止和一知半解的層面;
二是學而不思,思而不深,不愿下苦功夫學,甚至是為了裝點門面、裝裝樣子而學,為了學而學,缺少學習的內生動力。
第二,學習的方法有問題,學習碎片化。其一是學習時間的碎片化。除了一部分從事專業(yè)研究工作的人員之外,大部分黨員干部只能從工作之余、周末假日、出差途中、開會間隙中“擠”出一點學習時間,無法滿足歷史學習對連續(xù)性、成片化的時間要求;
其二是學習內容的碎片化。大部分黨員干部因專業(yè)背景和學習條件的限制,無法進行專業(yè)化、系統(tǒng)化研讀,學習的臨時性、隨意性比較突出,對相關史實的掌握沒有形成相互聯(lián)系、邏輯嚴密的知識體系,而是呈現(xiàn)出彼此割裂、互不聯(lián)系的點塊狀。
第三,學習的目的有問題,表現(xiàn)為學習庸俗化。一是學習的途徑上,有些人不是通過學術講座或學術論壇等專業(yè)渠道獲取歷史知識,而是偏重網絡平臺、街談巷議甚至口口相傳等途徑;
二是學習的載體上,忽略正規(guī)出版物和權威部門提供的歷史讀物,而是熱衷地攤文學、追捧影視作品、偏好野史傳奇等,
對歷史研究的前沿信息掌握不及時,缺乏權威性。三是學習內容上,對歷史的學習滿足于一般性的了解,沒有抓住黨史、新中國史等歷史的本質和發(fā)展主線。
第四,學習的方式有問題,學習形式化。深化“四史”教育,就是要通過常態(tài)化的學習研究,在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達到提升黨員干部的綜合素質,錘煉黨性修養(yǎng),增強工作本領,做到知史愛黨、知史愛國的目的。但是在實踐中,時常發(fā)生學習場面轟轟烈烈但缺少實質性內容,表面刻苦實則心不在焉的現(xiàn)象,這是形式主義在歷史學習中的具體反映。
克服“四化”現(xiàn)象應堅持做到“四學”避免“四史”學習中出現(xiàn)以上問題,可從做好“四學”抓起。
一是堅持全面地學。研讀“四史”應堅持在大歷史觀的指導下,充分激活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宏闊視野,把40年的改革開放史置于新中國70年發(fā)展史的大背景中學習,把70年的
新中國史置于近百年黨的奮斗歷程中學習,把百年黨史置于500年的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中學習。通過連點成線、連線成面的學習活動,夯實“四史”基礎知識,構建邏輯嚴密的“四史”知識結構,全面掌握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前世今生及其發(fā)展方向。只有堅持全面地學,才能在熟練把握歷史的源、流與變的規(guī)律中,深入了解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由理論到
實踐的邏輯進路,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由之路的必然性。
二是堅持深入地學。深化“四史”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為了從歷史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與精神力量,特別是在當前新冠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形勢下,“四史”教育是筑牢黨員干部的思想根基,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力量,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雙勝利提供強大思想保證的重要途徑。因此,“四史”學習教育不能滿足于對一般史實的了解和掌握,而是要堅持把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善于突破歷史的表象,深入到歷史事件的內核,勇于探索重大歷史事件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深入解讀重要歷史人物在歷史轉折關頭的心路歷程,總結提煉中國共產黨在為民族謀解放、為人民謀幸福的征程中,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歷史規(guī)律。通過回顧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深刻理解黨領導人民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艱巨性和必然性,深刻理解在社會主義500年發(fā)展史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和階段特征,在深入學習中不斷錘煉歷史思辨能力。
三是堅持辯證地學。黨員干部研讀“四史”,既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yǎng)上,更要落實到自覺按照歷史規(guī)律和歷史發(fā)展的辯證法辦事的實踐上,只有如此,才能凸顯建立“四史”教育長效機制的意義。因此,研讀“四史”必須要貫徹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指導,做到博學之、審問
之、慎思之、明辨之和篤行之,真正把握“四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和本質,從而達到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效果。例如,只有深刻理解和熟練掌握唯物史觀所蘊含的辯證法思想,才能科學回應如何看待我國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之間的關系問題,真正理解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
四是堅持反復地學。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學習中常常會出現(xiàn)有的知識點記不住、記不牢、記不全和記憶混淆、記憶串門,對有的歷史問題理解不深刻、理解不徹底等現(xiàn)象?;膺@些“現(xiàn)象”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在堅持運用唯物史觀、大歷史觀指導“四史”學習的同時,還要綜合運用人民史觀等,將“四史”學習融入現(xiàn)實生活中,結合到實際工作中,實現(xiàn)“四史”學習經?;⑷粘;椭贫然?,在反復學、反復讀、反復研中,豐富對社會主義500年發(fā)展史的知識儲存,深化對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重大事件的認識,科學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對建設與發(fā)展社會主義的艱辛探索,深刻理解改革開放史的艱辛歷程和發(fā)展趨勢。
總之,只有堅持全面地學、深入地學、辯證地學、反復地學,建立健全“四史”教育長效機制,才能教育黨員干部開拓
工作視野,增強人民情懷和責任擔當,不忘初心使命,真正做到信仰如山、信念如鐵、信心如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