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是對過去的經驗和教訓的總結,有助于今后的改進和發(fā)展。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找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進計劃。請大家閱讀以下精選總結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有所幫助和啟發(fā)。
澳門的導游詞篇一
歡迎大家來到蓮溪廟!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蓮溪廟。
蓮溪廟位于新橋永樂戲院側,創(chuàng)建至今已經有二百余年歷史,內供奉菩薩甚多,香火亦鼎盛。
蓮溪廟以其所在之地為名。澳門地形,宛以蓮花,故稱蓮島,由大陸通澳門之路,視為蓮花臺,臺盡處有山拔起,稱蓮花山,又叫蓮峰,蓮峰之陽,昔有溪水一道,流于新橋坊間,稱作蓮溪,廟則建于溪之右岸,故稱蓮溪廟。
此廟始建于道光年間,內奉華光、北帝、財帛、文昌諸神,歷經數次破壞、修葺及擴建,今日其座落之新橋區(qū)亦由昔日之汪洋一片發(fā)展成澳門的繁華地區(qū)之一。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
澳門的導游詞篇二
各位游客:
澳門半島開發(fā)最早,分布著澳門的市區(qū),是澳門地區(qū)行政、經濟、交通、文化中心的所在,絕大部分人口和工商業(yè)均集中于此。半島形如一長靴,東北一西南走向,僅東北端以寬約240米的陸地與珠海市相連。長軸線從東北的關閘至西南的半圓形地(媽閣嘴)長約4公里,西北—東南走向的短軸線則從沙梨頭海邊至新口岸最新填海地區(qū)東南角長約2.5公里。西側的狹窄河道是內港,沿岸有20多個碼頭,主要是貨運及內河客運;東側面向球江口的是外港,主要是港澳碼頭。南面有兩座跨海大橋(通向氹仔),一長2570米,1974年通車;另一長約4400米,1994年通車。
半島內分5區(qū):
花地瑪堂區(qū)位于半島北部,面積最大(2.7平方公里,占半島40.3%),人口最多(12.6萬人,占半島36.8%)。包括青洲、臺山、馬場、黑沙環(huán)、望廈、筷子基等地,大部分土地均為填海所得,目前仍在繼續(xù)進行大規(guī)模的.填海拓地工程。
圣安多尼堂區(qū)(花王堂區(qū))在半島西部,北接花地瑪堂區(qū),南連大堂區(qū),東鄰望德堂區(qū),西臨內港。面積1.1平方公里(占半島16.4%),人口僅次于花地瑪堂區(qū)(接近10.9萬人,占半島31.7%)。包括沙崗、新橋、沙梨頭等地,著名的大三巴牌坊、大炮臺、白鴿巢公園均在此區(qū)內。
望德堂區(qū)位于半島中部偏東,被花地瑪堂區(qū)、圣安多尼堂區(qū)和大堂區(qū)包圍,包括荷蘭園、塔石和東望洋山。面積最小,只有0.6平方公里(僅占半島9%),而且約有1/3面積為東望洋山所占。人口約3.26萬。
大堂區(qū)主要位于半島東南部,但有一狹長地帶沿新馬路和草堆街之間延伸至半島西岸。面積僅次于花地瑪堂區(qū),達1.4平方公里(占半島約21%)。人口則為各區(qū)中最少的,僅約2.9萬人。大部分土地也為填海所得。是澳門地區(qū)的經濟中心。
風順堂區(qū)(圣老楞佐堂區(qū))位于半島西南段,三面環(huán)水,北鄰大堂區(qū)。面積只有0.9平方公里(占半島13.4%),人口4.56萬。本區(qū)是澳門開發(fā)最早的地區(qū)之一,是澳門的行政中心。
澳門的導游詞篇三
螺絲山公園不僅是一個樹木茂密的公園,還是澳門一個最清幽的地方,座落于鮑斯高學校對面的一個小山丘上。
園中種植了種類繁多的亞熱帶及歐洲的植物,角落特別置有多張乘涼坐椅給予游人憩息,還設有一間葡式餐廳。公園里筑有兩條環(huán)繞整座山丘的小徑,可通往一個地臺,在此可一攬園中美麗的風景。
澳門的導游詞篇四
炮臺占地約1萬平方米,呈不規(guī)則四邊形,邊長均約為100米,4個墻角,外突成為棱堡炮臺,內備有水池及軍需庫,軍需庫儲備充足,足以應付長達兩年的包圍,炮臺四周均置有巨型銅炮,現今,古炮雖已失去軍事作用,卻成為澳門的古舊文物和歷史見證。
大炮臺右側有古鐘,一口由著名的鑄炮專家所造,曾經前往葡國安放數年,由修女會轉贈回澳,而炮臺入口處前頂的石雕記錄了這座炮臺抗御外敵的戰(zhàn)績。
炮臺東北、西南及東南面墻身建基于3.7米寬的花崗石基礎上,墻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蠔殼粉末作灰泥批蕩,堅實非常,墻高約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寬。女兒墻高約2米,成雉堞狀,可架設多達32門大炮,以防范來自此兩方向之攻擊。東南墻兩角更設有碉堡。面向中國大陸的西北墻身,主要以花崗石砌筑,女兒墻較矮且沒有炮口設置,這主要顯示其對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對當時中國官方的友好姿態(tài)。
炮臺之正門入口設在東南墻上,大門后有一些簡單房間,是當時軍事用房?,F作為旅游設施,沿著一條短短的彎曲坡道,可到達炮臺寬敞的大平臺,歷史上炮臺平臺上及其下層空間有軍事設施,如西面棱堡內的彈藥庫,現在就作為了小展覽區(qū),及儲水池就作為了博物館的一部分等。
澳門的導游詞篇五
大三巴牌坊,早已成了澳門的地方標志。它實際上不是牌坊,而是圣保祿教堂的正門前壁,“三巴”是早期當地人對圣保祿的俗稱,他們又因它建筑規(guī)模宏大、外觀宏偉而給它加上個“大”字。
圣保祿教堂。
圣保祿教堂建于1602年,與教堂為鄰的圣保祿大學在1835年失火,教堂受殃及,不幸付諸一炬,正門前壁和依山而建的大石階,是由堅石組建而成,大火毀不了,因而得以保存至今。
這個教堂前壁上有許多浮雕,就是要去“讀”的,圣母、耶穌和幾位圣人的浮雕,七臂燭臺、七腳怪獸等,讓澳門旅游局印發(fā)的彩色資料或導游幫你去好好讀一遍吧!
圣保祿教堂。
圣保祿教堂在1990年至1995年進行了修繕工程,并改建成博物館。在教堂的墓室里,小陽臺下殿堂的大抽屜中,存放著殉教宣教士的骸骨。
在十六十七世紀,澳門是葡萄牙的貿易及宗教中心,到遠東地區(qū)進行宣教活動的宣教士,都是以澳門為基地。因此,葡萄牙在澳門留下了許多天主教堂。
圣保祿教堂。
這些教堂在平日都不舉行聚會,一年內只舉行兩三次彌撒,都變成了旅游名勝地,里里外外都猶如新的建筑物。喜歡緬懷歷史的.,一座座教堂令他們流連忘返,例如建于1626年,坐落在東望洋炮臺圣母雪地殿,里面的手繪壁畫,你認為多珍貴就多珍貴。
喜歡尋訪古跡的,分布各處的教堂都可讓自己的心里世界滿載而歸,一座座已故偉大教士歷久彌新的雕像和各種遺物,都令人發(fā)思古之幽情。
澳門的導游詞篇六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xx,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澳門文化中心的劇院。
綜合劇院。
設計具古典劇場的風格,并備有現代化的高科技配套設施。劇院內設有座位1,114個,適合各式各樣大型節(jié)目的演出,如交響樂及室內樂演奏會、歌劇、舞蹈、綜合性演出、各種戲劇、研討會及大型會議等。
此劇院有可移動式音響天花板(2.5米的彈性高度)與可移動式的舞臺擋聲板,其可變容積在8,330立方米與11,800立方米之間。如欲演出音樂會,天花板升高,擋聲板置於舞臺之上,所產生的反響時間(rt)為1.5秒(中頻),特別適用於管弦樂音樂會及無需使用擴音系統(tǒng)的音樂會。如有其他演出,天花板降下且舞臺布景安置在舞臺上,其所產生的反響時間(rt)變?yōu)?.1秒,適合音樂劇、粵劇及其他需要使用擴音系統(tǒng)的演出。劇院的空間結構使聲音能均勻地散播,使演出者的說話更為清晰,音樂更嘹亮動人。
此劇院的舞臺寬18米,深17.4米,有現代化的燈光與音響設備,舞臺頂設有一鋼架系統(tǒng),支撐32支機械式平衡吊桿與35支電動平衡吊桿,還有一整合式活動音響反射板。在舞臺下亦設有兩層式活動暗門,有需要時可與原舞臺連合,使之能伸展至符合各類演出需求的舞臺面積。
此外,還設有即時傳譯室,能同時以六種語言進行解說。
小劇院。
設有393個座位的小劇院適宜上演小型節(jié)目如話劇、小型音樂會和現代舞等節(jié)目,同時也是電影與研討會等項目的理想場地。
劇院內置有電影大螢幕,配有環(huán)回立體聲系統(tǒng),故放映影片及其他需投射設備的活動之效果極佳。
此舞臺寬13.7米、深8.2米,舞臺頂的鋼架支撐著34支平衡吊桿,包括32支機械式的和2支電動式的。另外,設有即時傳譯室,能以三種語言同步傳譯。
澳門的導游詞篇七
由當地的耶穌會會士于16明神宗年間開始修建,耗時十年才得以竣工。原本炮臺僅僅是為保護圣保祿教堂內的教士而興建,用以防范海盜,但自1662年成功擊退荷蘭艦隊之攻擊,炮臺就成為了重要部署的軍事基地。炮臺下面的備用水池以及巨大的軍需庫,便是在那次防御之后所興建的,這座炮臺成為了當時澳門防御系統(tǒng)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wèi)網。
而從1623年至1740年間,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炮臺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并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筑物,如巨型鋼炮雄踞于旁,又如炮臺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此外,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歐式建筑,現在是氣象臺的辦公室。
大炮臺四周景觀優(yōu)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1966年,將炮臺遷入后開放為游覽區(qū),大炮臺城墻分別于1992、1993和進行修葺,有關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實性,除了清洗狀況良好的物料外還清除表面雜草,用除草劑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補墻身裂縫,因此大炮臺之結構被完整保存。199月起,政府將原氣象臺的大樓拆去,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落成啟用。
澳門的導游詞篇八
各位游客:
歡迎大家來到這!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澳門歷史城區(qū)”以澳門的舊城為中心,通過相鄰的廣場和街道,串連起逾20個歷史建筑。作為_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唯一項目,“澳門歷史城區(qū)”在第2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澳門歷史城區(qū)”包括: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圣老楞佐敎堂、圣若瑟修院及圣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圣奧斯定敎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墻遺址、大炮臺、圣安多尼敎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敎墳場、東望洋炮臺(含東望洋燈塔及圣母雪地殿圣堂)等超過20處的歷史建筑,以及同分散建筑緊密相連的媽閣廟前地、阿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7個廣場空間。
歷史城區(qū)的.范圍東起東望洋山,西至新馬路靠內港碼頭,南起媽閣山,北至白鴿巢公園。是境內現存最古老、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集中的中西特色建筑共存的歷史城區(qū),是400多年來中西文化交流、多元共存的結晶。
澳門的導游詞篇九
明末清初,大量上帝教傳教士以澳門為傳教基地,起勁從事遠東地域的傳教事變,并由此締造出中西文化交換的光輝篇章。這些傳教士來自差異的修會,他們?yōu)橹袊鴰砹宋鞣浇目茖W技能及人文藝術,又向西方先容了中國的文化成績。而作為基地的澳門,在各修會的全力建樹下,開創(chuàng)了很多“中國第一”的奇跡,如中國第一所西式大學(圣保祿學院)、中國第一所西式醫(yī)院(白馬行醫(yī)院)、中國第一以是西方金屬制版和印刷拉丁筆墨的印刷廠(圣保祿學院隸屬印刷所)、中國第一份外文報紙(《蜜蜂華報》)aabelhadachina等等。由耶穌會在澳門創(chuàng)辦的圣保祿學院(現已不存)及圣若瑟修院,為上帝教在遠東和中國的傳教奇跡作育了大量人才,同時也作育了大批中國籍的傳教士,為中西文化交換作出卓越的`孝順。
到19世紀,隨著第一位傳教士馬禮遜來到中國大陸,基督新教也以澳門為基地之一,起勁開展傳教勾當。好比中國第一位新教徒蔡高就是由馬禮遜在澳門為其洗禮;另外,由馬禮遜編寫的《華英字典》也是在澳門出書。而由新教徒在澳門創(chuàng)辦的“馬禮遜學?!备煲魇綄W校教誨模式引入中國,作育出容閎等聞名門生,對中國教誨的當代化作為孝順。
另一方面,澳門民間的媽祖崇敬,示意了澳門與中國閩粵沿海住民媽祖信奉一脈相承的相關。可是,因為社會和汗青情形的非凡性,澳門的媽閣廟在中國浩瀚的媽祖廟中又別具特色。它既有中國以至外洋媽祖崇敬撒播和組織的典范特性,又因澳門是近代中國與西方打仗最重要的商港,使媽閣廟成為最早向歐洲撒播媽祖文化的處所。
在四百多年的汗青里,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汗青城區(qū)內,協(xié)力營造了差異的糊口社區(qū)。這些糊口社區(qū),除了展示澳門的中、西式構筑藝術特色外,更揭示了中葡兩國人民差異宗教、文化以至糊口風俗的領悟與尊重。這種中葡人民配合醞釀出來的溫情、淳樸、海涵的社區(qū)氣味,是澳門最具特色、最有代價的處所。
澳門的導游詞篇十
由當地的耶穌會會士于1617年明神宗年間開始修建,耗時十年才得以竣工。原本炮臺僅僅是為保護圣保祿教堂內的教士而興建,用以防范海盜,但自1662年成功擊退荷蘭艦隊之攻擊,炮臺就成為了重要部署的軍事基地。炮臺下面的備用水池以及巨大的軍需庫,便是在那次防御之后所興建的,這座炮臺成為了當時澳門防御系統(tǒng)的核心,構成一個覆蓋東西海岸的寬大炮火防衛(wèi)網。
而從1623年至1740年間,這里更一直是城防司令和澳督的`住所,炮臺上有大片空地,綠草如茵,參天古樹生長茂盛,并置有不少古跡文物和歷史性建筑物,如巨型鋼炮雄踞于旁,又如炮臺上的古塔,便是當年耶穌會的會址之一,此外,建于空地中心的南歐式建筑,現在是氣象臺的辦公室。
大炮臺四周景觀優(yōu)美,可俯瞰全澳景色,更可遠眺珠江口及拱北一帶的風光,1966年,將炮臺遷入后開放為游覽區(qū),大炮臺城墻分別于1992、1993和1996年進行修葺,有關工程只限必需的以保持其真實性,除了清洗狀況良好的物料外還清除表面雜草,用除草劑清除植物的根部,使用原有材料修補墻身裂縫,因此大炮臺之結構被完整保存。1996年9月起,政府將原氣象臺的大樓拆去,原址改建為澳門博物館,1998年落成啟用。
澳門的導游詞篇十一
觀音巖在澳門大學的山腳下,沿指示牌方向拾級而下就可到達。觀音巖是一間供奉觀世音菩薩的佛教廟宇,毗鄰澳門大學。素以其優(yōu)美宜人的景致,寧靜安謐的氛圍吸引著無數游人。這間廟宇背山面海而立,外形古樸,小巧玲瓏,在一片蒼翠樹下的掩映下,愈顯超凡脫俗,與世無爭。
佇立廟前,遙望對岸澳門半島,八景之首“鏡海騰龍”的美景盡收眼底,確是都市人逃離繁囂,平靜心境的大好去處。在路?朊磧鈧校?觀音巖頗為與眾不同。
一般的廟宇,習慣上多稱為“廟”,獨是這間被冠以“巖”之名,這與它的起源有直接關系;其次,廟宇的創(chuàng)建過程多是先建廟后請神,觀音巖卻正好相反,先有神像,再建廟堂;其三,在廟內右墻上,掛有一形狀獨特的鐵塊。狀若蝙蝠,乃取“?!弊种C音,敲之則聲音洪亮震耳。
據值理稱,當年建廟時由于經費拮據,為節(jié)省支出,故權以此充作鐵鐘之用。該廟的石刻上所記的年份,觀音巖乃創(chuàng)建于清朝同治辛未年,即一八七一年,至今已有逾百年的歷史了。
澳門的導游詞篇十二
歡迎大家來到澳門松山燈塔!我是你們的導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于大家參觀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松山燈塔。
松山燈塔是我國沿海以及遠東地區(qū)的第一座燈塔,因聳立在松山松濤中而得名,原稱東望洋燈塔,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山崗,海拔九十三公尺,為澳門地區(qū)的地理座標的標志點。
松山燈塔與另兩座三百年古跡松山炮臺和松山教堂,構成松山三古跡,于此遠眺,澳門全景及珠江口的壯麗景色盡收眼底,可領略古今變遷。
由一名土生葡人設計的松山燈塔,高十三公尺,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臺風吹毀,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今天我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參觀的時間,希望這次參觀能給大家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預祝大家能玩的開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