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日里,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心得體會對于我們是非常有幫助的,可是應該怎么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秀的心得體會范文,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感悟篇一
上周四、五,我們有幸聆聽了華東師范大學陳默教授的報告,我聽后受益匪淺。陳默教授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把一本枯燥的《發(fā)展心理學》講得津津有味,聽后就像喝了一杯香茗,雖已過去三、四天,仍意猶未盡。《發(fā)展心理學》的主要內容就是講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各個階段的心理特點,實際上是教人怎樣做人的學問。通過聽陳教授的講座,我知道了不少以前很作不知道的知識,了解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對于今后的做人、工作等各個方面有很大的幫助。通過聽陳教授的講座,我主要有以下收獲。
一、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
一個優(yōu)秀的人是有自知之明的,他對自己有哪些優(yōu)點和缺點十分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大,適合做什么,不適合做什么,就是老百姓說的知道自己“吃幾碗干飯”。毛澤東說過,人貴有自知之明。有很多人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多大本事,不知道天高地厚,覺得自己了不起,就像馬三立說的相聲《從十點鐘開始》中的那個人,要當作家,結果是一場夢。所以,我們就要有自知之明,即不自卑,也不自戀,實事求是的做工作。
二、尊重人生發(fā)展規(guī)律,不做出格之事
人在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這是則然規(guī)律。我們做人就要尊重這些規(guī)律,在一定的年齡要達到一定的心理高度,這樣才會成熟。人到中年就應該有中年的樣子,如果到了中年還想少年那樣就不好了,別人會說你還沒長大??鬃诱f過人生三戒,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要經(jīng)常想一想,自己應該怎樣做。
三、好好活著,天天向上
聽了陳教授的報告,特別是那些案例,都給人以警示,有些人就是“作死”,不珍惜生命。因此,我們活著就要感到幸福,就要好好活著,每天要努力,要奮斗。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感悟篇二
20xx年10月16日,我參加了教育學院組織的骨干教師培訓,有幸聆聽到錢志亮教授的講座《教師職業(yè)的基本邏輯》,他的個人素質,個人魅力非常值得我們做教師的好好揣摩,好好學習,錢老師的報告主題內容清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遺傳學、心理學、倫理學、宗教學、儒家道家哲學、文字學等諸多方面論述了人的涵義,人的差異,人的教育等內容,這些問題不少都是老師們、家長們非常關心的實際問題;他用幽默、睿智、富有哲理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生命的來之不易,從而引領我們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順理成章地導出——愛生,導出教育的原點是愛!由愛生而產生的責任。他的語言詼諧幽默,生動、活潑,幷善于運用各種方式與聽者溝通,錢老師的語言表達方式大家聽起來很舒服、很有感染力,他的論述生動有趣,深入淺出,參與互動,把較深奧的教育方針、素質教育、新課程改革、學校文化及管理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能夠緊緊抓住我們的興奮點,吸引在場的每個人,時刻打動我們的心,講座內容更引發(fā)我深深的思考:在當今教育中我們應該做什么,用心走出自己生命的軌跡。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給學生正確的、飽滿的愛,因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但我們又有誰能真正做到了呢?有時我們也看不上班上的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有時對那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也冷言冷語,聽了報告后,我會改變這種態(tài)度,我會正視學生之間的差異,人都不是完美的。讓我們愛班級內的每一位同學如同愛我們自己!我們應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我們應珍惜這份“教育緣”,我們相遇不容易,正如錢志亮教授所說:“五百年修得擦肩過,一千年修來一回眸”。同時我們更應慶幸我們活著不孤單,我們的身邊有好多陪伴我們的人,我們要感謝上蒼,讓那么多的學生來陪我,我們不但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也要善待陪伴我們的人,呵護比我們弱小的生命,因為我們能夠因為教育而結緣,這是何等的榮幸。我們用我們教師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他們、用理智去教化他們、用知識去武裝他們、用愛去感化他們,讓我們正視差異的存在!讓我們珍惜相遇的這份緣,讓我們關愛學生,讓他們快樂的成長。錢教授用他那大師的智慧、幽默和深刻的思考,無不啟迪著我們,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更要感激生存,敬畏生命!珍惜緣分,用心感動!傾心相助,激發(fā)潛能,促進發(fā)展!我們要把愛學生當做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當做教育藝術的核心。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畫上完美的句號。
下面是我對建構有效課堂的幾點思考。
第一,充分做好上課前的準備。除了要做好體現(xiàn)教學內容的精細的備課,還要做好心理、形象方面的準備。這方面錢教授講了生動實際的例子,在某個班級,喜歡數(shù)學老師的學生數(shù)學成績較高,喜歡語文老師的學生語文成績相對較高。這就告訴我們教師的形象很重要,我們應該注意自身形象,盡量使自己讓學生看起來賞心悅目,同時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這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潛在因素。
第二,抓住學生的感覺通道。錢教授主要展開講了視覺通道和聽覺通道兩個方面,深入細致地告訴我們如何確保學生的感覺通道的通暢。使我們一下子注意到很多平常教學中容易忽視的細節(jié)問題,比如學生對色彩的喜好與厭惡可能導致學習心理的千差萬別,甚至給我們講到人眼睛的虹膜色差造成的對光線的不同需求。使我們了解到學生在生理心理方面的個體差異,都有可能影響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接收。
第三,回顧自己每節(jié)課的課堂效率。隨著錢教授深入淺出的科學理論指導,對有效課堂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把握。在分析自己課堂效率的時候有了一些比較詳細的指標,比如是否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掌握規(guī)定教學內容,比如看課皇冠網(wǎng)址堂是否兼顧優(yōu)差生,學生的參與程度等等。這樣就使我們在分析自己課堂效率的時候有章可循,盡快找到課堂的不足之處。
此外,有效課堂的評價以及好課的標準等方面,也為我們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在此目標的指引下,我們要潛下心來鉆研方法,分析課堂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提升自己的素質,錘煉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打造自身獨特的教學魅力,才能真正構建屬于我們自己的有效課堂。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感悟篇三
3月22日,我們一起聽了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陳默教授的講座,她講的內容是提升教師素養(yǎng),關注學生心理,聽完這次講座,我收獲良多,也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陳默教授說教師是個好職業(yè),是一個不朽的職業(yè)。教師不僅僅只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樣也是心靈的締造者。教師是一個自由度高、有研究性、休假較長、影響他人的職業(yè),因此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是及其重要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們教師也應該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壯大,不光是要不斷的研發(fā)出新的教學方法,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不斷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自身素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為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不斷的輸送新時代的合格的人才。下面我談一談自己對這次講座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常言道:藝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舉止言行無時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質的教師無法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就道德素質而言,教師應做到人為本、德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質、良好的修養(yǎng)與人格去感化、影響所教育的對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嚴謹?shù)刂螌W,勤奮地工作,無私地奉獻,對學生必然產生一種無聲的教育。通過各種渠道,營造一種氛圍。通過課堂的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人生觀及未來的生存觀教育。通過平時的言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在規(guī)范學生的不良行為時,杜絕簡單粗暴等現(xiàn)象,使學生在學校能感到集體的溫暖。對教師產生敬慕的感情。教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的說教在學生那里就會擲地有聲,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21世紀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要奠定扎實的基礎。要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首先要讓教師樹立教育創(chuàng)新觀念。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掌握豐富知識的教師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其次抓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建立終身學習體系,鼓勵教師繼續(xù)深造學習,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教師,何談贏得學生的依賴,何談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來。沒有高水平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就沒有根基,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所謂使命感、責任感就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人格和主體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諸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無窮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應注重內強素質,外練操作能力,開展教師大練基本功、大比武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我們能認識到教師的素質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通過自身知識的內化形成和積累的。
聽完陳默教授的講座,我對于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教師是一個職業(yè),是一份工作,但教師又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幸福的,教師可以看到并且體會到別人所不能體會的東西,同時教師是神圣的,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著我們下一代的成長。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著很重的責任,我們是影響國家發(fā)展的天平。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師素養(yǎng),努力的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讓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感悟篇四
我非常贊同教授的觀點:如果你沒有真正走進一名教師,不曾深入的了解他所處的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就沒有資格對他的`課進行點評。我沒有真正餞行王教授的教學模式,只是根據(jù)這些日子以來我身邊的同事所作的探索課及我們之間的交流,來談一談我的感受。這些感受注定是淺薄、片面、直觀甚至是偏激的。也許它唯一的可貴之處就是真實吧。
我的感受主要有兩種:驚喜與疑惑。
驚喜的是一直以來,不斷推動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的不懈動力就是變革與維新,然而,新事物的出現(xiàn)總是無一例外的由于遭遇質疑、阻撓而舉步維艱。教學改革也是如此。而王教授這么多年來一直堅持自己的教學模式并身體力行地去實踐,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去認真學習!我真的從心底里深深地佩服并尊重他。疑惑的是許多老師在探索與實踐教授模式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暫時無法解決問題,而這些問題卻是這種模式所回避的,因此教授本人也不曾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驚喜的是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競爭意識,疑惑的是這樣的座位位置無法兼顧學生的視力調整與骨骼生長,也給課上紀律帶來了隱患。
驚喜的是人人清的理念關注了每一個孩子的發(fā)展,也是深藏在所有教育工作者心中的最高理想。疑惑的是這個理想太過高遠,如果真的做到了這個世界上就不存在學困生了。英語大課堂上的每節(jié)課都完美的做到了人人清,那是臺下練習了無數(shù)次后的完美表演,不是真正的教學。
驚喜的是我們要進行新的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了,疑惑的是我們身在教學一線的教師竟然沒有自己的教學模式,而只能聽任前人探索的模式。
我有太多的驚喜與疑惑,驚喜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懷有美好崇高的教學理想,疑惑的是只要整體的應試教育的模式不改變,我們所作的一切改革也只不過是在為提高應試技巧做準備,在高分與高能之間走鋼絲。什么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看看六年級畢業(yè)考試前晚自習中忙忙碌碌的身影就知道了。
希望我們會在解決疑惑中,創(chuàng)造驚喜,不斷前行吧。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感悟篇五
聽陳默教授講座《提升教師素養(yǎng), 關注學生心理》心得體會 3月22日,我們一起聽了來自華東師范大學的陳默教授的講座,她講的內容是提升教師素養(yǎng),關注學生心理,聽完這次講座,我收獲良多,也對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陳默教授說教師是個好職業(yè),是一個不朽的職業(yè)。教師不僅僅只是教書育人的工作,同樣也是心靈的締造者。教師是一個自由度高、有研究性、休假較長、影響他人的職業(yè),因此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是及其重要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們教師也應該隨著不斷的發(fā)展壯大,不光是要不斷的研發(fā)出新的教學方法,同時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不斷的努力提升自己的自身素養(yǎng),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為社會和國家的發(fā)展不斷的輸送新時代的合格的人才。下面我談一談自己對這次講座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教師應該能夠充分發(fā)揮教育的示范作用。
常言道:藝高為師,德高為范。教師的舉止言行無時不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低素質的教師無法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就道德素質而言,教師應做到人為本、德為先,以自己高尚的品質、良好的修養(yǎng)與人格去感化、影響所教育的對象,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從而達到理想的教育目的。嚴謹?shù)刂螌W,勤奮地工作,無私地奉獻,對學生必然產生一種無聲的教育。通過各種渠道,營造一種氛圍。通過課堂的主渠道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科學的人生觀及未來的生存觀教育。通過平時的言行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在規(guī)范學生的不良行為時,杜絕簡單粗暴等現(xiàn)象,使學生在學校能感到集體的溫暖。對教師產生敬慕的感情。教師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他們的說教在學生那里就會擲地有聲,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教師應該不斷地提高創(chuàng)新素質
21世紀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要奠定扎實的基礎。要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教育,首先要讓教師樹立教育創(chuàng)新觀念。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掌握豐富知識的教師才能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其次抓教師的繼續(xù)教育,建立終身學習體系,鼓勵教師繼續(xù)深造學習,使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
三、教師應該不斷的完善和提高基本功。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連基本功都不過關的教師,何談贏得學生的依賴,何談培養(yǎng)出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學生來。沒有高水平的知識,創(chuàng)新能力就沒有根基,沒有創(chuàng)新能力,所謂使命感、責任感就是一句空話;沒有獨立人格和主體性,也不可能真正有創(chuàng)新精神。這諸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無窮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應注重內強素質,外練操作能力,開展教師大練基本功、大比武活動。通過實踐活動,我們能認識到教師的素質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通過自身知識的內化形成和積累的。
聽完陳默教授的講座,我對于教師這個職業(yè)有了新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教師是一個職業(yè),是一份工作,但教師又不僅僅只是一份工作。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是幸福的,教師可以看到并且體會到別人所不能體會的東西,同時教師是神圣的,因為我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著我們下一代的成長。因此,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有著很重的責任,我們是影響國家發(fā)展的天平。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提升自身的教師素養(yǎng),努力的完善自己,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教育學生,讓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今年,垣垣成為小學生了,這是一個全新的階段。不論孩子還是媽媽,我們都需要及時適應小學的生活。為此,作為媽媽的我,提前看了不少育兒的書,很多理論都懂,但是真正面對現(xiàn)實情況,還是時常感覺心有余而力不足。上周,寶貝學校里請教育心理學專家陳默教授給我們這些一年級新生的家長做了一個針對孩子教育方面的報告,陳教授淺顯詼諧的語言,讓我豁然開朗,很多之前困擾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首先是整理收納的問題,垣垣的書包一直是我家老大難。學校里老師開學就教過如何用文件袋理書包。但是我們寶貝的書包大部分時候卻是“雜亂無章”的。我和他一起理好早晨整整齊齊帶到學校的書包,晚上回來一看,文件袋都折疊起來擱置了,有時甚至發(fā)生卷子被揉成團塞到書包角落里,一家人到處找不到的失蹤迷案。對此,我三番五次教育,但是效果不好。沒想到陳教授的'辦法一下子有了明顯作用:文具分類訓練。幾次訓練下來,回家看書包,果然清爽多了:書、本子、卷子和教具分門別類。早聽到陳教授的方法,就可以避免那么多次發(fā)脾氣了,看來不是孩子不肯做,是媽媽方法不對。
其次,陳教授關于媽媽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影響對我觸動很深?,F(xiàn)在回家是第一件事是擁抱一下孩子,而不是復讀機一樣的問:今天作業(yè)做了嗎?中午吃的什么?我能從垣垣臉上看到開心的笑容,這是如此愉悅的體驗。在陳教授看來,孩子的情感體系是家庭關系的投射,孩子的行為是媽媽行為的一面鏡子。攻擊性強的孩子一定有一個歇斯底里的媽媽,這讓我時刻審視自己,是不是自己又焦躁了,為什么又要發(fā)脾氣?深呼吸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是對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陳教授說,孩子生下來不是來比賽的,我們要培養(yǎng)競爭力強的孩子而不是競爭感強的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而不是處處跟別人比,落后就要超過別人。做一個陽光開朗有愛心的孩子,經(jīng)常問孩子“你今天有幫助別人嗎?”對孩子的成績要肯定,欣賞自己的孩子,給他成就感。寫字難看了,不是擦掉讓他重新寫,簽作業(yè)本不是直接否定威脅他不給你簽,這樣只能把孩子越推越遠。
感謝學校讓我們有機會聆聽如此有意義的講座。陳教授的教育理論非常貼近我們一年級的家長,形象生動的將家庭教育理論聯(lián)系到家庭教育的實際中,案例很容易借鑒,讓我感覺受益匪淺。 (一(1)班 孫樹煊媽媽)
現(xiàn)如今的孩子?1. 高孤獨感的獨子 上海 90 后、00后的孩子,都是獨套公寓的獨子,隔離了與其他同齡孩子的交流,從而有了天生的孤獨感。而本身父母出身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所以并不知道如何養(yǎng)育獨子。這些孩子既生活在鋼筋水泥里的獨子,又是情感上的獨子。一個人一旦孤獨,就容易沉靜在思考中,思考力很強。人一思考,就會涉及到終極關懷問題,而感到痛苦。有的孩子一個人在那里發(fā)呆,可能就在思考“活著干啥” “我不想活了” 。 例:陳老師臨床研究經(jīng)常遇見孩子 想“既然 80歲也要成灰,那么我現(xiàn)在就變成灰好了?!焙⒆右坏┕陋?,就開始思考行而上的問題。而父母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不知道該如何從這個問題上教導孩子。理論上 說一個人真正成熟是看透了死亡的問題,而大部分實際上從這點來說是不成熟的。 當成人在這個問題上不成熟時候,就會逃避這個問題。而孩子的這個問題在父母那里得不到答案,反而父母回避這個問題。得不到答案的孩子會越加思考這個問題,便進入抑郁狀態(tài),孩子覺得生命沒有意義?,F(xiàn)在的孩子閱讀量很大,從大量的閱讀里去尋找答案,但是又找不到答案, 所以孩子覺得越來越糊涂。天生的孤獨感的副產品就是特別的脆弱. 2.低物欲感的貴子現(xiàn)在的孩子有沉重的情感負擔,生下來以后 6 個大人都對他很 好,孩子受到了 6個人的情感就會報恩。但是這 6 個人要求的報恩就是“好好學習” ,所以孩子就受到了很大的沉重的情感負擔,一定要好好讀書,要超過別人。相反,整個學習環(huán)境競爭又很激烈, 要學習地出人頭地也不是很容易做到的。而現(xiàn)在的孩子又面對了空前的學業(yè) 壓力,應試教育已經(jīng)達到了空前絕后的地步。空前的學業(yè)壓力來自于: 1)學校里考試成績排名就是赤裸裸地白紙黑字地貼在那里的,而讓孩子心里非常難 受。 2)來源于老師的壓力,沒有一個職業(yè)可以一年四次量化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對老師的評價就是以班級考試的平均分來的。從而造成老師壓力很大,很焦慮。老師焦慮的釋放渠道就是在教室里,每天課堂上釋放給學生。例:學生告訴心理師,老師會因為教室里課桌椅沒有放好而發(fā)脾氣。 3) 來源于家長。在學校里遇到焦慮的老師,回家要面對一個更加焦慮的媽媽。聰明的媽媽看見孩子回家會抱抱她(對幼兒),或者聊聊開心的事(對少兒) 。 兒童發(fā)展的心理任務 2-3歲孩子會控制大小便后,就明白自己是能夠掌控的,有自主意識。
“家長少累一點,孩子輕松一點,大家快樂一點”,陪孩子慢慢成長,操之過急和緩慢滯后都是要不得的,孩子有她的腳步,家長應該緊跟孩子的腳步,慢慢享受讀書的時光,這些都將是她的精神財富。?要你讀書,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錢可以慢慢賺,事業(yè)可以慢慢來。但是孩子每天都在成長,耽擱不得。
陳默教授講座心得體會感悟篇六
在通小校本培訓很榮幸能聆聽到李群教授的講座,她給人的感覺親切自然,語言富有魅力,專業(yè)術語信手拈來,但又絲毫不做作賣弄。她真誠地與我們交流,并沒有空洞地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個典型的故事與我們分享、分析,引領我們從中體悟“快樂”“樂觀”。真不愧是教授級別?。?/p>
李群教授首先為我們講解的是“壓力”,她談到正確認識壓力,壓力產生的因素,壓力的影響等問題,我記住的一句話是“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強調的是適當?shù)膲毫σ矔?chuàng)造佳績的事實——我相信這句話,也相信生活中要不斷的給壓。
李教授談到的第二個問題是關于“樂觀”的,她引用馬?。惖酶衤摹秾W習樂觀》,在“樂觀型解釋風格”中,李教授借曹操的樂觀來說明這個問題。“赤壁之戰(zhàn)”曹操大敗,逃回的路上,曹哈哈大笑。屬下不知為何,故疑惑問之:“主公,我們打了敗仗,為什么你還哈哈大笑呢?”曹操笑著回答:“勝敗乃兵家常事,我的失敗只是暫時的?!辈懿俚倪@種氣魄讓人折服,我們且不論這個歷史人物到底是什么樣的一個形象,但他的開朗和樂觀確實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我很喜歡李教授對教育的詮釋,她說“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幸?!?,“一個好老師的標準,是能從大家都認為的差生身上找到10個優(yōu)點”,她還說:孔子最欣賞的,不是子路的勇敢和帥才,不是子貢的外交和商務能力,也不是冉有的可以面南為王的謀略,而是顏回的“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高尚人文精神。
李教授說,樂觀是可以修煉的——在我們的心理銀行,每天都要存下資本——別人對你的好,你要敏銳地感受到;別人對你的不好,你要遲鈍地反應。偉大的“不可救藥的樂天派”蘇東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貶,但苦中作樂,不斷創(chuàng)作,開荒種田,研制服飾,打獵引渠,無所不能;痛并快樂著,煩但不閑著,苦日子好過。
李群教授的講座深深地觸動了我,我們該怎樣做人,做個什么樣的人,做個什么樣的老師?我們的性格特征和價值取向都會極大影響孩子們的成長與發(fā)展。我們不僅要反思,更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