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不如來好好地做個總結,寫一篇心得體會,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我們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接下來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得體會吧,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吳天祥事跡心得體會 吳建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一
在他們其中,有隱姓埋名三十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年屆九十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有為報答戰(zhàn)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xiāng)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段愛平;有三十五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堅持出診的仁醫(yī)吳佩蘭;有為子女籌學費,耗時三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有榮譽遲到二十八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還有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他們,都有著同一種精神——奉獻。
在他們當中,有一位老人最令我印象深刻,他就是——劉盛蘭。他是一位標準的“五?!崩先?,七年來堅持拾荒助學,而自己卻幾乎未嘗肉食,未添新衣。老人的衣物以及許多的食物都是撿來的。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而不平凡的老人,連他自己也沒想到,自己這七年來所寄出的金額竟多達七萬余元,前后共資助了一百多名貧困學生!七萬元,對于這樣一位“吝嗇”得連饅頭都舍不得買的老人,該是一筆多么巨大的金額!七萬元,或許僅僅是企業(yè)家隨手拋出的一張支票。從一方面來說,那些企業(yè)家們的確是富有的,但他們的內心,卻是空虛的!劉盛蘭老人的精神財富是他們不能用金錢換來的。
劉盛蘭老人為這些學生們傾其所有他在自己風燭殘年之時,將自己的人生價值發(fā)揮到了極致!老人是普通的,或許在茫茫人海之,我們不能尋覓到他的身影;但老人卻又是不平凡的,因為他有著一顆善良博愛的心?;蛟S,他的身體已經變得佝僂;但是,他卻用自己高貴的心靈,在九旬的高齡上俯視生命。
當我們大把地揮霍著父母的金錢時,我們是不是該想想,在世界的某一個角落,有一位老人,將一堆堆廢品小心翼翼地放進編織袋里,用這些廢品,攢起一個又一個貧困學子的夢想!
幾多落花擦過額際?幾多枯葉綴上衣襟?幾多流水帶走熟悉的人群?幾多雁陣驅走臉上的笑顏?時間悄然掠過我們的頭頂,萬物以驚人的速度和奇妙的規(guī)律變化著。春去秋來,花開花落。變的是時間,不變的是老人善良博愛的心。是他,讓我在20xx年為之動容;是他,讓溫暖的陽光照進了寒冬。
吳天祥事跡心得體會 吳建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二
吳天一是我國著名低氧生理學與高原醫(yī)學專家、高原醫(yī)學事業(yè)的開拓者,也是青海唯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實驗室工作,曾讓他全身14根骨頭斷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雙眼在強烈的紫外線刺激下患白內障……
扎根高原六十載,他常年奔走為牧民群眾送健康,每到一個地方就問“哪里海拔最高?”被牧民親切地稱為“馬背上的好曼巴”。
青藏鐵路建設期間,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創(chuàng)造了鐵路建設工人無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跡,被稱為“生命的保護神”,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這位84歲的老人,腳步略顯遲緩,卻目光堅毅,他腳下的高原印記著他半個多世紀以來奮斗的足跡。期間,年僅13歲的吳天一申請入伍,之后被分派到中國醫(yī)科大學學習。1958年,經歷了朝鮮戰(zhàn)場洗禮的吳天一跟隨部隊調防到青海,在這里他見到了大量因支援高原建設而患上高原病的患者,其中一位志愿軍的戰(zhàn)友尤其讓他印象深刻。
吳天一:痰多得從鼻子里、口腔里、嘴里面都涌出來,缺氧特別嚴重。他說飛機大炮都沒把我打倒,我到了這個地方,得了這個怪病。最后,他就去世了。這個話也刺痛了我,這也是激發(fā)我要從事這一項研究的一個起因,一個動力。
從此,吳天一開始了他六十多年的高原病學研究,為了獲得第一手的研究資料,吳天一人生的黃金時代,多數是在青藏高原的調研中度過的。山路崎嶇,需要騎馬行進。在騎兵支隊當過兵的吳天一,常常笑稱自己是塔吉克族的好騎手。
趕著馱儀器和行李的牦牛,餓了吃凍成冰坨的羊肉,渴了喝牧民的奶茶。為了拿到一份珍貴的樣本,吳天一常常要一天騎行六、七十華里。
在調研途中,吳天一遭遇過六次車禍,留下14處骨折。最嚴重的一次一根肋骨差一點就戳入心臟。100天后,他又出現在了馬背上。在高低壓綜合艙的人體實驗中,吳天一耳膜穿孔;阿尼瑪卿山科考,雙眼白內障;長期高原奔波,導致慢性高原心臟病。
吳天一:應該說全身很多地方的機器都有損壞。但是你做高原,你沒有這樣的獻出你不可能會有這樣的獲得。
身體屢遭重創(chuàng),而理想的火焰卻愈然愈旺,吳天一對于高原病學的研究也愈發(fā)深入、透徹。20__年,青藏鐵路修建,吳天一擔任醫(yī)學專家組組長,他主持修建了45個高壓氧艙、38個低壓艙,建立了三級救援體系,以確保每一位筑路工人都能得到最有效的高原救治。
吳天一:因為要保證工人的安全,生命是第一位的,青藏鐵路建設的時候,這些工人很多都要寫血書的,一定要參加。
吳天一和醫(yī)療團隊的目標是“不死一個人”,他們按照最高標準,制定了縝密周全的醫(yī)療救助體系,而最終5年14萬筑路大軍無一因高原病死亡,這被國際醫(yī)學界稱為高原醫(yī)學的奇跡。
守護高原人民和建設者的生命健康,是吳天一的初心,而六十多年來,他把自己的生命和激情都融進了廣袤的青藏高原。
吳天祥事跡心得體會 吳建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三
一抹真情,帶來感動;一份思念,傳遞關懷;一份溫暖,捧出赤誠;一份堅強,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偉大,草根中的感動。20__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就像一抹陽光透過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間烙上它最深的痕跡。在心頭躍動的,是靈魂的音樂,是生命的音符。
劉偉,一個失去了雙臂但卻充滿了夢想的人。上天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隱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堅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在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然而,與命運的抗爭并沒有到此為止。疾病縛束了他游泳的夢想,卻縛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開始練習用腳彈鋼琴,并最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兩條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著!”劉偉用他的奮斗演繹精彩,用夢想點亮人生。平凡中,他用偉大的精神鑄就不朽,用偉大的感動溫暖人心。用靈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劉偉,是堅強中的感動。
然而如今,這份堅強,這份感動卻在某些人的血脈中漸漸淡化。有人為情所困,只求一死來獲得解脫,有人為生計所擾,為幾萬元錢就輕易放棄生命;有人為病所纏,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命運的無情而憤然離世……經歷不起風雨,永遠也開不出美麗的花,一番磨難后,才會綻放最絢爛的彩虹。
劉偉這個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堅強鑄就不朽的年輕人,正是這些軟弱的,徘徊在生死間的可憐蟲們的榜樣。
愿人人都堅守純真,人人都保有堅強,不管身處何處,堅強總能帶來希望,堅強總能傳遞力量。是感動,消融了心墻,是真情,凝筑了精鋼,愿感動長在,愿真情永駐。愿每一個有夢的人,都能從這份感動里汲取一份力量與希望。
吳天祥事跡心得體會 吳建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四
為什么中國女排總會讓我們心潮澎湃?
3:0零封美國隊,打破了世界杯8年逢美不勝的歷史,取得七連勝,這是23日在20__年女排世界杯第七輪比賽中中國女排取得的成績。
零封韓國隊、喀麥隆隊、俄羅斯隊、多米尼加隊、日本隊,戰(zhàn)勝巴西隊。中國女排是整場比賽截至目前唯一一支保持不敗的隊伍,接下來還有4場比賽,總教練郎平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這個目標讓無數中國人沸騰,贏得全網刷屏級點贊,聽起來簡單的目標,要付出的卻不止汗水那么簡單,不止是取得的驕人成績。這些背后的故事,更令人心潮澎湃——史無前例的五連冠,國人的激情被中國女排徹底點燃,七連勝,這個戰(zhàn)績讓人想起:1981年11月16日的傍晚,第三屆女排世界杯的決賽正在進行,緊張時刻,整個國家都安靜了下來,人們緊張地守在,黑白電視機和收音機前,中國女排和號稱“東洋魔女”的,東道主日本隊,正進行慘烈的冠軍爭奪戰(zhàn):“中國隊把球傳起來!”在主場球迷震耳欲聾的吶喊聲中,主攻手郎平頂住壓力,瞅準來球,高高躍起,一記重扣,“鐵榔頭”扳平了比分。中國女排最終以3-2戰(zhàn)勝日本女排,首次奪得世界冠軍。
17:15!中國隊勝利啦!隊員們都跑在一起!中國隊以3-2,勝了日本隊,以7戰(zhàn)7勝的優(yōu)異成績,奪得了本屆世界杯的冠軍!這是主持人激動到哽咽的聲音,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也是熱淚盈眶,他們高呼:“中國萬歲!”
一時間,女排奪冠新聞占據了國內幾乎所有報紙的頭版頭條。“在那個年代,再沒有比女排酣暢淋漓的扣球,更能讓中國人感到揚眉吐氣的事了?!碑敃r正主管女排的魏紀中在回憶錄中寫道
然而,這只是一波五連冠的開頭一個屬于中國女排的黃金時代才正式拉開帷幕。
1982年第9屆女排世錦賽中國女排完勝東道主秘魯女排,首次摘得世錦賽桂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在逆境中不可思議地扭轉了局勢,中國女排摘得金牌,五星紅旗又一次在賽場上高高升起。
1985年女排世界杯重回日本,中國女排決賽大敗古巴女排,再次封王。郎平高高躍起的畫面永恒定格成一個時代的經典。1986年,再到女排世錦賽,中國女排實現前無古人的“五連冠”戰(zhàn)績,王者之師的名號
響徹中華大地。天安門前人潮人海的歡呼,優(yōu)秀隊員被印上郵票,女排姑娘們參與國慶游行,接受山呼海嘯的致敬,只有那個年代的中國女排,能穿透黑白電視屏幕變成彩色。
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人們意識到,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體育水平,我們和世界強國相比都存在不小差距,必須奮起直追,國人的激情被中國女排徹底點燃,“振興中華”成為那個時代的最強音!
中國女排成為中國體育的一面旗幟,女排精神也成為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寫照,追溯歷史,女排精神是在艱苦奮斗中磨練出來的。
1951年11月,新中國第一支中國女排在北京成立,當時條件艱苦,沒有特定的訓練場地,全隊就進行全國拉練,據首任主教練馬啟偉回憶:他們背著行囊“行軍”,相當于游擊隊,可以說是另一種長征。
1964年東京奧運會,大松博文率日本女排奪取奧運會冠軍,1965年4月,周恩來總理邀請大松博文來華訓練中國女排。
當周總理詢問女排訓練情況時,大松毫不客氣地說:“我正在訓練的中國選手,連日本一半的訓練量都不到?!敝芸偫韲烂C地說“請你把大松精神移植到中國女排的訓練中。”大松博文在回憶錄里寫道:“中國姑娘聰慧勤勞,將來中國女排必定超越日本隊,她們總有一天會奪取世界冠軍!”
1972年中國女排漳州訓練基地建成,所謂的排球場就是搭建的竹棚,每天姑娘們進去是個人,出來卻是一團泥。一天至少8個小時的訓練,衣服破了,球鞋開口了“三合土”場地的沙粒,嵌進隊員們的皮肉中,要用小鑷子才能揀出來,女排老隊員回憶說:“每天訓練完,我們就開始相互拔刺,并樂著比誰身上的刺兒多?!?/p>
低谷期的堅持,她甚至都不敢抱自己女兒,時間回到90年代,中國女排在經過五連冠的戰(zhàn)績之后陷入了新老交替的陣痛,中國女排主教練和隊員更換頻繁,此消彼長,十余年間,中國女排再沒能站上三大賽世界之巔,在低谷時,中國女排一直在奮力堅持,從未選擇過放棄。
1995 年退役后赴美留學的郎平“臨危受命”,回國擔任女排主教,她拋家別女一個人回到北京。
回國執(zhí)教,不僅薪水不高,風險和壓力都是巨大的,工作也特別辛苦,豐厚的待遇和優(yōu)裕的生活條件都沒有了,還要長期面對同丈夫、女兒兩地分居之苦。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和病痛的折磨,讓郎平心力交瘁。
1999年之前,包括在亞特蘭大奧運會期間,郎平昏厥了好幾次,醫(yī)生在給郎平做手術時,發(fā)現她的膝蓋已經老化到70歲的水平。
“女兒向我跑來時,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動她?!边@是昔日的世界第一主攻手發(fā)出的無奈感嘆,不到四十歲的她身體已幾近崩潰,作為主攻手,郎平的兩個小指斷是經常斷掉的。
此時女兒已入青春期,正是最需要母親的時刻,郎平考慮再三,主動辭去了中國女排的帥位。
好在女排精神已是一個烙印,一直在姑娘們心中流傳。
20__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女排主力隊員因傷退賽,決賽對陣俄羅斯隊時,在先負兩場的情況下實現激情澎湃的驚天逆轉。
中國女排在低谷中,逐漸找回自己的狀態(tài),第二個黃金時代正在來臨。
20__年國際排聯公布的世界排名,中國僅列第五位。很多人把這時的中國女排形容成一塊“燙手山芋”,4年換了3位教練,已經沒有第二個能夠接手或敢于接手的教練。
“三十年前我可以,三十年后依然沒問題!”同年5月郎平在中國女排最危難的關頭再次選擇了挺身而出!
“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會竭盡全力?!敝匦鲁錾降穆?,并不好走
但郎平上演了王者歸來。
20__年亞錦賽,中國女排戰(zhàn)勝韓國隊,重回亞洲巔峰。
20__年里約奧運決賽,中國女排迎戰(zhàn)塞爾維亞,在先失一局的情況下絕地反擊,連扳三局,
時隔12年,再奪奧運冠軍。千萬臺電視機前,裁判的最后一個哨聲響起解說員喊道“中國隊冠軍”!無數中國人相擁而泣,心中的熱血前所未有的洶涌翻騰!
20__年女排奧運會資格賽上,中國女排以三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績第一時間拿到奧運門票,如今在奧運前最后一次大考——20__女排世界杯中,女排姑娘們又贏得七連勝!
看比分似乎沒有想象中的那般復雜,但女排姑娘力拼下的每一個球都重若千鈞!
“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平時訓練時郎平經常親自上陣,不斷地給隊員喂球、指導訓練細節(jié),用她的話說就是:我一個快60歲的老太婆都還在拼,沒有人好意思偷懶!
輸過贏過奮斗過,哭著笑著堅持著,這支隊伍用一次次的拼搏展現體育的本質,更讓人看到了不畏競爭、執(zhí)著堅持的女排精神!
30年前女排精神激勵,振興中華!30年后女排精神已扎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中國為什么行?因為有一種精神叫女排精神!
吳天祥事跡心得體會 吳建國先進事跡心得體會篇五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落下了帷幕,十件感動了無數人的故事敲擊著我們每個人心靈的最深處。
南陽市鎮(zhèn)平縣高丘鎮(zhèn)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因為一句承諾他扎根于深山之中十七年,他用了一根扁擔挑起了深山中孩子們的上學夢。他扎根偏僻山村十七載,像一盞燈,照亮山區(qū)孩子求學上進的道路,用堅守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不僅僅是他們,還有無數的中國人,他們勇于奉獻,樂于承擔,鑄就了大國的榮耀與輝煌。
盡管獲選的感動中國人物和群體有著不同的社會和職業(yè)背景,也用著不同的方式感動著別人,但從他們身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他們所表現出來令人感動、為人景仰的高尚精神,奠基和建構著和諧社會及其所特有的和諧文化。
也許作為一個平凡的人,我們無力去做一些感天動地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為別人做些什么,為集體做些什么,為家庭做些什么,那我們會成為一個感動中國的人。我們的家庭,集體,祖國也會越來越好。
感動的事跡永不隨風被遺忘,感動的人們,不管怎樣,在我們心中永遠被銘記于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