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一
一、基本情況
1、活動過度:(1)經常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小動作多。(2)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3)很難安安靜靜地玩。(4)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
2、注意力不集中:(1)學習、做事不注意細節(jié)、粗心大意。(2)做事時難以集中精力。(3)經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4)經常丟一些常用的東西。(5)經常容易因無關刺激而分心。(6)經常忘事。
3、反應很慢:(1)考試經常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2)寫一個字要花別人兩三倍的時間.(3)課上被老師點名,要個三四秒的時間才會反應過來。
二、診斷和成因分析
1、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管孩子,所以未能及時發(fā)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而當他們發(fā)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時,問題已經很嚴重了。這時他們對孩子的期望值又容易過高,希望通過一兩次的教育就讓孩子改掉不良習慣,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2、家庭的教育方式存在嚴重偏差。父親教育方式簡單粗暴,采用棍棒式教育,而他媽媽對他則比較溺愛,家庭教育觀念的不一致他不良的行為習慣未能從根本上改變,久而久之他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就越來越難以改正。
三、教育和輔導過程
1、對學校環(huán)境的干預。
① 調整座位。由于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任何視覺或聽覺的信號都會轉移他的注意力。所以我選擇了上課比較遵守紀律的同學坐在他的旁邊和前后。并且讓他坐在教室的前邊,這樣我可以經常注意他并針對其不良的行為采取措施,當他分心時可以及時提醒他。
② 改變教學方式。采用靈活、有趣、快樂的教學方式授課,爭取每節(jié)課都能有讓他發(fā)言的機會,努力把他帶到課堂中來,不讓他的注意力游離于課堂之外。
③ 對學習的期望: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降低期望值,找出適合他的學習方法,盡量減輕他的作業(yè)量,減輕學習負擔,加強對其學習技能的培訓,如精確做作業(yè)的能力、仔細檢查的能力等。
2、對家庭管理的干預。我及時與其家長聯系,相互配合,共同商討干預方案。要求家長要全面、客觀了解孩子的情況,保持平常心,為孩子選擇適宜的學習目標,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另外向其家長提供一些好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不是日復一日地陪在孩子身邊做作業(yè)。
①幫助其家庭制定明確的規(guī)定,且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這對一般的孩子很重要,對注意力渙散的孩子更加重要,使孩子在家的活動有規(guī)律,家長的規(guī)定要簡明扼要,規(guī)定越具體,孩子就越容易約束自己。
②自我控制能力訓練:鼓勵家長幫助他建立獨立學習、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制定學習計劃,自己整理書包,學會記筆記,學會提高學習效率。
③家庭作業(yè)的管理:鼓勵家長運用一些方法,培養(yǎng)他獨立完成作業(yè)的能力。認真記錄家庭作業(yè)的內容,適當輔導,規(guī)定時間按時完成,對完成的作業(yè)及時反饋等,并采取一些強化手段,對加速學習的正確行為進行表揚,增加適應行為,減少問題行為。
3、行為矯正。對于注意力特別不集中的孩子僅靠一般的教育是不夠的,還要針對其情況對其行為進行矯正。對于張家輝同學,我主要采用了兩種矯正方法。
①陽性強化法:其目的是通過獎賞、鼓勵等方式使某種行為得以持續(xù),其適用于治療多動、學習困難等。在應用陽性強化法前我首先確定要改變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將會導致其學習障礙。重點幫助他養(yǎng)成認真聽講的習慣,同時當他認真聽講時,立即給予陽性強化,例如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他,或給他一顆小星星。由于對他及時進行獎勵,讓他感到了愉快和滿足,每次上課他都會有所期待,盡量克制自己,希望得到我的表揚。偶爾有分心的時候,只要看到我在看他,他馬上會有所收斂。
②追蹤輔導。每兩周作一次個別談話,鼓勵他友愛同學、尊重老師、專心讀書,協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四、輔導效果
主要的變化是他注意力尤其是主動注意力改善,在上課時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不容易受外界刺激的影響?;顒恿亢托幼鳒p少,原來在課堂上進行的無關活動消失了,有效的聽課時間增多了。
五、總結
面對張家輝同學的實例,讓我更加認識到低學段學生的激勵的作用。因而針對類似這樣的學生要循循善誘,不可操之過急,我們不能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不良表現上,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優(yōu)點和特長,使之一步步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慢慢地改變,通過多元評價、活動參與,使其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習上來,最終養(yǎng)成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二
我班有個怕學習的男生楊某,小學五年級學生。成績較差,尤其是這學期以來,成績逐步下降。課堂上不能遵守紀律,注意力不集中,一直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老是趴在課桌上。不肯寫作業(yè),家庭作業(yè)更是一塌糊涂。有時干擾同學上課,同學們不喜歡他。父母親在外工作,無暇顧及他的學習,也沒有心思管他,對他雖沒放棄,但也感覺無能為力。用家長的話說,在家與爺爺奶奶一起自由慣了,現在誰的話都不聽。由于害怕學習,不想完成作業(yè),又不愿意接受同學的幫助,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惡性循環(huán),沒有學習興趣,對學習越來越怕。他說,走進學校就討厭、害怕、無力。喪失了對整個學校生活的興趣像這樣的現象呈現逐漸增多的趨勢。縱觀整個社會的學校,都普遍反映小學生的作業(yè)量較大,內容單調重復,作業(yè)時間較長,學生的書包越來越大,且越來越重。小學生厭學情緒隨年級升高呈上升趨勢。好多的學生感到學習累,心里煩;對某些科目感到無興趣,對學習缺乏熱情,學習既不刻苦也不主動;還的小學生常會找出“頭疼”、“頭暈”等借口逃避學習。做起作業(yè)來磨磨蹭蹭的,學習總是沒有效率。
產生這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學校方面,老師為追求教學質量,對學生的要求過高,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并且,學校要求老師以成敗論英雄的考核標準,不但容易讓孩子喪失繼續(xù)追求成功的熱情,也為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埋下了禍根。
2、家長方面,家長都較為信奉高標準、嚴要求這一信條。這樣,不但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且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折感。對于有的孩子來說,盡管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還是不能達到家長和教師的要求。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興趣蕩然無存。
1、個別談心:老師經常與其個別談心,以全面了解其心理狀況、問題行為產生的心理原因。
2、注意多表揚。贊揚可以對兒童產生奇跡,過多批評則塑造自卑、怯懦的“綿羊”;懲罰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在教育過程中注意對他的進步即便是點滴進步也予以及時、熱情的表揚。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讓他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他對學習、對生活、對自身逐漸積累信心。
3、與家長溝通與協調。通過家訪,電話聯系,家長到校面談等多種方式,對家長的教育態(tài)度表示理解,同時指出這樣的教育方式不但得不到效果,反而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要求家庭多給孩子溫暖,共同做好轉化工作。指導家庭對策。(如定期檢查孩子的作業(yè);指導學習,幫助孩子解決學習中的困難,多抽時間與孩子交流,對孩子的進步給予及時的鼓勵。)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責任,我們不僅僅只停留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更要關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發(fā)現問題及時教育、疏導,使他們成長為具有健康人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五(1)班吳立彥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三
xx(化名),x,xx歲,小學x年級學生。
1、該生學習成績差,上課不專心聽講,作業(yè)經常不完成,而且書寫馬虎。
2、人際關系不好,總是欺負弱小的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喜歡捉弄別人,在校經常會因一些小事與別人鬧矛盾,然后就開始罵人,打人。同學們都不喜歡與他相處。
3、組織紀律差,上課時有話就說,沒有留心聽課、認真思考、舉手回答的習慣。
1、該生從小就跟在爺爺、奶奶生活,學習方面,在家里也沒有人輔導,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為從小跟爺爺奶奶生活,大人對他言聽計從,沒有約束他去做一些不應做的事情。千方百計滿足他,漸漸形成橫蠻任性的性格。
3、后來父親怕他吃虧,叫他回擊欺負他的人,漸漸地,他由一個受他人欺負的人轉為一個欺負他人的人,由一個弱者變成一個大“天王”,令老師極其頭疼。(父親錯誤的引導方式)
總之,該生以自我為中心,不接受別人的意見,他并沒有認識到來學校是來學知識、學文化的,更沒想到來學校是要遵守紀律的。對待這類孩子,一下子的批評教育是不能解決問題的,解鈴還須系鈴人,來源于家庭的病癥,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學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
該兒童目前要解決的主要有三方面問題: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習慣。
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1、攻擊性行為:
根據兒童的成長經歷,攻擊性行為的產生主要是經驗習得的結果。人的行為都有"趨利避害"的特點,之所以選擇某種行為,主要是這種行為能給當事人帶來某種利益。本案中的"攻擊性行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轉換,但當他打了小朋友后沒有任何的"懲罰"出現,就再一次證明了這種行為是可行的。"強者打人"與"弱者挨打"的體驗在認知上讓他強化了這種打人的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的合理性。
因此,觀念中形成了這樣的推理:“弱者”受到別的小朋友欺負,“強者”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武力來保護自己。而且,在"我是強者"的強烈暗示下,往往會對外界發(fā)出警示,以表明自己的強者姿態(tài)。
當行為不斷反復后,將會變成為一種習慣,甚至成為人格特征之一,就現狀及年齡階段,還談不上"攻擊性人格",只能說有攻擊性傾向,也正因此,及時的干預是可以矯正的,否則隨年齡的增長,行為復現率的提高,會使改變難度增大,演變?yōu)槿烁裉卣鳌?/p>
2、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的人際交往問題與他的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的"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的"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的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的。
3、學習習慣: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的進步,這是發(fā)展過程中的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的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的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的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的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的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的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的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5、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覺如何",目的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的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6、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的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的人。
7、指出繼續(xù)努力的方向:繼續(xù)自我監(jiān)督與控制。
8、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改善了攻擊性行為,促進了良好人際關系的發(fā)展,提高了學習適應性水平。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四
一、案例
教書30年了,擔任班主任近30年,經歷過許許多多的事情,也處理過大大小小的學生事件,唯有一件,讓我記憶猶新,難以釋懷。
那是去年的一天上午,課間休息,一個女生悄悄和我說:“老師,你沒有加入我們班的qq群嗎?”我一驚:“我們班有個qq群?誰建的?”“是學習委員羅xx建的,她們發(fā)表說說,還罵你和語文老師,同學語音聊天,罵老師,罵同學,很難聽的。”我一聽,內心滿是好奇疑惑,我想探個究竟。于是,商量決定以她的身份登錄進群。群成員有20幾個,有2個管理員,全是一些非主流昵稱,我完全看不出有什么意義,也無法區(qū)分誰是誰。于是,我犧牲了周末的時間,一個一個瀏覽她(他)們的空間,包括日志,說說,也播放了群聊語音(當時我也有顧慮,擔心此方法是否妥當,可轉念一想:一是他們沒有設置權限,說明是公開的;二是老師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關注一下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是很有必要的)。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通過查看分析我得知,群主是語文科代表羅xx,兩個管理員分別是數學科代表馬x和文藝委員魯xx,她們在群里是最活躍的,發(fā)說說,語音聊天,她們罵得最兇的是我班的班長王xx,在空間的說說里,我看到這樣的話:“付xx(直呼我名)戴個袖套,裝清高,裝有學識的人”。我感覺血脈噴張,戴個袖套,一是遮擋粉筆灰,二是伏案工作時減少衣袖的摩擦。我礙了誰?再說,整個學校,這樣穿戴的人多了去了。
如此明目張膽辱罵同學和老師的事情,我還是頭一次遇到。這個班是我從四年級就接手的,一直擔任班主任。她們學習成績優(yōu)秀,是我得力的小助手,是我最信任最依賴的人,是我樹立的小標兵,是我引以為傲的人。我傻眼了,憤怒、疑惑、傷心、失望,但更多的是困惑和不解,我的內心五味雜陳。
二、相關背景
仔細回憶,到底我什么地方做得不妥,得罪了她們,思前想后,也就是兩件事,都是發(fā)生在六年級下學期。一次是上課期間,我正在教學新內容,羅xx低頭在搗鼓著什么,“羅xx,老師知道你很聰明,但是課上你還是專心聽講才對。”隨后她也就專心聽課了的,所以我沒太在意。還有一次,課上大家在專心做作業(yè),她們三個人一起走到我跟前,說要請假上衛(wèi)生間,其實我發(fā)現她們幾個一到下課,就黏在一起,上學、放學也是如此,就連服裝都是穿得一模一樣,這種現象實在不正常。我不動聲色說:“別相約一起去,影響不好?!彼齻円矝]吱聲,有兩個回到了自己座位上。我沒感覺到異樣,也就沒放心上。可是僅憑這,也不足以讓她們那樣恨我啊。
于是,我和教語文的王老師交流,據他說,一次,同樣是她們幾個人,上課鈴響了幾分鐘,她們才趕到教室門口,理由是沒有聽見上課鈴響,王老師沒有馬上讓她們進教室,以示警告。
三、原因分析
我們都反思了自己的舉止言行,發(fā)現除此之外,也就沒有什么了。接下來,我們決定,我倆單獨分開,一一找來談話,了解她們內心真實的想法。她們說:“老師看不起我,你們每次交流和接觸最多的就是班長,什么演講、征文比賽等大多事情都是讓班長做……?!备鶕齻兊氖稣f和表現,我上網查詢資料,最后,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這是妒忌心理在作祟。
班長王xx是一個發(fā)展全面,相當優(yōu)秀的人,從小參加過多種培訓和學習,能唱會跳,能歌善舞,能說會寫,學過主持,練過書法,彈過古箏,更主要的是從上幼兒園起一直都是班長,心理素質好,臨場經驗足,是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的宣傳委員,六·一節(jié)的主持人。這樣的一個人,很有影響力,因此,當遇到什么重大的比賽,尤其是限定名額,每班一個參與者的情況下,選舉結果非她莫屬。這樣一來,其它同學參與的機會自然就少了。
于是,具有同樣心理的幾個班委,懷著失落的心情,走到了一起,拉幫結派,形成小圈子。或打擊,或挖苦諷刺,或故意冷淡疏遠。因此就出現了以上一幕。
小學生妒忌心理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她們年齡小,認知水平較低,喜歡表現自己,而自我控制能力又不足。在生活和學習中,她們希望自己在各個方面都比別人好,希望得到家長、教師的肯定和表揚。因此當看到別的同學得到表揚或超過自己時,內心就會一時失衡,但又不能理性的對待,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于是便產生了妒忌。
還有在家庭中,她們是一個個“小公主”,是一個家庭的核心,所有的家人都圍著她轉,但在學校她就失去了這種優(yōu)越的地位,只是一個大集體的一員。在這樣的心理變化下,就產生了一種包含著厭惡與羨慕、惱怒與怨恨、猜疑與失望、自慚與虛榮,以及傷心與悲痛。這就是典型妒忌心理。
四、診療方案
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而妒忌是阻礙學生健康成長的一塊絆腳石。首先它有礙于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會嚴重破壞同學間的友誼。其次妒忌直接影響人的情緒,會分散精力,大大降低學習的效率。所以妒忌心理應該予以避免。
但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該認真仔細分析出現的問題,及時把握教育機會,一是幫助他們調試心理,積極引導,正確對待,將妒忌轉變?yōu)橐环N積極向上的動力--競爭。
1、交心談心,剖析妒忌之害。我們分別找她們談心,了解心理動態(tài)。一方面列舉陷于妒忌深淵,干出誹謗、中傷,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毀滅自己,葬送前途的反面典型:如因妒忌而殘害孫臏終遭滅亡的龐涓,妒忌諸葛亮不成反而自己被氣死的周瑜等,使學生引以為戒;另一方面,列舉能控制其妒忌之心從而取得巨大成績的古今中外名人佳話,如“將相和”中的廉頗等,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引導他們正確對待別人的進步,正確看待榮譽,正確估計自己的優(yōu)缺點,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營造關愛氛圍,化解嫉妒心理。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了解她們在家里的表現,了解家長對她們的期待。然后與家長統一思想,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不打不罵,不嫌棄,不拋棄,不放棄。我們可以用理性情緒療法,讓她們明白,在學校里,優(yōu)秀的同學很多,機會不是人人都有,時時都有,但機會都是給了有準備的人,同時要讓她們明白,老師和家長的批評和教育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及時糾正錯誤,使自己向著好的方向發(fā)展。
3、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和班干部設置制度
她們妒忌的主要對象是老師對某些同學的偏愛,和老師對取得優(yōu)異成績同學的溢于言表的過分欣賞之情。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做到公正和公平,師恩普施,師愛遍灑,切不可厚此薄彼。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實行班級學生自主管理、干部輪換。給每位學生表現自己、展現才華的機會,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價值,都有超過別人的能力。從而正確認識到別人超過自己是正常的,要擺正自己的位置。
4、充分肯定成績,強化進取信心
改變評價機制,建立學生個性發(fā)展檔案,記錄學生的成長足跡,注重學生的進步提高。
從班級學生的橫向評價為主轉變到學生本人發(fā)展的縱向評價為主。從對個別優(yōu)生的獎勵轉變到尋找每位學生閃光點的評價。除了學校表彰獎勵的名額有限的三好生、優(yōu)秀干部,自己班級也可以給予每位同學某個方面的獎勵。如從特長方面、品德方面、個人發(fā)展方面、行為習慣方面等設置單項獎。
5、開展系列活動,增強榮譽感
開展“感恩系列活動”,比如《夸夸我的好同學》,《夸夸我的好老師》等征文、演講活動,開展《我為你喝彩》、《你是我們的驕傲》等主題中隊活動。讓學生在經常性的集體活動中互幫互助,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是集體的一員,集體中每個成員的成績都是集體的榮譽,別人取得成績應該由衷地祝賀別人;組織學生摘錄收集名人格言,或者講講“妒忌害人”的古今中外故事,凈化心靈,使他們普遍能見賢思齊,踏實學習,與別人友好相處。以此樹立團結友愛意識,增強集體榮譽感。
六后期效果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充分重視學生的妒忌心理,分析每位學生產生的原因,并積極引導。同時通過家訪等途徑,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每一個學生成長為心理健康的、人格健全的、全面發(fā)展的人。
愿解散qq群,主動向我和語文老師承認了錯誤,并發(fā)自內心、真情流露地寫了“給老師的一封信”,并制作了感恩賀卡;主動與班長王xx求和,團結友愛相處直至畢業(yè)??上部少R的是,幾個月以后,她們都以優(yōu)秀的成績升入了高一級的學校,在初一上學期期末考試,全年級一千多學生中,她們名列前茅,前十名中她們占據了四個。每逢節(jié)日,會給我發(fā)信息祝賀;走在路上偶遇了,老遠就微笑道“老師好”;自己有了成績,也會來信息告知我。所有的一切,讓我好不欣慰和感概:“長大了,懂事了”。作為一名教師,一名普通的班主任,此時,我深感無比的幸福和自豪。
案例分析心得體會
案例分析讀后感
崗位職責案例分析
班主任培訓案例分析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五
郝#,男,12歲,小學六年級學生。該生從小長期跟爺爺奶奶生活,對他很是溺愛,總是欺負周圍地同學,總以強者形象出現,無緣無故地,就打同學一巴掌或踢同學一腳。上課時有話就說,不認真聽課,令老師極其頭疼。
1、攻擊性行為;
2、人際關系;
3、學習適應性。
為什么會有這些問題,具體分析如下:
攻擊性行為:
本案中地“攻擊性行為“是因為溺愛導致這種打人地行為,讓他在認知上強化了這種行為地合理性。
人際交往問題:
該兒童地人際交往問題與他地攻擊性行為密切相關。攻擊性行為可能使他本人少受了“欺負“,但卻引起了同學地“注意“,這些行為也就形成了他在別人眼中地“不良形象“:動不得、說不得、脾氣大、愛打人、即使有些行為是暗示“我想跟你們玩“,但“打“地方式是不被認同和接受地。
學習適應性:
現該生學習沒有多大地進步,這是發(fā)展過程中地適應不良表現。這除了影響行為與人際協調外,還有對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等方面地影響。
目前,該生所面臨地學習問題主要是如何調整好情緒,給予學習相應地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并且這也是促進人際關系地重要方面。在行為上給予積極地建議與指導,兩者結合才可能取得預期地效果。
1、詢問基本情況。
2、向家長反映該生地在校表現,表明想教育好其兒子地心意。
3、向父母了解孩子地成長過程,尤其是重大事件;
4、與孩子交談,探尋孩子地心理矛盾及思想意愿;著重讓孩子表達“當時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覺如何“,目地一在于讓孩子宣泄;二在于讓父母學習與演練與孩子地溝通;三可以順勢引導家長如何做更好,做好共同教育工作。
5、讓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歡迎地學生,讓他明白如何與同學相處,做個受同學歡迎地人。
6、指出繼續(xù)努力地方向:繼續(xù)自我監(jiān)督與控制。
7、制定行為目標,加強自我管理能力。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六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按理說這樣便利的生活,人們應該越過越愜意才對,然而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心理有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學生,下面是我班里一個孩子的心理認知問題,我認為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
一、基本情況:
何某,7歲小男孩,聰明,上課愛發(fā)言。在老師的眼里是個“根正苗紅”的好孩子,然而在家里,父母卻給我們發(fā)映出另外一面:霸道,不講理,簡直就是家里的“小皇帝”。
二、早期生活調查:
三、成因分析
聰明的孩子都會察言觀色,但是家長卻不懂孩子想要做什么!
其實,由于家長陪孩子少,孩子早期的吵鬧不一定是想要這個或那個,而是讓父母多關注和陪護而已,結果孩子發(fā)現通過吵鬧能夠很快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形成一種習慣。從而在家里變成不講理的、不勞動的“小皇帝”。
四、針對問題研判所制定的對策:
1.跟家長溝通,讓家長知道問題所在,改變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是無條件或無原則地滿足,而是多陪護,以身作則。
2.讓孩子學會感恩(選擇讓孩子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跡,以教師的個人成長為例讓孩子知道家長的不易)讓孩子最終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認知問題,從而改正過來。
五、取得的效果:
經過一年的溝通交流,約法三章,家長最后反饋,孩子在家開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現在可以和家長好好溝通,不再像以前一不同意就鬧,根本不聽家長勸的局面得到極大的改善。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七
上學期我們班來了一名新生龍**,調皮淘氣中透著可愛,入學考試語文30,數學18,計算都不會,向他了解情況,他說以前老師沒交。做事無持續(xù)性,自我約束力差,作業(yè)幾乎不做,即使是寫也是一塌糊涂。對學校的一切制度都熟視無睹,從來不戴紅領巾,不參加學校的一切活動。課堂上沒有老師的叮囑是從來不聽講的,有時還情不自禁地大聲說話,我行我素,愛惹事生非,許多同學是他的“獵物”,經常受到他地攻擊。剛來就找高年級學生幫忙打架。但我觀察了解,這孩子的種種行為不是有意而為之。有些時候,這孩子不自覺地就做出了你意想不到的行為,注意力嚴重不集中,屬于多動癥。與家長交流得之:他媽媽以為孩子成績很好,很乖。與我交流后,他媽媽回去了解情況告知:小孩經常逃學,爺爺奶奶都不知道。
童年的家庭環(huán)境造成了他自由、放縱、天馬行空的性格。他的心理問題是從小他爸媽出門打工,基本由爺爺奶奶帶,(孩子非常依戀媽媽)害怕得不到大家的重視,因此想方設法搞一些惡作劇引起大家的重視。但由于經常犯錯誤,經常受到大家的指責批評,使他變得更加頑固不化,更加放肆。
具體措施:
(1)與老師交朋友。老師經常給于關愛,使他感受到老師沒有拋棄他。課后從生活上給于關心。另外,安排和比較活潑的孩子同位,安排他參加班級的各項活動,讓他感受到班級中大家都是他的朋友,建立溫暖感。并讓他當勞動委員。(同學們都支持他)(2)持續(xù)、不斷地對孩子進行表揚、鼓勵。培養(yǎng)他完成作業(yè)的自覺性。運用表揚、鼓勵的語氣激勵孩子,并采用“獎星制”,持續(xù)、不斷地表揚、激勵,培養(yǎng)孩子自覺完成作業(yè)的習慣,逐漸讓他改掉作業(yè)拖沓的毛病。
(3)與家長聯系,交換教育孩子方法,使家長建立教育孩子的正確理念和方法。同時針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與家長一齊商量對策,通過正常的途徑,采用有效的手法積極予以治療,以輔助孩子身心健康的成長。并且做到定期與家長聯系,及時的反饋孩子的在校情況,指導教育孩子的方法,以配合老師完成對孩子的轉化工作。
這個案例,使我得到了許許多多的啟示。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對問題兒童有更多的關愛、呵護,不能訓斥、指責,一棒子打死。老師要用愛心去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細心捕捉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在溫暖的環(huán)境中成長。經過我的努力,以及他媽媽的幫助,行為終于有所收斂,班上的衛(wèi)生工作僅僅有條,成績也達到了一般水平,作業(yè)基本能按時完成。
但時常還會犯毛病。我想這也是正常的。一個班級中總有這樣那樣的孩子,只有我們認真對待每一個學生,認真關心每一個孩子,相信任何問題都是有解決的方法的。下一步的打算: 繼續(xù)采用激勵、表揚的方式跟蹤分析,直到他能夠真正跟上班級發(fā)展的步伐。
小學心理案例分析大學生心理案例分析篇八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按理說這樣便利的生活,人們應該越過越愜意才對,然而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心理有問題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也包括學生,下面是我班里一個孩子的心理認知問題,我認為這樣的情況還是比較普遍的。
一、基本情況:
何某,7歲小男孩,聰明,上課愛發(fā)言。在老師的眼里是個“根正苗紅”的好孩子,然而在家里,父母卻給我們發(fā)映出另外一面:霸道,不講理,簡直就是家里的“小皇帝”。
二、早期生活調查:
三、成因分析
聰明的孩子都會察言觀色,但是家長卻不懂孩子想要做什么!
其實,由于家長陪孩子少,孩子早期的吵鬧不一定是想要這個或那個,而是讓父母多關注和陪護而已,結果孩子發(fā)現通過吵鬧能夠很快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從而形成一種習慣。從而在家里變成不講理的、不勞動的“小皇帝”。
四、針對問題研判所制定的對策:
1.跟家長溝通,讓家長知道問題所在,改變和孩子的交流方式不是無條件或無原則地滿足,而是多陪護,以身作則。
2.讓孩子學會感恩(選擇讓孩子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跡,以教師的個人成長為例讓孩子知道家長的不易)讓孩子最終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和認知問題,從而改正過來。
五、取得的效果:
經過一年的溝通交流,約法三章,家長最后反饋,孩子在家開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現在可以和家長好好溝通,不再像以前一不同意就鬧,根本不聽家長勸的局面得到極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