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整理和梳理思緒。如何處理好學習與生活的平衡?閱讀一下這些總結范文,或許可以給你帶來新的思路和見解。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一
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是數(shù)學計算方面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如何使枯燥的計算課上得生動,使學生主動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
采用新舊知識的比較,在引入時,讓學生練習兩題:36.18÷184.5÷15將例題改為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學生有這樣的生活經(jīng)驗,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引導學生通過與舊知識的比較,發(fā)現(xiàn)新舊知識的主要區(qū)別是“除數(shù)由整數(shù)變成了小數(shù)”。用我們學過的本領解決今天的除法是小數(shù)的除法?小組討論。這時學生的思維就會變得十分活躍,想出解決問題的許多辦法:有的組聯(lián)想到利用商不變性質,被除數(shù)和除數(shù)同時擴大10倍,;也有的組聯(lián)想到化成較低單位的數(shù)。通過討論,實踐得出結論。這些結論都來自學生,是學生主動獲得的。激發(fā)了興趣,培養(yǎng)了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對所學內容進行分析、歸納、總結、聯(lián)想,從中發(fā)現(xiàn)新結論。讓學生通過聯(lián)想,喚起他們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開闊思路,產(chǎn)生新的設想,提高創(chuàng)造性能力。
通過作業(yè)情況的反饋來看,學生對于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小數(shù)除法錯誤的地方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能順利的移動小數(shù)點。通過移動小數(shù)點把除數(shù)變成整數(shù),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也都能順利完成,關鍵是后進生總是忘了同樣移動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或者移動得次數(shù)與除數(shù)不一致。雖然他們知道除數(shù)與被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移動是根據(jù)商不變的性質來的,但是他們在做作業(yè)的時候,就忘記了。
二、在完成豎式的過程中,數(shù)位對不齊。這也是部分學生錯誤的原因之一。
三、商的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原來的小數(shù)點對齊。采取的措施:
總結列豎式的過程進行細化:
1、移動除數(shù)的小數(shù)點,移動幾次變成整數(shù)。
2、被除數(shù)也移動同樣的次數(shù)。
3、在商的位置上標上小數(shù)點,與被除數(shù)對齊。
4、用整數(shù)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突出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夠時先在商的位置上寫0,再拉下一個數(shù)。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二
第一、轉變學生學習態(tài)度。針對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我要拉近與他們的關系,走進他們的心理,找出根源,轉變學生對學習的錯誤認識,消除學習中的消極情緒。給予他們學習方法的指導。
第二、加強課堂管理,提高課堂效率。要改革自己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愿意學,樂意學,積極主動地學。在每節(jié)課上,每次作業(yè)都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意識與能力。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綜合能力以及工整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細致審題的能力,防止馬虎出錯。
第三、努力提高自己。平時多看一些有關教學方面的資料,特別是與自己所教年級有關的。多聽課,多向有經(jīng)驗的老師學習。
第四、認真?zhèn)湔n,精選試題保證學生學足,學精。
第五、虛心向其他老師請教,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優(yōu)生成績的提高。
第六、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用書要源于教材又不拘于教材;要服務于學生又要不拘一格;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尋求規(guī)律的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知識,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探究規(guī)律的科學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三
《綱要》指出:科學探索應從身邊的事物開始,引導孩子們關注周圍生活和環(huán)境中常見的事物,發(fā)現(xiàn)其中的有趣和奇妙,有益于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激發(fā)他們善于觀察和發(fā)現(xiàn)。中班幼兒正處于數(shù)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幼兒學習的特點是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因而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活動的內容與組織離不開生活實際。
數(shù)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廣,而且孩子們每天都會和數(shù)字打交道,可以說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字,然而大部分的孩子幾乎都沒有注意到生活中數(shù)字的存在。本次活動我以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數(shù)字作為內容,通過綜合化的形式、生活化的內容、經(jīng)驗化的拓展、游戲化的延伸,讓幼兒發(fā)現(xiàn)、了解生活中的數(shù)字,并在生活中運用數(shù)字。
活動開始,首先投放了與幼兒一起朗讀有趣的數(shù)字兒歌,對數(shù)字有個初步的概念。
接著,我準備了幼兒生活中常見物,如:有數(shù)字t恤衫、時鐘、尺子、鞋子、食品袋等幼兒身邊物,讓幼兒發(fā)現(xiàn)數(shù)字的存在,知道不同的數(shù)字在不同的物品上表示著不同的意思。
然后,我采用ppt課件的方式,引導幼兒在經(jīng)驗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數(shù)字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發(fā)現(xiàn)數(shù)字給我們生活中帶來的方便。并通過小組討論,發(fā)現(xiàn)數(shù)字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
最后,以師幼共同編有趣的電話號碼結束活動,體驗玩數(shù)字的樂趣。
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活動的重難點,我采用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將整個社區(qū)生活搬到課件中,在各個場景中,孩子們很快地發(fā)現(xiàn)了秒表、地鐵公交站、機場屏幕、各種儀器、溫度計、信號燈、身份證、股票、電話、門牌、海報等等生活物中的數(shù)字,大家不禁感慨:?。?shù)字真是太奇妙了。紛紛打開思維,暢談了很多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數(shù)字。
多媒體課件的充分利用,讓我的活動開展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四
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玩出更多的、更有鍛煉價值的方法,在練習中進行自主探索,讓學生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競爭中學習,擴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并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集中表演,給予鼓勵和表揚,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五
反思之一:課程價值的追求與現(xiàn)實取向的偏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價值在于彌補單一學科課程的不足,通過它全新的教學方式的輻射,帶動學科課程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轉變,克服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因此,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然而,學校和教師在實施該課程時的價值取向卻發(fā)生了根本的偏移。一是某些學校受市場利益的驅動導致課程實施中出現(xiàn)許多不規(guī)范的操作行為。
如以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作為提升學校品牌為惟一價值追求,當有上級檢查時開出一些課來做樣子;二是在經(jīng)濟體制轉換的復雜環(huán)境中,部分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發(fā)生變化,從傳統(tǒng)的集體主義向利己主義偏移,以個人利益為出發(fā)點,決定對工作的取舍和投入精力的程度。調查發(fā)現(xiàn),有大部分教師在課程伊始便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逐漸失去了熱情。因為在綜合實踐活動實施過程中復雜、瑣碎的指導工作和相當廣泛的指導空間要求教師投入更多精力,而經(jīng)濟收入?yún)s不如中考考試科目。
反思之二:課程執(zhí)行的難度與教師素質的薄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教師要設計整體的活動方案,在活動方案中要對學習內容、目標要求、組織方式和時間分配等做出安排;在組織實施活動課程過程中要向學生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條件;這門課程的特點又決定了沒有現(xiàn)成的適合所有學校和班級的教材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案。因此,該課程的實施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但是,追溯教師在學校所受的教育和畢業(yè)后作為教師所受到指導的過程,主要是在分科教學的環(huán)境中,受學科教材、教法的影響發(fā)展起來的。
多年來所受到的影響以及所從事的教學活動,使他們更適應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形式。在完成教育轉型的過程中,教師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觀念上的滯后,對設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意義和目的不明,對其本質不了解。一些教師認為讓學生玩玩、說說、動手制作即為活動課。在活動中學生、教師的地位、任務不清,教師不知道使用什么方法指導學生去活動,離不開教材的束縛,擺脫不開“教”的方式,在頭腦中缺乏學生自主活動的概念,面對如何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往往是束手無策。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的改變更是受簡單的分數(shù)評價的影響,教師更是感到不知所措,有的學校甚至干脆忽略評價這一環(huán)節(jié)。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六
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利用教材本身的德育因素及器材本身的安全因素,有機滲透新課標理念,在游戲的練習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清楚的認識到:競爭是重點,合作是關鍵,教師應幫助學生認識到只有團結合作,勇敢頑強,才能與強者做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七
國家課程標準“應體現(xiàn)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規(guī)定各門課程的性質、目標、內容框架,提出教學和評價建議?!边@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三維”最初的闡述。
與此相適應,我國生物課程標準結合學科自身特色,將中學生物課程目標表述為課程總目標和具體目標兩個層次,其中具體目標從知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能力這“三維”三分別進行設定的。
上述兩種“三維”都是在課程目標層次做出的闡述。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課程目標層次的“三維”,《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將“對具體內容標準的表述所用的動詞分別指向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并且分為不同的層次”,這表明生物教學目標也可以從三個維度進行設定。通過“三維教學目標”的完成最終達到課程目標地“三維”。
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存在一定的偏差:
第一,部分教師錯誤地理解“三維教學目標”為一堂課的硬性指標。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進一步具體化,在擬定具體教學目標時,“要依據(jù)生物課程標準中相應的內容標準,并充分考慮到具體教學內容和任務的特點?!辈皇撬薪虒W內容都同時包含知識性學習目標、技能性學習目標和情感性學習目標,比如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中的“細胞中的無機物”、“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細胞增殖”等內容只有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沒有情感性學習目標。所以,針對這些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只需針對前知識性和技能性的學習目標進行設計,不必為了涉獵所有目標而牽強地給學生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第二,部分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存在生搬硬套的現(xiàn)象,致使教學效果不顯著。例如,在講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從雜交育種到基因工程”一節(jié)內容時,除了要達到知識性學習目標和技能型學習目標外,本節(jié)內容還應向學生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但大多數(shù)教師在本節(jié)內容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時,都只是讓學生閱讀課本相關材料,最后讓學生思考轉基因的安全性。但學生通過閱讀課本有限的資料并不能全面的看待轉基因的安全問題。
因此,教師應當結合所要滲透給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網(wǎng)絡、媒體等資源開發(fā)新的課堂教學資源,同時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最后讓學生以辯論或小組匯報展示的形式再深入學習這部分內容,從而達到對轉基因安全的全面認知。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達到滲透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獨立思考等能力。這種教學設計會比生搬硬套的教學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素質教育提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和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目標,中學生物的課程目標也以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來與此相對應,最后將課程目標細化到教學目標進行落實和完成。但是,當這些目標都達到后,學生是否就真正的具備了素質教育所期望的能力?結果不得而知。深入分析,素質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實質在于提升學生素質,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例如,學生在學習了人教版新課標高中生物必修一“能量之源——光與光合作用”一節(jié)內容后,達到了知識性目標要求的“說出葉綠素種類和作用;說出葉綠體結構和功能;說明光合作用以及對它的認識過程;說出光合作用原理;簡述化能合成作用”,也達到了技能性目標要求的“嘗試探究影響光合作用強度的環(huán)境因素”,也達到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研究科學家對光合作用原理的探究過程,使認同科學是在不斷觀察、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chuàng)新和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tài)度”的要求。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所掌握的是三個方面分散的能力與素質,基于讓學生具備生存能力、獨立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的要求,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此,而是應該進一步給學生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所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還缺少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和鞏固所學,最終通過實踐來整合三種分散能力的環(huán)節(jié)。
學生只有將學到的分散的能力進行綜合的運用和實踐,最終才能內化為自身的一種能力或素質,在其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外化為強大的生存能力,獨自生活能力和獲得幸福的能力。
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教學不應該僅停留在三大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應幫助學生整合所學知識與能力,同時盡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空間來應用課堂所學,才能達到素質教學目標的實質要求。
素質教育的基本內涵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素質教育在某種程度上即是創(chuàng)新教育。針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當前中學生物教學中大多是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而采用“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并輔以啟發(fā)性教學原則。但在實施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存在著諸多誤區(qū):
第一,部分教師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教學內容偏難。探究式教學模式是以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理論以及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探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一部分與所探究內容相關的知識而進行的教學模式。而部分教師在選擇探究內容時,未充分考慮學情,所選探究內容偏難,導致學生不能自主進行探究,既影響教師的教,也影響學生的學,不能很好地達到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因此,教師應精準把握每種教學模式的應用條件,在全面分析知識內容和學生學情的情況下,選擇恰當?shù)慕虒W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原則進行教學。
第二,部分教師創(chuàng)設的探究情景存在局限性。探究式教學模式一般要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讓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經(jīng)過一系列探究過程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學習“植物激素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一節(jié)內容時,教師多以語言描述創(chuàng)設情境,結合圖片展示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對學生的思考和理解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創(chuàng)設的情境和提供的圖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假如將創(chuàng)設的情境變?yōu)檎鎸嵉那榫?,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用自家的植物做一些簡單的實驗,增加學生的體驗,讓學生更加直觀、更加真實的了解問題,既有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節(jié)課知識,也能幫助學生將該問題的探究過程內化為自己的一套方法或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素質教育的教育目標。
第三,部分教師片面地理解啟發(fā)式教學原則。啟發(fā)式教學原則不是簡單的提問題,也不是提簡單的問題?!墩撜Z》和《學記》給啟發(fā)式教學原則做出了最恰當?shù)慕忉尅W釉唬骸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憤”為心求通而未得之,即心里想想明白,但又想不通,“悱”為口欲言而未能其貌,即想說又不知道怎么說。教師要在學生這些理解的關鍵知識給予啟發(fā)即可,不必對一些瑣碎淺顯的陳述性知識進行提問。
除了在學生思維的關鍵點啟發(fā)之外,教師還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即《學記》里提到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引導學生學,但不牽著學生走;鼓勵學生學,但不壓抑學生個性;啟發(fā)學生拓展思維,但不替學生做出結論。
談及教育,必定涉及三個方面的影響因素:教師、學生、環(huán)境(其中環(huán)境可以分為教育環(huán)境及社會環(huán)境)。目前提出的促進高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大致涉及改革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兩個方面,在改革教學方法方面以“生物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課堂教學要設法選擇合理的教學策略、方法和媒體”[7]等措施為主,在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方面以“一要指導自學,二要指導觀察分析、三要指導實驗、四要指導抽象概括”幾個角度為主。但無論是改革教學方法還是創(chuàng)新學習方法,大多是以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作為出發(fā)點,忽視了環(huán)境對于教育的影響。
一方面,教育環(huán)境(包括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對實施素質教育有一定的限制。生物學是一門涉及面非常廣的自然科學,課本里的有些內容在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無法讓學生親身體驗,學生的體驗減少,與之相對應,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和掌握或許就不會特別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環(huán)境的限制,學生學到的一些知識無法得到實踐和驗證,這些知識也就不能很好地內化為自身的能力或素養(yǎng),這也給素質教育帶來一定的局限。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已開展素質教育二十余年,但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阻礙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落實,只有學校、家庭、社會不斷探索、總結、反思和改進,探索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實質要求。
文檔為doc格式。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八
《認識厘米和米》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長度單位,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間表象,讓學生在頭腦中能夠明確1厘米和1米的長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都會給學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空間表象,而很少有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建立10厘米的空間表象,如果教師能夠在10厘米的表象上下夠功夫,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用好10厘米,為米做鋪墊:
二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到長度單位,并且只認識了厘米,由于在厘米的教學中,教師們都很注意對1厘米表象的建立,所以學生對1厘米的理解和掌握比較到位。認識了厘米,緊接著就認識米,眾所周知,1米等于100厘米,而100厘米相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若把1米等于100厘米的知識直接灌輸,不利于學生真正的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教師能夠讓學生對10厘米的長度有個明確的表象,學生在頭腦中有個10厘米的大概長度的認識后,教師引導學生用10個10厘米長的紙條在黑板上貼成一個長紙條,學生有了10個10是100的認識,他們能夠認識到這個長紙條是100厘米,這是教師再揭示100厘米的長度又有個新的名稱,叫做1米,學生就能夠清晰的認識到100厘米構成了1米,1米就等于100厘米。這樣一來,學生既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米,有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間的進率,更重要的是,學生們獲取了米這個單位的形成過程。
二、用好10厘米,滲透1分米:
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看10厘米的長度、閉上眼想10厘米的長度、用手比10厘米的長度等一系列的活動后,教師注重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學生已經(jīng)在頭腦中有了10厘米的大概長度,也明白了10厘米的含義,即10個1厘米,這些活動都為了三年級時學習1分米做好了滲透,只不過此時沒有揭示1分米的概念罷了,其實1分米的表象、厘米和分米的關系,學生都已經(jīng)理解了。雖然分米的認識不是二年級的教學內容,但是作為教師,就應該從整體上把握教材,掌握數(shù)學知識系統(tǒng)性,訓練學生的思維,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而不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
三、用好10厘米,估測有標尺:
學生既然認識了厘米和米,就要對生活中的一些長度進行估測,雖然在估測的過程中,允許學生有誤差,一般來說,教師也會給一個估測的取值范圍,但是,我覺得學生在自己的認知基礎上,應該盡量的準確一些。學生在二年級階段,只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由于這兩個長度單位的長度相差比較大,一般的學生在估單位時不會出錯,而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物體的長度時,尤其是幾厘米和十幾厘米的物體,這時要估測它們的長度,學生們的誤差就比較大,因為學生只有1厘米的表象,如果教師注重了10厘米表象的建立,學生就可以把10厘米長度當個標尺,首先去判斷所給物體是比10厘米長,還是比10厘米短,判斷出大概的范圍后,再進行估測,這樣一來,估測的準確性就會大大的提高。
由此可見,在教學厘米和米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加強對1厘米和1米表象的建立,還要注重對10厘米長度的表象建立,這正是“巧用10厘米,一舉而三得”。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九
20xx年10月19日―20日,在xx名師工作室的帶領下,我與劉銀華老師有幸參加了首都師范大學舉行的20xx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近距離聆聽各位專家對課標、教材的解讀以及課堂、科研的經(jīng)驗介紹,受益匪淺,總結如下:
1.課怎樣上?教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而教。
研討會邀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牽頭人劉恩山教授作《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解讀,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編寫主持人趙占良研究員介紹高中生物學新教材特點,教學評價研究院胡興昌教授作了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考試評價的介紹。
這一次的高中課改站在“立德樹人”的制高點落實學校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關于生命觀念,劉教授列舉“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這一重要概念,指出不同水平概念教學的“保質期”不同。教材通過數(shù)十個生物學術語、概念如“嘗試通過化石記錄、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等事實,說明當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嘗試通過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知識,說明當今生物在新陳代謝、dna結構與功能等方面具有許多共同特征”等來形成“地球上的現(xiàn)存物種豐富多彩,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這個生物學觀點,最終形成“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的生命觀念。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始終要牢記我們所講的每一節(jié)課、每一段內容都要服務于學生長久生物學概念的形成,最終達成生命觀念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
關于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基于事實和嚴密推理以期達到更好結論的方法。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一堂課,培養(yǎng)學生高品質的思維尤為珍貴。通過教材的范例,幫助學生提升管理思維結構,使用理智標準、應用邏輯、權衡事實形成良好的思維范式、習慣和工具。質疑是思考的視角,實證是判斷的尺度,邏輯是辯論的準繩,通過不斷對學生提出科學思維的學科要求,達成學生自主、自律、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糾正的思維習慣,讓清晰、準確、質疑、客觀、邏輯、深刻成為思考和決策的原則。
關于科學探究,繼續(xù)強調科學探究,堅持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方向。通過探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理解科學家如何思考和工作,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特征。關于社會責任,劉教授指出我們并不為社會責任而教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滲透在生物課程之中的,將不斷滲透的生物學觀念作為學生考察和思考社會科學議題的視角和立場,用生物學的規(guī)律進行判斷、作出決策。
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趙占良教授介紹了新教材的編寫工作思路。從老教材到新教材,實現(xiàn)從“著眼于學生掌握生物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轉變?yōu)椤耙陨飳W核心的基礎內容為載體,提升學生的觀念、思想、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通過例舉具體的章節(jié)變動指導教師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圖。基于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研討會安排了《細胞學說》、《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其他植物激素》三節(jié)公開課與專家點評,展現(xiàn)了當今一線教師應該如何圍繞新要求展開工作而最終為培養(yǎng)符合要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不斷努力。
2.教科研怎樣展開?要像一名科學工作者一樣探究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然后才是教導我們的孩子。
首都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何奕o教授通過講述自己從無意中讀書讀到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的好氧菌與葉綠體實驗開始,然后引導博士不斷尋根究底,通過“質疑―研究―再質疑―再研究”直至引導博士生完成博士生論文的寫作。而在這個過程中,何教授只是不停地發(fā)問和提供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何教授幽默風趣、聊天式的講談中,讓我們感受到科學研究不僅僅發(fā)生在科研所,可以發(fā)生在一本書中、一節(jié)課中甚至一篇文章一句話中,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否有善于思考的大腦和善于思考的心。同樣,愛在顯微鏡下看這看那的張柳老師,通過勤快地看、細致的發(fā)現(xiàn)、合理的歸納總結,也看出了與眾不同的鏡下細胞世界。唐俊穎老師和沈z老師,介紹了自己獨創(chuàng)的校本課程,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努力實踐,引導學生從發(fā)現(xiàn)中學習生物,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實實在在地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
北師大二附中的倪川老師更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名專業(yè)素養(yǎng)極高、善于冷靜思考的高中生物一線教師形象。他帶領學生借鑒工程學原理與實驗技巧相結合自制模型3d打印,采用diy分光光度計定量研究酶促反應速率,將生物學中的工程技術與數(shù)學相結合,采集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得失,客觀質疑數(shù)據(jù)中的疑問,他帶領學生研究具有臨床意義的腸道炎癥生物檢測器等等。倪老師將有限的課文資源進行無限的挖掘,構建了stem理念下獨特的生物課堂。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師那里產(chǎn)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達成不同程度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怎樣利用教材和挖掘教材正是一線教師要不斷鉆研的問題,而這,恰恰就是教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教科研哪里來?來自一顆好問的心和勇于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
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生物科學不斷發(fā)展,學生不斷成長變化,教師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當好一名教師,當好一名好教師。這次培訓不僅僅讓我了解了高中生物學的新發(fā)展,更激勵我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斷鉆研教材教法,首先把自己變成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其次才能教好生物學科。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應該既是學生的師長,又是學生的朋友。要想做學生的朋友,首先應該了解學生,俗話說“知之深,愛之切”,只有真正地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熱愛學生,只有熱愛學生,才能和學生們一起克服困難,一起享受歡樂。應該忘記自己是一名教師,這時,學生才會把一切都告訴你。當一個活生生的完整真實的學生形象出現(xiàn)在教師面前時,教師才會表現(xiàn)出一種由衷的真實的愛,因人而異地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我所教的學生中,有一名學生平時學習比較好,除生物外,各科成績都很優(yōu)秀,只有生物成績很差,上生物課也不聽講,在課堂上偷看別的書,經(jīng)過觀察,我發(fā)現(xiàn)她上生物課從來都是這樣。有一天我把她找到辦公室,很誠懇的跟她說:“今天我不是以老師的身份和你談話,而是以朋友的身份和你談談心,你看愿意和我交朋友嗎?”她考慮了一下,說:“愿意。”我又問:“平時上課我觀察你很久了,你為什么別的科成績都很好,只有生物課成績不好,上課也不聽講,是對老師有意見嗎?還是我的課講的不好,還是有別的什么原因,能告訴我嗎?”她說:“我從來就不喜歡生物,因為我家都是農(nóng)民,我父母種地很累,掙錢又少,將來我再也不想種地了,所以我不想學生物”。我聽后才明白,原來她把種地和上生物課聯(lián)系在一起,認為學習生物就是為了將來種地,聽后我認為她還是個孩子,她的想法還很單純,也很無知,我應該幫助她認識學習生物的重要性,打消現(xiàn)在的想法。我說“你能和我這個老朋友說實話,我很高興,但你的這些想法很不對,因為生物不單是指植物,學好生物學也不定將來當農(nóng)民,生物學包括的范圍很廣,農(nóng)、林、牧、副、漁、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保生態(tài)等等都屬于生物的范疇。你對自己的身體都了解嗎?我們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生物,生物學是一門相當重要的科學,而且是一門領先的科學,例如克隆技術、基因工程……再說,種地也沒有什么不好呀,如果沒有農(nóng)民種地,我們吃什么呀,既然你看到父母種地辛苦,就更應該好好學習生物,將來研制出高產(chǎn)量的農(nóng)作物,豈不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農(nóng)民的境遇么?”我分別給她舉了各方面的例子,又提了一些生物知識方面的問題,讓她回答,她說不會。我說這次談心之后,希望你真正喜歡上生物學,不管將來干什么,都要學好生物。
通過我們的談心,她漸漸明白了學習生物知識是有用的.,表示今后一定要好好學習。以后的課堂上,再也看不到她看別的書了,也能認真聽講,成績也很好。
學生的進步,我感到高興,這使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要用自己的心靈感知學生的心靈,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人的心扉是向知己敞開的,當一個教師對學生來說既是師長又是朋友時,學生會把心中的任何話,包括不愿意告訴別人的話告訴你,這樣我們才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引導他們走上正確的道路,順利成長。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一
《西地平線上》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模塊第四專題“像山那樣思考”第一板塊“諦聽天籟”中的第二學習材料。第一板塊主要體現(xiàn)了對自然純美的注視,重在引導學生欣賞和表述自然之美。課堂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是突出對文章本身審美韻味的把握,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探究能力,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使學生在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等方面有所收獲。但由于文中運用了聯(lián)想的方法,在對落日的描寫中引進文學和歷史文化典故,不僅僅是增加了文章的歷史文化韻味,更是對“對世間有大美”之深刻詮釋。因此從自然又升華到了對生命和歷史的思考。故也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與感悟自然美、悲劇美、英雄美的能力。
我一開始對于設計這堂課有三點想法:
(1)要學生重視預習:由于本文章脈絡較為清晰,但內容和深層挖掘的東西較多,所以一定要讓學生做好較充分的預習工作,并給他們提出具體的預習內容,這樣,上課時就可細可深,上出語文味。因此,我選擇忽略文本的結構,直接切入落日,重點放在對落日的描寫和思考上。
(2)重視研習:本專題的教學呈現(xiàn)方式全部為“文本研習”,所以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讓學生與文本親密接觸。因此我一開始就設計了一個賞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談一談哪一次落日寫得最好或者他們最喜歡哪次落日,并說說理由。在此基礎上加強朗讀和賞析的能力。
(3)適當探討:本文不僅僅是對自然的感悟和傾聽,還有就是從對大自然的感悟引發(fā)開了對生命對歷史等的思考,應該引導學生對文本的深層內涵進行思考領悟。因此,我又設計了三個問題,讓學生進行探討。
上好課后,我又深思了這幾個環(huán)節(jié)。
(1)在第一個賞析環(huán)節(jié)雖然有加強學生朗誦和感悟的意識,但對語言的賞析和寫作手法的表達上并沒有很透徹的深入。最后只能讓學生個人讀集體讀去體會自然之美。對于為什么美即描寫手法的妙處只是讓一個同學總結了下而已。
(2)第二個探討環(huán)節(jié),問題設計的太多了,難以深入,而學生發(fā)言又比較淺,此時應該加入自己的看法從而引起學生的.共鳴,引導到深層次的思考。但在上課過程中引導性語言和意識不足;探討時加入一些補充材料,但沒有很好的運用起來,材料出現(xiàn)得太遲了,沒有時間讓學生討論;而最后本來設計好的從“自然之大美”引發(fā)到“生命之大美”和“歷史之大美”的一個升華的小結被遺忘了,沒有對“世間有大美”進行層層詮釋,非??上?。
轉載自 green-energy-services.com
這堂課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對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感悟自然和鑒賞語言的能力有一定的點撥。課上充分運用了學生討論和朗誦的這兩個重點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很可惜問題探討時升華不夠。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二
2、導入: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遇到人民幣收進、付出的計算,下面請大家為小熊會計做個參謀。
學生想出多種搭配成199元的方法。其中有學生提出,小熊會計先給小猴2張100元(200元),小猴再找還小熊1元最方便。
4、提煉:
(1)把剛才小猴錢款的收付情況,按“原有、收入、找還”的順序講一講。
(2)著重提出:小猴為什么再找還1元?
(5)總結。
加減法速算中的“一個數(shù)加上略小于整百、整千的數(shù),可以先加上整百、整千,再減去多加了的數(shù)”,是個教學難點,學生對“加上了還減”感到困惑,因而容易與其他簡算情況混淆。教師為這個數(shù)知識匹配了一個合適的生活原型——生活實際中收付錢款時的付費找零。教學中,教師先安排活動,再組織學生抽象,把生活常識提煉成簡單規(guī)劃,教學過程就是個鮮活的數(shù)學化過程,將計算規(guī)劃是人類生活實踐活動的總結展示得清清楚楚,春雨潤物般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三
線上教學以來,我們二年級教師做到資料共享,資源整合,充分利用網(wǎng)上的優(yōu)秀教學資源幫助開展教學。并且每周至少三次研討,通過教研統(tǒng)一教學進度,提煉教學重點,對線上教學遇到問題及時群內探討。比如目前二年級語文是復習階段,每天復習一課,一周一單元,我們組內老師分工把每天復習課的知識點總結出來,寫到書上發(fā)到組內交流群,通過總結分享使我們能把握住課本每課重點不遺漏。通過教研,很好的去吸取組內其他教師的優(yōu)秀經(jīng)驗,取她人之長來彌補自身不足,我們共同進步,齊頭并發(fā)。
1.字詞句是基礎。二年級的重點和基礎還是字詞句,這學期我們還是緊抓生字不松,讓學生反復識記,在線上課堂中及時指點學生作業(yè)中出現(xiàn)的易錯字,同時本學期還更加注重學生自主識字能力的提升,比如“形旁表義”這個知識點在本冊出現(xiàn)多次,《“貝”的古詩》了解貝字旁,在語文園地三中出現(xiàn)“心字底”“豎心旁”“四點底”等形旁字分類,在直播課堂生字講解時我會讓學生去關注生字的結構、部首,在每課生字講解中貫穿形旁表義,在預習課文時,讓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時可以大膽猜測這是很么字,是什么意思。一點一滴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進一步去了解“形旁表義”這一概念。在直播課中,我還會對于課本上出現(xiàn)的特殊詞匯進行匯總,比如abcc、表示天氣的詞語、表示春天的詞語等,讓學生關注詞語積累,分類掌握。在教學中,還不能忽略課本中句子的練習,在課后題以及語文園地中會出現(xiàn)仿寫句子,在課堂教學和布置作業(yè)時,我加入這些句子練寫,讓學生及時掌握。通過鉆研教材,把握課本重點,利用早讀,直播課堂和作業(yè)各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精準掌握,反復鞏固,提高課堂實效。
2.注重線上互動。線上課堂和現(xiàn)實課堂最大的差別就是缺少互動環(huán)節(jié)。在線上課堂時我會利用釘釘連麥來增加與學生的互動,適時和一個學生連麥,讓學生回答問題,領讀生字詞語,在早讀時會提問背誦,盡可能的讓不同的學生參與到課堂中,而且讓學生在聽課時積極評論來回答問題,學生們的熱情明顯高漲了不少。同時線上生字教學嚴重不足就是不能范寫,最初我只靠嘴說來講解生字感覺效果并不好,后來我利用釘釘直播中的白板來范寫生字,講解易錯字,雖然用鼠標寫出的字不是很美觀,但是確實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生字書寫時的易錯點。
3.抓住單元主題?,F(xiàn)在二年級每周復習一單元,已經(jīng)復習到了第四單元,在每個單元復習課堂我都會圍繞單元主題來進行。比如第一單元主要講的時“春天”,那么課堂中讓學生說一說你眼中的春天,連麥讓學生朗讀課文來感受春天,復習第三單元“傳統(tǒng)習俗”時,讓學生說一說祖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習俗以及喜歡的祖國美食,第四單元主題是“童心”,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根據(jù)書要求編的童話。緊扣單元主題,不僅僅讓學生抓住課本每單元中心,還能豐富課堂內容。
課下作業(yè)是學生們第一次對課堂知識進行鞏固,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在緊扣課標的同時,考慮到疫情期間的特殊時期,我們二語組老師通過教研抓住“讀讀”“背背”“寫寫”“講講”四個關鍵詞來豐富作業(yè)形式與內容。學生們提交作業(yè)以后,認真批改完。對于出錯的地方,老師圈畫批改后,打回訂正,然后學生再次提交,老師再次批改。每天都評出優(yōu)秀作業(yè),供全班同學學習。通過講評反饋,差生輔導,對學生作業(yè)完成情況、提交情況教師做到心中有數(shù),全面把控本班學生情況。同時,我們組內還在作業(yè)中增加了古詩背誦,書法練寫,每日閱讀等作業(yè),通過豐富的作業(yè)來提升學生的識字閱讀水平。
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需要定期進行檢測?!巴Un不停學”的.過程中,我們二語組通過教研選定練習的題目,緊扣課本知識,讓學生在課后練習中鞏固知識,每一單元學習完后,老師們輪流出題,形成單元檢測卷,通過家校本的形式發(fā)送給學生,要求學生限時完成,并由家長監(jiān)督,完成后老師們進行批改,明確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和難點,在評語中進行簡單的指正,并在每天的直播講評中詳細分析,及時把問題反饋給學生。不斷更新和改變教學方式和內容,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的事半功倍。
下周我們二年級前四單元的復習就告一段落,將繼續(xù)學習新課,那么對于復習階段知識掌握較差的學生,我們將在學習新課同時,針對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增加分層作業(yè),在學習新知時不斷的去復習鞏固舊的知識。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四
堅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為核心,加強課堂教學研討,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認識生物,理解生命活動規(guī)律,獲取知識,積累學習方法,充實學習情趣,發(fā)展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主要工作:
1、全市中學教育教學論文征集(9月15日之前上交)。
2、10月進行九年級教學調研。
3、10月召開全市生物中考研討會。(具體時間后續(xù)通知)。
4、11月份開展“教壇新秀”、“教學能手”評選活動。
5、12月召開贛州市中學生物教學年會(年會主題: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同時進行論文交流)。
6、12月開展全市生物中考模擬試卷命題比賽。
7、12月開展“接力杯”教學競賽活動。
8、20xx年1月開展“五個一”達標驗收活動,“我寫我的教育故事”評選活動。
9、組織開展教學行動周的`有關活動。
10、加強集體備課活動。要求有計劃、有主題,有中心發(fā)言人?;顒訒r要圍繞主題展開討論交流,達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共同提高的目的。
11、加強實驗教學。各校要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因陋就簡,就地取材,盡可能多地開展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12、各校要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校外生物實驗、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教研活動安排表:
周次。
時間。
內容。
地點。
主持人。
二
贛州七中南區(qū)。
劉小蘭。
三
下午第一節(jié)。
教學行動周。
贛南師院附中。
陳靈玲。
九
10月28日。
下午第二節(jié)。
教學行動周。
文清實驗學校。
魯昶明。
十三。
11月25日。
下午第二節(jié)。
教學行動周。
初二教學觀摩。
水西中學(南門口乘109路車)。
崔霜。
十七。
下午第二節(jié)。
教學行動周。
初二教學觀摩。
厚德外國語學校。
張謙。
十九。
我的教育故事評選。
贛州七中北區(qū)。
劉小蘭。
四、教學進度安排表。
年級。
期中。
期末。
初一。
第一單元、第二單元。
七年級上冊。
初二。
第四單元第一、二、三章。
八年級上冊。
初三。
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三、四、五章。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五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知識的本身就是活動,動作和思維密不可分?!睂W生最能理解的是自己雙手實踐的東西。恰當?shù)膭邮只顒樱茏冸[為顯,化靜為動,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充分體驗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明白動態(tài)形成的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自覺性和深刻性。
生物學本身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因此對課標要求的“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探究”、“進一步探究”、“實驗”、“調查”、“設計”、“模擬制作”、“制作”、“技能訓練”和“課外實踐”等探究活動一定要落實到位。教師應創(chuàng)設引人的情景,提供適當?shù)腵線索及方法,鼓勵學生廣開思路,設計多種方法給予學生足夠動手操作的體驗,開展探究活動,使這些活動真正起到提高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動手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斷的能力的作用,讓學生在失敗與成功的體驗中發(fā)展創(chuàng)造能力和實踐能力。
在初中教學中,教師還要針對學生好動、好玩、好奇,樂于模仿的特性和思維帶有具體形象性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應多設置一些實踐性活動,盡量讓每一個學生都動手參與。例如在《生物學》七年級下冊中,全書就是一章內容《生物圈中的人》,因此非常容易在課堂上開展活動。如在學習“運動系統(tǒng)的組成”時,讓學生在課堂上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動作,感受一下這個動作是*哪些結構完成的;在學習“呼吸系統(tǒng)的組成”時,讓學生做深呼吸的動作并將雙手分別放在胸部和腹部,體會一下胸腔和腹腔的運動與呼氣和吸氣的關系;又如在學習“神經(jīng)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這一節(jié)時,通過學生游戲:“拍手”和“抓手”、縮手反射和“看到解剖針就害怕”以及分組完成膝跳反射的測試,學生就很容易領悟出反射的概念。再如,在關于空氣中塵埃粒子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可以分別通過實驗探究的操作活動,比較出樓層高矮、雨天前后、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等條件下塵埃粒子的數(shù)量。這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同樣體現(xiàn)了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六
1、背誦父親發(fā)現(xiàn)敘利奧幫他工作的那幾段。
2、學生自由組合,表演以上部分。
教學后,我進行了調查。全班69人,有60人選擇了2題,有9人選擇了1題。學生選擇2題的主要原因是可以尋早自己的伙伴合作,表演內容比一定要與全文一模一樣,還可以自己想像,加上自己的語言,在全班同學面前露一手,上述的調查提醒我們,學生喜歡有自由發(fā)揮空間,可以打開想像之門的作業(yè)。因而我覺得改變作業(yè)形式迫在眉睫。
泰戈爾說過:“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規(guī)定好的河道里。”布置作業(yè)也如此,不能再搞一個“模子”,抄抄詞語,背背課文等之類的。要以教材中出現(xiàn)的知識點、能力點、德育點為出發(fā)點,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德育生活、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自然延伸,活化語文教學,促進學生視、聽、說、讀、寫等智力素質的提高和興趣、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等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為主要目標;另外還得讓每一位學生都動腦、動手、動口,這些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去完成作業(yè),要讓學生有發(fā)揮的空間,體驗成功,提高能力。我們應主要從以下方面入手給學生布置作業(yè):
形式一:讀一讀,養(yǎng)成閱讀習慣。
如教學十一冊的積累運用二中的一句“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時老師問“為什么這么說呢?”課后去找找書,自己找到答案。這樣的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我覺得布置這樣的餓作業(yè):讓學生翻翻書,自己找答案,然后把你的收獲與全班學生交流,這樣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傾向去選擇完成內容也會豐富精彩,讓他們有一種成就感。從而使他們逐漸養(yǎng)成好讀書、多讀書的習慣。
形式二:查一查,拓展認知領域。
如教學《草船借箭》是,老師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諸葛亮為什么會算準三天后有大霧?請同學們課后讀一讀《三國演義》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對諸葛亮產(chǎn)生了興趣,通過查閱資料了解到更多的有關諸葛亮的知識。這樣保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學生在找找查查這種輕松的環(huán)境中也逐漸原學,樂學,會學,善學。
形式三。想一想,培養(yǎng)想像能力。
如十二冊中《田忌賽馬》的教學,可設計一道題目;填寫馬字成語(馬***,*馬**,**馬*,***馬),這樣可發(fā)散學生思維中的空白。
形式四:畫一畫,發(fā)揮創(chuàng)新潛能。。
此項作業(yè)在低年級運用較多。學生對形狀、色彩這種形象的東西很敏感,學生在讀的基礎上運用繪畫等來體現(xiàn)文字的魅力,易理解,接受速度較快。
形式五:演一演,激發(fā)自我表現(xiàn)的潛能。
如十二冊中《宴子使楚》的教學中,可讓學生在讀了課文的基礎上,用表演的形式,理解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的個性自由發(fā)展。
形式六:編一編,豐富生活體驗。
在十一冊中。學了《桂林山水》《鳥的天堂》等寫景文章,教師可設計編一編的作業(yè)。如為此景編寫廣告詞或用一段優(yōu)美的語言贊一贊,這樣的作業(yè)能引起學生的興趣。
此外,讓學生辯一辯,議一議,試一試等作業(yè)形式,也是對學生的一種放松訓練。根據(jù)不同的內容改變作業(yè)形式也很重要。作業(yè)應堅持以人為本,確定“人人發(fā)展”的理念。培養(yǎng)“人人參與”的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我相信只有堅持不懈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七
批評是我們從事教育行業(yè)的常常采用的一種教育方式,如何實施批評才能起到最佳效果,這是一種藝術,值得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題。尤其在教學中,更應慎重采用批評方法,注意把握批評的角度,不然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時還會適得其反。筆者在長期的教育工作中探索、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與廣大同行們商榷。
鼓勵,不僅可以使學生改掉壞毛病,而且能增強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信心。中學生最突出的特點是自尊心強,愛面子,因此可以不從正面提出批評,而是從側面繞一繞,巧妙地給予鼓勵和提醒,即在批評中寓于鼓勵和鞭策,在鼓勵中飽含信任和期望,在信任中維護其自信和勇氣,使其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又不喪失自尊,從而起到預期的批評效果。例如,針對少數(shù)學生偏科現(xiàn)象,當發(fā)現(xiàn)某位學生上課時總是看自已喜歡的學科而不愛看不喜歡的科目時,在找他談話時可以說:“熱愛專業(yè)鉆研專業(yè)是很好的,將來可以成為一名專家,但要成為一名真正的專家,必須通曉所有學科,達到豐富的知識水平,否則是不會成為一名合格的研究者的,所以要對每門功課平衡發(fā)展,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研究專家的……”然后再進行如何平衡各門學科的方法引導。這樣貌似鼓勵實是批評的方法較之訓斥和責備,其效果自然要好得多。
面對認識及判斷能力較強的學生,切忌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去訓斥和指責,因為這是他們最反感的。應該以誠懇、平和的態(tài)度,熱情的關懷去幫助和引導他們,適時地并用適當?shù)恼Z言指出其不足之處,言語要飽含深情,態(tài)度要蘊藏期望,表情要充滿關心,心平氣和地同他商討不良行為的不良后果以及糾正的辦法,使他感到教師的誠懇批評是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從而接受批評進而改正錯誤。
有一位學生,其家庭經(jīng)濟情況并不好,可由于受不良風氣的影響,染上了抽煙、打游戲機的習慣,成績直線下降。在找他談話時,我不直接提出批評,而是先與他拉家常、尋問他家中每月的收入有多少,父母親每月給他多少伙食錢等,然后說:“你學習認真刻苦,既很體貼父母,也能體諒父母的辛苦……你父母對你寄與很大希望,要是你能在生活上,紀律方面再約束一下自己就更好了?!边@種從善意的立場出發(fā),采用及時提醒和暗示的教育方法,要做到言辭誠懇,以情感人,使學生容易接受,并且意識到自己的言行已構成或即將構成錯誤,要能分清是非,能約束自己,避免繼續(xù)再犯。
一般來說,批評都要訴諸聲音、語調和動作。然而,在一定場合,教育者有意識地沉默也是一種有效的批評方法。實施這種無聲的批評,首先要創(chuàng)造一種緊張、嚴肅的氣氛,批評者表情要嚴肅,態(tài)度要冷漠,眼神要專注,使學生在沉靜、嚴肅的氣氛中感覺到教師的不滿和責備,產(chǎn)生一種心理壓力,并在自我反省及檢查中領悟到自己的不足或過錯,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當然,這種無聲的批評方式要注意把握時間的長短,要適可而止。
無庸諱言,在中學生中也有個別平時表現(xiàn)極差而又屢教不改的,或者所犯錯誤性質較嚴重、影響較壞的。對這些人則不能采取輕松、委婉的批評方法,更不能姑息遷就,而是要進行公開的嚴厲的批評。批評的態(tài)度要憤慨有力,有理有據(jù);表情要嚴肅認真,語言要激烈尖銳;批評時切忌含糊其辭、目標不明,也不宜威脅鄙夷、諷刺挖苦,更不能嬉皮笑臉、漫不經(jīng)心,要讓犯錯誤的學生及旁人都認識到錯誤的嚴重性和危害性,理解和體會到教師的良苦用心。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八
本學期第一次公開課《5.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當時安排了隨堂練筆,課上孩子們紛紛抓耳撓腮也寫不出來,效果不佳。自此以后我一直在反思怎么突破這個問題。我分析了孩子們寫不出來的原因:。
1.外因:剛升入三年級,第一次接觸隨堂寫作,著實不易。
2.內因,根本原因:我的課堂引導不到位。據(jù)此,我特別注意在以后的語文課堂中適時的插入隨堂練筆。
比如在第三單元《去年的樹》里,我安排了為大樹和鳥兒添加描寫外貌的詞語和句子。孩子們寫出了“粗壯,威武的大樹,就像士兵一樣站在那里”,“靈巧,可愛的鳥兒就像森林的小精靈,小天使”。
又比如在《那一定會很好》中,我讓孩子們發(fā)揮想象,寫一寫樹第五次,第六次變成了什么?孩子們也是天馬行空,寫出了各種各樣的工藝品,家具,玩具,交通工具等等。
而在《在牛肚子里旅行》中,我試著讓孩子們將劇情反轉,試著讓青頭掉進去變成被救者,紅頭變?yōu)槭┚日摺⒆觽兙尤欢紝懗鰜砹?,有的寫得還真不錯。思考良久,我發(fā)現(xiàn)自己有了以下幾個地方的改進:1.針對孩子年齡與學習習慣,我把隨堂練筆的難度降低,把一個大的主題練筆打碎,分裂成許多細小的,可操作的小主題練筆,這樣孩子們操作起來就有寫作的自信;2.針對課堂引導:第一,教師語言的引導。課上我會先給孩子們一些例子,讓他們先就著我的例子說一說,大大激發(fā)學習興趣;第二,鼓勵孩子們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積極發(fā)言,小組比賽,發(fā)散思維。第三,在充分討論和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給予孩子8-15分鐘的時間,課堂仿寫,動靜結合,初有成效。
二年級接到一班時,我也向其他班老師一樣,天天布置日記??墒遣坏絻芍?,我發(fā)現(xiàn)效果非常不好,全部都是流水賬,毫無意義。我認為寫作應該是一件美妙的事情,而寫日記,就是自己跟自己說話,就是你情緒的樹洞。而反觀自己的孩子們,不但沒有“我手寫我心”,反而整天都只有不開心。因此我再也沒給孩子們布置過一篇日記,在全班雷鳴般的歡呼聲中,冷靜下來思考怎樣才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寫作熱情和自信。升入三年級,我決定通過朗讀課文,學習課文之后經(jīng)過思想的碰撞和小組的頭腦風暴,開始新學期的隨堂練筆,把寫作融入到課堂教學。期待成果,我會持之以恒。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十九
:小學數(shù)學教學生活化既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開展數(shù)學課教學,教師須選擇合理的生活情景用以展現(xiàn)數(shù)學問題,在課前預習時安排生活實際問題引起學生思考;課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同時借助生活經(jīng)驗,突破教學重難點;課后開展主題活動,讓學生能夠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數(shù)學新知識前,提倡學生課前預習,但是這種預習,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走進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如五年級上冊“植樹問題”講授前,筆者就安排學生去公園和道路兩側實際調查所植樹木的情況,并讓大家設計記錄表格,以便更好地記錄自己調查的數(shù)據(jù)。通過實際調查,學生得出幾種不同的結果(封閉圖形的、一端栽樹的、兩端都栽樹的),然后課上再學習植樹問題的計算方法,學生理解“間隔長”和“間隔數(shù)”就容易多了。結合實際體驗,學生扎實地掌握了相關知識,而且獲得的知識有理有據(jù),利于其整體知識的建構。課后延伸也要聯(lián)系實際情況,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例如五年級上冊“關于分段計費的問題”一課后,筆者安排學生在課下計算出租車費用、電費費用、水費費用等,既鍛煉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生活意識。
生活中常用或是常見的內容較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同時還能促進知識縱向與橫向的遷移。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上,教師須積極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如多媒體音像的加入、課桌椅的擺放方式、花卉或卡通小動物的使用等等,讓學生感到不是在教室里干巴巴的學習,而是體會一個豐富的生活或玩耍過程。同時,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內容,在教材的深度與寬度上加以補充,或是創(chuàng)造重組,使之真正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如在進行五年級上冊“可能性”一課時,筆者設置了“買票”與“彩票中獎”的生活情境,立即引起學生的深思。有的說“能中獎”;有的說“可能中獎”;有的說“不能中獎”;有的說“一定能中獎”。在課堂上通過思考、交流和爭論,同學們逐漸明白了“可能、不可能、一定”三種情況的產(chǎn)生條件,以及各自的不確定性。如此設計教學,把枯燥的數(shù)學學習過程轉變?yōu)榕d趣盎然的實踐活動,學生通過充滿樂趣的一次買*票經(jīng)歷,收獲到了數(shù)學知識及其形成的整個過程。
通過生活的積累,學生的頭腦中已經(jīng)收獲了不少的可用經(jīng)驗,這些正是新知與舊知的橋梁與紐帶。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應努力把數(shù)學知識置于實際情景中去,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來理解問題,思考解決的方法,探索推理求解的步驟,總結同類問題解決的策略,突破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教授六年級下冊“利息”一課時,在筆者將例題出示后,沒有直接啟發(fā)學生數(shù)學思考,而是組織了一個討論交流會,交流大家隨同家長在銀行存取款的經(jīng)驗。通過討論交流,同學們知道了存款的過程及意義;明白了存款和利率的種類;大致了解本息的計算方法。這些實踐經(jīng)驗無疑成為了今天學習新知的有利鋪墊,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學習就變得輕松自在,樂趣無窮。教師課后再安排到銀行存壓歲錢的小任務,對學生來說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為生活服務,不論對多么高難度的數(shù)學知識進行探究,其目的還是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小學數(shù)學課堂要讓學生帶著數(shù)學問題走進生活,要用數(shù)學的眼光看待生活,要用數(shù)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困難。如教授“長方形面積”一課時,筆者首先讓學生自己測量教室的面積,看有幾種方法。有的同學測量長與寬,通過計算得到答案;有的同學通過數(shù)地板磚的塊數(shù)計算答案;有的同學將教室分割成多個小格數(shù)一數(shù)??傊还苣姆N方法,學生都是自己動手動腦,確實做到了學以致用。再比如講完“三角形面積”一課后,筆者給學生安排了各種課后活動,如測量出紅領巾的面積、三角板的面積、汽車后備箱里三角架的面積,以及自制一個面積為15平方厘米的彩色卡片來布置教室等。再比如,六年級學習了統(tǒng)計的相關知識后,筆者又安排了這樣一個課后活動:學生自己設計統(tǒng)計調查表,記錄家中每日丟棄的塑料袋數(shù)量,統(tǒng)計本學習小組內一周的塑料袋丟棄情況,估算這些塑料袋展開后的面積是多少,相當于多少個教室的地面?思考這些塑料袋對我們環(huán)境的影響有多大?通過這樣的活動,既在生活中鞏固了數(shù)學知識,提高了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意識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按照課標的要求,數(shù)學課要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比較,掌握新的數(shù)學知識”,而以上一系列的活動無疑都離不開動手實踐。例如,教學完“長方體”一課后,因教材內容比較淺顯,僅是一些概念和計算公式,單單借助這些,還不能應對生活中的情況。為了讓學生遇事考慮更加周全,也為表現(xiàn)出數(shù)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與不同,筆者設計了一個活動:好朋友的生日要到了,我給他準備了禮物,現(xiàn)在需要做一個禮物包裝盒,我擁有的材料是長2米、寬1米的彩色電光紙板1張,請問怎樣裁剪才能得到一個容積最大的長方體包裝盒呢(紙板厚度不計)?學生對此活動充滿興趣,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主動,他們利用手里的紙片多次嘗試裁剪,終于找到了答案。筆者又接著說:“如果這個禮物包裝盒無需上蓋,該怎樣做呢?如果我需要先剪下10厘米寬1米長的一段做拉花裝飾一下,又該如何裁剪?”學生們陷入了沉思,同時明白了生活中出現(xiàn)的數(shù)學問題是千變萬化的,思維不能拘泥固守,要能根據(jù)實際情況,加以變通。大千世界,奧妙無窮。只要我們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動手實驗操作,許多看似復雜繁瑣的數(shù)學問題都會被我們利用巧妙的辦法解決。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創(chuàng)設研究探索的空間,使他們能夠在愉悅的氛圍中獲取新知,讓來源于生活的數(shù)學回歸我們美好的生活。
學生的作文課教學反思篇二十
當今社會人們?yōu)榱松?,面臨學業(yè)就業(yè)暴露了許多問題。其中人的心理健康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蘇聯(lián)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孩子的心不應是真理的倉庫。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惡習就是冷漠、缺乏熱情。兒時的內心冷若冰霜,來是必成凡夫俗子。”教育是為培養(yǎng)人的心靈的豐富性、多樣性。讓孩子永遠保持意境童真、永遠對世上萬物充滿熱情。遠離商品經(jīng)濟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來自家長的影響,唯利是圖,以自己為中心,少年老成等不良現(xiàn)象。作為當代教師,不僅教書,而且更為迫切的是育人。讓每一個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意志品格,健康快樂地成長是迫在眉睫的頭等大事。
孩子像風中的一棵小樹苗,要長成參天大樹,需要園丁的百般呵護。孩子的成長過程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因此,我常對我班的同學們說:班集體就是你們在學校里的家。要讓她變得使人留戀,給人以溫馨就需要同學們的共同努力。如何讓這美好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呢?開學初我就制訂了目標計劃,有了目標才能更好地凝集全班同學的智慧,使之在班集體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才能有的放矢地思考、處理一些學生中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還能高瞻遠矚地預料一些特殊問題,使許多不良現(xiàn)象在萌芽狀態(tài)得以根除。做學生工作,不是解數(shù)學方程式,總有些一人、有一些事讓我放心不下。我們班的同學是在學校全托的,同學們來自縣內的各個鄉(xiāng)鎮(zhèn)。家長們看中的是南小的優(yōu)質的教育資原,有的是便于外出打工,有的是忙于生計,還有的家長是為了省心。由于本期住讀班的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放學以后的學習由同學們自己安排。對于剛上三年級的孩子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尤其一個生活阿姨面對幾十個同學的時候,班上出現(xiàn)了好些不好好學習的現(xiàn)象。
前幾周班上有幾個學生:程元偉、馬佳杰、吳杰、游磊、劉驍然,他們上我的課時都很守規(guī)律,有時還會有精彩的發(fā)言,能按時完成作業(yè),而上其它課時,總是搞小動作、下方位或者打鬧。干部同學批評他們,他們都無所謂,還有那么點自豪感。課堂作業(yè)拖拉,家庭作業(yè)不按時完成,眼保健操,課間操等活動更是花樣百出,課間活動不是瘋跑,就是野玩。李思雨、牟搖卓、揚易等上課時眼神迷茫,作業(yè)拖拉根本沒有效果??傊麄儙讉€很讓我頭疼、心痛。針對班上部份學生身上出現(xiàn)的這些現(xiàn)象,我看地眼里,急在心頭。沉靜下來,對他們進行分析、找出病因。他們幾個的父母都是做小本生意的,每天忙著生計,根本沒有時間關心他們的思想,更無從智曉他們的孩子在想什么,或者需要什么。這幾個孩子的父母對他們常常是物質上一味滿足,以求得父母對孩子的虧欠。周末同學們回家以后,家長更多關心的是生活,如何指導連家長們有些都不懂。所以這些同學的行為習慣較差,找出根源后,我及時分別找他們談心,給他們講明利害關系,使他們懂得做任何一件事成功的前題,必須以遵紀守法為支柱。
另一方面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孩子一出現(xiàn)不良狀況的時候,第一時間打電話告知家長,每周五下午家長接孩子時要與家長交流,星期一家長送孩子返回學校時與家長溝通,共同教育孩子,共同督促孩子。我還常常利用課余時間找他們談心,給他們單獨輔導,甚至買過糖果、糕點、水果招待他們。與科任老師多次分析同學們的情況,與同年級的老師們共同探討教育的良方。經(jīng)過多次的教育,長期不懈的努力。同學們終于明白了為什么要認真上好各門功課,為什么老師、家長要嚴厲的要求他們。因為學好各門功課是立足社會之本,是個人生存的前題條件。只有從小打好扎實的基礎,提高了自身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了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教育了部份,帶動了一片,現(xiàn)在,班上的班風、學風如日東升,正朝著健康、快樂、向上的方面發(fā)展著。
子,而心理不健全的人。我總是想盡辦法讓他明白,讓他改過。機會終于來了,本期我校成立了體操表演隊。游磊被選上后,每天我都關注他的訓練情況給他信心。剛開始的時候,他還有所松懈,漫漫地他喜歡上了訓練,而且一次比一次認真、投入。到了參加比賽那天,游磊表現(xiàn)尤其出色,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校體操隊獲得了第十九屆全縣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幕式表演一等獎。得到學校的獎勵、班上的表揚、同學們的羨慕他開心極了。相信自己的努力為學校、為班級爭光,自己也爭得了榮譽。第一次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從此游磊變了。他上課認真了,手不再東摸西拿了,作業(yè)也能按時完成了。游磊得到老師表揚的次數(shù)也越來越多了。看著越來越健康、活潑的孩子們。我由衷地笑了,心血沒有白費,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應該給同學們搭建各種各樣的舞臺。每天的早讀,輪流讓同學們領讀;語文課前的三分鐘國學經(jīng)典誦讀,交給同學們展示;寫作課上的匯報,那怕是交流一句話也是孩子們的進步;尤其要充分準備、上好間周一次的少先隊中隊活動。那是同學們獨立的王國,是孩子們展示自己的舞臺。那是一個班級最有吸引力的時刻。那是同學們成長道路上的一塊塊美玉,一串串珍珠,一顆顆寶石。老師們多多用心吧。我們的同學們自信了,心智健全了,他們就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由于家庭的不幸,孩子們個性差異就特別大。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老師必須經(jīng)常接近學生,和他們交朋友,深入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家庭和個人一貫表現(xiàn),細致分析他們的個性特點,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將愛的陽光雨露灑向他們。只有這樣才能打開他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的人格達到健康的發(fā)展。
班上有個叫余磊的男孩子。父母均是聾啞人,長年在外打工,由年邁的外公、外婆帶著,外婆患內風濕關節(jié)炎長年臥病在床,還有一個“傻”姐姐。沉重的生活壓力,壓得他毫無生氣。臉上從未有過笑容。頭發(fā)凌亂,不講衛(wèi)生、目光游離不定。課間常常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方位上。看到這個孩子,我的心里有種針刺的感覺。于是在生活上特別關心他,吃飯的時候總是把好吃的讓給他。發(fā)動全班同學給他募捐,我每月還給他5元錢支理發(fā)、買學習用品。思想上關注他,多次利用課余時間找他談心,告訴自己的未來。讓他明白只有勤奮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經(jīng)過半期以來的努力,余磊逐漸地變了,他的臉上有笑容了,眼光越來越有神了。
從教那么多年教過的學生一撥又一撥,許多發(fā)展不夠好的學生大部分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多數(shù)是家長不懂教育,不知如何關心孩子心靈的成長,有的家長很無賴,忙于生計,長期不在孩子的身邊。如此種種原因,我作為班主任,作為一名教師只要我們長期堅持對個別學生的關注,順勢利導,在我遇到他們的這段人生路途中,盡可能地讓每一個孩子都沐浴在愛的陽光雨露中,讓他們能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