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寬知識面,通過學習不同學科培養(yǎng)綜合能力。在總結中,我們可以適當運用一些例子或實例來更具體地說明問題。以下范文內容全面、形式多樣,希望能為您的總結寫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和參考。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一
每一個民族都會有一些屬于自己的節(jié)日,中華民族也不例外。
—題記。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戰(zhàn)國時期就有端午這個節(jié)日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了。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是為紀念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本是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堅授能,富國強兵,但是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于是他被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農歷五月五日抱石投汩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后,百姓們痛苦不已,紛紛到汩羅江上劃船打撈屈原的尸體,但始終打不到屈原的尸體,但又怕江下的魚蝦咬屈原的尸體,于是百姓們紛紛想辦法,想讓水底的魚蝦不咬屈原的尸體,有一個老漁民拿了一個米團向水下扔去并拿一壇藥酒向水下倒去,他說:“米團是喂飽魚蝦的,這親魚蝦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尸體了,藥酒是弄暈水底的蛟龍的,這樣蛟龍就不會去吃給魚蝦的米團了。”但是屈大夫不就餓肚子了嗎?一個漁民說道,于是又一具淦民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包棕子,因為棕子外形像犄角一樣,魚是蛟龍不會去號,這樣屈原就能吃到了。于是這些辦法就流傳到今天的端午節(jié),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習俗。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二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快到20xx年了,過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讓我們用真誠的筆墨,描繪出這些美好的記憶吧!
今年的端午節(jié),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提著自己家里包的粽子來到學校,這是送給老師的。同學們互相攀比著自己的粽子,誰帶的最大、最多,誰就是最受同學的稱贊和羨慕的人。
到了學校,大家紛紛把一袋袋香噴噴的粽子堆到講臺上。看著這么多香甜軟糯的大粽子,我心里美美噠!大家都期待著老師快來,猜測著老師看到這些的高興樣,猜測著老師會說什么?!袄蠋焷砹耍 辈恢l喊了一句,大家趕緊坐好。
一進教室,老師便被這堆成小山的“百家粽”嚇了一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之后,老師動情地說:“謝謝大家,謝謝你們的爸爸媽媽!大家的心意老師心領了,可是這么多,老師也吃不完呀,該怎樣處理這些大粽子呢?”看著同學們瞪大眼睛等待結果的樣子,老師笑了,“咱們一塊兒吃掉它們吧!”
這怎么行?同學們都說:“不行不行!這是我們送給老師的,怎么能自己吃呢,回去怎么給爸媽交代啊?”老師開始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師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這么多,老師的確是吃不完呀。你們就當幫幫老師的忙,順便也都嘗嘗、品品別人家的味兒,互相點評一下。好嗎?”同學們都被老師說服了,不由得紛紛點著頭說:“行!行!行!”
我們開始分粽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著,老師也和大家一起說說笑笑,吃著粽子??粗覀兇罂诖罂诘某灾?,她的眼神流露出來的分明是母愛!
同學們都說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粽子,可是和同學在一起覺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吃比在家里吃更香、更甜!這就是和無話不說的“親人”在一起所有的獨特情誼吧!
粽子的香氣彌漫了整間教室,這就是真摯的友誼和濃厚的師生情誼呀!這份“粽情飄香”的美好會永遠留存在我記憶的最深處,它是最美好的,最快樂的。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三
又是粽葉飄香時,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卻怎么也想不起那包著粽葉的粽子的模樣。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是要腌制鴨蛋,浸泡粽葉的。因為媽媽工作忙,加上她對這些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從未見過自己家里有這些迎接節(jié)日的準備,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會托人送來煮熟的粽子和咸鴨蛋的。
端午節(jié)總是在上學,是沒有機會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買來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里,洗刷干凈粽葉,挑出破損的葉片,撕成條狀,搓成細繩備用。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務,把木盆端到堂屋,準備好粽葉和裝粽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開始包了。
她是怎樣隨手就把粽葉在左手中完成一個圓錐形的樣子的呢?尖尖朝下,大頭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粽葉里,然后雙手像變魔術似的,就幾下,手中出現(xiàn)一個飽滿的、被捆的五花大綁的三角形的立體的粽子。
全包好了,奶奶在灶上燒一大鍋熱水,放進剛包好的粽子和洗干凈的鴨蛋,不一會,蒸汽裊裊,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樣子,等煙霧散去,灶臺上,裝好匯成商學院一盆粽子和鴨蛋。
下午,這些粽子和鴨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媽媽浸泡在涼水里,靜待第二天的到來。那含著奶奶手指血絲的粽子,到底會被誰吃呢?這并不重要,因為每一個粽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后來我吃過很多種類的粽子,有同事的媽媽親手包的,有學生家長親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嘗過一些所謂“天價”的粽子,但總是沒有小時候,我吃過的那一兩個白糯米的粽子味美、熨貼。
沒有爺爺奶奶的小鎮(zhèn),能算故鄉(xiāng)嗎?沒有奶奶親手包的粽子的端午節(jié),算是端午節(jié)嗎?
又是粽葉飄香時……。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四
“哇,真香!”一看到飄香的粽子,我不由得驚叫起來。那天是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粽子的“三香”醉人,沁入了我的心脾。
外婆常說,端午節(jié)要戴香包,可以辟邪、保平安。我突發(fā)奇想,自己做個香包,為外婆求平安。
拿出布料與香料,我一改大大咧咧的性格,認真地做起了慢工細活兒。為了讓香包獨具特色,我大筆一揮,將布料“美化”了一番。“極具個性”是我做香包的主題。線入針孔,挽結,這看似簡單的步驟也耗費了我不少精力??p邊,系結,一個小香包已初見輪廓,再塞入棉花與艾草末,我艱難地完成了一個香包。外婆收到我做的香包,高興壞了,而我收到她做的香包,感覺溫暖極了。
艾香充斥著整個家,我們享受著彼此的溫暖,這艾草真香。
到了晚飯時,最重要的便是吃粽子了,想著即將嘗到的美味粽子,我不禁垂涎三尺。
下午,外婆包的粽子正緊鑼密鼓地準備中。只見她將一片粽葉卷成一個待封口的“小漏斗”,再按我的指揮往里添料——多些肉、多些菇、少些米……然后變戲法兒似的將粽子包得緊實又美觀。這一個個小粽子可是我們共同的勞動成果呢——米是我洗的,肉是媽媽切的,香菇是姐姐弄的,最后由外婆包好上鍋蒸熟。粽子出鍋時,肉味兒混著清淡的粽葉香四散飄去。我必定是第一個上桌的,嘗上端午節(jié)的第一口粽子,真幸福。
粽香四溢,我沉浸在滿滿的幸福中,這粽子真香。
在我家,過端午節(jié)時,外婆總會給我們講故事,這次也不例外,她拿出了一個老古董——一組照片,也許是放了許久,味兒有點沖。
那年端午節(jié),外公帶著外婆到外地去看龍舟賽,人潮涌動。發(fā)號槍一響,選手們握著槳,動作一致地向前劃,場面壯觀。外婆興奮地站起來大聲吶喊,為選手們加油助威,而這一幕就定格在了外公的相機里。外婆要我們向那些選手學習,團結一致,努力拼搏。頓時,我不覺得那照片的味兒沖鼻子了,這是珍藏在歲月中的香味,是外婆對我們的期待,對我們的愛。
歲月藏香,我理解了外婆的愛與期待,這些照片真香。
我想,這香的不僅是我充實的端午節(jié),更蘊含著家人的愛。這個“三香”四溢的端午節(jié)就深深地留存在我的記憶里,暖心暖懷。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五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在這個節(jié)日里,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門前屋后插艾葉、賽龍舟;有的地方還把粽子投入水里去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不,又快到端午節(jié)了。包粽子能手——奶奶已經迫不及待了,早早地包起了粽子。
奶奶包出的粽子不僅好吃而且個個都造型美觀,鄰居們都喜歡讓奶奶幫他們包粽子。
看著奶奶包粽子的熟練手法,三兩下就包出一個大粽子,我真的想找個時間自己也來包一個。
昨天下午上完課回到家,看到爸爸媽媽和奶奶圍在一起包粽子。媽媽也在學包粽子,我真的是躍躍欲試。我趕緊放下書包,洗干凈手,來到奶奶身邊學學奶奶包粽子。
看了一會兒,我問奶奶:“奶奶,讓我也包一個吧!”“好呀!大孫女也來包一個?!蹦棠滩[著眼睛笑呵呵地說。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取一片新鮮的粽葉(蘆葦葉)。首先將粽葉折成漏斗狀,再將泡好的白糯米和紅豆放進‘漏斗’里,但我沒像奶奶一樣在中間放顆大紅棗,再放些米蓋住大紅棗。我只是在里面塞了白糯米。
我又看了看奶奶包的過程,像奶奶一樣將上面的一片長葉子向下一折。別看這個動作簡單,很好做的樣子,其實做起來很難。你要時刻小心葉子會被折壞,我就是好不容易才折好,可是下面又漏米了。我正想補救,葉子破了。但這并沒有讓我失去信心,我比葫蘆畫瓢又包了一個,終于我成功了。包出了一個小粽子。我不解地問奶奶:“我包的粽子為什么這么???”奶奶說:“那是你放米時沒有把米搗瓷實,所以放的米就少。米多了不就大了嗎?”原來包粽子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蒸粽子了!”媽媽把粽子放入鍋里可始上火了。一個小時后,鍋里就飄出了粽子的清香。又過了半個小時,我是急不可耐了,纏著媽媽給我先夾了一個粽子。清新的蘆葦葉和著黏黏的糯米真是香氣撲鼻,粽子真香!
端午節(jié)里粽飄香。祝天下的朋友們端午節(jié)快樂!都能吃上香噴噴的大粽子!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六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甭牭竭@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五月初五——端陽節(jié)。
回想過往,記得有一年端午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那是我第一次學包粽子。清早,一陣濃郁的糯米夾雜著粽葉的香味把我從夢中喚醒了,來到客廳,桌上已經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準備材料,有粽葉、棉繩、鮮肉、花生、蜜棗……真讓人眼花繚亂,饞得我口水直流。
只見奶奶將兩片粽葉重疊在一起,將大的一頭圈成一個漏斗的樣子,然后放入米,再把多余的葉子順著漏斗包裹起來,最后將繩子橫在三個角之間,綁好兩個角,這樣一個粽子就誕生了。我在奶奶旁邊耳聞目睹,認為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我一定會不學自通。
開始動手,我拿出一大一小兩片粽葉,學著奶奶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里放入一些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極了,比想象中順利地完成一大半??墒?,當我再把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了,接一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倒掉一點點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哈哈,總算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次掖箫@身手,我接過棕繩,先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又打了一個蝴蝶結。
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下繩短的部分,“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目瞪口呆,又無可奈何,只好跟著步驟又重新包了幾個粽子。當鍋中有熱氣時,我終于吃上了我的可口粽子。
包粽子太不容易了!回顧過往,我想起了老師的一句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我們今天擁有的幸福生活都是前人勞動得來的。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也一定要學會珍惜一點一滴,努力拼搏,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美好人生!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七
初夏時節(jié),街頭巷尾開始飄起粽子的香味,我不禁又想起姥姥的粽子。姥姥很善于包粽子,兩片葦葉,在她手里轉個彎,再一壓一折,一個粽子就包好了。豆沙餡、蜜棗餡、香腸餡、鮮肉餡……只要想吃什么口味的,姥姥都能包進粽子里。
姥姥包的粽子又漂亮又嚴實,下鍋再怎么煮,從沒漏過一粒米。
每次煮粽子的時候,整個房間都飄著那溫暖的、夾著糯米和粽葉清香的味道。我一聞到這個味道,就迫不及待想要掀鍋蓋了。剝開粽葉,只見糯米已經被粽葉染上了一層黃綠色,晶瑩發(fā)亮,咬上一口,軟糯、清香,那滋味,我現(xiàn)在寫著寫著,都要流口水了。
我最愛吃蜜棗餡的,姥姥在每一個粽子里都會放兩顆很大的蜜棗,只要咬一口,就能吃到餡了。蜜棗吸飽了水,又浸上了糯米和粽葉的香氣,不是那么甜,而是變得更香了。我恨不得連粽葉上沾的一粒米都不放過。
不光我愛吃,鄰居家的小伙伴也都愛吃姥姥的粽子。所以每次姥姥都坐在那包很久,一次要包上百個,煮好幾鍋。然后再派家里的每一位成員去送粽子?!靶∮罴覜]有老人,家里沒人會包,還要買,買的哪里有自己包的`好吃!”“楠楠媽媽最愛吃我包的白米粽子,前兩天見我還問我要不要包?!薄按笈C看螐睦霞一貋?,都給我們帶那么多蔬菜,咱也不能光吃人家的呀!”……幾家一分,那么多的粽子就見了底。我不高興了,“姥姥,就給我們留這么幾個呀?”姥姥笑著說:“有姥姥在,還能沒有你吃的?先把人家的給了再說。”雖然是這么說,但每次都是送鄰居的多,自己留的少。
爸爸和媽媽都是外地人,在南京沒有親戚,但是自從姥姥來了以后,我們在小區(qū)里也結識了許多好鄰居,遇到了事情,總是互相幫忙,親如家人。姥姥送去的不僅僅是粽子,更是人與人之間的關心和牽掛。
端午佳節(jié)來臨,姥姥又從老家來給我們包粽子了,一想到那么多小朋友都能嘗到姥姥的手藝,我比自己吃了還開心呢!
文檔為doc格式。
飄香的端午作文字篇八
這是去年飄雨的端午,放在心里溢滿了馨香,今兒把艾香散飛,凝成一只粽子,化作漫天的思念。
那時每到端午,在我們家鄉(xiāng),那天,家家戶戶都是要在門前掛上青青的艾葉和別的叫不出名來的青藤避邪祈福。我們小孩子們最為高興,因為可以名正言順地為家里做點事啦,我們上山采青,然后把摘來的艾葉等掛在自家的門前,小孩子家家串門,看在眼里,喜上心頭,也為那些獨居老人家門前掛上一把青青的艾葉,以表節(jié)日的祈福。
到了晚上,媽媽便要把白天摘來的艾葉、柚子葉、長命草等我不知名的葉子煲成水,用來給我們一家人洗澡以驅邪。在那時只覺得用這些葉子水洗澡很好玩味道很香,可沒想到可以驅邪什么的,只是晚上倒是沒有那么多蚊子咬我那稚嫩的皮膚了,哈哈,睡覺也香甜了。這種傳統(tǒng),到今天媽媽每逢過年過節(jié)的,都會像以前那樣,到青草涼茶鋪買來給我們弄葉子水來洗澡,只是現(xiàn)在沒有以前的那種采摘的樂趣了。
端午節(jié)還有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包粽子了,那時我們家鄉(xiāng)人包的粽子,不像今天那么多種類,只有那種純純的家鄉(xiāng)口味,唔,特別的香,是用山上的一種叫“蚊驚”的植物燒成的灰做成的灰水和在做粽子的材料里。做成的粽子,味道獨特,輕咬一口,滿齒噙香,透著自然的草木清香,這是家鄉(xiāng)的味道,愛極了。如果你偏愛吃甜點,則可剝了粽子,輕點白沙糖,又是別有一番風味。
飄雨的端午,飄香的端午,在今天,又飄來了端午時節(jié)的快樂往事,原來美好的事物在我記憶深處從不曾失落,就像那串掛在家鄉(xiāng)門前的艾草青青還有那家鄉(xiāng)獨特的粽子飄香……在我的記憶長河里永遠都是鮮活的亮麗的一道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