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白頭吟古詩鑒賞篇一
李嶠
大江開宿雨,征棹下春流。霧卷晴山出,風(fēng)恬晚浪收。
岸花明水樹,川鳥亂沙洲。羈眺傷千里,勞歌①動四愁②。
[注]①勞歌:勞作者之歌。亦指憂傷、惜別之歌。②四愁:“四愁詩 ”的省稱,張衡著,后泛指愁思。
8.詩中動詞極富表現(xiàn)力,請賞析“開”“卷”二字。(4分)
“開”以動寫靜(1分),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夜春雨后,江面水漲,視野開闊的情形(1分)?!熬怼弊诌\用了擬物的手法(1分),形象地寫出了霧散天晴山影清晰的景象(1分)。(“卷”字答成以動寫靜亦可。)
9.是個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請結(jié)合全詩作簡要分析。(4分)
江 行 [宋]嚴羽
暝色蒹葭外,蒼茫旅眺情。殘雪和雁斷,新月帶潮生。天到水中盡,舟隨樹杪行。
離家今幾宿,厭聽棹①歌聲。
【注】①棹歌:行船時船工所唱的歌。⑴詩人為什么“厭聽棹歌聲”?
答案:詩人離家日久,思鄉(xiāng)情切,厭倦了長期的漂泊生活,所以聽到棹歌聲便心生厭倦。
【解析】
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皽\易”指合格的高中畢業(yè)生能夠基本讀懂的程度。
本道試題考查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能力等級為d,鑒賞評價。從整首詩來看,作者那種離家日久、思鄉(xiāng)情切的情感主要通過“厭聽棹歌聲”尤其是“厭”來得以表露。前三聯(lián)主要寫自己旅途所見,最后一聯(lián)寫自己的感覺。⑵請從“景”與“情”的角度,賞析本詩的頷聯(lián)。
月 杜甫
七、初八的弓形月亮。③故故:常常,頻頻。
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
⑴全詩以明月興思情,同一輪明月寄予著兩地彼此的相思,思情的悠遠綿長與月夜的孤獨寂寞相織相融,形成一種清麗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圍,抒發(fā)了詩人對時局動蕩、國事艱難的憂慮以及對家鄉(xiāng)故園親人的思念。作者通過描寫春夜清冷靜謐的月下景色,抒發(fā)了自己因國難而顛沛流離、生活動蕩不定的凄涼傷感之情。
⑵①“萬里”一詞,突出空間范圍之廣,表現(xiàn)了廣闊地天地籠罩于清淡月色中的情景,反襯了詩人的個體的渺小孤獨寂寞之情。
②“夜久”一詞,強調(diào)時間之長,寫出了南飛的烏鵲在深夜經(jīng)長時間飛奔后只能落在江邊暫時棲息的情景,含蓄地表現(xiàn)了詩人長時間在外奔波、身心俱疲的艱難處境。
“時時”一詞,運用疊詞,寫月光時時照進黑暗的居室,與下句的“故故”相對,使語言表達更富有韻律美。
【考點】本題主要考查詩歌形象和情感,首先通讀全文,結(jié)合背景,從詩歌所描繪的意象出發(fā)。
因為個人對古詩詞有一定的喜好和敏感,所以當語文題目解密后,我首先看的是詩歌。老實說,不看注解,我基本上讀不懂這首詩;看了注解,我還是不太懂——當然,我不懂不等于別人不懂,何況我們在教學(xué)生做詩歌鑒賞題的時候,經(jīng)常會有“文難題易”的說法,目的是提升學(xué)生做題的信心。在語文高考所有的題目當中,恐怕“古詩鑒賞”是一個連老師也沒有把握做準確的題吧,那么,在“參考答案”沒有出來之前,姑且讓我這個“資深”高級語文老師猜解一回吧。
②“時時開暗室,故故滿青天”不好理解。正如上文所言,這是當晚的特寫,還是瞿塘峽月亮的泛寫?若泛寫,上文的“六”如何落實?若特寫,“時時”“故故”如何落實? ③“爽和風(fēng)襟靜,高當淚臉懸”中的“和”不好理解。下一聯(lián)的“當”應(yīng)為動詞,讀音應(yīng)為第一聲。按照對仗的原則,“和”也應(yīng)該為動詞。就平仄規(guī)律來講,“和”應(yīng)該為仄聲,那么這個字應(yīng)該念h(第四聲),意思應(yīng)該和“配合”差不多。全句的意思大概是:天氣清爽無風(fēng),衣襟配合著靜止不動,月亮高掛天空,正對著淚臉高懸——唉,“高師”尚要猜,學(xué)子何以堪!
④“南飛有烏鵲,夜久落江邊”一句,勉強可以理解:不管“南飛”是飛向南還是從南邊飛來都無關(guān)緊要,反正一只烏鵲停在江邊。但是“夜久”一詞學(xué)生未必能準確理解:是停落了很久呢?還是夜很深呢?杜甫和命題人的意思,大概是后者。
上文說過,難文可以易出,這是命題的常識。但是所命的兩個題,偏偏卻不怎么好答。⑴作者通過詠月主要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3分)
⑵從“萬里”、“時時”、“夜久”三個詞中任選兩個,分別簡析它們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4分)
張先《題西溪無相院》賞析
【詩文】
積水涵虛上下清,幾家門靜岸痕平。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入郭僧尋塵里去,過橋人似鑒中行。已憑暫雨添秋色,莫放修蘆礙月生。
【試題】
(1)這首詩多處寫到“影”,有的是明寫,有的是暗寫。請找出兩處暗寫“影”的詩句,并加以說明。
(2)第二聯(lián)是怎樣寫景的?請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①過橋人似鑒中行,暗寫人影(或橋影)。
②莫放修蘆礙月生,暗寫月影(或蘆影)。
(2)上句著眼于視覺,寫浮萍破處,山影在水中顯現(xiàn)出來,照應(yīng)了第一聯(lián)的“清”字。
下句則著墨于聽覺,以細微的草聲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寧靜,呼應(yīng)了第一聯(lián)的“靜”字。(2009年湖北省高考語文試題)
【作者簡介】
①西溪:浙江湖州有苕水,分東西二源:西苕出天目山之陰,東北流經(jīng)孝豐,又北經(jīng)安吉縣,又東經(jīng)長興縣,至湖州而與天目山之陽流出的東苕合流。西溪就是西苕。無相院:即無相寺,在湖州西南黃於山,始建于吳越。
②鑒:鏡子?!咀g文】 水光天色虛清,上下一體,沒有人聲,沒有微風(fēng),波瀾不驚,水岸持平。浮萍碎處,映出遠山的倒影;小船過時,聽到劃過草葉的聲響。僧人入城,禪院愈清,物我兩忘,人行鏡中。陣雨過后,秋色漸濃,別讓蘆葦長太高,擋了水中的月影。
【鑒賞】
張先的詞內(nèi)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此詩又名《華州西溪》。本詩表現(xiàn)詩人對雨后秋溪的獨特興會,抒寫一種高妙情致。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寫道:“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睂懙煤肋~壯闊,氣勢不凡。此詩首句即從孟詩來,但意在寫靜謐之景,且能與全篇構(gòu)成一個和諧的整體,可見其善于借鑒。
首句既點明水光天色都是一片清虛,下面則就水來寫,緊扣“西溪”二字。一切都是那樣的安靜,沒有人聲,甚至沒有一絲微風(fēng),所以溪面上波紋不起。
頷聯(lián)寫得非常細致。水面長滿浮萍,本無所見,而水底小蟲或游魚微動,使得浮萍綻開,隨意一瞥,竟映出山影;岸邊的草叢本和溪水一樣寧靜,但不經(jīng)意間,仍能聽到蟲兒活動時的窸窸窣窣的聲響。一個“破”字,與他的名句“云破越來花弄影”有異曲同工之妙寓動于靜,體物入微。小艇去來,水波開合,草聲微微,卻為詩人所留意,足見其靜,此又是以動襯靜的手法。頷聯(lián)一動一靜,皆于細微處聽之見之,雖無大景致,卻有大起落,足以動人心。這兩句,一寫目睹,一寫耳聞,極形大自然之靜,卻又顯示出生命力量的無所不在。頸聯(lián)照應(yīng)題面“無相院”,以入郭之塵反襯禪院之清,以人行鑒中表現(xiàn)物我兩忘,是詩歌境界的進一步深化。
最后兩句回應(yīng)“積水涵清”,以擔(dān)心蘆葦長高,影響觀賞溪中之月作結(jié),使我們想起了“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禪典。寫禪意而無禪語,此詩的高明之處就在此?!耙褢{暫雨添秋色”一句,在篇末點出,確是巧設(shè)安排。一是突出了西溪之妙境,先繪景后敘其所由出;二是可以放開一步,宕出遠神?!澳判尢J礙月生”,意謂秋雨之后,蘆葦勃生,莫讓它恣意長高,使人領(lǐng)略不到深潭月影。這一結(jié)余味悠然。
張先在當時就有一個綽號,叫做“張三影”,意謂他在詞中寫過三句帶“影”的名句。其實并不止三句。如《天仙子》:“沙上并禽水上瞑,云破月來花弄影。”《青門引》:“那堪更被明月,隔墻送過秋千影?!薄稓w朝歡》:“嬌柔懶起,簾押卷花影。”《剪牡丹》:“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薄赌咎m花》:“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shù)楊花過無影?!彼麑懹暗谋绢I(lǐng),在此詩中也可見到。“浮萍破處見山影”,是明寫;“過橋人似鑒中行”,是暗寫;“莫放修蘆礙月生”,是虛寫;為全詩增添了生機和情趣??雌饋恚@位作者在詞和詩上的追求是一致的。
白頭吟古詩鑒賞篇二
高考資源網(wǎng)()
您身邊的高考專家
考點綜合提升練(一)分題材突破訓(xùn)練
一、山水田園詩
1.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歸園田居(其三)
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1)開頭兩句有哪些作用?請說說你的看法。
三、四兩句表現(xiàn)了怎樣的詩人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點明詩題“歸園田居”,表達詩人心憂田畝的心情,引出下面詩人勞作田間的描寫和感慨。
(2)清晨起床。表現(xiàn)了躬耕田園、辛勞而滿足的詩人形象。2.(2014·天津)閱讀下面兩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暮 春 [宋]黃庚
芳事闌珊三月時,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綿飄白東風(fēng)老,一樹斜陽叫子規(guī)。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1)《暮春》一詩,春之“暮”體現(xiàn)在何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花瓣飄落、柳絮飄飛、春風(fēng)將盡、子規(guī)啼叫。
版權(quán)所有@高考資源網(wǎng)
②
①高考資源網(wǎng)()
您身邊的高考專家
陳 羽
海畔風(fēng)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1)“紅旗直上天山雪”中的“直上”二字有何妙處?請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試分析一、二兩句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直上”二字是動態(tài)描寫。在天山白雪的映襯下,一行紅旗正在向峰巔移動,“直上”二字使整幅畫面生機勃然,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精神,盡從這“直上”二字中溢出。
(2)
一、二兩句寫行軍的環(huán)境極為惡劣:天山腳下寒風(fēng)勁吹,“海畔”的凍泥紛紛裂開,梧桐樹上的葉子已經(jīng)被狂風(fēng)刮光,枝梢也被狂風(fēng)折斷。這些環(huán)境描寫,竭力突出了自然環(huán)境的惡劣,用惡劣的環(huán)境映襯出了從軍將士無所畏懼、昂揚堅強的精神風(fēng)貌,為抒寫壯美的詩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三、懷古詠史詩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桂枝香·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fēng)、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注唱,《后庭》遺曲。
注 漫嗟:空嘆。
(1)“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在全詞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總領(lǐng)全詞(或“領(lǐng)起上片寫景”“為下片的懷古埋下伏筆”),②點明登臨季節(jié)(“晚秋”),③為全詞寫景抒懷奠定感情基調(diào)。
(2)①悲嘆六朝統(tǒng)治集團奢侈荒淫導(dǎo)致覆亡的歷史,②批評人們忘記六朝亡國的教訓(xùn)(千古以來,人們登高憑吊,不過是空發(fā)興亡的感慨;商女至今猶唱《后庭》遺曲),③流露出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
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金陵懷古
版權(quán)所有@高考資源網(wǎng)
高考資源網(wǎng)()
您身邊的高考專家
臨江仙·送王叔濟
張元幹
玉立清標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壺。畫船歸去醉歌珠。微云收未盡,殘月炯如初。
鴛鷺行間催闊步,秋來乘興鳧趨。煩君為我問西湖。不知疏影畔,許我結(jié)茅無。
(1)“冰壺”在詞中比喻什么?這個詞語讓你想起了王昌齡的哪一句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煩君為我問西湖。不知疏影畔,許我結(jié)茅無”寫法精妙,請作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冰壺”比喻美好品德、純真友情。一片冰心在玉壺。
(2)運用擬人(或“想象”)手法,寄語野鴨(或“王叔濟”),問能不能在西湖邊結(jié)茅而居,表達了自己歸隱的思想(或“追隨友人的愿望”)。
六、羈旅思鄉(xiāng)詩
1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阮郎歸·客中見梅
趙長卿
年年為客遍天涯。夢遲歸路賒。無端星月浸窗紗。一枝寒影斜。
腸未斷,鬢先華。新來瘦轉(zhuǎn)加。角聲吹徹《小梅花》。夜長人憶家。
(1)上闋中的“年年為客遍天涯”,是從哪兩個方面寫羈愁之深重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詞作借梅花抒發(fā)游子之情,請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年年為客”,極寫漂泊時間之漫長;②“遍天涯”,道盡漂泊空間之遼遠。(2)①借梅影渲染客居的孤獨淒清氛圍,②由梅花的清峻孤獨引發(fā)詞人的羈旅憔悴之苦,③因《小梅花》加深了游子的思家之情。
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賣花聲 張舜民
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yīng)有來書。
(1)詞中抒情主人公“踟躇”的原因有哪些?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yīng)有來書”中“滿”和“新”二字很有表現(xiàn)力,請簡要賞析。
白頭吟古詩鑒賞篇三
讀詩,尤其讀古詩,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有萬般感受,千種體會,但讓我們用語言描述那種感覺,卻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如果我們能在古人與今人之間架起一道溝通的橋梁,從詩歌提供的信息中,理解詩人理解詩歌,與古人進行心靈的對話,或許能讓我們豁然開朗,走近古人。
一、從題目入手,解讀其中的信息 “看人先看頭,賞詩先賞題”,題目富含諸多信息,如時間、地點、人物、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以及詩歌的類型等,是我們解讀詩歌的切入點。從題目切入可以幫助我們迅速準確地理解詩歌。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題目中的“聞笛”不可忽視。全篇四句,前三句全是用來寫笛聲的,這笛聲把讀者帶到了一個美妙的音樂世界里,其中“暗飛聲”、“滿洛城”寫出了笛聲的韻味,“聞?wù)哿眲t寫出了笛聲的內(nèi)涵,末句“故園情”寫出了“聞笛”的感受。抓住題目中的“聞笛”,“折柳”的內(nèi)涵也便迎刃而解。所以我們在理解詩歌之前一定要認真解讀詩歌的題目。
二、了解詩人的生平和時代特點
了解了詩人的生平思想、創(chuàng)作風(fēng)格就是知人,只有知人才能進行對話從而理解詩歌的內(nèi)容,才能更進一步論世。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但樂觀曠達,因此他的詞多為豪放達觀。辛棄疾曾在抗金斗爭的最前線出生入死,南歸以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擠和打擊,難怪在他生命的后期,會發(fā)出“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憑誰問,廉頗老矣”的感嘆,他的詞風(fēng)豪放悲涼,與蘇軾自然有所不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詩歌,適當了解這個時代的風(fēng)貌,即“論世”,同樣有助于準確把握這個時代的詩歌作品。比如,唐代國力強盛,投筆從戎的知識分子大多精神昂揚,情感豪邁,在他們的詩中,親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敵愾的斗志、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因而格調(diào)高亢、情緒激蕩。而宋代則大不相同,積弱積貧、國力衰弱的大宋朝,已沒有了大唐的氣象,在詩人的筆下,豪邁之氣少了,悲涼之氣多了,雄偉氣魄少了,家國之仇多了。
三,捕捉意象,理解典故 意象,就是詩歌中傾注了詩人的思想與詩人主觀情感的生動鮮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懷言志的憑借與依據(jù)。因此領(lǐng)會詩歌意境必須從把握詩歌的意象入手,并由此展開聯(lián)想,進而理解作品的內(nèi)容及思想感情。在我國古典的詩歌中,有許多意象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義,詩人們往往用它們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于是看到了某個意象,人們更會想到了某個境象,人們便會想到它要傳達什么情感、表達什么主旨。在日常的詩歌學(xué)習(xí)中要抓住意象,并把握其寓意。
典故是約定俗成的,意思上是共通的。如杜牧的《赤壁》中的“赤壁”,一說到赤壁,許多與赤壁相關(guān)的故事和詩文就會涌現(xiàn)出來。司馬光的《赤壁之戰(zhàn)》、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等等。再如《菩薩蠻》中的“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中的“長亭短亭”。原來古代驛站路上隔十里設(shè)一長亭,五里設(shè)一短亭,供路人休息和送別,后來“長亭”成為送別地的代名詞,常見的典故如“折柳”、“尺素”、“鴻雁”等等。
通過這兩者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們理解詩歌的意境,加強與作者的溝通。
四,明白詩歌的類別和特點
1.懷古詩。凡標題中點出古跡或在古跡(或古人)前冠以“懷古”、“詠懷”、或“詠”等字眼的,多為此類。這類詩歌或表示要像古代英雄那樣建功立業(yè)之志,抒發(fā)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闡發(fā)昔盛今衰之感慨,暗含對現(xiàn)實的不滿甚或批判,多借古諷今。如陶淵明的《詠荊軻》。
2,詠物詩。多以某一物象為題或在物象前冠之以“詠”或“題”。此類詩歌的特點是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zhì),因此對詠物詩的分析,要注意物我合一的分析和理解,比較典型的,如賀知章的《詠柳》。
3、山水田園詩。多以田園風(fēng)景入題。這類詩歌的特點是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或描繪山川美景,抒發(fā)喜愛之情,表達不同流俗之志;或抒寫田園生活,寄寓閑適情調(diào),表現(xiàn)樸素的人情美。代表性的詩篇有李白的《望天門山》。
4、送別詩。標題中多有“送”或“別”等標志。這類詩歌或抒發(fā)黯然銷魂的依戀與傷感,基調(diào)多低沉哀婉,或寄托誠摯的安慰與祝愿,感情多曠達剛健。前者如《賦得幕雨送李胄》,后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邊塞詩。題目中多出現(xiàn)“塞”、“塞上”、“塞下”、“出塞”、“征”、“征人”、“軍”、“從軍”等字眼,另外,唐代詩人還常用“涼州詞”、“少年行”等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詩歌,內(nèi)容也多反映邊塞生活。這類詩歌多表達建功立業(yè)的豪情或壯志未酬的郁悶,如楊炯的《從軍行》、;也有抒發(fā)征人遠戍的感慨(或思鄉(xiāng),或責(zé)怨)的,如王之渙《涼州詞》。
6、行旅詩。如杜甫的《旅夜抒懷》,從標題中不難得到相關(guān)的語言暗示。這類詩歌主要表現(xiàn)行旅的寂寞艱辛以及對家人或親人的思念之情。
總之,在平時的詩歌學(xué)習(xí)中,注意引導(dǎo)學(xué)生把握上述要點理解鑒賞詩歌,一定會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白頭吟古詩鑒賞篇四
所謂詩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詩,夸?字??個字,謂之詩眼。后來也指全詩最精彩和關(guān)鍵性的詩句。也有人把詩眼說成“句中眼”,指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以后又發(fā)展成為一首詩的眼目,即全詩主旨所在。據(jù)此可知,詩眼的含義有二:就一首詩而言是一聯(lián)或某一句;就一句話而言是某一個字。
1、全詩的主旨所在;
2、含有某種哲理的詩句;
3、全詩最精彩和關(guān)鍵的詩句,尤其是精煉的動詞,形容詞所在的詩句。
例① 臨洞庭上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例② 山中留客 高適
山光物態(tài)尋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v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濕衣。
從詩題看“留客”是主旨,因此詩眼是三四句。詩人采用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積極去誘導(dǎo)點燃客人心里那要欣賞春山美景的火種?!叭朐粕钐幰酀褚隆保匆灿行∮?,人不留客天留客,扣住了主旨。
例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字里行間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勃勃朝氣。從尾聯(lián)中我們可以看到杜甫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全詩的主旨和詩眼也正是尾聯(lián)。此二句既具有象征意義又蘊含著哲理,也正是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而至今仍能引起我們強烈共鳴的原因。
例④ 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末二句含有哲理的詩眼告訴我們:只有不斷地吸取新知識,才能提高道德和文化修養(yǎng)。這也正是朱熹讀書心得。分析鑒賞時一定要扣住讀書這個主題。
例⑤ 游園不值 葉紹翁
應(yīng)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guān)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末兩句有其哲理是詩眼所在。它揭示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機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是任何力量都禁錮不住的。
例⑥ 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頷聯(lián)為全詩最精彩和關(guān)鍵性詩句,故為詩眼。它以“橫斜”描繪梅枝稀疏的倩影,以“浮動”狀寫梅花縷縷襲來的幽香,再以朦朧的月色,清澈的溪水襯托,表現(xiàn)了梅花的高潔、優(yōu)雅的氣質(zhì)風(fēng)韻。
例⑦ 無題 魯迅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頸聯(lián)的“刀叢”尤為傳神。因此該聯(lián)為詩眼。同時,此聯(lián)的“忍”和“怒”含意甚深:生活充滿著黑暗的磨難,夢里縈回著慈母的淚影,眼看著戰(zhàn)友們慘遭屠殺,作者對于反動派的罪孽真是忍無可忍,但在白色恐怖籠罩下又不得不忍。正如氣球在暴力作用下,產(chǎn)生強大的內(nèi)壓,它終于爆發(fā),以雷霆萬鈞之力,鑄成一個“怒”字。“忍”“怒”二動詞,如此曲折回蕩,把深深郁結(jié)在作者胸中的悲憤和戰(zhàn)斗激情表現(xiàn)得非常真切。
第二、就某一聯(lián)或某一句而言,詩眼一般是:
1、“句中眼”,即精煉生動的一個字,多指運用了一些修辭格的字或詞類活用的一個字。
肅肅涼風(fēng)生,加我林壑清。驅(qū)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詩眼應(yīng)是“有情”表現(xiàn)在兩處:一在“加我林壑清”——秋風(fēng)輕拂林壑,使林壑幽美清新;一在“為君起松聲”——在日落山靜、夜幕降臨之時,風(fēng)又奏響大自然的樂曲,給人以寧靜之美,給人以娛樂。同時把風(fēng)擬人化,構(gòu)思尤新。
例⑨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句中第三句的“綠”字為詩眼。形容詞“綠”活用為動詞“吹綠”。它既描繪了江南美麗的春色,寄托了詩人浩蕩的情思,又極富有表現(xiàn)力。據(jù)洪邁《容齋續(xù)筆》載:開初為“到”改為“過”“入”“滿”等字都不理想,只有“綠”字最為精警。這是因為前四字都只從風(fēng)本身的流動著想,粘皮帶首,以此描寫看不見的春風(fēng),依然顯得抽象,也缺乏個性;“綠”字則開拓一層,從春風(fēng)吹過以后產(chǎn)生的奇妙的效果著想,從而把看不見的春風(fēng)轉(zhuǎn)換成視覺形象——春風(fēng)拂照,百草始生,千里江岸,一片新綠。
例⑩ 題李凝幽居 賈島
閑居少鄰并,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云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全詩只是抒寫作者走訪友人李凝未遇這樣一件尋常小事。但頷聯(lián)尤為著稱,成為歷來傳誦的名句。“宿”“敲”成為詩眼。對后世詩歌錘煉詞語影響很大?!巴魄谩倍钟羞@樣的故事:一天作者賈島騎在驢上,忽然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初擬用“推”字,又思改為“敲”,在驢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勢,不覺一頭撞到京兆尹韓愈的儀仗隊,隨即被人押到韓愈面前,賈島便將做詩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說了,韓愈不但沒有責(zé)備他,反而立馬思之良久,對賈島說:“作?敲?字最佳矣?!焙髞韮扇吮愠蔀橥杲弧?/p>
這兩句話初看費解,難道詩人連夜晚宿在池邊樹上的鳥都看到嗎?其實,這正是詩人構(gòu)思之巧用心之苦。正因為月光皎潔,萬籟俱寂,因此老僧(或許即指作者)一陣輕微的敲門聲,就驚動宿鳥,或是引起鳥一陣不安噪動,或是鳥從窩中飛出轉(zhuǎn)了個圈,又棲宿巢中了。作者抓住這一瞬即逝的現(xiàn)象,來刻畫環(huán)境之幽靜,響中寓靜,有出人意料之勝。倘若用“推”字,當然就沒有這樣的藝術(shù)效果了。
當然,也并非每首詩都有詩眼,如杜甫的《絕句》: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下燕子,沙暖睡鴛鴦。此詩并無詩眼。四句四景,構(gòu)成一幅完整和諧的春光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