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七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及反思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第一單元篇一
1.掌握下列加紅字的音、形:
奔喪 狼藉 妥帖 躊躇 蹣跚 頹唐 瑣屑 晶瑩
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
情郁于中 瑣屑 禍不單行 天無絕人之路 東奔西走 交卸 大去之期
2.散文的材料與中心關系:
中心思想指作者通過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生活的主要看法。材料是作家按照中心思想從紛繁的生活中選擇加工而成的素材。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為了表現(xiàn)中心思想服務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靈魂,是統(tǒng)率材料的。
3.表現(xiàn)事物的角度:
表現(xiàn)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角度,可以正面寫,也可以側面寫;可以寫全貌,也可以寫結局。寫文章時要根據(jù)寫作意圖的不同選擇一個最佳角度。新穎獨特的角度往往會受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4.記敘文的寫作順序:
按照時間順序、事件發(fā)展的順序或者空間方位的變化順序安排材料的敘述方法叫做順序;將事件的結局或者重要片斷提在前邊,然后再從頭敘述的敘述方法叫做倒敘;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jié)相關的內容的敘述方法叫做插敘。
1.了解本文的寫作緣由,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圍。
2.抓住文章描寫的重點,分析"背影"在表現(xiàn)父子情深上的作用。
3.清楚、連貫地朗讀課文,品味包含深情的人物語言,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分析文章怎樣運用樸實無華、簡潔洗練的語言展現(xiàn)人物的精神境界。
體味文章所表現(xiàn)的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1.理清文章的結構線索--"背影"。
2.體會平實自然的語言風格。
準確把握父子之間真摯的感情。
1.這篇散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3.速讀課文,回答:
提示:第二、三次是實寫,第一、四次是虛寫。實寫是虛寫的基礎,是虛寫的條件,沒有實實在在的"背影"的描寫,本文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虛寫是對實寫的感情的深化和升華。
4.跳讀課文,回答:
本文是從哪些方面刻畫父親形象表達父子之情的?(①動作描寫。 ②語言描寫)
5.速讀課文,簡析文章的語言特點。
6.分析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開篇設疑--點出背影
交代家境--引出背影
望父買桔--描繪背影
父子分別--理解背影
結尾思念--照應背影
七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及反思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第一單元篇二
《木蘭詩》是樂府民歌中流傳最廣的名篇之一,是我國南北朝時期北方的一首長篇敘事民歌,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zhàn)沙場、凱旋回朝建功受封、辭官還家的故事,富有傳奇色彩。課文運用了排比、對偶、互文、夸張等修辭手法,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文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設想第一課時為初讀課文,主要教學任務為掃清字詞障礙、疏通文意、掌握修辭手法。第二課時著重指導學生朗讀,感悟木蘭這個中國古代巾幗英雄的人物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讀技巧,感悟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清故事情節(jié),熟讀成誦。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一)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朗讀指導。
1、學生自由朗讀。
2、老師逐段指導學生朗讀。
3、范讀,齊讀。
小結:老師從大家的朗讀中感受到了木蘭的英雄形象,這是因為大家注意朗讀中的感情、語調、重音、節(jié)奏的處理。
(三)熟讀成誦。
(四)探究木蘭形象。
(1)學生各抒己見。
(2)師小結: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國家的堅強意志,她不要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志愿和理想。
(五)結語:
所以,老師還想介紹一首歌給大家————《誰說女子不如男》。
這節(jié)課覺得孩子們學得很輕松愉快,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邊讀邊談,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方法,還認識了巾幗英雄花木蘭,達到了一課一得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些小插曲,教者能機智的排解,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究其原因在于教者對文本解讀不透。有些環(huán)節(jié)想出新意,不料弄巧成拙,如讓學生點評老師的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
七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及反思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第一單元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朗讀課文,積累字詞,了解三只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了解全文,概括并比較幾只貓的不同點,體會作者對貓的感情,感悟作者對最后一只貓死后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點撥法、勾畫圈點法、朗讀體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1,導入。
準確讀出下列粉色字的讀音。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3.學生再讀課文,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標記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的語句,完成下列表格。五.品讀課文,探究問題。
1.小組合作共同審理“芙蓉鳥被害案”。
犯罪嫌疑人:第三只貓 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發(fā)前的表現(xiàn):似乎也特別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著。
月后,突然死在鄰家的屋脊上
殺死鳥的真正兇手是:一只黑貓
2.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我”的心情是怎樣的? 3.重點品讀“我心里十分難過??”一段。(1)指名讀。
(2)朗讀指導:讀出“我”的難過、后悔、自責之情。
4.現(xiàn)在我們知道,這宗命案實屬冤案,因為“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屋檐上。那么這件“芙蓉鳥被害案”給我們怎樣的血的教訓呢? 六.主題探討,思想升華。
1.學生按句式說話:“對于 ,我想說:?!?/p>
2.小結:這些對作品深層次的感悟,其實就是作品的主題。有許多作品,從不同角度看,對主題會有不同的理解,這就是所謂主題的多義性。
七.總結升華。八.布置作業(yè)。
板書設計 貓
鄭振鐸 善待生命 同情弱小
七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及反思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第一單元篇四
新課程強調課堂上學生的主動參與,各種感觀全方位的參與,要求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與感情體驗。教學內容與方法的設計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既重結果又重過程,為此本節(jié)課總體教學策略是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生活。
莫懷戚的《散步》,這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文。本單元以親情為主題,所選的課文都是圍繞著親情和家庭生活的?!渡⒉健氛求w現(xiàn)著濃濃親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記敘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jié)”,表現(xiàn)出一家人之間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這單元的學習要求是要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并學習朗讀和圈點勾畫。所以,教學這篇課文,要在學生學習前面課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礎上,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在學生的.合作探究過程中,運用所學方法,繼續(xù)鞏固單元要求。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于發(fā)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有些學生甚至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不能深層次領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圈點勾畫、自主探究及小組討論等,使其在對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時,深入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及優(yōu)美意境,并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1.知識與能力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繼續(xù)練習朗讀和圈點勾畫,積累語言;鍛煉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發(fā)散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抓住關鍵語句精讀課文,品味文章的語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領悟課文深長的意味。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文章字里行間的親情與責任感,培養(yǎng)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1.品味文章語言美的特點,感受課文濃濃的親情,學習表達生活之美。
2.培養(yǎng)尊老愛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1.揣摩文中一些關鍵詞、句的深層含義,學會聯(lián)系語境,在動態(tài)的語境中理解詞句。
2.指學生在閱讀中如何發(fā)現(xiàn)美、品評美,把閱讀的過程當作美點追尋的過程,逐步提高學生賞讀美文的能力。
1.情感感染法和啟發(fā)點撥法
2.自主-合作-探究
3.品讀法
主要有如下六個環(huán)節(jié):一導入;二感知;三探究;四感悟;五拓展
一、導入
播放《給媽媽洗腳》的公益廣告視頻。
根據(jù)看到的畫面,在下面橫線上加上你認為恰當?shù)男揎椪Z:媽媽xx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師加以小結,再用優(yōu)美語言激情導入:
是啊,僅僅是孩子端來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個尋常細節(jié)呀,然而它卻不僅僅緩解了媽媽一天忙碌的疲勞,更讓媽媽從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與安慰,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散文,也是從一件尋常小事中去感受一個家庭生活的和諧與溫馨(板書:課題作者)
設計意圖及依據(jù):因為有圖有聲的直觀電視畫面更能撞擊人們的心靈,通過這樣的導入更容易讓學生融入愛的氛圍,激發(fā)起學生學習本文的熱情。
二、整體感知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然后說說文章講述了怎樣的一件事。
提示:在學生講述的過程中,提醒學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紹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語言也要盡量簡潔一些。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明確了——這是一個關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創(chuàng)作臺詞,分角色朗讀課文
1.分配朗讀任務:既然這是一個關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個成員,事情的走向就與家庭成員的性格密切相關。現(xiàn)在我們每個語文學習小組具體負責研究一個人物,共同探討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語言,進行朗讀練習;還要完成一個特別挑戰(zhàn)任務——把文中的一些敘述性語言轉化成相應人物的語言,合作自行補充創(chuàng)作人物臺詞。
分配:第一小組——“母親”;第二小組——“我”;第三小組——“兒子”,;第四小組——旁白。
2.指導:學生分組討論,共同完成任務;教師點撥指導改編創(chuàng)作臺詞。特別引導負責讀“旁白”的小組辨析該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頓。圈點勾畫。
3.朗讀: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分角色創(chuàng)作朗讀。其他同學細心聽,遇到自己認為朗讀者演繹得不夠好的地方標注下來,點評時指出。大家齊讀最后一段。
4.點評:感謝這些同學用聲音為我們演繹了這個故事。聽眾們,你們愿意點評嗎?或者選取幾位同學發(fā)言,點評優(yōu)點和缺點;或者采訪朗讀者是如何將某一處處理得這么精彩的。通過自評與互評,使學生加深對人物的理解。
歸納:讀得情態(tài)畢現(xiàn)是因為對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細節(jié),深入探究課文
1.分析人物:這幾個人物分別給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請關注細節(jié),讓細節(jié)說話。圈點勾畫。)
(1)學生通過對課文細節(jié)的把握,分析三個人物的性格:“母親”——溫和慈愛;“兒子”——伶俐聰明,善于觀察,懂事;“我”——穩(wěn)重,孝順,溫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師詢問大家:“有一個人物剛才我忘記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學生指出被“遺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沒有說話。經(jīng)過分析,大家得出結論:這個無言的人物給人留下了“溫柔賢惠、善于給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討景物描寫的意味所在。
歸結:這些景物透露出生機勃勃的春的氣息。春天來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天地間充滿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幾乎所有的人都歡迎春天的到來,作者的喜悅更是格外強烈。(因為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冬天”)作者滿懷對生命的珍惜和感謝,滿懷對母親健康長壽的祝愿。
(三)討論
2.為什么把“我”背母親,妻背兒子描寫得那么鄭重其事?
學生小組合作解決。
3.歸納“幸福家庭秘訣”
學生說出“尊老愛幼”“對家人的愛”“體諒”“尊重”“信任”“為他人著想”“不斤斤計較”“學著勉強自己”等眾多答案,對課文的理解開始悄然內化了。
托爾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個個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毙腋<彝サ南嗨泣c,也正在于此。
(四)品詞句----語言學習
1.用圈點法圈出你認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聲閱讀,重點揣摩具有對稱的美的詞句。)
歸納:學習課文的語言,可以把注意力專門放在詞句上。精美的語句反復揣摩,揣摩作者怎樣遣詞造句,悟出一點道理來,今后自己作文,就會靈活運用。
本文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這是本文語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對稱的句子有對稱美,互相映襯,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2.這篇短文為什么大詞小用、小題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學生圈點勾畫,快速尋找。
歸納:例如:“分歧”、“責任的重大”、“整個世界”等,這樣的大詞小用,小題大做,透露作者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講一個道理。
四、感悟體驗
1.再次體會:人在愛的循環(huán)里構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組成新的家庭,愛也就被帶往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再次齊讀文章最后一個段落,如果你比剛才有了更深的體會,請在讀后告訴大家。
2.指導朗讀:這一段應該讀得莊嚴、凝重、深沉,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
3.結合課文,暢談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愛。
讓我們一起,給自己片刻的靜默時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試著體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創(chuàng)作詩句,表達感悟
1.屏幕顯示詩句,在背景音樂中,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有人說,家是一條船,載著我們度過人生的漫長河流。我們在船上相互靠緊。遇到風急浪險,也不孤單。
有人說,家是一片港灣,讓疲憊的心感到安然,恬靜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會再度高高地揚起風帆。
還有人說,家是永遠的岸,讓漂泊的游子夢縈魂牽。從這里起航,向這里???,起點和終點重合。人生卻已悄悄變得飽滿。
2.同學們,學過這一課之后,你想用怎樣的語言表述“家”呢?請你也試著說說吧。
屏幕顯示一組溫馨的家庭生活畫面,背景音樂柔和優(yōu)美。學生從左至右,誰想好了誰就站起來說,不間斷。在聆聽中如果有格外觸動自己心靈的句子,就記錄下來。并注明小作者。
學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詩句。教師不插嘴打斷,使之成為一首連貫完整的長詩。
(二)歸結所得,深刻領悟
在同學們的詩句中,包含著摯切單純的赤子之心。讓我們都來珍惜親情,做愛心傳播的使者,愛世界、愛祖國。首先從愛家庭、愛親人做起!
六、作業(yè)——用行動表達愛
在父親母親的背上靜靜地趴一會兒(至少一分鐘),想象自己回到小時候,再為他們做個簡單的按摩。照照鏡子,感受一下他們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誠地做完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七年級語文的教學設計及反思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第一單元篇五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你知道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年級語文《童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①準確地劃出語音停頓,節(jié)奏分明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觀察,善于聯(lián)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學習積累重點詞語。
④理解文章敘事順序,了解各層大意。
①反復朗讀,領會課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與現(xiàn)代文的異同詞,掌握學習古文的規(guī)律。
③理解怎樣借助觀察、想像,獲得生活樂趣。
這是學生進入中學來,學的第一篇文言文。課前讓學生反復朗讀,并能正確地讀出停頓,那么句意也就容易掌握了。
○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使學生了解學習文言文的意義,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領會課文大意。
○教學設計
1、導入新課
香港是彈丸之地,高樓林立,將道路擠得沒有了,樓與樓之間沒有空間建路、相通,怎么辦?建筑師們就帶著畫好的圖,來到幼兒園,讓孩子們在樓與樓之間劃上路,孩子們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在樓與樓的空隙間畫上樓梯,樓梯間搭上天橋,幾分鐘內就把成人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解決了。這說明孩子的想像是奇特的、平易的,一些大人們看來微不足道小事,通過孩子們的.想像,都會生出許多的趣味。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的文章《童趣》。這是一篇記敘童年怎樣借助觀察、聯(lián)想、想像,獲得生活樂趣的文章。它告訴我們,只有觀察得仔細,想像得豐富,才會有樂趣。
2、朗讀課文
3、要掌握文言文的規(guī)律
文言文中單音詞占大多數(shù),現(xiàn)代文中雙音詞占大多數(shù),只要我們聯(lián)系上下文,把單音詞變成雙音詞,就可以了;有的詞,可用同義詞解釋,不大好變的詞語,就是你要特別加深印象記住的。教師按照上述方法試講一兩句。重在講清方法。
4、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用老師所教給的方法,根據(jù)課下注釋疏通文意,并將不懂之處圈畫出來。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解決自己未能解決的問題。
全班討論交流,解決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
教師啟發(fā)學生,設小臺階,讓學生自己解決未解決的問題,領會課文大意。參閱注釋理解文意。注意理解下面加點詞的意思。
①項為之強(脖子、頸項)
②果如鶴唳云端(果真)
③以叢草為林(樹林)
④興正濃(興趣)
⑤方出神(正)
⑥驅之別院(趕、驅逐)
⑦明察秋毫:連極細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表現(xiàn)視力極佳。
⑧怡然自得:形容安適愉快而滿足的樣子。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
⑨龐然大物:形容極大極大的動物。
⑩夏蚊成雷:蚊群發(fā)出雷鳴般的叫聲。
學生再讀課文,解決以下問題
①文章圍繞什么來回憶了三件趣事?
②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三件趣事。
③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樣得到的?
學生自主討論明確:
a、文章圍繞“物外之趣”回憶了三件趣事。
b、第一件是把夏蚊看做群鶴,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第二件是把土墻凸凹、花和花臺邊小草叢雜處看做大自然;第三件,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又寫了如何懲罰癩蛤蟆,表現(xiàn)了兒時的天真之情。
c、樂趣只有通過仔細地觀察,豐富的想像,才會得到。
[教師小結]
“物外之趣”非物自身所有,卻又與物有關,“物外之趣”在于善于觀察,善于想像,才能因物而生成意趣。
學生快速自由朗讀課之后,再快速齊讀。
限時背誦課文,按自然段為一單元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研讀與賞析、體驗與反思、背誦
○教學設計
導入
齊讀課文,男女生比賽、背誦課文。怎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呢?
分析第1自然段
“明察”、“細察’’是兩個關鍵詞語,意思是觀察敏銳、仔細。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物外之趣”。
“張目對日,明察秋毫”——是觀察的本領。
“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是觀察的習慣。
時有物外之趣—一是觀察的收獲。
明確——除“明察、細察”之外,還要有豐富的想像,才能真正獲得“物外之趣”。
學生思考:下列三件趣事,你最喜歡那一個?背誦并用自己的話形象地敘述。
討論回答:作者是怎樣想像的?
討論明確:
第一件趣事:先把夏蚊“私擬作群鶴舞空”,自得其樂;再把蚊子留在素帳中,“徐噴以煙,使其沖煙飛鳴”,怡然稱快。
第二件趣事:以“叢草為林”“蟲蟻為獸”“凸者為丘”“凹者為壑”,從而怡然自得。
第三件趣事:把癩蛤蟆看做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盡吞二蟲,以及如何懲罰癩蛤蟆。
三件趣事可否調換位置,為什么?
討論明確——不可以。因為三件趣事的寫作的順序是由室內到室外。三件趣事在程度上是逐步加深的:由把夏蚊擬作群鶴,到把草木、蟲蚊、土墻凸凹處擬作“林、獸、丘、壑”,再由癩蛤蟆與小蟲在其中的生死之斗。
體驗與反思:
找出文中描寫動作的語句?
明確:捉蛤蟆,鞭數(shù)十,驅之別院。
[討論]
[明確]鞭子可能是一根草,也可能是一小枝條。童年的作者不是真要打死癩蛤蟆,說明他心中是熱愛小動物的(學生言之成理即可)。
問題2:讀了此文,你得到了那些啟示?你有什么感受?
學生討論明確:
熱愛動物,熱愛自然,要善于觀察,觀察要敏銳,加之豐富的想像,就能成為一個富有情趣的人。
問題3:說說你童年中有趣的事,善于從聯(lián)想中發(fā)現(xiàn)事物的美妙。
集體背誦課文,背誦時想像出三幅畫面,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
[作業(yè)]擬幾條熱愛草坪、熱愛動物的標語。如:
小草也會疼的,請勿踏之;小草正在生長,請勿打擾;勸君莫打報春鳥,子在巢中盼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