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是一種持續(xù)發(fā)展的過程,我們應該保持不斷追求進步的態(tài)度。寫總結要注重邏輯性和條理性,使讀者能夠輕松理解和接受。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案例,可以作為寫作的借鑒和參考。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一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結廬在人境(建造)問君何能爾(這樣,如此)。
b.心遠地自偏(偏僻)采菊東籬下(籬笆)。
c.山氣日夕佳(傍晚)飛鳥相與還(結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實意)欲辨已忘言(辨別)。
2.選出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語言直接道出作者對幽美平靜的田園的喜愛,對車馬喧囂的官場的厭倦。
b.三、四句采用問話的形式,借飲酒人之間的對話來表現(xiàn)作者對超塵脫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寫田園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歸林飛鳥構成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面,表現(xiàn)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閑自得的心情。
d.這首詩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詩景、情、理融為一體,意境深遠含蓄,語言樸素自然。
3.陶淵明是_____________時代的山水田園詩人。這首詩寫作者隱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d(真為真實人生的真正意義或人生真諦。)2.b3.東晉安貧樂道悠然自得。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2分)。
2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2分)。
答案。
2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
示例二:“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任選一詞,言之成理即可。2分)。
2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三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題目:
(4)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
(5)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1)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采菊”的動作不是一般人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俗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2)“見”是無意中看見,如熟友想見,把人和物融為一體。“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遠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3)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4)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fā)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5)“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tài),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巴弊趾?-“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云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xiàn)著藝術形式服從于思想內容的創(chuàng)作原則。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四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陶淵明以歌詠田園生活為主,后世稱他為田園詩人?!稓w園田居》就是一首表現(xiàn)詩人的閑適生活田園詩,其實他29歲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歲那年的秋天,被封為彭澤縣令的他,因深惡痛絕官場的腐敗與黑暗,又不愿與其同流合污,更是無能為力,才當了80多天的縣太爺?shù)乃x擇了逃避,毅然辭官歸隱。雖然當時有點憤而不平,但是當來到那片貧瘠卻誠實的田園時,住進被鳥語花香包裹的小屋時,看見籬笆旁的數(shù)朵菊花時,他的心懷慢慢曠達了,于是一篇篇膾炙人口的詩從他筆下流淌了出來,下面我們一起學習他的另一首詩《飲酒》。
3、過渡:朗讀、背誦是學習詩歌最基本的內容。由于詩歌感情充沛,語言富于音樂美,所以要通過讀來加深對詩歌內容的'理解,下面學習讀。
(一)、讀----節(jié)奏、重音、情感。
1、聽錄音,劃節(jié)奏,再讀。
2、再聽錄音,圈重點。再讀。
3、齊讀,讀出感情。
過渡:詩是講究意境的,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情”,那么讀詩時,需要一種“猜測”的穿透力,通過畫面的表面的呈現(xiàn),找出它背后隱藏的畫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層意蘊即弦外之音。下面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教學板塊二的學習:悟。討論思考:
1、找出詩中描繪了那些畫面;
2、以詩中畫面為參照物,想象它背后還隱藏著哪些豐富的畫面;(最好用描寫的語言)。
二、悟(討論)。
過渡:通過以上的朗讀、想景悟情我們體會到了作者“心靜自然美”的人生真諦。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懷。但我們回過頭來一看,覺得作者獨具的藝術匠心躍然紙上,作者開始心態(tài)似乎有點反常,雖然居住在“結廬”,但無“車馬喧”的感覺,但繼續(xù)再看,心中的疑惑解開了,原來他是“心遠”的原因。其實我們學過《陋室銘》,意境也很相似,但句式對稱整齊,。我們能不能用對稱的句式將本文的意境再寫一寫。
三、寫。
過渡:我們知道學詩不僅要學會讀、悟,其實背誦默寫也不可忽視。那么你能不能將這篇課文背誦默寫?(單獨背,一人上臺默寫。其余的用本子默寫。)。
四、說。
(請同學說故事)。
酒雖然聞起來香,喝起來醇,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就會吞噬靈魂,危機生命那么你可不可說一句有以“酒”為話題的或格言,或俗語或聽到的歌詞來讓我們一起或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或從中吸取教訓。
請爭先恐后繼續(xù)按以上的句式說話。
小結:不管是寫,還是說,我感覺同學們的語言非常豐富,有刻意從書本中學來的,有無意從茶余飯后聽來的??傊?,只要我們留心,我們的語言就會豐富多彩。同時我們也是否從《飲酒》中有所感悟:吃了三餐,高興了不要失態(tài),憂愁了不要亂飲。因為生活給予每個人的東西是不一樣的,而幸福的含義卻相同,誰接受了生活的給予,誰就把握了生活的幸福。
飲酒。
陶淵明。
一:讀結廬無喧。
二:悟。
三:寫。
四、說心靜美好。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結廬在人境為何沒有車馬喧,請用詩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么?(3分)。
14.心遠地自偏(1分)。
15.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16.不能。見表現(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3分)。
人活在世上,總要找到生命的價值,否則人就會處在焦慮和不安之中。而社會總是有一套公認的價值標準,多數(shù)人便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依據。拿陶淵明的時代來說,權力、地位、名譽,就是主要的價值尺度。但陶淵明通過自己的經歷,已經深深地懂得:要得到這一切,必須費盡心機去鉆營、去爭奪,裝腔作勢,吹牛拍馬,察言觀色,翻云覆雨,都是少不了的。在這里沒有什么尊嚴可說。他既然心甘情愿從官場中退出來,就必須對社會公認的價值尺度加以否定,并給自己的生命存在找到新的解釋。
這詩前四句就是表現(xiàn)一種避世的態(tài)度,也就是對權位、名利的否定。開頭說,自己的住所雖然建造在人來人往的環(huán)境中,卻聽不到車馬的喧鬧。所謂“車馬喧”是指有地位的人家門庭若市的情景。陶淵明說來也是貴族后代,但他跟那些沉浮于俗世中的人們卻沒有什么來往,門前冷寂得很。這便有些奇怪,所以下句自問:你怎么能做到這樣?而后就歸結到這四句的核心——“心遠地自偏”。精神上已經對這爭名奪利的世界采取疏遠、超脫、漠然的態(tài)度,所住的地方自然會變得僻靜?!靶倪h”是對社會生活軌道的脫離,必然導致與奔逐于這一軌道上的人群的脫離。
那么,排斥了社會的價值尺度,人從什么地方建立生存的基點呢?這就牽涉到陶淵明的哲學思想。這種哲學可以叫作“自然哲學”,它一方面強調自耕自食、儉樸寡欲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重視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與和諧。在陶淵明看來,人不僅是在社會、在人與人的關系中存在,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個體生命作為獨立的精神主體,都是面對著整個自然和宇宙而存在的。從本源上說,人的生命是自然的一部分,只是由于人們把自己從自然中分離出來,在虛幻的、毫無真實價值的權位、名利中競爭、追逐不已,生命才充滿了一得一失喜憂無常的焦慮與矛盾。因而,完美的生命,只能在歸復自然中求得。
這些道理,如果直接寫在詩里,就變成論文了;真正地詩,是要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地。所以接著四句,作者還是寫人物活動和自然景觀,而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詩中寫到,自己在庭園中隨意地采摘菊花,無意中抬起頭來,目光恰與南山(廬山)相會?!坝迫灰娔仙健?,這“悠然”既是人地清淡而閑適地狀態(tài),也是山地靜穆而自在地情味,似乎在那一瞬間,有一種共同地旋律從人心和山峰中同時發(fā)出,融合成一支輕盈地樂曲。所見地南山,飄繞著一層若有若無地嵐氣,在夕陽地照耀下,顯出不可名狀地美,而成群地鳥兒,正結伴向山中飛回。這就是自然地平靜與完美,它不會像世俗中地人那樣焦慮不安,那樣拼命追求生命以外地東西。詩人好象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了,生命在那一刻達到了完美地境界。
最后二句,是全詩地總結:在這里可以領悟到生命地真諦,可是想要把它說出來,卻已經找不到合適地語言來表達。實際地意思,是說人與自然地和諧,根本上是生命地感受,邏輯地語言不足以表現(xiàn)它地微妙與整體性。
陶淵明地詩,大多在字面上寫得很淺,好象很容易懂;內蘊卻很深,需要反復體會。對于少年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恐怕要等生活經歷豐富了以后才能真正懂得。
開頭四句,以具體的生活體驗,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揭示出一種具有普遍意義的、很有理趣的生活現(xiàn)象——“心遠地自偏”?!安删铡彼木?,即由“心遠地自偏”生出,言東籬采菊,在無意中偶然得見南山,于是目注心搖,又為南山傍晚時出現(xiàn)的絢麗景色所吸引。結廬人境,而采菊東籬;身在東籬,而又神馳南山,全篇主旨總在顯示“心遠”二字。最后兩句所說的“真意”在此,“忘言”亦在此。所謂“真意”,其實就是這種“心運”所帶來的任真自得的生活意趣;所謂“忘言”,就是在陶淵明看來,世間總有那么一些趨炎附勢,同流合污的人是無法體驗到這種生活理趣的!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六
閱讀下列古詩,完成詩后題目(6分)。
飲酒。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既然結廬在人境為何沒有車馬喧,請用詩中句子作答。(1分)。
15.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16.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么?(3分)。
14.心遠地自偏(1分)。
15.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16.不能。見表現(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3分)。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七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既然“結廬在人境”為何沒有“車馬喧”,請用詩中句子作答。(1分)。
(2)、“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3).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么?(3分)。
參考答案:
(1)、心遠地自偏(1分)。
(2)、“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3)、不能?!耙姟北憩F(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3分)。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八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找出下列句中加粗詞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a.結廬在人境(建造)問君何能爾(這樣,如此)。
b.心遠地自偏(偏僻)采菊東籬下(籬笆)。
c.山氣日夕佳(傍晚)飛鳥相與還(結伴)。
d.此中有真意(真心實意)欲辨已忘言(辨別)。
2.選出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a.第一、二句以平易的語言直接道出作者對幽美平靜的田園的喜愛,對車馬喧囂的官場的厭倦。
b.三、四句采用問話的形式,借飲酒人之間的對話來表現(xiàn)作者對超塵脫俗境界的追求。
c.五至八句描寫田園的美好景色,用菊花、南山、山中晚景、歸林飛鳥構成一幅大自然的美麗畫面,表現(xiàn)出作者陶醉于其中的悠閑自得的心情。
d.這首詩是《飲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全詩景、情、理融為一體,意境深遠含蓄,語言樸素自然。
3.陶淵明是_____________時代的山水田園詩人。這首詩寫作者隱退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參考答案:
1.d(真為真實人生的真正意義或人生真諦。)2.b3.東晉安貧樂道悠然自得。
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4分)。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1)詩中的心遠一詞是什么意思?在詩中有何作用?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這首詩在藝術上情、景、理三者渾然交融,就這個特點作簡要的分析。
參考答案:
12、(1)心靈超脫塵世。詩眼(關鍵)。
(2)情:恬淡安寧與世無爭。景:菊、山、飛鳥、落日理:要感受自然樂趣必須心靈超脫世俗。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九
閱讀陶淵明《飲酒》這首詩,按要求回答問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填空。
陶淵明,又名______,生活在____朝代。他所作的詩文,內容多描寫_________,抒發(fā)他熱愛田園風光、安貧樂道、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感情,但也包含了樂天知命、清高自賞與消極遁世的因素。
(2)你能體會出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心情嗎?
(3)如果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改成“望”好嗎?你能說明理由嗎?
解析:
(1)潛東晉末期農村生活。
(2)表現(xiàn)了詩人擺脫世俗干擾,歸隱后悠閑歡快的心情。
(3)不好?!耙姟备芡怀瞿坑瞿仙降牟唤浺?,若改為“望”,好像是有意去看南山,悠然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十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huán)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
飲酒(其五)。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
示例二:“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任選一詞,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意思對即可。)。
3:.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fā)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4:“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tài),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巴弊趾?-“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云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xiàn)著藝術形式服從于思想內容的創(chuàng)作原則。
5.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采菊”的動作不是一般人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俗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6.見”是無意中看見,把人和物融這一體?!翱础被颉巴焙孟袷怯幸獾剡h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7.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8、“心遠”或“悠然”(答出其中一個即可)。
9、寧靜、平和、閑適、恬淡……(答出其中一個即可)。
10.心遠地自偏(1分)。
11.“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12.不能?!耙姟北憩F(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3分)。
二:
(4)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
(5)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
(1)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采菊”的動作不是一般人的動作,它包含著詩人超俗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2)“見”是無意中看見,如熟友想見,把人和物融為一體?!翱础被颉巴焙孟袷怯幸獾剡h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3)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4)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fā)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5)“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tài),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巴弊趾?-“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云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xiàn)著藝術形式服從于思想內容的創(chuàng)作原則。
三:
1、寫詩人悠閑自得生活的一句詩是。
2、表現(xiàn)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是,也是全詩的詩眼。
3、“悠然見南山”的“見”能否換成“望”?
4、“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
5、對這首詩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
a“結廬在人境”是說住在眾人聚居的地方。
b“問君何能爾”,“爾”的意思是“耳”,罷了。
c“飛鳥相與還”,“相與還”是結伴而還,意思是飛鳥倦了也知道還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據此時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隱居生活。
6、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悠然見南山”用一個“見”字描寫采菊時于無意間偶見南山,使南山靜穆超然的風景正好與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現(xiàn)了一種天真自然的意趣。
b詩中的采菊、山氣、夕陽、飛鳥,包含了無限詩情畫意,它既不能用言語形容,又無須用言語形容,體現(xiàn)了作者隱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詩的語言婉曲含蓄,雖說“此中有真意”,又說“欲辯已忘言”,其實,“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現(xiàn)和所要追求的“心遠地自偏”的意境中。
d這首詩創(chuàng)造了一個詩情、畫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達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靜愉快的心情,又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啟迪。
答案: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2、心遠。
3、不能“見”字的妙處在于無心,無意間偶見,才能與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確是有意為之。
4、自然情趣。
5、b(應是“如此”之意)。
6、c(“真意”指詩人從自然與人和諧的景象中所體悟到了自然之趣。)。
更多。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十一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請從煉字角度說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妙在何處。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3)這首詩記敘、描寫、議論、抒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請選這四種表達方式中的任一種,作簡要評析。
(4)歷來論者對這首詩的第六句持不同見解:有認為“悠然見南山”好的,也有認為“悠然望南山”好的。請簡明扼要地談談你的看法。
8、詩中最能體現(xiàn)詩人隱逸生活情趣的一個詞是______________。
9、詩中描寫的景物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特點。
10.既然“結廬在人境”為何沒有“車馬喧”,請用詩中句子作答。(1分)。
11.“悠然見南山”中的“悠然”一詞寫出了詩人怎樣的心境?(2分)。
12.能否把“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改為“望”字?為什么?(3分)。
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寫出了詩人遠離世俗后心靈的自得、閑適、恬淡。
示例二:“見”寫出了詩人看到南山美景時的隨意與自然,體現(xiàn)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和愜意。(任選一詞,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諦。(意思對即可。)。
3:.一、二句記敘,概括寫出詩人生活環(huán)境,第二句揭示的情境對于第一句是極少的例外,所以用一“而”字作堅決地轉折。三、四兩句議論,以自設賓主的設問方式揭示出心志淡遠是在“人境”中獨享安閑的緣由。五---八句細致的描寫采菊的過程,并以所見寫心境,“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中自有“悠然”的心境。收尾兩句抒發(fā)感情:“忘言”中滲透出詩人對隱居生活的由衷喜愛。
4:“見”字好,“見”更能顯示出詩人采菊時,未留心、不經意間與廬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態(tài),從而標志出詩人悠然、淡泊,超脫于塵雜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巴弊趾?-“望”表示有意識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詩人對僧道云集的廬山勝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詩人隱逸思想的真實外化,體現(xiàn)著藝術形式服從于思想內容的創(chuàng)作原則。
5.寫一個悠閑自得的詩人形象?!安删铡钡膭幼鞑皇且话闳说膭幼?,它包含著詩人超俗塵世,熱愛自然的情趣。
6.見”是無意中看見,把人和物融這一體?!翱础被颉巴焙孟袷怯幸獾剡h看,使人和物拉開一段距離。效果不一樣。
7.表面上是寫太陽下山了,倦鳥也知道還家,實質上是勸告人們不要奔波于齷齪的官場之中,要返回到這美好寧靜的大自然的懷抱。
8、“心遠”或“悠然”(答出其中一個即可)。
9、寧靜、平和、閑適、恬淡……(答出其中一個即可)。
10.心遠地自偏(1分)。
11.“悠然”寫出了詩人那種恬淡、閑適的心情(2分)。
12.不能。“見”表現(xiàn)的不是詩人對山的有意觀望,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眼簾的狀態(tài)。(3分)。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十二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詩中的心遠一詞是什么意思?在詩中有何作用?
(2)這首詩在藝術上情、景、理三者渾然交融,就這個特點作簡要的分析。
12、(1)心靈超脫塵世。詩眼(關鍵)。
(2)情:恬淡安寧與世無爭。景:菊、山、飛鳥、落日理:要感受自然樂趣必須心靈超脫世俗。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十三
其一。
衰榮無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寧似東陵時!
寒暑有代謝,人道每如茲。
達人解其會,逝將不復疑;
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
其二。
積善云有報,夷叔在西山。
善惡茍不應,何事空立言!
九十行帶索,饑寒況當年。
不賴固窮節(jié),百世當誰傳。
其三。
道喪向千載,人人惜其情。
有酒不肯飲,但顧世間名。
所以貴我身,豈不在一生?
一生復能幾,倏如流電驚。
鼎鼎百年內,持此欲何成!
其四。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譯:
其一。
衰榮沒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邵先生瓜田中,難道像東陵時!寒暑有代謝,人的思想總是這樣。樂觀的人明白他會,我將不再懷疑。忽然給一杯酒,日夕暢飲著。
其二。
據說積善有善報,夷叔餓死在西山。善惡如果不報應,為何還要立空言!榮公九十繩為帶,饑寒更甚于壯年。不靠固窮守高節(jié),聲名百世怎流傳。
其三。
儒道衰微近千載,人人自私吝其情。有酒居然不肯飲,只顧世俗虛浮名。所以珍貴我自身,難道不是為此生?一生又能有多久,快似閃電令心驚。忙碌一生為名利,如此怎能有所成!
其四。
棲遑焦慮失群鳥,日暮依然獨自飛。徘徊猶豫無定巢,夜夜哀鳴聲漸悲。長鳴思慕清遠境,飛去飛來情戀依。因遇孤獨一青松,收起翅膀來依歸。寒風強勁樹木調,繁茂青松獨不衰。既然得此寄身處,永遠相依不違棄。
其五。
住宅蓋在人世間,清靜卻無車馬喧。問我為何能如此?心超世外地顯偏。自顧采菊東籬下,悠然無意見南山。山間霧氣夕陽好,飛鳥結伴把巢還。此中當自有真意,我欲辨之已忘言。
寫作背景。
陶淵明的組詩《飲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huán)境下借醉酒來逃避迫害。他在第二十首詩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
陶淵明的時代,是門閥士族的時代,政治黑暗,官場腐敗,且易招來殺身之禍,他痛感世道的險惡,生活的艱辛,又不愿為五斗米折腰,終于在義熙元年(405年),他四十一歲時,當了八十余日的彭澤令后棄官歸隱,長歸園田,不再出仕,親執(zhí)耒耜,躬自勞作。由于社會的長期分裂和動蕩不安,再加上統(tǒng)治者的荒淫奢侈,許多敢于批評朝政的士大夫文人,動輒被無辜殺戮。因此,當時文人們懼談政治,盡是躲開政治,有的以游山玩水,隱逸不仕,酗酒放浪,玄學清談等方式來表示自己沒有政治野心,免得被統(tǒng)治者猜忌,以招來人身傷害。橫禍難料的黑暗現(xiàn)實造成的這種畸形的社會風氣,不能不影響破落貴族出身的陶淵明。他從二十九歲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到四十一歲解去彭澤令,前后幾仕幾隱,實際做官時間不到三年,他的理想火花就這樣在黑暗現(xiàn)實里稍縱即逝。因此,他借“醉人”的'語言,指責黑暗社會,揭露政治危機,鄙棄虛偽世俗。
組詩《飲酒二十首》前有小序,這是研究陶淵明的思想和創(chuàng)作的重要資料?!伴e居寡歡”、“顧影獨盡”,可見詩人是在極度孤寂、痛苦的心境下寫《飲酒》詩的。“紙墨遂多,辭無讓次”,可見這中間有個由少到多,逐漸積累的過程,并非一時所作,而是詩人把他平時積聚在胸中的所想所感,借“既醉之后”這個最恰當?shù)臅r機抒發(fā)出來的。
關于《飲酒二十首》的寫作年代,至今尚無定論。歷來大致有六種說法:元興二年癸卯(403年)說、元興三年甲辰(404年)說、義熙十年甲寅(414年)說、義熙二年丙午(406年)說、義熙十二三年(416、417年)說、義熙十四年戊午(418年)說。
作者簡介:
陶淵明(365~427),東晉詩人、辭賦家、散文家。一名潛,字元亮,私謚靖節(jié)。潯陽柴桑(治今江西九江)人?!稌x書》《宋書》均謂其為系陶侃曾孫。曾任江州祭酒、鎮(zhèn)軍參軍、彭澤令等,后去職歸隱,絕意仕途。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田園風光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其中往往隱寓著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和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以及對太平社會的向往;也每寫及對人生短暫的焦慮和順應自然、樂天安命的人生觀念,有較多哲理成分。其藝術特色兼有平淡與爽朗之勝;語言質樸自然,而又頗為精練,具有獨特風格。有《陶淵明集》。
閱讀陶淵明的《飲酒》篇十四
一.做個小詩人,請把這首詩默寫在下面。(你一定行!)。
二.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題:
1.第一句中虛詞“而”表關系。
2.本詩中純寫景的句子是,敘事、寫景相結合的句子是。寫出詩人悠閑自得生活的一句詩是__________________,表現(xiàn)這首詩思想內容的一個詞是_______。點明詩人居鬧市而心自靜原因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問君何能爾”一句中的“爾”指代什么?
答:
4.怎樣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答:
5.“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
答:
6.對這首詩賞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首詩歌頌了熱鬧的田園生活,突出地表現(xiàn)了詩人與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見南山”一句中“見”字用的極好,表現(xiàn)出詩人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在采菊時,山的形象無意中映入了眼簾。
c.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點是情、境、理三者的渾然融合,在幽美淡遠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構成的境界中,蘊涵著萬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與“忘言”的關系是說此情此境中讓人體會到生活的真諦,而這種“真意”只能用心靈去感受,因而詩人只好“忘言”了。
7.全詩通過對眼前景物的敘寫,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的道理,表達作者從自然景物中尋得樂趣的恬適之情和豐富的精神生活。
8.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敘寫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樂趣,表現(xiàn)詩人歸隱田園后安貧樂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詩在客觀景物的描寫中融合對人生哲理的領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遠地自偏”形象地道路出這樣一個道理:環(huán)境的偏差幽靜方能使人恬淡舒適。
d.詩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細節(jié)來賦予特殊的意蘊。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脫俗、高傲純潔的象征意義;而詩人“采菊”,則表現(xiàn)詩人熱愛自然的情趣。
9.下列對詩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而無車馬喧”意思是沒有那些人來人往的喧囂,沒有世俗的困擾。
b.“心遠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靜,心就會遠離喧鬧的塵世。
c.“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出了心與自然的會意與親近,達到了一種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寫出了詩人面對良辰美景神往又迷惘的情形。
10.下列賞析的誤的一項是()。
a.《飲酒》主要表達了詩人如何從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義,獲得恬靜的心境這一內容。
b.“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句與杜甫《望月》中“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都借歸鳥來寫詩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與《歸田園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都表達了詩人返樸歸真的人生理想。
d.陶淵明愛菊,菊花成了遠離塵俗、潔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頤說蓮,蓮花象征了君子美好的品德。他們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種高潔的情致。
11.前人評論這首詩時曾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用得非常精妙,換成“望”字就沒有這種效果,請你說說為什么。
13.詩中表明詩人心境的兩個詞是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略。
二.。
1.轉折。
2.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心遠。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4.這里邊有人生的真義,想辨別出來,卻忘了怎樣用語言表達。
5.表達了詩人悠然閑適、以勞動為樂的情感。
6.a。
7。心遠地自偏。
8.c。
9.b。
10.b。
11.生動地描繪出了作者在東籬下采菊時的悠然,不是有意去望,而是無意所見,從而很好地表現(xiàn)了詩人悠然恬靜的心境。
12.傍晚,山上的氣象越發(fā)美好,在這從容而渾然的暮色里,飛鳥一群群地結伴而還。
人生理想:歸返自然(返璞歸真)。
13.心遠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