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是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總結筆記有助于加深學習的印象。在寫總結時,我們還可以借鑒他人的經(jīng)驗和觀點,豐富自己的思考和總結。請看以下總結范文,或許能夠給你一些靈感和寫作的啟示。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一
板書數(shù)字1。
讓學生拿出學具袋,倒出其中的學具,分一分、說一說,哪些能用單位“1”表示?
師:以前我們學過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這天我們繼續(xù)研究分數(shù),研究“分數(shù)的好處”。
二、研究分數(shù)單位。
師:你們想研究別的分數(shù)嗎?
教師出示1/。
師讓學生拿出12根火柴棒,分一分、說一說,有多少種不同方法來表示1/。
學生操作,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示。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1/2→6根、1/3→4根、1/4→3根、1/6→2根、1/12→1根。
師: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三、深入研究分數(shù)的好處。
教師出示(/(。
師:猜猜看,老師想讓你干什么?
教師出示要求:
學生動手操作、組內(nèi)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讓學生看書、圈劃、摘讀,組內(nèi)交流。
四、分數(shù)的寫法。
五、全課總結。
師:關于分數(shù)的知識你掌握的狀況如何,你能用這天學習的分數(shù)的知識說一說嗎?
1、能讓學生透過學具的分一分,說一說,充分理解了單位“1”。
2、教學重、難點突出。能放手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體現(xiàn)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文檔為doc格式。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二
課上對話——。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樣做圓柱的?(聽到老師這個提問,我在想教學從學生經(jīng)歷的實踐體驗入手,值得肯定)。
生:我準備了三張紙、圓規(guī)和剪刀,……(這么自信的表達,必須很多有價值的資料,傾聽,延伸,提煉,概括,問題一樣得到解決。這課有聽頭)。
師:你直接說出步驟。(這么無情地打斷學生的講話,有些失望)。
生:我先準備紙,然后就卷成圓筒,再剪兩個底面,就做出來了。(這是個應變潛力很強的學生,老師要什么,他就能給什么。其間省略太多東西了)。
師:好的。(那里的“好的”起著語言過渡的作用,然而,學生操作經(jīng)歷的概括,是否有助于理解圓柱的側面和底面之間的關系,教師并沒有關注)。
師:側面的長和底面的周長有什么關系?(看得出教師最急于提的是這個問題,也難怪,這個一個所有教案中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
生:相等。
師:是這樣嗎?請你把它剪下來。(“剪下來”的行為怎樣不是學生為了說明問題的主動行為,而是教師為了板書和講解發(fā)出的指令)。
(學生剛拿出剪刀,老師就一把接了過來,把學生精心制作的圓柱剪開,貼在黑板上。有些學生小聲說道:“真可惜。”)。
師:同學們,你們看,(這是老師講解前常說的一句話)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等于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等于這個圓柱體的高。(迫不及待地告訴,自我中心意識強)圓柱的表面積你們會算了嗎?(一句口頭禪式的提問,不用想都會明白學生會怎樣回答)。
生齊答:會了。(真的會了?還是應付老師的齊答)。
如此“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教學,看起來過程順利,但是教師主導的課堂,能否實現(xiàn)教學目標,不得而知。
再讀文本——。
拿起教師的教學用書,我們讀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還應實現(xiàn)這樣的教學目標:
2.在如何計算側面積的推理過程中,鍛煉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培養(yǎng)空間觀念;
3.指導并訓練學生規(guī)劃解決問題的步驟,構成解決問題的思路。
對話學生——。
課后,找到那位說制作步驟的學生,和他有了這樣的對話:
師:此刻愿意跟我們說說圓柱的制作過程嗎?
生:老師根本沒有讓我把話講完,其實為了這天的發(fā)言,我昨晚就準備了。制作圓柱其實并不容易,個性是制作規(guī)定底面和高的圓柱。我和同學們,基本都是先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做出圓柱的側面,然后再用這個圓筒畫出兩個圓,作為圓柱的底面。這樣制作看起來任務是完成了,但算圓柱的側面積和底面積都不太方便。如果要是讓我再制作一個,我會先量出長方形的長和寬,如果用寬作為高,這個長就要用兩次,一次是用來求側面積,一次用來算底面積,因為我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底面的周長。
師:你的發(fā)現(xiàn),全班學生都會發(fā)現(xiàn)嗎?
生:我相信我們班上有不少同學并沒有很好的理解。
師:那怎樣辦?
生:老師不是在黑板上講了嗎?沒理解的就背公式唄。
生:老師,我們在課前還討論過這樣的問題,就是為什么全班學生做出的圓柱都是瘦瘦高高的,身材都那么好。其實很多人做圓柱時,都是用長方形的長作高,寬的長度才是底面的周長,我并不贊成老師說:圓柱體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相當于底面周長,寬相當于圓柱的高。就應說:圓柱體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和寬中的一條邊相當于底面周長,另一條邊相當于圓柱的高。
聽課感言——。
傾聽與拒絕傾聽,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得到的也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其實,仔細想想,教育有時簡單得只需要一次充滿理解與信任的靜靜的傾聽。
文檔為doc格式。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三
《望天門山》是唐玄宗開元,25歲的李白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第一次離開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覽,接著又興致勃勃乘舟順江而東,在經(jīng)過安徽省當涂縣的.東西梁山時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此時的李白年輕浪漫,一派天真,充分展示了豐富的想象力。古詩主要描繪的是天門山夾江對峙,長江波瀾壯闊的雄奇秀麗景色;在古詩教學中落實素質(zhì)教育,還要注意課內(nèi)外結合,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初步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查閱有關李白的資料。課后,收集李白的其他詩篇,使學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節(jié)課、一本書,從而擴大學生信息量的交流。這樣做,可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本為工具書的作用,不僅加大了教學密度,而且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打破?,F(xiàn),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jié)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tǒng)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zhì)疑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二、把思考的空間還給學生。
自學時間充分。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yǎng)自學能力。
三、創(chuàng)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有感情的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我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fā)揮得當,讓學生把古詩畫成一幅畫。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xiàn)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你覺得應該畫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學生把古詩畫成一幅畫。
五、加強了課內(nèi)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fā)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后作業(yè)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jié)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很有新意,它打破了課內(nèi)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zhì)教育的需要。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四
1.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2.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3.至此回:長江東流至天門山附近回旋向北流去。
4.回:回旋。
5.出:突出。
6.日邊:天邊。
【賞析】。
天門山,就是安徽當涂縣的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合稱。兩山夾江對峙,象一座天設的門戶,形勢非常險要,“天門”即由此得名。詩題中的“望”字,說明詩中所描繪的是遠望所見天門山壯美景色。歷來的許多注本由于沒有弄清“望”的立腳點,所以往往把詩意理解錯了。
天門山夾江對峙,所以寫天門山離不開長江。詩的前幅即從“江”與“山”的關系著筆。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長江流經(jīng)舊楚地的一段)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五
1、教師介紹自己的姓。
2、讓一組小朋友到黑板上寫自己的姓。并用姓說一句話。(8生)學生說的都不一樣,相信學生,他們會做得很好。
3、給自己認識的姓圈上圈。(教師課前把全班同學的姓打印在紙上,每位學生都一張)讓學生們自主地學一學,他們學得很認真。而且因為是自己身邊的知識,所以學生興趣很濃。
4、把學生的練習紙投影出來,讓他讀一讀。(2生)。
5、四人小組合作讀一讀,認識還不認識的姓。
6、小組合作還沒有認識字,請這個姓的小朋友幫助他。
7、如果你還有不認識的姓,請你課后找到該姓的小朋友,請他幫助。關注學生個體,并向課外延伸。
8、你還知道哪些姓?/8:50。
9、放錄音兒歌《百家姓》。(課間操)。
10、導出“駱賓王”(課前讓學生收集相關資料)學生通過收集也還真知道不少呢!
11、你知道駱賓王的哪些事?
12、讓學生自己讀一讀《詠鵝》(2生)。
13、有感情地朗讀。讀給同桌聽,請同桌評價。齊讀,背誦。
14、想象當時駱賓王寫詩時看到了什么呢?(10生)/9:06學生說:駱賓王看到“詠鵝”說明他不懂這個題目的意思。老師應加以引導。
15、做一做,玩一玩。讓學生自己選擇,有些寫詩,有些配圖,有些既寫以畫。
16、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送給他人。9:15/體現(xiàn)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教育。
總評:
1、充分挖掘了本地、本班的課程資源。把學習姓氏與本班學生的姓氏相結合。并適當補充本地名人駱賓王的信息。
2、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自己去學本班同學的姓氏。自己去學駱賓王的詩。注重學生自己的體驗。
3、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幫助他。
4、綜合性學習的形式比較多,讓學生從身邊學起,通過讀、畫、找、玩、唱、寫、收集等多種方法,學習語文。
葉老師的聽課筆記03由教案頻道搜集整理,,請注明出處!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六
學習目標:
一、智能目標:理解詞義句意,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情感目標: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三、技能目標:
1、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讀懂詞句意思,理解詩歌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學生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說說認識的詩人。
2、簡介作者李白(著名詩人),導入新課(課件出示古詩)。
二、明確目標,嘗試學習。
1、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考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并發(fā)現(xiàn)疑難。
2、展開想像與聯(lián)想,會把文字信息轉化為畫面,初步進入意境,并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三、引導學生逐詞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
“扶”學生學習第一句,初步掌握學習方法。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斷、開、回、出、來”這幾個難懂詞的意思。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天門山被長江撞斷,浩浩蕩蕩向東流去。
3、教師指導學生想象――“天門中斷楚江開”寫出了浩蕩東流的長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長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在作者筆下,長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破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
4,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p>
“半扶半放”引導學生學習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教學圖,啟發(fā)想象,訓練“回”這個教學難點。
2、讓學生試著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指導學生開拓想象――“碧水東流至此回”
“放手”讓學生自學三,四句。
1、讓學生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后匯報。
2、教師了解反饋,及時糾正。
3、再一次提示學生展開聯(lián)想――“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七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3、通過詩中描寫的情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望天門山》的網(wǎng)絡課件,李白的一些詩歌和其他詩人。
描寫長江的詩詞名句。
2、學生準備:朗讀古詩,平時積累一些李白的詩歌。
教學重點:
情感朗讀,感悟詩境。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
教學過程:
一、巧妙引詩文。
在我們安徽省當涂縣有一處雄奇秀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去看看嗎?
師:早在唐朝時,大詩人李白來到這里,作下了流傳千古的《望天門山》一詩,現(xiàn)在請大家隨著李白一同去游覽長江吧。
利用網(wǎng)絡課件展示給學生的是:李白興致勃勃乘船順江而下欣賞天門山一處奇特景象,配樂,李白誦詩: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欣賞結束。
師:你們游覽了天門山的景色,有何感嘆?
指名答:天門山真雄偉??!
長江真浩瀚?。?/p>
天門山真險峻,這里的江水波濤洶涌可稱奇觀。
這里的景色真美,真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李白很有才華,作了這么美的詩。
二、初讀知大意。
1、剛才讓老師領略了你們扎實的語文基本功,現(xiàn)在再去過難關,有信心嗎?
會讀這首詩嗎?自己大聲讀讀。
你們剛才的表現(xiàn)也激起了老師的表現(xiàn)欲,我也要讀一讀。(師范讀)。
現(xiàn)在你們是否也想讀?那就與老師一起讀吧!
男生來讀讀。女生來讀讀。全班一起讀。
2、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就是一幅畫,那畫里都畫了些什么呢?再去讀讀、找找、劃劃。
反饋:天門、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
3、我還知道你們班畫畫水平很不錯的,來展示一下吧,把這首詩畫出來。想要把這首詩畫好,該做些什么準備?(讀詩、讀懂詩的意思)。
生自由作畫。
三、品讀悟詩情。
1、師也畫一畫,板畫天門山。這是――?天門天門,顧名思義就是通向天上的門,可見天門山怎么樣呢?(山:高大雄偉、陡峭險峻)(介紹天門山)。
是呀,難怪詩人寫到天門山猶如被江水沖擊而隔斷似的,這么雄偉這么有氣勢,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
2、師板畫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師畫的是什么?(水)怎樣的水?(碧水)碧水還可以說什么水?(清清的水、綠綠的水、干凈的水……)這樣的水流到天門山的時候,由于山勢的阻擋,產(chǎn)生回旋,轉向北流了(師結合板書加上手勢來說)。
現(xiàn)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現(xiàn)出什么畫面?你仿佛聽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擊巖石,發(fā)出嘩嘩、很響的、震耳欲聾的聲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麗神奇?。ㄋ罕叹G、波浪滔天,滾滾東流)。
其實我畫的水是一條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長江)在古代,長江在天門山之前的中游流經(jīng)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地域,被稱為楚江,天門山之后的下游流經(jīng)吳國地域,被成為吳江。
我畫的其實就是詩里的哪幾句?(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師神情并茂讀這兩句詩。你也想讀讀嗎?我們比賽讀,你們不先練練嗎?指名幾位生讀,評讀,評出優(yōu)勝者。
3、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山的磅礴,詩里還有寫山的嗎?(兩岸青山相對出)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師板畫兩岸的青山,同時板畫孤帆和太陽。
4、看看老師又畫了什么?怎樣的小船?怎么行駛的?從孤帆你還能聯(lián)想到什么?(詩人李白在這船上欣賞風景,被美景陶醉了,寫下這流傳千古的佳作。)。
剛才我畫的是哪兩句?(兩岸青山相對出,一片孤帆日邊來。)師做手勢范讀,生練讀,男女生比賽讀,齊讀。(老師展示天門山的圖片)。
既然大家都畫出了這首詩,那肯定能用自己的話把畫上的景物說一說,誰來啊?
(注釋:中斷:從中間斷開。至此:又作“直此”?;兀夯匦?,打轉。天門山被長江從中斷開,分為兩座山,碧綠的江水向東流到這兒突然轉了個彎兒,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相互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的旁邊悠輕快駛來。
想象“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钡漠嬅?。
學生質(zhì)疑:(師預設文題)。
生a:東西梁山是高大的山峰,怎么能用動詞“出”呢?
生b:“出”在這兒是什么意思?
師:你們所提出的問題,正是理解的難點所在。
師:把這句詩改為:“兩岸青山相對立”好不好?
學生個個搖頭,表示不贊成。
師:為什么不好,用“出”字有何絕妙之處?
學生冥思苦想,卻張嘴結舌。
師:請大家再來欣賞課件。
學生看到詩人在茫茫長江之上,孤帆順流而下,遠處天門兩山撲入眼簾,顯現(xiàn)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這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
生a:“出”比“立”好,“立”給人感覺呆板,而“出”給人感覺活躍。
生b:“出”表現(xiàn)詩人在行舟過程中由遠到近看到天門山的樣子。
生c:“出”給了我們動感,天門山由遠到近,由渺小到高大,顯現(xiàn)在我們眼前。
師總結:
是啊,李白不愧被后人稱為“詩仙”。一個“出”字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更讓我們?nèi)谌氲皆姷腵意境中。讓我們帶著感情朗讀這首詩。
5吟誦背誦古詩,默寫并展示自己的畫作。
(1)美的詩,能積累下來嗎?可以做做動作背。生自由背誦,指名背,齊背。
(3)請同學上臺再次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升感情。
這么精彩的詩是誰寫的嗎?對李白你了解多少?學生點擊網(wǎng)絡資源學習:
老師也找了幾首,給同學們欣賞。試與同學共同吟誦:《獨坐敬亭山》、《望廬山瀑布》、《早發(fā)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不但大詩人李白寫了很多關于長江的詩歌,歷史上好友其他很多詩人也寫過歌頌和贊美長江雄奇壯美的詩詞,老師收集了一些名句,你愿意同我一起分享嗎?讀有關長江的詩詞名句: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唐杜甫。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明楊慎。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宋蘇軾。
欲寄兩行迎爾淚,長江不肯向西流.――唐白居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宋辛棄疾。
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宋柳永。
這些詩有什么特點?通過讀詩,長江在你的眼里是怎樣的?
都描寫了長江水波浪滾滾,氣勢磅礴的雄奇壯美的景象。我們都不由得贊嘆:祖國的山水真美??!
結語留言:
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里的一奪奇葩,而李白只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星,還有很多詩人和他們的詩歌也很有名,千古流傳,等著你們?nèi)バ蕾p,去誦讀。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水也是無比壯美,江山如此多嬌,也等著大家去欣賞,去歌頌贊美呢!請在留言板抒發(fā)你的感受和收獲吧!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八
班級:學前a班。
教者:李老師。
學科:數(shù)學。
課題:辨左右。
課堂紀實:
一、導入。拿出多條紅絲帶吸引小朋友,請一個小朋友上臺,把紅絲帶綁在一個小朋友的右手上,背對下面的小朋友,讓小朋友分辨左右。然后讓小朋友轉過來面對臺下的小朋友,說出左右。
二、在黑板上畫一個人物簡筆畫,請小朋友上來在人物畫的左邊或右邊畫氣球。
三、展示一張多人照片,選定一個人做參照,請小朋友說出這個人的左邊和右邊分別是誰。
四、作業(yè)布置,在一個小女孩的左邊涂上紅色,右邊涂上黃色。
小結:
導入非常成功,緊緊抓住了小朋友好奇的心態(tài),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回答問題積極,正確率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整個教學過程很連貫,作業(yè)布置合理,是一次非常棒的教學示范。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九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這首詩,感悟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生字詞。
重點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和意境,激發(fā)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你們愛游山玩水嗎?都去過哪些山?
2.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祖國大好河山看不完、道不盡。有一位唐代詩人,他游歷了許多名山古川,寫下了千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被人們稱為“詩仙”,又被稱為“游俠”。他就是――李白。(板書)。
3.出示課件(《望廬山瀑布》讀后揭題:他還去過一座山,山名就在剛才那幅字里,看得出是去哪座山嗎?(師板書:天門山)。
4.今天,就讓我們隨大詩人李白去望天門山。(師板題)釋題:“望”就是看,那么李白在這兒望到了什么,又是在什么位置望的?讓我們?nèi)ピ娭袑ふ掖鸢赴桑?/p>
二、讀通詩文,初悟詩意。
1.學生自讀古詩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讀,正音,強調(diào):“中”是個多音字,“中斷”就是“中間斷開”的意思,因此在詩中讀第一聲。
3.教師范讀,學生評議。
4.學生自由練讀,讀出節(jié)奏。
5.指名讀。
6.有人說: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如果說這首詩是一幅畫,畫里都有些什么呢?
7.再讀詩,畫出詩中寫景的詞語。
8.全班交流。(課件出示:天門、楚江、孤帆、日。)。
三、感悟詩境。
1.請同學們再去讀讀詩句,想象這些畫面。
2.誰愿意用朗讀和大家分享自己想象的畫面?
3.你認為天門山是怎樣的山?你是如何感受到的?
4.是啊,名為天門,必為天之門戶也。(師板畫天門山。)詩中哪一句寫到這天門山?(出示第一句)。
5.傳說中這天門原是閉合的,只因一把利劍以不可抵擋之勢將它劈開。再讀讀這句話,你找到這把利劍了嗎?引導學生根據(jù)注釋理解“楚江”。
6.讓我們想象著奔騰東去的楚江水,咱們一起讀!
7.這又是怎樣的水啊!詩中哪一句寫了?又是誰有如此能耐讓洶涌不可擋的楚江“至此回”呢?理解“至此回”。指名讀讀!(出示第二句)。
8.看,湍急的河水流到這里受到了山的阻擋。閉上眼睛,讓音樂帶著我們走得更近些。
9.你們讀出了山的氣勢,水的澎湃!詩中還有哪兒讓你感受到了這樣的氣勢?
10.(師板畫兩岸的青山)這又是怎樣的山呢?僅僅是綠嗎?你是從哪個字里讀出來的?(引導學生抓“出”理解。)。
11.兩岸的青山相對著,怎么會有出來的感覺呢?讓我們再來讀讀下一句:“孤帆一片日邊來。”你知道了什么?誰來畫一畫?(生板畫孤帆、紅日。)。
13.引讀3、4句。
好一個“出”字啊,讓我們覺得這兩岸的山象在比高矮。讀――。
四、入情入境,深悟詩。
1.師述:唐玄宗開元,25歲的李白第一次離開家鄉(xiāng),懷著濟世安民的雄心壯志,又帶著對未來前途的忐忑之心。當他乘舟順江而東,途經(jīng)天門山,天門山就像大門一樣敞開,讓他的眼前豁然開朗。于是,他揮毫寫下了這首《望天門山》。
2.聽完老師的介紹,你覺得詩人當時是怎樣的一種心境呢?
3.看,在那水天相接的地方,一條小船慢慢地駛過來了。讓我們和詩人一道坐上這只小船,望見這樣的山――“天門中斷楚江開”。(齊讀)望見這樣的水――“碧水東流至此回”。(齊讀)小船順流而下,從兩山之間穿過,只見――“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穿過狹窄的河道,看見的又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再拐過一道彎,看見的還是――“兩岸的青山相對出”。(指名讀)這是因為――“孤帆一片日邊來”!(齊讀)。
4.是啊,這幅草書行云流水,好像讓我們看到了天門山的氣勢,(讀1、2句)這幅字暢快淋漓,仿佛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喜悅的心情,(讀3、4句)。
6.配樂背詩。
五、總結。
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留在心底吧!(加動作背《天門山》。)。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
望天門山,位于西安市南部,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名山。近日,我有幸在這座氣勢磅礴的山上,參加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聽課體驗。在這次活動中,我得到了諸多啟迪,深感受益匪淺,下面我將分享我的心得體會。
首先,望天門山的雄偉壯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眼望去,山峰聳立,蒼翠蔥蘢,巍峨雄奇。在這樣氣勢磅礴的自然環(huán)境下,聽課的氛圍也變得更加神秘和肅穆。雖然比較寒冷,但是隨著課程的推進,我一點一點地開始融入到講師所講授的內(nèi)容中去。此時,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環(huán)境,不僅讓人心情舒暢,同時也極大的增強了你對所學知識方面的專注度。
轉載自 KaoYANMIjI.coM
其次,在這次聽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講師貼近生活的講解方式。聽過很多講師的課程,不少老師都會采用死板的課件或者傳統(tǒng)的筆記方式來講授,這樣雖然能夠讓學生在短時間內(nèi)收獲知識,但是也難免會讓學生產(chǎn)生視覺疲勞。而在這次聽課中,講師采用了生動、有趣的方式,將枯燥的知識點變得生動起來。比如,講師介紹了各種不同的植物、動物,配合著展板和圖片等道具來展示,讓我們仿佛進入了一個神奇的“自然博物館”。
再次,在這次聽課中,我獲得了一種“身體力行”的學習方式。一般而言,我們在課堂上接受知識的方式,大多都是靜態(tài)的:老師介紹,學生聽講;老師講解,學生記筆記。但是在這次聽課中,講師帶領我們走進了自然,令我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每一個參與者都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去嘗試、去探索。我發(fā)現(xiàn),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我們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體驗到所學知識的本質(zhì)和內(nèi)涵,從而更容易記憶和掌握所學內(nèi)容。
最后,在這次聽課中,我深感教育的力量。相信每一個人都曾經(jīng)觀察過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卻不一定能夠感受到背后的知識和科學原理。通過這次聽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可以將豐富的知識點逐一呈現(xiàn),在不同年齡、不同知識水平的人中激發(fā)出對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的動力。在學習中逐漸明了一條真理,那就是教育的價值在于,把晦澀難懂的知識轉化為輕松易懂的東西。
總之,望天門山聽課,不僅讓我深刻領悟到了教育的魅力,同時也讓我體會到了生動、有趣、身體力行的學習方式的新鮮感。此外,還能夠在自然的懷抱中盡情地享受到時光的寧靜。想來,像這樣的學習體驗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一
天門山作為中國著名的山脈,一直被人們所敬仰和追求,望天門山更是人們向往之地。我們這個暑期到了這個神山,不僅是體驗了這壯美的山脈而且還在這間美麗的山脈中聽到了我們最愛老師的課程。在聽完了這次課程后,我深刻地體會到了望天門山的美麗和老師的教誨的深刻內(nèi)涵,也更加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接下來,我會結合自己的實際體驗,詳細闡述望天門山聽課所帶給我的心得體會。
一、心靈貫穿山脈深處。
“登高望遠,下看流水,激蕩心中的澎湃?!蓖扉T山其景色之美,令人心曠神怡,更讓我心靈受到了獨特的啟迪,令人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融合。在山頂上,我極其意識到自己是多么渺小,而這種渺小感覺卻讓我更加想要深深地發(fā)掘和體驗大自然的生機和柔美。同時,也深深的感覺到,自己的心靈已經(jīng)和大自然深度交流起來,理性地看待生命,不必太多人為的煩惱和憂慮,并學會接受萬物的真實與美好。
二、老師話語宛若清泉。
當我們進入聽課的環(huán)境后,立刻便能感受到,無數(shù)顆童心在瞬間燃起,無限興趣流淌在心底,緊張與喜悅同在。恰好,這次課讓我認識了一位才華出眾的老師——蔡老師。這位老師有著深厚的文化功底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聽了她的課讓我感覺仿佛沐浴在知識的大海中,更讓我體會到了什么是真正優(yōu)秀的教育。在課堂上,蔡老師的深入淺出、準確有力的授課方式,讓我感覺到,知識的學習不僅是思維、智力的交流,更是心與心之間的共鳴。
三、心智寶庫得以深耕。
在這次望天門山聽課中,對于我個人而言,最深被感受到的是——如何打磨自己的心智寶庫。我覺得,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于知識的掌握和認識,始終保持一種對于新事物的探尋和好奇心。這種能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人們不斷學習、探索過程中得到的。在學習中,我們不僅要把握知識的要點,而且要善于在知識的海洋中大膽探索,潛心思考并整理個人的智力和物質(zhì)工具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擁有自我創(chuàng)造、自我修正、自我發(fā)展的能力,這樣才可以更好的適應人生中接下來的挑戰(zhàn)。
四、凝聚心智勇往直前。
在我深深地感受到這次聽課帶給我心靈啟發(fā)的同時,我也越發(fā)地明白了,我們無論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不可逃避走出自己適應不了的固定思路的挑戰(zhàn)。如果害怕面對自己的不足和不懂,那么所掌握的知識將顯得很淺層次。而如果擁有了勇氣和決心,堅持不懈地精益求精,那么對于掌握知識和認識也會更加深入和穩(wěn)固。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該明確這樣的準則:堅定信念,增進自我素質(zhì),裝備自己,拓展自己,這樣才能勇往直前,穩(wěn)步前進。
五、人生旅途路遠還需行。
“行者無道自成坑,運籌資糧未到鄉(xiāng);昨傳支離情未斷,今日邂逅月難同?!苯?jīng)過這次聽課,我認為我對于未來的人生旅途有了更深的體悟,也更加堅信教育是人生的一大救贖。每一次的收獲都為我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更好地認清人生目標,了解人生路上的風景。我們要學會珍惜這些經(jīng)歷和真正的教育,帶著樂觀和堅定的心態(tài)和行動力,貫徹人生的每個階段。前路漫漫,我們?nèi)詴踔塾H川,勇闖前方轉彎處,抒寫人生旋律。
總之,望天門山聽課之旅帶給了我無數(shù)愉快而難忘的經(jīng)歷,它在我的心靈之深處寫下了最珍貴的篇章,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那份激情面對前方似乎始終在涌動。只要我們跨出每一步,那么人生的關鍵時刻就會被我們順利度過,而家可以始終溫馨。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150字)。
在望天門山聽課的兩天,我感受到了一份別樣氣息。這里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還有一群熱情的老師和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講的同學們。此次參加聽課,使我收獲頗豐,讓我更加明確了自身的定位和目標。在回想這兩天的開闊眼界,我深深感悟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珍貴性。
第二段:開闊視野(250字)。
站在山頂俯瞰,是一種別樣的開闊。在望天門山靜靜地看展,讓人仿佛置身于一片靈秀的仙境之中。靜靜走在山間小路上,任風吹拂,任花香滿溢,心情也隨之舒暢起來。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聽課,真的是別有一番感受。通過這次聽課,我不僅拓寬了眼界,也體驗到了留白的美。山林樹木、流水潺潺,讓我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氣息,同時也讓我更加明確教育的核心價值是培養(yǎng)能夠在自然和社會中融洽生存的人才。
第三段:啟發(fā)思維(300字)。
聽完幾位老師的精彩講授,我感到受益匪淺。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啟迪思維,提高認知水平。在聽完科學老師的講課后,我領悟到科學不僅僅是知識的把握,還有科學的價值觀,是對人類認知和生命的認同和守護。在物理老師的講授中,我認識到科學的研究既有理論探索,更有實踐的支撐。唯有理論與實踐相融合,才可能進行真正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聽完語文老師的課,我深刻認識到語言文字的力量,它不僅是人類交流與表達的手段,也是文化傳承和認識的工具,使我對語文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第四段:提升能力(250字)。
課程不僅僅是聽講的過程,更是自我提升的過程。聽講不只是端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還要認真思考,及時反饋自己的收獲和不足,做到知行合一。這次聽講中,我在思維、溝通、表達、團隊協(xié)作等方面也有很多收獲,吸取了很多老師和同學的優(yōu)點,優(yōu)化自身的劣勢,更加自信和獨立。同時,在聽講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筆記、如何記錄、如何管理時間和空間,讓自己不僅能夠高效地聽講,還能做到精益求精,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
第五段:總結(250字)。
通過這次聽課,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教育是需要發(fā)掘潛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基石,而這些也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身為一名學生,身為一份子的責任和角色。我們要用雙手做成自己的優(yōu)勢,而這些優(yōu)勢也不僅僅停留在現(xiàn)在,它代表的是未來。我相信經(jīng)過這次的聽課,我會帶著更加堅定、更加執(zhí)著、更加自信的態(tài)度去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讓自己更好地學習和成長。同時,我也要感謝那些教書育人的老師們,感謝這次望天門山聽課給予我的生命的綠色精神養(yǎng)分。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三
雷老師本次執(zhí)教的“語文天地”是北師大版語文教材。本節(jié)課是對第五冊教材的前四個單元字、詞、句的綜合練習。這節(jié)課設計了一系列與主體課文緊密配合的字、詞、句的練習,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使用,促使學生逐步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作為剛進入三年級學習的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重點仍在對字、詞、句的掌握上,只有扎扎實實地掌握了這些知識,并能正確熟練地運用,才能提高語文學習水平。中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學習注意力的持久性不強,枯燥的練習反饋更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為此,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網(wǎng)絡平臺,將練習反饋和游戲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才能很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課標”在語文課程評價中指出: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不應過分強調(diào)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因此,雷老師在這節(jié)課設計了七個環(huán)節(jié):1、情景引入;2、有關同音字的辨析使用;3、有關多音字的辨析使用;4、有關abb詞的積累掌握;5、有關象聲詞的積累掌握;6、有關近義詞的辨析使用;7、有關成語的積累掌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練習進行自我檢測,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反饋,達到對有關知識的理解掌握;通過練習反饋達到對有關知識的鞏固和掌握。通過準確及時的反饋,能有針對性地解決有關知識點存在的問題。
在信息技術的運用方面。雷老師提供教學檢測反饋軟件給學生使用,學生使用應用程序自我檢測,學生運用課件自我練習檢測學生自己檢測,自我發(fā)現(xiàn)問題高效、快速得到答案;教師運用powerpoint課件進行點評,對有關知識形成系統(tǒng)的認知。
當然,這節(jié)課也體現(xiàn)出一些不足。比如:有關同音字的辨析使用,光通過幾句兒歌,學生是理解不清楚的,應該讓學生通過做題自己辨析;成語的積累內(nèi)容顯得有點少,顯得有點單薄。電腦反饋有點像是走形式,效果不是很明顯。這都有待于以后不斷研究,不斷改進。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四
《望天門山》全詩從“望”字著眼,前兩句描寫山川氣勢。第一句先寫山,天門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沖擊而從中間隔斷,江水從斷口奔涌而出;第二句寫水,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被天門山阻擋,激起滔天的波浪,這兩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靜止的,詩人卻用“中斷”“開”這些詞從動態(tài)方面把它寫活了;第三、四句是寫行船的感受,坐在小船上迎著陽光順流而下,感覺兩岸的青山相對而來。非身臨其境者,不能有這樣的體會,也不可能寫得如此傳神。形象地用“孤帆一片”來代表一只船,這“一片孤帆”把天門山點綴得活潑起來,展現(xiàn)了生動優(yōu)美的意境,使讀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門山的壯麗風光。
平日教學中,我最怕的就是古詩的教學,不知道老師們有沒有像我這樣的感覺,因為學生對古詩不甚感興趣,每當上古詩時,不是一問一答,就是老師一言堂。
但是當《望天門山》這首詩講完后,卻沒有這種感覺,心反而里備感輕松。因為這節(jié)課我不光是在規(guī)定課時內(nèi)講完,而且在課堂上沒有我反復冗長的講解,多數(shù)是我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認真回顧一下整個教學過程,讓我感覺這首詩教下來很順利。
學習這首詩,先讓孩子們反復朗讀《望天門山》這首詩,讀后,說說感受,再說說自己學會了哪句詩?怎樣學會的?在學生理解詩句大意后,我對難點再適當點撥,進行品字品詞,強化抓重點字的理解,從字、詞的學習中感悟古詩的意境,感覺學生學習效果不錯。但在作者觀看的位置這個問題,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過在我的畫圖的幫助下,學生能明白這個問題。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五
教者:黃老師。
學科:英語。
課題:unit6hotandcold。
一、復習上節(jié)課律動和單詞。
三、撕卡片游戲把hot和cold卡片分別貼在兩個小朋友的背部,看哪個小朋友先撕下對方的卡片,然后進行獎勵。
四、聽指令游戲請一個小朋友上來,教師念到哪個單詞,小朋友就拍哪一個,拍對了的小朋友得獎勵。
五、新律動的學習。
六、發(fā)卡片復習單詞。
教師帶領小朋友跳律動的時候不太自然,主要是律動沒有練熟。在組織游戲的時候有一點混亂。很多小朋友沒有參與到游戲中來。上課的時間過短??偟膩碚f,流程較清晰,相比之前有很大進步。
本周我有幸聆聽了璐璐老師的小班音樂游戲《快樂的小老鼠》,體會到了輕松、愉快的游戲氛圍,感受璐璐老師的教學機智和上課熱情。記得這個音樂我在小班時候也上過,我上的版本是《開始和停止》,也是感受音樂的突然停頓,但是我是采用很多方面的開始停止,如開汽車、煤氣灶、洗衣機等,感覺沒有璐璐老師的小老鼠來得生動形象。
首先,璐璐老師的選材很適合,悅動的音樂很輕松,很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配上小老鼠跳躍的形象,很能抓住幼兒的眼球。音樂很形象,輕松跳躍,然后音樂戛然而止,短暫的停頓后繼續(xù)進行,很像小老鼠偷東西時的四處張望。同時,陳老師扮演的小老鼠也很生動,拍手、洗澡、啃玉米、吃餅干一個個動作來源于幼兒生活,動作夸張、精彩,逗得幼兒哈哈大笑,前期的小老鼠也為后期幼兒的游戲進行鋪墊。
其次,璐璐老師自身的教學比較有感染力,這對于一個剛畢業(yè)的新老師來說非常難能可貴。在幼兒每次傾聽音樂后,璐璐老師都能隨機表揚幼兒,調(diào)動幼兒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認真聽音樂,而且教師本身的語言比較有激情和感染力,能帶動幼兒一起快樂游戲。教師還能關注到細節(jié),比如停頓音樂的處理和傾聽,圖譜的利用,小老鼠的表演等,都為了目標達成而服務。
但是也有幾點有不同的看法,璐璐老師在放置圖譜時沒有按照小老鼠的表演順序進行,導致幼兒在游戲時有點混淆,個別幼兒看著圖譜進行,大多數(shù)幼兒跟著老師游戲,圖譜沒有發(fā)揮最大的效果。建議根據(jù)小老鼠的游戲順序放置圖譜并進行游戲,等后期讓幼兒自由游戲時可以撤離圖譜,并告訴幼兒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而且璐璐老師的小老鼠圖譜畫得不夠形象,可以以小老鼠為主體,再配上簡單道具的形式來進行。
總的來說,這是一堂快樂、愉悅、輕松的音樂游戲,讓孩子、教師、聽課教師都感受到了快樂!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六
周三下午,聽了學校老師的一節(jié)公開課《那樹》。
是一個比自己年輕一點的老師上的,準備參加區(qū)一級的優(yōu)質(zhì)課評比,這一次開課是請我們教研組的幾個老師提點建議。這篇課文上學期自己曾經(jīng)上過,得到過教研員的指導,所以自己本來很早就想聽聽別人對這篇經(jīng)典散文的解讀和授課思路。只是一直好事多磨,對方試教的時候兩次陰差陽錯地錯過了機會,一次是因為臨時有事,一次是因為沒有及時通知到,而上一次學區(qū)優(yōu)質(zhì)課評比的時候,又因為課務的沖突,臨時也換不出課,所以也未能如愿。因此到今天之前,我至少已經(jīng)失去了三次聽課的機會。但磨課的過程很痛苦,考驗的機會很多,同樣的課文需要上過n遍,不斷地加以達磨改進,以期精益求精。這樣的磨合過程,對上課老師來說,就是很好的鍛煉了。所以,這一次我終于有了機會。
想起上一周去溫州游玩,看到江心嶼那棵五六個人都合抱不過來、那么粗大的榕樹時,不自禁地對旁邊經(jīng)過的上課的老師說、好大一棵樹啊,這不是可以作為上課的圖片素材嗎?!想不到,今天聽的課文,導入部分用的就是《好大一棵樹》,不過是田震那首耳熟能詳?shù)母枨?。圖片雖然也用到了,但確實看不出是不是旅游時拍的,網(wǎng)絡上應該有更好的參天大樹的圖片可以選擇吧。
檢查字詞部分,用的是很平實的讀音檢查。記得前幾年這個教法還是很被詬病的,你怎么知道這幾個字學生就一定沒有掌握呢?可是現(xiàn)在,重新回到扎扎實實抓基礎上來,這樣傳統(tǒng)的字詞檢查也應該被認可了吧。語文課,噱頭太多了不好,還是需要老老實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來啊。
中間主體部分,以“感知樹之韻、探究樹之死、感悟樹之魂”為結構脈絡來安排文章解讀,我以為還是非常不錯的,整體感覺就很流暢。上課的老師是把語言品味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了。當然,這個很不好把握。有些關鍵句子是必須分析的,若是學生一時找不到,就可能會浪費一定的課堂時間,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有合理和合適的引導。而問題的設置也宜細小且指向性明確為好,像找“內(nèi)心觸動較大”的語句,有些聰明的學生可能能領悟老師的言外之意,而一般的學生或許就會找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句子了。
默讀、個體點名讀、朗讀結合在一起,使得課堂有了一定的讀書聲,還是做的不錯的,語言、句子的品味和賞析就是從朗讀中來的。不過,少了一點老師的領讀,稍顯遺憾。其實,老師自己讀的不好,也是可以給學生做引領的,記得自己以前上這一課的時候,也做的不大好。
不過,外語班學生的表現(xiàn)之好還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有學生侃侃而談,有學生把手舉得老高,更多的學生是充分預習了文本,使得課堂學習效率非常高,老師的輕輕一點,就能引發(fā)學生很多的聯(lián)想。只是,這畢竟是特殊的少數(shù)優(yōu)等生,當我們面對絕大多數(shù)的`普通學生時,還需要把課堂考慮得更充分,更細致,盡力多估計學生方面的困難。文本的解讀不應老師講解太多,而需要引導學生自己來發(fā)覺書中的寶藏,自己來領會文章的主旨,至于究竟能到哪個點上,那就是老師的本事和學生的生活積累了。像本文環(huán)保的主題是顯而易見的,至于更高的人性的主題,就看學生能否理解到生命層次了,若是還達不到,老師就不宜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
最后是板書。我本來正在聽課本上給板書打問號,為平淡質(zhì)樸黑板字的羅列感到疑惑,卻在下課鈴響之后,看到了“畫龍點睛”的“那樹”的輪廓,把“那樹”的特點都圈進去了,實在是很神奇的一筆。這個跟之前聽過的另一個年輕教師上“楊修之死”時板書把“六件事的輪廓勾畫成彎弓的箭”一樣,同樣是“化腐朽為神奇”的點綴。如果沒有這個輪廓,這個板書就是死氣沉沉的,而有了這個輪廓的勾畫,則變得生動活潑了很多,甚至可以成為這節(jié)課最后的高潮和亮點了。
邊聽邊學習邊印證,感覺這樣的聽課收獲是很多的?,F(xiàn)在強調(diào)聽課的時候要進行一定的課堂觀察,我感覺老師的互動反思同樣是需要的,這個環(huán)節(jié)如何處理更好,如果是自己來上,能不能做怎樣的調(diào)整等等。帶著問題、帶著目的去聽課,必然會有所收獲吧。
相關專題:尚無數(shù)據(jù)
望天門山聽課筆記精選篇十七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形同門戶,所以叫“天門”。
中斷:指東西兩山之間被水隔開。
楚江:即長江。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開:開掘;開通。
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向北流。
回:轉變方向,改變方向。
兩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方駛來,好像來自天邊。
譯文。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
賞析: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然后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氨獭弊置鲗懡?,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xiàn)出來。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辈贿^前者隱后者顯而已。然后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然后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然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薄氨P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然后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