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更是為了提升我們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寫總結時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思考,簡潔明了的表達核心內容,避免歧義和誤解??偨Y是對個人成長和發(fā)展的一種必要方式,以下是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幫助大家產生思考。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一
也很強,平日里話語較少,不愿意與同伴分享。
張欣邑是一個漂亮、可愛的小女孩,可就是不愛和小朋友分享東西,她性格內向,不愛說話,自由活動時總是一個人默默的玩玩具、看書等,別的小朋友走過去想和她一起玩時,她總是撅著小嘴巴不肯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東西。通過她的家長了解到,現在各方面能力比以前有了一定的進步,唯獨分享的表現沒有改變,在家里自己的東西從來不讓別人碰,更別提和別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東西了,最后家長請求我們幫助改正。
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張欣邑是家里最小的一個,家里還有兩個哥哥上小學,父母都愛女孩,對她長期百依百順造成了強力的占有欲,最終導致了她不愛和別人分享東西。針對張欣邑這種情況,我從以下五個方面對張欣邑進行幫助:
1、為幼兒減輕壓力。
2、正面引導、鼓勵幼兒。
心、同情心等,使她感受并體驗分享的快樂。
3、創(chuàng)造分享機會。
4、及時獎勵幼兒。
《綱要》指出:要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努力促進每個幼兒都能獲得成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我們要善于發(fā)現孩子的每一個閃光點,彌補、改正她的不足。在以后的生活中,每當發(fā)現張欣邑和別的小朋友分享東西,我們都及時的獎勵她,送給她掌聲或小紅花,慢慢的,張欣邑體驗到分享和快樂,整個人也變得活潑起來。
5、教學反思。
分享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教育活動,分享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思維特征,有不同深度個廣度的分享教育,我要繼續(xù)地探索,讓孩子們感受分享和快樂,學會分享,樂意分享,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二
教學片斷:
(一)……。
師:請同學們觀察掛圖,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古代一位詩人站在馬車旁邊,正在欣賞楓葉呢。
師:這位詩人就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他寫的《山行》,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古詩。
師:同學們你們再讀讀前兩句古詩,看看這幅掛圖還少了點什么?你們來指導老師將這幅畫畫完整。
生:老師,沒有山。
師:這山應該在什么地方???
生:應該是比較遠,比較高的。
師:你們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因為是“遠上”嘛。
師:真會讀書!還有什么呢?
生:應該還有幾座房子,畫在白云生出來的地方,還要畫幾朵云。
生:從山路上下來。
師:這山路是什么樣的?
生:石路,而且是斜的。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從兩句詩讀出了這么美的畫面,能通過朗讀再把這畫面展現出來嗎?
(學生學得興致盎然,積極性很高。)。
(二)……。
師:(看掛圖)同學們看,這楓葉像什么???
生1:像我紅撲撲的小手。
生2:像紅色的火焰。
師:一陣秋風吹來,這片片楓葉飄落下來,它們又像什么呢?
生1:像一只只蝴蝶在飛舞。
生2:像一個個小天使。
生3:還像一條條紅色的小金魚在游來游去呢。
生:我的眼前全都是紅色,比春天開得花還要紅。
師:是啊!這些楓葉太讓人著迷了,我們的詩人情不自禁停下馬車駐足觀賞。
……。
教學評析:
《山行》這首古詩描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所看到的深秋時節(jié)的楓林景色,表達了詩人對深秋景色的喜愛。這首詩詩中有畫,很有畫面美感,所以我就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詩文想像畫面,由形象化的美麗畫面再到感受古詩的韻味。
《山行》這首古詩將生機勃勃的秋日楓林圖濃縮在短短十四字中,因此要體會楓林的火紅與熱烈,感悟詩歌的意境,就需要老師運用各種方法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進入詩歌描繪的精彩畫面中去。在教學時,我因勢利導地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想象詩句所描繪的畫面,并鼓勵學生不受詩句約束,大膽想象。我運用圖片啟發(fā)學生由靜態(tài)的楓葉到飄落的楓葉,由幾片楓葉到滿地楓葉展開想象,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fā)展,另外在進行想象的同時進行語言訓練。最后,因為通過想象已充分感知楓葉的美,使得朗讀水到渠成,聲情并茂。這樣的訓練讓學生有了美的享受,也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tǒng)一的一種表現。這種師生間平等的對話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同時,在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既訓練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又在無形中理解了詩意,內化了語言。從而讓學生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好以及更深地體會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三
《放小鳥》是蘇教版語文第二冊上的課文。這一課敘述的是姑媽送我一只小鳥,色彩美麗,眼睛靈活,招人喜愛。我精心喂養(yǎng),可它不吃不喝,一動不動,我很著急,怕有什么不測。當我聽到小鳥的鳴叫,看到老鳥的焦急,不由得心動,于是決定放了小鳥。本文通過我由關小鳥到放小鳥的經過,表現了愛護小鳥、讓小鳥自由飛翔的思想感情。
【感謝您瀏覽本站!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1.深入課文,情為先。
師:對照圖自己把課文第一段仔細地讀一讀,這只鳥可愛在哪兒?
生:小鳥全身長著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多可愛呀!
師:如果你養(yǎng)了一只這樣可愛的小鳥,會怎樣對待他呢?
生:(討論)我會逗它玩;陪他說話。
我給它吃好吃的東西。
我?guī)е焦珗@里去玩,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的空氣。
師:課文中的小朋友跟你們一樣,可喜歡這只美麗可愛的小鳥呢。
生:給它食吃,給它水喝不停地照顧它。
2.演藝角色,入情深。
生:就在我很著急的時候,突然聽到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可能是小鳥的媽媽來找孩子呢。
生:(學生們一個扮演鳥媽媽,一個扮演關在籠子里的小鳥。)。
小鳥:媽媽,媽媽,快來救救我呀!
鳥媽媽:孩子,你怎么會在籠子里的?
小鳥:我飛不快飛不高,被人捉住了,怎么辦呢?
鳥媽媽:我們整天忙著捉蟲,人類還要害我們。
小鳥:我又餓又渴,又害怕。
鳥媽媽:孩子別哭、別急,媽媽在想辦法呀。
(大家評一評,哪對小朋友配合得好,獎顆友愛星。)。
(誰表演得棒,獎顆小金星。)。
師:讀小鳥對著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說謝謝你,然后跟著媽媽飛走了。
如果它會說話,它會說些什么呢?
生:(邊學著小鳥飛,邊說。)謝謝你,你是一個好孩子。
我獲得自由啦,真高興!
我又可以回到媽媽身邊啦!
人人都像你這樣愛護鳥兒,該多好。
師:我望著遠飛的鳥兒會說些什么?
生:鳥兒,鳥兒你飛吧,飛到你喜愛的樹林。
飛到你喜愛的田野。
多吃掉些害蟲,保護我們的莊稼,保護我們的田野。
我們愛聽你那快樂的歌聲。
3.朗讀體驗,情意濃。
出示:姑媽送我一只小鳥,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兩只眼睛一閃一閃的,非常可愛。
(學生自由讀,并且討論怎樣才能讀好這句話。)。
學生:讀這句的時候,語氣要輕松,語調要高一點,體現了這只鳥是多么美麗,多么令人喜愛。
讀好黃色的嘴巴后,稍微停頓一下,兩只眼睛和一閃一閃的之間要接緊湊。這樣可以表現小鳥的可愛。
出示:突然,小鳥朝著窗外叫了起來。我抬頭看去,,原來窗外也有一只鳥在叫喚,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
(比賽讀,誰讀得好,為什么。)。
學生:語氣要急一點,要把小鳥見了鳥媽媽時急切的心情讀出來。
突然、叫了起來、多焦急呀要加重語氣,這樣才能體現出鳥兒們焦急的情景。
出示:我打開籠子,小鳥對著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說謝謝你,然后就跟著媽媽飛走了。
學生:(小組中相互讀,選一代表讀。)。
小鳥對著我這兒稍微停頓一下,好像小鳥對我也有感情了。
飛走了要讀得慢一些,聲音漸漸輕下來。說明小鳥飛遠了,也體現了我對小鳥依依不舍的心情。
4.由情而發(fā),明道理。
師:如果你也得到了這只小鳥,你會與小男孩一樣給它食吃、給它水喝?()。
生:會的,因為我也喜歡它。(板書:喜愛)。
師:我看著籠子里的小鳥,它不吃也不喝,會想到什么?
生:小鳥太可憐了,會死嗎?(板書:擔心)。
師:(剛才小朋友表演了鳥媽媽見到了小鳥被關在籠子里的情景)。
當我聽到小鳥和老鳥的叫聲是那么焦急,心情是怎樣的?
生:我會很難受。
我不能讓鳥兒母子分開。
快放了小鳥吧!
師:放了小鳥后,我失去了美麗的小鳥,但我為什么會高興呢?
生:因為我不愿意小鳥被渴死、餓死。
我看到小鳥獲得了自由,飛起來多快活呀。
我不愿意看到小鳥失去媽媽,媽媽失去孩子,這樣很痛苦?,F在小鳥又回到了媽媽身邊,多么溫暖,多么幸福。
我聽到了小鳥歡樂的歌聲。
師:鳥兒是人類的朋友,讓我們都去愛護它們吧。
5.交流信息,擴展知識。
師:有的小朋友家里養(yǎng)著鳥,對鳥的生活習性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小朋友愛看書,從書上知道不少有關鳥的知識;有的小朋友喜歡看電視動物世界從中也能了解;有的會打電腦,從網上查找資料?,F在請小朋友來介紹一下吧。
生:(小朋友拿著自己準備好的畫或者圖片)。
我向大家介紹的是丹頂鶴,又叫仙鶴。它生活在沼澤和蘆葦灘上,全身羽毛潔白,頭頂露出紅色的皮膚,翅膀羽毛尖梢黑色。它愛吃魚。觜、頸、腿很長,姿態(tài)優(yōu)美。
生:看,這是杜鵑鳥,比鴿子小些。它會發(fā)出布谷、布谷的叫聲,因此又叫布谷鳥,它愛吃毛蟲,是著名的森林益鳥。
生:這只美麗的小鳥叫黃鸝,全身金黃色,經常在綠蔭樹叢中鳴叫,婉轉動聽。主要吃昆蟲,每年消滅大量害蟲。
還有極樂鳥、八哥、畫眉、烏鴉、啄木鳥、燕子、黃雀。
【感謝您瀏覽本站!請在站內輸入課題關鍵字搜索更多資料!】。
(愿意上臺介紹的獎小紅花)。
師:我們把大家介紹的小鳥圖片和畫畫貼在墻上,平時還能經常學習。
(教師用多媒體演示各種鳥兒美麗羽色,聆聽鳥兒清脆悅耳的鳴叫,欣賞鳥兒輕盈靈活的姿態(tài)。進一步激起孩子們愛鳥的情感。)。
這篇課文看似放小鳥,實則放飛的是對自然界一切美好實物的祝福,如何激發(fā)學生愛護小動物的感情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在孩子稚嫩、純真的心靈中,天生有對弱小動物的憐憫之情,因此本教案就著重抓住了孩子的這個特點,選擇課文中值得人為之動情的地方,創(chuàng)設情境再現鳥媽媽和小鳥相見的感人一幕。情境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運用得好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進行想象說話練習。這樣不但可以激發(fā)興趣,而且可以活躍思維。情境教學特別強調寬松的學習情境的營造,讓教學情境中的師、生、境諸因素產生互動,從而形成利于創(chuàng)新、易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的思維在寬容的情境中自由馳騁。學生們一個個進入了角色,為小鳥的命運心焦,這既激發(fā)了愛護小鳥的情感,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在情境教學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各小組同學人人參與,相互傾聽小伙伴的發(fā)言,共同求得多種不同答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發(fā)現。通過與他人互動交往,引發(fā)新的思考,潛在的智慧在同伴的啟迪下得到開發(fā),他們體驗到合作的快樂,合作的重要,有效地培養(yǎng)了合作精神和共同探究的精神。因此,在備課中也考慮到留給學生們演藝、討論的足夠時間。(我怎么照顧小鳥的;鳥兒母子相遇時說些什么,做什么動作等。)教師的評價也有講究,在表揚個人的同時,還要肯定小組的努力,使學生得到伴隨著集體成功而獲得的個體滿足。既評個人,又評集體;評價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隨著信息時代的來到,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已日益成為一個現代公民必備的素質,為此,《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一要求。本教案設置了交流信息,擴展知識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親歷獲取信息(課前收集各種鳥兒圖片)---處理信息(選擇自己要表述的內容,動手辦展覽)---發(fā)布信息(當講解員)---分享信息(參觀展覽)的全過程,在此過程中學語文,用語文,提高語文綜合能力。將課內的教學活動延伸到課外。當孩子們面對自己的同伴和老師,解說自己親自準備的資料時,這既是在進行口語表達練習,更是一種成果展示。雖然有的學生所表達的只有一、兩句話,教師也給予及時而正面的評價,肯定他們的成果,培植他們的自信,鼓勵他們的潛能發(fā)揮。
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學生把短文的意境通過有感情的朗讀展現出來從而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讀出形--在頭腦中喚起語言所描繪的形象(如:描述小鳥美麗而可愛的外形);讀出情--讀出語言文字中所蘊含的情感(如:鳥兒母子相見時焦急的情景);讀出神--讀出語言文字所包含的寓意(如:放小鳥時我對小鳥的深愛、依依不舍。),在讀中悟情、悟理。
整堂課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圍繞著對情的關注,由情促就了主人翁想法的轉變,由情促使了學生們課文的領悟。我們說語文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還應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來感受,有一股激情與沖動,(如:假如我也有這樣一只小鳥,我會怎樣對待他呢?)進而學生在自身情感的推動下不由自主地去體會、感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心的體驗。所有的環(huán)節(jié)都渾然一體,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盡可能地保持了教學結構的統(tǒng)一。整堂課盡可能地激發(fā)學生人人想參與,人人想表現自己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生活是生的。學習新知識,應多以學生身邊的生活為例;生活是活的,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學生更易掌握知識;生活是有情的,語文應是飽含情感的學科。本案的設計就著重這個情字。
江蘇儀征市大巷中心小學論壇。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四
教學目標:
1、能結合自己的探究經歷分析案例,體會案例中的過程與方法的科學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2、深入認識科學探究的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學情分析:
在三年級觀察過蚯蚓和綠豆發(fā)芽的基礎上,學生有一定的觀察、操作、記錄、分析的力,本節(jié)課將由學生自主實驗觀察、分析結果,并參與評價。
教學重點:
能結合自己的探究經歷分析案例,體會案例中的過程與方法的科學性,并提出合理的建議。
教學難點:
深入認識科學探究的各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激趣導入教師學生介紹弗羅蕾斯女士和她的《對蚯蚓的探究》一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活動2【講向授】整體感知整體感知。1、學生自讀教材,了解“對蚯蚓的探究”的一般過程。教師適時加以指導。2、學生在自讀教材的基礎上思考教材中的問題,小組交流。教師參與學生的小組學習。3、學生代表提出問題,其他同學進行解答。師生共同評議小結。
活動3【活動】小組合作1.在小組成員間,舉例說明自己的“拿手技能”。2.開展“探究過程技能游戲”。3.制作卡片。4.組內互評。
活動4【活動】集體活動1、學生將自己在科學學習活動中印象最深刻的.內容講述出來,在全班進行交流。師生共同回顧重溫。2、學生制作“難忘的科學探究過程“卡片。學生將自己最滿意的科學探究活動按規(guī)定的格式整理成卡片,教師加以指導。21教育網3、交流展示卡片。
活動5【活動】小結評價引導學生對制作的“科學探究過程“卡片進行評價活動6【練習】。
1、蚯蚓喜歡生活在()土壤的()。
2、每個小組在探究有關蚯蚓的問題時,可以挑選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先制定()。
3、我們研究完一個問題后,應該把研究過程寫成(),與他人進行交流。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五
目標:認識土壤對生物生長、生活習性等多方面都有影響;引導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意識到人類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愛提問、愿意合作與交流、持之以恒等的科學態(tài)度。
準備:漏斗或紙袋、肥沃的土壤、臺燈;干濕不同的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蚯蚓、蠶豆等。
教學過程:
(1)引入活動。
教師談話:“我們已經參觀了蚯蚓的家園,蚯蚓還有許多鄰居呢,讓我們一起去認識認識吧!”學生對“蚯蚓的鄰居”這一課題會很感興趣,課自然而然就開始了。
(2)觀察土壤里的動物。
教師將已經準備好的`肥沃的土壤,放入一個漏斗形的紙袋里(或漏斗里),在紙袋上方約20厘米處用燈光照射,等一會兒,讓學生觀察能發(fā)現什么。當學生看到土壤里的小動物從漏斗嘴鉆出來時,其感受是多方面的。觀察過以后要教育學生把土壤和小動物送回原處。沒有條件學校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插圖,幫助他們認識土里的小動物。
(3)探究土壤對動物、植物的影響。
“蚯蚓喜歡什么樣的土壤?”“不同的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么影響?”這兩個問題富有挑戰(zhàn)性,也能夠激起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師可以在“材料超市”里準備一些研究材料,供學生自主選擇。教師的責任是大膽讓學生動手嘗試。教材中的“活動提示”是為需要提供幫助的學生準備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好契機,教師一定不要“牽著學生的鼻子一二一齊步走”。
蚯蚓與土壤的關系,學生可以在課堂上探究出來結果,而植物與土壤的關系不是當堂課所能發(fā)現的,教師要教育學生具有持之以恒的科學精神,并作好觀察記錄。
(4)調查“人類有哪些行為破壞了土壤?”并組織一次保護土壤的宣傳活動。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本環(huán)節(jié)旨在讓學生了解人類利用土壤資源的現狀,提供情景讓他們感受人類對土壤的破壞,增強他們保護土壤資源、愛護環(huán)境的情感。
教后記:
本課的幾個學習活動都不是立竿見影的,有的需要一二十分鐘,有的需要幾天或更長時間,要教育學生觀察時要有耐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科學態(tài)度。在觀察時一定要隨時記錄,既要圍繞探究問題觀察,也要善于提出新的問題。而我們的學生最缺乏耐心,需要老師一遍一遍的督促。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六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與動物之間真摯感情的同時,學習如何把這種感情真實、具體地表達出來,并進行語言積累。
教學重點:
練習用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抓住描寫老人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
課前準備:
收集關于“海鷗老人”吳慶恒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學習二單元導讀,明確學習要求。
(對于每一單元的導讀是很有必要讓學生了解的,他們會明確這一單元課文的主題是什么,也會運用其學習方法進行學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目標都比較明確,有助于他們的自主學習。)。
二、導入新課。
本單元我們學習了關于動物與人和諧相處的文章,讀過后你有什么話要給同學們說呢,把你想說的話說給大家聽。
三、板書課題,檢查預習。
文中的老人指的是誰?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教師揭題:
這是發(fā)生在昆明翠湖邊的意見真人真事,這位老人叫吳慶恒,被人稱作海鷗老人。老人與海鷗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呢?下面我們自由讀課文,讓我們一起走進老人與海鷗的世界。
出示兩組詞語,指導朗讀,并根據詞語把文章分成兩部分。
四、兩部分的內容哪一部分讓你感到意想不到?
五、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fā)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畫出描寫海鷗的句子。
(1)“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p>
(抓“瞻仰”一詞體會海鷗們對老人的敬仰、尊敬及把老人當作親人。)。
(2)“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
(抓“紛紛”“肅立不動”等詞體會海鷗對老人的尊敬、愛戴。)。
(3)“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
六、海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現,老人生前做了些什么?再次默讀課文,畫出文章中描寫老人喂海鷗的句子。
八、布置作業(yè):寫讀后感,呼吁人類善待動物,把地球變得更加美。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七
語言領域。
案例1:大班詩歌《風藏在哪里》教學目標:
(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優(yōu)美意境和問答式的結構特點;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區(qū)別問句和答句的不同讀法;
(3)初步嘗試按照詩歌結構進行仿編,用生動、形象的詞去描述事物。
分析:對于該目標很好的體現了語言領域的學科特點,語言領域的核心價值在于傾聽、感受、理解、表達。大班的孩子,感受詩歌的韻律美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該目標卻忽視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身心發(fā)展還不成熟,有感情的朗誦、按結構仿編這些大容量的學習任務對于處在大班的幼兒來說還是十分困難的。
建議改為:(1)欣賞詩歌,感受詩歌優(yōu)美意境和韻律感;
(2)學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區(qū)別問句和答句的不同讀法;
(3)初步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按照詩歌結構進行仿編,描述事物。
案例4:中班閱讀活動“我喜歡的書”活動目標:
1.在看看、講講的交流活動中,豐富與閱讀有關的經驗;2.體驗在閱讀中發(fā)現的快樂,激發(fā)閱讀的興趣。
分析:該目標表述過于籠統(tǒng),其中“有關經驗”也表述不明,而且目標也不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要求過于淺顯和簡單?;顒拥闹黝}為“我喜歡的書”,但是在目標中并沒有任何體現。該目標缺乏針對性,適用范圍過于廣泛。
建議改為:(1)在圖書角的區(qū)域閱讀活動中,選擇一本最喜歡的圖書;
(2)在集體閱讀的氛圍中,主動表達自己的閱讀內容和感受;
(3)在閱讀中發(fā)現新鮮、有趣的事物,提高閱讀興趣。
科學領域。
案例5:小班科學活動《水果里的種子》教學活動目標:
(2)觀察各種種子,知道它們是不一樣的;
(3)大膽地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獲得探索的樂趣。
分析:首先小班的此次教學目標很好的體現了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統(tǒng)一的角度表述目標,同時該教學活動目標運用了“品嘗”、“觀察”、“表達”等詞具體清晰,針對性、操作性強,唯一不足在于目標一過于籠統(tǒng)。
(2)觀察各種種子,知道它們是不一樣的;
(3)大膽地運用多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發(fā)現,獲得探索的樂趣。
案例10:小班音樂活動《北風爺爺別神氣》的目標與分析:
(1)學唱歌曲,能有力、自豪地演唱歌曲??,(這是發(fā)展目標)。
(2)通過故事幫幼兒理解歌曲內容?,(這是教育目標)。
(2)教幼兒有感情的學唱歌曲;
(3)引導幼兒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進行歌曲創(chuàng)編。
附歌詞:北風爺爺別神氣,別神氣,我敢和你比一比,比一比,跑跑跑,跳跳跳,北風爺爺嚇跑了,嚇跑了。
社會領域。
案例11:小班活動“我的名字”活動目標:
1.喜歡自己的名字,鼓勵幼兒大膽地應答教師的呼喚;2.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幼兒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
分析:該目標沒有從統(tǒng)一的角度進行表述,第一條目標的前半句與后半句主語不一致,前半句從幼兒學的角度提出,后半句和第二條目標又從教師教的角度提出,使目標顯得混亂;同時目標表述不清晰、不準確,“大膽地應答”與“大膽地在集體面前說話”兩點間又互相交叉,缺乏整體考慮。
建議改為:(1)喜歡自己的名字,聽到名字能大聲地應答;
(2)愿意在問題情境中表達自己的想法。篇二: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術欣賞活動《京劇臉譜》。
高郵市城北實驗小學幼兒園王麗。
京劇并非是我們南方孩子生活中經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從教育角度來說,是有意義的,通過這方面內容的系列活動,讓孩子初步接觸京劇,了解中國這一特有的戲曲形式,從而從另一個側面來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起孩子喜愛京劇、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為了能夠讓他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去更直觀的感受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在活動前,請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搜集有關京劇的知識,在活動中,給孩子觀看京劇片段,通過這些讓孩子們初步地了解京劇。另外,幼兒的全面發(fā)展,需要教師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同時還需兼顧領域與學科性的知識、技能,于是設計京劇臉譜成了我們的一個教學點,從中不僅讓孩子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也能對“對稱”、“夸張”等的美術表現方式有所了解與嘗試。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2.初步了解京劇文化,知道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
二、活動準備:
油畫棒、墊板、空白臉譜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1.欣賞京劇片段:
(1)請幼兒欣賞京劇唱段,引起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說一說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幼兒交流后,教師歸納:這是一段京劇唱段,京劇是中國特有的戲劇藝術,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人們提到京劇就會想到中國。京劇演員臉上都涂著鮮艷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
2.討論京劇臉譜的裝飾方法:
(2)歸納大家的發(fā)現:京劇臉譜由許多鮮艷的顏色組成,它的圖案是對稱的,并以鼻子為中心進行裝飾。
3.介紹各種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兒活動材料:油畫棒、空白臉譜。
(2)提醒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意的問題:涂色均勻、對稱。4.創(chuàng)作京劇臉譜:
幼兒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5.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哪幅圖,說說原因。
活動后的反思:
整個活動上下來,大部分孩子們對圖案的對稱是掌握了,并能均勻地涂色,但是單憑一節(jié)課,就讓孩子們了解京劇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從目標來看,目標一中的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在活動中只體現了用對稱的方法來設計臉譜,色彩鮮艷和夸張在活動中基本沒有體現。目標二制定的比較寬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國的京劇文化,又要掌握夸張、色彩鮮艷、對稱地畫臉譜,可以把活動分為2個活動時間,第一個活動可以把重點放在讓孩子們欣賞京劇和臉譜,讓孩子們初步地了解京劇文化和欣賞臉譜的藝術美(為幼兒創(chuàng)作臉譜做鋪墊)。第二個活動就可以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臉譜上了。從過程上來看,活動中孩子的自主性學習體現的不夠,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帶動孩子大膽想象,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整個活動開展下來,發(fā)現操作材料過于簡單,難度不大,孩子們只是選擇顏色圖畫,如果給一張空白臉譜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更符合現階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過這一活動,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了解孩子是實施教育行為的依據。我們不僅要了解孩子們的認知背景,還需要了解孩子們的社會性發(fā)展和個性特性。2.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怎樣的語言能給孩子起到一個提升的作用,正確引導孩子操作是我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3.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交往環(huán)境,吸引幼兒樂于與他人交談,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是必備的。
改進后的教案:
大班美術欣賞活動《京劇臉譜》。
一、活動目標:
1、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huán)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根據這3點目標,我將活動目標改為:
1.學習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chuàng)作,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材料:實物京劇臉譜、黑白局部臉譜貼磁(一套)、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完整臉譜一個。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兩張、京劇片段ppt。
幼兒材料:幼兒操作卡,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人手一份),第二層次是已經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每組一份),第三層次是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每組一份),勾線筆、油畫棒、墊板人手一份。
在活動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動,首先本節(jié)活動增加了難度,為幼兒提供了只有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讓幼兒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作,二不是簡單的涂色活動。教師材料將臉譜分解開,讓幼兒在學習掌握創(chuàng)作臉譜的時,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組一份的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和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目的是給那些在創(chuàng)作時遇到困難或者不會畫的幼兒提供一個參考對象。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1.幼兒欣賞京劇選段。(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京劇,我們一起仔細聽聽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兒交流后,教師歸納:京劇是中國特有的戲劇藝術,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人們提到京劇就會想到中國。京劇演員臉上都涂著鮮艷漂亮的油彩。
(由京劇片段導入活動,能夠提高孩子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引出本節(jié)活動的主題:臉譜。)。
(二)觀察、了解臉譜的對稱性和夸張性特點,感受京劇臉譜的獨特魅力:
(1)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顏色?!?/p>
教師提問“它用了哪些顏色?它們搭配在一起怎么樣?我們再看看其它臉譜,它們又用了哪些顏色?(教師讓幼兒關注黑白色的臉譜和其他色調的臉譜)。
小結:臉譜上的顏色看上去都比較夸張,有的很鮮艷,有的色彩的對比很強烈。
(2)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花紋。”
教師提問:“這個紋樣裝飾在了臉譜的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看看其它的臉譜用了哪些紋樣?”
教師小結:這些臉譜的紋樣很好看,有的裝飾在了下巴上,有的裝飾在了額頭上,還有的讓臉譜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變得很夸張了。
(3)教師提問:這么多的臉譜,你發(fā)現了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兒說不出對稱,教師可把一張臉譜沿中間線剪開然后慢慢的合起來,讓幼兒感知臉譜的圖案顏色都是對稱的。)2.小結:臉譜的色彩夸張,五官的紋樣夸張、特別,很好看。而且臉譜還是左右對稱的。
說,體現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在這一過程中,請小朋友說,老師幫忙。
總結。
代替了原本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給了更多的孩子發(fā)言機會和表達想法的機會。)。
(三)幼兒明確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設計京劇臉譜:1.幼兒觀察教師演示操作方法。
教師提問:這些臉譜是本來就長在演員的臉上的嗎?怎么上去的?
(教師出示人臉底板,然后將黑白局部臉譜貼磁逐個已對稱的方法貼在人臉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臉譜,最后將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臉譜蓋上,讓幼兒完整了解臉譜制作的方法。)。
2.明確操作要求:先設計紋樣裝飾對稱臉譜,再為臉譜涂色。如果想不出紋樣的話,可以選擇老師準備的紋樣,也可以就畫上面的臉譜一樣的紋樣,都可以。(教師出示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畫臉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若有的幼兒實在不會畫,就給他提供第二層次或者第三層次的操作紙。)。
(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教師提供空白臉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創(chuàng)作臉譜,在原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整個活動將了解京劇文化省去,重點放在京劇臉譜的設計和創(chuàng)作上,主題更明確。在有限的時間內也能相對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在示范時,教師運用一步一步遞進的方式讓幼兒掌握了畫臉譜的步驟,簡單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劇文化可放在區(qū)域游戲中開展,教師可設置讓幼兒觀看京劇片段、模仿京劇演員、欣賞京劇圖片等,讓幼兒對中國京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感受其中的美。2.幼兒結合經驗進行點評。
師:請你介紹一下自己設計的臉譜。
(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圖案和對稱性等方面進行講評。)篇三: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
教案前:
大班美術欣賞活動《京劇臉譜》。
京劇并非是孩子生活中經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從教育角度來說,是有意義的,通過這方面內容的系列活動,讓孩子初步接觸京劇,了解中國這一特有的戲曲形式,從而從另一個側面來了解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激發(fā)起孩子喜愛京劇、熱愛祖國的情感。根據孩子的學習特點,為了能夠讓他們親眼所見、親身經歷,去更直觀的感受體驗京劇藝術的魅力,在活動前,請家長帶著孩子們一起搜集有關京劇的知識,在活動中,給孩子觀看京劇片段,通過這些讓孩子們初步地了解京劇。另外,幼兒的全面發(fā)展,需要教師組織多樣化的活動,同時還需兼顧領域與學科性的知識、技能,于是設計京劇臉譜成了我們的一個教學點,從中不僅讓孩子對京劇臉譜藝術的特點有所了解,也能對“對稱”、“夸張”等的美術表現方式有所了解與嘗試。
一、活動目標:
1.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2.初步了解京劇文化,知道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
二、活動準備:
油畫棒、墊板、空白臉譜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1.欣賞京劇片段:
(1)請幼兒欣賞京劇唱段,引起活動的興趣。
(2)請幼兒說一說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3)幼兒交流后,教師歸納:這是一段京劇唱段,京劇是中國特有的戲劇藝術,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人們提到京劇就會想到中國。京劇演員臉上都涂著鮮艷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
2.討論京劇臉譜的裝飾方法:
(2)歸納大家的發(fā)現:京劇臉譜由許多鮮艷的顏色組成,它的圖案是對稱的,并以鼻子為中心進行裝飾。
3.介紹各種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兒活動材料:油畫棒、空白臉譜。
(2)提醒幼兒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注意的問題:涂色均勻、對稱。4.創(chuàng)作京劇臉譜:
幼兒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5.展示幼兒作品:
請幼兒談談自己最喜歡哪幅圖,說說原因。
活動后的反思:整個活動上下來,大部分孩子們對圖案的對稱是掌握了,并能均勻地涂色,但是單憑一節(jié)課,就讓孩子們了解京劇文化是遠遠不夠的。從目標來看,目標一中的學習用鮮艷的色彩和夸張、對稱的圖案設計京劇臉譜,在活動中只體現了用對稱的方法來設計臉譜,色彩鮮艷和夸張在活動中基本沒有體現。目標二制定的比較寬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國的京劇文化,又要掌握夸張、色彩鮮艷、對稱地畫臉譜,可以把活動分為2個活動時間,第一個活動可以把重點放在讓孩子們欣賞京劇和臉譜,讓孩子們初步地了解京劇文化和欣賞臉譜的藝術美(為幼兒創(chuàng)作臉譜做鋪墊)。第二個活動就可以把重點放在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臉譜上了。從過程上來看,活動中孩子的自主性學習體現的不夠,教師應起到引導作用,帶動孩子大膽想象,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整個活動開展下來,發(fā)現操作材料過于簡單,難度不大,孩子們只是選擇顏色圖畫,如果給一張空白臉譜讓幼兒自己創(chuàng)作更符合現階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過這一活動,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為,主要有以下幾點:1.了解孩子是實施教育行為的依據。我們不僅要了解孩子們的認知背景,還需要了解孩子們的社會性發(fā)展和個性特性。2.教師的語言是一門藝術,怎樣的語言能給孩子起到一個提升的作用,正確引導孩子操作是我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3.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交往環(huán)境,吸引幼兒樂于與他人交談,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是必備的。
改進后的教案:
大班美術欣賞活動《京劇臉譜》。
一、活動目標:
1、能初步感受并喜愛環(huán)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根據這3點目標,我將活動目標改為:
1.學習用線條紋樣、色彩對稱的方法夸張的表現京劇臉譜特征。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膽創(chuàng)作,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作力。
二、活動準備:
教師材料:實物京劇臉譜、黑白局部臉譜貼磁(一套)、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完整臉譜一個。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兩張、京劇片段ppt。
幼兒材料:幼兒操作卡,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人手一份),第二層次是已經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每組一份),第三層次是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每組一份),勾線筆、油畫棒、墊板人手一份。
在活動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動,首先本節(jié)活動增加了難度,為幼兒提供了只有一個橢圓形臉的輪廓,讓幼兒自由發(fā)揮創(chuàng)作,二不是簡單的涂色活動。教師材料將臉譜分解開,讓幼兒在學習掌握創(chuàng)作臉譜的時,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組一份的畫好一半京劇紋樣的臉譜和已經完全勾勒好的京劇臉譜目的是給那些在創(chuàng)作時遇到困難或者不會畫的幼兒提供一個參考對象。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1.幼兒欣賞京劇選段。(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京劇,我們一起仔細聽聽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兒交流后,教師歸納:京劇是中國特有的戲劇藝術,在世界上很有影響,人們提到京劇就會想到中國。京劇演員臉上都涂著鮮艷漂亮的油彩。
(由京劇片段導入活動,能夠提高孩子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引出本節(jié)活動的主題:臉譜。)。
(二)觀察、了解臉譜的對稱性和夸張性特點,感受京劇臉譜的獨特魅力:
1.幼兒觀察臉譜,感受臉譜中色彩、紋樣的夸張性和對稱性。師:我這兒有許多臉譜,你喜歡哪一個?喜歡它的哪里?(1)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顏色?!?/p>
教師提問“它用了哪些顏色?它們搭配在一起怎么樣?我們再看看其它臉譜,它們又用了哪些顏色?(教師讓幼兒關注黑白色的臉譜和其他色調的臉譜)。
小結:臉譜上的顏色看上去都比較夸張,有的很鮮艷,有的色彩的對比很強烈。
(2)當幼兒說到“我喜歡它的花紋?!?/p>
教師提問:“這個紋樣裝飾在了臉譜的哪里?它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看看其它的臉譜用了哪些紋樣?”
教師小結:這些臉譜的紋樣很好看,有的裝飾在了下巴上,有的裝飾在了額頭上,還有的讓臉譜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變得很夸張了。
(3)教師提問:這么多的臉譜,你發(fā)現了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兒說不出對稱,教師可把一張臉譜沿中間線剪開然后慢慢的合起來,讓幼兒感知臉譜的圖案顏色都是對稱的。)2.小結:臉譜的色彩夸張,五官的紋樣夸張、特別,很好看。而且臉譜還是左右對稱的。
說,體現了孩子學習的自主性。在這一過程中,請小朋友說,老師幫忙總結,代替了原本的教師說,幼兒聽的模式,給了更多的孩子發(fā)言機會和表達想法的機會。)。
(三)幼兒明確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選擇、設計京劇臉譜:1.幼兒觀察教師演示操作方法。
教師提問:這些臉譜是本來就長在演員的臉上的嗎?怎么上去的?
(教師出示人臉底板,然后將黑白局部臉譜貼磁逐個已對稱的方法貼在人臉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臉譜,最后將與黑白臉譜紋樣相同的彩色臉譜蓋上,讓幼兒完整了解臉譜制作的方法。)。
2.明確操作要求:先設計紋樣裝飾對稱臉譜,再為臉譜涂色。如果想不出紋樣的話,可以選擇老師準備的紋樣,也可以就畫上面的臉譜一樣的紋樣,都可以。(教師出示供幼兒欣賞、選用的紋樣圖案)。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畫臉譜,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設計。
(教師觀察幼兒的操作情況給予不同的指導,若有的幼兒實在不會畫,就給他提供第二層次或者第三層次的操作紙。)。
(根據大班幼兒的能力,教師提供空白臉譜,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設計創(chuàng)作臉譜,在原本的基礎上增加了難度。整個活動將了解京劇文化省去,重點放在京劇臉譜的設計和創(chuàng)作上,主題更明確。在有限的時間內也能相對輕松地完成教學目標。在示范時,教師運用一步一步遞進的方式讓幼兒掌握了畫臉譜的步驟,簡單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劇文化可放在區(qū)域游戲中開展,教師可設置讓幼兒觀看京劇片段、模仿京劇演員、欣賞京劇圖片等,讓幼兒對中國京劇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賞,體驗成功的喜悅:
1.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賞,感受其中的美。2.幼兒結合經驗進行點評。
師:請你介紹一下自己設計的臉譜。
(教師引導幼兒從顏色、圖案和對稱性等方面進行講評。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八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2.能正確書寫“藝”、“絲”等字。
3.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教學流程:
師:老師這有一些生字朋友,看看你還認識他們嗎?
學生讀生字。
師:你們的記憶力可真強?。∥疫@還有一些詞語朋友看看你們還認識他們嗎?
學生讀詞。
師:聲音真響亮!誰能用“忽然”說一句話?
生:我正在樓下玩,忽然看見一個小男孩兒摔倒了,我連忙跑過去把他扶起來。
生:我正走在上學的路上,忽然天空下起了一陣雨。
生齊答:風。
師:“風”長什么樣子呢?
生:“風”看不見,摸不著,沒有樣子。
生:“風”沒有氣味刮在臉上,有感覺。
生:“風”是無色無味的,但“風”也可以聽得到。
生:知道。
師:誰知道?
師:齊讀。
生齊讀。
師:那么通過昨天的學習這三個小朋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他們非常聰明。
生:他們很有想象力,想象力非常豐富。
生:他們有很強的觀察力。
師:我也非常同意你們的看法,你們喜歡他們嗎?
生:喜歡。
師:那我們這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15課《畫風》(板書)看看這三個小朋友是怎么把“風”畫出來的,打開書66頁邊讀邊畫出描寫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
(生邊讀邊畫,師巡視)。
師:誰愿意第一個展示你的學習成果?
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我感受到有風了。
生:我也是感受到有風了。而且這幅畫畫得很美。
師:你們同意她的說法嗎?(同意)那么誰能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內容再美美地讀一遍?(指名讀文)。
師:讀讀這兩句話看看有什么不同?
1.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
2.趙小藝說:“我能!”
生:第一句比較具體,第二句話不具體。
生:第一句給人的感覺是經過思考說出來的而第二句沒有思考好像直接就說出來了。
再讀讀這部分內容。
指名讀師:帶著你的理解。
師:她讀得怎么樣?
生:她讀得很有感情。
師:好,接著匯報。
生: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么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師:誰能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文字再讀一讀。
師:誰愿意把你寫的讀給大家聽一聽?
生讀自己的作品。
師:我們寫出了風,課后可以把你寫的風再畫一畫。也拿到課堂上展示一下。
生:“藝”、“絲”
師:觀察這兩個字有什么特點?
生:他們都是上下結構?!八嚒鄙险聦挘敖z”上寬下窄。
師板演寫字,邊寫邊說明要點。
師:其余的字自己寫。
師巡視。
師:觀察這幾個字,看能否記住他們,老師想考一下你們的記憶力。(考生字,找生板演,其余在本上寫)。
好孩子。希望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一聽。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九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15課課文,下面是關于《畫風》的說課稿!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15課《畫風》。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xié)作的精神。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做、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這一單元之中。
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tài)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結合小學低段學生的識字和寫字目標及本課的訓練重點,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設定如下: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認識多音字“桿”。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知道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畫出風的。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逐步提高觀察能力、理解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2)通過讓學生創(chuàng)編詩歌和自己動手畫風,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拓展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3)通過情感朗讀,讓學生體會到大自然的無窮魅力,體會到故事中小朋友的聰明機智。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讓學生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我把“認識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通過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做為本課的學習重點;把“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fā)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
1、為了更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我以鄭州市“調節(jié)教學理論”為指導,根據本課教學重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為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我采用直觀教學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激發(fā)學習興趣。
2、“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主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我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讓每個學生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采取獨立自主、小組合作、集體探究等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范讀、齊讀、自由讀、男女生賽讀、小組分角色讀、分段接力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用心感悟、用情朗讀,最終產生自己的情感體驗。
這篇課文的教學分兩個學時完成。在第一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大家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標清自然段,理清文章的層次,指導大家識字寫字,掃清障礙。
(一)我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自主識字”的方法:
先讓大家自由讀課文,說說誰在畫風。學生會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一下嗎?讓大家借助拼音認讀他們的名字,和他們交朋友。(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3、接著出示本課的生詞,用多種方式反復讀一讀,以便熟練鞏固。
(二)、接下來指導寫字。
寫字是一節(jié)課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我采用老師指導和學生自主寫字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誰是小小書法家的情境,讓孩子們把寫字當作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第二學時里,我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品讀課文。
首先是(一)課前三分鐘口語訓練:
欣賞葉圣陶的小詩《風》,讓學生說說,從詩中你知道了什么?試著背一背,為學完本文后創(chuàng)編詩歌作準備。
(二)直接揭題,導入新課。
那么,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5課《畫風》,板書課題。
(三)然后復習生字詞,檢查上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
(四)接著學習課文:(這個環(huán)節(jié)我準備分四步來進行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2、再讀課文,抓住重點3、品讀感悟,創(chuàng)編詩歌4、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首先是第一步:1、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能夠培養(yǎng)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我板書)。
1、哪幾個小朋友在一起畫畫?(板書:宋濤、陳丹、趙小藝)。
2、畫風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其他兩個人是怎么回答的?她們兩個人的意見一樣嗎?
3、他們畫出風了嗎?誰最先畫出了風?都畫了什么?(板書畫畫)。
2、再讀課文,抓住重點。
把三位小朋友畫風的句子用————標出。全班交流。(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畫,在自讀中解決問題,這其實是交給了孩子們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
3、品讀感悟,創(chuàng)編詩歌:
出自 green-energy-services.com
把他們畫風的段落,用你喜歡的方式讀一讀。
編一編:你能選擇一個人,把他畫風的方法編成一首兒歌或小詩嗎?
(詩總是給人想象的空間,所以在教學中我非常注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以“小詩人”的身份,大膽表達對生活的詩性感受。這樣,不僅巧妙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fā)了學生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學生創(chuàng)編詩歌,是本課教學中的一個亮點。)。
二年級的學生自己創(chuàng)編詩歌肯定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在大屏幕的提示下一定容易的多。在學生自由創(chuàng)編的基礎上老師總結,讓大家再讀讀自己創(chuàng)編的詩歌,一定會使學生特有成就感。
說一說:三位小朋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最喜歡他呢?說說你的理由。
讓學生體會到他們都是(板書:勤于觀察,善于動腦)的好孩子。這時,我會順勢鼓勵大家今后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問題,也要像他們一樣動腦筋,想辦法。
4、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師:文中的三個孩子畫出了風,,你想畫風嗎?準備怎么畫呢?
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畫風方法。
再全班交流畫風的方法。
然后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課件出示: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p>
先填寫,再把自己的想法畫成一幅畫。
2、寫一寫,畫一畫:
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方法,相信給了你許多啟迪,那么你會畫聲音嗎?動手畫一畫。(低年級的孩子,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艷麗的色彩,喜歡拿著筆描描畫畫。因此,我讓學生在畫風的基礎上再畫畫聲音或者氣味,學生一定興趣盎然,樂學樂畫。也許,孩子們的筆法不那么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很和諧,但在這愉悅的氣氛中,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一定會得到發(fā)展,想象力也會得到提高。)。
七、說板書設計:
低年級的學生很活潑,認知水平還處于直觀認識階段,因此在板書上我沒有過多的寫文字,只是把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名字和他們的畫簡單畫在黑板上,再把學生悟出的道理板書在下面,讓學生一目了然。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讀7個生字,會正確書寫“濤、陳、丹、藝、顯”。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過程與方法:
(1)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學習生字詞。
(2)小組合作學習,了解課文內容。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yǎng)學生的想像力。
教學重點:
1、認讀7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巧設懸念。
2、提問:你們畫過呼呼的風,讓人陶醉的香味或美妙的聲音嗎?
3、學生質疑: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怎么畫?
4、小結: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容易畫,那么,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不能畫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畫風》。學生隨老師一起書空課題。
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標出自然段。
2、匯報歸納,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哪幾個小朋友?
3、學生匯報,教師板書——宋濤、陳丹、趙小藝。
4、交朋友,認生字。讓學生和他們三個孩子交朋友,與他們打招呼,并做簡要的自我介紹。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過程中認識“宋、濤、陳、丹、趙、藝”這六個生字。
如:宋濤、陳丹、趙小藝,你們好!我叫,很想和你們做朋友。
5、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你還能給這些生字娃娃找朋友嗎?——給這些生字組詞,齊讀詞語。
6、還有一個生字娃娃在這里呢,我們也來認識它吧。板書“顯”字,學生教讀,齊讀,抽學生給它組詞,再讀。
7、課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抽讀,齊讀句子,鞏固生字詞語。
(1)宋濤、陳丹、趙小藝在一起畫畫。
(2)忽然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
8、拓展練習。
仿說句子:
一陣風吹來,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
一場大雨過后,樹葉顯得???????????????????。
??????顯得????????????????。
三、初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
1、自由閱讀課文,做到字字正確,句句通順。
2、分角色讀課文,抽三個學生分別讀宋濤、陳丹、趙小藝說的話,其它學生讀旁白。要求:把句子讀流利,有感情。
3、默讀課文,思考:結合板書中的三個人物和課題,用一句話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4、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5、教師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宋濤、陳丹、趙小藝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
6、小組合作學習,再讀課文,討論交流:他們分別是怎樣畫風的?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
四、指導書寫“濤、陳、丹、藝、顯”。
1、課件出示這幾個字再次測讀。
2、小組合作,比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記生字,看誰記得最快。
3、交流識記方法。如:
濤:加一加,壽加“氵”。
陳:換一換,“凍”把“冫”換成“阝”。
丹:中間是一點一橫。
藝:下部是一筆完成。
顯:加一加,“日”加“業(yè)”。
4、教師范寫。
5、學生書寫。
五、教師總結。
【附課文】。
15??畫風。
宋濤、陳丹、趙小藝在一起畫畫。他們在潔白的紙上畫了房子、太陽、大樹,陳丹還在樹上畫了幾只小鳥。
宋濤說:“誰能畫風?”
陳丹說:“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p>
趙小藝眨眨眼睛,想了想,說:“我能!”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宋濤說:“是風,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p>
陳丹說:“我也會畫風了?!闭f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趙小藝笑著說:“我還能畫!”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三個小朋友正說著,畫著,忽然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一張張畫顯得更美了。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十一
看不到,摸不著,花兒見它點頭,小草見它彎腰。(板書:風)。
師:這節(jié)課,老師就同學們來學習和風有關的課文——《畫風》。
(板書,齊讀課題)。
2.質疑: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3.談話:是啊,風看不見,摸不著,是怎么畫出來的呢?
今天,我還給大家?guī)砹?位小朋友和我們共同學習,看看他們是誰?
認識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看圖,認讀名字。
陳丹,趙小藝,宋濤。
(1)指名讀,領讀,齊讀。
(2)去掉拼音讀,組詞。
(3)齊讀。
2.談話:這三位小朋友我們認識了,在他們身上發(fā)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們大家。
一起去看一看吧!把書翻開15課《畫風》。
想聽我讀一讀嗎?請同學們注意老師的發(fā)音和語氣。(師范讀課文)。
3.自讀:現在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好人物的語氣。
5.學習多音字:本課還有兩個多音字,你能找出來嗎?
gan(旗桿)zhuan(轉身)。
桿轉。
gan(槍桿)zhuan(轉動)。
三.再讀課文,感知內容。
1.(出示課件)請看大屏幕,同桌互讀課文,邊讀邊想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風是什么樣子的?
(3)小朋友們是怎樣畫風的?
2.小組內交流。
3.匯報:
a.隨學生回答出示有關句子:
(1)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2)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4)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b.句子中的“她”“他”分別指誰?代進去讀一讀。(指導朗讀)。
四.分角色朗讀。
1.提問:你喜歡這三位小朋友嗎?最喜歡哪個?為什么?
2.激趣:那你想不想演演他們呢?知道嗎?一個好演員必須臺詞過關,能做到嗎?
(課件出示句子)。
3.想一想,怎樣讀好這幾句話?
4.指名讀對話,其他同學認真聽,給予評價。
5.指名分角色朗讀。
五.拓展練習:
1.提問:除了這三個小朋友的方法,你還有別的辦法畫風嗎?
2.學生自由發(fā)言(用上:起風了,風把……)。
3.寫一寫。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十二
看下面這段實錄并回答問題。
生:讀得不錯,聲音洪亮,字音都讀得很準,但是,沒有讀出對春天的贊美之情。師:你的評價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讀一讀呢?生(很肯定地說)我不行!
師(略遲疑)那好,你推薦一位同學讀讀。
從下面提供的兩個文章片斷中任選一段,設計一份教學方案,并簡要闡述設計理念。
這么大,這么美的草塘,我還是第一次看到,走了進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樣。浪花翠綠翠綠的,綠的發(fā)光,綠得鮮亮,歡笑著,翻滾著,一層趕著一層涌向遠方。仔細看那浪花,近處的呈鮮綠色,遠一點兒的呈翠綠色,再遠的的呈墨綠色,一層又一層,最后連成一片,茫茫的跟藍天相接。節(jié)選自人教大綱版第九冊教材《可愛的草塘》,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你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到各種聲音: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們吃東西的時候發(fā)出一種聲音,行進的時候發(fā)出另一種聲音,遇到危險還會發(fā)出警報。
《可愛的草塘》教學片段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睂W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要開放課堂,放飛學生的個性,倡導一種自主探究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自己讀,自己想(即:自讀感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實踐中,自主地去捕捉、搜集、處理相關的信息。讓學生始終處于親身體驗,主動探究,實現需要,滿足興趣的無限樂趣之中,也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能力得以培養(yǎng)和提高。教材簡析:
《可愛的草塘》本片段圍繞題眼“大和美”描寫了草塘美麗的景色。作者在描景寫物時,巧妙地滲透了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得“景”和“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入景入情,自悟自得?;谝陨险J識,教學設計如下:
教學內容:《可愛的草塘》教學片斷,分析理解課文片段。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片段優(yōu)美詞語,理解片段內容。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抓住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品詞析句等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情感的變化,了解草堂的可愛,培養(yǎng)熱愛家鄉(xiāng),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并能有感情地朗讀片段,背誦自己喜歡的段句。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感受、體驗寫草塘景美的段句,感覺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2、學習作者描景寫物的方法,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教學模式:“自讀感悟式”初探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悟的前期預熱。
1、復習引入:引導學生回憶作者初到北大荒的時候覺得這里怎么樣?后來對這里又產生了怎樣的感情?(師板書:沒意思深深地愛上)。
2、質疑激趣。
師: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作者的思想感情為什么變化這么快?生:……。
(簡析:“疑”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學生有了“疑”,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和思維的火花,才會自覺地去感悟,去探究,去創(chuàng)造。)。
二、略讀瀏覽,感悟的信息基礎。
1、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疑問,自由地讀課文。
(簡析:這個環(huán)節(jié)要讓學生從整體上讀懂并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弄清楚作者感情變化這么快的主要原因是:這里其實是一個物產豐富、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這樣一來為學生自主感悟,深入探究課文,準備了信息基礎。)。
三、
再讀體驗,感悟的初次飛躍。
1、找出描寫草塘景美的段落,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自由反復地讀,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句話做上記號,想一想為什么喜歡?有不懂的也做上記號,待會兒請同學幫忙。
(簡析:描寫草塘和小河景美的段落是實現題眼“可愛”二字,表達作者情感的重點段落,也是教學的重點。這個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開放型的課堂教學,以讀為本,放飛學生的個性,讓學生自己選擇,自悟自得。)。
2、分小組交流。把你最喜歡的那句話讀給小組里的同學聽,可以站著讀,也可以坐著讀,反正要盡自己最大的能力,把你喜歡的句子讀好來,并說說你喜歡的理由,剛才沒弄懂的問題共同商量。(簡析:這個環(huán)節(jié)繼續(xù)開發(fā)課堂,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讓每個同學都能“動”起來。而且通過小組交流,使得他們的所感所悟所想更普遍,更廣泛,更深透了,他們的興趣和需要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得到了滿足和實現。)。
四、精讀品味,感悟的心理升華。學生集體匯報交流剛才的學習情況。
(簡析:這里有重點地選擇了幾個點,引導學生反復地精讀口味,再現作者的真情,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學習作者描景寫物的方法,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簡析:這個部分并不是教學的重點,主要引導學生理解“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意思。從而了解這里的物產豐富,產生熱愛之情即可。)。
五、熟讀深化,感悟的必然歸宿。
1、學了這片段,你覺得草堂怎么樣?你想對大家說些什么?
(簡析:教學不能只停留于文本的表面,要不斷地深掘文章的情感素材,讓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而不僅僅停留于對草塘的熱愛,要引導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熱愛家鄉(xiāng),并立志把它們建設得更加美麗。)。
2、請同學們帶著深深的愛意,再一次地讀讀你喜歡的段落。注意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呈現草塘的美景,好好地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麗風光。
(簡析: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在充分感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次入情入境,細細欣賞口味,升華情感,引起共鳴。)。
六、作業(yè):摘抄你喜歡的詞句,感情背誦你喜歡的段落。(簡析: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積累詞語,訓練語感。)。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十三
《畫風》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想考一考大家,看哪個小朋友最聰明。注意,聽好了,謎面是:“看不見它的影子,摸不著它的身子,小草見它點頭,花兒見它彎腰?!保ù蛞蛔匀滑F象)。
生:我認為謎底是風。
生:我也認為是風。
師:你們可真聰明,一下子就猜出來了,對,就是風。
師: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生:風聲。
師:我們知道,風聽得見也可以感受得到,可以看一看,寫一寫,那它能畫出來嗎?
生:能!
師:那該怎樣畫呢?今天我們學習了《畫風》這一課就明白了。
(板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66頁,自由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用筆圈出來。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生在小組內學習生字)。
師:同學們學得真認真,課文中的三位新朋友你們認識了嗎?
(出示課件)指名讀。
師:(出示課件)大屏幕上有什么變化?
生:拼音沒有了。
師:你們還認識嗎?
(男女生賽讀,表揚自己)。
師:老師這兒有一些詞語,誰愿意當小老師來教教大家。(出示詞語)。
(指名教,其他同學跟讀并正音)。
師:這些生字寶寶離開了他們的好朋友,你們還認識嗎?(出示課件)。
(分小組讀生字)。
師:你認為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的?
生:我認為“烏云”中的“烏”要提醒大家,不要把里面多寫了一點,那就成了一個“鳥”了。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我認為“呼呼地轉”中的“轉”要提醒大家,這是一個多音字,在課文中讀四聲。
師:你知道的真多!
生:我認為“眨眼睛”這個詞特別要注意,“眨”是三聲,“眼睛”這個詞讀輕聲。
生:你說得真棒!老師也同意你的意見。
……。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那么能不能又快又準地讀出來呢?老師要來檢查了,小火車……(“開火車”檢查字音)。
師:這列火車又快又穩(wěn)地到達了目的地,獎他們小組一面紅旗,還有哪個小組愿意接受挑戰(zhàn)?(生紛紛舉手,認讀生字,師生幫助正音。)。
生:有!
師: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好,那你們讀吧,邊讀邊想一想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課文。
師:誰能告訴大家,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課文寫了三個孩子畫風的事。
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呢?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自學提示在小組內交流討論。
(出示自學提示:(1)默讀課文。
(2)把寫趙小藝、陳丹、宋濤畫風的句子分別畫上波浪線、方框、橫線。
(3)在小組內說說他們是怎樣畫風的?
(指名說,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記號。)。
師:我們已經知道了他們是怎樣畫風的,那你們想看他們的畫嗎?
生:(齊呼)想!
師:你想看誰的畫?他是怎樣畫風的?
生:我想看趙小藝的畫,他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出示課件)。
板書:圖片(飄動的紅旗)。
(出示文字,指名讀)。
師:“趙小藝眨眨眼睛”說明他在???(想辦法)他第一個想出畫風的方法,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說,誰來大膽地讀一讀。
(指名讀,自評,互讀,再指名讀,齊讀。)。
師:他還畫了什么?
生:他還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出示課件)。
板書:圖片(轉動的風車)。
師:這一句該怎樣讀呢?
(出示文字指名讀,小組賽讀,讀得好的小組獎一面紅旗。)。
師:你還想看誰的畫?他又是怎樣畫風的?
生:我想看陳丹的畫,他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出示課件)。
板書:圖片(彎彎的小樹)。
師:課文上哪個自然段是寫這幅畫的,你能找出來讀讀嗎?
(指名讀,男女生賽讀)。
師:還剩誰的畫沒有看?。浚ㄋ螡模┫肟磫??(想)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件)。
師:他畫了些什么?
板書:圖片(斜斜的雨絲)。
師:誰愿意說一說,讀一讀。
(指名讀,喜歡這一自然段的同學一起讀)。
師:小結:(出示課件)紅旗在飄動,小樹在彎腰,風車在轉動,雨絲斜斜,都是因為有風的緣故。風雖然不能直接的畫出來,但可以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
師:愛動腦筋的三個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那么他們在畫風之前畫了些什么呢?(指名說)。
師:后來他們畫了風,你們覺得畫了風后的畫怎樣?
生:我覺得畫了風后的畫顯得更美了。
師: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你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嗎?為什么?
生:我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因為我覺得他們很聰明。
生:我也很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因為他們的想象很豐富。
……。
生:(齊聲)好!
(生在小組內朗讀課文或表演)。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演一演?
(小組上臺分角色朗讀課文,生評,師評。)。
四、拓展延伸。
師:課文中的三個孩子都很聰明,想出了畫風的辦法,老師相信你們比他們還要聰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樣畫風呢?(師打開窗戶,一陣風吹來)。
生;我會畫一個孩子的頭發(fā)被吹起來了。
生:我會畫書在自己翻。
生:我會畫一個孩子在放風箏。
……。
師:同學們的方法可真多啊,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只要你們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小主人,你們會有更多新奇的發(fā)現!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十四
【案例】:
平等是增進情感、融洽關系的柔和劑,小學生渴望同學之間的平等,也希望師生之間的平等。老師與學生互換角色,教師處在學生的地位上聽學生評價,學生在欣喜、受寵若驚之余,更多的是快樂。他們一定會抓住機會,好好地表現一番。
如:我在讀《在南極的日子》這篇課文前,我用征求的目光巡視了一下全班同學,誠懇地說:老師要讀課文了,你們對老師有什么建議和要求嗎?孩子們稍加思索,大膽地說道:我希望老師的聲音要洪亮。老師讀的時候要把作者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表達出來。
我讀完后,學生紛紛舉起了小手,老師讀得很好,很有感情。老師的聲音有的地方不夠洪亮。今天,紀念標揭幕,智利、蘇聯、烏拉圭和民主德國的考察隊的隊員和孩子們都來了。這一句中有幾個國家,我就沒有聽清楚。我對學生點點頭,微笑著說:謝謝同學們,我再讀的時候一定注意。接著,我又充滿感情地讀了一遍,學生高興極了,他們有的露出了會心的笑容,有的豎起了大拇指!因為老師真的聽從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和自己一起讀書、一起學習了!
【案例分析】:
課堂上如果合理使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能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fā)創(chuàng)造潛力!在課堂教學中,不管采用哪種評價方式,不管是針對學習內容的評價,還是針對學習習慣、學習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評價,都要注重每個學生的感受,以激勵為主,敏銳地捕捉其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每一次評價都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和同伴心誠意切、實事求是的評價,激勵學生積極思維,營造一種熱烈而又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引導到評價中去,調動所有的學生關注評價、參與評價,使學生在評價中交流,在交流中學習,才能在評價中得到進步,共同提高,全面發(fā)展。從而使課堂評價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課堂評價體系也一定會變得更加完善、具體,在《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的驅動下,語文課堂教學評價方式也一定向著人性化、平等化、科學化發(fā)展。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十五
教學目標:。
讀懂課文,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培養(yǎng)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的習慣.
教學重點: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人物頭像,字卡,掛圖,風車,小旗.
學具準備:繪畫紙,水彩筆。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模仿)聽,這是什么聲音(風聲)(板書:風)風大家都見過也感受過,老師和你們來做個和風有關的游戲,好嗎假如你是大樹,小草,花兒或者落葉等等,大自然中的萬物你想扮演什么就做什么樣的姿勢.聽好,風來了,老師看看你們都變成什么樣了(生說感受)也有一些非常優(yōu)美的詩來贊美風,你會說嗎(抽生)誰還能唱唱和風有關的歌(抽生)對了,孩子們,風可以聽到,感受到,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出來,可是,風能畫出來嗎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繼續(xù)學習——《畫風》.
二,自主探究。
1,在上節(jié)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出示頭像圖)和他們打個招呼吧!(宋濤,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復習認讀生字,新詞.(游戲:開火車卡片認讀)。
3,現在,聰明的孩子們,請你們動腦筋回憶一下,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畫出來.(小組討論交流)請你讀一讀你找到的句子好嗎(小組代表)。
課件隨機出示:。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么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準備畫風的呢請你們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我應該怎么畫風吧!
(師出示一幅只畫了太陽,大樹和房子的畫,然后按照學生的朗讀擦去太陽,畫上烏云,但是只畫了直直的落下的雨絲)。
我畫的怎么樣(生評:不對,應該是斜斜的)對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風把雨絲吹斜了,所以要畫斜的)老師明白了,你們真了不起,現在請你們再用朗讀告訴我應該怎么畫吧(學生再次讀,老師改正)。
小詩人,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吹了,風藏在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生補充,風來了,風把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看看你們多了不起,這么快就作了一首詩,你能讓老師朗讀一下你的大作嗎(師有感情朗讀,指導)。
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師相機指導:你能讓我們聽到風的聲音嗎為什么要重讀"彎彎"呢那好,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把腰彎一彎.(出示陳丹的畫)那我們也來看一看,風藏在哪里可以用我們剛才那樣的句式來說一說嗎引導學生用"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并能有感情的朗讀,注意用詞優(yōu)美.
趙小藝——"她在房子前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指導方法同上,用實物旗子和小風車讓孩子感受到風,引導孩子說出"風來了,風把旗子吹得飄起來了,風藏在飄揚的旗子里.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
4,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現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體會)。
5,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生小組內進行,師指導)。
三,拓展體會。
1,過渡: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你能畫風嗎你想怎么畫(口答)。
2,拿起你們五顏六色的畫筆,畫畫風吧.我們來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最有創(chuàng)意.(生自由畫,老師巡視)。
3,(抽生上臺展示)別忙,請你拿好你們的畫,找一位朋友來說說你的風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學也要看仔細了,并用"起風了……"這樣的句式說一說(抽生說)。
師總結:你們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細呀,說得多美呀,真像一首好聽的小詩!
四,總結延伸。
師:愛動腦筋的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你們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還用那么美妙的語句表述出來.可見,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動腦筋,想辦法,善于觀察和思考,聯系生活中的實際,都是可以解決的.我愿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做一個善觀察,勤思考的孩子!
板書設計:。
宋濤斜斜的雨絲。
15畫風陳丹彎彎的小樹。
趙小藝飄動的旗子。
轉動的風車。
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篇十六
本文話題:幼兒園教學案例分析教育知識教學方法散文詩案例分析幼兒豌豆。
程中雖然孩子在動、雖然有多種活動情景和活動方式、雖然展示了“多樣性”、“變通性”、“情境性”,但是兒童只是充當了“提線木偶”的角色,每一行動都由教師“提線”才作出反映,類似這樣的教學過程還不值得我們深深的反思嗎?例八:體育活動:接拍球(大班)簡要過程:1、拍球進場,做球操。2、探索雙人拍一個球的方法:倆人接拍球練習后交流:成功了嗎?怎么接拍的?小結接拍球的技巧:規(guī)定每人一次拍幾下;要邊拍邊數;最后一下要稍稍用力一些,另一個小朋友要接下來拍3、繼續(xù)練習接拍球:倆人接拍;幾個朋友接拍等。4、游戲:躲皮球。5、聽音樂做放松動作。分析:五個活動環(huán)節(jié)既體現了體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又展示了課程改革的風貌。首先由幼兒自主拍球進場、做操活動身體,然后重點練習接拍球,這里提供了讓幼兒主動探索接拍球技能的時空,幼兒在多次練習的過程中,逐步通過自身練習、與同伴互學積累經驗、習得技巧;又在自主練習中鞏固技能、在開放性的過程中保證了幼兒自主學習的探索機會。幼兒和同伴共同經歷的探索、練習過程要比教師只授予技能對他的成長更重要;在探索中思考,更能養(yǎng)成凡事動腦筋的積極學習的態(tài)度,這種習慣、態(tài)度、能力的培養(yǎng)對幼兒是終身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