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我們成長過程中必備的一環(huán)??偨Y(jié)要全面而具體,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概括上。請大家積極思考和借鑒,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一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國古戰(zhàn)場,是楚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鄉(xiāng)。
宜昌位于湖北西部,長江中上游分界處,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之稱。
宜昌市轄5個城區(qū)、3個縣級市和5個縣,市域面積21083.58平方公里,人口415萬,其中城區(qū)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61.53平方公里,城區(qū)人口133萬。
宜昌歷史悠久,在夏、商、周時代為古荊州地。
戰(zhàn)國為楚邑,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燒夷陵于此。
東漢建安十三年(209年)的吳魏夷陵之戰(zhàn);蜀漢章武二年(222年)的吳蜀夷陵之戰(zhàn)均發(fā)生在這里。
明、清時期,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
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qū)及近郊設(shè)市。
宜昌在1949年前經(jīng)濟非常落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這座古城開始煥發(fā)青春。
宜昌人杰地靈。
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相傳為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
著名詩仙李白、武圣關(guān)羽、茶圣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等等等等太多的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他們的足跡。
宜昌水清水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長江三峽就在境內(nèi),現(xiàn)已形成了以自然風光、現(xiàn)代工程、人文景觀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現(xiàn)已初步形成"一體四線"的旅游格局。
即:以宜昌城區(qū)、葛洲壩工程、峽口風景區(qū)、三峽大壩為主,集上述周邊景觀的一體。
以長江三峽的三峽線,清江土家民風、民情、民俗的三民線,三國古戰(zhàn)場遺跡的三國線,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美人王昭君、神農(nóng)架野人探險的三人線的四線。
此外近幾年還相繼推出了大老嶺、玉泉寺、龍門河、柴埠溪等景區(qū)。
這些景區(qū),相得益彰,相互輝映,為宜昌的旅游增添了特殊的魅力。
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
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nóng)架林區(qū)和襄陽市。
宜昌市位于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它“上控巴蜀,下扼荊襄。
自古以來號稱“川鄂咽喉,西南門戶,交通、軍事地位十分重要。
宜昌古名夷陵(彝陵),歷史悠久。
全市共轄五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個縣級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五區(qū)(夷陵區(qū)、西陵區(qū)、伍家崗區(qū)、點軍區(qū)、猇亭區(qū)),總?cè)丝?15萬,其中城區(qū)人口133萬;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qū)面積828平方公里。
隨著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工程的建成和中國最大的工程---三峽工程的正式興建,宜昌已成為中國的熱點城市,并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最大水電能源的中心,內(nèi)陸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中轉(zhuǎn)港口,海內(nèi)外客商投資開發(fā)的聚集地,長江經(jīng)濟帶的重要工業(yè)城市。
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游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
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
宜昌境內(nèi)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猇亭古戰(zhàn)場、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zhàn)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二
湖北省,位于中國中部偏南、長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下面是本站帶來的湖北概況的。
導游詞。
僅供參考。
"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中外游客如此評價九畹溪漂流。九畹溪距三峽大壩20公里,分為兩段,上段兩人一舟,闖越怪石密布、浪花四濺的激流險灘;下段坐觀光艇或沖鋒舟,穿越絕壁林立、山窮水復的九畹峽谷,欣賞地縫、仙女山、望夫石等奇觀。漂流九畹溪,體驗浪遏飛舟的快感,享受戰(zhàn)勝自我的激情,被中外游客譽為"三峽第一漂"。
九畹溪曾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早年開壇講學、植蘭修性之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即指此地。從秭歸新縣城至九畹溪,沿途有問天神簡、神牛泉、將軍巖、美女曬羞、剪刀崖、和尚巖等十余處自然景觀,有與屈原文化緊密相關(guān)的問天簡、壇包、神龜石、巨魚坊、求字碑、硯窩臺、筆峰石、靈芝巖等近二十處人文景觀,有極具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懸棺群,有宗教特色濃郁的圣天觀,有人跡罕至的干溪溝生態(tài)旅游區(qū),供您欣賞。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qū)的路上,茶園坡遂道口,有一塊巨石臨江倚石而立,高約400米,寬約80米,厚約5米。它與主巖之間有一道裂縫,寬處約5米,窄處約半米,把它與巖體完全分離。這塊高而薄的石片,就象人工立起的一方豐碑,又象一片竹木削刻的書簡,相傳楚國郢都失守之后,屈原托弟子石夫?qū)⒃姾啞秵柼臁穾Щ丶亦l(xiāng),焚于高山之巔,石夫不忍,將詩簡藏于此處,人們稱它為"問天神簡"。
巨魚坊在九畹溪口,有個雖小卻很有名的碼頭,叫巨魚坊。相傳屈原投江汩羅之后,水神湘君、湘夫人派洞庭湖神魚將他的尸體送回故鄉(xiāng),交給屈原的妹妹女須。神魚完成任務后,再也沒有回洞庭湖,它上下一年一回游,上不過泄灘,下不過新灘,一直守在九畹溪口的江水中。清代詩人程含章作詩歌頌它:"客言秭歸山下水,中有神魚長不死。當年屈子投汩羅,神魚銜送歸鄉(xiāng)里。"。
神牛泉。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qū)的路上,過芝蘭小集鎮(zhèn)不久,可見臨溪一道絕壁上有許多蘑菇狀的鐘乳石,石縫中噴射出一道山泉,形成一道瀑布,人們稱它為神牛泉,當?shù)厝私兴?沙牛屙尿"。每逢雨季水大之時,最遠可噴到河對岸,飛珠濺玉,彩虹斜掛,形成一道奇觀。當?shù)厝擞惺赘鑼iT吟這神牛泉:"一股清涼泉,洞洞兒里流出來,流將出來洗衣裳。藍的好洗花的好漿,手拿楊木棒槌,棒出個大太陽。郎在對面望奴洗衣裳,望得奴家心里好慌張,一心想情郎,下下捶石板上。"。
將軍巖。
在神牛泉對岸的懸崖上,有一塊酷似人頭的巨石,背依大山,頭頂沖天帽,怒眼圓睜,闊鼻大嘴,唇邊短須橫生,五官栩栩如生,石"頭"以黑色懸崖為身軀,活象一個身披黑袍、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當?shù)厝朔Q它為"將軍巖"。
棺木巖自古流傳棺木巖,鳥鳴猿啼動人懷。雪飄草林山戴孝,風吹松杉樹舉哀。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臺。不知亡者哪朝輩,棺木七副洞里埋。
在九畹溪峽谷中,在一座約700米高的巖壁,在距地面約六、七十米的半腰中有一條很寬的橫向裂縫,縫中放著七具懸棺,因此當?shù)厝朔Q這個地方叫棺木巖。懸棺離公路不足百米,站在公路上肉眼可見。
從九畹溪黑龍?zhí)峨娬痉褐鄱缕?、八公里,可見一巨石,象一位少婦立于懸?guī)r之上,背著嬰兒,翹首期盼丈夫歸來。她那上圓下尖的瓜子臉蛋,腦后微墜的發(fā)髻,渾圓豐滿的胸脯,活脫脫一個望穿秋水的青春少婦。當?shù)厝朔Q它為"望夫石"。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被稱其為湖北的"呼倫貝爾"的大九湖風景區(qū),大九湖并非湖,而是一片沼澤地,屬山澗盆地,也是一處高山濕地。高山濕地在我國不多見。這里海拔1700米,面積為36平方公里,中間卻是17平方公里的平川,四周高山重圍,若是在平原地區(qū),這塊平地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抬頭見高山,地無三尺平"的神農(nóng)架群山之中,出現(xiàn)這樣的大面積的平地,卻是少見的,大九湖因而享有"高山平原"的美稱。
大九湖位于神農(nóng)架的西麓,緊鄰四川,靠近陜西,與重慶的巫溪、巫山縣交界,是神農(nóng)架通向重慶的西大門,古來便有"一腳踏三省六縣"之說,也是神農(nóng)架的四個鄉(xiāng)之一的——大九湖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到了大九湖之后,最有趣的還是扎向平川中的那些山頭,仔細數(shù)一下,您會發(fā)現(xiàn)有九座山峰,有的人看著覺得是九條蒼龍,在爭飲甘醇,龍頭、龍頸、龍身、龍尾無不形象逼真,活靈活現(xiàn),又有人說那是倒拖在湖中的九條牛尾,山頭依稀為牛腿、牛屁股。還有四句歌謠"四川過來九條牛,走到九湖未回頭,何時識得其中味,不出天子出諸侯"。
兩種說法不僅有形象依據(jù),而且還有歷史依據(jù),九龍爭飲說源出神農(nóng)氏采藥釀藥酒時,引來了九龍爭飲,造就了"四周山縱橫,中間一地坪,綠樹滿坡生,水接天坑滲"的神妙景觀。相傳,當年的大九湖卻是一片水鄉(xiāng),一溜排開的九個湖泊,黑水河貫通著彼此,不過湖中盛的并不是水,而是神農(nóng)氏泡制的抗寒藥酒,因而大九湖又叫大酒湖,酒香四溢,召來了九條蒼龍全喝醉了,整個身子也就永遠留在這了。
九牛說印證著"薛剛反唐"的故事,薛剛既是從大九湖躍出的諸侯,唐中宗被母后武則天貶為盧陵王駐守房州,卻心系長安,做夢都想重返京城,再登帝位。李顯得神農(nóng)老祖指點,特命薛剛為帥,在大九湖屯兵、練兵,待時機成熟便起兵直搗長安城,一舉推翻武周王朝,恢復唐號,李顯再次登上中宗皇帝的寶座。
大九湖確實堪作這段歷史的見證,平原周圍,分布著10個屯兵點,分別叫做一字號、二字號、三字號直到九字號、帥字號,他們即為當年各營將士營地和元帥大帳的所在地,帥字號位置居中,最為險要,是薛剛元帥的大帳,千百年來,這的農(nóng)民換了一代又一代,地名卻始終未改。
平原西面山坡上至今保留著鸞英寨、擂鼓臺等遺址,山槽間至今保留著卸甲套、九燈河的古名。鸞英寨即薛剛夫人紀鸞英的寨堡,它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擂鼓臺即薛剛點將演陣的故址,場面開闊,可容萬人。卸甲套流傳著薛剛兵敗,丟盔卸甲的故事。最便游賞的還是那座"娘娘墳",它位于平原中部的南側(cè),是一個大土堆,堆上原生有兩棵櫟樹,須三人合抱,前些年,才被雷電劈倒。娘娘指花月姑,她是武則天侄子武三思的愛妾,才貌兼?zhèn)?,文武雙全,隨武三思征討薛剛,卻與陣前唐將調(diào)情,被夫君碎尸萬段,拋尸荒野,一群神蟻,不忍目睹慘狀,銜回尸體,終成一座土墳,這便是娘娘墳的來由。
大九湖在本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了新的飛躍,繼酒九公路修通后,林區(qū)政府就制定了開發(fā)大九湖的宏偉計劃,包括三大工程:1、首先修渠排水,變沼澤為田園,井格形的排水渠網(wǎng)已經(jīng)建成,梅花鹿、巴山黃牛、馬頭羊在此得到迅速發(fā)展;2、同時進行的是草場建設(shè)工程,已種植紅三葉、白三葉等優(yōu)質(zhì)牧草近萬畝;3、還有藥園建設(shè)工程,這盛產(chǎn)獨活、黨參、三七、杜仲、當歸等多種藥材,還可以種植糧食、山果等,這些都已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致富的主要財源。
大九湖還有兩個游人必到的場所,一是梅花鹿圈養(yǎng)場,梅花鹿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它們體態(tài)玲瓏清秀,十分招人喜愛。我們所見到的梅花鹿原本不是神農(nóng)架的,1986年,由國家科委和湖北省科委聯(lián)合立項,由國家撥款22萬元,在這里修建起5萬平方米的梅花鹿圈養(yǎng)場。1987年10月10日,神農(nóng)架在宜昌市接受由吉林省雙陽鹿場贈送的22只黑龍江省左家實驗動物研究所贈送的10只良種梅花鹿,這些梅花鹿經(jīng)過精心喂養(yǎng),一直在大九湖繁育后代。
二是"枯木逢春"。與梅花鹿場東西相望的一棵400多歲的老櫟樹本已在50年代枯死,80年代卻爆出新芽,長出新枝,重新煥發(fā)了青春,當?shù)匕傩瞻堰@稱為大九湖騰飛的吉兆。
我們祝愿大九湖變得更美!
荊州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腹地,東望省會武漢、西接長江三峽,南與湖南常德、岳陽、益陽交界、北與荊門毗鄰。轄荊州、沙市兩個區(qū)和公安、監(jiān)利、江陵三個縣及松滋、洪湖、石首三個市??倗撩娣e483平方公里,總?cè)丝?30萬。
荊州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已經(jīng)形成,它是大禹治水定天下,定下來的九州之一,因為它管轄范圍很大,包括湖北、湖南,兩廣邊界和河南南陽盆地,而且靠的是湖北省南漳縣西邊的荊山山脈,當時古人按照依山傍水定地名的慣例定它為荊州。這個城市的特點就是一城二名,既叫荊州城,又叫江陵城,江陵城的來歷是兩千六百多年以前成立了江陵縣,江陵這兩個字的意思就是遠處無高山,近處皆陵埠,也就是遠處沒有高山,近處都是丘陵和水的意思。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說的就是這個城市。
現(xiàn)在咱們所在的位置是荊州市的沙市區(qū),不知道在座的朋友有沒有來過我們沙市的呢?沙市原先是個輕工業(yè)城市,特別是紡織業(yè)比較發(fā)達,而且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企業(yè),比如說活力28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另外呢,沙市最早的時候也不叫沙市,叫沙石,可能是因為原來這里石頭比較多的原因吧。原來它是長江上比較熱鬧的一個碼頭,早在1895年,清政府跟英國簽定的(馬關(guān)條約)里面有一條就是在長江上開辟五個通商口岸,那么沙市就是這五個通商口岸中的其中之一。
荊州市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中外聞名的三國古戰(zhàn)場,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的中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長江三峽旅游線、古三國旅游線、楚文化旅游線上,人文景觀很多,歷史遺跡遍布全市,現(xiàn)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雞公山遺址、楚紀南城、八嶺山古墓群、荊州古城墻、湘鄂西革命根據(jù)地舊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2處,市9(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0余處。荊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魏、蜀、吳為奪取荊州,不是留下了劉備借荊州、關(guān)羽大意失荊州等許多動人的故事,而且留下了大量的三國遺址。主要有江陵的關(guān)公點將臺、馬跑泉,洪湖的曹操灣、烏林寨,監(jiān)利的子龍崗、華容道,石首的繡林鎮(zhèn)、劉郎浦,公安的孫夫人城等。荊州城有保存完好的古城墻,歷經(jīng)1800多年,古貌猶存?,F(xiàn)存城規(guī)模之大保存之好,為我過南方所僅有,在全國也為數(shù)不多。城內(nèi)有建于唐代的開元觀、玄妙觀,建于明代的太暉觀,建于清代的文廟、關(guān)廟和鐵女寺。據(jù)考古發(fā)現(xiàn)、,荊州早在五千年前就是原始人類生存的地區(qū),城北的雞公山就是五萬年至二十萬年前的一處舊石器時代的遺址。五、六千年前,人類在荊州大地上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屈家?guī)X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春秋戰(zhàn)過時代,青銅器冶煉技術(shù),煅鑄鐵技術(shù),絲織刺繡技術(shù)和漆器工藝技術(shù)都處于世界領(lǐng)先水平;老莊哲學、楚辭文學和音樂舞蹈也都登上了古代世界文明的殿堂。楚故都紀南城及其周圍,有楚城遺址5座,楚文化遺址83處,大型古墓800多處,其中包括18個楚王的葬墓。三國時期,諸葛亮稱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過也。魏、蜀、吳三國的眾多政治家、軍事家圍繞荊州斗智斗勇,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故事和許多三國勝跡。
荊州自古人杰地靈,素有唯楚有才之譽。世界四大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就曾在這里任職20余年。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杰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則,表字靈均。正則即平,以法天:靈均即原,以法地。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故里漢壽滄港。約生于公元前340年正月初7日(有說初5日),逝于公元前278年,5月初5日,享年62歲。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后,屈是楚國(昭、屈、景)三族中第一個大旺族。
武王把次子瑕分封在屈的地方,即今日的漢壽境地。瑕就以屈為他的派稱,以后便成了屈姓。從瑕到屈原已有5百多年的歷史。屈原的祖父屈宜恤,做過宣王時的司馬,威王時的莫敖,是威震諸侯的大將軍,屈原的父親屈丐,字伯庸,是統(tǒng)帥楚國最精銳申息之師的大將軍。
屈原離京后,前往江南途中,因秦魏攻楚時,懷王想起屈原,便派人找回了他,懷王命他第二次出齊,聯(lián)齊抗秦,憑自身的才名和三寸不爛之舌,一舉說服齊宣王。但是,張儀又勾結(jié)南后再次詆毀屈原,懷王勃然大怒,改任他為三閭大夫,此職是掌管王族三姓的有關(guān)事務,負責譜牒,祭祀和教育等。雖職位較高,但不能面見國王。當懷王出秦赴約時,容顏憔悴的屈原,跪在路邊哭勸,反被奸臣靳尚推倒在地,飛車而去,其惡果懷王被扣,囚禁三年,死于秦國,這時屈原已42歲。
屈原聽說懷王靈柩已回,赴京扶柩痛哭,并奉勸襄王與秦斷交,襄王已動心而未成行,反娶秦王之女,認賊作父,屈原竟拼命求見,在宮門口卻碰上子蘭,他大聲怒罵子蘭。第二天,子蘭向襄王極力誹謗屈原,襄王大怒,便撤了他三閭大夫之職,流放江南很久他已50余歲了。
屈原離開郢都,沿長江而下,滿懷悲憤,憂愁交加,便寫下了《離騷》。在流浪中寫了《招魂》,還設(shè)靈位誦此詩祭祀懷王。以后過洞庭、逆沅水,回到漢壽滄港故里住了很久。在此期間他每天在河邊湖畔走來走去,獨吟詩歌。他已面黃肌瘦,形若枯槁。一天在滄浪河畔遇漁父相交談心,便寫下了《漁父》。爾后,他離家行至湘水時,秦軍破郢都,聞此消息,他更憂國憂民,心似火焚,就寫下最后一首《懷沙》詩,表明他堅守忠潔、誓死不屈的決心。于5月5日自沉汩羅江,年62歲,故里滄港人民一聽到屈原投河,立刻去汩羅撈尸,并將包好的粽子投入河中,以免魚龍傷害尸體。年年如此,便成了端午龍舟競渡和包粽子的傳統(tǒng)風俗。
1953年,農(nóng)歷5月初5日,我國廣泛開展了紀念屈原的活動。同年9月,世界和平理事會開會紀念屈原,號召全世界人民向他學習。
屈原創(chuàng)造了與日月爭光的楚辭25篇,其中23篇是在故里滄港寫就?!峨x騷》是中國詩壇的杰作。也是世界著名的史詩,譯成許多國家的文字。在很多國家的圖書館里還掛著屈原的畫像?!秶L》和《離騷》合稱為風騷,連詩人也稱騷人??谷諘r期,曾一時定5月5日為詩人節(jié)。
屈原雖已離我們2283周年了,但他的著作是全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偉大的現(xiàn)實意義。我們不僅要世代緬懷他,而且要廣泛宣傳和認真學習他。我們要學習他堅持奮進的思想,忠誠高潔的品德,寧死不屈的意志和愛國愛民的偉大精神。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痛并快樂著旅行社”的導游員機器貓,在這里我對大家光臨武漢市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去的時間里將由我為各位提供導游講解服務,我一定會盡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這次旅游活動中感到開心愉快。
好,下面請大家隨我一起去參觀武漢市的古剎歸元禪寺。
好了,說著說著我們已經(jīng)到了歸元禪寺了,下面請大家下車和我一起到里面去參觀。
現(xiàn)在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歸元寺的三門,也就是歸元寺的大門,佛寺的大門稱三門,即佛經(jīng)里的三解脫門,中間的是空門,左右分別是無相和無作門。這門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說法的,象此寺的三門八字朝外開,就是象征著廣結(jié)善緣,普度眾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門上方的直匾,相傳當年白光法師要離去,主峰及眾僧挽留不住,只好請他題寫寺名,永志紀念,白光盛意難卻,便在臨行時親筆寫下了這歸元禪寺四個字。
步入三門,映入我們眼簾的就是這晚清文人張日煜的手跡南無阿彌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彌陀佛?,F(xiàn)在在大家右邊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經(jīng)閣等幾座建筑,下面我們就從北院開始游覽。
大家看這圓形門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還是源于王氏葵園,據(jù)記載,當年王章浦購得太湖石,在葵園中壘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稱翠微峰,供高朋玩賞,當年的翠微峰比現(xiàn)在的藏經(jīng)閣還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毀于戰(zhàn)亂。建造歸元寺的時候又搬掉了頹廢的殘石,翠微峰便名存實亡,白光法師感到很惋惜,就將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F(xiàn)在歸元寺附近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這里的妙境”兩個字則是蘊藏著宗教的色彩。
進了念佛堂,大家可能就注意到這個供桌了吧?它長達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組浮雕圖案,(各位能看得出來刻的是什么嗎?其實它)從左到右再現(xiàn)了我國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的幾個情節(jié),分別為:唐太宗為唐僧師徒送行、如來向伽藍等菩薩說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來說法于樹下、佛祖給唐僧師徒封位。
好,下面請大家在和我一起去藏經(jīng)閣,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藏經(jīng)閣是1920年重建的,為兩層五間,高約25米,其中的珍藏十分豐富,光這部清代刊印的《龍藏》就有7250卷。大家可以慢慢的參觀。
在藏經(jīng)閣旁邊的這是大士閣,主要是供奉觀音菩薩。
各位朋友,現(xiàn)在我們所在的地方就是歸元寺的主殿大雄寶殿,這里供奉的是佛教的最高神釋迦牟尼,它是全寺中最為高大的一尊佛像,大家看佛前的這兩棵樹,代表的是釋迦牟尼涅盤時的雙婆羅樹,據(jù)說釋迦牟尼涅盤后遺體火化,有七佛在火中顯現(xiàn),因此人們拜佛前常先化紙錢或黃表紙,并焚香點燭,所以這里的樹葉也做成火焰形,樹葉間各有七佛。
下面再請大家和我一起去游覽羅漢堂。我國五百羅漢的形象是自唐以后,由五代開始興盛,人們將散見于各經(jīng)之中的名號錄出,不足的就加以杜撰,湊足了五百個。北宋以后各地的寺院就多建有羅漢堂,而到了今天,在全國寺廟中保存比較完好的羅漢堂已為數(shù)不多,(主要有北京碧云寺、武漢歸元寺、昆明筇竹寺、成都寶光寺、重慶羅漢寺和蘇州的西園寺。)比較而言,又屬歸元寺的羅漢堂最有特色。
它的平面布局呈田字形,內(nèi)有四院,是為了使殿內(nèi)的羅漢有充足的光線。另外田字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兩個”字相疊加,這種布局暗示著一種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這羅漢堂除了可供參觀外,人們還喜歡用它來預測一年內(nèi)的禍福,也就是武漢人說的數(shù)羅漢”,方法是隨意選中一尊羅漢,然后順著數(shù)下去,數(shù)到和自己年齡數(shù)相等時看看那尊羅漢是什么樣子就可以推測這一年的運勢了。
我國有句俗語說: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而在歸元寺的羅漢堂就不能這么說了,因為這里的羅漢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種盛行于唐代的獨特工藝制成的夾‘佇’像,夾佇像又稱脫紗像或干漆像,歸元寺的羅漢塑像屬活脫干漆,其制作過程較為復雜,首先要用粘土做成人形胎模,干后用生漆將絲綢或夏布層層粘附于其上,再用生漆將混合的膏灰、木粉調(diào)勻涂刮,塑造細部,陰干后再打磨拋光,然后在塑像的背后開一個小孔,注水化泥成漿脫出胎模并沖洗干凈,晾干后再木塊封口,再刷上生漆、貼上金箔,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澤。
這里的羅漢造價雖然很高,但采用的工藝不僅省料,而且每尊不超過25公斤,體輕質(zhì)堅,不透水,不怕水浸。很適應武漢地勢低洼,濕度大的氣候環(huán)境。1954年武漢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很多地方都變成了汪洋,這些羅漢也浸泡在水里,洪水退后,羅漢卻安然無恙。所以如此看來,別說是過江,就算是讓它們?nèi)テ筮^海恐怕也不成問題。
好了各位朋友,關(guān)于歸元寺呢我就給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一點印象,不詳盡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的參觀一下,半小時后在大門口集合上車。)。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四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這里是秭歸縣香爐坪,大家請?zhí)ь^看那座高高的牌坊,坊額上鐫有郭沫若的手書“屈原故里”。
秭歸歷史悠久,是楚文化發(fā)祥地之一。境內(nèi)現(xiàn)存許多關(guān)于屈原的遺跡和傳說,如歸州的屈原祠、衣冠冢、屈原紀念館、屈原故里牌坊和樂平里的“三間八景”以及紀念屈原的龍舟競渡、民俗歌舞等。屈原的遺跡和傳說特別多,古人曾集為“八景”,諸如照面井,讀書洞,玉半三丘等。屈原祠重新修繕后,內(nèi)有屈原塑像,屈原文物紀念館,屈原墓,屈原詩文碑廊。
秭歸山川秀麗,風景如畫。西陵峽雄奇壯美,還有清澈的香溪河,梭秀的九畹溪、險峭的五指山、神秘的棺木巖更是令中外游客為之傾倒。這些自然景觀與展示屈原文化的人文景觀交相輝映,令人流連忘返。由秭歸出發(fā),可西進“小三峽”漂流,東到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流覽,南入“長陽人”家鄉(xiāng)作客,北去昭君故里及神農(nóng)架探密。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新建到大壩一公里處的秭歸新縣城將會成為集三峽大壩雄姿、高峽平湖風光、屈原故里風情、庫區(qū)移民新城為一體的旅游觀光勝地和三峽地區(qū)最大的旅客集散中心。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五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jié)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匯地。下面是本站為大家?guī)淼暮币瞬懈艣r。
導游詞。
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三國古戰(zhàn)場,是楚文化發(fā)祥地之一,是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民族和睦使者王昭君的故鄉(xiāng)。
宜昌位于湖北西部,長江中上游分界處,素有“川鄂咽喉”、“三峽門戶”之稱。宜昌市轄5個城區(qū)、3個縣級市和5個縣,市域面積21083.58平方公里,人口415萬,其中城區(qū)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61.53平方公里,城區(qū)人口133萬。
宜昌歷史悠久,在夏、商、周時代為古荊州地。戰(zhàn)國為楚邑,是楚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燒夷陵于此。東漢建安十三年(220xx年)的吳魏夷陵之戰(zhàn);蜀漢章武二年(220xx年)的吳蜀夷陵之戰(zhàn)均發(fā)生在這里。明、清時期,為夷陵州治和宜昌府治。1949年以宜昌縣城區(qū)及近郊設(shè)市。宜昌在1949年前經(jīng)濟非常落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這座古城開始煥發(fā)青春。宜昌人杰地靈。著名的"長陽人"在一二十萬年前就在此活動,七八千年前,宜昌的先民就繁衍生息于此,相傳為中華民族始祖的軒轅黃帝的正妃嫘祖娘娘就是宜昌西陵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民族和睦使者美人王昭君、清代著名學者楊守敬等許多歷史文化名人都誕生在這塊美麗的土地上。著名詩仙李白、武圣關(guān)羽、茶圣陸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明末率土司兵勇赴國難的巾幗英雄秦良玉等等等等太多的歷史名人都在宜昌留下他們的足跡。
宜昌水清水秀,"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長江三峽就在境內(nèi),現(xiàn)已形成了以自然風光、現(xiàn)代工程、人文景觀為代表的旅游文化品牌,現(xiàn)已初步形成"一體四線"的旅游格局。即:以宜昌城區(qū)、葛洲壩工程、峽口風景區(qū)、三峽大壩為主,集上述周邊景觀的一體。以長江三峽的三峽線,清江土家民風、民情、民俗的三民線,三國古戰(zhàn)場遺跡的三國線,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中國古代美人王昭君、神農(nóng)架野人探險的三人線的四線。此外近幾年還相繼推出了大老嶺、玉泉寺、龍門河、柴埠溪等景區(qū)。這些景區(qū),相得益彰,相互輝映,為宜昌的旅游增添了特殊的魅力。宜昌的旅游正形成一種以三峽旅游為龍頭的獨特的旅游文化。
宜昌市位于湖北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與中游的結(jié)合部,鄂西山區(qū)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地跨東經(jīng)110°15′-112°04′、北緯29°56′-31°34′之間,東西最大橫距174.08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80.6公里。東鄰荊州市和荊門市,南抵湖南省石門縣,西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北靠神農(nóng)架林區(qū)和襄陽市。
宜昌市位于長江北岸、三峽東口,它“上控巴蜀,下扼荊襄”。自古以來號稱“川鄂咽喉,西南門戶”,交通、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宜昌古名夷陵(彝陵),歷史悠久。全市共轄五縣(遠安縣、興山縣、秭歸縣、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個縣級市(宜都市、當陽市、枝江市)五區(qū)(夷陵區(qū)、西陵區(qū)、伍家崗區(qū)、點軍區(qū)、猇亭區(qū)),總?cè)丝?15萬,其中城區(qū)人口133萬;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qū)面積828平方公里。
隨著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工程的建成和中國最大的工程---三峽工程的正式興建,宜昌已成為中國的熱點城市,并迅速發(fā)展成為全國最大水電能源的中心,內(nèi)陸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中轉(zhuǎn)港口,海內(nèi)外客商投資開發(fā)的聚集地,長江經(jīng)濟帶的重要工業(yè)城市。宜昌這座美麗名城,風光旖旎,是素以三峽旅游為城市,享受沿江開放城市的各項政策。宜昌是全國11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宜昌境內(nèi)有三游洞、白馬洞、桃花村、黃陵廟、金獅洞、白果樹瀑布、曉峰懸棺、猇亭古戰(zhàn)場、高嵐風光、葛洲壩工程、三國古戰(zhàn)場、玉泉寺等眾多歷史文化古跡和風景名勝。
宜昌,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和巴人文化的發(fā)祥地,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jié)使者、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均出生在這里,自秦、漢以來,宜昌就是歷代州、府所在地。全市共轄五縣三市(縣級)五區(qū)、93個鄉(xiāng)鎮(zhèn)(街辦)、2719個村,總?cè)丝?14.93萬人,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qū)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61.5平方公里,城區(qū)人口133.8萬人。宜昌地處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多樣,境內(nèi)有山區(qū)、平原、丘陵,大致構(gòu)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jié)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匯地。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宜昌城區(qū)。早在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宜昌就被辟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后在這里設(shè)立領(lǐng)事館。建國以后,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軍工企業(yè)和一批重點企業(yè),是鄂西湘北渝東的區(qū)域經(jīng)濟中心。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江開放城市,并被列入長江三峽經(jīng)濟開放區(qū)。在長江經(jīng)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發(fā)達的經(jīng)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jié)合部,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由中線進入西部的起點,也是湖北“大三角”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支撐點。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電站就在宜昌城區(qū),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僅離城區(qū)38公里。
長江黃金水道流經(jīng)市城232公里,宜昌港口為長江八大港口之一,枝城港為全國四大煤炭中轉(zhuǎn)港之一。318國道橫貫全境,宜黃高速公路延伸至三峽壩區(qū),焦柳鐵路在枝城與長江交匯,三峽機場是全省重要的航空港。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宜昌將新增沿江鐵路、沿江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以及川氣東輸工程等四大通道,構(gòu)筑了溝通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宜昌物華天寶,地靈人杰,資源富集,最有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chǎn)、生物、旅游四大優(yōu)勢資源。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六
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一路辛苦了,首先歡迎各位來到世界水電之都----宜昌市,我是今天大家的導游**,緊隨著汽車的步伐,我們踏上了宜昌之旅,很高興在這個緣分的天空下和大家一起漫游宜昌。預祝大家在這里玩的開心,讓美麗的宜昌永遠留在您的記憶里。
宜昌古稱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朝改稱“宜昌”,取“宜于昌盛”之意。全市現(xiàn)轄5縣3市5區(qū),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cè)丝?15萬。
宜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宜昌是一座擁有2400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是巴楚文化的發(fā)祥地,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jié)使者王昭君的故里。神奇的土家歌舞、激昂的峽江號子、壯闊的歷代戰(zhàn)事、原生的端午祭祀,共同構(gòu)成了宜昌深厚的文化源流。
宜昌是長江中上游的重要交通樞紐。全市已形成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立體運輸體系。焦柳鐵路、宜萬鐵路、滬蓉高速公路、滬渝高速公路在宜昌交匯。長江黃金水道橫貫宜昌230多公里,宜昌港是全國內(nèi)河28個主要港口和長江8大港口之一。三峽機場已開通直達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等地的國內(nèi)航線和至香港、日本的國際包機航線,是國家對外開放的重要航空口岸。
宜昌環(huán)境優(yōu)美。城區(qū)群山擁抱,長江穿城而過。雄偉的三峽大壩和葛洲壩橫鎖長江,西陵長江大橋、宜昌長江公路大橋和夷陵長江大橋等三座現(xiàn)代化的大橋?qū)⒁瞬哪媳北眱砂毒o緊地連在一起,天塹變成了通途。綠蔭環(huán)繞、山水相依、大壩雄姿、三游古洞、白馬仙蹤、東山圖畫、桃花新村、兒童公園、濱江畫廊、廣場夜景、宜昌天然塔、鎮(zhèn)江閣等城市景觀勾畫出“人在城中、城在林中”美麗勝景。全市森林覆蓋率超過55.3%,城區(qū)空氣質(zhì)量二級以上優(yōu)良天數(shù)達到349天。
宜昌地質(zhì)構(gòu)造復雜。距今25億年前的元古界到百萬年前的新生界之間的各個地質(zhì)時代的地層均有分布,且發(fā)育完整,出露齊全,被譽為“天然地質(zhì)博物館”。其中震旦系、奧陶系、志留系的剖面,是中外地質(zhì)學界研究的標準剖面之一。
宜昌地形復雜多樣。地勢西高東底,西北部是大巴山,中部是巫山,西南部是武陵山。宜昌城以東的宜都、枝江、當陽、遠安屬丘陵山區(qū)和平原;宜昌城以西的興山、秭歸、長陽、五峰等縣屬于山區(qū),境內(nèi)有山區(qū)、平原、丘陵,大致構(gòu)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宜昌的水系為外流水系,以長江為主脈,河流眾多,河網(wǎng)密集,水量豐富。除長江,清江外,1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9條。由于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為開發(fā)水能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宜昌水能可開發(fā)量達3000萬千瓦,占全國可開發(fā)量的8%。除三峽工程外,宜昌還擁有葛洲壩電站,隔河巖電站等大小水電站。在方圓直徑不到100公里的范圍內(nèi),擁有如此豐富的水電資源和如此充分的開發(fā)程度,宜昌是世界上是僅有的,因此宜昌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電基地,真可謂是世界水電之都。
宜昌在長江經(jīng)濟帶中,東接武漢,西連重慶,處于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往、東西資源要素對流的交匯處和過渡地帶,歷來是重要的商品物資集散地。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由沿海向內(nèi)地梯次推進,長江開放開發(fā)、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和三峽工程的興建,宜昌處于承東啟西的戰(zhàn)略部位,是重慶和武漢之間重要的區(qū)域性中心城市。
宜昌有六大農(nóng)業(yè)特色產(chǎn)業(yè):即以柑橘為特色的水果產(chǎn)業(yè)、以草食動物為特色的蓄牧產(chǎn)業(yè)、以庫區(qū)特種養(yǎng)殖為特色的水產(chǎn)業(yè)、以無公害反季節(jié)為特色的蔬菜產(chǎn)業(yè)、以優(yōu)質(zhì)綠茶為特色的茶葉產(chǎn)業(yè)、以烏紅天麻為特色的中藥材產(chǎn)業(yè)。同時有六大工業(yè)優(yōu)勢產(chǎn)業(yè):即以發(fā)電和輸配電為特色的水電產(chǎn)業(yè)、以綠色健康食品為特色的食品產(chǎn)業(yè)、以磷化工為特色的化學產(chǎn)業(yè)、生物工程及新醫(yī)藥產(chǎn)業(yè)、以新型建材為特色的建材產(chǎn)業(yè)、航天工程及海洋探測產(chǎn)業(yè)。有五大出口基地:即以船舶及零部件為主的機電產(chǎn)品出口基地;以五鈉為主的磷化工產(chǎn)品出口基地;以棉紗棉布為主的紡織出口基地;以活性酵母和水果罐頭為主的農(nóng)產(chǎn)品出口基地;以化成箔為主的電子元器件出口基地。
宜昌市是全國11個重點旅游城市之一;是全國首批公布的40佳旅游城市;2000年進入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行列;目前正在向中國著名的旅游名城邁進。宜昌境內(nèi)擁有三峽大壩和三峽人家等2處5a級景區(qū),有西陵峽口、三峽竹海景、石牌要塞、三峽觀壩旅游區(qū)、九畹溪、柴埠溪大峽谷、車溪、三游洞、清江畫廊和三峽大瀑布等10處4a景區(qū),還有3a景區(qū)14處。全市已開放的旅游點350多處,享有盛譽的有100多處。長江三峽畫廊及三峽水利工程、葛洲壩水利樞紐為全國旅游熱線,世界著名。長江三峽四百里畫廊在1985年被列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1991年又榮登“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榜首。三峽之一的西陵峽,位于本市境內(nèi),其奇峽險灘,令人嘆為觀止,有“西陵山水天下佳”之稱。這里有歷史悠久的巴人遺址和三國古戰(zhàn)場遺址,有被譽為“三楚名山”的玉泉山,有“天下四絕”之一的當陽玉泉寺。宜昌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的誕生地,也是中國古代民族和的友好使者王昭君的故鄉(xiāng)。千姿百態(tài)的五峰、著名的三游洞、金獅洞、白馬洞、龍泉洞、長生洞、燕子洞等迷宮奇觀,風采各異,美不勝收。眾多的山水風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與宏偉的三峽工程、葛洲壩工程、隔河巖水電工程交相輝映,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資源。
宜昌風清氣正,團結(jié)和諧,務實創(chuàng)新,政通人和。近年來,宜昌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緊緊抓住中部崛起、建設(shè)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承接沿海產(chǎn)業(yè)轉(zhuǎn)移等重大機遇,著力實施開放先導戰(zhàn)略和沿江突破戰(zhàn)略,全面推進區(qū)域性經(jīng)濟中心、交通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和三峽旅游龍頭“三個中心一個龍頭”建設(shè),主要經(jīng)濟指標已位居全省前列,綜合實力躋身全國百強城市行列。宜昌先后榮獲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wèi)生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中國十佳宜居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再次歡迎各位游客光臨宜昌,希望美麗的宜昌給您留下美好的記憶。
文檔為doc格式。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七
我的家鄉(xiāng)在武漢,我生在武漢,長在武漢,與武漢有著未解之緣。
武漢市全國中部最大的工業(yè)化城市,空運水路和陸路交通都很發(fā)達,享有“九省通衢”的美稱。長江漢水在武漢交匯,把武漢分成漢口漢陽和武昌“三鎮(zhèn)”,兩江上架起了十幾座橋梁,把三鎮(zhèn)連為一體,市內(nèi)交通非常地方便,因此又有“江城僑城”的美名。
武漢的工廠很多,總共有幾千家工廠。大的有武鋼武船武重武鍋,這些工廠在全國都很有名。武漢有幾十所大專院校,最出名的有武大華工華師華農(nóng)和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的科學技術(shù)也很發(fā)達,東湖光谷的科技水平文明與世界。武漢的商業(yè)貿(mào)易很繁榮,江漢路步行商業(yè)街和漢正街商物交易市場等都是國內(nèi)的名牌市場。
經(jīng)過創(chuàng)建文明城市的活動,武漢更加美麗了,我生長在這樣美麗的城市里,內(nèi)心感到無比榮幸和驕傲。武漢市美麗的,她一年四季都很美麗。
春天武漢這個花園城市的花草樹木都長得分外茂密。天天早上就有許多中老年人在江灘,公園里晨練跑步揮劍。
夏天是一個炎熱的季節(jié),習慣了“大火爐”的武漢人喜愛坐在大樹的陰涼下扇扇子,這樣,也很舒適,而且還可以“親近大自然”呢!
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喜慶豐收的場面取走了所謂“秋天凄涼”的舊思維。天天早上和晚上都有許多人在廣場上跳舞唱歌,這些群眾性的活動,是武漢呈現(xiàn)出了時代青春的活力。
冬天大雪覆蓋了整個武漢,萬幢高樓披上白色的大衣,像雪中的秦嶺天上,壯觀極了。
鮮花是園丁培育出來的,美麗的武漢是全體勞動人民經(jīng)過幾十年的辛勤勞動建設(shè)起來的。武漢的今天是美麗的,武漢的明天會更美麗。
我在武漢愉快地生活,茁壯地成長!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八
宜昌,古稱夷陵,有2400多年的歷史,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楚文化和巴人文化的發(fā)祥地,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和中國古代民族團結(jié)使者、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均出生在這里,自秦、漢以來,宜昌就是歷代州、府所在地。
全市共轄五縣三市(縣級)五區(qū)、93個鄉(xiāng)鎮(zhèn)(街辦)、2719個村,總?cè)丝?14.93萬人,國土面積2.1萬平方公里,城區(qū)面積4249平方公里,建成區(qū)面積61.5平方公里,城區(qū)人口133.8萬人。
宜昌地處秦巴山脈和武陵山脈向江漢平原的過渡地帶,地勢西高東低,地貌復雜多樣,境內(nèi)有山區(qū)、平原、丘陵,大致構(gòu)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處長江中上游結(jié)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匯地。
上控巴蜀,下引荊襄,以“三峽門戶、“川鄂咽喉’著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三國時期的夷陵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宜昌城區(qū)。
早在1876年簽訂的《中英煙臺條約》中宜昌就被辟為通商口岸,英、美、法、德、意、日等國先后在這里設(shè)立領(lǐng)事館。
建國以后,國家在宜昌興建了30多家軍工企業(yè)和一批重點企業(yè),是鄂西湘北渝東的區(qū)域經(jīng)濟中心。
1994年宜昌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江開放城市,并被列入長江三峽經(jīng)濟開放區(qū)。
在長江經(jīng)濟帶中,宜昌東接武漢,西連重慶,是東部發(fā)達的經(jīng)濟科技與西部豐富資源的結(jié)合部,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由中線進入西部的起點,也是湖北“大三角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電站就在宜昌城區(qū),舉世聞名的三峽工程僅離城區(qū)38公里。
長江黃金水道流經(jīng)市城232公里,宜昌港口為長江八大港口之一,枝城港為全國四大煤炭中轉(zhuǎn)港之一。
318國道橫貫全境,宜黃高速公路延伸至三峽壩區(qū),焦柳鐵路在枝城與長江交匯,三峽機場是全省重要的'航空港。
隨著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實施,宜昌將新增沿江鐵路、沿江高速公路、滬蓉高速公路以及川氣東輸工程等四大通道,構(gòu)筑了溝通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
宜昌物華天寶,地靈人杰,資源富集,最有代表性的有水能、礦產(chǎn)、生物、旅游四大優(yōu)勢資源。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九
"男人一路歡笑,女人一路尖叫"——中外游客如此評價九畹溪漂流。九畹溪距三峽大壩20公里,分為兩段,上段兩人一舟,闖越怪石密布、浪花四濺的激流險灘;下段坐觀光艇或沖鋒舟,穿越絕壁林立、山窮水復的九畹峽谷,欣賞地縫、仙女山、望夫石等奇觀。漂流九畹溪,體驗浪遏飛舟的快感,享受戰(zhàn)勝自我的激情,被中外游客譽為"三峽第一漂"。
九畹溪曾是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早年開壇講學、植蘭修性之地,"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即指此地。從秭歸新縣城至九畹溪,沿途有問天神簡、神牛泉、將軍巖、美女曬羞、剪刀崖、和尚巖等十余處自然景觀,有與屈原文化緊密相關(guān)的問天簡、壇包、神龜石、巨魚坊、求字碑、硯窩臺、筆峰石、靈芝巖等近二十處人文景觀,有極具科學研究價值的古懸棺群,有宗教特色濃郁的圣天觀,有人跡罕至的干溪溝生態(tài)旅游區(qū),供您欣賞。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qū)的路上,茶園坡遂道口,有一塊巨石臨江倚石而立,高約400米,寬約80米,厚約5米。它與主巖之間有一道裂縫,寬處約5米,窄處約半米,把它與巖體完全分離。這塊高而薄的石片,就象人工立起的一方豐碑,又象一片竹木削刻的書簡,相傳楚國郢都失守之后,屈原托弟子石夫?qū)⒃姾啞秵柼臁穾Щ丶亦l(xiāng),焚于高山之巔,石夫不忍,將詩簡藏于此處,人們稱它為"問天神簡"。
在九畹溪口,有個雖小卻很有名的碼頭,叫巨魚坊。相傳屈原投江汩羅之后,水神湘君、湘夫人派洞庭湖神魚將他的尸體送回故鄉(xiāng),交給屈原的妹妹女須。神魚完成任務后,再也沒有回洞庭湖,它上下一年一回游,上不過泄灘,下不過新灘,一直守在九畹溪口的江水中。清代詩人程含章作詩歌頌它:"客言秭歸山下水,中有神魚長不死。當年屈子投汩羅,神魚銜送歸鄉(xiāng)里。"。
在通往九畹溪景區(qū)的路上,過芝蘭小集鎮(zhèn)不久,可見臨溪一道絕壁上有許多蘑菇狀的鐘乳石,石縫中噴射出一道山泉,形成一道瀑布,人們稱它為神牛泉,當?shù)厝私兴?沙牛屙尿"。每逢雨季水大之時,最遠可噴到河對岸,飛珠濺玉,彩虹斜掛,形成一道奇觀。當?shù)厝擞惺赘鑼iT吟這神牛泉:"一股清涼泉,洞洞兒里流出來,流將出來洗衣裳。藍的好洗花的好漿,手拿楊木棒槌,棒出個大太陽。郎在對面望奴洗衣裳,望得奴家心里好慌張,一心想情郎,下下捶石板上。"。
在神牛泉對岸的懸崖上,有一塊酷似人頭的巨石,背依大山,頭頂沖天帽,怒眼圓睜,闊鼻大嘴,唇邊短須橫生,五官栩栩如生,石"頭"以黑色懸崖為身軀,活象一個身披黑袍、威風凜凜的古代將軍。當?shù)厝朔Q它為"將軍巖"。
自古流傳棺木巖,鳥鳴猿啼動人懷。雪飄草林山戴孝,風吹松杉樹舉哀。春到百花呈奠禮,夜來明月照靈臺。不知亡者哪朝輩,棺木七副洞里埋。
在九畹溪峽谷中,在一座約700米高的巖壁,在距地面約六、七十米的半腰中有一條很寬的橫向裂縫,縫中放著七具懸棺,因此當?shù)厝朔Q這個地方叫棺木巖。懸棺離公路不足百米,站在公路上肉眼可見。
從九畹溪黑龍?zhí)峨娬痉褐鄱缕?、八公里,可見一巨石,象一位少婦立于懸?guī)r之上,背著嬰兒,翹首期盼丈夫歸來。她那上圓下尖的瓜子臉蛋,腦后微墜的發(fā)髻,渾圓豐滿的胸脯,活脫脫一個望穿秋水的青春少婦。當?shù)厝朔Q它為"望夫石"。
湖北概況導游詞篇十
(上車出發(fā)后)。
各位領(lǐng)導:
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__旅行社導游員__,按照縣先教辦安排,今天由我為大家作活動講解。希望在我的陪同下,各位領(lǐng)導既能有所收獲,又能有一個輕松愉快的旅程。
“五個一”紅色之旅先進性教育活動是由縣委黨員先進性教育辦公室主辦的一次學教體驗活動,“五個一”呢,就是走一趟紅軍路、唱一首紅軍歌、掃一次紅軍墓、吃一頓紅軍飯、聽一堂紅軍課。我們今天的行程安排是這樣的,第一站到勝利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掃烈士墓,第二站參觀勝利老街、金鳳樓,第三站在___吃紅軍飯,飯后聽紅軍課,第四站是上薄刀峰,走紅軍路,完成行程后從大地坳方向返回。
在外地,說到羅田,可能會有人說不知道,但說到大別山,那就很少有人說不知道了。這是由于包括我們羅田在內(nèi)的大別山人民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lǐng)導下,英勇奮斗,前赴后繼,以巨大的流血犧牲,贏得了“大別山紅旗不倒”的歷史地位,為建立新中國所作出的重要貢獻所決定的。大別山與井岡山、韶山一起,并稱為中國革命三大策源地。更重要是,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一舉扭轉(zhuǎn)國內(nèi)革命斗爭局面,揭開解放戰(zhàn)爭我軍由戰(zhàn)略防御轉(zhuǎn)向戰(zhàn)略大反攻的序幕。
今天,我首先先給大家介紹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和劉鄧大軍在羅田戰(zhàn)斗活動情況。這得從大別山的戰(zhàn)略地位說起。
大別山,位于鄂、豫、皖3省邊界地區(qū),南接長江可威逼寧漢,北向豫皖可俯瞰中原,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黨的創(chuàng)立和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這里即成為創(chuàng)立黨組織較早、受黨的影響較深、工農(nóng)運動高漲的地區(qū)。因此,大革命失敗后,鄂豫皖3省黨組織根據(jù)“八七會議”所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在探索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quán)革命道路的過程中,相繼把武裝起義的重點放在敵人統(tǒng)治薄弱的大別山區(qū),不約而同地提出了實行大別山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戰(zhàn)略構(gòu)想。隨著這個戰(zhàn)略構(gòu)想付諸實施,大別山相繼爆發(fā)了黃麻起義、商城起義和六霍起義,形成了大別山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新局面。
1947年,國民黨軍隊將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將戰(zhàn)爭引向解放區(qū)。因此,黨中央決定舉行全國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zhàn)爭引向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在外線大量殲敵。鄧小平說過:“大別山,敵人必爭,我也必爭”。遵照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lǐng)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一、二、三、六縱共11.5萬余人,迅疾南下,一舉突破了黃河天險,發(fā)起魯西南戰(zhàn)役,殲敵九個半旅,接著向南實行無后方的千里躍進?!斑M”,是一種特殊的進攻方式,不是逐城逐地向前推進,而是長驅(qū)直入,一舉插進敵人心臟。
其間,我軍在劉鄧首長的率領(lǐng)下,搶渡黃河,越過隴海鐵路,通過黃泛區(qū),渡過沙河、汝河、淮河,于8月27日勝利進入大別山區(qū)。劉鄧首長命令一、二縱(含六縱16旅)攻克大別山北麓,擔負掩護,三縱直指皖西,六縱直指鄂東,迅速搶占大別山中心區(qū),包括羅田。
1947年9月4日,劉鄧大軍進至滕家堡,就是現(xiàn)在的勝利鎮(zhèn)。這是劉鄧大軍首次進入羅田。劉鄧大軍在大別山活動期間,羅田既是前線,又是大軍后方。
47年9、10月間,劉鄧大軍在大別山開展游擊戰(zhàn),輾轉(zhuǎn)于麻城、英山、浠水、立煌(金寨)、蘄春、羅田等地,我縣民間都流傳著劉鄧大軍五次攻克羅田縣城的故事。第一次劉鄧大軍6縱18旅53團(先遣團)于47年9月6日從麻城白果出發(fā),經(jīng)李婆墩、三里畈,于當日黃昏到達石源河,然后兵分三路:一部過河占領(lǐng)城南缽盂尖,一部占領(lǐng)城東黃道山,一部占領(lǐng)城西黨家山高地,然后主力部隊猛烈攻城。當時城內(nèi)有國民黨廣西軍一個營和縣自衛(wèi)隊1000多人。在我軍攻擊下,頑抗一陣,棄城向雷家大垴方向逃竄。劉鄧大軍首次攻克羅田縣城。入城后,成立城防司令部和羅田縣愛國民主政府,開倉濟貧。53團主力,于數(shù)日后主動撤出縣城,經(jīng)大河岸赴英山??h自衛(wèi)隊于13日占據(jù)了羅田。
第二次是18旅一支部隊,于9月18日路過,二次攻克羅田城。收復縣城后,揮師經(jīng)大河岸向英山方向開去。敵軍于20日又占據(jù)了羅田。
第三次是9月29日,正值中秋節(jié),六縱主力北返麻城路過羅田,城內(nèi)守敵聞風喪膽,我軍稍加攻擊,守敵就棄城而逃??h城第三次被攻克。
第四次是10月五日。也是六縱一部20__多人,經(jīng)石橋鋪進入羅田,縣城守敵聞風逃竄,我軍再次攻克羅田。隨后開向蔡店河。
第五次是10月27日,劉鄧大軍在蘄春高山鋪大捷,殲敵40師和52師82旅共1.26萬人之后,六縱一部從廣濟向羅田出發(fā),攻打羅田縣城,擊潰敵第7師516團,于29日第五次攻克羅田城。至此,大別山戰(zhàn)略要地羅田,完全控制在我軍手中,成為大別山游擊戰(zhàn)爭根據(jù)地。1947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有這樣一則報道:“羅田經(jīng)五次易手,人民已認清了解放軍和愛國民主政府真正是人民的救星,當我軍隊和政府入城后,老百姓紛紛前來訴苦,控訴蔣匪軍之罪行”。
好了,劉鄧大軍在羅田的情況介紹我們暫告一段,下面我們進行第二項活動內(nèi)容――學唱一首紅軍歌。
在大別山老區(qū),流傳著很多革命歌曲,有出自紅安的《八月桂花遍地開》,很多人都會唱。在我們羅田也有不少,為配合這次活動,縣文化局搜集整理了十幾首,精選了兩首,下面我給大家唱一遍,請大家選學一首……。
(教唱一首紅軍歌)。
〔過方家坳后〕。
各位領(lǐng)導,我們馬上就到勝利鎮(zhèn)。勝利鎮(zhèn)原名屯兵堡,又稱滕家堡。屯兵堡名稱的由來,民間傳說宋朝有一女將,身懷六甲帶兵打仗,戰(zhàn)斗中在勝利鎮(zhèn)北面的松(生)子關(guān)生子,在脫甲嶺解下戰(zhàn)袍包裹,到洗兒嶺洗嬰兒,最后屯兵于在這里,將這里取名屯兵堡。后人改稱為滕家堡。比較可信的說法,此地是鄂豫皖邊陲,北通中原,南接江漢,為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都屯兵于此,所以稱為屯兵堡。52年,在這里設(shè)勝利縣縣址,所以地名改為勝利,是紀念革命勝利的意思。
勝利地區(qū)是我縣革命的發(fā)源地,我縣第一個中國共產(chǎn)黨支部在這里成立。紅一軍、紅四軍、紅25軍、紅28軍,劉鄧大軍在羅田都是以勝利為主要活動區(qū)域。
〔烈士陵園〕。
勝利烈士陵園,建于1986年,是為紀念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在勝利犧牲的300多名烈士而興建的。園內(nèi)建有烈士紀念碑,碑高18.6米,花岡巖碑身,碑身由王任重題寫“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碑座上刻有碑文,記述了烈士概況。
〔李梯云烈士墓〕。
李梯云,又名李繼棠。勝利鎮(zhèn)上金垸皂樹坳人。1907年生,1924年考入董必武創(chuàng)辦的武漢中學,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5年考入武昌中華大學。1926年夏,受組織委派,回羅田開展革命工作,發(fā)展黨員,建立黨組織。1926年8月,他主持在滕家堡金鳳樓成立第一個黨支部――中共羅田支部,并當選為書記。同年十二月,中共羅田縣委正式成立,他任縣委書記。從此,羅田地區(qū)的大革命運動在以李梯云為首的中共羅田縣委領(lǐng)導下蓬勃興起。
大革命失敗后,李梯云秘密轉(zhuǎn)入商南繼續(xù)從事革命活動。歷任中共商城南邑區(qū)委委員、中共商羅麻特別區(qū)委委員、中共赤城縣委書記、中共鄂皖特委委員、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11軍32師黨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等職。在此期間,他與徐思庶、肖方、周維炯等人,成功組織并指揮了商南武裝起義,創(chuàng)建了鄂豫皖第二支工農(nóng)紅軍。1931年,在金寨獅子垴指揮作戰(zhàn)中,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5歲。
(選講:這座烈士墓為李梯云烈士夫妻合葬墓,經(jīng)其子重修,同時修建的還有陵園內(nèi)的攬勝亭。其子已從中國臺灣返回大陸定居,現(xiàn)居于縣城林貿(mào)一條街)。
〔紀念碑〕。
(開展向革命烈士敬獻花圈、重溫入黨誓詞兩項活動,由縣先教辦主持)。
〔吳光浩烈士紀念碑〕。
吳光浩,鄂豫皖紅軍和革命根據(jù)地創(chuàng)建人之一。1906年生于湖北省黃陂縣。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之后他被派到國民革命軍第4軍葉挺獨立團,任連長,參加了著名的汀泗橋、賀勝橋和攻克武昌的戰(zhàn)斗,后提升為營長。
1927年,中共湖北省委派吳光浩領(lǐng)導了以咸寧、蒲圻為中心的鄂南起義。同年10月,中共湖北省委又派吳光浩等人到黃麻地區(qū)組建了鄂東特委和鄂東革命委員會,統(tǒng)一領(lǐng)導黃安、麻城兩縣的武裝起義。11月上旬,根據(jù)上級指示,潘忠汝任黃麻起義總指揮,吳光浩任副總指揮。
1928年1月,工農(nóng)革命軍鄂東軍改編為工農(nóng)革命軍第7軍,吳光浩任軍長。7月,為適應新的形勢,奉上級指示,第7軍改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11軍第31師,吳光浩任軍長兼師長。
1929年五月,鄂東北特委派吳光浩前往商南領(lǐng)導武裝起義。吳光浩率10余名戰(zhàn)士化裝為小商販,途經(jīng)勝利鎮(zhèn)北洗兒嶺,在一家小飯店休息吃飯,一名戰(zhàn)士不小心露出藏在腰間的手槍帶子,被店老板發(fā)現(xiàn)。吳光浩一行上路后,店老板向駐地民團報了告。民團副團總金淑輝帶50名團丁緊追,到脫甲嶺將吳光浩一行包圍。吳光浩見勢不妙,一邊還擊,一邊命令和掩護戰(zhàn)士撤退。戰(zhàn)士們都安然脫險,吳光浩不幸中彈被俘。后被危害于勝利河坪,時年27歲。
有學者將吳光浩與葉挺、王爾琢、黃公略、許繼慎等人一起列為我軍英年早逝的17位重要將領(lǐng)之一,概嘆說,他們?nèi)绻芑畹浇夥藕?,也許我軍的元帥、大將不止20位。
〔“五二九”烈士殉難紀念處〕。
1927年,“四.一二”政變的消息傳到羅田,滕家堡反動商團、土豪劣坤陳伯華、金伯如、金南臺和流氓地痞陳子晉、金豬婆(金明武)等人,密謀暴亂,散布謠言:“共產(chǎn)黨,真稀奇,先分田地后共妻”、共產(chǎn)黨要開“五卅”大會是要搞五殺:殺土豪、殺劣紳、殺流氓、殺地痞、殺農(nóng)民,一邊煽動不明真相群眾疏遠共產(chǎn)黨,一邊組織“黑殺隊”。先后抓了區(qū)農(nóng)協(xié)、工會、婦協(xié)、工人糾察隊等組織負責人夏登階等共產(chǎn)黨員。5月29日,拷打并殺害了葉繩裘、夏登階、肖錦云、閆云鵬。由于這些黨員堅貞不屈,守口如瓶,不肯交出黨員名單,肖錦云、閆云鵬被金豬婆(金明武)用大刀剁死。夏登階被暴亂分子用切茯苓的大片刀割掉耳朵、鼻子,臉上身上的肉也被一塊塊割下來,金豬婆還用沙子擦割開的傷口,夏登階寧死不屈,被活活割死。接著,又同樣割死了葉繩裘。第二天,暴亂分子將另六名共產(chǎn)黨員捆綁游行,其中女同志方玉恒,被baotu們剝?nèi)ド弦掠描F絲穿透乳房游行。后將六人押到河坪,用前一天殺人的殘酷手段一一危害?!拔宥拧北﹣y被害黨員共有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