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網站首頁 >> 文檔 >> 介紹山東導游詞(匯總20篇)

介紹山東導游詞(匯總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4-12-26 18:06:48
介紹山東導游詞(匯總20篇)
    小編:土豆泥伙計面

在我們取得成績或遇到挑戰(zhàn)后,總結是我們進一步提升和發(fā)展的必要步驟。在寫總結時,可以采用一些圖表和統(tǒng)計數據等輔助手段,使得總結更加直觀和易于理解。請注意,以下內容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工作和學習的總結,希望能夠給大家一些啟示。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一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思設計的,形成分區(qū)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yōu)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涵上又是統(tǒng)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厚。這種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建筑風格,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游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態(tài)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仰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闊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痕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云散?,F在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風格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的“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殿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愿厚養(yǎng)”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chuàng)建。建筑結構與配天門雷同,殿內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有碑碣20塊,最著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雄偉,東西對峙,龜跌螭,氣勢非凡,為岱廟現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抱,枝干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zhàn)亂,古槐倍受摧殘,漸漸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植小槐一株,并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郁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殿、環(huán)詠亭、雨花道院,皆毀于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藏泰山歷代珍貴文物4000余件,古書籍3000余冊。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雄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疤┥缴瘛笔堑澜趟欧畹摹鞍俟碇瘛保芍髟咨?。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圣安”,元朝又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認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lián)為清人吳云所書,“帝出乎震,人生于寅”。橫額是清康熙帝于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zhèn)”巨匾。殿堂內擺放著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描繪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勢,整幅壁畫以大殿后門為界,東為“啟蹕圖”,描繪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回鑾圖”,描繪泰山神返回的情景。整個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tài)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勢雄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構嚴謹,布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活潑,衣著線條清晰,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絢麗協(xié)調,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影響,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可以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后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本上保留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天貺殿前寬闊的大露臺分上下兩層,雕欄環(huán)抱,站在大露臺上,大有豁然開朗之感。露臺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謁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歷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臺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实叟e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群臣就恭候在這里。池內及周圍9塊姿態(tài)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色,仔細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說唐朝女皇帝武則天懷疑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岳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說,游人蒙住雙眼繞扶桑石左右各轉三圈,然后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很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說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達,那些編寫傳說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慨。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岳《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筑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短┥角乜淌剁澘糖厥蓟使Φ裸懞颓囟涝t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在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舉行大典的地方。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悠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局構思設計的,形成分區(qū)鮮明,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獨特風格,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莊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巍峨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優(yōu)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雄偉壯觀,氣勢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方。這里保存了琳瑯滿目的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爍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量的泰山典籍和道經。更為珍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的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景色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雄偉的岱廟,殿宇輝煌,文物薈萃。這里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映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漫步在這藝術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瑰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慨。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岱廟創(chuàng)建于漢代,為泰山信仰的祖庭,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之載。漢武帝時期(前140-前87年),漢廷于博縣境內建泰山廟(又名岱宗廟,后世習稱東岳廟,即今岱廟的前身)。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四月,武帝巡東萊,過祀泰山。于泰山廟中植柏千株,夾廟之兩階,是為岱廟漢柏之由來。

后趙建武十三年(347年),后趙永貴侯張余向泰山廟獻金馬一匹,高二尺余,形制甚精,供奉于廟中神器庫。

東魏興和三年(541年),兗州刺史李仲璇重修岱岳祠,并“虔修岱像(泰山神像)”。此為岳廟設立泰山神像之始。

隋開皇十五年(595年),文帝行巡兗州,遂次岱岳祭天“飾神廟展宮懸于庭”。開皇二十年(6)十二月,文帝下詔保護泰山等神造像,稱:“五岳四鎮(zhèn),節(jié)宣云雨,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偷盜岳鎮(zhèn)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p>

唐武德七年(624年),唐廷立制:東岳泰山祭于兗州,年行一祭,以立春舉行。武周時期(690-7),武則天命將岱岳廟(岱廟)由漢址升元觀前(今岱宗坊西南)移建于今址。開元十三年(725年)十一月,玄宗封泰山,禪社首山。日本、新羅、大食等數十國皆遣使從封。禮成后詔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命拓修泰山廟。開元二十年(732年),泰山神進封王號后,其信仰較前更盛。天寶十一年(752年),朝廷遣朝議郎、行掖令孫惠仙諸人修整岱岳廟告成,立題名碑柱于廟庭。唐時,于岱岳廟植槐,今岱廟唐槐院古槐,傳為唐植。唐代(618-9),隨著泰山神影響的增大,各地漸有行祠(于泰山以外地域奉祀泰山神的廟宇)之建,元和之前,兗州、魚臺等縣已有泰山府君祠,其他關內、河東各道亦多建有東岳廟宇。

宋太祖開寶三年(970年),遣太子右贊善大夫袁仁甫等重修岳瀆祠廟,此為東岳廟入宋后首次重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七月,創(chuàng)建天貺殿。十月,詔封泰山神為“仁圣天齊王”。大中祥符六年(10)六月,真宗詔翰林學士晁迥撰《大宋東岳天齊仁圣帝碑銘》,記加封泰山神帝號之事,立石于岳廟。宣和六年(1124年),宋徽宗嗣位后,屢降詔命,增葺岳廟,至是竣工,稱“凡為殿、寢、堂、閣、門、亭、庫、館、樓、觀、廊、廡,合八百一十有三楹。”詔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同期,民間報賽活動的頻繁舉行,泰山廟會逐漸形成,尤以三月二十八日之東岳廟會為盛。

金世宗大定十八年(1178年),東岳廟發(fā)生火災,惟存門墻,堂室蕩然。次年金廷敕令知泰安軍事徐偉等加以重修。金宣宗貞祐四年(12),岳廟因遭戰(zhàn)火,殿宇盡焚,僅存延禧與誠明堂。

元世祖中統(tǒng)四年(1263年)元廷以岳瀆諸廟多毀于金末兵火,命掌教宗師誠明真人張志敬分別修復。張志敬委泰山道士張志純提舉東岳廟事務。至元三年(1266年)四月,元世祖詔命重修東岳廟,構建仁安殿,以奉祀泰山神。元惠宗至正四年(1344年)九月,惠宗頒旨,宣諭保護東岳廟產。元末,戰(zhàn)事頻繁,東岳廟被毀。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明太祖以“岳瀆之靈受命于上帝,非國家封號所可加”,詔去泰山神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立碑岳廟詔告天下。明成祖永樂元年(14)十二月,下詔修泰安州東岳廟。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山東參政呂經改泰安東岳廟前草參亭為遙參亭。遙參亭原為岱廟之第一門,明代奉祀元君像于其中,遂與岱廟分隔。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二月,岱廟起火,正殿、門廊俱焚,僅存寢宮及炳靈、延禧二殿。古樹、碑刻也多被毀。此后朝議重修,聚材鳩工,歷時十余年始開工重建。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夜,泰安發(fā)生強烈地震,東岳廟配天門、三靈侯殿、大殿等墻垣坍塌。康熙十二年(1673年)南明延平郡王鄭經在東寧省城(今臺灣臺南)創(chuàng)建東岳廟,奉祀泰山神,自此泰山信仰傳入臺灣??滴跏?1677年)五月,重修泰安東岳廟竣工。此前東岳廟建筑多因康熙七年地震而毀,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委張所存督工營繕,全部工程歷時十年。殿宇門墻皆予重修,并于正陽門前創(chuàng)建岱廟石坊一座。同期,在岱廟施工期間,泰安民間畫工劉志學等人應召在峻極殿(即今岱廟大殿)繪制《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壁畫。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泰安官府于岱廟建御墨亭,以庋圣祖登岱手書。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月,高宗東巡至泰安,謁岱廟登岱祀碧霞祠。高宗前后十次巡幸泰安岱廟,共題泰山詩百七十余首。

1949年7月,開始修復岱廟。

1953年,整修岱廟天貺殿、東御座等主要建筑8處。

1957年,翻修岱廟后寢宮、東靈侯殿、太尉殿、配天門等;漢柏院新建假山,并將石碑鑲嵌在該院東墻。

1984年5月1日泰山岱廟天貺殿東岳大帝神像重塑完工,塑像高4.4米。原塑像毀于“”。同年,復建岱廟厚載門、正陽門。厚載門建筑面積165平方米。厚載門兩側恢復城墻96.5米,并新建仿古建筑100平方米。翻修御碑亭,續(xù)建廊房15間。

1986年2月1日,泰安市博物館成立,館址設在岱廟。

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清單。

修復岱廟北、東城墻部分至此岱廟城墻完善工程基本完成。

完成歷代石雕、漢畫像石、歷代碑刻、岱廟神軸及配天門臨展廳等五個展室的改造。在鐘樓和西神門之間復建廊房11間面積339平方米。西花園進行改造工程。

建立了岱廟網站涵蓋了岱廟景區(qū)建設和博物館管理的公共和研究信息。進行厚載門生態(tài)停車場改造。完成雨花道院建設工程、三靈侯、太尉殿兩個殿的彩畫和塑像。

完成了委重點項目漢柏亭和東御座過廊的維修通過了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qū)復核。

泰山東岳廟會在岱廟隆重舉行。舉辦“天貺殿、碧霞祠千年慶典”大型活動。進行東花園涼棚搶救性翻修、東御座垂花門及兩座儀門翻修工程。

各位旅客朋友們:

大家好!

遙參亭。

遙參亭位于泰安市區(qū)的中部,座落在岱廟正陽門外,是岱廟的前庭。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舉行祭典時,先要在這里舉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因此,古時又稱“草參亭”。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山東參政呂經升任副都御史,臨行前改為“遙參亭”,一直延用至今。遙參亭門外的遙參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創(chuàng)建,至今完好無損。另有旗桿高豎,左右鐵獅蹲列。坊南的“雙龍池”,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開建,方石壘砌,引王母池之水,環(huán)繞岱廟注入池中。因池內西北、東南角各有一個進出水的石雕龍頭而得名。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

岱廟坊。

遙參亭與岱廟之間是岱廟坊,又名玲瓏坊,是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建于清代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通高12米,寬9.8米,深3米,總體略呈方形造型端正,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高低錯落,通體浮雕,造型雄偉,精工細琢,為清代石雕建筑的珍品。

坊頂是歇山式仿木結構,螭吻凌空,斗拱層疊,檐角飛翹,脊獸欲馳。正脊之中豎立著寶瓶,兩側有四大金剛拽引加固。中柱小額枋上透雕著二龍戲珠,龍門枋上浮雕著丹鳳朝陽。坊下奠立方形石座,座上均豎立雙柱,柱下側是滾墩石,石上前后有立雕蹲獅兩對。坊的梁、柱、額板及滾墩石上分別雕有鋪首銜環(huán)、丹鳳朝陽、二龍戲珠、麒麟送寶等30多幅栩栩如生的祥獸瑞禽圖。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

正陽門。

正陽門位于岱廟坊后,正陽門始建于宋,毀于二十世紀中葉。正陽門高8.6米,上面的五鳳樓高11米,共5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覆黃色琉璃瓦,24根四方明柱,檐下斗拱出三翹四,墨線大點金彩繪,額枋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正陽門有兩扇朱紅大門,門上鑲有81個鐵制饅釘,有鋪首,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廟墻四角有角樓,按八卦各隨其方而名:東北為艮,東南為巽,西北為乾,西南為坤。門樓、角樓均于民國年間毀壞。1985年重建正陽門和五鳳樓,黃瓦蓋頂,點金彩繪,高聳巍峨。1988年至1989年重建巽、坤二樓,五彩斗拱,飛檐凌云。

正陽門內迎面是配天門,穿堂式,筑于石砌高臺上。門上懸當代書法家舒同書額。門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神像,1928年毀,今為大汶口文化展室。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侯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西為太尉殿,祀唐武宗時中書郎杜。兩配殿神像毀于1928年。門兩側有碑碣21塊。東側有《宣和重修泰岳廟碑》、《大元太師泰安武穆王神道之碑銘》等;西側有《大宋封東岳天齊仁圣帝碑》等。

唐槐院。

唐槐院位于岱廟西,與東側的漢柏院相對。原有延禧殿,舊稱延禧殿院,清末時殿廢,因院內有唐槐而名唐槐院。原樹高大茂盛,蔽蔭畝許,民國年間枯死。1952年在枯槐內植新槐,今已扶疏郁茂,俗稱“唐槐抱子”。樹下有明萬歷年間甘一驥書“唐槐”大字碑,又有清康熙年間張鵬翮題《唐槐詩》碑。西樹立有清乾隆帝親筆題刻:“兔目當年李氏槐,枒槎老干倚春階、何當綠葉生齊日、高枕羲皇夢亦佳。”院內遍植槐樹,春夏之際,滿院飄香。百碑墻、古槐蔭山、槐香池,再加上點綴其間的盆景,別有一番情境。

漢柏院。

漢柏院位于廟東南隅,院內原有炳靈殿,又有漢柏,故舊稱炳靈宮或東宮,今稱漢柏院。門內巨匾高懸,李鐸書“炳靈門”。周圍有古柏5株,傳為漢武帝東封時所植。如今扭結上聳,蒼勁蔥郁若虬龍蟠曲。雖已膚剝心枯,卻新枝繼生。古人譽為“漢柏凌寒”,為泰安八景之一。樹下有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題《漢柏詩碣》。院內存歷代碑碣90塊,僅乾隆皇帝登岱傳作就有26塊,詩30首。亭臺及東墻內嵌70余塊。有張衡《四思篇》、曹植《飛龍篇》、陸機《泰山吟》、米芾《第一山》、乾隆帝《登岱詩》。

東御座。

東御座位于漢柏院北,原為清代皇帝駐蹕之所。其垂花門與東華門相直,大門與漢柏亭相對。院內殿宇毗連,步廊環(huán)圍,1985年辟為泰山珍貴文物陳列室。正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古木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飾掛屏。配殿內陳列泰山祭器。殿前松柏下,東有宋真宗御制《青帝廣生帝君之贊碑》,西有馳名中外的《泰山秦刻石》殘字碑。

天貺殿。

天貺(音況,賞賜意)殿是岱廟的主體建筑,位于岱廟仁安門北側,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相傳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六月初六有“天書”降于泰山,宋真宗即于次年在泰山興建天貺殿,以謝上天。天貺殿長48.7米,寬19.73米,高22.3米,面積近970平方米,大殿建于長方形石臺之上,三面雕欄圍護,殿面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殿內供奉泰山神即東岳大帝。民間傳說此神即黃飛虎《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奉太上元始天尊敕命,封屢樹戰(zhàn)功的武將黃飛虎為“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命他總管天地人間的吉兇禍福。

大殿東次間有明代銅鑄“照妖鏡”一架,原在遙參亭,1936年移此。殿內東、西、北墻壁上繪有巨幅壁畫,名《泰山神啟蹕回鑾圖》,長62米,高3.3米,描繪泰山之神出巡的盛況。東半部是出巡,西半部是回鑾。整個畫面計675人,加以祥獸坐騎、山石林木、宮殿橋涵,疏密相間,繁而不雜,是中國道教壁畫杰作之一。大殿重臺寬廣,雕欄環(huán)抱。中置明代鐵鑄大香爐和宋代兩大鐵桶;兩側有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謁岱廟詩碑。

殿兩側原有環(huán)廊百間,與仁安門兩側的東西神門連接,內繪十殿閻羅、七十二司。東廊中間有鼓樓,西廊中間有鐘樓,均毀于清末。1982年后,陸續(xù)重建環(huán)廊與鐘樓。今東廊內陳列歷代碑刻,自北而南有《仿秦刻石二十九字碑》、《漢衡方碑》、《漢張遷碑》、《晉孫夫人碑》、《魏齊隋唐造像記刻石》、《大唐齊州神寶寺之碣》、《唐鴛鴦碑》、《唐經幢》、《宋升元觀敕牒碑》、《金濼莊創(chuàng)佛堂之記》、《金重修天封寺碑》、《五岳真形圖碑》、《登岱八首》、《太極圖》、《谷山寺敕牒碑》、《頌岱詩》、《乾隆御制詩》、《望岳詩》、《筑橋碑記》等名碑19塊。西廊內陳列漢畫像石48塊。殿前院,古柏蔽蔭,碑碣林立:東有《宋封祀壇頌碑》、《金重修東岳廟碑》、清乾隆皇帝御制《重修岱廟碑記》;西有《大宋天貺殿碑銘》、明太祖御制《封東岳泰山之神碑》;中立《大觀圣作之碑》、清康熙年間《重修岱廟記》等。

銅亭鐵塔。

岱廟后院的東西兩側,東為銅亭,西為鐵塔。銅亭又名“金闕”,為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鑄。亭為銅質,施以鎏金,亭長4.4米,寬3.4米,內祀元君銅像。璀璨耀目,端莊渾重,該亭以仿木結構形式裝配而成,為重檐歇山式,顯示了中國古代精湛的冶鑄工藝。20世紀70年代遷入岱廟。泰山人文景觀之二絕——秦刻石,也稱李斯碑。此刻石是秦二世胡亥所下詔書,由丞相李斯以小篆字體書刻制成的。小篆字體筆畫簡易而形體整齊秀美,較繁贅的大篆更為人們所喜愛?!短┥角乜淌吩卺讽敚鬂u磨損。至清代移存山下岱廟,曾被盜而又追回。尚存完整者7個字“臣去疾臣請矣臣”,半殘者三字“斯昧死”?!短┥角乜淌芬殉蔀橄∈拦鍖殹N鱾鹊蔫F塔為明嘉靖年間鑄,造型質樸雄偉,原有13級,立于泰城天書觀,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軍飛機炸毀,現僅存3級,高約4米,1973年移此。

岱廟碑林。

岱廟因歷史久遠,藏碑頗為豐富?,F存歷代碑刻300余通,林立而群,形制各異。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體現漢代隸書風格的“張遷碑”、“衡方碑”;有晉代三大豐碑之一“孫夫人”碑;有形制特異的唐“雙束碑”,以及宋至清歷代重修岱廟的御制碑等。以時代而論,自秦泰山刻石、漢衡方碑、張遷碑等,至現代名人題刻,時間跨度達二千余年。就碑之來源,一是岱廟原有的,二是由廟外遷入的。從碑的內容看,有封禪告祭、廟宇創(chuàng)建重修、文人題詩吟岱等,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中國歷代書法博物館,故有岱廟碑林之稱。

宋《大宋東岳天齊仁圣帝碑》又名《祥符碑》,立于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六月。碑高8.2米,寬2.15米,碑陽刻文34行,滿行61字,共2319字。由翰林學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詔、朝散大夫尹熙古篆書碑額并書寫碑文。該碑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將泰山神由“王”晉封為“帝”之后所立。碑文敘述了自唐玄宗至宋真宗不斷為泰山神追加封號的經過,以及真宗封泰山、謝天書后的重大變化。

《宣和重修泰岳廟記》又稱《宣和碑》,立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三月。碑高9.25米,寬2.1米,龜趺螭首。龜座高1.85米,寬3米,長5米,重4萬余斤,為岱廟諸碑之冠。碑陽刻文26行,滿行74字。額陰刻“宣和重修泰岳廟記”2行8字。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文,張漴書并篆額。宣和六年(1124年)北宋王朝危在旦夕,為保江山,宋徽宗不惜耗費巨資,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借神的力量庇佑自己。碑文主要敘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登基至宣和四年(1122)二十一年問陸續(xù)重修岱廟的情況。

秦《泰山刻石》也稱《李斯篆碑》,此碑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據《史記》載,秦《泰山刻石》全文共36句,3句為韻,12韻,144個字。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三

女士們、先生們,現在我們已經站在了巍峨的岱廟前。大家注意到了嗎?岱廟前面,還有一座較小的廟宇,這就是“遙參亭”,是當年帝王來泰山舉行封禪祭典時的起點。

正陽門內就是岱廟了。這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的圍墻與一般廟宇不同,圍墻周長1300米,5層基石,上砌大青磚,呈梯形。共有8座門:正中為正陽門,是岱廟的正門。迎面是配天門,取孔子說的“德配天地”之意。配天門兩側,東為三靈侯殿,西為太尉,三殿之間以墻相連,構成岱廟中間第一個院落。

過了仁安門,便是雄偉高大的天貺殿,是這座廟宇的主體。大家看,天貺殿坐落在白色的臺基之上,周圍石雕欄楹環(huán)繞,云形望柱齊列,周圍施以回廊,回廊把岱廟這座大建筑物緊緊地環(huán)抱著,平直與崇高的對比,更激起了人們對岱廟的崇仰。

從天貺殿后門出,有磚石通道與后寢宮相連。是皇帝祭泰山下榻的地方。

這座高大、古老的廟宇蘊含了豐富的自然與文化的積淀,已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

從岱廟出來,經岱宗坊、一天門、紅門、中天門、升仙坊至南天門、是古代皇帝封禪泰山所走過的路,也稱中路。我們從這條路就可以登上泰山極頂了。

女士們、先生們,我們這次岱廟之旅就到此結束了。請你們繼續(xù)步入大山,去領略泰山的神韻?;匚睹篮锰┥降臅r候,也要記得帶你們一起游岱廟的小高導游喲……謝謝大家的支持,再見!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四

大家去過山東省游玩嗎?那是一個美麗的省份,有很多著名的景點!以下是山東省情介紹導游詞,一起閱讀吧!

各位團友,歡迎來到山東。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很高興為大家提供服務。

首先,我把山東省情給大家介紹一下。

1. 地理位置

山東位省于中國東部,黃河下游,是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

山東省面積15.67萬平方千米,占全國面積的1.6%,擁有3024千米的海岸線。

山東東連大海,西接陸地,分半島和內陸兩部分。

山東半島突出于黃海和渤海之間,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相望,形成拱衛(wèi)首都北京的海上門戶。

西部內陸從北到南與河北、河南、安徽和江蘇省接壤。

2.行政區(qū)劃和人口

山東有17個地級市,140個縣市區(qū),其中49個在市區(qū),31個縣級市,60個縣。

山東有9300多萬人口。

濟南是省會,青島是著名的海濱城市。

3.氣候

因60%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天容易發(fā)生洪澇災害而冬春干旱,對農業(yè)影響極大。

4.歷史

山東是中國古老文化的發(fā)源地。

沂源人化石證明山東是4、5千年前人類的搖籃。

山東發(fā)現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龍山文化是在相對發(fā)達的農業(yè)、畜牧業(yè)和手工業(yè)的基礎上從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過度的過程。

山東是陶瓷和絲綢的發(fā)源地。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山東境內的齊國、魯國是兩個發(fā)達的諸侯國。

因為如此,山東被稱作“齊魯大地”,“ 魯”是山東的別稱。

5.歷史人物

山東享有“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的美譽。

直到今天一大批歷史人物仍然具有重大的影響。

儒教是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孔子創(chuàng)立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脊梁,在世界有深刻的影響。

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的《孫子兵法》是一部杰出的著作,在國內外軍事界、商業(yè)界應用廣泛。

著名的哲學家孟子、墨子,書法家王羲之,發(fā)明家和巧匠魯班,神醫(yī)扁鵲,戰(zhàn)略家諸葛亮,詞作家李清照、辛棄疾以及小說家蒲松齡都因杰出的貢獻被歷史所銘記。

6.旅游資源

山東旅游資源豐富,有美麗的自然風景和大量的景點。

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泰山,世界文化遺產、曲阜的孔廟、孔府和孔林,齊國故都臨淄,國際啤酒城青島,國際葡萄酒城煙臺,天盡頭榮成,泉城濟南,黃河入海口奇觀,仙山之祖昆崳山,有美麗傳說的嶧山,因著名小說《水滸傳》而聞名的梁山,都是游客的理想目的地。

7.交通

山東有9個機場,其中濟南遙墻國際機場、青島流亭國際機場和煙臺萊山國際機場是國際客運機場。

這些機場有航班飛往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和國內的許多重要城市。

山東的高速公路以長度和質量等著稱。

山東高速公路的長度和密度在全國居首位。

京滬、京福、同三、青銀等高速公路為來山東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交通。

省內的交通也很方便,高速公路把省會濟南和另外16個地市緊緊相連。

到2007年底,山東高速公路通車里程超過4000千米。

山東的鐵路已經形成自我交通網絡。

京滬、京九鐵路橫貫山東南北,膠州-石臼所鐵路橫穿東西。

你可以從山東乘坐京九鐵路前往香港。

東部的日照是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

不管你在哪里,你都可以快捷方便地乘坐火車到達山東并在山東游覽。

8.山東菜

山東菜,又名魯菜,有悠久的歷史,并且在中國有深遠的影響。

它是中國烹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的魯菜,以它獨特的風味,精美的手工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山東菜起源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齊國和魯國,最終形成于秦漢時期。

從宋代開始山東菜成為中國北方菜的領頭羊。

從山東到北京,從黃河流域到東北,山東菜廣為流傳。

它是中國八大菜系中最受歡迎的,尤其在北京、天津以及東三省。

由于地域的區(qū)別山東菜分為三派。

膠東菜(以海鮮為主),濟南菜(內地菜)和孔府菜(傳統(tǒng)菜)。

山東菜注重自然風味。

菜品稍咸但是新鮮,以鮮、嫩、香、脆著稱。

注重用清湯和奶湯入味。

前者清亮鮮美,后者乳色香醇。

9.節(jié)慶活動

(1)趵突泉燈會

趵突泉燈會有悠久的歷史。

在燈會期間,你會在公園的任何一個地方發(fā)現花燈,建筑物的頂部,樹叢中,水面上,屋里等。

花燈形狀各異,有龍、獅子、螃蟹等形狀。

同時,同時公園內有娛樂表演,如高蹺、旱船、舞獅。

燈會從陰歷1月1日開始,歷時1個月。

(2)千佛山廟會

廟會期間,搭建彩色舞臺,表演地方戲,通常延續(xù)三天。

慶?;顒舆€包括馬戲、魔術和訓猴表演。

同時,寺里的和尚舉辦佛教祈福儀式。

許多商販在千佛山公園內外攤擺,主要賣香、燭和當地產品。

廟會在陰歷9月9日于千佛山內舉辦。

(3)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

青島國際啤酒節(jié)包括品酒、藝術表演旅游、喝酒比賽、經貿展覽等。

有20多家世界著名的啤酒制造商參與,啤酒節(jié)成為亞洲最大的啤酒盛會。

啤酒節(jié)每年8月的第二個周末舉辦,歷時16天。

(4)孔子國際文化節(jié)

活動由祭孔發(fā)展而來。

根據傳統(tǒng)祭孔日期定于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

節(jié)日期間舉辦一系列活動,如大型音樂祭祀舞蹈,國際孔子學術研討會,古老婚俗表演。

(5)泰山國際登山節(jié)

泰山國際登山節(jié)是大型的旅游節(jié)慶活動,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主要活動有步行登山比賽,騎車登山比賽,文物古跡和珍寶展覽以及其他藝術文化活動。

登山節(jié)每年9月6日至9日舉辦。

(6)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

濰坊是國際風箏都,濰坊國際風箏節(jié)每年4月舉辦。

節(jié)日期間有各種活動,如開幕式,放飛儀式,國際風箏比賽,國際風箏大獎賽,十佳風箏頒獎,參觀風箏博物館,楊家埠民俗表演等。

親愛的朋友,山東是壯麗的,山東是友好的。

好客山東歡迎您!

泉城明珠大明湖位于濟南市中心偏東北處,公園面積八十六公頃(1290畝),其中湖面四十六公頃,約占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三。

湖水來源于城內的珍珠泉、濯纓泉、王府池等諸泉,水源充足,有“眾泉匯流”之說,平均水深兩米,最深處約四米,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

大明湖歷史悠久,見諸文字已有一千四百多年。

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水經注.濟水注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

寺東北兩面則湖。

”其位置在今五龍?zhí)兑粠А?/p>

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說現在的大明湖、五龍?zhí)逗捅眻@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里,平吞濟濼。

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唐時又名“歷水波”,宋代稱“西湖”。

宋時著名文學家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

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游憩之地。

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曾鞏任齊州(今濟南)知州時,為防御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小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恒定,并在沿湖修建了亭、臺、堤、橋,使之漸成游覽景觀。

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

明代重修城墻,大明湖遂初成今日形貌。

蛇不見,蛙不鳴;淫雨不漲,久旱不涸是大明湖兩大獨特之處。

大明湖自然景色秀美,名勝古跡爭輝。

沿湖垂柳環(huán)繞,曲徑虹橋,花木拂疏,成片的草坪碧綠如茵,蓮花怒放,時有魚兒跳波,偶見鳶鳥掠水。

畫舫穿行,小舟蕩波,快艇疾馳,游客云集,歡聲笑語,儼若北國江南。

綠蔭之間,曲廊秀亭、橋臺樓閣時隱時現,似仙境一般。

海右古亭--歷下亭位于明湖水面諸島中最大的島子上,年代久遠,幾多變遷。

它挺拔端莊,古樸典雅,紅柱青瓦,八角垂檐,亭內嵌有杜甫絕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園中之園--鐵翁祠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園內楊柳垂蔭,藤蘿攀緣,院外南臨一湖碧水,北枕幽密松林,環(huán)境清幽曠遠,建筑古樸典雅,其中小滄浪亭更是獨具秀色。

著名對聯(lián):“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就鑲嵌在這里。

道教廟宇--北極閣高聳于七米臺基之上,建于元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廟中供奉道教中的真武大帝等二十三尊神像,并繪有真武大帝傳奇故事和樂伎獻壽圖等壁畫。

濟南第一標準庭院--遐園建于清宣統(tǒng)元年(公元1909年),其布局設計均仿照浙江寧波著名藏書樓“天一閣”的格式,四周曲廊相連。

園內假山突兀,山石奇異。

西北角長廊壁上嵌有岳飛手書的諸葛亮前后出師表石刻。

還有稼軒詞、南豐祠、匯波樓、秋柳園等二十多處名勝景點周匝公園各處,令人應接不暇,可謂步移景換,游樂無窮。

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

明湖勝景,古往今來,贏得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詠贊篇章。

“冬冷冰天,夏挹荷浪,秋容蘆雪,春色揚煙;鼓枻其中,如游香國”,“鷗鷺點乎清波,簫鼓助其遠韻,固江北之獨勝也。

”晚清大文學家劉鶚對“佛山倒影”的描寫,更是引人入勝:“到了鐵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見對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樓,與那蒼松翠柏,高下相間,紅的火紅,白的雪白,青的靛青,綠的碧綠,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楓夾在里面,仿佛宋人趙千里的一幅大畫,做了一架數里長的屏風。

正在嘆賞不絕,忽聽一聲漁唱。

低頭看去,誰知那明湖業(yè)已澄凈的同鏡子一般。

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顯得明明白白。

那樓臺樹木格外光彩,覺得比上頭的一個行佛山還要好看,還要清楚。

”大明湖便隨著這佳句文章廣為流傳,聞名遐邇。

加之解放后的多次修繕擴建,疏浚清淤,姿容更加秀麗,成為濟南著名風景游覽區(qū)之一,吸引了大量海內外游客,每年客流量約在二百萬人次左右,位居濟南眾公園之首。

據有關資料統(tǒng)計,解放以來,黨和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萬里、徐特立、郭沫若、李鵬等先后泛舟湖上,對大明湖的`建設和發(fā)展提出了很好的建議。

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游人的要求,自八十年代開始,公園在湖西岸建成了總面積約9200平方米的游樂場。

場內設有海盜船、disco健身車、電子游戲、五爪章魚、摩天輪、碰碰車、直升飛機、電瓶車、天使轉椅、蹦蹦床等各種游樂設施,驚險刺激,新穎有趣,既滿足成年人的需求,又令孩子們開心。

大明湖不僅是游覽觀光的極好場所,湖北岸還有數處茶社和明湖樓、荷香村兩處飯店,供游客休息就餐。

明湖樓建于1983年,是一座“外古內今”的中國傳統(tǒng)式仿古建筑,樓高二層,總面積約2735平方米。

明湖樓的飯菜講究色、香、味、型和營養(yǎng),以魯菜系中濟南菜的“歷下風味”為主,尤擅長魚的烹制,制做的全魚宴令人叫絕。

荷香村飯店位于鐵公祠院內,為一古典式二層樓建筑。

該店除烹制魯菜系中的“歷下風味”菜肴外,還擅長鍋貼制作。

其配料和加工技術均引進濟南鍋貼老店便宜坊,所制鍋貼令游客一飽口福。

近年來,隨著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和旅游業(yè)競爭的日趨激烈,大明湖公園的領導者們團結務實,開拓進取,利用自身優(yōu)勢,舉辦多種活動,提高知名度,增強競爭力和吸引力,并逐步形成傳統(tǒng)。

荷花展是公園一年一度的大型活動。

自86年開始,已舉辦九屆了,其中有兩屆是全國規(guī)模的。

荷花是我國傳統(tǒng)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我市的市花,舉辦荷花展覽,旨在宣傳市花,突出荷花的君子品質。

荷展一般在7、8月份舉辦,此時荷花長勢最旺,花繁葉茂,最宜觀賞,是賞荷納涼的好去處。

龍舟賽也是公園大型的活動。

大明湖水域遼闊,條件得天獨厚,自93年開始,已成功舉辦了三屆。

參賽單位均來自我市各大企業(yè),規(guī)模逐步增大,是一項群眾性的文化娛樂活動,對于促進全民健身和增強企業(yè)向心力、凝聚力具有積極的作用。

民族風情藝術節(jié)是最火爆、最熱烈的活動。

大明湖是歷史的湖、人民的湖,在此舉辦民族風情藝術節(jié),可謂珠聯(lián)壁合。

今年4、5月份,我們與北京海淀區(qū)文化局聯(lián)合邀請了全國9個省市自治區(qū)40個少數民族200余名演員來公園表演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風情,轟動了整個泉城,這樣的活動要形成傳統(tǒng),一年一度地搞下去。

迎春花展、蘭花展及盆景展,在我園也是傳統(tǒng)的活動。

公園有全省最大規(guī)模的蘭花基地天香園,有一支技術比較過硬的花卉隊,他們日日辛苦勞作,將美和溫馨奉獻給游客。

為了增加文化氣氛,提高檔次,公園內還辟建了書畫展覽館、碑刻展等文化層次較高的觀賞點。

自今年6月份開始,公園又邀請了湖北隋州曾都古編鐘展演團來公園作為期半年的表演,向游人展現中國古典音樂之精華。

古編鐘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舉辦古編鐘展演,既豐富了觀賞內容,又使游人進一步了解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燦爛的文化。

社會在發(fā)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大明湖公園將適應潮流,大膽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集游覽觀賞、購物娛樂、文化欣賞、飲食服務于一體的多功能、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的旅游區(qū)。

各位團友,咱們馬上就要到達素有“人間仙境”之稱的蓬萊了。

在此小武先給各位介紹一下蓬萊的概況:蓬萊位于膠東半島最北端,煙臺市西北方向約75公里處,隸屬于煙臺,北臨渤、黃二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全市總面積1128平方公里,總人口44.7萬。

但就是這樣一個總人口不足50萬的一個縣級市,每年確能接待海內外游客200多萬人次。

是什么使中外游客不遠萬里、紛紛沓來呢?那是因為蓬萊是一方充滿神話傳說、千百年來令人神往的“人間仙境”。

為什么說蓬萊是“人間仙境”呢?有兩個原因;

大家都聽說過“八仙過?!钡墓适?,這故事發(fā)生在哪呀?對就發(fā)生在這里。

相傳當年八仙在蓬萊閣上聚會飲酒,越喝越高興不知不覺的就喝醉了。

鐵拐李提議乘興到海上一游,并言定要憑個自的寶物渡海,不得乘舟。

正所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鐵拐李用的是他的寶葫蘆,漢鐘離用的是他的芭蕉扇,呂洞賓用的是寶劍,荷仙姑用的是荷花,蘭采合用的是花籃,韓湘子用的是瀟,曹國舅用的是手中的護板,張果老和他的神驢用的是笙。

都知道張果老有一怪癖,平日他倒騎著一頭毛驢,日能行萬里,當然這驢子也是一匹「神驢」,據說不騎的時候,就可以把牠折迭起來,放在皮囊里。

還有一首詩來說明此舉,“舉世多少人,無如這老漢,不是倒騎驢,萬事回頭看”。

來教世人做事要?;仡^看,便于總結經驗。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蓬萊小城不大卻與八位神仙有緣。

另一個原因是跟“海市蜃樓”有關。

相傳,很早以前,渤海中常常出現一些怪異的影像,當時,人們無法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種現象,剛開始以為是妖怪,把他說成海中的達蛤蜊精吐出的氣,稱蛤蜊為“蜃”,非常害怕,燒香磕頭,祈禱“蜃”不要危害人間,久而久之,人們發(fā)現“蜃”并沒有威害人類,又把他說成是神山現世,傳說海中有仙山,山上的房屋是金銀修砌,樹上滿是玉石瑪瑙,還有仙人來回走動,最主要的是山上有長生不死藥。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藥。

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三座山非比尋常,還在不斷的變,其實他當時正是趕上了海市蜃樓,他驚奇的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山。

”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山叫什么名。

方士說一座叫“瀛洲”因為秦始皇又叫秦“嬴政”,一座叫“方丈”,還有一座一時無法應答, 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

“蓬萊”者, “蓬草蒿萊”也。

就這樣“蓬萊”“方丈”“瀛洲”這三座神山就這樣傳開了。

到了漢武帝時期,他像秦始皇一樣聽說大海中有三座仙山,也來到這里尋找長生不老之藥。

他為了能尋到仙山,在此專門修筑了一座小城,在這里住了很久,每日登上丹崖山眺望大海,但是,他沒有秦始皇幸運,沒看到海市蜃樓,也沒找到長生不老之藥,就下令將他在海邊望神山而修筑的小城賜名為蓬萊,聊以慰藉。

從此,這座小城就叫做蓬萊了。

其實秦皇漢武也好,普通百姓也好,之所以不遠萬里來到蓬萊,都是來訪仙蹤、尋仙藥的,都盼望能象仙人一樣自由自在、長生不老。

把蓬萊奉之為“仙境”,實際上都是海市蜃樓給鬧得。

其實海市蜃樓是一種大氣光學現象,是光線通過密度不同的介質時發(fā)生的折射或反射的現象。

而作為介質大氣,它的密度是不完全相同的,通常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溫度越高密度越小,溫度越低密度越大。

海市一般出現在春夏兩季,要海中有霧,還要刮東南風一到二級,這些條件具備后好要有最佳的觀賞角度才能看到。

為什么蓬萊這邊經常出現海市現象呢?這同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關。

蓬萊地處渤、黃海的分界線,而渤海的氣溫偏低,尤其是在春夏、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在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qū)以東海域上空,出現了極為罕見的“海市蜃樓”奇觀。

當時小武帶了一個十六人的團隊在蓬萊八仙渡景區(qū)游覽,大約三點左右蓬萊海濱薄霧漸退,上空先是出現淺黃色帶狀云霧,并逐漸轉白,大家還在開玩笑說:“看,海市蜃樓。

”沒想到從四點五十分開始,海域上空出現了大團云彩,海市蜃樓真的出現了。

蓬萊閣和八仙渡景區(qū)上空出現了“海市蜃樓”。

此次的“海市蜃樓”與以往出現的大不相同,清晰度非常高,呈現的是一幅城市景象。

有高樓大廈、燈塔、城區(qū)道路非常清楚,還好像好像有人、車走動;并且還在不斷的變換,這次海市奇觀是自一九八八年以來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最為清晰的一次。

希望咱們大家這次也能幸運的看到海市蜃樓,真的看不到也不用感到遺憾,去年的海市蜃樓影像已經被八仙渡景區(qū)的工作人員用攝像機拍了下來,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

現在的蓬萊還是“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全國衛(wèi)生城市”。

除此之外,蓬萊物產豐富,資源富饒。

咱們大家在這一路上都看到了,兩旁的田地里都是果樹和葡萄架,蓬萊是全國優(yōu)質釀酒葡萄和紅富士蘋果的主要產區(qū)。

全市葡萄種植面積8萬畝,葡萄酒生產能力達到8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1/5,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

蓬萊境內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并開采的 20余種,其中,黃金年產量16萬兩,位居全國第三。

第一在哪?也在山東,并且也在煙臺,那就是有著“金城天府”之稱的招遠。

現在整個煙臺的黃金產量占全國黃金總產量的1/5。

以就是說,您擁有5克黃金中就有一克是產自山東煙臺的。

那么有朋友問我:這里遍地黃金,是不是能買到便宜的黃金帶回去?那小武告訴大家,會讓您失望了,因為黃金是國家統(tǒng)一牌價銷售的,黃金在這里和在您的家鄉(xiāng)價格是差不多的。

但是,這里的鉆石、珠寶、玉石卻比任何地方都便宜,正所謂是黃金有價玉無價。

這里的鉆石為什么便宜?大家是不是都聽過這樣一句廣告語: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帶比爾思。

帶比爾思集團是世界最大的珠寶商,他在蓬萊設立了一個大型的珠寶加工廠,又把他的地礦陳列館無償的捐獻給了蓬萊政府,作為科普教育基地,咱們在游覽完景點的時候是會去參觀的。

同時您還可以把您身上佩帶的鉆石、紅寶石、藍寶石、玉墜等讓專家為您免費鑒定一下。

這里小武就不在多做介紹了,到時候陳列館的講解員會給大家做更詳細的講解。

現在距離蓬萊還有一段距離,借這點時間我給大家講個故事吧!(穿插八仙小故事)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眼前滄海難為水,身到蓬萊既是仙;海上仙境不可尋,人間仙境尋神仙。

蓬萊已經到了,就讓讓我們一起沿著往日帝王尋仙的足跡,走進人間仙境去拜會諸位神仙吧!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五

東明縣毛主席紀念館位于縣城東北5公里之遙的朱口村,北依滔滔東流的黃河,南臨貫穿齊魯大地的日東高速公路,為莊子故里東明縣又一道靚麗的文化景觀。

一、興建始末。

東明縣毛主席紀念館是城關鎮(zhèn)朱口村村民佘石成個人舍家籌資,于開始興建,8月正式建成的。佘石成為什么要傾其所有興建毛主席紀念館?這是因為一九四四年九月生于武勝鄉(xiāng)佘崗村的佘石成,其父以上三代在舊社會靠乞討渡日,靠給臨村的朱口村一大戶人家種地為生(打長工),受盡了苦與累,后遷居朱口村。是0、毛主席領導人民翻身作主,從此他有了土地,過上了好生活。歷經兩個社會的佘石成深感,沒有毛主席就沒有他的今天。所以,自青年時代起,他的心中時刻想著黨、想著毛主席。

佘石成早年學做木工,搞過建筑,是方圓有名的建筑能手。尤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他和很多村民一樣逐步走上了致富路。社會的發(fā)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大變化,使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毛主席推翻三座大山打下的基礎,就不會有今天的幸福安樂。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是炎黃子孫獨有的傳統(tǒng)素養(yǎng),更是佘石成這個忠厚的莊稼漢突出的個性。于是,怎樣感念毛主席,怎樣把對毛主席的敬仰代代延傳下去,成了他心中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經過幾十年的醞釀,他決定用傳統(tǒng)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敬仰偉人的情結。為頌揚毛主席的功績,銘記偉人的恩澤,于二00四年二月十六日,他四處籌資,扒掉住房,騰出地方,自我設計,在自己宅基上建立了一座毛公亭,供村民敬仰。緊接著,就與村民朱發(fā)啟等人開始了籌建毛主席紀念館活動,成立了以他本人為主、十名村民參加的籌建小組。佘石成盡傾家資,首先貢獻出了自己承包的責任田一畝七分,又連夜找村民協(xié)商,用其另一塊一畝七分責任田,兌換其村民一畝八分洼地,并借款補償對方現金捌仟元,共籌劃土地三畝五分作為紀念館建設基地。他親自設計,于二00七年八月一日奠基開工,歷時一年峻工。紀念館主體建筑面積220平方米,高83.41米(象征毛主席享年83歲,執(zhí)政41年),主廳高49米(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一九四九年建國),紀念館前檐71公分(象征中國0197月1日建黨),以及二樓、三樓和兩側走廊,工程總造價71萬余元。其中,佘石成籌資46萬多元,周邊群眾集資25萬元左右。因為建紀念館,原有房屋全部0,而佘石成兩口現仍住在紀念館西南角處臨時搭建的工棚里。由于全家的責任田全部換成了建館基地,沒有收入,生活全靠一女兩子接濟。

紀念館建成后,成為目前我國唯一的一處民辦紀念館旅游景點。月17日在釣魚臺國賓館毛澤東的長孫毛新宇、劉濱夫婦、毛澤民長孫毛寧科、毛澤連孫女毛小青親切接見佘石成同志,并進行了親切交談,中國十八家新聞媒體記者進行了現場采訪。

二、現狀格局。

一走進毛主席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原“毛公亭”改名成的紀念亭,內敬有毛主席一米多高的金色全身銅像,栩栩如生,金壁輝煌。亭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四周松柏、冬青常綠。

進入展廳,最引人注目的是由我國著名美術大師劉開渠先生創(chuàng)作、湖南省韶山市旭日堂銅像鑄造有限公司鑄造的毛澤東金色全身銅像(高2.83米),矗立在一樓大廳正中央,銅像后面背景為雄偉的萬里長城。來到二樓大廳中央,看到的是在大型噴繪圖“迎客松”前,敬奉毛澤東主席半身金色銅像。整個展廳分為:走出鄉(xiāng)關、開天辟地、土地革命、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強國之夢、放眼世界、詩人情懷、晚年歲月等九個展區(qū)。紀念館左右兩個長廊上,是-在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紀念館前言及知名書法家書寫的毛主席詩詞條幅,布局合理,尉偉壯觀。

三、正?;顒?。

紀念館建成后,每天都有四面八方的人士前來參觀瞻仰。尤其每逢毛澤東主席誕辰即每年的十二月二十六日,紀念館都要進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已連續(xù)舉行了四次,活動由毛主席紀念館管理委員會主持,聘請大型戲劇團進行文藝演出3-4天。活動開始的當天,還有本地秧歌隊、花鼓隊、太極隊、武術隊等進行表演,熱鬧非凡。

每次活動,周邊群眾就像過年一樣,一早趕來,瞻仰毛主席尊容,緬懷毛主席偉業(yè),人海如潮。本村村民聞訊更是紛至沓來,絡繹不絕。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世界著名的蓬萊閣就位于蓬萊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時期,此閣又經過多次重修,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這實際上是一組古建筑群,建筑面積達18900平方米,有6個主體建筑和其他輔助建筑。主體建筑分別是:蓬萊主閣、天后宮、龍王宮、呂祖殿、三清殿、彌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對聯(lián)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書畫作品。

進入丹崖仙境坊,我們就似乎進入了仙境。您也許感覺到似乎成了神仙。

龍王宮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擴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個庭院:大門,前殿和后殿。

傳說龍能潛海,騰云駕霧,呼風喚雨。事實上龍只是先民虛構的作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們期望龍的存在能夠對世間困難和苦難表示同情,并能夠幫助苦難者。因此,首先祭祀龍王的是漁民和船家。根據蓬萊風俗,農歷正月十三日漁燈節(jié),漁民敲鑼打鼓放鞭炮,給龍王送燈。

前殿中間的坐像是東海龍王敖廣,兩邊各有護法一尊。東西兩側塑有8位站官負責風、雨、雷、電等。

后殿是龍王寢室。在古代干旱時,人們來這里向龍王求雨。他們頭戴柳條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龍王塑像游街。不管他們走到哪兒,居民都給他們?yōu)⑺?。這種辦法還真奏效,不久就會下及時雨。

戲樓是當地漁民唱地方戲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宮都要舉辦廟會。當地漁民在戲臺上演出山東地方戲。

天后是海員和漁民的保護神,受到大多數沿海居民的愛戴。據統(tǒng)計,中國大約300多個縣、市建有天后宮。甚至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宮殿。蓬萊的天后宮是中國北方此種宮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組成。

前殿內站立兩尊塑像,名叫嘉應和嘉佑。據說他們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現在他們站立于此負責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東西兩邊站立的是龍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宮相比,蓬萊的天后宮與眾不同。東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龍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們成為天后的手下。你們想知道為什么嗎?一種說法是,歷代以來海神經過層層晉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為天后,能夠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轄遠遠超出了龍王的范圍,因此,四海龍王不得不聽他調遣。另一種說法是天妃曾經降服過東海龍王。

后殿是天后的寢室。據說她單日睡東屋,雙日睡西屋。

在農歷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們舉行重大的儀式來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經制定了祭祀標準和祭祀器具。遠近的'男女同時來到天后宮跪拜祭祀天后。

蓬萊閣是蓬萊閣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擴建,形成現在的規(guī)模。主閣朝南,飛檐起翹,雕梁畫棟,雄偉壯觀。閣南的橫匾上“蓬萊閣”三個遒勁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書寫。另有許多其他名家的真跡,如宋代的蘇東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綱。這些碑刻都是對海山奇觀的生動記述,謳歌了仙閣勝景。

一樓為重要人物參觀蓬萊閣時的攝影資料展。

二樓再現了八仙醉酒的場景。八仙依次為鐵拐李、藍采和、何仙姑、漢鐘離、張果老、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他們各持寶物,神態(tài)各異,所以后來有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說法。八仙過海的傳說源于蓬萊。

這里是海市蜃樓的最著名的觀賞地。海市在一些科學家的科技書籍和作家的文學著作中都有描述。眾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現代著名作家楊朔的散文——《海市》。

避風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顛,面臨大海,任憑室外狂風怒吼,亭內卻是紋絲不動。過去傳說亭內有避風珠阻止風吹進來。然而,其實原因在于它那獨特的建筑結構,可以說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環(huán)境的巧妙結合。北邊是短墻,其下是弧形懸崖。海風由海面吹來時隨即由弧形懸崖急劇上升,飛躍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內就無風可進了。

臥碑亭內橫臥一通石碑。這就是著名的臥碑,亭因碑而得名。兩面的碑文都是蘇東坡的手跡。內墻上嵌有著名書法家的手跡,彌足珍貴。

蘇公祠是為紀念宋代的蘇東坡而建。據說蘇東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時也留下了不少詩文。而且,當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議加強登州海防和減輕當地人民負擔,皇帝采納了他的建議。當地人民感激蘇東坡,所以建祠紀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中國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中國土壤。因此,這三尊神在中國廣為人知。

呂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呂洞賓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為什么單單建了一個呂祖殿,獨尊呂洞賓呢?原因是呂洞賓被尊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風流倜儻,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歡迎。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七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蓬萊閣。提起蓬萊閣,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樓。海市,本是一種大氣光學折射、反射現象。但在古代,人們無法解釋其成因,便生出許多奇妙的幻想和美麗的傳說。據說秦始皇東巡來到蓬萊,見到海市,誤認為那時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于是派方士徐福帶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尋訪長生不老藥。以后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臨眺望過神山。漢武帝多次尋求蓬萊仙境不得,只好將丹崖山叫做蓬萊,聊以自-慰。這也是蓬萊名稱的由來。當然,海市的神秘、朦朧、飄渺,也確如仙境一般。歷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異常神奇。同時八仙過海的傳說也為它抹上一層仙氣。傳說八仙去給王母娘娘拜壽途中,在蓬萊閣上喝醉了酒,為顯示自己的本領,相約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鐵拐李乘葫蘆,漢鐘離坐扇子,張果老坐紙驢,呂洞賓踏寶劍,曹國舅站云板,韓湘子乘洞簫,何仙姑坐荷花,藍采和則坐在花籃中,飄洋過海?!鞍讼蛇^海,各顯其能”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山腳下,還有八仙出海時留下的腳櫻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傳,使蓬萊閣“人間仙境”的美名到處流傳。古往今來,蓬萊仙境引起人們無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們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蓬萊閣建筑面積為32800平方米,分布在丹崖山上。閣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當時的郡守朱處約看到這里山勢雄偉,風光秀麗,便修建高閣以供游覽。至今已有900多年歷史了。明萬歷(1589年),山東巡撫李戴又在附近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統(tǒng)稱為蓬萊閣。清朝嘉慶24年(18),再一次擴建,形成現有規(guī)模。解放后,經過多次修繕,古老的建筑既保持了原有的風韻又煥發(fā)了盎然生機。整個建筑以高閣為主,從山巔到山腳分中東西三個院落,上中下三個層次,依山構成。主要有蓬萊閣、三清殿、呂祖殿、天后宮、彌陀寺等六組建筑組成。100多間樓閣殿宇,參差錯落。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天后宮,其中供奉的是海神娘娘。海神娘娘原名叫林默,是福建莆田湄州人,當地人稱她“媽祖”,因而天后宮又叫媽祖廟。林默生于北宋960年3月23日,死于987年9月9日,終身未嫁。她經常在海上解救遇害船只,因而極受漁民愛戴。她自幼喜歡佛法,并得高人指點,據說極通靈性。有關她的傳說很多,說她出生之日,屋內紅光滿堂,香氣四溢,而且到滿月都未有哭聲,所以起名為默。她16歲時村中鬧瘟疫,而她算出病源在井中,后來人們果然在井中發(fā)現病死的老鼠。更為神奇的是說有一次她父兄出海打魚,而她在家中織布時突然神情大變,似昏睡過去。醒來后告訴她母親說父兄在海上遇險,哥哥已死,父親無恙。果然不久其父歸來,說海難中似乎有神仙相救才得以脫險。第二天,林默竟然在茫茫大海中找到哥哥的尸體。在她27歲那年的九月初九,她一人登上湄州的最高峰,突然仙樂齊鳴,彩云飛舞,人就登天而去。

林默死后,歷代疆吏大臣說她能降魔伏妖,破敵免災,并能在海上狂風中為漁船指引方向,法力無邊,請皇帝對她進行加封。在這種神化之下,祭祀她的廟宇越來越多,使之成為海上漁民的保護神。歷代君王為了鞏固海防,對她的封號也步步升級,直封到天后。

蓬萊天后宮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后廟宇之一。大家看在天后塑像旁邊作陪神的站官中竟然有四海龍王,這是十分少見的。究其原因,據說北宋以前海神是四海龍王,但因為他們長的丑陋,又喜怒無常,漁人都不喜歡他們。北宋宣和4年(1122年)皇帝派大臣出使高麗,在海上遇到大風,危難之中救他們的是一位女神而非龍王,因而回朝時奏明皇上,首次加封女神為“順濟夫人”,慢慢取代了龍王的地位。后來隨歷代加封,女神的管轄范圍越來越大,四海龍王都要聽她調遣,在民間還有天妃降伏東海龍王的故事,再加上民間八仙的傳說中龍王也是以反面角色出現的,于是四海龍王在蓬萊便成了站官的?,F在,漁民對天后仍然十分敬仰,因而天后宮香火一直十分旺盛。

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座高閣就是蓬萊閣了。它高踞丹崖山頂,丹崖山雖不高,但面臨大海,海闊烘托出山的氣勢,使蓬萊閣氣勢恢宏。其他建筑圍繞著它,又成眾星捧月之勢,使它分外壯觀。它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并稱為全國四大名樓。

蓬萊閣是一座雙層木結構閣樓建筑,有鮮明的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特色。正廳高懸一塊金字牌匾,上有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手書的“蓬萊閣”三個雄渾大字,筆力遒勁,閣上原有“九萬青天登梯得路,三千碧海破浪乘風”楹聯(lián),道盡高閣的氣勢。閣上有一圈明廊,大家可以憑欄遠眺,時有海霧飄來,使人有騰云駕霧,超凡出世的感覺。這便是蓬萊十大仙景之一的“仙閣凌空”?!独蠚堄斡洝返谝换刂芯蜕鷦用鑼懥诉@一景觀:“這閣造得畫棟飛云,珠簾卷雨,十分壯麗。西邊看城中人家,煙雨萬戶;東面看海上波濤,崢嶸萬里?!遍w底有十六根大紅楹柱環(huán)列,顯得氣勢非凡。閣內設置精致,布滿宋、明、清三朝的石刻碑文。東西兩壁懸掛著董必武和葉劍英元帥的題詩,閣后壁嵌有“碧海清風”、“海不揚波”、“環(huán)海境清”大型題字刻石三方,十分珍貴,更為古閣增添了光彩。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八

天貺殿后面是后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圣帝”后,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后”,并為“她”修建了后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亭子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亭子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筑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胺Q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后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tài),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鑄于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九

岱廟因歷史久遠,藏碑頗為豐富?,F存歷代碑刻300余通,林立而群,形制各異。有中國現存最早的刻石——秦李斯小篆碑;有充分體現漢代隸書風格的“張遷碑”、“衡方碑”;有晉代三大豐碑之一“孫夫人”碑;有形制特異的唐“雙束碑”,以及宋至清歷代重修岱廟的御制碑等。以時代而論,自秦泰山刻石、漢衡方碑、張遷碑等,至現代名人題刻,時間跨度達二千余年。就碑之來源,一是岱廟原有的,二是由廟外遷入的。從碑的內容看,有封禪告祭、廟宇創(chuàng)建重修、文人題詩吟岱等,形成了一座天然的中國歷代書法博物館,故有岱廟碑林之稱。

宋《大宋東岳天齊仁圣帝碑》又名《祥符碑》,立于大中祥符六年(10)六月。碑高8.2米,寬2.15米,碑陽刻文34行,滿行61字,共2319字。由翰林學士晁迥撰文,翰林待詔、朝散大夫尹熙古篆書碑額并書寫碑文。該碑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將泰山神由“王”晉封為“帝”之后所立。碑文敘述了自唐玄宗至宋真宗不斷為泰山神追加封號的經過,以及真宗封泰山、謝天書后的重大變化。

《宣和重修泰岳廟記》又稱《宣和碑》,立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三月。碑高9.25米,寬2.1米,龜趺螭首。龜座高1.85米,寬3米,長5米,重4萬余斤,為岱廟諸碑之冠。碑陽刻文26行,滿行74字。額陰刻“宣和重修泰岳廟記”2行8字。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文,張漴書并篆額。宣和六年(1124年)北宋王朝危在旦夕,為保江山,宋徽宗不惜耗費巨資,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借神的力量庇佑自己。碑文主要敘述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登基至宣和四年(1122)二十一年問陸續(xù)重修岱廟的情況。

秦《泰山刻石》也稱《李斯篆碑》,此碑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據《史記》載,秦《泰山刻石》全文共36句,3句為韻,12韻,144個字。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

岱廟古稱東岳廟、泰岳廟,也叫泰廟,明代就開始稱為岱廟。它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古代帝王來泰山時祭祀泰山神的場所。據文字記載及文物調查證實,岱廟初建于秦漢,隨著泰山神信仰的逐步增大,岱廟規(guī)模也日益增大,以宮城形制來營造岱廟,是宋代以來所嚴格遵循的制度。

先看一下岱廟的平面圖。整個岱廟呈長方形,四周城墻高筑,四角都建有角樓,總占地面積約占9。6萬平方米,城內布局嚴謹,對稱規(guī)整,以一條南北方的軸線為中心,主要建筑依次排列在中軸線上,左右兩邊以庭院形勢對稱分布,這些院落各自獨立,以幽雅、質樸的風格與主要建筑的莊嚴、肅穆相映成趣,即主次分明,又完整統(tǒng)一。

游岱廟要從遙參亭開始。遙參亭又名“草參亭”是岱廟的前庭,古帝王來岱廟祭祀泰山神之前必先在遙參亭舉行一個簡單的拜儀式,遙參也就是遙遙祭拜的意思。在遙參亭與岱廟之間的中軸線上,是清康熙,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和巡撫兵部右侍郎趙祥星組織人筑建的“岱廟坊”,石坊的上部為仿木結構,在石坊的梁柱,額板等地分別雕有“鋪首銜環(huán),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麒麟獻寶等二十余幅圖案,圖案設計均采用對稱的手法,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工藝,是我國現存清代石雕建筑珍品。

岱廟四周有八個門,朝正南的為五個,中為正陽門,正陽門兩側為“掖門”掖門兩側東為“仰高門”西為“見大門”,意思就是說仰望泰山之高,目睹泰山之大。

配天門是岱廟的第二重門,創(chuàng)建于北宋的大中祥符年間,取孔子語“德配天地”之意,解放后曾多次整修,現懸掛的“配天門”牌是當代書法家舒同書寫,殿內原供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方星宿,現在是流動展室,為泰山民俗展。

走右邊,此為三靈候殿,祭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說宋真宗東封泰山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為祭祀?,F神像早已被毀,在殿中間陳列有泰山石上刻“泰山石敢當”。

在岱廟內共有碑刻二百多塊。有“宣和修泰岳廟記碑”它立于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4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廟的記事碑,碑高9。25米,寬2。1米,僅龜座就高1。85米,重約4萬斤,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的一通龜趺碑。據碑中記載,此次重修后,岱廟內的古建筑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寫,朝散大夫篆額并書,碑陽刻有明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東巡撫中州李戴,巡撫清源吳龍徵題,田東書寫的“萬代瞻仰”四個大字。前人有很多豐碑,在明代時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幾個大字,此碑就是如此。

進漢柏院,門匾上寫“炳靈門”。這處雅致的小院名叫漢柏院,因院內保存有五棵柏樹,相傳為漢武帝公元前1來泰安封禪時親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靈宮,供奉著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1929年毀于戰(zhàn)火,1959年在炳靈殿舊址建起漢柏亭,此院內共有碑刻90余塊。西北側中間一塊,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碑,乾隆皇帝的詩文留世的很多,但畫卻很少見,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見。乾隆曾十次來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余首詩文,漢柏連理枝這幅圖是乾隆回去后憑記憶繪制的。北邊這通碑是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所題寫“漢柏”詩(詩文:古柏千年倚碧巒,太平頂上覺天寬,晴空白鶴時來舞,云外逍遙得靜觀)。南面這通碑是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繪制的。碑額“漢柏圖贊”由左佩璇篆寫。

東御座在元明時是貴賓休息的地方。明代稱迎賓堂,清朝時乾隆皇帝將它改為“駐畢亭”,這里成為乾隆皇帝來泰山時臨時休息的地方。因它處在岱廟的東華門內,又是帝王休息的場所,所以又稱“東御座”。(這幾個字是當代書法家李傳周所書)它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筑。由垂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影壁組成。

院內保存有我們現存最早碑刻之一的《秦刻石》,又名《李斯小篆碑》,此石刻是我國最早的記敘功德的刻石,它原立于泰山頂碧霞祠西側玉女池旁,刻石原有222字,主要內容記載了秦始皇的功德銘和秦二世胡亥的繼位詔書。這個碑刻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時候曾毀于一場大火,整個碑刻就遺失了,75年之后泰安知縣蔣伯生在泰山頂玉女池旁邊拾到兩塊殘片,現僅存10個殘字,內容是“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秦刻石最初有7塊,但現在僅存瑯玡1塊,泰山1塊,所以這塊秦泰山刻石已成為稀世珍寶,是我國的一級文物。“高臺三上五間正殿是皇帝來時休息的地方。中間是龍椅,兩邊的`紅木家具是從民間收集來的,按清朝時的原樣陳列的,家具上有用象牙骨頭、貝殼鑲嵌的人物及花卉紋飾。在殿內抱柱上的這幅清乾隆皇帝的詩聯(lián):“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橫匾為“勤政親賢”。意思就是說“天下要有一個人來統(tǒng)一治理,但天下不能僅供奉他一人,皇帝要勤于政事,親近賢明”。殿內東為書房,西為臥室。

岱廟內共存有文物一萬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38件,以祭器為主,乾隆皇帝獻給泰山神的祭器中,有三件尤為珍貴,被定為泰山鎮(zhèn)山三寶,都是一級文物。

沉香獅子“乾隆27年奉于岱廟,用珍貴的沉香木疙瘩粘合雕制而成,獅子的眼睛用琉璃鑲嵌,各重3。5公斤。沉香木是一種較為名貴的中藥材,盛產于南方,不但木質堅硬,而且還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以入水即沉為貴。

溫涼玉圭:清乾隆36年奉給泰山神,圭衣90多厘米,重27。75千克,它由兩塊玉組成,上部為純玉制成,質密而涼,下部為璞玉制成,所含的雜質較多,與上部比較手感稍溫,上涼下溫,故稱“溫涼玉圭”。玉圭的上部刻有日、月、星及海岱河的圖形,意喻泰山神主宰天地,威與天齊,下部刻有“乾隆年制”四個字。

黃釉青花瓷葫蘆瓶:此瓶為一對,是明代嘉靖年間官窯景德鎮(zhèn)精品,燒成后一直珍藏于皇宮中,于清乾隆52年供于岱廟,但是1942年瓷瓶曾被盜走,在轉售過程中遺失了一只,現僅存一瓷瓶及另一瓷瓶蓋。

仁安門,岱廟的第三重門,創(chuàng)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元代重建,取孔子語“仁者安仁”意思就是說:以仁義治理天下,天下則安。“天下歸仁”四個大字是集的李隆基所寫“紀泰山銘”摩崖石碑上的字,四側回廊是重修恢復元以前的形式,匾額由陳從周所題。

閣老池是古時的一處品級臺,據說隨帝王來祭神的閣老官員至此止步,不準前行,在石欄池內立有九塊玲瓏石,這些石頭是金代大安元年奉符縣令獻給泰山神的。這玲瓏石有多種稱呼,一叫“界石”跟隨帝王來祭神的一品大員至此止步,起到時界線的作用,又叫“扶桑石”據傳此石從東海運來,東方是日出之地,有神木扶桑,亦有扶桑之國,還有一個俗名為“迷糊石”,這是一個有趣的游戲,以石洞為中心將雙眼閉死,繞石頭正轉三圈反轉三圈,然后往北走,去摸那棵古柏的樹心,摸到的人泰山神會賜予他大福大貴。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一

天貺殿后面是后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圣帝”后,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后”,并為“她”修建了后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的,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里。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風格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夫人碑》;造形新穎,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很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陳列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廣泛,有的反映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述神話故事;也有反映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健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接受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肅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幽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里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方,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筑精美,綠樹掩映,清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陳列,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著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就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短┥角乜淌风澘糖厥蓟使Φ裸懞颓囟涝t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練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泯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堪稱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后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tài),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鑄于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宛若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二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我們現如今將要游覽的是古代藝術的博物館--岱廟。

岱廟,舊稱“東岳廟”,又叫泰廟,主祀“東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來泰山封禪告祭時居住和進行大典的地點。

岱廟創(chuàng)建歷史長久,西漢史料始有“秦即作疇,漢亦起宮”的記載。唐開遠十三年(公元725年)增修宋祥符二年(公元10)又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后經金、元、明、清歷代拓修,逐漸形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建筑群。

岱廟位于泰安市城區(qū)北部,恰在南起舊泰城南門,北的岱頂南天門中軸線上。南北長405.7米,東西寬236.7米,呈長方形,面積為9.6萬平方米。岱廟的建筑,采用了中國古代縱橫雙方擴展的形式,總體布局以南北為縱軸線,劃分為東、中西三軸。東軸前后設漢柏院、東御座、花園;西軸前后有唐槐院、環(huán)詠亭院、雨花道院;中軸前后建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主體建筑宋天貺殿位于岱廟內后半部,高踞臺基之上,其他建筑則設在中心院落之外,彼此獨立,又有內在聯(lián)系。這種建筑布局是按照宗教的需要和宮城的格式構思設計的,形成分區(qū)鮮亮,主次有序,莊嚴古樸的奇特作風,并通過建筑空間的變幻,在穩(wěn)重、肅穆和幽深、雅樸的相互滲透中相映成趣,完整一體。廟中宏偉的殿宇與高入云端的南天門遙相呼應,給人以置身泰山之中的精美感。

岱廟城堞高筑,周長三華里,高三丈,四周8個門,向南開的5個,中為正陽門,左為東掖門,再左名仰高門;右為西掖門,再右名見大門;向東的名青陽門,也叫東華門;向西的名素景門,也叫西華門;向北的名魯瞻門,也叫厚載門。每個城門上皆有城樓,岱廟的四隅分別建有巽、艮、乾、刊角樓,整座建筑宏偉壯觀,氣概磅礴,猶如一座帝王的宮闕。

岱廟,是泰山文物最集中的地點。這個地點保存了琳瑯滿目標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祭器、供品、工藝品,也有閃耀著華夏文明光華的泰山出土文物和革命歷史文物,并保存了大批的泰山典籍和道經。更為可貴的是還有184塊歷代碑刻和48塊漢畫像石,成為我國繼西安、曲阜之后的第三座碑林。

岱廟,又是一座賞心悅目標古典園林。虬龍蟠旋的古柏,遮天蔽日的銀杏,玲瓏精美的盆景,爭奇斗艷的花卉,又為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增添了萬種風情的媚態(tài)。岱廟,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

莊嚴、宏偉的岱廟,殿宇光輝,文物薈萃。這個地點的每一處建筑都體現著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采,每一件文物都反響了泰山的文明發(fā)展。閑逛在這藝術的世界里,抬眼望到的,舉手觸到的都是民族的珍寶,無不使觀者動力容,令游人感嘆。巍巍岱廟,是一座熔建筑、園林、雕刻、繪畫和祖國傳統(tǒng)于一體的古代藝術博物館。

現如今,我們到的這個地點叫“遙參亭”。它位于泰安市區(qū)的中部,通天街的北首,座落在岱廟正陽門外,是岱廟的前庭,為進入岱廟的初階。古代帝王每逢來泰山進行祭典時,先要在這個地點進行簡單的參拜儀式,以表示對泰山神的虔誠。因此,古時又稱“草參亭”。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山東參政呂經升任副都御史,臨行前改為“遙參亭”,一直延用至今。遙參亭門外的遙參坊是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創(chuàng)建,至今完好無損。另有旗桿高豎,左右鐵獅蹲列。坊南的“雙龍池”,清光緒六年(公元1880年)開建,方石壘砌,引王母池之水,圍繞岱廟注入池中。因池內西北、東南角各有一個進出水的石雕龍頭而得名。池南是通天街,使人一進入泰城南門就置身于神秘、莊嚴的“登天”氣氛之中。池北側的華板上刻有“龍躍天池”四字。1992年又在池外圍以漢白玉雕花石欄,周長63米,以愛護文物。石欄內東側立有清代石碑二通,北側立有“濟南五卅慘案紀念碑”,西北側有古槐一株,相傳為唐代所植,至今枝葉繁茂,青翠欲滴。雙龍池四周為一小廣場,四周古建筑林立,形成一幅精美的圖畫。

遙參亭為過亭式院落,東西寬52米,南北長66.2米,總面積3442.4平方米。正殿五間,建在院中心長方形臺基上面,寬10.8米,進深7.75米,通高7.9米,為四柱五梁、九脊單檐歇山式,黃瓦蓋頂。清代曾祀碧霞元君。兩側為東西配殿各中間。

遙參亭是一組獨立的建筑,但與岱廟在內涵上又是統(tǒng)一的,由于它的存在,把岱廟神秘而莊嚴的氣氛烘托得更加濃重。這種既獨立又統(tǒng)一的建筑作風,不僅在五岳中獨樹一幟,在中國現存古建筑中也是不多見的。遙參亭在唐代曾叫“遙參門”,民間曾有“參拜泰山神,先拜遙參門”之說。當您游覽岱廟時,也應首先從遙參亭開始。

$$孔林導游詞·山東曲阜導游詞·青島導游詞·山東泰山導游詞。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勢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慕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敞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縫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云散。現如今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作風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

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標“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殿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愿厚養(yǎng)”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chuàng)建。建筑結構與配天門雷同,殿內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有碑碣20塊,最馳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宏偉,東西對峙,龜跌螭,氣概非凡,為岱廟現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抱,枝干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zhàn)亂,古槐倍受摧殘,慢慢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植小槐一株,并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郁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殿、環(huán)詠亭、雨花道院,皆毀于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藏泰山歷代可貴文物4000余件,古書籍3000余冊。

笠年,下昭擴建岱廟,又在原泰山神殿的基礎上,建筑了天貺殿。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宏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疤┥缴瘛笔堑澜趟欧畹摹鞍俟碇瘛保芍髟咨?。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圣安”,元朝又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感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lián)為清人吳云所書,“帝出乎震,人一輩子于寅”。橫額是清康熙帝于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zhèn)”巨匾。殿堂內擺放著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刻畫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概,整幅壁畫以大殿后門為界,東為“啟蹕圖”,刻畫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回鑾圖”,刻畫泰山神返回的情景。全部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tài)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概宏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構嚴謹,布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開朗,衣著線條清楚,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壯麗協(xié)調,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阻礙,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能夠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后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礎上保存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天貺殿前寬敞的大露臺分高低兩層,雕欄圍繞,站在大露臺上,大有豁然生動之感。露臺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見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歷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臺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实圻M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群臣就恭候在這個地點。池內及四周9塊姿勢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點,認真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奇唐朝女皇帝武則天猜忌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岳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說,游人蒙住眼睛繞扶桑石左右各轉三圈,接著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特別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奇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長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達,那些編寫傳奇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嘆。

天貺殿后面是后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圣帝”后,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后”,并為“她”修建了后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標,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個地點。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作風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老婆碑;造形新鮮,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特別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擺設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普遍,有的反響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寫神話故事;也有反響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壯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閣樓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gt;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閣樓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批準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正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安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個地點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點,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筑精美,綠樹掩映,安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擺設,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馳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一定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潔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消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胺Q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后來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tài),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鑄于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來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仿佛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三

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我叫任一銘,是你們的導游。今天,由我來帶領你們游覽“三孔”:孔府·孔廟·孔林。

圣人孔子有句名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有幸擔任導游,十分高興。我將盡力為大家服務,不足之處,請批評改正。

在參觀三孔之前,請允許我介紹一下曲阜。曲阜地處魯中小區(qū)和魯西南平原的交界處。大詩人李白曾描寫曲阜:“笑夸故人指絕境,山光水色青如蘭”?,F在我們參觀孔廟??讖R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們?yōu)榱藥啄晔ト丝鬃由暗膫ゴ笏枷雽掗煹木衿焚|所建的一座韻味十足的建筑。前后九進院落,占地327.5畝,南北長達1公里;共有建筑466間,54座門坊;加之廟內1700余株古樹,一個個直沖云天,聽說當時誰敢砍倒一棵,就會以殺頭處理。每一棵樹,每一個門的名字都含有圣人孔子“仁”的思想。

進入孔府大門,由此向后孔府分為三路,東路建有一貫堂、慕恩堂、孔氏家廟等;西路是孔府當年接待貴賓和讀書習禮的地方,有紅萼軒、忠恕堂、安懷堂、花廳等;中路是孔府的主體建筑,前半部為官衙,后半部為內宅。

孔林,是圣人孔子家庭的專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時最久、規(guī)模最大的家庭墓地。占地三千多畝。周圍垣墻高3米,厚1.5米,長14.5華里。林內有各種樹木10萬多株,數百種植物。在萬木掩映之中,碑石林立,石像成群,十分壯觀。

現在自由活動3小時,可以自行游覽“三孔”,也可以進行游戲、野餐等活動,但必須保證衛(wèi)生。

參觀“三孔”到此結束了,

文檔為doc格式。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四

穿過遙參亭,迎面而立的“岱廟坊”是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山東布政使施天裔創(chuàng)建。坊高12米,寬9.8米,深3米,為四柱三門式。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體浮雕。四柱前后流通墩上雕有8個石獅,姿勢各異;重梁四柱刻有“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群鶴鬧蓮”、“天馬行空”等20余組形象逼真的祥禽瑞獸和各式花卉紋樣。整座石坊造型別致,刻鏤透細不凡,為清代石雕藝術中之珍品。坊柱南北兩面都刻有楹聯(lián),南面為施天裔所題“竣極于天,贊化體亢生萬物;帝出乎震,赫聲濯靈鎮(zhèn)東方”。北面是清山東巡撫、兵部侍郎趙祥星題的“為眾岳之統(tǒng)宗,萬國是瞻巍巍乎德何可尚;摻群靈之總攝,九州待命蕩蕩乎功孰于京?”。兩副楹聯(lián)扣人心弦,先聲奪人,把泰山的崇高地位和泰山神的顯赫聲威做了高度概括,使人未進岱廟便生敬慕之情。

出岱廟坊,迎面看到的高大寬敞的“正陽門”,是進入岱廟的正門,兩扇朱紅大門,象征著岱廟的尊嚴,古時候只有帝王才能從此門進入。歲月的磋砣,到解放前夕,正陽門已是裂縫斑斑,門上方的城樓也俱被歷史的風雨吹打得煙消云散?,F如今的正陽門是1985年按照宋代建筑作風重新修建的。門高8.6米,上面的城樓高11米,共五間,為九脊單檐歇山頂,24根四方明柱,四周鑲嵌條欞隔,上覆黃琉璃瓦,檐下斗拱出三越四,雅烏墨小點金彩繪,額方金龍飛舞,遠遠望去翹檐翼然,翩翩欲飛。走進正陽門霍然入目標“配天門”,是取孔子語“德配天地”而名,為岱廟的第二道門,配天門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建筑,殿內原祀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等四方星宿。兩側原有配殿,東為“三靈候殿”,祀周朝諫官唐宸、葛雍、周武三人。傳宋真宗東封時,在南天門見三神人,加封為“三靈候”,后來建此殿專祀。西為“太尉殿”是祀唐朝“雖出入將相,而奉自愿厚養(yǎng)”的分國公杜宗的。與配天門南北相連的“仁安門”是取孔子語“天下歸仁”之意而名,為岱廟的第三道門,元代至元四年(公元1338年)創(chuàng)建。建筑結構與配天門雷同,殿內原祀天聾、地啞之神,兩側有東西門神。配天門的西側有碑碣20塊,最馳名的是宣和碑和祥符碑,雙碑高大宏偉,東西對峙,龜跌螭,氣概非凡,為岱廟現存兩大碑碣。

配天門西南方的“唐槐院”,原有“大可數抱,枝干蔭畝許”的唐槐,民國年間,兵燹戰(zhàn)亂,古槐倍受摧殘,慢慢枯死。1952年,岱廟主持尚士濂又在枯槐干中植小槐一株,并取名“唐槐抱子”。今新槐已成大樹,扶疏郁茂,又成為岱廟一大佳景。

唐槐之東舊有延禧殿、藏經殿、環(huán)詠亭、雨花道院,皆毀于民國年間。1984年,在藏經堂舊址上新建仿古文物庫房48間,內藏泰山歷代可貴文物4000余件,古書籍3000余冊。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四間,重檐八角,斗拱飛翹,上覆黃琉璃瓦,檐間懸掛“宋天貺殿”的巨匾,檐下八根大紅明柱,柱上有普柏枋和斗拱,外槽均單翹重昂三跳拱,內槽殿頂為四個復斗式藻井,余為方形平棋天花板。整座大殿欒櫨迭聳,雕梁彩棟,貼金繪垣,丹墻壁立,峻極宏偉,雖歷經數朝,古貌猶存,它同北京故宮的太和殿,曲阜孔廟的大成殿并中國古代三大宮殿式建筑。

走進殿堂,正面高大的“東岳泰山之神”彩色塑像是1984年重塑的,坐像高4.4米,頭頂冠冕十二旒,身著袞袍,手持圭板,肅穆端莊,造形生動,大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疤┥缴瘛笔堑澜趟欧畹摹鞍俟碇瘛?,可主宰生死。唐代被封為“天齊王”,宋時封為“天齊仁圣安”,元朝又封為“東岳天齊大生仁皇帝”,明太祖登基后,感覺給泰山神加封號是“瀆禮不經”,故去掉所有封號,改稱“東岳泰山之神”。從此,岱廟的地位也就不可一世,享有“東岳神府”的盛名了。

塑像兩邊的楹聯(lián)為清人吳云所書,“帝出乎震,人一輩子于寅”。橫額是清康熙帝于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朝泰山時所題“配天作鎮(zhèn)”巨匾。殿堂內擺放著明、清時代的部分祭器。殿內東北西三面的泰山神啟蹕回鑾圖傳為宋代所繪。壁畫全長62米,高3.3米,畫面借刻畫泰山神出巡時的浩蕩宏偉場面,表現宋真宗東封泰山時的威嚴和氣概,整幅壁畫以大殿后門為界,東為“啟蹕圖”,刻畫泰山神出巡的場面;西為“回鑾圖”,刻畫泰山神返回的情景。全部畫面共有人物697人,其裝束、儀態(tài)無一雷同,加以祥獸坐騎、亭臺樓閣、山川河流、花草樹木等,組成一幅瑰麗無比,氣概宏偉的場面。畫面筆力遒勁流暢,結構嚴謹,布局勻稱自然,人物眉目傳神開朗,衣著線條清楚,表情逼真生動,再加上色澤的壯麗協(xié)調,給人以極高的美學享受。

大殿在古時,曾受火災和地震的損壞,壁畫也受到阻礙,從壁畫的藝術處理上能夠看出,壁畫的部分畫面是后來重繪的,但整幅畫基礎上保存了宋代原作的面目,它仍為中國繪畫史、道教壁畫史上的一幅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天貺殿前寬敞的大露臺分高低兩層,雕欄圍繞,站在大露臺上,大有豁然生動之感。露臺兩側各有一座御碑亭,內立乾隆皇帝拜見岱廟的詩碑。中間是明萬歷年間鑄造的大香爐。露臺下古柏相夾的甬道向南延伸,盡頭是一個方形石欄小池,俗稱“閣老池”?;实圻M行大典參拜泰山神時,群臣就恭候在這個地點。池內及四周9塊姿勢怪異的太湖石是金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泰安縣令吳銜與其母王氏所獻。每塊石頭各俱特點,認真觀賞耐人尋味,甬道中間有一玲瓏石卓然而立,名為“扶桑石”。扶桑石北面有一株古柏獨立階下,名為“孤忠柏”,民間傳奇唐朝女皇帝武則天猜忌其也與大臣石忠謀反,便將其殺害,石忠冤魂不散,便來到東岳大帝前告武則天滅子之狀,從而化為孤柏。據說,游人蒙住眼睛繞扶桑石左右各轉三圈,接著去摸對面的孤忠柏,凡能扶到的,都是神氣特別大的人。這些富有浪漫色彩的傳奇固不可信,但卻顯示了泰山長久的歷史和文化的發(fā)達,那些編寫傳奇的.民間才子,把人間的善與惡巧妙地融匯在柏樹的形象中,給后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感嘆。

天貺殿后面是后寢三宮,中為正寢宮,面闊五間,兩邊為配寢宮,各三間,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詔封泰山神為“天齊仁圣帝”后,考慮到還缺個皇后,便于同年封了一個“淑明后”,并為“她”修建了后宮,從“嬪妃”則居住配寢宮。封建統(tǒng)治者為了達到“借神安民”的目標,真可謂“用心良苦,處心積慮了”。

天貺殿兩側為東西碑廊,各種碑碣漢畫像石琳瑯滿目,泰山歷代碑刻精品大都集中在這個地點。這些碑刻幾乎集中國書法之大成,上追晉代“二王”,下承宋朝“四大家”,真草隸篆,體例俱全;顏柳歐趙,作風各異,其中有七大漢碑的衡方碑、張遷碑;晉代三大豐碑之一的孫老婆碑;造形新鮮,書法相異的雙束碑;泰山佛教記事名碑大唐齊州神寶寺碑等共19塊,均具有特別高的歷史文物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西側廊內擺設的48塊漢畫像石是自1960年以來,幾次清理大汶口和舊縣東的漢畫像石墓而集。這些漢畫像石,內容豐富,取材普遍,有的反響車馬出行、樂舞百戲等社會生活;有的描寫神話故事;也有反響歷史人物的,畫面圖案工整,造型生動,在雕刻技法上,把中國傳統(tǒng)的畫技同線刻、浮雕揉合一體,體現出古拙質樸、雄壯壯美的特點,是研究中國古代文化藝術和東漢社會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

出碑廊,過炳靈門,是“漢柏院”。院內原有“炳靈殿”,毀于民國年間。院中五棵高大的古柏,枝椏交錯,若虬龍蟠旋,相傳為漢武帝于元封元年(公元前1)封禪泰山時所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漢柏院”由此得名。

院北的“漢碑亭”是1959年在炳靈殿故址上修建的,閣樓建立在三層石砌的高大臺基上,十分壯觀。臺基壁上鑲嵌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49年)泰安知縣何人鱗所書杜甫的望?和秋興等名人詩刻。登上閣樓極目四望,天光云影,心寬臆闊,岱廟全景,泰城全貌盡收眼底。

漢柏院內碑碣林立,約計90余塊。其中有后人隸書的東漢張衡的四愁詩、曹植的飛友篇,有后人篆書陸機的泰山吟、謝靈運的泰山吟以及宋朝大書法家米芾第一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左佩鉉題篆的漢柏圖贊、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和當代眾多名人留下的墨跡。置身于碑林之中就象讀了一部中國的歷史,批準民族的熏陶,會給每一個嚴正的觀賞都留下不盡的思索。

由漢柏院向北行,穿過安靜的小花園進入一個小巧玲瓏的四合院。這個地點是古帝王祭祀泰山時居住的地點,因座落在東華門內,故稱“東御座”。其建筑為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所建,明代稱迎賓堂,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改稱駐蹕亭。東御座由長城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組成,院內建筑精美,綠樹掩映,安靜幽雅,給人以超世絕塵之感。五間正殿高筑臺基之上,殿內按清宮設置作復原擺設,有乾隆帝臘人座像,有龍墩、龍椅、立柜、方桌等紫檀家具及各種大理石花紋飾和金絲銹古器型的掛屏以及文房四寶。馳名的“溫涼玉雕花圭”、“沉香獅子”和“黃地蘭花瓷葫蘆”是乾隆二十七年、三十六年朝拜泰山時的供品,并稱泰山“鎮(zhèn)山三寶”。大門和殿堂里身著清代古裝的“衛(wèi)士”、“宮女”以清庭禮儀迎接游客,使游人仿佛回到遠古的時代,浮想聯(lián)翩。

殿堂臺基下立一石碑,用玻璃護罩,這一定是馳名中外的“名山刻石之祖”秦刻石。泰山秦刻石鐫刻秦始皇功德銘和秦二世詔書,為丞相李斯書寫。他以簡潔秀雅的小篆代替了當時筆畫繁贅的大篆,字跡剛勁挺拔,一掃眾家肥呆之氣,碑文共222字,后漸消滅,明嘉靖年間還尚存29字,原立在岱頂玉女池旁,后經滄桑沉淪,幾次失而復得,今唯剩10個殘字,完整者七??胺Q稀世之寶,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出寢宮向北,為岱廟的最后來一進院落。東西兩座花園內各種盆景千姿百態(tài),藝術地再現了泰山的一景一物,奇花異草。西南方西臺上的鐵塔鑄于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原為13級,現僅存3級,造型質樸,仍不失當年風采,與鐵塔對峙的東南方臺基上的銅亭,又稱“金闕”,為全銅鑄造,仿木結構,高4.4米,闊3.4,明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鑄于岱頂碧霞祠,為供奉碧霞元君而建。明末清初移于山下靈應宮,1972年遷入岱廟,是目前國內僅存的三大銅亭之一。

“厚載門”是岱廟的最后來一道門,是1984年重建的。門上有“望岳閣”三間,黃瓦明廊,紅柱隔扇,猶如空中瓊閣。站在閣上仰望岱岳雄姿,青山繞白云,綠樹生輕煙,天門云梯仿佛游龍浮掛天邊。

出厚載門北行為紅門路,過岱宗大街不遠即到登山之起點,泰山的山門--岱宗坊,由此起步,將步步登高,飽覽泰山的最佳風景,直至登“天”。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五

華嚴寺前西側有一塔院,四周環(huán)筑圍墻,是寺中歷代住的藏骨。院中的一座七級磚塔埋葬著第一代住持慈沾大師,有兩珠蒼松緊繞塔身,虬曲多姿,名“松抱塔”,60年代松樹枯死。與磚塔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住持善和的藏骨處。相傳是農民起義領袖于七兵敗出家,法名善和,圓寂后藏此墓之中。

華嚴寺門前有一條直通海濱的公路,名“華嚴路”,是193x年寺僧仁棟鳩工破石條筑成。沿路蒼松夾道,翠竹成林;有時,煙靄橫空,白云裊裊,如九天幻境。路旁有石刻“煙嵐高曠”、“東瀛曉色”、“無風海濤”、“蓮池會?!钡取?/p>

經政府有關部分批準,華嚴寺現已開放為宗教活動場所。嶗山區(qū)在在積極制定規(guī)劃,即將在華嚴寺周圍建立國內唯一的以華嚴宗經典教義為依據的大型佛教文化風景旅游區(qū)“華藏世界”。屆時,華嚴寺下方的“山海奇觀”,上方的“那羅延窟”,將與華嚴寺連為一體。在“華藏世界”中,將出現數千尊隨石形而雕造的佛像,蔚為壯觀。同時還將修建一座寶塔,紀念法顯從古印度求法歸國在嶗山登陸的歷史往事。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六

太清宮亦稱下清宮,當地人也稱下宮。位于嶗山南麓老君峰下,前臨黃海,一碧萬頃,背依七峰,峰巒竟秀,地勢清幽,竹林翁郁,夏納清風,冬隔朔氣,素稱“北國小江南”。

嶗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說,相傳鼎盛時期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而今可數者有十七處。據太清宮志記載:太清宮建于西漢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為江西瑞州府高樂縣人張廉夫所創(chuàng)建。張廉夫,字靜如,號樂山,生于漢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棄職入道。精研玄學,入終南山學道數載,得師傳道,來嶗山之陽,臨海之濱,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廟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宮”,這就是太清宮的由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唐朝末年,李哲玄東游嶗山,又擴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這時,太清宮已初具規(guī)模。五代十國時期,道人劉若拙游至嶗山,對太清宮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繕。南宋慶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處機從昆化山來嶗山講道。從此,嶗山道教,包括太清宮名揚天下,天下道眾多慕名而來,有的在此隱居潛修,有的在此著書立說。如張三豐、徐復陽等均在此修過道。

明萬歷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宮發(fā)生了一起僧道之爭。僧人憨山大師與道人耿義蘭相互爭奪太清宮廟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鑾殿,歷時十多年,終以道人勝訴而告結束?,F太清宮前“海邱奪遺址”碑刻的明萬歷十三年憨山大師建海邱寺于宮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毀寺復宮,就是記的這件事。

太清宮占地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500平方米。廟宇共分三個院落,各立山門。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農”、“軒轅”三帝。

太清宮古樹參天,院外“龍頭榆”又名“唐榆”,為唐朝天佑年間李哲玄所植。院內銀杏、古柏相傳樹齡更長。明朝所植兩棵耐冬樹,枝繁葉茂,每年冬盡春回,花開似錦,花期長達三個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的香玉篇里所記的“香玉”、“絳雪”的故事,據說就是院中一棵紅牡丹和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澇不溢,是嶗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陽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為上清宮的一處別院。

膠澳志載,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巔“明霞洞”三字,相傳為邱處機所書。名道孫紫陽曾潛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孫紫陽疏載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側建有“斗母宮”,奉佛教。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重修時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觀音殿”一座。據說,這里曾有過僧、道交替的歷史。

明霞洞地勢高曠,景色幽麗,朝暈夕陽,云霧繚繞,霞光山色變幻無窮,素有“明霞散綺”的美稱,為嶗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宮。

上清宮位于嶗山南部叢山峻嶺,這里因入山已深,煙塵遠隔,空氣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蒼松翠綠,修竹滴翠,清泉飛鳥,奇石屹立,不但怡靜,而且特別清幽。

上清宮屬全真道華山派道觀,是嶗山中別具一格的“叢林”廟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宮稱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絕霞之外,有八皇老君,運九天之仙,而處上清宮也”,故而得名。又因與太清宮對稱,又簡稱上宮,與太清宮,明霞洞同為嶗山東南部的主要道觀。

上清宮創(chuàng)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趙匡胤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的道場,至宋末已廢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師_明,鳩工重修了上清宮。

上清宮有前后兩處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間,占地約1000平方米。前殿舊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宮內古樹參天,其中一棵銀杏胸徑2.53米,橫出粗枝上有三個乳狀樹瘤,極為罕見,據說一千年方能長出一個。大殿之東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與道山石斜對的石崮上,刻有邱處機的青玉案詞一首。宮西有一塊圓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宮”,還刻有邱處機詠嶗山七絕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為嶗山名泉之一。

龍?zhí)镀佟?/p>

龍?zhí)镀儆置颀執(zhí)?,水源來自海?00米的天茶頂和北天門之間的山谷。澗水穿山越嶺,沿路匯集了數十條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騰而下,在一處高約30米的崖頂平臺上,平直地沖出數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飛旋了幾曲折之后,會合成一道長約30米,寬約5米的瀑布,順著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氣勢,宛如一條矯健的玉龍,從懸崖之顛,騰云駕霧,呼嘯而下,擊得潭中水花四濺。人們擬其形,取其聲,觀其色,叫它“龍?zhí)镀佟保傧碌纳钐度∶褒執(zhí)丁?,瀑布頂端“龍吟”兩個隸書大字,直徑一米,為當代著名書法家黃苗子1981年游嶗山時所書。瀑下長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臺下遠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視“龍?zhí)秶娪辍钡膲邀惥吧?/p>

3、基本旅游線路(北線)。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七

在幾千年前一個春天的早上,一位部落首領登上一座大山,于山巔之上點燃了堆起的干柴。熊熊大火,隨著太陽的升起而燃燒著。幾千年來,這東方黎明的圣火,在中華民族的心中從來沒有熄滅過。那位部落首領,是三皇五帝中的舜,而那座大山,就是泰山。

泰山,地處華北平原東側,位于山東省中部,泰安市和濟南市境內。南距孔子故鄉(xiāng)曲阜70公里,北距濟南市區(qū)60公里。泰山景區(qū)范圍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16°50′~36°31′,總面積426平方公里,最高峰玉皇頂海拔1546米。

泰山素以雄偉著稱于市,這得益于其獨特的地質構造。泰山的地貌以巖層的斷裂突起為主要特征。山陽主要分布有三大斷層,呈階梯式降落,形成泰山南坡陡峻高拔的三大臺階式地貌,使泰山山體在空間體量的塑造上凌空高拔,令人感覺到拔地通天,直沖霄漢的氣勢。泰山山陰,山左,山右的地勢相對平緩,形成了層巒疊嶂、群崗眾丘環(huán)圍于泰山主峰的態(tài)勢。這與山陽高聳挺拔的山體相對應,構成了泰山博廣厚重的空間造型。巨大的體量、寬厚的基礎,給人以雄偉、穩(wěn)固的視覺感受和心理體驗,于是就有了“穩(wěn)如泰山”、“重如泰山”的種.種比喻。

除高大雄偉的形象外,泰山還蘊藏著奇、險、秀、幽、奧、曠等形象特征及自然美景。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12座,主要有日觀峰、月觀峰、堯觀頂、龍泉峰、丈人峰、摩天嶺、傲徠峰、凌漢峰、大觀峰、對松山、天柱峰等;崖嶺98座,主要有百丈崖、歇馬崖、五花崖、回馬嶺、翔鳳嶺、寶藏嶺等;巖洞18處,著名的有呂祖洞、水簾洞、朝陽洞、青云洞、白云洞、黃花洞、婁敬洞等;另有溪谷及瀑布上百處,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地貌景觀,在大自然的造化鐘,呈現著千變萬化、絢麗多彩的神韻。

泰山東瀕大海,南有汶水、淮水,黃河環(huán)其西北,水系發(fā)達,有“山多高、水多高”的說法。以岱頂為分水嶺,北坡溪流直入黃河,東、西、南坡溪流注入大汶河,經東平湖再入黃河。從岱頂至山麓,溪水爭流,泉水清澈。據統(tǒng)計,泰山有溪谷130多條,著名的有渿河、梳洗河、通天河、雁領河、采石溪等;有瀑潭64處,以黑龍?zhí)镀俨?、斗母宮三潭疊瀑、云步橋瀑布等最為有名;還有名泉72眼,蘊靈秀于壯美之中,如王母泉、玉液泉、月亮泉、黃花泉等,水質甘冽,含多種微量元素,古城“泰山神水”。

泰山地區(qū)屬溫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由于山體高大、地形復雜、物種豐富。其林木茂密、古樹參天、森林覆蓋率達81·5%,植被覆蓋率達96%以上。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形成了泰山豐富的生物資源。泰山現有高等植物1553種,動物1371種。其中,泰山特有動植物29種,用泰山直接命名的有10種。

泰山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一座與中華民族發(fā)展史密不可分的歷史名山??脊刨Y料表明,泰山周圍一帶是中國古老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在泰山東南沂源縣,曾發(fā)現距今四五十萬年前的猿人化石;在泰山東部新泰烏珠臺,又發(fā)現距今五萬年前的智人牙化石。這表明,泰山周圍在遠古時代就是中華民族的先民們繁衍生息的地方。新石器泰山南麓的大汶口文化及北麓的龍山文化,更是以其特有的豐富內涵成為中國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而且先進于同一時期其他地域的文化類型。

泰山位于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在其空間意義之外,又有了生命的價值。當陰陽說、五行說、五德說出現以后,泰山也就自然而然的成為“萬物交代之處”的圣山。泰山主生,大可到操縱一個國家新舊交替的命運,于是就有了遠古七十二王封禪泰山的史傳,有了秦皇漢武登封泰山的史實;小可至掌管一個人生命的誕生,于是就有了上至皇室子嗣、下至百姓求子都要到泰山祭祀進香的習俗。在數千年的泰山文化史中,帝王封禪祭祀、百姓朝山進香的活動一直貫穿其中,形成了泰山獨有的文化特色,也將泰山推至崇高的歷史地位。

而在中國文人士大夫眼里,神圣的泰山更是一個精神的歸宿地??鬃佑小班叭换仡櫋?,以泰山為精神依托的感喟;司馬遷以“重于泰山”意喻人生的價值取向;曹植用泰山寄托“九州安所知”的愿望;李白的“蹉跎凋朱顏”,則是面對泰山的自我遺憾;還有杜甫的“岱宗夫如何”的發(fā)問;蘇軾觀泰山日出看“跳丸”的驚喜......是泰山豐富了他們的精神品格,而他們的到來又豐厚了泰山的文化底蘊。

帝王在泰山,謀求天下的太平;文人墨客來泰山,感悟歷史抒發(fā)情懷;庶民百姓到泰山進香,為的是生活得平安。泰山自然山體之宏博,景觀形象之偉大,歷史文化之燦爛,民族精神之崇高,無論是在帝王面前、士大夫眼里還是平民百姓心中都是至高無上的。

如此,泰山成為歷史的山,文化的山。上下幾千年,人們都可以在泰山上找到相應的歷史軌跡。從山腳到極頂,較大的古建筑群就有20余處。其中岱廟始建于漢代,主體建筑天貺殿與北京的太和殿、曲阜的大成殿并稱中國的三大宮殿式建筑。泰山石刻眾多,堪稱“露天的歷史博物館”。從秦代到清代,計有歷代石刻1600多處。秦泰山刻石是秦始皇封禪泰山的遺物,無論歷史價值還是藝術價值都彌足珍貴。而經石嶼摩崖石刻為北魏的佛教刻經,被認為是“榜書之宗”。

大自然的恩賜,成就了泰山拔地通天的外在形象以及難得的地質資源與生態(tài)環(huán)境;而泰山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成為一個民族精神與文明的象征。

這是一個民族的財富,同時也是全人類的財富。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八

五四廣場建成后,成為東部新市區(qū)的主要文化景觀。中央電視臺等單位為紀念五四運動80周年拍攝制作的以五四廣場,特別是“五月的風”主題雕塑為背景的專題節(jié)目面向國內外播放。

五四廣場建成后,榮獲國家市政工程最高獎-金杯獎、國家建筑工程最高獎-魯班獎。在五四廣場海濱,可以飽覽浮山灣、燕兒島、太平角等景觀。20_年奧運會水上帆船比賽場地就選在浮山灣和燕兒島。

標志性雕塑“五月的風”,以螺旋上升的風,造型是火紅色,體現了“五四運動”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基調和民族力量。這里已成為新世紀青島的標志性景觀之一。由于眷沿東海路從廣場中間橫貫而過,五四廣場被分為南北兩區(qū),北區(qū)連接青島市人民政府,是中心廣場。南區(qū)瀕臨浮山灣,為區(qū)兩欣海濱公園。禹召默北部踩具的毗淘中心廣場地勢平坦,廣場中間為篷棕平整、開闊篩眉實的大片綠色草坪。廣場斗甲謝四周和草坪之間憂例用青島優(yōu)質花崗巖癮緊鋪砌了各種精致的嘴尖圖案,中心設計了一座圓形噴泉。廣場東西殯戴遂兩側為高層建筑。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十九

太平宮位于嶗山東麓仰口灣畔的上苑山中,背山面海,景色綺麗,奇峰異石,古木幽洞。路兩側有兩株古松,據傳是宋初建宮時所植,樹側的巨石上鐫刻著“疑是幻境”四個大字。

在嶗山現存的寺觀中,太平宮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觀。據明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和清代順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修太平宮的碑文記載,太平宮是宋太祖趙匡胤(公元960-976年)為華蓋真人劉若拙建立的道場,因落成于太平興國年間,故初名“太平興國院”,后改名為太平宮。

太平宮的殿宇呈“品”字形,院內的照壁上有單線鉤刻的“海上宮殿”四個大字,結構嚴謹,端正飽滿,據傳是清代書法家華巨奎所書。正殿舊祀三清和玉皇,配殿東祀三官,西奉真武。殿宇雖小,卻頗具有道家清靜寡淡的特色,典雅古樸。院中水井叫“龍涎泉”,東院的鐘亭內懸古銅鐘一口,名“上苑曉鐘”,敲響后聲鳴谷底,余韻可傳至10多里外。

太平宮處在奇峰環(huán)抱,翠竹成蔭的掩映之中,宮四周有許多景觀令游人嘆為觀止。出宮東院門外,即見嶗山著名異石“綿羊石”和奇峰“獅子峰”?!熬d羊石”是由幾塊天然巨石壘成,歷經億萬年風雨剝蝕,仿佛是人工雕鑿的一只綿羊,跪伏在山坡上?!蔼{子峰”則勢如雄獅怒吼。黎明時分登上峰頂可觀日出和東海的壯麗景色。

近年來,太平宮經全面修復,為嶗山主要勝跡之一,特別是當夜幕降臨,仰口灣的海濤聲與上苑山的松濤聲此呼彼應,被稱為“上苑聽濤”之奇觀。

覓天洞。

覓天洞是一處集幽深、奇險、雄偉于一處的通天奇洞,距太平宮西南兩公里。由峭壁間的多塊巨石疊壘而成,高30余米,上下共5層,洞口夾在兩面峭壁之中,洞額“覓天洞”三個字為劉開渠先生手書。洞內盤旋曲折,險怪離奇,撲朔迷離,忽而幽暗,忽而異境天開,變幻無窮。洞外景色分外宜人,春天鮮花競艷,入夏峰巒疊翠,深秋紅葉滿山,冬季青松蒼郁。洞頂兩處峭壁上刻的“咫尺天涯”和“洞幽玉雨草自濕,山高無雨暑自消”,分別由現代美術理論家蔡若虹、鄒大箴所題。踏上峰巔,巨石上鐫刻著現代版畫家力君題寫的“天苑”二字。何謂“天苑”,上天之苑也。置身于此,仿佛覓天有成。人立巨石之上,萬千景象一覽無余?;蛉悍鍗槑V,嵐氣繚繞;或山柱突兀,白云浮頂;或煙云蒼茫,似碧波萬頃,真乃天界也。

那羅延窟。

那羅延窟位于嶗山東麓的那羅延山,寬7米,高、深各15米,容百余人綽綽有余,是一處天然石洞。石壁上方突起薄石一方,形似佛龕,洞頂有一個深圓的洞孔,光亮由洞孔透入,照得窟內十分亮堂。據佛門弟子傳說,“那羅延佛”就是在這座石窟中修煉功德圓滿后,憑巨大法力沖破圓孔成佛升天的?!澳橇_延”系梵語音譯,意思是“堅牢”。這座洞窟通體為花崗巖結構,其堅牢程度可想而知,但當年不知什么原因竟形成這樣一個巨大石窟。僧侶們稱之為“世界之二大窟”。據憨山大師年誘疏記載:明萬歷十一年(公元1582年)4月8日,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師,由五臺山慕名而來,在此窟內禪修二年??咧車礁吖壬?,風景絕佳。

白龍洞。

白龍洞位于太平宮后山的山澗北側,是由一塊長約18米,寬約12米的橢圓形巨石,扣壓在五塊鼓形的圓石上支撐而成的天然洞穴。此洞高2.5米,深8米,寬11米。

很久以前,洞外山澗有一處水灣。傳說有一條白鱔棲身此灣,因常年吸取日月之精華而成精,又在洞中苦修多年,終成正果,變成一條白龍挾風裹雨騰空而去。從此,這個洞就叫白龍洞,洞前的山澗和水灣分別叫白龍澗和白龍灣。洞口上方鐫刻的詠嶗山景物便是元代著名道士邱處機所留,據說是邱處機的真跡。

)猶龍洞。

猶龍洞距太平宮約百余米,深約8米,寬約4米,高約2米。洞內原供奉老君石像一座,所以,原名叫“老君洞”,是太平宮首任道長劉若拙為紀念道家鼻祖老子而起名。明朝隆慶年間,山東提學鄒善游太平宮時,覺得洞名俗且不雅,便根據史記中所書“老君,猶龍也”,而改名“猶龍洞”。猶龍洞是由一塊巨石翹起而形成的,該石叫“混元石”,是歷代道士練功的地方,石上刻有練功圖三處。

華嚴寺。

華嚴寺,原名華嚴庵,亦稱華嚴禪院,位于那羅延山半腰。三面環(huán)山,東鄰大海,廟宇樓閣之壯麗,澗壑泉石之清奇,在嶗山古剎中當為第一,也是嶗山現存唯一的佛寺。

華嚴寺歷史悠久,幾經興廢。遠在晉之前,那羅延窟即為華嚴寺的開山鼻祖洞。明代崇禎十年,御史黃宗昌辭官還鄉(xiāng),隱居嶗山建玉蕊樓編著嶗山志,疑此窟為西方哲人演孝之所居,于是籌資在窟之東北興建華嚴庵,但庵未建成即毀于兵火。其子浦江令黃坦繼父遺志,助即墨準提庵慈沾和尚重建華嚴庵于現址。自清順治以來,屢經修葺,迄今仍為當年規(guī)模,1931年改稱華嚴寺。

華嚴寺占地4000平方米,原庵共四進,依山而筑,為“階梯式”。第一進原有僧舍十二間。第二進為藏經閣,飛檐斗拱,登閣憑眺,山海勝境一覽無余。第三進為正殿,供那羅延佛,與那羅延窟遙遙相對東西兩廊為禪堂。第四進為后殿,內祀觀音,側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主持慈沾法師。華嚴寺極盛時共有殿宇一百余間,僧眾八十余人。整個庵寺布局嚴謹,結構精巧,殿宇恢宏,雙層歇山,四角飛檐,古樸高雅。

華嚴寺前路西塔院,是寺中歷代主持的藏骨處。院中九層磚塔下埋藏著第一代主持慈沾大師,與之相對的石塔,是第二代主持善和的藏骨處。寺前路用石條砌成,名華嚴路,是1930年寺僧紅棟工鳩破石條所筑。沿路蒼松走道,翠竹成林,有時煙靄橫空,白云裊裊,如九天幻境。路旁石刻“煙歲嵐高臨”、“東瀛曉色”、“無風海濤”、“蓮池會?!钡?,均為歷代游人觸景生情所留。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嶗山東麓,海拔400米,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大多數日子白云繚繞而得名。

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寶二年,依附于一個天然石洞,由“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塊巨石構成,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間,屬道教“金山派”。

白云洞額上鐫刻“白云洞”三字,為清代翰林尹琳基所題。洞前兩棵白果樹,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綠意盎然。洞前玉蘭樹,已有數百年樹齡。洞后森森松樹,其中一株古松,形狀奇特。名曰“華蓋松”,此松老干蟠曲,遮滿洞頂,小枝斜出,伸出洞外,恰似飛龍起舞,此景稱為“云洞蟠松”,白云洞的青龍石下有一洞穴,叫“風窟”。穴不大卻很奇異,山風過此,回旋不止,故名“巨風窟”。洞東南并列兩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攀過二仙門,穿過一段石隙,爬上“天梯”,即可到達富有傳奇色彩的“會仙臺”。臺狀如座椅,背刻一“仙”字,僅可容一人。傳說登上“會仙臺”,便可與神仙相會。當然,這只是神話。但是,坐在上面,碧海天涯盡收眼底,頓覺天高海闊,心曠神怡,大有超脫塵寰之感。

棋盤石。

棋盤石,顧名思義,應當是象棋盤那么大或棋盤形狀的石頭,但座落于明道觀南的棋盤石,卻是一座集高、陡、險、怪于一身的高懸奇峰上之峰。崖頂斜著向上伸出,下面懸空,從側面遠遠望去,很象一座游泳跳臺,頂部稍有隆起卻不平坦,面積約60平方米,可容坐客五、六十人。下面深壑萬丈,怪石林立,若俯身下望令人目眩神駭,驚心動魄。

棋盤石的名稱來歷,源于一則當地流傳已久的神話傳說。

很久以前,仰口灣畔曲家莊有個青年樵夫上山砍柴。他越走越遠,越爬越高,看到石崖頂上有兩個白發(fā)老人正在下棋,便走上前觀看,看得入了迷,忍不住還要說上幾句。老人也不說話,只朝他慈祥的笑笑。他恍惚覺得樹一會兒綠了,一會兒黃了,也沒在意。一盤棋下完了,兩位老人朝他笑笑便飄然而去,他才想起該打柴了。誰知回頭一看,扁擔和斧柄早已朽爛,斧頭也成了鐵疙瘩,他只好下山回到村里。但是,村子里景物全非,所有的人都不認識。他非常奇怪,幾經打聽,才明白自己上山砍柴時見到的兩個老人是神仙,他在看棋的時候,世上已過了幾百年。于是,他逢人就說自己的經歷,但沒有人相信他,他只好又向深山走去。

至于山頂上的“十”字,傳說是仙人用過的棋盤,但道士們都說那是道家煉功時指罡斗的標志。字是怎樣出現的?古人已逝,神仙已蹤,留給后人的只是個解不開的謎。

介紹山東導游詞篇二十

岱廟內共有碑刻二百多塊。有“宣和修泰岳廟記碑”它立于北宋宣和六年,也就是公元1120_年,是宋微宗遣人修岱廟的記事碑,碑高9、25米,寬2、1米,僅龜座就高1、85米,重約4萬斤,是泰山上下現存最大的一通龜趺碑。據碑中記載,此次重修后,岱廟內的古建筑共有八百一十三楹,碑文由翰林學士宇文粹中撰寫,朝散大夫篆額并書,碑陽刻有明萬歷十六年(公元1588年)。山東巡撫中州李戴,巡撫清源吳龍徵(zheng)題,田東書寫的“萬代瞻仰”四個大字。前人有很多豐碑,在明代時被借用,即在碑最刻上幾個大字,此碑就是如此。

進漢柏院,門匾上寫“炳靈門”。這處雅致的小院名叫漢柏院,因院內保存有五棵柏樹,相傳為漢武帝公元前120_年來泰安封禪時親手栽植而得名,在院的北面是一座炳靈宮,供奉著泰山神的三太子炳靈王,1920_年毀于戰(zhàn)火,1959年在炳靈殿舊址建起漢柏亭,此院內共有碑刻90余塊。西北側中間一塊,是清乾隆皇帝御制的漢柏圖碑,乾隆皇帝的詩文留世的很多,但畫卻很少見,尤其是刻在石碑上的更不多見。乾隆曾十次來泰安,六次登上泰山,在泰山留下170余首詩文,漢柏連理枝這幅圖是乾隆回去后憑記憶繪制的。北邊這通碑是清康熙年間,河道總督張鵬翮(he),所題寫“漢柏”詩(詩文:古柏千年倚碧巒,太平頂上覺天寬,晴空白鶴時來舞,云外逍遙得靜觀)。南面這通碑是由明崇禎年間陳昌言繪制的。碑額“漢柏圖贊”由左佩璇篆寫。

《第一山碑》是由北宋的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書寫,米芾是北宋的書畫大家,以行書成就最高。若仔細觀賞三字,可謂各有特色,后人總結了三大特點,“1、三字筆畫不一樣粗細:“第”字筆用筆較細,書寫瘦長,“一”和“山”字寫得粗壯2、在這碑上三字所占位置不平均,“第”字占了碑了的一多半,“一”和“山”字只占了下面的一小部分3、三字所用字體不太一樣,“第”字為行書,“一”字寫得放松,有點草書的感覺,且有春蠶吐絲的意境,“山”字寫的穩(wěn)重,其中的一橫有點隸書的味道,整體觀賞此碑,立在這兒很穩(wěn),有穩(wěn)如泰山之意。

東御座在元明時是貴賓休息的地方。明代稱迎賓堂,清朝時乾隆皇帝將它改為“駐畢亭”,這里成為乾隆皇帝來泰山時臨時休息的地方。因它處在岱廟的東華門內,又是帝王休息的場所,所以又稱“東御座”。(這幾個字是當代書法家李傳周所書)它是一個四合院式的建筑。由垂花門、儀門、大門、正殿和廂房影壁組成。

院內保存有我們現存最早碑刻之一的《秦刻石》,又名《李斯小篆碑》,此石刻是我國最早的記敘功德的刻石,它原立于泰山頂碧霞祠西側玉女池旁,刻石原有222字,主要內容記載了秦始皇的功德銘和秦二世胡亥的繼位詔書。這個碑刻已經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但是在清乾隆五年(1740年)的時候曾毀于一場大火,整個碑刻就遺失了,75年之后泰安知縣蔣伯生在泰山頂玉女池旁邊拾到兩塊殘片,現僅存10個殘字,內容是“斯、臣、去、疾、昧、死、臣、請、矣、臣”。秦刻石最初有7塊,但現在僅存瑯玡1塊,泰山1塊,所以這塊秦泰山刻石已成為稀世珍寶,是我國的一級文物?!案吲_三上五間正殿是皇帝來時休息的地方。中間是龍椅,兩邊的紅木家具是從民間收集來的,按清朝時的原樣陳列的,家具上有用象牙骨頭、貝殼鑲嵌的人物及花卉紋飾。在殿內抱柱上的這幅清乾隆皇帝的詩聯(lián):“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橫匾為“勤政親賢”。意思就是說“天下要有一個人來統(tǒng)一治理,但天下不能僅供奉他一人,皇帝要勤于政事,親近賢明”。殿內東為書房,西為臥室。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
猜你喜歡 網友關注 本周熱點 精品推薦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
總結是一種對自己的負責和尊重,也是對他人的分享和幫助。注重自我激勵,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是寫一篇完美總結的關鍵因素之一。以下是一些成功的總結范例,它們能夠啟發(fā)您對總結
總結是對過往經驗的重要回顧和總結??偨Y應該簡潔明了,言之有物,不啰嗦。小編精心挑選了一些總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總結寫作提供幫助。東方明珠導游詞200字篇一歡迎大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建筑是一種通過設計和構造建筑物來滿足人們居住和工作需求的活動??偨Y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接下來是一些實際案例的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兔年誓師口號篇一2.
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己的學習和工作效率,找出提升自己的方法和途徑。寫總結時要注重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以便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傳達的思想。為了幫助大家寫好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是否合理。怎樣把握時代機遇,抓住發(fā)展的關鍵點?通過模仿優(yōu)秀范文,可以學到一些寫作的好方法。桃花島的導游詞篇一各位貴賓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
總結可以幫助我們梳理知識結構和提高記憶能力。總結應該注重分析和歸納,將過去一段時間的經驗和教訓總結出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范文,希望對大家寫作總結有所幫助。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來小編就給
總結是對個人成就和不足的一種客觀評價,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寫總結時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和范文,但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觀點,避免簡單復制和機械套用。這里收集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倡議書是表達對特定議題或問題看法和建議的一種書面文體。在總結中,我們可以結合一些實例和案例,以增加可讀性和說服力。請看以下總結,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時間管理的重
當工作或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優(yōu)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膱蟾鎯?yōu)秀范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fā)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怎樣寫計劃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計劃應該怎么制
計劃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和解決潛在的問題。計劃的制定過程中,要考慮到因素的變化和不確定性,留有靈活性和調整空間。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供大家參考。人力資源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續(xù)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我們該怎么擬定計劃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計劃書范文
一個好的計劃可以激發(fā)我們的動力和積極性,讓我們更加專注地追求目標。在制定計劃時要考慮自己的優(yōu)先級和時間管理能力。計劃不僅僅是一份文檔,更是一種行動的指南和方向。
計劃讓我們更有目標感和緊迫感,不再盲目地進行工作和學習。一個好的計劃應該具備可行性、可量化性和可評估性。- 以下是一些實用的計劃技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員工工作
通過制定計劃,我們可以合理安排各項任務的優(yōu)先級,以及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配置適當的資源是一個成功計劃的關鍵要素。如果你還不確定如何制定計劃,以下是一些建議,
總結不僅僅是總結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研究經驗,發(fā)現做好工作的規(guī)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誤的教訓。這些經驗教訓是非常寶貴的,對工作有很好的借鑒與指導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擬定一個合理的計劃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和學習成果。制定計劃時要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和里程碑,以便于監(jiān)控和評估進度。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份計劃范本,供大家參考
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計劃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工作計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來為今后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計劃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考,大家
制定計劃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現狀,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礎上進行的,是依據什么來制定這個計劃的。寫計劃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給大家
做任何工作都應改有個計劃,以明確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漸進,有條不紊。那關于計劃格式是怎樣的呢?而個人計劃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
總結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并明確學習和工作的目標。要寫一篇引人入勝的總結,可以借用一些有趣的類比或比喻,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總結的觀點。以下是一些精心整
在當下社會,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優(yōu)秀的報告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報告范文,希望對大家有
計劃是一種對未來進行安排和規(guī)劃的行為。制定一個好的計劃取決于我們對自己的要求和目標的認識。計劃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執(zhí)行,下面是一些執(zhí)行計劃的技巧和建議。計劃生育工
工作學習中一定要善始善終,只有總結才標志工作階段性完成或者徹底的終止。通過總結對工作學習進行回顧和分析,從中找出經驗和教訓,引出規(guī)律性認識,以指導今后工作和實踐
一份優(yōu)秀的報告應該能夠清晰地表達研究的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報告的撰寫需要反復修改和審校,確保語言通順、表達準確。報告范文的內容豐富多樣,涵蓋了教育、科技、經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針對周末的規(guī)劃與安排,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寫總結時要注意圍繞主題進行論述,避免畫蛇添足,將重點放在核心內容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總結范文,希望對你
比喻是一種修辭手法,它可以通過類比使抽象概念更具體,讓文章更生動有趣。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流暢性。下文是一些從實際經驗中總結出的有效方法和技巧。最新節(jié)約用水的建議
總結幫助我們更好地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寫總結時應該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對待所總結的內容。下面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希望對你的寫作有所啟發(fā)。保證供貨承諾書篇一尊敬
天文學的發(fā)展與人類文明的進步息息相關,對于了解人類文化和歷史演變也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總結要突出成果和收獲,評估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表現出的進步和成就。以下是常用
總結是對過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的期許和規(guī)劃。寫總結時要注意結構清晰、言簡意賅,以便讀者能夠快速理解。以下是一些經典總結范文,對我們理解總結的作用和方法有重要
總結是促使我們反思和深化思考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升我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寫總結時可以借鑒他人的經驗和總結范文,但要保持自己的原創(chuàng)性和獨特性。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既然教案這么重要,那到底該怎么寫一篇優(yōu)質的教案呢?下面我?guī)痛蠹艺覍げ⒄砹艘恍﹥?yōu)
在工作和學習中,總結是提高效率和質量的關鍵之一。結合實際情況,將總結與可行的改進方案相結合??偨Y范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參考框架,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開展寫作。感謝,
總結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偨Y要具備啟發(fā)性和激勵性,讓讀者有所收獲和反思。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展示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樣本,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感。信
報告是指向上級機關匯報本單位、本部門、本地區(qū)工作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問題的報告,報告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報告。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優(yōu)秀的報告
合同的簽訂必須遵循自愿、平等、公平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在起草合同時,需要充分考慮各方的權益和可行性。以下是一些常見合同范本,僅供參考使用。個人租房合同協(xié)議書篇一根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
一個成功的演講稿需要有清晰的邏輯結構和恰當的語言表達。在撰寫演講稿時,要根據受眾的特點和需求來確定語言風格和詞匯選擇。歡迎大家閱讀以下精選演講稿范文,希望對你們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評估工作和學習的成果。寫總結需要注意語言的簡練和準確,避免使用太過復雜和晦澀難懂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獻資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自己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在寫總結時,要注意突出重點,突顯個人的亮點和特長。下面是一些總結范文的分享,相信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寫作
藝術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高級形式,是表達情感與思想的媒介。寫總結時要注意語言簡練,不要過多使用修飾詞。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心得,他們的經驗和教訓可以對我們的總結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總結可以激勵我們更進一步,不斷提高自己的表現??偨Y的結構應該清晰且條理分明,便于讀者閱讀和理解??偨Y范文的主題和內容豐富多樣,可以幫助我們開拓思路,提高寫作水平
總結是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通過總結可以更好地發(fā)掘自己的潛力。如何欣賞一篇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呢?下面是一些精美的總結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激發(fā)大家的寫作靈感
心得體會是對自己成長和發(fā)展的一種評估和記錄。3.心得體會的寫作中,我們可以通過挖掘、分析和總結自己的感悟、體驗和收獲,形成較為完整和深入的表達。閱讀這些心得體會
總結是一種提高效率、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對我們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重要。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總結的要素和結構,供大家參考學習。初中成績單評語50字篇一
人的記憶力會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衰退,寫作可以彌補記憶的不足,將曾經的人生經歷和感悟記錄下來,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憶。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我們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發(fā)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且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正確的總結方法是將問題和解決方案進行對比和分析。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
隨著法律法規(guī)不斷完善,人們越發(fā)重視合同,關于合同的利益糾紛越來越多,在達成意見一致時,制定合同可以享有一定的自由。那么大家知道正規(guī)的合同書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給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合同來調和民事關系,簽訂合同能夠較為有效的約束違約行為。合同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合同。下面我給大家整
在人們越來越相信法律的社會中,合同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它可以保護民事法律關系。合同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合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合同范本,
在日常生活中,制定計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安排各項事務,從而減少疏漏和混亂。制定計劃時,我們應該將目標具體化,明確每個目標的完成時間。這是一份詳細的計劃編制指南,
制定計劃可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計劃需要不斷進行評估和調整,以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和需求。計劃的執(zhí)行是關鍵,需要堅持并有條不紊地按照計劃進行。大班工
制定計劃可以幫助我們合理安排時間,提高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在制定計劃時,我們要考慮到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在以下范文中,你將看到如何以及為什么制定計劃的重要性。行政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又邁入新的階段,請一起努力,寫一份計劃吧。計劃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計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計劃范文,僅供參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常常需要提前準備一份具體、詳細、針對性強的方案,方案是書面計劃,是具體行動實施辦法細則,步驟等。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我們的工作與生活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今后更好的發(fā)展,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學習做準備吧!優(yōu)秀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
為確保事情或工作順利開展,常常要根據具體情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后所制定的書面計劃。方案對于我們的幫助很大,所以我們要好好寫一篇方案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與自己和解,擁抱真實的自己??偨Y要有系統(tǒng)性,按照邏輯順序進行敘述,確保思路清晰??偨Y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
演講稿是一種通過口頭表達來傳遞特定信息或觀點的形式。為了增加演講的力度,可以適當運用修辭手法如排比、對偶等。接下來是一些優(yōu)秀演講稿的摘錄,供大家參考和學習。勵志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總結嗎
計劃是人們用來規(guī)劃、安排和控制未來行動的一種手段。那么,如何制定一個較為完美的計劃呢?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確定想要達到的成果。然后,分析目標所需的步驟
報告是一種用來向上級、下級或同級匯報工作情況、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的書面材料,它具有系統(tǒng)性和客觀性的特點。報告的目的主要是向相關人員傳達信息、促進決策和推動工作進
隨著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邏輯的合理性。寫報告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報告范
在總結中,我們可以全面地了解自己在這段時間內的成果和不足之處??偨Y要具有客觀性,不夸大也不縮小事實。這里為大家推薦了一些經典的總結范例,供大家參考借鑒。采購人員
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怎樣寫總結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總結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
總結是一種思考和總結的過程,通過它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的不足和進步。在總結中,要突出重點,避免泛泛而談或片面武斷??偨Y讓我明確了自己的職業(yè)規(guī)劃
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
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總結很難寫?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
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寫總結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
總結是對自身成長的重要記錄和評價。在總結中,要注重邏輯和推理,確保論證的嚴密性和說服力。這些總結范文涵蓋了不同領域和主題,可以幫助我們擴展思路。基層公務員年度工
在總結中,我們可以明確目標、找出問題、制定計劃??偨Y的結構要清晰,內容要具備邏輯性和主次分明。希望這些總結范文能為大家提供一些創(chuàng)作靈感和寫作思路。%20總結是對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加以總結和概括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明確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彎路,少犯錯誤,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讓我們寫一份總結
總結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它可以幫助我們系統(tǒng)地整理和歸納所學的知識。寫總結時可以借鑒一些經典總結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歸納概括、舉例說明等。以下是一些優(yōu)秀的總結范文
通過總結,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為未來的成長制定更明確的目標。寫總結時需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邏輯性,避免模糊和不清晰。以下總結范文選自各個領域
在總結中可以回顧已經取得的成就和進步??梢酝ㄟ^列舉重要的事實和數據,以及提供具體的例子和案例來支持總結的觀點。認真閱讀以下總結范文,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地了解什么
報告通過系統(tǒng)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事實和信息,向讀者傳達特定的信息和結論。在撰寫報告時,我們應該遵循簡練、準確、及時、全面的原則,以滿足讀者對信息的需求。通過閱
“報告”使用范圍很廣,按照上級部署或工作計劃,每完成一項任務,一般都要向上級寫報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況、工作中取得的經驗教訓、存在的問題以及今后工作設想等,以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接下來小
每個人都曾試圖在平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寫一篇文章。寫作是培養(yǎng)人的觀察、聯(lián)想、想象、思維和記憶的重要手段。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總結是記錄成長過程中的點滴收獲。當面臨這個問題時,我們需要考慮到各種不同的角度和利益關系。總結是一種成長和進步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發(fā)現自己的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小區(qū)物
總結是提升自身素質的關鍵一步,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要步驟。在寫總結時,要注重數據和事實的支持,使總結更有說服力和可信度。總結是對過去工作、學習及生活經驗的回顧和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總結是寫給人看的,條理不清,人們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這樣就達不到總結的目的。優(yōu)秀的總結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又該怎么寫呢?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總
a.付費復制
付費獲得該文章復制權限
特價:2.99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b.包月復制
付費后30天內不限量復制
特價:6.66元 10元
微信掃碼支付
聯(lián)系客服